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现将江苏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计

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04]55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05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江苏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为我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3.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结构布局

《2004-2010年江苏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具体规划了建设重点,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和完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主要建设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生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二是突出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共享服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建立社会化资源共享管理体制、社会化评价机制、可持续投入机制、充分完善的政策法规环境,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交流合作等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2006年上半年,我省在研究制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列为《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以重点支持,强调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文献、大型仪器、生物种质资源、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口与健康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工业设计、加工成型、制造业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的创业辅导培训、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创业融投资等科技创业综合性服务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药创制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三个面向”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构建了平台体系建设框架。

4.组织领导体系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有关厅局负责归口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实施和日常运行。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管理服务工作。

5.制度保障体系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始于2003年制定《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2006年又将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拓展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修复完善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将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尤其在制度保障方面,要求平台组建技术委员会,特别要求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等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制定平台管理办法、理事会章程、技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同时,对平台的新增仪器设备组织省级联合评议,加大平台实施中的中期检查和平台建成后的运行绩效评估,督促平台功能发挥和良性运行。

二、平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

1.组织实施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采取定向组织、申报评审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启动平台实施。平台项目立项以项目单位、主管部门、省科技厅三方签定项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合同为标志,项目计划任务书和项目作为项目验收、中期检查和项目绩效评估的依据。2.立项程序

定向组织:主要根据科技发展需求和全省平台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具备竞争条件的,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同意后,立项建设。

申报评审:召开专家咨询,制定年度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主要由申报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及通过同行专家论证后,立项建设。

公开招标:召开专家咨询,选择确定具备招标条件的平台项目,制定平台项目招标书,向全社会公布,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中标对象,经现场考察及同行专家论证可行性研究方案后,立项建设。

对于重大综合性平台立项程序参照定向组织立项程序启动建设,大致是:根据全省平台建设总体规划,组织专家咨询,确定需启动的平台;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编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经向有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专家和代表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实施方案送审稿经省科技厅办公会议审定后,形成实施方案论证稿;实施方案论证稿经国内资深专家论证通过后,立项建设。对特别重大的涉及较多部门和行业的平台,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方可立项建设。

3.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行了理事会决策制、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运行补贴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产学研合作机制等。

理事会决策制。主要由省科技部门、省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及省相关行业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共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理事会负责审定平台发展目标、审核年度资金预决算、聘任平台负责人等重大事项。对于大型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综合性平台,应成立了多部门参加的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技术委员会咨询制。主要由国内相关行业资深权威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审议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总结、重大任务,组织重大服务活动及相关技术咨询工作,要求有省外专家参加,承担单位成员不超过1/3。

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和运行补贴机制。主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绩效评价程序,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对已通过验收的服务平台项目每3年开展一次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运行补贴的主要依据。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平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主要任务等发展变化的,应及时向省科技厅报告,综合性平台报理事会办公室。

产学研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须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技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参加,平台应强化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服务功能。

三、平台运行服务机制

1.运行服务模式

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一是设立服务网站,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开展科技文献、科技信息、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接受社会信息查询;二是在产品开发设计、检验检测、安全评价、测试考评、动物实验等方面接受社会委托开展技术服务,或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供社会及企业使用;三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四是提供科技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培训、技术转移与技术产权交易等基础性创业服务,满足创业需求。

2.服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我省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运行绩效评估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制定了切合江苏平台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在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平台基础条件和人员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未来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设立评分标准,在运行绩效评估过程中通过专家客观考核和评分,确定平台绩效评估考核的最后得分,作为确定评估等级的唯一标准。

3.激励措施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运行绩效评估“合格”以上的平台给予运行补贴,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等级的平台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绩效评估“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处理。正在研究对向社会及企业开展公共服务绩效好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公共财政奖励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水平。2006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优秀”、“合格”等级的平台每年给予运行经费补贴,主要补助仪器设备维护、人才培训、正常运行及日常管理,仅2006年,就对14个平台发放运行补贴达570万元。

4.平台门户系统

我省已建的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知识产权、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科技创业6大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均建立独立的门户网站系统,已向社

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运行情况良好。此外,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整合集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体现“整合、集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针,正在启动建设全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系统,设立专门的平台集成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一门式”服务,打造“江苏创新创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特色品牌。

四、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果与成效

1.建设基本情况

我省早在“九五”期间,我省就注意到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在计划生育、国民体质监测、生产安全等方面尝试性地建设了10多个单一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04年,根据国家和我省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有关精神,启动建设了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三药”创制等4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2005年,启动了知识产权、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2006年,我省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启动省超级计算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加强了工程技术文献、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需求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先进制造业需求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省共建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48项(其中综合性平台6项、单一性平台或功能子平台42项〈国家级2项〉),大部分平台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设,主要分布在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社会发展、科技咨询服务等领域。48项平台新增总投入4.88亿元,其中省财政拨款1.51

亿元。

2.平台建设的成果与成效

通过近3到5年的平台建设实践,我省平台建设在运行管理机制、科技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绩效、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和成效。主要是:

(1)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了社会化运行管理体制和协作、开放、共享、服务的机制。平台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变资源的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全省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形成了内部自律与社会监督相互促进的评价模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2)科技资源共享方面,通过整合集成大型仪器设备、工程文献、农业种质、知识产权等基础性科技资源,推动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机组达1300台(套),2006年对外服务总机时达46.1万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63.5%,平均单台机组开机时1059.2小时,比上年增长18.7%,省外用户服务占服务总量的35%。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了中文全文在线服务系统,拥有电子文献数据资源总量超过11000G,国内外重要科技数据库50余个,可检文献总量达5500万条数据,中心网站共接受访问41万人次,提供全文传递250万篇。

(3)社会服务绩效方面,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公共技术服务、服务人才培养与服务团队建设、节省公共财政经费、提高社会资源共享利用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和2006年,通过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对省科技计划项目和有关事业单位的新购科学仪器设备的联合评议工作,建议不予购买160余台套仪器设备,可节省公共财政4466万元,从源头上控制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4)面向创新创业主体需求,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大型科学仪器、工程文献、农业种质资源、知识产权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及软件、工业设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项目20273项,申请专利175项,获得专利授权74项;制订各类标准81项,鉴定成果85项,其中转让成果24项,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5)提供行业共性技术服务,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根据“三药”创制流程和规范,选择“三药”创制过程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环节,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设“三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入1.6亿元,形成了由药物筛选、

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药代研究、临床试验五类功能平台组成的共性技术支撑服务链。省新药筛选中心形成了完整的新药筛选和评价体系,建设了拥有3.5万个化合物样品库,为100余家单位筛选服务13.1万次,筛选到先导化合物74个,候选药物15项;获得专利2项,新药证书2个。

五、认识与体会

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是平台建设的重要条件

公共平台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跨部门、跨单位的工作,很多平台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平台指导协调机制。

2.面向社会需求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平台的基本特征。平台主要是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强化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资源社会共享和公共技术服务供给,为此要充分凸现平台面向社会的服务功能。整合科技资源是手段,提高利用效率是目的,要把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作为平台生存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覆盖面等实绩作为衡量平台成败的重要标准。

3.结合地方实际是推行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地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要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建设,在做好与国家平台建设的有机衔接,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体现地方区域特色,立足地方产业实际需求,作为地方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

4.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平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为此,要把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任务。

5.引入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是推进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

以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来设计、建设和管理平台,是推进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功效的机制保障。平台采取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可持续支持机制,有利于平台的开放、共享和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六、相关建议

1.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与国家基础条件平台有机衔接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从国家的层面为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强化对国家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而提出的。地方平台既是国家平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平台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为此,建设地方平台要在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基础上,还要接受国家平台的指导、符合国家平台的政策、担负国家平台的部分建设任务,因此,形成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地方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平台建设,国家也要指导和支持地方建设,可以通过部省合作、部省共建的方式,推动地方平台建设,将地方条件较好、优势较强、符合国家平台功能定位的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国家基础平台体系中去。

2.区域(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国家平台提供支撑的重大共性需求

一是国家平台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重大科学仪器、重大科技成果等基础科技资源需要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向全国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

二是国家要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科技发展实际需求的国家平台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通过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措施扶持地方平台建设。

三是国家平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富有地方特色又能带动国家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相关行业经济发展的地方平台,作为国家平台加强支持。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标委综合〔〕)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海盐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研究中心、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等。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综合载体,其目的旨在丰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对村级公共服务机构提出要求,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当前,目前尚没有对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个地方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文件及实施方案,对服务中心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概念和定位不清;资源欠缺整合;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大;重建设轻运维,设施有效利用率低;重代办服务,综合性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文件要求相对比较宽泛、宏观,对于服务中心具体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建成后服务中心如何管理、如何运营、服务规范如何建立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涉及;同时,这些规定散见于各个相关政府部门文件,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分散化”管理。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服务中心的下一步发展。 新常态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从数量全面覆盖向质量明显提升转变,由代办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对服务内容的全面化、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支持保障的常态化等提出了总体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建设、管理等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工作过程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后,于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年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形成标准草案。 )开展全面调研

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护理实验室建设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一、项目单位概况 二、项目立项情况 (一)项目决策情况。 该项目的硬件设备类型和数量是依据本学科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的科研内容及使用该实验设施的学生人数来确定的,项目预算是通过市场调查,根据现行设备的市场价格及优先使用顺序做出的合理计划。 (二)项目主要工作内容。 1.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搞好项目建设 2.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报帐提款手续 在财务管理上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教育厅教育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文件,资金管理办法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资金使用符合相关管理制度,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认证,基本符合项目预算,实时监控建设项目资金动向。 3.严把工程改造关 认真配合施工方做好监理、准备工作,使工程开工、验收、备案规范化。工程开展时,对隐蔽工程实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问题消除在验收之前。对本环境改造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工序,应采取全过程跟踪。本工程施工面广,施工点多,应不定期现场巡视,把一些比较突出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暴露出来,及时得到改正。同时,密切监督工程进度是否按原计划发展,如工期拖延应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协调。总之,必须使专项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4.推行设备招投标制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备招标。招标申请严格按项目申请的内容提出,经过财务、审计、主管领导、学校招标委员会主任的审查签字。招标办按照招标法,在网上公开发布招标信息,招标过程中组织多方面专家组评审。在三家投标公司中,从价格、质量、服务三方面考虑,最后确定武汉恒福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联袂复兴义齿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中标。中标单位确定后,及时签订供货合同。设备到货和学科实验室改造完成时,均组织了由多人参加的验收。所有资料均建立了档案。 5.认真做好设备验收、调试工作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管理员会同设备厂家人员、档案室资料员及护理学院有关人员开箱验货。验货准确无误后,将技术资料交资料员保管、存档,设备交护理学院部门保管使用,随机备件由设备科清点后按备件管理相关规定执行。设备调试,设备调试由设备科负责组织协调,由供应商负责调试,护理学院配合。调试期间的材料及物资领用由护理学院配合人员负责领取,工程管理科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工程管理科科长审核,费用列入项目费。设备调试试用期间,护理学学科实验室应做好设备运行情况及设备参数记录。设备调试正常后,由设备科负责组织技术科、财务科、安保科、设备供应商以及护理学学科实验室等共同验收。设备科负责设备运行效率、设备运行参数资料的搜集整理;护理学学科实验室负责设备使用情况的资料整理。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总目标。 目标就是监督资金的使用,提高产出效能。具体如下: (1)本项目将建成仪器设备配套齐全、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护理学学科实验室,为护理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争取未来2年内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3-5项,资助经费达15万元,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篇,为我院护理学走向全国同行业前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本项目建设,更好地顺应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彰显中医护理的优势,培养出理论基础牢、实践技能好、中医特色浓、信息素养高、创新意识强,富有团队精神的复合型护理人才。进一步增强师生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的社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概要 一、项目概述 1.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对下是公共基础数据库中数据的进出通道,对上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它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交换、清洗、整合、加工、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服务,实行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需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32号),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同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规和指导各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市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还起步阶段,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空间地理、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各部门部分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资源都是分散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建自用、难以共享

的状态,亟需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对城市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 3.建设意义。 资源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整合共享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将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平台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一是认识不足、各自为政。二是部门为本,共享意识较差。三是标准规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四是数据异构现象突出,各行业要求不一。五是数据链路不畅,整合共享难度较大。 二、文件规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及其附件 2013.4 住建部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体情况 多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更好地适应了我市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市现设12个镇、10处街道办事处,辖属826个行政村、125个社区,总人口67万。 镇、街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各镇、街道办事处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人员现有编制一般为5-7人,全市共125人,经费来源全部为财政全额拨款。 社区人员情况。全市各社区都聘用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总人数987人,主要由村委会会计兼任,熟悉村里情况,便于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市规定,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人每年由市财政补助500元岗位补贴。崖头、石岛27处城区非农社区,其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 1、下半年,部分镇、街道按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办公场所进行扩建改造,并设立了服务大厅及专用的档案室,每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办公场所面积大约在120-350平方米,全市总计3571平方米。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配备了微机、复印打印一体机、传真机、电子显示屏、社保卡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主要职责、服务项目等规章制度,规范化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按照省、市通知要求,统一更新制作了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刊板,并挂牌上墙。 2、崖头、石岛27处非农社区设立了固定的办公场所,

公路工程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公路改建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工程概况 耀州区柳林至印台区崾岘二级公路是铜川市“φ”字型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三级公路标准低、路况差,严重制约铜川西部煤炭外运和沿线乡镇经济发展。此段公路改建等级的提高,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铜川西部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此工程项目设计起于耀州区柳林镇九里坡头,(设计桩号K0+000),经柳林镇、瑶曲镇、崔家沟、止于印台区崾岘梁与省道305线相接,路线原设计终点为K43+894.452,按耀柳路统一里程,此改建工程项目的起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24+063.800,终点统一里程桩号为K66+271.827,全长42.208公里。(原工可研批复路线长度为44.285公里,因施工中局部路线发生多次变更,实际最终竣工路线长度为42.208公里)。技术标准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建设,桥涵设计荷载汽-20、挂-100,路线设计时速每小时40公里,路基设计宽度8.5米,路面行车道设计宽度8.0米,路面结构层为30cm厚石灰土底基层或30cm厚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18cm厚水泥石灰土稳定天然(或级配)砂砾基层,4cm厚中粒式沥青砼,3cm厚细粒式沥青砼。路缘石宽度为2×0.25米,路肩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结构满铺式进行硬化处理。路线平曲线最小半径9m(K35+400原下穿铁路立交处),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8.3 m,直线最大长度580.222m,最大纵坡8.74%,最短坡长50m,竖曲线最小650m。全线新建桥梁3座,由陕西交通公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铜川公路管理局勘察设计所完成全线路基、路面及其它沿线设施的设计。公路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由西安铁路分局勘测设计所完成。 全线共征用各类土地313亩,拆迁建筑物9534.7m2,拆迁各类电杆535根。共完成路基土石方64.847万m3,沥青砼路面351.342km2,水泥混凝土路面47.020 km2,大桥1座,中桥2座,旧桥利用9座,涵洞94道,下穿铁路立交桥2座,防护工程53068m3,排水工程23426m3,反光标志牌82块,完成全线路面标线、绿化工程42.208公里,完成水毁工程55处(其中K36+ 800处山体滑坡正在抢修),在建瑶曲收费站1处。 该项目总投资为8996.7809万元。2002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7月31日建成。该项目由铜川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进行全线质量检测,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二、项目建设执行情况 (一) 项目前期工作的执行情况 铜川市计划委员会以铜计发〔2001〕26号文提出项目建议书,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基础〔2001〕203号文件批准立项。2002年5月24日省计委以陕计项目〔2002〕454号文件批

xx镇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市、县两级的安排部署,在我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结合这段时间的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辖村民委员会10个,村民小组172个。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项目落户,xx镇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xx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围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镇”目标,充分发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优势作用,积极主动的化解五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积极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至此我镇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综合服务平台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2)明确服务职能。根据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性质,制定好服务章程,明确具体服务职责和任务,并做好上墙公示。 (3)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信访工作,做到及时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同时做好登记,接待一起,处理一起。 (4)各村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做到能在自然村解决的问题,绝对不出村。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 (5)建立网格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各自然村村长任网格管理员,各自然村的党小组或村民代表任网格协管员,明确了各自职责。根据各自然村的地理位置和人员分布情况,设立了网格区域,各网格区域协管员、管理员主要是针对各自区域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给网格长,网格长针对各类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力争使各区域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https://www.doczj.com/doc/0a13400457.html,。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模板)

专业资料 项目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_____ 年度 执行情况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项目负责人: 项目牵头单位: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 年 月曰 编报要求 一、 内容说明 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着重从组织实施角度, 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项 目年度重要进展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考核指标实现程度、 一体化组 织实施及管理运行情况、人员、资金等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并报告年度执行过 程中的重大事项及突出进展。 二、 格式要求 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与项目规定的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用 A4幅面纸,文 字 密级: 执行期限: 年 月至 年 月

内容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 每年11月底前,由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案,组织课题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 务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0a13400457.html,/ )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word模板,并按照涉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 专业资料

送。 编写大纲 一、本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1?项目年度总体进展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的年度计划目标和各项主要指标要求,简要阐明项目本年度计划进展情况,评述项目年度任务的实施进展状态。 2.项目年度计划调整情况 如项目/课题出现超前/迟滞等情况,请详细说明原因、措施及履行相关审批管理制度的情况。 二、项目/课题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1?本年度人员及经费投入情况 对照项目任务书阐述项目及课题资金(包括专项经费、自筹经费等)到位、支出情况和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情况、人员投入情况等。 2.项目经费拨付情况 项目牵头单位向课题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向课题参与单位拨付中央财政资金情况。 3.人员及经费实际调整情况 女口出现项目人员的调整,以及经费未及时到位、停拨、迟拨等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该区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财经、中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该区创新经验作了报导。该平台运行至今,共采集各类社会治理信息186726条,办结176377条,办结率达94.5%。 一、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动因 近年来,该区信访稳定信息传递、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渠道相对单一。信访稳定信息的发现、上报仅靠基层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往往导致信息不畅、信息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信访稳定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尽管有“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71580”区长热线等,但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被动接受群众利益诉求,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果不甚明显。为此,该区受省“综治E 通”在村(社区)划分综治网格、在网格中建立综治信息员,由信息员主动发现、上报综治信息的启发,对信访稳定信息发现、上报如何变单一被动为双向互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因此,该区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的设想,即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便进一步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上下对接、部门互通、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收集上报、分类处理、交办报办、督办反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区综治办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体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信息督办反馈系统等四个系统。 (一)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设在村(社区),以村(社区)社工为主体,社工志愿者为补充对信访类、稳定类、民生类、城镇管理类等信息、事项进行收集并向服务管理平台上报。 (二)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设在镇综治办和党政办,主要负责对社工或社工志愿者收集上报的信息、事项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处理。 (三)信息办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由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各党政领导组成,主要根据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交办、报办的信息、事项,及时处理、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办结事项反馈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乡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内容,进一步完善群众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真正做到服务群众、便民群众。 一、整合资源,建设标准化。一是完善硬件建设。按照相关要求,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标准化,不断完善便民服务软硬件设施,确保办事有场地、服务有人员、工作有保障。二是强化代办员队伍建设。选派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作为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并制定完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三是窗口组建到位。将相关涉农、惠农多的民政、计生、财政、国土、规划、劳保、新农合、新农保、林业、农业等十余个部门在服务大厅设立了服务窗口,实行统一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二、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岗位责任、服务承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强化一次性告知制度,在接受办事人员咨询服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一次性完全、清楚地告知应当做到和注意的事项。三是全面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考勤考核,文明礼貌、依法行政、廉洁服务、投诉督察”等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各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三、拓展职能,服务常态化。一是事项公开,制作专门的办事流程示意图,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流程和标准等统一上墙,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六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时“找对门,认准人”。二是乡机关效能督察组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和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同时合理优化轮班、坐班制,避免出现“干部下乡大厅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 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

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基层政府管理水平、物业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要建立的城市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街道办的行政主管部门为驱动,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服务于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的综合性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通过E家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市内社区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与物业企业形象,提高为业主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基层政府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力度,有效节约物业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拓宽物业公司创收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加速辖区内物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网上物业服务及增值便民服务。 通过一些测试,E家智慧社区平台能够通过网络整合社区信息,为辖区居民开发统一的微信及APP便民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民事协调、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物业服务、社区养老、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自来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物业管理费、燃气费账单、有线电视费账单的在线支付。辖区居民可通过智慧社区APP平台查询政府办事项目,并可定时定点地进行社区办事预约、文化活动预约、图书借阅查询、公证服务预约等服务。 这种贴近民生的社区平台方面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后可以根据大数据将居民的浏览功能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 服务模式,这些方面可以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出国等多个项目,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服务到门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度,更加方便快捷让居民了解政府政策。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均衡、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全面推进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工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一、做到“三个到位”,奠定坚实工作基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沟通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的桥梁,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政府有责任。为此,我们把构建“职能明晰、制度健全、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了“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2012年,我们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了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达成了共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人社、发改、财政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基层平台的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和指导。三是工作部署到位。市政府印发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从建设的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将各镇街区平台建设情况纳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定期督查和通报,调动起了镇街区抓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人社局落实包靠责任制,成立了八个包靠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班子成员和2名科长组成,对包靠的镇街区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XX市把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今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对原有服务平台进行整顿、强化,在全市61个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集服务群众、受理诉求、化解矛盾于一体的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让群众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办理在乡镇(街道)能够办理的事务,解决在乡镇(街道)应该解决的问题,化解在乡镇(街道)可以化解的矛盾,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统一设置标准,实现高起点起步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XX年,XX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分片组织召开三个由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调研情况,XX市提出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

心。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原来的便民服务中心,围绕服务管理两项职能,全面整合组织建设、综合治埋、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基层信访、应急管理、司法调解等资源,成为乡镇(街道)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平台。 提出统一要求,启动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今年初,XX市综治委印发了《关于全市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设立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思想、工作目标、职能任务、工作机制、建设标准及工作要求,统一名称、统一服务项目、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相关制度,提出了要在XX年7月底之前,全市乡镇(街道)要全部完成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并进行正常办公运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61个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均已挂牌办公。 健全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XX市在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里,设置了财政一卡通、民政、司法、计卫、农房、农保、社保等8个群众事务办理窗口;设置了群众诉求受理窗口,解答群众的咨询;设置了矛盾纠纷受理窗口,由工作人员将矛盾纠纷当事人引领到调解室进行调解,工作

工作方案: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关于“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要求,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201X〕19号)、《西区全面推进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社区实际,现就XX社区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科学有效、因地制宜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为建设“和美西区”

发挥文化引领,提供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现有建设成果为基础,强化资源整合,201X年10月前完成XX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培育和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需求反馈、供需对接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增强惠民实效。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三、基本情况 XX社区管辖面积2.6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0人。XX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位于西区XX南大街1栋,室内活动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包括面积约400平方米颐老院大楼(内设修身学堂、活动排练、图书角、老年人活动等功能场室)及面积约600平方米XX图书分馆(内设图书馆、电子阅览、未成年人活动、培训室等功

政务服务综合方案

北京北科光大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 关键词:政务办事、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同街通办、网上服务大厅、社区综合办事服务一、概述 政策背景: 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纲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市经信委网上办事服务向基层延伸等文件精神,通过建设“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旨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项目概述: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是区、街、乡、镇服务大厅面向地区单位和居民的综合服务窗口,主要承担地区政务事项办理、居民事务受理、公益性法律服务、咨询指南、社情民意等职责。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服务大厅窗口提供事项受理、全程代办、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业务流程管理等服务。政务办事服务信息化方案实现大厅工作过程的全面电子化,并在互联网上提供办事指南查询、远程受理、网上咨询、政策法规查询等服务,对内实现区-街(乡、镇)-居(社区、村)三级联网办公的协同,对外实现居民事务的“一站式”受理,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站的对外服务职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服务,一方面扩大事项的受理范围,让居民可以就近申办;另一方面加强区、街、居三级联动能力,实现报送、审批等环节的线上流转。 居民办事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可以就近办理;一是可以即时办理。 内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项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可以线上流转,加强审批的效率;一是减少跑腿代办,加强办结的效率。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于XX年XX月建成,辖XX小区、XX小区、XX小区等5个居民小区,规划面积XX万平方米,现有住宅楼X栋,居民X户。社区设党支部X个,党员X名,先后被授予“XX”等7项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现状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结合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群众的需求需要,2013年XX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着眼“贴近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围绕“思想通、服水土、受欢迎、畅运行” 4个目标,选取社区鑫汇新都,作为城市型社区服务中心样板,创新了“因地制宜、分类建设、逐步提高、全面推进”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作为我处重点打造的样板社区之一,立足于城市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着眼于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运作机制,真正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成群众所需、群众所盼。XX年办事处投入XX万元,对XX社区便民服务中心XX平方米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进行了升级提升,打造了“物居合一”,公共服务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服务中心配备X名专职人员,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X个便民服务窗口(党群建设、宣传统战、户籍管理、法律服务、计划生育、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城管执法、家政服务),X个驻区工作站(民警驻区工作站、城管工作

站、司法工作站、金融服务工作站),涉及X多项便民服 务内容。开展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设点服务等广受群众欢迎的主动性服务,全面优化了便民服务功能,有力实现了便民服务下沉。 二、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服务职能。将“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作为服务宗旨,因地制宜设立服务站和大厅服务窗口,进一步充实优化服务职能,重点做好基层党建、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司法调解、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卫生保洁、人口计 生、家政服务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X个方面的服务。 二是丰富服务内容。针对群众对民生类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的情况,大力强化公益服务,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增设了家政维修服务、保洁服务、老年人及儿童钟点看护等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补贴、老年证、残疾证、失业证、子女入学入托手续等“代理服务”;劳动纠纷、法律咨询、邻里纠纷调解、医疗保健等“上门服务”;水电费、通讯费等规费收缴“设点服务”;家政维修、家政保洁、病人护理等“中介服务”,消除服务距离,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邻里调解室”、“信访代理室”等工作室,聘请社会威望较高人员和法律援助者担任志愿者,为邻里之间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办”的服务目标。设立社区医疗中心,配套医保政策,配备医护人员和医保刷卡设备,经常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医疗常识,使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