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述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论述题

五、论述题

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答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

答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在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地发展。(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3)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科学技术为人所掌握,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4)深化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决定的。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启示在于:(1)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社会主义生产中,既要肯定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是人类劳动,又要看到创造价值与创造财富是有区别的,财富的生

产需要多方面的条件。(2)既然生产要素也是社会财富的源泉,那么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应该参与社会财富分配,这就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这就需要降低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这些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生产中,各个企业的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纷纷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从而相对剩余价值被生产出来。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

答案: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对社会主义企业用好资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总额,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态上;三种资金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金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5.如何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

答案: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要把握以下因素: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水平不断

提高,人民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再生产劳动力的条件也在变化。随着这些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不断增长的趋势。(1)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消费的基本生活资料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上提高、范围上增多了;第二,生产中不断采用新技术,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增加了劳动力教育和培训费用。第三,经济的不稳定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社会保险、福利、公共教育等费用也不断增加。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劳动力的价值不断提高,从而实际工资有提高的趋势。(2)也应看到,一些因素也会引起工人工资的下降。在这种提高趋势中,实际工资有时也有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大批工人失业,在业工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明显下降。发达国家物价水平上涨,房租、捐税和服务费用较高,实际工资并不像名义工资那样高。由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较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相比所占比重减少,相对工资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可能比不发达国家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还要低。

1.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和主导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得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有被经济全球化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经济全球化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各

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加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在继续发展。目前世界上仍有一半生活在严重贫困之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经济全球化所带来这些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2\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答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其意义是深远;这些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必须明确,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准备了渐进的条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没有消除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社会福利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瓦解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而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也是错误的。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替代资本主义会制度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在短期内自行消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将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资产阶

级的阻挠和反抗,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从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任何社会形态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世界范围整体看,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经历了大约3000年,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经历了1000年,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经历了大约500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对剥削制度的废除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胜利,但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当代资本主义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存在较大的容纳的空间;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有所加强,以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也在不断扩大。而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而我们也要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