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问答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问答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问答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问答

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3.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它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通常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

4.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由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6.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

7.宪政: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制宪: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

9.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

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

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

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

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

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

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

制等形式。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0.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即一个

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

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

系。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

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的是一国的统治阶级采取何

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反映着政权组

织内部结构的状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反映着人民

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1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

职能,按照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它包括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

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

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

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

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12.国家象征: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

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等。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

独立和尊严,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一个国

家的国体、政体和政治思想。

13.公民:公民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我国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

权利主体。公民的地位即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位置,是由国家宪

法和法律予以确定和保障的,并体现为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

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各项基本义务。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

系来说,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要为公民权利服务,

同时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14.党组:党的上级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党组的组成不需要

经过相应机关、单位内部的党员选举,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委

员会指定,设书记、副书记。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其成立的党的委

员会的领导。党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本单位实现党的路线和政

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

的工作。

15.参政议政: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成员

参加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

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政议政的实行形式一般是中国共

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

16.国家元首: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元首之于主权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任

何一个完善政治制度所不能或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主

要是礼仪性的机构和职位: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

务,而仅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有关

职权;在形式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

代表行使职权。

17.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

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行政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央地方关系模式的产

物,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机

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以及地方各级行政体制。

18.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包括

上级监督,即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

实施的监督;审计监督,即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

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

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

动中的违法行为;监察监督,即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

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19.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宪法规

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

各委员会有权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

部门的权限内,发布规章。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

委制定的规章均属于行政立法。在实际的行政立法活动中,行政

法规通常以“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名称出

现。

20.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

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通常在中央政府或组成联邦的次

级地方政府的统一权威下,将国土或本地方区域加以一定的划

分,形成一个个相互区别的区域,并在其上建立相应的政治、行

政等国家机关组织,以方便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实现国家或次级

地方的统治职能。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的区域内建

立一定形式、具有层次惟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

21.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

方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与省制不同的是,

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也不稳

定。地区体制发展的总的趋向是行政公署机构越来越多,功能越

来越全面,以致尽管没有独立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法律地位,但实

质上与一般的地方政府单位越来越没有差异。

22.民族乡:民族乡是设置在以一个、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

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或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

并且包括一部分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设立民族乡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

般以30%为宜,但也可以低于这一比例。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民

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民族乡虽然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

数民族,但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是具有少数民族特

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23.一般地方政府: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

兼具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由于中国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

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行政区域在设立之初,其实主要是管辖农村地区的(当然也包括发展程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城镇),但由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一些地方政府的功能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

24.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25.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制度。

26.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民族归属不明的居民团体民族身份的辨认。它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之一。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尚未进行识别和得到公认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识别,目前共识别、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27.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些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统一国家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是中共为解决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而提出的,其后被应用于香港和澳门收回和以后的治理问题上。

28.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20%。立法会由选举产生,依法行使各种职权。立法会除第一届任期为两年外,每届任期四年。

29.专门法院:专门法院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目前主要的专门法院有军事、海事、铁路运输法院等。

30.专门检察院:专门检察院是指在特定领域、行业设置的、专业性的检察院。专门检察院主要有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

31.法官: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官的职责是: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承担法律规

定的其他职责。法官职务的任免,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任免权

限和程序办理。担任法官必须具备法官的资格条件。

32.检察官: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

括最高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检察院的检

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

33.检察官的职责是: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

行公诉;对法律规定由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法

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除履行

检察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检察官职务的

任免,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任免权限和程序办理。担任检察官

必须具备检察官的资格条件。

34.合议制: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合议制的形式是

合议庭。合议庭是由审判人员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合议庭

的组成因案件审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合议庭必须由3人以上的单

数组成。合议庭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的审判员担任,合议

庭成员权利平等。合议庭对案件的评议和判决,实行少数服从多

数原则。

35.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案件,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

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

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

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

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

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

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

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

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

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审级制度的

实质是要求审判必须按审判程序严格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

36.侦查:侦查是指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

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

措施。按照法律规定,只有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有侦查权。检察院发现并且认为有犯罪行为时,可以依照法律程

序自行立案侦查,或者交给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侦查。

交给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检察院实施侦察监督。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也可以自行立案侦查而无须检察院的批

准。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自行立案侦查的案件,检察院应

实行立案监督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出提起公诉、不起

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37.逮捕: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的、在一定时间内完

全剥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对于人身自由的最严厉

的强制措施。目前在我国只有检察院和法院享有批捕权:对于任

何公民的逮捕,除法院决定的以外,必须经检察院批准。公安机

关(国家安全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

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

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

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

日。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请批准逮捕

书后的七日以内,做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检察院

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

即释放。

38.抗诉: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

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

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有权请求检察院提

出抗诉。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

内,应当做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检察院提出抗诉

的案件,法院应当再审。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席

法庭。

39.中央军事委员会:我国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在国家层

面上是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在中共层面上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

会。按照宪法规定,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军事统率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按照中共党章规定,中共中

央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承担“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

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的职能,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质

上是中共中央的最高军事统率机关。国家和中共同时设立中央军

事委员会,并不意味着实际存在两套不同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机构

和体制。在实践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实行“同一机构、两块牌子”体制:国家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与中

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完全一样,军事委员会成员同时具有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

40.四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包括总参谋部、总

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它们既是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执

行机构,又是掌管全军军事、政治、后勤和技术装备工作的最高

领导机关。“四总部”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中央军委关于作战和建

军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

41.预备役: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中华人

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乡、民族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民

兵组织,凡18~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

役以外,均应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由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士兵按照中

国人民解放军的统一编制组建,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预备役部

队平时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进行军事训练,必要时可按照法律规

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可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

队。在一般情况下,预备役的军官和士兵从事正常的职业和工作,

并不长期脱离工作和生产。

42.国家干部:一般认为,“国家干部”是指列入干部编制、

享受干部待遇,从事各种公务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主要包括如

下六类人员:一是国家机关干部;二是党的工作干部;三是军队

干部;四是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五是专业技术干部;

六是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

43.公务员:在国外,公务员的概念有大有小,范围不尽一

致。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中国的公务员是指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

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其他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从

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44.职位分类:职位分类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职位,

就是特定职务、职权以及相应责任的集合体,它由符合一定标准

的人员担任。职位分类,即依据规范化标准,按照工作的性质、

责任、任务难度等因素,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常任职位分类划等。

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着眼于职位的工作、责任和所需资格,

职位待遇随工作和责任重要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因而更具科学

性、合理性。

45.选举制度:选举是公民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权力委托的

行为,是国家公共权力机关获得合法性的根本途径,也是代议制

民主政治的基石。选举制度一般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择代

表和国家公职人员而赋予国家政权以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

范,这些制度和规范规定了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选举制

度通常由宪法、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加以规定。

46.村民自治: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村的各项事务。村民自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制定村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47.村民会议:村民会议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权有:制定规章权;人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

48.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有4亿多居民通过这一制度直接行使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和民主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9.社区建设:所谓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50.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有制企业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组成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内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一种制度。它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积极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

问答题:

1.问:2004年,我国在政治方面发生了许多大事,例如中共16大召开、全国人大召开等。这些大事对我国政治制度有很大影响,但在教材中没有反映。请您讲一讲好吗?

答: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2003年出版的,所以对你说的大事没有涉及。除了你所说,2004年还有行政许可法的颁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若干新解释等,都是对我国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的重要事情。16大对党章的修改、人大对宪法的修订、人大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若干新解释等内容,请参看本课程网上的“参考资料”部分。这里,专门讲讲行政许可法的有关问题。

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这部法律,是我国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也是世界上以单行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行政许可法。这部法律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程序,杜绝施行行政许可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专家指出,行政许法

的正式施行,可以视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的

重要里程碑。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施行,

“跑”审批将一去不复返,曾经高高在上的政府将在一个平等的

平台上与公民对话。

行政许可法有几个亮点:

行政许可法对什么事项可以设立行政许可作了严格限制,规

定仅六类事项可设定行政许可。专家认为,通过划定明确的范

围,为政府的行政许可权力设定法律的边界,确立有限政府观念,

是对过去“全能政府”观念的矫正,有助于政府“自我瘦身”。“这

样规定,既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公权力,过多介入本应由公民

个人、市场机制或中介组织自己管理的事情,又可以为政府减负,

督促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

明确了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只有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法设定

行政许可,省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法定条件设定临时性行政许

可,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减少收费项目。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

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原则上不得收取费用,以

往所说的“工本费”将成为历史。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

私的外,应当公开。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

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行政许可法规定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不得随意变更或撤

销。如果由于公共利益的原因,确需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也要依法进行,并对老百姓因此受到的财产损失给予补偿。

明确了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责任。行政许可法将监督检查作

为行政许可权的必要延伸,设专章规定了对从事需要行政许可活

动的严格监督检查,把事前行政审批与事后严格监管有机统一起

来。

2.问:教材中提到“政体”概念,但对世界上都有哪些类

型的政体介绍得不够详细。您能再讲一讲吗?

答:从古至今,国家政体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大致可以

划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君主制的基本特征,是一般以

世袭产生的、终身任职的个人掌握全部或部分最高权力。根据君

主权力的大小,它又分为“专制君主制”(无限君主制)和“君

主立宪制”(有限君主制)两类。前者由君主掌握一切国家权力,

后者君主是国家元首,但实际国家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的国家权

力机关手中。

共和制是通过选举产生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而且

实行任期制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和君主制是截然对立的。共和制

按照国家最高权力的归属大致也划分为两类:贵族共和制和民主

共和制。前者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少数人(贵族)才享有选举和

被选举权的机关(如古罗马元老院)手里。后者国家最高权力掌

握在由广大公民组成或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手里。

民主共和制又可以分为两种:由广大公民直接组成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亲自行使国家权力的,叫做直接民主共和制。由广大

公民依法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

叫做间接民主共和制。所以,间接民主共和制也叫代议民主共和

制或代表民主共和制。它是近现代民主国家的通行政体。我国人

大制度就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3.问: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何关系?

答: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大与小、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制度

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

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

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

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

无意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

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

意识创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规则、

经济规则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

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制度不仅有政治制度,

还有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政治制度只是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

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

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

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

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

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

做的一系列规定。

4.问: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是不是一回事?

答:不是一回事。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政治制

度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它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它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首先是政权)由

谁来行使;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

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

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通常把中层和外

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

5.问:应当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

治制度?

答: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

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

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

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

专政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首先

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现阶段,人

民指的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

国统一的爱国者。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它表明我国实行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人民民

主专政制度还规定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中国

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了广

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其

他一切政治制度。它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具体政治制

度之中,并且贯穿这些制度的全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有权行使国

家权力,但就“如何行使”以及“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去行使”等

具体问题却没有作详细的规定。这需要由其他的制度来具体规定

和实施。

6.问:教材上说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

度,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怎么回

事?

答:要体会“最根本”和“根本”之间的区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内层,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直接体现。这是由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决定的。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部国家权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7.问:宪法、宪政、制宪这三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应如何区分?

答:宪法首先是法律概念。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法律、法规等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

宪政不是法律概念。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制宪也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一种行为,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

8.问:政治制度的中间层是不是就是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属于政体吗?

答:政治制度的中间层不仅仅是政体。除了政体,它还包括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也不属于政体。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指的是一国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反映着政权组织内部结构的状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反映着人民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9.问:联邦制和邦联制有何区别?

答:最根本的区别是联邦制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主要表现是有共同遵守的联邦最高法律。而邦联制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之间联系较为松散,没有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律。

10.能不能把国体理解为国家机构和国家象征的总合?

答:绝不能。这是三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就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即一个国家的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

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我国

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和管理的职能,按照一定

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我国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

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

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是国

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城市和农村按

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

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

徽、国歌和首都等。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

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一个国家的国体、政

体和政治思想。

11.问:对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这一问题应如

何把握?

答:只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就可以了。它

们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

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12.问: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人类

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是一个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历

史范畴。政治制度就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将随着阶级、

阶级矛盾以及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第二,阶级性。政治制度

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反映了特定社会形态的阶级本质和

阶级关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三,权威性。政治制度通常是

统治阶级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国家的名义正式颁布和强制执行

的,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四,层次性。政治制度作为

一种规范体系,其结构是极为复杂的,表现为一定的层次性。处

于不同层次的政治制度,其内容、形式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第

五,稳定性。政治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

而它要发挥维持秩序、规范行为等功能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

性。但这种稳定不是墨守成规、僵化不变,相反,它是一种动态

的稳定。

13.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主要特色?

答: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14.问:什么是依法治国?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党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进和创新的一种形式。所谓依法治国,就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

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

行法治。法治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相对于人治

而言的,其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依

法办事。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

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我国各级政府的权力是

都人民授予的,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努力为人民服务。依法

行政要求政府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必须严格

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

体制改革。而要实现司法公正,就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

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的抗干扰能力。

15.问:如何从宪法分类的角度,分析我国宪法的类别属性?

答:现有的宪法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宪法和实质上

的宪法两大类型:前者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以宪法是否

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来划分的;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是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的机关及程序为标准来划

分的;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是以制定和修改宪法的

主体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我国的宪法是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

民定宪法。

后者从宪法的性质和实际功效的角度来对宪法进行划分。西

方学者把宪法划分为规范性宪法、名义性宪法、语义性宪法、保

障性的宪法(真正的宪法)、名义性的宪法和装饰性的宪法(或

冒牌宪法)。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宪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所反

映的阶级本质为标准,把宪法划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的宪法是规范性宪法、

保障性的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6.问: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有哪些基本原

则?

答: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

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宪法的基本

原则主要有: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

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

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

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

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

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

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

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

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西方三权分立的

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

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

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和体现,我国现行宪法同样肯定了这一原则。

17.问: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答:宪法解释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依法解释原则;符合宪法精神和制宪目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系统解释原则。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统一解释;第二,条理解释;第三,补充解释;第四,扩大解释。

18.问: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宪法的实施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宪法的遵守和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从事任何活动。宪法遵守既是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宪法遵守通常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二是履行宪法规定的作为义务;三是遵循宪法规定的禁止性命令。人

宪法适用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宪法的活动。根据宪法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宪法适用分为“执宪”和“司宪”。所谓执宪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贯彻执行宪法的活动。所谓司宪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原则和程序贯彻运用宪法的活动。

19.问: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答:(1)民主集中制原则。

(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3)群众路线的原则。

(4)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5)责任制原则。

20.问:“公民”与“人民”应如何区分?

答:在我国,公民与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一是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二是范围不同。我国公民的范围较人民的范围更为广泛。公民中除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三是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四是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的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

21.问: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应尽哪些义务?

答:基本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第一,平等权;第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政治自由;第四,监督权。

(2)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第一,人身自由;第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住宅不受侵犯;第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第五,宗教信仰自由。

(3)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第一,劳动权;第二,休息权;第三,获得物质帮助权;第四,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五,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4)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

基本义务: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第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第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六,其他方面的义务。我国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

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

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此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和受

教育的义务。

22.问:我国政治制度与美国有何区别?

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只能作简单回答。

首先是国体不同。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美国等是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是政体的

许多方面也不同。中国政体的结构是单一制,美国是邦联制;中

国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美国是多党制,主要是共和、民主两

党轮流执政;中国不认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三权

虽由三个不同机关行使,但都置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而美国的

三权则绝对分立,互相制约。还有许多不同,但主要是这些方面。

20.问: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民主集中制原则。

(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3)群众路线的原则。

(4)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5)责任制原则。

21.问: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可以列席会议的有哪

些人?

答:常务委员会会议可以有下列列席人员参加:一是国务院、

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负责

人;二是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中不是常委会委员的副主任委

员、委员和顾问;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或副主任一人;四是与常委会议题有关的全国人大代表;五是其

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22.问:中国选举的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拥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

举权,拥有平等的成为人民代表的机会。

23.问:改革开放以来,大批高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经

济发达地区,而留守者则多为老弱病残,这对基层民主有何影

响?

答:乍一看,似乎不利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但仔细想想,

这些人毕竟根在农村,他们接受了先进理念,对农村各方面的进

步都有好处。

24.问:当代中国的选举原则是怎样?

答:很难对中国的选举原则做归纳。大致可以说有:公民有

选举与被选举权;选举人权利受保障;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有

主持选举的专门机构;按一定办法分配代表名额和划分选区;设

选举经费;惩罚选举违法行为,等。

25.问: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哪些内容?

答: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因此

三权分立意义上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划分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并不是非常严格和绝对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尽管大

体上被分配给相互区别的机关来行使,但各个权力之间实际上存

在着一定程度的混合和重叠。具体而言,司法权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法院、检察院以及其它司法组

织,甚至中共党的机构共同分享的,而司法机关也并不仅仅是指

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

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

关。

26.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哪些?

答:(一)制宪和修宪权

(二)监督宪法实施权

(三)立法权

1.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立法

2.有关国家的基本政治和行政制度的立法

3.有关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立法

(四)其他方面的职权

1.组织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权力

2.对于国家大事的决定权

3.监督权

4.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7.问:现实政治生活中党的领导与法理上的人民代表大会

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相冲突,请问应怎样保证人大的地位?

答: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所有

权力都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全国人大都是人民权力的

具体实现形式,是一致的。因而不存在矛盾。应该说,在党的正

确领导下,人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28.问:银监委是不是属于国务院办事机构?

答:严格地说,银监委不属于国务院办事机构,而是属于国

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29.问:在根本上决定国家形式的因素是什么?

答:国家形式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两方面内

容。决定它们的因素首先是国体,即国家性质。还有国家的历史、

民族、文化、地理等。

30.问:为什么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答:因为新民主主义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被彻底废除,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1.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当注意哪些理论问题?

答:一、理论基础:人民主权。

二、功能: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掌握

和行使全部国家权力。

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

审判、检察等权力,这些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

度的直接体现。

32.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主要变化与发

展?

答: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认真解

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改变同生产力发展

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

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全面恢复与政治体制改

革提供了政治的和思想的前提。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

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论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

心——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突出强调了制度的重要

性,区分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指出中国政治体制的

“总病根”是“权力过分集中”,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和

必要性,回答了如何进行改革等重大问题。其意义:“提出了政

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纲领”,“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

(11)健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创制了特别行政区制度。件”。

1982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等最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中共十三大于1987年10月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列入正式议程。十三大报告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意义、内容、步骤和关键,勾画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十三大报告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总之,十六大之前政治体制的主要变化有: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5)恢复国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完善了国家元首制度。

(6)改革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

(7)改革国家行政体制。

(8)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9)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0)加强了城乡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

十六大指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未来发展与创新之路: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地位,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各项制度创新的指南。中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对三个代表作了进一步阐释:重提毛泽东“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十六大报告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执政方式是中共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方式和方法;领导方式是中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实行领导的总称;党对国家政权实行领导的方式就是执政方式。对此,十六大提出的要求:(1)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2)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3)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协履行职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4)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他们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成为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率。

(5)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3.问:如何理解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是中共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进和创新的一种形式。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内容:

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以及国家各项工

作的开展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实行法治:法治是现代民主国家的重要标

志之一,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依法

办事。

34.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如何体现?

答: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

现人民的意志。”

35.问:怎样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它的基本形式是什

么?有什么意义?

答: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主要的思路:

十五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

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

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十六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把扩大基层民主看作“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十六大提出的方针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

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完善

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

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

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

合法权益。”

基本形式: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

务公开、警务公开,两推一选、自荐候选人,业主自治与维权、

消费者维权。

意义:提高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增强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

维护社会正义;提高公众的博弈水平;有助于社会纠错机制的形

成。

36.问:教材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现状介绍得不够详细,能

否再说说?

答:1949年以后,中共一直是中国政府的唯一执政党和中国

最大的政党,在中国政府的各个层级中都建立有通过党内选举或

上级党组织任命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

中共的基本数据:

全国党员总数6694.1万名(截至2002年底)(新华网资料)。

1997年至2002年6月,全国共发展党员1189.2万名《人民日报》

(2002年10月09日第一版)。1997年至2001年5年间,全国受

组织处理出党的不合格党员有12.4万名 (《人民日报》 2002

年10月09日第一版) 。

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348.7万个党的基层组织,分布

在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解放军连队和其

他基层单位《人民日报》 (2002年10月09日第一版)。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政党保

持着友好联系(新华网资料)。

37.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这一问题应如何掌握?

答:从领导核心、先进性、理想三方面看:

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8.问: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什么?

答:很多同学问这个问题,其实教材中已讲清楚了。这里再

多说几句。

中共的政治和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涵义与意义:

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中

共处理党内关系、甚至一切政治关系的最高原则。民主集中制是

中共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一种根本的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它反映党的领导者与

被领导者的关系,反映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反映党

员个人与党的整体的关系,反映党的中央、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

群众的关系。”

在具体的操作意义上,民主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的区别:

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绝对民主,也绝不意

味着党内的无政府主义。

正确的“民主”应当是:在党的领导机关与普通党员的关系

方面,“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人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

出来的,是必须向党员作工作报告的,是可以撤换的”。

在工作作风方面,“党的领导机关与上级组织,对党员与下

级组织,则应更多的注意执行党的民主原则,注意多讨论,多开

会议与服从多数的意见”。

因此,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民主”尽管沿用了资产阶级政

治中的“民主”表述,但实质上与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没有任何

共通之处。

民主集中制的“集中:”

毛泽东认为:“什么叫集中?首先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在集

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

一行动。”

在实际政治实践中,“统一”意味着党的正确性,意味着“统

一”必须由党的领导机关的具体领导活动加以实现,并最终体现

为由党的最高领导集团所理解和认可的党的组织和活动的纪律

约束。

刘少奇说:“集中”意味着“党的一切会议是由领导机关召

集的,一切会议的进行是有领导的,一切决议和法规的制定是经

过充分准备和仔细考虑的,一切选举是有审慎考虑过的候选名单

的,全党是有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统一的党章和统一的纪律的,

并有一切党员都要服从的统一的领导机关的”。

“集中”在操作层面上体现为严格的纪律约束,这种纪律约

束要求“绝对性和无条件性的“服从”。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

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

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

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

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

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能够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39.问:党组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共意图和政策的实现。党组由上级党委直接派出,不由选举产生,直属于上级党委;在本单位具有最高领导地位。党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本单位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讨论和决定本部门的重大问题,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党组成员一般是这些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

40.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具体为:

(1)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2)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3)组织和动员社会,方面有五:统一战线;群众组织;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农村社会的基本组织——村民委员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41.问:关于中国的参政党,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中国的参政党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政党,而是指作为集合概念的民主党派全体。

二、中国的民主党派与参政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共8个政党。

三、中国的民主党派的特征:成立于1949年之前;致力于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时在中共推翻国民党统治的过程中明确支持中共、承认中共领导权、反对国民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代表一定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在中共的领导之下存在和发展。

四、中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民主党派是中共领导之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之一;1989年12月30日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规定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五、民主党派的规模:

截止2003年8月,民革共有成员6.5 万人;民盟15.6 万人;民建8.5 万人;民进8.1 万人;

农工党8 万余人;致公党2 万余人;九三学社8 万余人;台盟1800 多人。

六、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1)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会;高层谈心会;双月座谈会;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可以随时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具体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或约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交谈。

(2)民主监督。

(3)民主党派在人大和政协中参政议政。

(4)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担任各级政府和

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

42.问: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双重含义?

答: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

式,同时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作为机构存在的代表大会是与会议的会期相一致的,也就是

说,该机构只存在于会议开会期间,而一旦会议休会或闭幕,作

为机构的会议也就不存在了。

43.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可以随时召开吗?

答:全国人大的代表大会分为例行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例

行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召集权属于人大常委会。在人大常委会认

为有必要,或有1/5以上代表提议的情况下,可以召集全国人

大的临时会议。

44.问:如何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

位这一问题?

答: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受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监督,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国务院、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最

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45.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任期几年?

答:由每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从代表中提出人选,

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

式候选人名单,最后在大会全体会议上由代表投票选举产生。

从1988年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开始,常委会委员实行差额选

举(但委员长、副委员长仍实行等额选举)。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

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否则,必须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的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都是

5年。

46.问:我们对人大专门委员会和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比较陌生,它们是怎么回事?

答:(1)专门委员会:1982年以前,全国人大基本上没有常

设的专门委员会,只是在大会开会时设立一些会议期间的委员

会。从1982年开始,按照宪法规定,设立了一些专门委员会作

为全国人大的常设工作机构。

第十届全国人大设立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

卫生、外事、华侨、内务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农业与农村

共9个专门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不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而是在权力机关领导下

担负某种专门任务的机构。

(2)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组织的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全国人大组织

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主席团、3个以上的代表团

或1/10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

员会,由主席团提请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全国人大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均没有实

际组织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47.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主要职权?

答:(1)制宪和修宪权

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享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即当全国人大常委

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修改宪法;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大会还

享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享有修改宪法的权

力,而且宪法还暗含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事实上享有宪法的制订

权。

修宪通常的程序是:首先由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交全国

人大常委会讨论,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按法定程序提出宪

法修正案草案。

(2)监督宪法实施权

包含对法律、法律性文件合宪性的审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以及政党、社会团体、公民行为合宪性的审查;对国家机

关之间权限争端的处理。

违宪审查往往偏重于对抽象违宪行为的审查,而严重忽视对

具体违宪行为以及国家机关之间权限争端案例的审查。

对抽象违宪行为的监督和审查往往通过宪法、有关组织法所

规定的不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其相互之间,通过备案、

批准、撤销制度,来达到对特定法律、法律性文件等抽象违宪行

为的审查和处理。

目前严重缺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社会团体、

企事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行为的合宪性审查,实际上具体违宪行

为在中国比抽象违宪行为更普遍、更严重、更肆无忌惮,其危害

也更大。

(3)立法权

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立法;

有关国家的基本政治和行政制度的立法:包括国家权力机

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设置、职权和相互关系的

立法;公务员法等;

有关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立法:包括国家经济计划、财政

预算制度、税收、金融、所有权、货币发行、海关、外贸制度等

事项的法律。

(4)其他方面的职权

组织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权力;

对于国家大事的决定权;

监督权:包括知情权、检查权、审议权和处置权。

(5)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48.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答:(1)立法权

有权制定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订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

律:除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

和修改外,可以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可以在不

同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情况下,对全国人

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在一些涉及到国家基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领域,也

取得了越来越大的立法权。

(2)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唯一有权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进行立法解

释的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解释的法律,并不限于它自己所制

定的法律,也包括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一切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拥有解释权,是全国人大常委

会在立法权方面的进一步扩张:全国人大常委会即使在无权行使

或不行使立法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而使

某一项法律解释获得等同于或高于宪法或法律的效力,从而使自己获得实际上大于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力。

(3)宪法实施的监督权

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技术和人员素质上较全国人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把监督宪法实施的实质性责任实际上更多地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下设立的专门委员会的辅助,达到监督宪法实施的目的,实际上是对全国人大职能的补充。

实际上全国人大很难经常性地行使这一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具有监督宪法实施的实际权力。

宪法监督主要意味着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制度就是通过对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文本和宪法精神进行合宪性审查,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违宪行为予以纠正和制裁在监督宪法实施的机构与制定、修改和解释宪法的机构同一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既忠于宪法精神,又能使宪法得到实施。现在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设立独立的宪法委员会或其它类似机构,独立承担宪法监督职能。

(4)其它职权

对国家机关其他工作的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监督权扩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经济工作的监督。2000年3月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

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

对国家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决定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9.问:我国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国家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礼仪性的机构和职位: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仅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有关职权,在形式上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行使职权。

50.问: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和任期是怎样的?

答:任职资格;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是相当宽松的。

任期: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即每届任期5 年,连选连任不得超过10 年。

51.问:什么是国家主席的继位补缺?

答:“缺”是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是指国家主席、副主席因病或其它情况不能视事,或因死亡而造成职位空缺的情况。

继位补缺: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

52.问:国家主席有哪些职权?

答:(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

公布法律:国家主席没有法律否决权。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国家主席必须公布;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任免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通过公布的形式履行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的程序。

发布命令:发布特赦令;发布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荣典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

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国家主席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

具有最高的荣誉等级。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国事活动;

接受外国使节;

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53.问:国家主席有办事机构吗?

答:在八届全国人大以前,国家主席并没有设立任何工作机

构。江泽民担任国家主席职务以后,设立了国家主席特别助理、

国家主席办公室等机构。

54.问:什么是行政制度?

答: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

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55.问:我国中央行政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我国中央行政机

关指的是哪一机关?

答:中央行政制度包括: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体制。

(2)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

中央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最早设立于1954年。

56.问:我国国务院的职权有何特点?

答:(1)国务院有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

体划分;

制定其它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

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

(2)中央行政领导机关的权限范围:

国家的行政权力是统一和集中的。在中央政府体系中基本不

存在独立于国务院而存在的、担当某些特定任务的独立行政机

关,中央政府的行政职能完全由国务院统一行使。国务院对全国

任何地方、任何层级的地方政府实行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中央政

府对地方政府已经做出的行政行为均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

改变,任何地方、任何层级、任何领域在任何行政问题上均需服

从国务院的领导。

57.问:首长负责制是不是专指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答:不是。它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首长的负责制。

(1)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在主要的国家机构中,国务院是

唯一实行明确的首长负责制的机构,即总理是国务院的唯一法定

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

具体内容

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负责;

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

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

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

名权;

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各部、

各委员会实行部长、委员会主任负责制,内容主要是:

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

会议、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

签署上报国务院和上级政府的重要报告和下达的命令、指

示。

(3)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

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

责制,主要体现为:

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享有全面领导权、最后

决策权、人事提名权和全面负责任的“三权一责”模式;

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由行政首长作出

最后决策,并由其单独签署。

58.问:什么是行政监督?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是怎样的?

答: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它包括:

(1)上级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

施监督: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

人员,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实施行政监督;也可以通过

行政复议撤销下级政府做出的错误的行政决定。

(2)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和经济活动,进

行全面监督和评价的方式,监督国家预算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

法、合理和有益,以预防和纠正国家财政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3)监察监督

国家行政监察机关通过检查、调查与处理等方式,对国家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国务院行政监察机构是国家监察部。

地方政府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同时接受所在政府和

上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

国家监察部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监察机关具有直接或间接的

领导权。

59.问:国务院是怎样组成的?

答: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

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均为5

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副总理、国务委员会、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对总理负责。

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只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

国务院总理是非选举程序产生的主要的国家机关的最高领

导人。

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

大决定任命。宪法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副总理和国务委员的名

额。

国务院副总理协助总理工作。国务委员受总理或国务院常务

会议的委托,负责某些方面的工作或重大的专项任务,并且可以

代表国务院进行外事活动。

副总理协助总理负责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工作,具体分管某一

或某些部、委、机构的事务,形成事实上的介于总理和各个部、

委、机构间的层次。

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和审计长由全国人大在大

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人选。也可由全国人大常

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国务院秘书长是国务院办公厅的首长,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

审计长负责国家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工作,在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60.问:国务院的会议制度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国务院有哪些常设会议及其主要内容。

(1)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组成人员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讨论重大问题或涉及众多部门的重大事项,一般两个月或一季度召开一次。

(2)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总理召集和主持,讨论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讨论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国务院准备发布的行政法规,各部门、各地方请示国务院的重大事项等,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3)理办公会议:由总理主持召开,或委托副总理主持召开,研究、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不定期召开。

61.问:国务院的职权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力?具体有哪些?

答:国务院的职权属于执行性质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拥有广泛、全面、统一领导国家行政活动的直接权力,以及为了保障这种领导得以实现的间接权力。

(1)国务院的直接权力

行政立法和制令权;

对国务院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权;

行政管理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权;

外交权: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2)国务院的间接权力

立法提案权;

否决权;

戒严权(宣布紧急状态权);

其它权力:在宪法和法律目前规定的国务院权力范围之外,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授予国务院超出现有权力之外的其它权力。

62.问:银监会是国务院办事机构吗?

答:不知为什么,好多同学问这一问题。我想,大家有必要对国务院机构的类型加深了解。国务院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公厅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

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地位和权能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

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特定方面的国家行政权力,领导和管理相应的行政事务,有权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2003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由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在内设机构中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检委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民政部、司

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

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

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共28个部门组成。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只有一个,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

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国务院的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

政管理职能,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发布行政规定、行政措施和规

范性文件。目前共设有18个机构: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中

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

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

管理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负责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的

行政管理职能,在权限上只负责某一方面事务的调查、分析、研

究和组织协调,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具体事务。现有:国务院侨务

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

究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现有14个: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

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

监管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

能。目前共有10个: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国家

粮食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事部管理)、

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国家测绘局(由国土资源部

管理)、国家邮政局(由信息产业部管理)、国家文物局(由文

化部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国家外汇管理

局(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其中,

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

室,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体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

机构。

由上可知,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

直属事业单位。

63.问:如何理解国务院的行政方式?

答: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规定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机

关在领导全国行政时可以采取的行政方式和手段。由于国务院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在理论上享有广泛、

全面的行政权力,因此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任何适当的方

式和手段行政。

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是:

参与立法;

行政立法;

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直接命令;

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审计和行政监察;

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专项拨款;

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垂直管理。

64.问:我国的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

答: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

治、行政权力的划分。通常在中央政府或组成联邦的次级地方政

府的统一权威下,将国土或本地方区域加以一定的划分,形成一

个个相互区别的区域,并在其上建立相应的政治、行政等国家机

关组织,以方便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实现国家或次级地方的统治

职能。

行政区划以国家或次级地方在特定区域内建立一定形式、具

有层次唯一性的政权机关为标志。

历史传统、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民族构成、语言文化差异,

对行政区划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行政区划的层级通常与一个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国土

面积的大小、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等因素有关。

按照宪法规定,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5)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此外,中央政府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的形式:

二级制:直辖市——区;

三级制:直辖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

四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公署)、

自治州(盟)——县、自治县、旗、市——乡、民族乡、镇;

五级制:省、直辖市——副省级市——设区的市(行政公署)

——县、市——乡、民族乡、镇;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行政公署——县、市—

—乡、民族乡、镇(此一体制目前仅存于新疆伊犁)。

65.问:我国地方政府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一)一般地方政府:是指设置在普通地方的、兼具农

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政府。

将一般行政性质的地区普遍改置为管县的市,导致了特定类

型地方政府功能和形式的变化,使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同质化倾

向(即所有的地方政府基本都兼具管理城市和农村的功能)越来

越明显。

一般行政地方主要有:省、地区、县、乡。

(1)省:一级政区,目前共有23个省。

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元代。目前的省基本

上继承和保持了历史形成的区域。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省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的内在稳定性。

省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不仅是国家政治和行政的基本地方单位,而且也具有相当的文化

和次级国土单位的意义,具有地方认同中央和中央地方关系体系

中中央政府相对的统治地位和作用。

省在中国的政治和行政活动中举足轻重,中央政府通常以省

作为直接的行政对象,省也是诸多地方政府单位在与中央政府发

生关系过程中的唯一通道,具有“中观”政府的地位。

(2)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域内由省级行政机关派出的地方

分治单位,本身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地区最初的设置是在明朝,其后地区级别的省派出行政机构制度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地区级别的行政派出机构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职权亦不稳定。存在的基本原因在于省县二级制所导致的省管理能力的短缺。

行政公署实体化和地改市是地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目前全国共有79个地区。

(3)县:是一般行政地方重要和基本的地方政府单位。

县作为地方单位名称,初见于春秋初期,县的设立“是中国有独立机构的地方政治的开始”(唐德刚语)。至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县成为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县体制一经产生之后,即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基本延续至今。在历史上,大约有不到1/3左右的时间,县是中国的基层政府。在其它时间里,县一方面承接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行政,另一方面是统领地方行政和社会百姓的“父母官”、“亲民官”,在国家的政治和行政活动中居于重要的交通地位。

县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在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县体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相当稳定,县的体制和边界均较少变动,县体制成为历朝历代施行统治的基本政治和行政平台。这段时间是隋文帝开皇15年(公元595年)到清初的1640年。

1949年以后,县是二元城乡分治制度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最主要的直接管理农村居民的行政单位,管理巨大的国土资源和农业资料的生产,向国家工业化贡献财政资源的主体。

目前对城乡分治条件下农民和农村的管理仍然是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之一,县仍然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行政——特别是政治统治的功能。

(4)乡:最早产生于西周,当时的“乡”是设立于“国”之下的次级国家组织,地位高于当时的州、县。一般意义上的“乡”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乡自产生以来,地位变化较大。从秦到隋文帝开皇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595年),乡是国家政权体系的组成部分。从隋文帝开皇16年(公元596年)到清朝,乡是农村基层社会中具有自治性质的管理组织。从清末开始,乡又重新成为县以下的正式国家行政机关。

1949年以后乡体制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

1949 年到1953 年,实行乡与行政村并存制度,乡和行政村都是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1954 年到1958 年,取消了行政村制度,乡是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1958 年下半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取消乡建制;

1983 年以后,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重建乡体制,乡重新被确立为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目前的乡政权在性质上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的基层组织,主要代表国家政权统治、管理农村和农民。

相比较而言,目前拥有广泛职能的乡政权与民国以后同样是国家行政机关,但具有基层自治团体地位的乡本质上是不同的,目前的乡体制仅仅是国家行政的一个分治单位,而不具有基层自治团体的性质。

民族乡:最早设立于1955年。民族乡是设置在以一个、两个或几个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或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并且包括一部分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

设立民族乡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乡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30%为宜,但也可以低于这一比例。

民族乡的名称一般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

民族乡虽然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但民族乡不具

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民族乡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

一般行政地方。

(二)城市地方政府

城市地方主要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区和

镇。

城市地方的特征:城市地方是国家在城市地区设立的地方分

治单位;城市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而出现的

新的、具有政治、行政或经济中心意义的新型地域;城市并不是

一个自然的地理概念,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

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动中的地点;城市不是一个具有长期历史渊源

和相对稳定性的地域概念,在中国除少量政治、行政中心外,城

市基本上是20世纪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无中生有的城市)

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构成转型的结果(自然长成

的城市),因此严格地说,城市在本质上并不具有一般行政地方

的性质,城市主要是作为经济或政治、行政中心而存在的,城市

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取决于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政治的吸引力

和辐射能力,而不像一般行政地方那样主要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力

量来维持自身对所辖地方的控制。

从外在特征上看,一般行政地方是“面”状的,而城市是“点”

状的。

目前我国城市制度的重要特色:城市的行政级别是第一位

的,城市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是第二位的。

目前,城市的内涵和能力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在相

当程度上仍然被当成一般的行政地方来对待,而不是将城市视为

具有内在整合能力的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对城市的统治功能的依

赖超越了对城市自身所内在具有的“服务”功能的开发和挖掘,

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城市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的性质,妨碍了城市

地方功能的发挥,也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矛盾的。

(1)直辖市:是中国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级政区单位,

目前有4个直辖市。

直辖市的特点:设置是人为的,其行政区域也经常处于变动

之中。直辖市与省的区别:省的设置主要是历史和文化沿袭的结

果,省的地位相当稳定,一般而言其行政区域也是相对稳定的;

直辖市主体上是城市政府,而不像省是兼管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一

般政府;直辖市基本上是本行政区域内唯一的功能完备的地方政

府,而省行政区域内的若干更低层级的地方政府也是功能完备的

地方政府;直辖市相对于省来说是较具有“亲民”性质的政府,

而省则是本行政区域内不具有直接行政职能的地方政府;直辖市

所辖行政区域内地方政府单位的层级和数量均较少,而省相对来

说所辖地方政府的层级和数量则较多。

(2)副省级市:副省级市是在原先的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

宁波、杭州、厦门、武汉、广州、深圳、西安、成都共15个。

副省级市的建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宪法地位,甚至也没有明

确的政治和行政规格。目前副省级市仍然受所在省的领导,本身

并不是独立的层级,与其它省级市在形式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3)地级市:地级市是除了直辖市、副省级市之外的大中

城市。一般为市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5万以上,其中市政

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20万以上;工

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

亿元以上,并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从城市功能和

能力的角度看,地级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级市的规模、状况相互差别很大,

因此同属一个级别的地级市其所享有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其中

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政府可

以制定行政规章。

地级市是省、自治区管辖下的地方分治单位,一般辖有区、

县和县级市。

(4)区:是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城市内部分地区的功能性

地方政府。区政府设立于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有极少数

的地级市不设区。

区是一级功能相对不完全的行政单位,具有“亲民性”。应

当进一步发展区的亲民属性。

(5)镇:是与乡相区别的主要管辖县以下工商业发展程度

较高、人口集中度高和公共设施相对较完善地区的行政地方。

镇本质上是兼有农村和城市性质的过渡性地方政府单位、是

最低层级的城市。

由于中国的城市生长主要不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而

更多是计划安排和行政设置的结果,因此镇尽管具有城市的性质

和功能,但镇并不能自然地获得城市所应当具有的地位,发展空

间受到了限制。

中国应走自然的由乡变镇道路,而非人为的撤乡建镇道路。

(三)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是建立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

权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单位,有 4种主要类型:

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四川凉山彝

族自治州;

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

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如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

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如内蒙古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层级: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

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

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虽然“民族乡的人

民代表大会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

措施”,但在法律上它们只是少数民族聚居相对集中的次级行政

分治单位。

66.问: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吗?制定地方性法规

有何程序?

答:地方政府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必须由地方

人大制定。我国地方组织法第七、第三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

民代表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均有权根据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

特点,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的范围:

第一,制定国家法律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即执行性和补充性

的地方性法规。

第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授权的内容,原来均属于中央立法机关的权限。

第三,制定国家暂时没有立法,而本行政区域又迫切需要的

地方性法规。

第四,就国家不可能专门立法的地方特殊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

第一,法规议案的提出。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同级政府和10名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都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专门委员会和5名以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政府工作部门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需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由省长签署后,才能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议案提出。

第二,法规议案的审议。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直接交大会或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并提出审议报告后再交大会审议。凡决定提交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议案,先由提案人做出说明,然后交各代表团讨论、审议,并提出意见,提出议案的机关要派人到各代表团听取意见,回答询问。讨论后,再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修改。

第三,法案的通过。经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议案,在大会上宣读并作修改说明后,由大会主席团或常委会会议过半数通过。表决方式,地方组织法未做具体规定,一般进行举手表决。通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正式通过,通过后立即公布实施;二是原则通过,即通过后再做个别修改或文字上的改动,然后再公布实施。

第四,地方性法规的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后,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五,地方性法规的公布。地方性法规一般在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公报上公布,同时在地方性报纸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公报上公布。地方性法规生效时间,凡法规的实施不需要准备时间的,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凡法规的实施需要准备时间的,都规定生效日期。

67.问:地方政府有任期规定吗?

答:当然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每届任期3年。

68.问: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是什么?

答:基本原则有: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1)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充分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尊重,各少数民族都可以选出代表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特别少的民族,即使达不到最低代表人口数的规定,也可以选出1名代表;

在历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一般占代表总数的14%左右(其中,比例最低的是四届人大,为9.4%,比例最高的是七届人大,为15%),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高出1-7个百分点左右。

(2)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求“大力

培养四化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

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目前全国大约

有少数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

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参

加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

是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指在国家统一

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实行区域性的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机

关享有管理和决定本民族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法定权力,享有根

据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自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具体内容是:

(1)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

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

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

(2)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

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

(3)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

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体现了国家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对各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尊重和保障的原则,体现了各民

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的主要功能:

它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

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能够起到促进各民族团结的作用;

它能够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地区和公众的积极性,加速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政策有: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中央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少数民

族人口状况和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制定了不同的少数民族人口政

策:50 年代至70 年代,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人口

兴旺”、鼓励生育的政策,以提高生育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人口数量,控制人口下降的趋势;80 年代以后,中央政府要求

对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

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如赋予和尊重少

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

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

举办民族院校和民族班,实行定向招生,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

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全国支援西藏教育事业等;

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中国55个少数民族

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

族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

依、苗、纳西、傈僳、哈尼、佤、侗、景颇、土等十多个民族使

用的13种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少数民族公众使用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习惯和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全国

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全国或地区性重

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

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

职务的时候,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民族自治地方

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

教育规划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及其

他教育机构,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目前中国较为流行的宗教主要

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少数民族公

众大多有宗教信仰的传统,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分布有明显的

民族性,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等民族,

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柯

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苗、

瑶等民族,

还有一些民族是群体性地信仰某种宗教;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69.问: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答: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上建立的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

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一个或者

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

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

民族乡。

民族自治地方依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一部分汉族

或者其他民族的居民区和城镇。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上

级国家机关会同有关地方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

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者合并;

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

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

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行使

同级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和同时行使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国家

机关,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

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自治

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服从中央政权的领导,同时对下级国

家政权机关行使领导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

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

治权,有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变通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

政策。

70.问: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和立法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表现为民族自治地

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

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所不同。自治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单行条例规定有关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体事项。但无论是自治条例、还是单行条例,都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有变通执行权。

变通权主要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等的时候,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变通权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有财政经济自主权。

在财政方面,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有权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节余资金。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当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项目,可以实行减税或免税在经济、外贸活动中,还享有广泛的自主权。

民族自治地方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有权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和使用各级干部、各种科技、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可以采取特殊措施优待、鼓励各种专业人员参加自治地方各项建设工作。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

民族自治地方有地方公安部队组建权,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民族自治地方有社会事业自治权,包括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科学技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体育、和国外进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机关组织和工作规则的设定权。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制定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有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优先权。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有权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在同时使用几种通用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时候,可以以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71.问:“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澳门是中国地方政府吗?为什么?

答:是。因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些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统一国家的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这些地区的政府虽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性质仍然是国家的地方政府,不具有主权国家的性质和地位,不能行使国家主权。

72.问: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特别行政区的涉外事务由中央政府外交部设立在特别行政区内的机构处理,但中央政府也可以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

中央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得向特别行政区派驻

军队,承担特别行政区的防务。驻军人员除须遵守全国性的法律

外,还须遵守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

中央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的军队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

但可以在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在必要时、在向中央政府请求的情

况下,军队协助特别行政区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中央政府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

自行处理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

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

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如认为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

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

行政区的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法律为基本法以及基本法所规定的香

港、澳门原有法律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全国性

法律除特别规定的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且仅限于有关国

防、外交和其他按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

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或因特别行

政区内发生特别行政区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国家统一或安全的

动乱而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中央人民政府可发布命令

将有关全国性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

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法院对

特别行政区所有的案件均有审判权。

特别行政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

特别行政区可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

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香

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的工作。

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特

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如需在特别行政区设立机构,须征得特别行政区政府

同意并经中央政府批准。

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进入特别行政区须办理批准手续,其中进

入特别行政区定居的人数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征求特别行政区

政府的意见后确定。

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

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

织或团体在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

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73.香港特区的司法制度和内地一样吗?

答:大不一样。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

的司法机关,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审判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

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讼法庭。

原在香港实行的司法体制,一般予以保留。

终审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各级法院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

法院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员履行审判职责的行

为不受法律追究。

原在香港实行的陪审制度的原则予以保留。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保留原在香港适用的原则和当事人

享有的权利。

任何人在被合法拘捕后,享有尽早接受司法机关公正审判的

权利,未经司法机关判罪之前均假定无罪。

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组成的独

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

法官只有在无力履行职责或行为不检的情况下,行政长官才

可根据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任命的不少于三名当地法官组成的审

议庭的建议,予以免职。

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只有在无力履行职责或行为不检的情

况下,行政长官才可任命不少于五名当地法官组成的审议庭进行

审议,并可根据其建议,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予以免职。

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

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一般情况下,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

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备案。

74.问:中国的司法权和司法体系有何特点?

答:中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尽管大体上被分配给相

互区别的机关来行使,但各个权力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混合和重叠。

中国的司法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法院、检察院

以及其它司法组织,甚至中共党的机构共同分享的。

中国的司法机关并不仅仅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人民代表

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和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

行政部门,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严格地说,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中国全部司法机构体系中行使

国家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机关,与司法机构体系不可等量齐

观。

75.问:我国审判机关的体系是怎样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由最高法院、地方各级法院

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构成。

各级各类法院的审判工作统一接受最高法院的监督。

地方各级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地方各级法院分为: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有学

者提出设立跨行政区域的法院,以弱化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设置基层法院,由基层法

院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作为其派出机构。人民法庭不是一个

审级。

中级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法院,在直

辖市的中级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的中级法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高级法院。

主要的专门法院有军事、海事、铁路运输法院等

76.问:我国检察机关的体系是怎样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和军

事检察院等专门检察院。

地方各级检察院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省、自

治区、直辖市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检察院;县、市、自

治县和市辖区检察院。

省一级检察院和县一级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

域设置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

77.问:检察机关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专门抓贪污受贿的?

答:检察机关的任务很多,主要有: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

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于起诉;

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检察院的立案范围:

除办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案件外,检察院还可以直接立案办理某些案件。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渎职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特别决定侦察的案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检察院决定,可以由检索院立案侦查。

所以,专门抓贪污受贿的只是检察机关的一个任务,是检察机关中的反贪部门的事。

78.问:什么人可以叫法官?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答: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他们的职责: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和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79.问:什么人可以当法官?

答:当法官必须具备如下资格: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年满23周岁;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身体健康;

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知识,工作满2年的;或者获得法律专业学士学位,工作满1年的;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的,可以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

不具备前述各项规定条件的人员申请担任法官职务,应当接受培训,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规定的条件以后,能否担任法官,由最高法院制定办法具体规定。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均不得担任法官。

80.问:什么人可以叫检察官?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答: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检察院、地方各级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他们的职责: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对法律规定由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除履行检察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81.问:什么人可以当检察官?

答:检察官的任职资格是: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满23岁;

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

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

法律专业知识,工作满二年的;或者获得法律专业学士学位,工

作满一年的;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的,可

以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

凡不具备以上规定任职条件的,应当接受培训,在规定的期

限内达到本法规定的条件,是否具有担任检察官的资格由最高检

察院制定具体办法决定。

凡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均没有

担任检察官的资格。

82.问:法院是怎样工作的?

答:(1)合议制

合议制的形式是合议庭。合议庭是由审判人员集体审判案件

的组织形式,合议庭的组成因案件审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合议庭

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的审判员担任,合议庭成员权利平

等。合议庭对案件的评议和判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在少数情况下亦采用独任庭形式

(2)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

度。实际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

两审制:对具体的诉讼来说,其所能发动的审判只有两次;不得

越级审理案件。

(3)庭务会议制度

在职能上类似于审判委员会,实际上负责在本审判庭范围内

提出对案件的判决决定。庭务会议与审判委员会一样拥有对案件

的实际裁判权。

(4)案件审批制度

案件在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审理之后、判决之前,主审人员

必须将案件审理的具体意见上报主管的行政业务领导审查决定

的一项制度。庭长或副庭长对该处理意见审查之后,做出批示,

提出具体意见。如果庭长或主管副庭长认为处理意见还存在问题

时,承办人员就要按照庭长或主管副庭长批示的意见继续审理或

调查。审查获得同意的,案件承办人就可以根据庭长的处理意见

制作判决书等有关法律文件。

83.问:检察院是如何工作的?

答:(1)侦察

检察院发现并且认为有犯罪行为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自行

立案侦查,或者交给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侦查。交给公

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检察院实施侦察监督。

(2)批捕

(3)公诉

(4)抗诉

地方各级检察院认为本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

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有权请求检察院提出抗诉。最

高检察院对于各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检

察院对于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

有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5)监督

84.问: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如何实现的?

答: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通过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加以实现。

政治上,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和

行动,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指战员的头脑。

组织上,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健全军

队党委制和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

导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组

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和措施:

中共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

军队中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基层连队设立党支部,团以

上单位设立党委;

各级党委是军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党委对所属部队的一切组织、一切部门、一切人员、一切工

作实行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除紧急情况下可以由首

长临机处置外,都必须先由党委做出决定;

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工作;

未经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插

手、过问或处理军队问题,更不允许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

党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

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

军队,必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

未经党组织的批准,不允许在军队中建立任何性质和形式的

小团体、小组织;

只有中共的组织才能委派军队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其他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向军队委派干部。

85.问:中国武装力量由哪些成分构成?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

兵组成。

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民兵共同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

民武装力量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还包括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的部队。

86.问: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是谁?

答:人民解放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

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两部分组成。现役部队

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训练,必

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

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人民解放军由陆军部队、海军部队、空军部队、第二炮兵部

队、军事院校、国防科技研究机构等六部分构成。

87.问:现在还有民兵吗?他们有什么作用?

答:还有。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军”。民兵既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

部分,又是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

其基本任务是: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

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

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88.问:驻特别行政区部队有什么特点?

答:特区部队分香港、澳门两支部队。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

队于1993年初开始组建,1994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1996年

1月28日组建完毕,1997年7月1日正式进驻香港。驻香港特

别行政区部队由陆、海、空军部队组成,是一支合成部队,下辖1个陆军步兵旅、1个海军舰艇大队、1个空军航空兵团,隶属中央军委,费用由中央政府负担。

驻澳门特别行政区部队于1999年11月10日组建完毕,于1999年12月20日进驻澳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部队主要由陆军构成,包括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通信兵、侦察兵等兵种,官兵人数近千名,由中央军委领导,驻军费用由中央政府担负。

89.问:应该怎样理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性质?

答:(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宪法规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含义: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8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共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共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以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为核心,以政治协商为形式。

90.问: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何时建立的?怎样发展过来的?

答:1949年之前,中共通过统一战线的方式,与其它党派合作,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以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共统一战线工作,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

1989年底,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列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并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91.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答: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既不是多党制下各个政党对国家政权的平等竞争,也不是一党执政。在肯定中共唯一执政党地位前提下的多党派共存,和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领导、协商关系。中共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共的领导。中共是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民主党派具有参政党的地位。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

92.问:为什么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答:因为:(1)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

和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之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就是具有高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政治制度汲取

政治支持和积累政治资源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

93.问:政治协商的范围仅限于民主党派吗?

答:政治协商的范围不限于民主党派,但民主党派是政治协

商的主体。全部民主党派的总人数大约在55万人左右。民主党

派和其他无党派爱国人士都是政治协商的对象,但民主党派在

“参政议政”方面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4.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是

什么?

答: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

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95.问: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中共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共的领

导,同中共通力合作,是与中共一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而非竞争性的执政党—在野党关系。

中共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

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不把民主党派变成中共功能性

的工作部门。正确处理中共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奋斗中出现的矛

盾: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按照“团结——

批评——团结”的公式,求得正确的解决。

96.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什么?它是怎样组

成的?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

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

重要机构和组织形式,是具有党派性的机关。在人民政协中,各

党派以政党名义参加会议,可以党派名义发表意见、提出提案,

开展参政议政活动。人民政协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

式。

根据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将是长期和稳

定的。

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

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

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97.问:人民政治协商工作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什么?

答:根据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有关规定

和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提出的要求,人民政治协商工作的重要内

容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范

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

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将

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

98.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哪些特点?

答:政治上,对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

治基础,对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

政治基础,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组织上,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包容爱国统一战线中各个党派、

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

侨胞和各界爱国人士。

99.问: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

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简言之,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

政议政十二字。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

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主要形式:(1)民主协商会:中共领

导人就将要提出的重大政策、方针与民主党派人士协商,这种会

议一般每年举行一次。

(2)高层谈心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自己的需要,

不定期地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小范围

的谈心,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和想法。(3)双月座谈会:

由中共中央主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通报或交

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

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但重大

事件随时通报。这种座谈会有时亦委托中共全国政协党组召集。

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还可以随时就国家大政方

针和具体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或约请中共中央

负责人交谈。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

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

行监督。主要形式: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

会议或主席会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

提出建议和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以其他

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调

查和检查活动;民主党派的成员通过应聘担任政府的特约监察

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来发挥监督作用等。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是组织参加

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家政治

生活的概括性表述。

100.问:民主党派人士在人大和政协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1)民主党派人士在人大中的作用

尽管中国的人大不是由各党派联合组成的,而是按照地域原

则构成的,但民主党派在各级人大中也能够保有一定的席位。在

人大的领导机构——主席团中,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通常都是主

席团成员。在人大的各个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中,民主党派

一般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设在人大常委会中的中共党组经常与担

任民主党派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交流情况和意见。

(2)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作用

民主党派占有一定比例的席位。民主党派的领导人通常都是

大会主席团的组成人员。

(3)各个民主党派成员一般均有少数成员,被中共举荐担

任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

中共根据具体情况对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适

当放宽任职资格和年龄的限制,以补救民主党派成员在任职经验

和经历上的不足。

由于民主党派毕竟不是执政党,因此其成员担任政府职务的

机会相对较少,少部分成员的任职,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总体上是

个人性和个案性的。

101.问:中国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解放以来有哪些变化?

答:中国传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形成于1954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传统干部人事管理

体制中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中共“十三大”在总结历次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8月开始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8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同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行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此后,国务院和国家人事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断趋于完善。

目前,《公务员法》仍然没有制定出来,这个制度有待发展。

102.问:现在,一会儿叫“干部”,一会儿叫“公务员”,这是怎么回事?

答: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所以许多概念的使用尚难统一、规范,也不太严格。总的说来,公务员的范围要明确一些,是专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在其他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干部的范围则宽泛得多。目前对于“干部”的内涵与范围虽一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但一般认为,“国家干部”是指列入干部编制、享受干部待遇,从事各种公务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国家干部”包括六类人员:

(1)国家机关干部。即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

(2)党的工作干部。即在中共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中,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以及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3)军队干部。即在人民军队中担任排级以上职务的现役军人。

(4)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即在全国各级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种学会、协会、联合会等团体工作的领导人员与工作人员。

(5)专业技术干部。即专门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财会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6)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即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控股企业及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03.问: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和模式是什么?

答:党管干部原则,即只有中共中央及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才拥有处理干部管理及其相关事务的权力。这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向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推荐或安排中共的干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从而通过这些干部形成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是党管干部的实质。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共形成了一整套党管干部的模式。主要包括:

(1)中共中央统一制定和贯彻执行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干部管理上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2).中共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范围直接管理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并按规定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3)中共党委负责监督和控制整个干部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

(4)干部管理的基本体制是分部分级管理。

104.问:我国许多干部是党任免的,其基本形式是怎样的?

答:中共管理全国干部的核心是干部任免权。中共任免干部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1)中共直接任免。主要适用于中共党内干部的职务。一

般方式是召开党的会议,决定对干部的任免。

(2)中共推荐,人大任免:中共党委对同级人大任免范围

内的负责职务提出推荐名单,提请人大常委会或人大主席团通过

法定手续将其纳入人大选举或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任免程序,实施

任免。这主要适用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组成人员、法院

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必须通过人大或人大常

委会履行手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

(3)中共推荐,政府任命:主要适用于政府部门领导人员

的任免,是由中共党委提出相关人员的任免推荐建议,由政府履

行行政任免手续。

(4)在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实行党委推荐或

厂长提名,经企业党政领导集体决策后,由厂长任免制度,适用

于企业的中层干部。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目前尚未找到

一种能够兼顾中共干部管理权和现代企业制度内在要求的可行

的干部任免办法。

任免干部的主要程序:

(1)中共组织部门考察,党委讨论决定

中共拟任用的人员,先由组织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

察,并写出考察材料,由负责考察的组织部工作人员署名上报党

委或党组。考察材料报到党委或党组以后,由中共党委或党组对

考察情况进行讨论决定。党委或党组讨论时,一般应有三分之二

以上成员到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对具体人员任用的决

议。

中共党委职能部门和不设党组的国家机关,由行政负责干部

主持领导干部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管理权限报批。

(2)上级党委审批

在上级单位审批任用决定之前,一般先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对所报批的人员做进一步考察。对拟推荐担任同级政府部门正职

的拟任用人员,组织部门还要听取本级政府首长和分管副职干部

的意见。属地方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双重管理的干部,还应听取

上级业务部门的意见。

上级党委讨论审批的主要依据材料有:任职呈报表、考察材

料、民意材料和呈报单位党委讨论时的表决情况。

(3)正式任命

对某些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履行任命手续的职务,中共党委还

必须通过有关过程,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由法律规定的组织或国

家政权机关举行选举或任命。

105.问:中国共产党如何考核干部?

答:有鉴定考核制度,即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干部的

政治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实际贡献等进行考察与评价的

制度。

鉴定考核制度,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在干部录用提拔

过程中进行的、对干部的正式评价制度。

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能”:从事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勤”: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包括工作积极性、纪

律性、责任感、出勤率等。

“绩”就是工作成绩和实际贡献,即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

效益和贡献。

鉴定考核可以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主要由中共组织部门

和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的组织做出。

106.问:我国公务员的概念与西方国家是否一样?

答:在国外,公务员的概念有大有小,范围不尽一致,主要

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窄范围公务员概念,英国公务员仅指中

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

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

官。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中等范围的公务员概念,中央政府中所

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事务官都是公务员,但适应于国家公务

员法规的只是事务官。

三是以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宽范围的公务员概念,中央、地

方所有政府机关中的公职人员、国会中除议员之外的工作人员、

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公务员。

中国的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是指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

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在其他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从事行

政管理活动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因此,中国的

国家公务员范围包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在政府机关中从事党群、

党务、社团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使用事业编制但行使国家行政

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107.问:目前对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有具体规定吗?

答:有。公务员的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必须履

行的某种责任,其本质是国家对公务员所规定的必须做出一定行

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共有八项: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执行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

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公正廉洁,克己奉公。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公务员的权利即国家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某种权益,有权做

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许

可和保障。

公务员享有的权利:

(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

或者行政处分。

(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有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

(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辞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108.问:我看了一些书,发觉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各国都很

强调职位分类,这是怎么回事?

答:职位分类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础,公务员制度的各项

具体内容都是与职位分类有关的,所以各国都把它当做公务员制

度的核心问题。

中国行政机关实行的职位分类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兼顾品位

因素。

职位,就是特定职务、职权以及相应责任的集合体,它由符

合一定标准的人员担任。职位分类,即依据规范化标准,按照工作的性质、责任、任务难度等因素,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常任职位分类划等。

职位分类的基本内容:

(1)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三定”的基础上,对政府公职的每个职位进行设置。

(2)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与任职资格条件,制定职位说明书,作为公务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工资待遇等的依据。

(3)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确定职位的类别和级别。

(4)对职位的管理: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不增、减职位只作某些职位的权责调整)时,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5)职位说明书:包括七个方面,即职位名称,职位代码,工作项目,工作概述,所需知识能力;转化和升迁方向,工作标准。

109.问:中国公务员是怎样分类、分级的?

答: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中国的公务员在职务设置上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具有组织、决策、指挥、管理职能的职务,包括从副科长到总理的十个层次,含政府组成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级,职务与级别具有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具有一定的浮动幅度。

110.问:前一段时间,媒体不断暴光一些地方在录用公务员过程中的问题,到底应当怎样录用公务员?

答:关于录用公务员的程序和办法,国家有明确规定。

政府人事部门在考试实施之前必须在法定范围内公开公布录用公务员的报考简章,发布招考公告。

对报考人进行资格审查。

对审查合格者进行公开考试:笔试、面试、模拟考试(情景考试)。

复审和综合考核:考核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工作实践的状况,以及审查是否满足职位回避要求等。

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设区的市以上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县级以下(含县级)政府人事部门没有审批公务员录用的权力。

发出录用通知。

试用:试用期为1年。

试用期满合格者,依其考试等级、试用期表现,予以正式任职。不合格者,取消录用资格。

除以上规定外,在具体的录用程序中,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一是录用特殊职位的国家公务员,经国务院人事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二是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按照规定录用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国家公务员,应当安排到基层工作1—2年。

三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当予以照顾。

111.问:现代政治为什么需要选举?从我国实际看,它好象作用不大。

答:选举制度一般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择代表和国家

公职人员而赋予国家政权以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不能说

选举制度在我国作用不大,因为我国的选举制度尽管还存在一些

不足,但已经发挥、并将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正处在

迅速改革的阶段,要相信选举制度一定会完善起来。我国选举制

度的理论基础是先进的。它主张: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举制度及其规范规定了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

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中的选举制度主要是公民选举民

意代表的制度,而非选择某一具体的公职人员。

选举制度通常由宪法、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加以规定。

“主权在民”原则是现代选举制度的根本的政治和法理基础。

选举是联系公民、公职人员的桥梁和中介。公民是国家主权

的拥有者和委托者,公职人员是国家主权的行使者和受托者。选

举是公民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权力委托的行为。选举是国家公共权

力机关获得合法性的根本途径。

选举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基石。

112.问:关于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应掌握哪些内容?

答:首先,要知道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之一。

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制度上的表现就是选民资格的确

认以及选举人权利的保障。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选举制度

的基础。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获得、维持、限制与丧失会对

选举的性质和最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选举权”是公民享有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法定权利。

“被选举权”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法定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通常由宪法、法律加以规定并受宪法和法

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选举法》对公民选举权与被

选举权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要知道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中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获

得条件。

(1)直接选举是选民直接表达其选举意志选择被选举人的

制度。其中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获得条件:必须具有中国公

民身份,公民身份确认的唯一条件是取得国籍,中国采取出生地

主义和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国籍;必须年满18 周岁;

必须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

(2)间接选举是公民意志的间接表达,是公民通过其代表

进行选举的一种制度。

中国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间接选举中,公民选举权与被

选举权获得的资格条件。现行选举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

在间接选举中,任何具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拥有被选举权,但

只有那些被推选为下一级人大代表的选民,才拥有选举上一级人

大代表的选举权。这包括四种情况:

(1)在普通地方选举中,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

但享有被选举权的人并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也可以是其他公

民。

(2)在军队团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同级军人代表大

会的代表享有选举权,但享有被选举权的人不限于本级军人代表

大会的代表。

(3)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中,选举会议的成

员享有选举权,但享有被选举权的人不限于选举会议的成员。

(4)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协商选派,享有被选举权的人是参加协商选派

的成员,但享有被选举权的人不限于参加协商选派的成员。

113.问:选举人的权利怎样才能得到保障?

答:保障选举人的选举权利,主要是保障公民通过投票行使

自己的选举权利时,可以自由地表达其意志。现行选举法第三十

七条规定,“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

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不受任何干扰,完

全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投票。选举法还做出规定,任何人

不得在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选举行为。

公民权利作为一种法定行为,应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

面,法律既要保障选举人自由投票的权利,也要保障公民志愿放

弃选举权的权利。在现代民主国家中,选民通过放弃选举权来表

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态度,也是公民实施其社会政治权利的一个

重要体现。

114.问:什么是秘密投票和差额选举?其意义何在?

答: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即选举人在选举时采用

不公开投票方式,亲自书写选票,在选票上不签署自己的姓名,

并亲自将选票投入密封票箱的方式。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

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一

律采取秘密投票的方法,遵循差额选举的原则进行。

无记名投票已经成为现代民主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差额选举也称“不等额选举”、“多额选举”,即供选举人进

行选择的候选代表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

现代民主国家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并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

选举原则。

中国1979年的选举法首次确立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差额选举方式。这是中国选举

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差额选举实际上是选举人在“选举市场”上对候选人所做的

鉴定,有利于候选人增强“接受选民选择”的观念,也有利于避

免某些领导人按照个人意志,安排人选、保证当选的现象

主持选举的机构。

115.问:中国的选举由谁来主持?

答:中国不同类型的选举由不同的选举机构来负责或主持,

并享有法定的职权。选举机构

即办理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选举事务机

构的通称。

具体说,直接选举由本级选举委员会主持:不设区的市、市

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自

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由

其常务委员会主持。

116.问:选举委员会属于什么性质的机构?它是怎么组成

的?

答:选举委员会属于临时性机构,选举结束即取消。它的组

成办法: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其组成人

员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并受其领导。

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其组成人员由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任命,并受不设区的市、市辖

区、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领导。

在选举实践中,各地多以地方性法规规定选委会组成人员的来源与数额,区县选举委员会成员规模为15-29人、乡镇选举委员会成员规模为9-13人。

选举委员会均有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117.问:我注意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分配中,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进行分配,这公平吗?

答:你很细心,提的问题也很尖锐。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注意。实际上,许多学者和有关方面都认为应逐步消除这种差别。要知道,以前的全国人大,两者之间的差别是8倍,现在改为4倍,已体现了进步。相信今后还会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不断进步,最终双方一致起来。

118.问:我国选举中选举经费的来源是什么?和西方国家一样吗?

答:我国《选举法》确立了“公费选举”原则,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一律由国库开支。这和西方国家有根本的不同。后者一般是参加竞选的党派自筹或社会(主要是大企业)赞助。

119.问:什么是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答:中国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制度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其特征是群众自治和直接民主,即在基层社会生活中,由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质在于为广大城乡基层劳动群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提供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

120.问:我国当代农村体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答:土地改革运动,摧毁了保甲制度,建立了由人民代表会议和村人民政府组成的村人民政权。

1954年宪法取消了村级政权,村组织实际上成为乡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58年农村实行公社化,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取代了乡政权,生产大队、生产队取代了行政村和村居民小组(自然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体制已经无法履行职能,农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社区制度。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现为宜州市)三岔公社合寨大队(现为屏南乡合寨村民委员会)的果作等6个生产队的85户农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民委员会。

198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派出调查组,对广西宜山及罗城一带出现的村民委员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1982年4月,彭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建议,将村民委员会制度写进宪法,将其确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年年底颁布的新宪法第一次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织结构和基本任务,随后全国出现了建立健全村民组织的热潮。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对如何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以及组织原则等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并提出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此后,全国普遍开展了以生产大队改建村委会的活动,绝大多数地方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以生产队为基础建立了村民小组。

1987年11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

村民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标志着村民自治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自1988年6月1日起在全国

施行,到1992年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至1997

年底,全国农村共有91万个村委会,378万个村干部。从1988

到1998共10年的时间,全国已普遍经历了三次农村基层民主换

届选举,部分省区市已经完成了第四次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取得

了不少经验。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了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自此,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1.问:什么是村民自治?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村民自治是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村民通过民主的形式

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办理好本

村的各项事务。

村民自治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

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

从操作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制定村

委会选举办法,保证民主选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民

主决策;制定村民自治章程,保证民主管理。

122.问:村民委员会是什么组织?它和村民自治是什么关

系?

答: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人民

民主专政的基础,同时也是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一级政权,也不是政权组织的派出机关

或延伸机构,而是由全体村民实行自治的组织实体。

村民委员会不同于经济组织,不直接从事经营和管理,只在

必要时对经济组织的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

村民委员会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也有区别:村民委员会

是按居住地区划分的,而不是按职业、性别或年龄划分的;村民

委员会管理本村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各项社会事务,其它

群团组织则主要维护某一群体的利益。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集中体现。

123.问:村民委员会是干什么的?

答:村民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

第一,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第二,调解民间纠纷,促进村民团结、家庭和睦,协助维护

社会治安。

第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

形式的合作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生产建

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

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五,依法管理本村的集体财产。

第六,协助政府开展各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宪

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

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促进村和

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

动。在多民族居住的村,还应当教育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帮

助、互相尊重。

124.问:什么是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它们是干什么

的?

答:村民会议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村民会议由

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

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

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必要的时候,可以

邀请驻在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村民会

议。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

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

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

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权有:制定规章权;人

事任免权;议事决策权;民主监督权。

125.问:什么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哪些单位须建立职工

代表大会制度?

答: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有制企业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

基本形式,是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组成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内

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一种制度。

1988年4 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职工代

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

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种企业民主管理

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

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

限责任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

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但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像学校、

医院等也都采取这一制度作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目

前,除外商独资企业外,其它各类企业也都纷纷建立了职工代表

大会。

126.问:谁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职工代表大会的

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企业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

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

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

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

主持职工代表团(组)长、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

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建议,检

查督促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向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政策、

业务和管理知识,提高职工代表素质;

接受和处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

益;

组织企业民主管理的其他工作。

127.问:职工代表大会在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怎

样?

答: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

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

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中共

十五大报告说:“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规来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虽然在实际生活中,职工代表大会的确能够其到一定作用,却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其能量。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处理与“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但这些都是面向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制度,无法代替企业内部的职工民主管理功能。

128.问:我国城市的群众自治和民主制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居民委员会制度方面。居民委员会制度是城市居民依法实行群众自治和直接民主的制度。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有4亿多居民通过这一制度直接行使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和民主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要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基层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的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一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是调解民间纠纷;四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是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六是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教学文稿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英国文学名词解释大全(整理版)

名词解释 1.Epic(史诗)(appeared in the the Anglo-Saxon Period ) It is a narrative of heroic action, often with a principal hero, usually mythical in its content, grand in its style, offering inspiration and ennoblement within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national tradition. A long narrative poem telling about the deeds of great hero and reflecting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from which it originated. Epic is an extended narrative poem in elevated or dignified language, like Homer’s Iliad & Odyssey. It usually celebrates the feats of one or more legendary or traditional heroes. The action is simple, but full of magnificence. Today, some long narrative works, like novels that reveal an age & its people, are also called epic. E.g. Beowulf (the pagan(异教徒),secular(非宗教的) poetry)Iliad 《伊利亚特》,Odyssey《奥德赛》Paradise Lost 《失乐园》,The Divine Comedy《神曲》 2.Romance (传奇)(Anglo-Norman feudal England) ?Romance is any imaginative literature that is set in an idealized world and that deals with heroic adventures and battles between good characters and villains or monsters. ?Originally, the term referred to a medieval (中世纪) tale dealing with the love and adventures of kings, queens, knights, and ladies, and including supernatural happenings. Form:long composition, in verse, in prose Content:description of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Character:a knight, a man of noble birth, skilled in the use of weapons; often described as riding forth to seek adventures, taking part in tournaments(骑士比武), or fighting for his lord in battles; devoted to the church and the king ?Romance lacks general resemblance to truth or reality. ?It exaggerates the vices of human nature and idealizes the virtues. ?It contains perilous (dangerous) adventures more or less remote from ordinary life. ?It lays emphasis on supreme devotion to a fair lady. ①The Romance Cycles/Groups/Divisions Three Groups ●matters of Britain Adventure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 ●matters of France Emperor Charlemagne and his peers ●matters of Rome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attacks of Troy Le Morte D’Arthur (亚瑟王之死) ②Class Nature (阶级性) of the Romance Loyalty to king and lord was the theme of the romances, as loyalty was the corner-stone(the most important part基石)of feudal morality. The romances were composed not for the common but for the noble, of the noble, and by the poets patronized (supported 庇护,保护)by the noble. 3. Alliteration(押头韵): a repeated initial(开头的) consonant(协调,一致) to successive(连续的) words. e.g. 1.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2.Sing a song of southern singer 4. 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for ironical humor)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语言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只供参考)

四、名词解释: 1)Parole话语: ①it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②it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③it is concrete,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④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2)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can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solution of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The study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known as applied linguistics. 3)Reference(所指)语义: It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it is th 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5)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it is a linguistic variet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regional dialect boundaries often coincide with geographical barrier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wamps. 6)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It was described as an imaginary "black box" existing somewhere in the human brain. 7)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starting with describing comparable featur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A compares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cross these two languages to locate the mismatches or differences so that people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learning difficulty learners may encounter. 8)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it is the study of two related areas:language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brain is structured and what function each part of the brain performs,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9)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结构分析: ①It i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G.Leech. ②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③This applies to all forms of a sentence. ④ A predication consists of argument(s) and predicate. 1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it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11)Cross-association互相联想:In English we sometimes may come across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mean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re also alike.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confusion. Such interference is often referred as cross-association.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