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资料第一课时资料教学设计说明

一次函数资料第一课时资料教学设计说明

一次函数资料第一课时资料教学设计说明
一次函数资料第一课时资料教学设计说明

1、《一次函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2.2;

2、本节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概念,并类比于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增减变化规律。一次函数是一种最基本的初等函数,研究它的概念和图像性质,对它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具有启示作用。☆【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学生特征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之前对变量与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及解析式、图像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节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对于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它们的进一步的推广运用表现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观察总结推理能力,以及文字转化为数学的符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 启发引导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图像探寻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因此,主要教法是: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建立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因此,主要学习法是: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刻度尺等; 学具:教材,铅笔,草稿纸,刻度尺 ;

教学环境:现代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45分钟)

主要流程:

具体过程

复习提问:(5分钟)

1.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并且举个正比例函数的例子呢?

2.列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方程

(1)小华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30米,小华所走的路程S(单位:米)随他所走的时间t(单位:分钟)的变化而变化.

(2)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 n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呈现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和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很容易得到答案,举手回答,并且到黑板写出后面两道题的答案。

师生活动:交流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及图像性质,复习上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的相关知识,既是对上节容的巩固,又为本节建立一次函数概念进行类比做好铺垫,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梳理获得成就感,从而为下面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本环节重点关注:

(1)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勇气;

(2)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是否规;

(3)学生对正比例函数中k值的意义的理解。

一、

(5分钟)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ⅹ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导入题目,启发函数解析式如何建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思考怎样写出函数解析式,并观察其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函数解析式:y=-6x+15 (x≥0),:提出问题:

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吗?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形式

的函数还会有其他吗?它在数学中属于什么函数?

设计意图:

通过引例的师生共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建立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为下面学生自己探究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对这个新的函数解析式与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进行类比,找出不同,激发求知欲。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摄氏度)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 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x分的计时费(0.1元/min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 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 cm)随x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2

教师活动:找出以上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并观察这些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将得出的解析写在同一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

(1)发现上面这些函数的形式都与y=-6x+15形式相同。

解上面问题中的函数分别为:

(1)C=7t-35(20≤t≤25)

(2)G=h-105

(3)Y=0.1x+22

(4)Y=-5x+50(0≤x ≤10)

(2)共同点:左边都有因变量,解析式右边都有自变量,自变量的系数都是常数,自变量的次数为1,且解析式的右边都加上了一项常数。

即因变量=常数×自变量+常数

教师活动:引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及一次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自己得出概念, 学生总结:一般地,形如y=kx+b(k与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教师提问: k 、b能否为0呢?

学生活动:发现k=0时,解析式不是函数,因此, k≠0;

b=0时,y=kx,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教师提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学生活动:发现多一个b

师生总结:一次函数包含了正比例函数,

即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在b=0时的特例。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建立起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同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和增强团队精神;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组竞赛,拓展提高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1)y=-8x (2)y=-8/x

(3)y=5x2+6 (3)y=-0.5x-1

2、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

(1)一个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它是一次函数吗?

(2)求第2.5秒时小球的速度.

设计意图:

及时巩固,深化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区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既巩固新知,又对正比例函数进一步提高巩固,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动脑,动手,促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动。

三、

(重点与难点)(10分钟)

例题1 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函数图像。

教师提示:描点法作图,函数y=-6x与y=﹣6x+5中,自变量x可以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的值(填空):

①画一画:

②比一比:比较两个函数图像,得出不同点与相

同点

③想一想:它们的性质有什么相似点,能不能经

过平移得到?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导入题目,给学生分好组,进行探讨画图,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指导其完成上述任务。

X -2 -1 0 1 2 Y=-6x 0 -6

y=﹣6x+5 5 -1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动手画图,互相讨论。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将表格答案呈现出来,在黑板上老师动手画出图像,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画图方式,让学生比较自己画的图与老师有什么不同处。学生活动:经过与老师画的图对比,得到正确图像。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平移,引导学生从图像形状,倾斜程度及与y轴交点坐标上比较两个图像,从而认识两个图像的平移关系,进而了解

解析式中k、b在图像中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及平移规律得以了解,小组代表举手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奖励发现最多的组。

师生总结:

相同点: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形状都是直线,并且倾斜程度相同。

不同点:函数 y=-6x的图像经过原点,函数 y=-6x+5 的图像与 y轴交于点(0,5),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6x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教师提问:如何由y=kx的图像得到y=kx+b的图像?

学生总结:一般地,由直线y=kx 平移|b|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kx+b ,当b >0

时,向上平移;当b <0时,向下平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列表、描点、连线开始,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从“形”的角度感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形状描点的过程中感受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演示图像平移,让学生很直观地发现由正比例函数图像平移得到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

四、

(12分钟)

例题2 画出函数y=2x-1与y=-0.5x+1的图像

学生探究画法一:

学生探究画法二:先画直线y=2x 与y=-0.5x ,再分别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和向上

平移一个单位,也能得到图像。

师生总结画法:描点法,平移法

进一步探究:

画出 (1)y =x+1、y =-x +1;(2) y =2x +1与y =-2x+1的图像,猜想出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 (k 、b 是常数,k ≠0)中,k 的正负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将图像呈现出来,让学生举手说出发现图像的规律。

学生活动:

当k>0时,直线y=kx+b 由左至右上升;

当k<0时,直线y=kx+b 由左至右下降。

师生总结:一次函数图像性质

当k>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四章一次函数 4.4.1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象等信息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并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图象、表格等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与实际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且让学生更加明确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它涉及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基本量.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根据两个条件列出关于k、b的方程组,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下一章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节所研究的一次函数,某个参数应较易于从所给条件中获得,从而转化为通过另一个条件确定另一个参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对于一般问题,可在下一章的学习中再加强训练. 1. 教学目标: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知识目标: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能力目标: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 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确地根据图象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初步探究;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第四环节:反馈练习与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内容:提问:(1)什么是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3)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 目的: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知识,温故而知新. 第二环节初步探究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14.1.1变量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 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 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用函数的观点分析方程(组)与不等式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重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对应关系的理解及实际问题的 探究建模。 难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 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学习策略: ●通过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及两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真正理解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一)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时,即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二)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 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是: . (四)二元一次方程: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 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请你注意: (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 、b 为常量,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 一次方程就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 时,求相应的 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 =kx+b (k ,b 是常数,k ≠0)与 轴交点的 _____坐标的值. (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 >0或ax+b <0或0ax b +≥或 0ax b +≤(a 、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 函数的值 0(或小于0或大于等于0或小于等于0)时求相应 一次函数y =ax +b (a ,b 是常数,a ≠0) 一元一次方程ax +b =0(a 、b 为常量,a ≠0)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0 或 ax +b<0或0ax b +≥或 0ax b +≤(a 、b为常数,a ≠0) 令y=______ 令y> (或<,≥,≤)0 不等式解集的 端点值就是对应 方程的解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 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 充填在右栏。

6.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章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二) 成都七中陈中华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五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是利用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前一课时一样,教科书注重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关注数形结合思想的揭示,关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为今后学习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函数图象信息获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3.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 2.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问题解决;第三环节:反馈练习;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一农民带上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 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的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 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 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试求降价前y与x之间的关系 (3)由表达式你能求出降价前每千克的土豆价格是多少? (4)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 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试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意图:通过与上一课时相似的问题,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学习。 效果:由于问题与上一课时问题相近,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了问题。 第二环节:问题解决 内容1:例1 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 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 瀑”,车速为36km/h,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 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km/h. (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 (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少km? 分析:当小聪追上小慧时,说明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 的?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 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还是解析法? 解:设经过t时,小聪与小慧离“古刹”的路程分别为S1、S2, 由题意得:S1=36t, S2=26t+10 将这两个函数解析式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上,观察图象,得 ⑴两条直线S1=36t, S2=26t+10的交点坐标为(1,36)这说明当小聪追上小慧时,S1=S2=36 km,即离“古刹”36km,已超过35km,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过了“草甸” ⑵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即S1=45km,此时S2=42.5km. 所以小慧离“飞瀑”还有45-42.5=2.5(km) 思考:用解析法如何求得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小聪、小慧运行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小聪的解析式为S1=36t,小慧的解析式为S2=26t+10)? 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说明: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⑴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⑵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

《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中有关的图片,如弹簧、橡皮筋等等的实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承接上节课函数的关系,让同学们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式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感受到研究函数的必要性.生活中的实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 例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2kg、3kg、4kg、5kg时的弹簧长度,并填入下表: 例2某辆汽车油箱有汽油60L,汽车每行驶50km耗油6L. (1)完成下表: (3)你能写出剩油量z与汽车形式路程x之间的关系吗? 例3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果某人月收入

3860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 (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该缴纳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以元? =+(,k b为常数,k≠0)的形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则y是x的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0 正比例函数. 三、拓展练习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 (2)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3)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个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则y 与x的关系. 例2: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部分不收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但低于5000元的部分征收3%的所得税,如某人月收入38 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3860-3500)×3%=10.8(元). (1)当月收入大于3500元而又小于5000元时,写出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y(元)与月收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2)某人月收入为4160元,他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收入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很有用的函数-一次函数,只要解析式可以表示成y kx b b=时的特(,k b为常数,k≠0)的形式的函数则称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当0 殊情形. 五、布置作业 习题6.2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理解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经历求最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函数223y x x =+-的最值是,是最(填“大”或者“小”)值. 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 3.将函数2245y x x =+-化成顶点式,并指出顶点坐标,对称轴. 二、新课引入 1.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的边上. (1)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那么AD 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1)设AD的长度为a m,则:BC=a m BC∥AD(已知) ∴ 40 3040 a x - = ∴ 3 30 4 a x =- 即 3 30 4 AD x =- (2)∵ 2 2 3 (30) 4 3 30 4 3 (20)300(040) 4 y x a x x x x x x =? =?- =-+ =--+<< 当20300 x y == 最大 时, 2.变式训练,灵活运用 议一议:如果把上题中的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0m 易求得斜边上的高为24m.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1)》名师教案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2、学会运用函数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密切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各种情形,感受贴近生活的数学,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判断题 (1)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 ) (2)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 ) 2、已知直线y=-x/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比例系数为-1/2 B 图像不在一、三象限 C 图像必经过(-2 ,1)点 D y随x增大而增大 二、新课教学 1、引出概念 确定两个变量是否构成一次函数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利用图象去获得经验公式,这种方法步骤是: (1)通过实验,测得获得数量足够多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值。 (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以各对应值为坐标描点,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 (3)观察图像特征,判定函数的类型。 2、例题分析 例1、生物学家测得7条成熟雄性鲸的全长y和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的数据如下表(单位:m)

问能否利用一次函数刻画这两个变量x 和y 的关系?如果能,请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表中x 的值为横坐标,y 的值为竖坐标的7个点。 1 24681012141618Y (m) 过7即可用一)的坐标分别代入y=kx+b 得 10.25=1.91k+b 且12.50=2.59k+b 解得:k≈3.31 b≈3.93 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3.31x+3.93 相应练习:通过实验获得u,v 两个变量的各对应值如下表 判断变量u,v 是否近似地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如果是,求v 关于u 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出当u=2.2时,函数v 的值。 变型 沙尘暴发生后,经过开阔荒漠时加速,经过乡镇,遇到防护林带区则减速,最终停止,某气象研究所观察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记录了风速y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 浦 桂 花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建模以及函数和方程互相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投篮后篮球运行的路线,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路线和喷池中水流的路线等等。今天就运用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参加铅球比赛,已知铅球的运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铅球 出手时的高度是 米,铅球最高处离地面3米,距离出手时的水平距离是4米. 试推测小明这次铅球的比赛成绩. 35

例2:某越江隧道的横断面的轮廓线是一段抛物线. 已知隧道的地面宽度为20米,地面离隧道最高点 C 的高度为10米. (1)、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段抛物线所表 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这隧道设计为双向行驶,现有一辆宽为5米,高为6 米装满货物的卡车,问这辆卡车能否顺利通过? C A B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 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 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

最新一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19.1.1变量 教具;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 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

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 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试讲-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矩形一边的长为x m,试用x表示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 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y=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 ),y=( ) 。y的最大值为( )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 )。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

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沙洋县蛟尾中学张金鸿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使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3.能够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制作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2.能够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2.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知识,相继我们又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次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1:(1)假如你是单位领导,你的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你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中的一家签订月租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 千米,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1元,y1=110053+x ,(X ≥0),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租费是y2元,y2x 34=(X ≥0)。请你作出决定租哪家的车合算? (2)学生观察图像,判断租哪家车合算。 (3)根据图象,你能很快的回答下列问题吗? ①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8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②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二、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一次函数教案详解

正比例函数 (一)按下列要求写出解析式. (1)圆的周长L 随半径r 的大小变化而变化,L 与r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为7.8g/cm 3.铁块的质量m (g )随它的体积V (cm 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V 与m 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 .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 (cm )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 的变化而变化,h 与n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 (分)的变化而变化,T 与t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一般地,形如 kx y = (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练习:1、下列函数钟,那些是正比例函数?______________ (1)x y 4 = (2)13+=x y (3)1=y (4)x y 8= (5)t v 5-=(6)013=+x (7))81(82x x x y -+= 2、关于x 的函数x m y )1(-=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__ (二)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 (1)x y 2= (2)x y 3-= 比较上面两个图像,填写你发现的规律: (1) 两个图像都是经过原点的 __________, (2) 函数y=2x 的图像经过第______象限,从左到右__ ___, 即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3) 函数y=-3x 的图像经过第__ __象限,从左到右______, 即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一次函数图象应用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 白银市景泰县芦阳二中赵颖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也见识过大量的函数图象,所以具备了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认识事物还不够全面、系统,所以还需通过具体实例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五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借助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取一次函数图象的有关信息,从而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就是说,新教材注重在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分析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各种知识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函数图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发展形象思维;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具体的案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等.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地根据图象获取信息,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投影片或者小黑板.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八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内容:在前几节课里,我们通过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景出发,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从中对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怎样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想一想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在一次函数中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直线交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三象限; 当时,直线交轴于负半轴,必过一、三、四象限.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最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任课教师:张老师授课时间:年11 月16 日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3.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0 k>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三象限;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必过一、三、四象限. 当0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四象限;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三、例题讲析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关于x、y的一次函数()12 y m x =--的图象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三、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0) y kx k k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4.一次函数21 y x =-的图象大致是()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 y x =+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6、如图,直线l上有一动点P(x, y),则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 7、已知f (x)为一次函数。若f (-3)>0且f (-1)=0,判断下列四个式子, 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A) f (0)<0 (B) f (2)>0 (C) f (-2)<0 (D) f (3)>f (-2) 8、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 ,与(21),,则这个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 O x y O x y O x y y x O A.B.C.D.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一次函数的应用—数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进一步学会从一次函数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形成如何决策方案的能力。 2、在利用图象探究决策方案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一次函数进行方案决策 难点:灵活运用一次函数解决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案决策 三、教法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设问引导法、比较评价法,让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直观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 ——数学活动 预设板书(见课件) 生成板书(略) 设计理念: 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板书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预设的课件,二是在黑板上展示的生成问题。 八、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预设与生成问题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我会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之后进行的,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而且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是移动电话如何选择缴费方式更能省钱的问题,而且是为家长帮忙,学生比较有兴趣,可以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家长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有成就。另外,这节课的课件制作的也很精彩,并且教师设计了许多的学生活动,这些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我在备课的时候对于基础很差的一部分学生照顾不够,问题设计的没有照顾全体同学,以至于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进来,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 1、教学容 本节课是学习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后设计的一节复习课。主要学习容是把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和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对一次函数的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但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把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的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比较弱。学生最感兴趣的是用函数知识解决发生在身边的实例。 3、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特色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播放翔奥运夺冠过程的录像,播放“龟兔赛跑”的Flash动画等)来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节课精心设计了七个题目,由浅入深,让学生探究,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通过老师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全体学生能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场所。本节课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创新教育、主体教育和成功教育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画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 ②会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从实际问题函数图象中发现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编写故事等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翔奥运夺冠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树立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理想;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与同学合作编写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建立自信心。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画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会根据实际问题函数图象的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6、教学过程

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形式,认识并正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一条直线,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关系式探索并理解它的性质. 2.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会利用不等式来表达两个函数的大小关系. 3.会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函数关系式.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变量与常量的相互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内容是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知识,尤其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是本节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教学目标. 2.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及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2.教学器材:直尺、多媒体等. 3.教学课件: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次函数 1、问题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打出) 问题1: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5千米/时.己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问题2: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己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

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列出函数关系式. (2)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各有什么限制? 以上这些问题,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最后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板书)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关系式的结构特征,引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学生回答,且互相补充)老师最后归纳: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 kx b =+的形式,其中,k b 为常数,0k ≠.特别地,当0b =时,一次函数y kx =(常数0k ≠)也叫做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1、做一做: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请同学运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老师用多媒体打出题目).根据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与讨论,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接下来教师提问: (1)观察所画出的四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较各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能否从中了现一些规律?对于直线y kx b =+(,k b 是常数,0k ≠),常数,k b 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各有什么影响?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后总结出规律:当k 一样,b 不一样时,直线方向相同(平行),但没有相同点;当k 不一样,b 一样时,都经过(0,b )点(相交),但直线方向不同. 4、巩固训练: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①223y x y x ==+与 ②12112 y x y x =+=+与 教师提出问题:①画出图象,看看是否与上面的讨论结果一样;②你取的是哪几个点?和同学比较一下,怎样取比较简便? (2)将直线3y x =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 将直线5y x =--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 . (由学生到前板演). 5、对于教材中例2处理,教师先用多媒体打出,并提出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在坐标轴上取点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结合问题去分析,动手尝试,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对于教材例3处理,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讨论同学们讨论:①这里,s t 取的数悬殊较大怎么办?②这个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③这个函数中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的图象是什么?④在实际问题中,一次函数的图象除了直线和本题的图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你能不能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