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评价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评价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评价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评价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建于1850年的南大道仅有400米长,3.5 米宽,是北大街南部一条辅助街道。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泥石结构的路面,及以南连片的荒草及坟地,使这条路成了城市的边缘。《烟台历史》 1952年,我5岁时搬迁到现在南大街中心广场西侧(当时称中海阳)。记得当时母亲用老式的四轮童车推着我和弟弟在鹅卵石路面上艰难地行进,颠得我们屁股痛。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目睹了南大街的变迁。(老人)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南大街始建,西起原西南河(今西南河路),东至西沟街北口,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 1929年修建成水泥路面。 1934年,烟台特别行政区将原海阳街并入南大道,西至西马路(今海港路),改称南大道街,长1000米。 1935年,位于南大街50号的锦章影楼开业,最初并未开在南大街。南大街成为城市主干道后,烟台“第一家照像馆”也由朝阳街迁至街旁。 1956年,开始将仓浦街、北门外东街、北门外西街、西关北街、南大道街、海阳街、法院街及部分广合巷、清泉胡同、同春巷、爱德巷、仁里街等街巷拆除、后来合并统称南大街,

东起解放路,西至通伸今西炮台南路,与原烟潍路相通,长4000米。 1957年起,消防队、银行综合楼、工人文化宫、水产研究所、公路段办、三勘办、自来水办公楼等第一批楼房人际立于新建的南大街中。 1958年,政府耗资188.73万元,首次拓宽南大街,拆除了福建会馆后殿和仓浦街部分建筑物,修建成全长4020米的南大街,并铺设了沥青路面; 1962年7月,开通了自虹口路到发电厂的1路公交车。之后,吐着白烟的福特牌大客车开上了南大街。 1967年,将西部原只楚路并入,改称跃进路。 1968年,街南落成烟台大型展览馆。 1973年,又将原只楚路改为跃进西路;将海港路以西至西炮台南路路段改为跃进中路;将解放路至海港路路段改名为跃进东路,全长8390米。 1975年,烟台第一家商业中心-烟台百货大楼在南大街中段落成开业,同年,服装公司7层综合楼建成。一时间,老烟台人都把“逛大楼”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买电视到

英国王朝谱系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dy 1066-1087 威廉一世(征服王),1027-1087 诺曼底公爵。表兄爱德华早年流亡诺曼底,所以与其结盟,并许诺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死后哈罗德继承英格兰王位,于是威廉出兵占领英格兰。诺曼王朝开始。 1087-1100 威廉二世(红毛王),1060-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并承诺将诺曼公国王位传给他。在狩猎时中流箭身亡,也有说法是被亨利一世暗箭伤害。 1100-1135 亨利一世,1068-1135 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其独子威廉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身亡,无子。因丧子和安茹伯爵叛乱而忧郁,导致消化不良而病死。 1135-1154 斯蒂芬 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亨利一世死后第一个赶到英格兰宣布继承王位。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继承权,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1189 亨利二世,1133-1189 法国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19岁时同因淫乱被迫离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后埃莱奥诺(30岁)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晚年发生王后和王子叛乱,亲征诺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国国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军俘虏死亡。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1189-1199 理查一世(狮心王),1157-1199 亨利二世次子。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在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一共只有六个月。是骑士的楷模,但是作为国王却非常失败。 1199-1216 约翰(无地王),1167-1216 亨利二世第四子。长兄和三兄早亡。父王把在法国的领地全部授予几位兄长,由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封给约翰,所以被称为无地王。在位期间出兵法国而战败,回国后由于征税而面临国内诸侯反抗,被迫颁布了承认封建特权和城市自治的《大宪章》。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浅谈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下的和平与战争 姓名:农颖露学号:200902411101 专业:历史文化旅游09 摘要:进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20年代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和平的局面不同的是30年代的国际关系更为复杂:日德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未被危机波及的苏联则企图置身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但终因力量薄弱与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而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帝国主义们致力于维护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宣告解体。总的来说:3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兴起、扩张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 关键词: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反法西斯斗争 一、产生和平下隐藏战争因子的背景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929—1933年这一场大危机是由美国爆发再波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失业率不断增加,法西斯分子开始走上台面,社会动荡不安。而危机不仅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缓和和摆脱危机进行了非常激烈的经济斗争,提高进口税率,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廉价对外倾销本国商品,以加紧争夺国外市场。这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① 帝国主义之间这一场以争夺市场为核心的经济战争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谁拥有广大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谁就有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由于英国拥有比较庞大的殖民地,又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所以在这场经济战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美国则丧失了20年代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英国又重新摘取了世界贸易的王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始终保持着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由此可得出结论: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必然加剧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希特勒公开叫嚣: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要“用剑来解决”。日本法西斯则声称:日本在国际上“处于无产者之地位”,应该用战争去夺取世界的富源。从此,2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和平、非战的美妙言辞黯然失色,国际关系揭开了一个暴风雨的时代。② 随后企图缓和紧张的国际经济关系,恢复世界贸易正常秩序,64个国家代表在1933年6月举行了世界经济会议,但这次会议各国都是怀着利己的目的,转嫁危机的立场始终不变,最后会议毫无结果而散。这次会议的失败说明了帝国主义各国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那国际政治关系恶化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成为不可逆转 20世纪30年的世界各国,正处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新的国际格局还未建立的变动时期。在各国都在为自身利益而不断斗争的情况下,要建立起各国都能获利的新的国际关系只好通过战争来重新构筑,30年代世界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但国家利益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最核心的原则。 ①《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第1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②《国际关系史》现代卷,第1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而发达的工商业必然需要广阔的市场,于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西欧的商人走上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并将对外贸易与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奴隶、征服殖民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而商业资本要想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一种维护其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于是,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二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各国国内诸侯林立,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这种封建割据的局面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割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封建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权利,就要依靠财富支持战争。因此,封建国王和商业资本家在共同追求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起联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在当时适应了军事威力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三是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用人的意志来考察一切事物。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商主义的成长。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开始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寻找理论根据,力图建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经济学说。商人和金融家也借此可以更自由而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的利益,进一步为重商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与古代的经济思想不同。严格来说,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没有传授衣钵的弟子。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

电影明星:20世纪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老照片)

电影明星:20世紀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老照片) 20世紀三十年代的四大女明星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g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title=""> 張織雲主演的《人心》劇照 上世紀20年代中期是電影演員開始成為公眾人物的開始,特別是女明星的名字已經頻繁出現在報紙之上,1926年上海灘上的一次評選選出了四大女明星:張織雲、楊耐梅、王漢倫、宣景琳。現在,她們的美麗和演技隻能在一些殘片中隱約窺見,但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女演員的代表,她們的身

世更引人唏噓。 民間有句舊時代遺下的輕蔑俗語,曰“戲子無情,婊子無義”。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舊時人們對兩大行當從業人員的貶損,而其涵義指向多半瞄準的是女性。可想而知,當電影這出“文明戲”竟然由一些青樓出身的“女戲子”唱了主角時,該有多少金剛不壞的腦袋一邊伸長了脖子睜大眼睛看,一邊忿忿然地噴灑吐沫星子。 上個世紀20年代,是中國銀幕舞台上女性開始競露崢嶸的時代,但說到起點,還得從1913年開始算,那時黎民偉在《莊子試妻》中大膽地起用其夫人嚴珊珊飾演了一個小配角,中國的第一位女電影演員就此誕生。相對當時中國根基深厚的封建傳統,女人演戲,台前拋頭露麵地被大眾觀看,台後還要承受無數品頭論足,簡直就匪夷所思。要知道當時舞台上的女角,皆由男演員反串,即使在嚴珊珊走上銀幕以後的七八年內,銀幕上的女角都由男演員扮演,直到1921 的《閻瑞生》,王彩雲扮演妓女王蓮英一角,才首次由女性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一)英格兰王国 ENGLAND

【注1】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 (2)Normandy诺曼底:英吉利海峡的历史地区,以前为法国西北一个省。古代高卢的一部分,这一地区相继被罗马人、弗兰克人和诺斯人征服,诺曼人征服(1066年)后和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归属英格兰,于1450年归还法国。二战中联军登陆(1944年6月6日)地点即为诺曼底海滩 (3)Plantagenet (1).金雀花王朝:从亨利二世到理查德三世(1154-1485年)的一系列英王的家族名称 (2).[英]【史】金雀花王朝的, 安茹王朝的, 不兰他日奈王朝的(指由12世纪亨利二世即位至15世纪查理三世死的王朝) (4)Lancaster兰开斯特王朝:从1399年至1461年的英格兰王朝,产生过三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它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5)York约克王朝:英国统治王朝(1461—1485年),包括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和理查德三世,在玫瑰战争期间其标志是白玫瑰 (6)Tudor都铎王朝:英格兰统治王朝(1485-1603年),包括亨利七世及其后代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7)Stuart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1371年-1603年)及英格兰和苏格兰(1603-1649年和1660年-1714年)的王室 (8)Hanover汉诺威:英国统治家族(1714-1901年)。当1837年维多利亚登上王位时,汉诺威与大不列颠的王权相分离 (9)Windsor温莎:英国的统治家族(从1917年始),包括1917年采用这个名字的乔治五世及他的后继者,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 【注2】 (1)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时期(802 - 1066)对应中国唐朝(618 - 907)至北宋(960 - 1127)时期 (2)诺曼底王朝时期(1066 –1154)对应中国北宋(960 - 1127)至南宋(1127 - 1279)时期 (3)金雀花王朝时期(1154 –1359)对应中国南宋(1127 - 1279)至元朝(1271 - 1368)时期 (4)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399 – 1461)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5)约克王朝时期(1461 – 1485)对应中国明(1356 - 1644)初时期 (6)都铎王朝时期(1485 – 1603)对应中国明朝(1356 - 1644)时期 (7)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 – 1714)对应中国明末至清(1636 - 1911)初 (8)汉诺威王朝时期(1714 – 1910)对应中国清初至清晚期 (9)温莎王室时期(1910 - )对应中国民国至今 【注3】 (1)Anglo-Saxon 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比较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比较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世界各国深受影响,分析其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可以发现: 在背景方面的共同点是: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相同,面临的政治危机相仿,面临的自由放任理论危机相似。不同点在于: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和谷底时间不同,政治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在反危机措施和方法方面的共同点是:都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政策,各国都力图转嫁危机到国外。不同点是:(1)干预的方法和重点不同:如失业问题,美国通过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险;德日则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和扩军备战。(2)干预的程度不同:美国为全面干预型,重在获得经济效果,带有试验性;德日则是强制性的强化干预型,重在取得政治效果。(3)干预的道路不同:美英法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国家干预,是一种正常的干预道路;而德、日、意国家的干预,都走上了不正常的法西斯统制经济的轨道。 在反危机的经济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都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干预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说相吻合。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有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维护法西斯主义制度之别;代表利益集团的重点有别,前者主要代表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中的民主派,后者则主要代表垄断资本集团中的极右翼。 在反危机的后果方面,美德影响最大,英国影响较小;就政治和社会影响而言,新政开了非法西斯式的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先河;德国和日本的影响则表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相连。 用心爱心专心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9届高三历史联考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两者都看到了事物的反面 B. 两者都强调自然事物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C. 两者都认为人性本善 D. 两者都采用类比法,缺少严格的逻辑推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上善若水”中可以看出,儒、道均拿自然事物比拟人性或人类社会,这是类比法,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比如老子注意到了水柔的一面,却忽视洪水滔天情况下的破坏力,故D项正确;“看到了事物的反面”是道家思想的特点,故A项排除;B项强调的是联系,而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排除;“人性本善”仅能体现孟子的性善论,故C项排除。 2.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可知,司隶校尉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故B项正确;司隶校尉有监察职能但与刑狱无关,

排除A项;司隶校尉可以监察首都附近郡,也可监察中央百官,故C项错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是刺史,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点睛】“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是关键信息。 3.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面去冗兵,循周、汉故事,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 B. 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 C. 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 D. 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封交通四通八达,尤其可以通过多条水路连接几大水系,此时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拥有巨大人口的首都不得不靠近经济发达区域,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长安洛阳地形较为险峻,开封在辽阔的平原上无险可守,需要大量军队驻扎以保安全,因此宋太祖有“冗兵”一说,故A项错误;关中是否收入锐减无法判断,排除B项;周汉的历史经验不可照搬,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故D项错误; 4.下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 货币经济长足进步 B. 经济重心南北均衡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自然经济有所发展 【答案】A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下内容为经由本人实践调查原创写作) 1990到2000年间,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中国正是改革开放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作为九零后的我,从有记忆以来亲眼见证了我身边的变化,小到吃穿住行,交通通讯,大到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都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一时期国家做出了一项关乎中国国未来经济走向的重大决定——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开始实行。这一经济体制的发展无疑是继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推动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 九十年代以前,由于物质条件较差,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基本都是定量供应。在粮食方面,供给的大部分都是粗粮,每人每月仅供28斤左右,勉强达到温饱,至于想要种类丰富的蔬菜水果更是天方夜谭。而九十年代以来,吃的问题上有了明显的改观。到九十年代中期,定量供应制度取消,食物的数量与种类明显增多。细粮的大量上市,改变了从前粗粮主导的饮食结构。 在服饰方面,九十年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单一款式与色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常的衣着穿戴也逐渐有了新的流行趋势,踩脚裤,文化衫,松糕鞋,流苏裙等成为了人们热捧的时尚。大波浪,富成头更是成为九十年代的经典发型。 这一时期,家电的普及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冰箱,电视,洗衣机作为新的“三大件”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不仅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对这一时期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有力见证。 交通与通讯状况在九十年代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九零年以前,一小时才有一趟的公交车都是奢侈品,更不用说私家车什么的了。进入九十年代,公交车的数量大幅提高,车次明显密集,另外还有计程车的普及,更是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相当的便利。这一时期,电话在家庭中基本普及,逐渐改变着写信——邮寄——等待——焦急而不得回信的局面。而BP机更成为了通讯的新宠,这种可移动通讯设备的流行与现在人们对Iphone的追捧相差无几,更大程度的方便了通讯联络。而手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电脑与互联网开始进入家庭,同样成为这一阶段经济进步的见证。虽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就它的便捷与速度而言,已然为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这一切的经济发展与进步都与当时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密不可分——下海经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政府对个体私人的经营不再严格限制,正相反,甚至更加鼓励“一批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抓住机遇,加入到下海经商的行列,一时间市场经济空前活跃,从而十分有效的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高。加之我国积极推进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初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并逐渐向国际靠拢。财富不断的积累,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使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盛况。截至九十年代末,人们的平均收入甚至可达到九十年代初期的十倍以上!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绝对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 1990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发展的阶段,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正走在由温饱向小康发展的路上。生活物资的空前丰富,使人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李若昭 6002210019 【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 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 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 英国王室(英文常简称Er)是现存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的资料,仅供参考。 英国历史10个著名国王的历史事件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的。在他任期内英国依然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之中,但是他成功打破了七国割据的局面,为英国的真正统一打下了基础。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国王,文治武功均空前绝后,他执

政期间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土地。同时因为对苏格兰人民采取残酷镇压而被冠以“英格兰铁锤”之名。 爱德华一世十分重视军事,他改革了军队,并发展出“长弓兵”,使英国军队作战能力大大加强。让英国具备了与其它列强争雄的能力。爱德华一世是影响世界进程的重要人 英国君主在英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英国到迄今为止一共有45名君主,其中有7位女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也不缺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君主,下面细数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伊利莎白一世是英国人最欢迎的君主,她在位45年,终身未嫁,被称为嫁给英格兰的女王。她同时还是法兰西名义上的女王。她执政初期正是国内宗教纷争严重的时刻,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她不但让英国国内得以巩固,也让英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涌现出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海军还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虽然她宁愿牺牲婚姻来保证英国的统一,但是英国依然在她死后50年陷入了内战。 爱格伯特 爱格伯特是第一个统一英格兰的国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样子

英国历代国王列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一)英格兰王国ENGLAND Name(Nickname)姓名(俗称)Family Tie 亲属关系Reigned 在位Anglo-Saxons and Danes 盎格鲁- 撒克逊王朝(802 - 1066)Egbert 埃格伯特King of Wessex 802 - 839 Ethelwulf艾特尔沃尔夫son of Egbert 839 - 855 Ethelbald艾特尔鲍尔德son of Ethelwulf 855 – 860 Ethelbert I 艾特尔伯赫特second son of Ethelwulf 860 – 866 Ethelred I 艾特尔雷德一世third son of Ethelwulf 866 - 871 Alfred(The Great)阿尔弗烈德大帝fourth son of Ethelwulf 871 – 899 Edward(The Elder)爱德华一世Alfred’s son 899 - 925 Ethelstan艾特尔斯坦Edward’s son 925 - 939 Edmund I(The Magnificent)埃德蒙一世third son of Edward 939 - 946 Edred埃德雷德fourth son of Edward 946 – 955 Edwy(The Fair)埃德威格eldest son of Edmund 955 – 959 Edgar(The Peaceful)埃德加一世second son of Edmund 959 - 975 Edward(The Martyr)爱德华二世eldest son of Edgar 975 - 979 Ethelred II(The Unready)艾特尔雷德二世second son of Edgar 979 - 1016 Edmund II(Ironside)埃德蒙二世son of Ethelred II 1016.4-1016.4 Canute The Great 卡纽特大帝the Danish King 1016 - 1035 HarlodHarefoot哈罗德一世son of Canute 1035 - 1040 Hardicanute 哈迪卡纽特son of Canute 1040 - 1042 Edward(The Confessor)爱德华三世son ofEthelred II 1042 – 1066 Harode II 哈罗德二世the last Saxon King 1066 -1066 House of Normandy 诺曼底王朝(1066 – 1154) William I(The Conqueror)威廉一世cousin of Edward (The Confessor)1066 - 1087 William II(Rufus)威廉二世third son of William I 1087 - 1100 Henry I Beauclearc亨利一世youngest son of William I 1100 - 1135 Stephen 斯蒂芬son of William I’s daughter 1135 - 1154 House of Plantagenet 金雀花(或称:安茹)王朝(1154 - 1399)Henry II(Curtmantle)亨利二世son of Henry I’s dau ghter whose husband was Count of Blois 1154 - 1189 Richard I(The Lion-Hearted)理查一世son of Henry II(crusader)1189 - 1199 John(Lackland)约翰son of Henry II 1199 - 1216 Henry III亨利三世son of John 1216 - 1372 Edward I(Longshanks)爱德华一世son of Henry III 1272 - 1307 Edward II爱德华二世son of Edward I 1307 - 1327 Edward III爱德华三世son of Edward II 1327 - 1377 Richard II理查二世grandson of Edward II 1377 - 1399 House of Lancaster 兰开斯特王朝(1399 – 1461) Henry IV 亨利四世son of Edward III’s son, Duke of Lancaster 1399 - 1413 Henry V 亨利五世son of Henry IV 1413 - 1422 Henry VI 亨利六世son of Henry V 1422 - 1461 及1470 - 147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报告》(全266册) 南京图书馆编,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情调查》是根据实习报告中所反映的实际内容起的名称,为影印。收录南京图书馆所藏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实习调查报告470余册,约17万5000多页。时间跨度为1931年至1937年,地域覆盖范围为江浙沪鲁鄂皖等地部分市县,部门涉及国民政府各部院机构及地方市县,内容涉及普通行政、财务行政、工商行政、市政、县政、统计、金融、法律、公用事业、合作事业等。全面反映了抗战爆发前中国各地经济的实际情况,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目录 第一册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实习总报告徐廷贵………………………………………………一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之组织与工作概况夏忠群…………………………………二○一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及实业统计范围调查工作实习报告谢傑民李荣丰…………三三七第二册 主计处统计局之沿革与职掌及中国统计事业概述陈增吉………………………………一中央统计处工作概述及全国合作社概况统计黄兆鹏……………………………一五一中央统计处已往及现在之党务政治社会人民团体等各项统计工作鸟瞰韩贵基杨哲一雷荣霖…………………二八五 第三册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农业统计科进行与主持之各种农业统计报告杜品山………一主计处统计局之经济社会资源及各项统计事业实习报告赵金山卜昪华……二二七第四册 主计处统计局内政部统计处实业部统计处概况及人口与社会农业资源财政与经济统计萧承禄刘坤阅黄存性…………………一 第五册 主计处统计局等所办之民政统计主要农作物生产统计物价指数统计劳资纠纷统计潘应昌张逸铭萧抱坚………………………………一 第六册 主计处统计局内政部统计处实业部统计处之沿革与职掌实习报告唐宗寿叶定安王述安………………………一 第七册 铁道部会计处津浦铁路管理局会计处实习报告史桂濂毕庆芳………………………一中央普通会计之总会计制度实习报告书王克章陈学齐王復华吴邦护赵殿举…………………………………二〇三 第八册 外交部实习总报告第四篇外交仪节刘世灿……………………………………………一外交部情报司亚洲司欧美司国际司总务司实习报告尹禄光………………………一八五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之组织概况及上海公共租界沿革之法律的考察许绍昌……四六三第九册 外交部实务述要及外人在华沿海及内河航运权考察车祖荫……………………………一北京政府与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及国外华侨状况所受待遇的考察何思可………五一五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38年,苏格兰起义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 1649年,结束内战查理一世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51年,第一个航海条例颁布 1652年,第一次英荷战争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

女儿)执政。制定《权利法案》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1年:制定《王位继承法》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年,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火车 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英国的黄金时代,先进的工业国,贸易跃居世界首位。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海上殖民霸主”。】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他们聚集在客厅,打听战况、谈生意、搞社交。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多头”,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杜竹斋心下犹疑,赵伯韬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钱操纵战局的计划。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小有波澜而最终告捷。 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碍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仁孙吉人、王和甫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且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几项企业。这正合吴荪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于冒险精神。他喜欢和同他一样有远见的人共事,而对那些半死不活的资本家却毫无怜悯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 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了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青年职员屠维岳。他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当事发之后,姚金凤被工人看作资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复起的时候,他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而提升那个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这样一来,姚的威信恢复,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对她的处置。接着,作为让步,吴收回成命,不开除姚,并安抚女工给予放假一天。吴荪甫依计而行,果然平息了罢工。 交易所的斗争也日渐激烈。原先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联合转为对垒和厮拼的局面。益中信托公司,作为与赵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赵伯韬为“多头”和益中公司为“空头”之间的角斗。赵伯韬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乘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益中亏损八万元栽了跟头而停下来。此时吴荪甫的资金日益吃紧,他开始盘剥工人的劳动和克扣工钱。新一轮的罢工到来,受到牵制的屠维岳分化瓦解工人组织的伎俩被识破,吴荪甫陷入内外交迫的困境。 赵伯韬欲向吴荪甫的银行投资控股。吴决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以背水一战。他终于知道在中国发展民族工业是何等困难。个人利害的顾虑,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了买空卖空的投机市场来。 公债的情势危急,赵伯韬操纵交易所的管理机构为难卖空方吴荪甫。几近绝望的吴荪甫把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斋身上。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转向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彻底破产了。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

大国崛起英国解说词[大国崛起英国的解说词] 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与此前任何一个夏季一样,波涛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拥有一个显赫的名号——无敌舰队。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它的护卫下,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让西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油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的王权偶像。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的女王:“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希望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