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人体学2-细胞

实用人体学2-细胞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第一节细胞
1、细胞是构成人体和其他一切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化学成分
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原生质,组成细胞原生质的元素中以碳、氢、氧、氮最多。细胞利用这些元素合成细胞的基本化学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其中以酶和核蛋白最重要。酶可促进人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所以又称为生物催化剂;核蛋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结合而成。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并决定遗传、变异。糖类和脂类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其中某些脂类还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构成人体的细胞种类众多,分布于机体的不同部位,执行不同的功能,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1)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它主要是由蛋白质和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和微量核酸。
(2)细胞质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到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盐等,为一种半透明的胶状溶液,其中悬浮着一些细胞器和包含物。
(3)细胞核 细胞核是遗传、代谢、生长及繁殖的控制中心,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构成。核膜上有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核内合成的核糖核酸由核孔进入细胞质。核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NA和RNA。人的染色体有23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又分为X和Y。它们与性别有关,男性为XY,女性为XX。

第二节人体的基本组织
1、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人体的组织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细胞组成。细胞间质较少,呈膜状被覆在人体的表面或衬贴在体腔和管腔的内表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并借此膜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但无血管,其营养物质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类。
3、被覆上皮
按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层次,可分为下列主要类型:
(1)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为一层扁平如鱼鱗状的细胞,核为扁圆形,细胞扁薄,衬贴在心脏和血管的内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衬贴在胸膜、腹膜和浆膜心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2)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为一层短柱状的细胞,细胞近似立方形,核为球形。分布于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等处。
(3)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为一层高柱状细胞,细胞为长方形,核为椭圆形。此种上皮分布于胃、肠和子宫等黏膜处。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一层形状不同、高低不等的细胞组成,各种细胞基底部均排列在同一基膜上,但核的位置却高低不一。在切片上形似多层细胞,而实际上是一层细胞,这种上皮的游离面还有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此上皮多分布在呼吸道的黏膜。
(5)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由许多层细胞组成。表面细胞为扁平形,中层细胞为多边形,深层细胞为立方形或柱状。深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的细胞逐渐向表面推移,以补充因衰老或损伤而脱落的表面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表皮、食管或阴道等处。
4、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腺上皮,以腺上皮作为主要结构的器官为腺体。
腺体的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等;无导管腺体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者,称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5、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其中细胞数量较少,分布稀疏;细胞间质较多,有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骨和血液。
6、固有结缔组织
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7、
(1)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是一种柔软并具有弹性和韧性的组织,由细胞、纤维和基质组成,细胞分散,纤维排列疏松且不规则,如蜂窝状,故又称为蜂窝组织。
(2)致密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是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特点是细胞少、纤维多、排列紧密,并按一定方式集结成束,如真皮、肌腱和韧带等。
(3)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构成,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该组织分布于浅筋膜、网膜和肠系膜等处。
(4)网状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为星形多突状,彼此借突起连接成网。主要分布于骨髓、脾和淋巴结等处,构成血细胞发生的微环境。
8、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膜是致密结缔组织,包在软骨组织表面。
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透明软骨新鲜时呈淡蓝色半透明状,较硬,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耐摩擦,如气管软骨和关节软骨等。纤维软骨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平行或交叉排列,具有韧性,如耻骨

联合、椎间盘、关节盘等。弹性软骨内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分布于耳郭、会厌等处。

9、肌组织
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又称为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称为肌膜,胞质称为肌浆,肌细胞内有肌质网、线粒体和肌原纤维等,肌原纤维是肌纤维进行舒缩运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肌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10、骨骼肌的一般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长短不一,细胞核多,呈卵圆形,位于肌膜的下方。肌浆中含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着色浅的明带和着色深的暗带,两者交替排列在同一平面上,致使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横纹,故骨骼肌又称横纹肌。在暗带有一较明亮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在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1、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上千条粗、细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而成。粗肌丝位于暗带,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粗肌丝的两端有伸向周围的小突起,称横桥。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2)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其走向与肌原纤维的长轴垂直,它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是兴奋从肌膜传入肌细胞的通道。
(3)肌浆网:是肌细胞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在相邻横小管之间,呈纵向排列。在靠近横小管处,两端的肌浆网膨大,并相互连接形成终池。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横小管与终池之间,隔有微小的缝隙。肌浆网的功能是贮存钙离子和调节肌浆网内钙离子的浓度。钙离子在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长度缩短或肌张力增强称为肌收缩。肌肉收缩的机制目前用肌丝滑行学说解释,该学说认为,肌肉在收缩时,细肌丝向暗带中间滑行,明带变窄,肌节缩短,肌细胞和整块肌收缩。当肌细胞接受神经冲动时,终池内的钙离子顺浓度梯度经钙通道流入肌浆中,肌浆中钙浓度升高,粗、细肌丝相对应的特定部位发生结合,牵拉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肌节缩短,出现肌纤维收缩。随后,肌浆网上钙泵工作,将肌浆中的钙泵入终池贮存,肌浆中钙浓度下降,粗、细肌丝的结合解除,细肌丝向外滑行回去,肌节恢复原长度,出现肌纤维舒张。
13、骨路肌的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等长收缩;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等张收缩。在人体

内,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数情况下为两者混合。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出现一次收缩过程,称单收缩。当受到连续的有效刺激时,可出现强而持久的收缩,称强直收缩。由于刺激频率不同,强直收缩可分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两种。正常人体内的骨骼肌收缩都属于强直收缩。
14、心肌
心肌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心肌细胞呈圆柱形,有分支并吻合成网,核位于肌细胞中央,心肌细胞有横纹,在两心肌纤维的连接端有一横线,称闰盘。心肌细胞间有适量的结缔组织,但含有极丰富的毛细血管,还有毛细淋巴管及神经。心肌在生理上的特点是能够自动有节律性地收缩,不受意识控制,属于不随意肌,受内脏神经支配。
15、平滑肌
平滑肌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平滑肌细胞呈梭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细胞核,肌膜薄而不明显,平滑肌细胞内还含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平滑肌收缩缓慢而持久,不受意识支配,是不随意肌,而受内脏神经支配,分布于消化管、呼吸道、泌尿生殖管道及血管等。
16、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保护、绝缘和修复等作用。
17、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1)胞体:胞体呈球形或星形。胞质内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还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是核外染色质,呈颗粒状或块状,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有密切关系。神经原纤维是细胞质的细丝状结构,与细胞体内化学递质的运输有关。
(2)突起:是由胞体延伸的细长部分,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1)树突: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一般较短,分支较多,具有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神经元胞体的功能。
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一般较细长,分支少,它把冲动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18、神经元的分类
(1)按突起的数量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在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呈“T”形分为两支,一支伸向周围至皮肤、运动器或内脏等处的感受器,称为周围突;另一支进入脑或脊髓,称为中枢突。感受器接受内、外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沿周围突和中枢突传到中枢。按传导神经冲动的方向,周围突相当于树突,中枢突相当于轴突。
2)双极神经元:从胞体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其中一个是树突;另一个是轴突。

此类神经元存在于视网膜、鼻腔黏膜嗅部和前庭蜗器神经节内。
3)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是人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神经元。其胞体主要位于脑和脊髓内,也有部分存在于内脏神经节内。
(2)按神经元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1)感觉神经元:也称传入神经元,能感受内、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上述的假单极神经元和双极神经元属于此类型。
2)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能将冲动自中枢传至效应器(肌、腺体),多为多极神经元。
3)联络神经元:也称中间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皆在中枢内,位于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