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禁用。

2、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浸泡20—30分钟。

3、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沸后15—20分钟即可。

4、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

5、急煎中药饮片汤剂不得超过小时。

二、选择题: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饮片等,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在煎煮时不宜()。

A、长时

B、1小时

C、2小时

D、过久

2、特殊药物的煎熬法有()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3、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后,应与处方药味、剂数、重量核对,查看是否有特殊煎煮的中药饮片,核对瓶签的()等是否与处方内容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A、科别

B、患者姓名

C、日期

D、病床号

4、煎煮中药饮片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

A、1—2厘米

B、2—3厘米

C、3—4厘米

D、4—5厘米

5、滋补药物先用()煮沸后,改用()慢煎约40分钟

至一小时。

A、久煎

B、武火

C、文火

D、搅拌

6、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成人服用一般煎至( )。

A、100—200毫升

B、50—150毫升

C、200—300毫升

D、150—400毫升

7、“先煎药”应煮沸()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10—15分钟

8、建立煎药人员体检档案,煎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患()者不得上岗。

A、慢性胃炎

B、传染病

C、神经性头疼

D、关节炎

9、中药煎药质量要求做到()。

A、无糊状块

B、无白心

C、无硬心

D、汁浓味厚

10、毒性中药饮片,宜慢火先煎久煎,可减低毒性,下列哪些为毒性药物()。

A、黑附片

B、草乌

C、川乌

D、鳖甲

三、判断题

1、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2、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3、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4、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5、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

一、填空题:

1、铁器

2、冷水

3、久煎

4、冲服

5、2

二、选择题:

1、D

2、ABCD

3、ABCD

4、B

5、B C

6、B C

7、D

8、B

9、ABCD 10、ABC

三、判断题

√×√√√

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第一煎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

煎中药方法大全

煎中药方法大全 煎中药方法大全:煎中药方法大全:一元一教你如何煎中药煎中药最好用 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先煎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中药汤剂,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具有制备简单,容易吸收等特点,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拿到一包包的中药,很多人还是会问:中药怎样煎煮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对一般中药来说,煎煮中药无非就是通过加热煎煮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里去,然后通过喝药汤达到用药的目的。 只是,整个煎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煎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最好能浸泡1~3小时,令药材变软,细胞膨胀,使煎药时更易煮出其有效成分。 二煎药的器具最好是选用砂锅。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因为铁、铜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中药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三煎药的水量加水太少,可导致药物煎煮浸出不透或容易煮干;加水太多,又会导致药液太多,服用不方便。因中药质地数量的不同,不可能规定出一个统一标准的加水量,只能说做到加水适量。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下面的加水方法: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4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为宜。 四煎煮的次数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一般药物最好能煎两次。煎好第一次以后,倒出药液,其药渣加水再煎一次,然后把两次煎得的药液混合起来。 五煎药的火候一般在未沸腾前采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

煎药室人员培训内容

一、煎药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熟悉煎药技能和煎药操作常规(如估量加水、掌握煎药火后和煎药时间、使药材煎透榨干等),经培训后可在药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岗工作。 (2)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皮肤病,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煎傲人员在操作时应穿戴规范(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清洁(经常洗换)。 (4)煎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精神集中,认真执行核对、记录及交接手续,不得随意离岗,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5)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宜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也可选用较牢固的不锈钢器皿等(本院采用)。并在使用时随时洗刷干净,保持清洁。煎药时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损害人体健康。 (6)保持煎药室内外环境的洁净,做到安全用电,防积水 二、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该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易使用60 ℃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不得取药渣二次煎煮。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中药煎煮人员考试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禁用。 2、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浸泡20—30分钟。 3、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沸后15—20分钟即可。 4、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 5、急煎中药饮片汤剂不得超过小时。 二、选择题: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饮片等,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在煎煮时不宜()。 A、长时 B、1小时 C、2小时 D、过久 2、特殊药物的煎熬法有()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3、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后,应与处方药味、剂数、重量核对,查看是否有特殊煎煮的中药饮片,核对瓶签的()等是否与处方内容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A、科别 B、患者姓名 C、日期 D、病床号 4、煎煮中药饮片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 A、1—2厘米 B、2—3厘米 C、3—4厘米 D、4—5厘米 5、滋补药物先用()煮沸后,改用()慢煎约40分钟

至一小时。 A、久煎 B、武火 C、文火 D、搅拌 6、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成人服用一般煎至( )。 A、100—200毫升 B、50—150毫升 C、200—300毫升 D、150—400毫升 7、“先煎药”应煮沸()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10—15分钟 8、建立煎药人员体检档案,煎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患()者不得上岗。 A、慢性胃炎 B、传染病 C、神经性头疼 D、关节炎 9、中药煎药质量要求做到()。 A、无糊状块 B、无白心 C、无硬心 D、汁浓味厚 10、毒性中药饮片,宜慢火先煎久煎,可减低毒性,下列哪些为毒性药物()。 A、黑附片 B、草乌 C、川乌 D、鳖甲 三、判断题 1、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2、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3、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4、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5、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苏新田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方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服方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种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在中医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了。下面仅就煎、服中药的正确操作规程和注意细节简单介绍如下: 一、中药的煎煮器具: 选用不锈钢锅、搪瓷锅、陶瓷锅、砂锅最好,铝合金锅、电锅也可以,一定不要用铁锅。 医院多采用中药煎煮机,它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同时,由于使用真空包装,药液不易霉变。便于携带。目前我院采用煎药机是国内先进的多功能自动两煎煎药机,它优点是自动完成一煎、二煎的全过程:有储药箱用以储存一煎的药液,并用流量计控制二煎加水,实现了自动两煎煎药,更加符合传统煎药方式,与家庭自煎相比提高药效30%。煎药内胆采用经过特殊处理化学性质稳定的不锈钢材质,即便在高温下也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煎出的药液质量可靠。是服用中药病人的理想选择。

二、煎药前一定要用凉水浸泡但不要冲洗。 煎药前的浸泡,不管是传统煎煮还是机煎,要求是一样的。 1.中药煎煮前应预先浸泡湿润。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因为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用沸水煎煮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释出,药效降低。而在煎煮前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可使中药材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在组织中产生渗透压,有效成分容易析出。“标准”熬药方法是:煎煮前可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膨胀。煎煮时随着水温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保证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 2.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药、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泡药桶加了定时器,已确保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 3.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会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

药店药房-煎药室人员培训

煎药室人员培训 、煎药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熟悉煎药技能 和煎药操作常规(如估量加水、掌握煎药火后和煎药时间、使药材煎透榨干等),经培训后可在药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岗工作。 (2)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皮肤病,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煎傲人员在操作时应穿戴规范(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清洁(经常洗换)。 (4)煎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精神集中,认真执行核对、记录及交接手续,不得随意离岗,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5)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也可选用较牢固的不锈钢器皿等。并在使用时随时洗刷干净,保持清洁。煎药时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损害人体健康。 (6)保持煎药室内外环境的洁净,注意安全、防火、防毒和煤气中 二、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该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 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易使用60 ℃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 厘米为宜,第二煎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 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即在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之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收能力及治疗作 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 分钟 为宜,二煎药沸后15 分钟为宜;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 分钟为宜,二煎沸后5~10 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 分钟,二煎沸后20 分钟为宜。 (6)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200~300ml,分2~3 次服用(8)煎药标准:煎药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 一般选用砂锅,搪瓷器皿次之,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详见前发博文:煎中药,用什么容器最好? 3.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

煎药工考试试题

2015 年煎药工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禁用(铁器)。 2、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 洗干净,然后用浸泡20 —30分钟。(冷水) 3、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沸后15 —20分钟即可。(久煎) 4、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 5、急煎中药饮片汤剂不得超过小时。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 饮片等,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在煎煮时不宜(D)o A、长时 B、1小时 C、2小时 D、过久 2、特殊药物的煎熬法有(ABCSD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3、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后,应与处方药味、剂数、重量核 对,查看是否有特殊煎煮的中药饮片,核对瓶签的 (ABCD )等是否与处方内容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 煎煮。 A、科别 B、患者姓名 C、日期 D、病床号

4、煎煮中药饮片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 B )o A、1 —2厘米 B、2 —3厘米 C、3—4厘米 D、4—5厘米 5、滋补药物先用(B )煮沸后,改用(C )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 A、久煎 B、武火 C、文火 D、搅拌 6、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 B ),成人服用一般煎至(C)。 A、100 —200 毫升 B、50 —150 毫升 C、200 —300 毫升 D、150 —400 毫升 7、先煎药”应煮沸(D )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10 —15分钟 8、建立煎药人员体检档案,煎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患(B )者不得上岗。 A、慢性胃炎 B、传染病 C、神经性头疼 D、关节炎 9、中药煎药质量要求做到(ABCD )。

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一、一般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宜用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水量头煎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 1.5-3cm, 二、三煎水面没过药材即可。 3.煎前浸泡一般药物宜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种子、果实为主者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夏季气温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以免药液变质。 4.煎煮火候一般宜用武火使药液迅速沸腾,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沸腾。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一般宜文火久煎1小时左右,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解表药及其他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沸腾10分钟左右即可。 5.及时滤汁将药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防止药液温度降低后有效成分反渗入药渣内。取汁时宜绞榨药渣,充分利用药物有效成分减少浪费。 6.煎煮次数一剂药一般煎煮2~3次,将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急性病则一煎一服。 注: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适量开水,并适当搅拌,防止溢锅、糊锅。糊锅的药禁止饮用 二、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全方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需要特殊处理: 1.先煎----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后者同煎。如龙骨牡蛎(粉碎后无需先煎)、磁石、紫石英、等。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的药也必须先煎。如川乌、附子等。 2.后下----一般在药熬好前5-10分钟入锅共煮。 3.包煎----入汤剂时应当用纱布包裹入煎。 4.单煎----人参、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煎剂时宜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 5.烊化----胶类药物放入开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用黄酒蒸化与药同服效果更佳。 6.冲服----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粉、熊胆粉等药,不需入煎剂,直接用开水水或药汁冲服。

煎药试卷A

中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试试题煎药室A 科室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下列脚注中与煎药有关的是( ) A.另包 B.冲服 C.去头 D.后下 2.服用是需要烊化的药物是 A.甲壳类 B.粉末类 C.膏胶类 D.细贵类 3.三七粉、雷丸粉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4.宜包煎的药物是 A.车前子、葶苈子 B.苏子、附子 C.旋复花、玫瑰花 D.人参、西红花 5.既需要先煎,又需要包煎的药物是 A.生石膏、牡蛎粉B鳖甲、龟甲. C.水牛角、羚羊角 D.海金沙、蚕砂 6.下列药物煎煮时,宜后下的是 A.钩藤、徐长卿 B.砂仁、儿茶 C.鱼腥草、黄连 D.龙胆草、当归 7.一般中药汤剂制备,每次的用水量,以浸泡后高出药面约 A.1厘米 B.2厘米 C.3厘米 D.2至3厘米 8.一般性药物煎煮时间为沸后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20至30分钟 9.一般煎煮时,后下药物应在群药煮沸多少分钟后投入 A.15-20分钟 B.20-25分钟 C.30-40分钟 D.40-50分钟 10.补益药服用时间一般为 A.睡前一小时 B.发病时 C.饭后1小时 D.饭前1小时 11.驱虫药、祛湿药利水药宜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睡前服 D.空腹服 12.慢性病的服药方法 A.冷服 B.热服 C.分服 D.顿服 13.服清热药饮食宜忌 A.辛辣类 B.发物类 C.味厚类 D.苦寒类 14.中药煎煮后,药渣挤出的残液量一般不超过残渣的 A.5% B.10% C.15% D.20% 15.下列药物宜“研末冲服”的是 A.沉香 B.砂仁 C.人参 D.阿胶 16.旋复花入汤剂时应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17.雷丸应研粉应 A.冲服 B.后下 C.先煎 D.另煎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平创制汤液以来延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 1. 煎药用具: 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2. 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 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

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4. 煎煮程序: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 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煎煮的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M 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镭水 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 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 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 服,安神药宜在唾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悄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惜况也可凉服。

中药提取复习题汇总

中级工(中药提取)理论考试参考题、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 A. 煎煮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醇提水沉法 2 微波干燥箱干燥是 . A. 常压干燥 B.减压干燥 C.高压干燥 D.流通蒸汽干燥 3.药材的浸提过程不正确的是 A. 浸润与渗透 B. 解吸与溶解 C. 扩散与置换 D. 蒸发与萃取 4.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浸出溶剂之一,下面叙述它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A. 溶解范围广 B. 没有药理作用 C. 经济易得 D. 有药理作用 5. 渗漉法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动态浸出,保持良好的浓度差 B. 适用于过硬过黏的药材 C. 适用于贵重药材 D. 溶剂用量少 6. 浸渍法的特点正确的 A. 适宜带黏性的药材 B. 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C.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 D. 以上均是 7. 微波干燥的优点不正确的 A. 时间长 B .干燥温度低、不影响干燥品的性状 C. 穿透作用强 D. 高效节能 8. 多少含量的乙醇的浸出液具有防腐作用 A. 20% B.30% C.25% D. 35% 9. 那一项不是影响药材浸提的因素 A. 药材的粒度 B. 药材的价格 C.浸提的温度 D.浸提的时间

10. 煎煮法药材煎煮的时间与次数正确的 A. 1-2h,2-3 B.0.5-1h,2-3 C.2-3h,2-3 D.1-2h,1-2 11. 那一种不是常见的浸提辅助剂有 A. 酸 B. 碱 C. 甘油 D. 乙醇 12. 药材最易被浸提的形状那一项不正确 A. 极细颗粒 B. 薄片 C.粗粒 D. 小段 13. 下述不是滤过分离法常用的方法是 A. 常压过滤 B. 离心过滤C .减压过滤D. 加压过滤 14. 水是最常用的极性浸出溶剂之一,它的缺点是 A.溶解范围广 B.没有药理作用 C.经济易得 D.选择性差 15. 你一项不是微波干燥箱干燥的优点 A.干燥时间短,速度快 B .干燥时温度低,可以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C. 产品质地疏松,易于粉碎 D .易被拉泡(浓缩液满出器皿,造成浪费) 16. 那一项不是常压干燥法的常用设备是 A. 烘箱 B. 烘房 C. 喷雾干燥器 D. 滚筒式干燥器 17. 中药浸提液物料干燥的目的不正确的 A. 便于制剂加工B .便于浓缩 C .便于储存、运输 D.便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18. 下列那一项不是控制药材浸出质量的基础 A. 药材的价格 B. 药材的来源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2016年五月份内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包煎 2、补法 3、后下 4、吐法 5、先煎 6、烊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味药应先煎: A.附子B.藿香 C.鹿茸D.阿胶 E.犀角 2.以根、茎、种子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10~15 分钟B.15~20 分钟 C.20~30 分钟 D.30-45 分钟E.60 分钟

3.催吐药宜何时服用: A.睡前 B.饭后C.午后D.清晨E.不拘时间服用 4.出现舌唇、肢端及全身发麻等早期中毒的表现见于: A.半夏B. 乌头C. 白果D. 蔓陀罗E.巴豆 5.妊娠慎用药为: A.川芎B.三棱C.桃仁D.益母草E.甘草 6.有大毒的药物是: A. 洋金花 B.细辛 C. 白果 D. 鸦胆子 E. 白花蛇 7.下列哪味药应溶化后再服: A.生石膏B.青黛C.犀角D.鹿角胶E.琥珀 8.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5~10 分钟B.10~15 分钟C.15~20 分钟 D.20~30 分钟E.30~45 分钟 9.半夏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C.碳酸氢钠 D.生理盐水E醋酸 10.驱虫药宜何时服用: A.晚上睡前B.饭后C.饭前 D.不拘时间服用 E.早、中、晚各服一次11.寒下药适用于: A. 表实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里无 实热者 D.虚热证 E.湿热证 12.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附子B.藿香 C.鹿茸D.滑石E.砂仁13. 病在胸膈以上者,服用时间宜: A.睡前 B.饭后 C.午后D.清晨E.空腹

14.芒硝的煎煮方法为: A.先煎B. 后下 C. 烊化 D.冲服E.包煎 15.薄型的膏药,宜于勤换,多适用于: A.溃疡B.肿疡C.坏死D.疔E.疖 16.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 A.热药热服 B. 热药冷服 C. 寒药热服 D. 寒药冷服 E.热药温服 1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 20~30 分钟,二煎需: A. 10~20 分钟 B. 20~30 分钟 C. 5~10 分钟 D. 25~30 分钟 E. 20~45 分钟 18.下列哪种药不应热服: A. 理气 B. 活血 C. 止血 D. 化瘀 E. 补益 19.膏滋又称为: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中药饮片用水煎煮,滤取药液供内服的药剂称为汤剂。汤剂煎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药效,故应注意煎药的用具、加水量、火候、时间及须特殊处理的品种等几个方面。 一、用具 以耐火的陶瓷砂锅为宜,搪瓷锅和不锈钢锅亦可用,铁锅、铝锅禁用。煎药时须搅动,注意火候,防止药物焦化或药液溢出。煎药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 二、加水量 煎药用水,须用洁净的饮用水,加水量随中药饮片量吸水性的不同而定。煎煮前先将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一般头煎加水量以高出药面2-3cm 为宜,二煎加水量至药面即可。火候及时间 煎药均用直火加热,不宜用水浴、蒸气、高压蒸气、蒸笼蒸。火力强弱和煎煮时间可随药性的不同进行调节,一般解表药火力要强(用武火);滋补药火力要弱(用文火),沸前火力要强;沸后火力要弱,保持微沸状态即可。煎煮时间则视整个方剂的治疗作用及药材的质地而定;花、叶类及芳香性中药时间宜短,根茎、果实种子类时间宜长;矿物、贝壳类时间更长。按治疗作用一般可分为3类: 1、解表药:用武火迅速煎煮。头煎煮沸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10-15分钟。 2、一般药: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使用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头煎煮沸后20-25分钟,二煎煮沸后15-20分钟。 3、滋补药: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稠。头煎煮沸后30-40分

钟、二煎煮沸后20-30分钟。 三、需特殊处理的中药 1、先煎:毒性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等)为了降低毒性;矿物类、 贝壳类、和动物类药(如生磁石、石膏等)为使其有效成份溶出,均应先煎半小时后再与其它中药共煎。 2、后下:气味芳香易挥发,及花、叶类药(如薄荷、肉桂、豆蔻、砂仁 等);经长时间煎煮易减低药效的(如钩藤、降香、生大黄等)一般在汤剂快煎好前5分钟加入共煎。 3、融化(烊化):胶质、粘性大、无机盐类药(如阿胶、芒硝等)不宜与 其它药同煎时,需置于煎煮好的药液里融化,混匀后服用;也可加水直接融化或隔水炖化后服用。 4、冲服:贵重药且用量较小,或经加热煎煮成份易被破坏的中药(如三 七、川贝)宜研末,用药液一起冲服。 5、包煎:种子表面含粘液毛绒及体小而轻的中药(如车前子、旋覆花、 软滑石、辛夷等)应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再与其余药材同煎。

煎药室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煎药室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 1、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 。 2、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宜与 起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 ,因为有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也可选用较牢固的 等。煎药切记使用、、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 ,损害人体健康。 3、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水将饮片浸泡分钟。不宜使用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 于 的溶出。加水两多少受饮片的、等影响。一般加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宜。注意煎药过程中不要随意或抛弃药液。 4、蒲黄入药宜,雷丸宜,姜汁宜 。

5、煎煮用火应遵循的原则。解表药多用 ,补虚药多用。滋补药一般沸后煎 分钟,二煎沸后分钟为宜。 6、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 ,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量的。 7、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20分钟。 8、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入药宜。 9、车钱子入药宜,川乌入药宜,阿胶入药宜。 10、花粉等微小饮片入药宜。西红花入药宜 。 二、单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5分)。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

A先煎B后下C包煎 D烊化 2、下列药品入药宜另煎的是。 A人参B三七C鳖甲 D海金沙 3、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为宜,二煎沸后 为宜。 A15分钟B20分钟C10~15分钟 D20~30分钟 4、下列药品入药均需先煎的是。 A生龙骨、生石决明、生川乌、苦杏仁 B生石膏、鳖甲、龟甲、自然铜 C生川乌、生草乌、钩滕、鹿角霜 D羚羊角、鹿角胶、生牡蛎、生赭石 5、旋覆花入药宜. A另煎B包煎C煎汤代水D后下

煎药室人员培训

煎药室人员培训 一、煎药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熟悉煎药技能和煎药操作常规(如估量加水、掌握煎药火后和煎药时间、使药材煎透榨干等),经培训后可在药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岗工作。 (2)煎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精神病及严重皮肤病,每年需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煎傲人员在操作时应穿戴规范(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清洁(经常洗换)。 (4)煎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精神集中,认真执行核对、记录及交接手续,不得随意离岗,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5)煎药的用具,一定是以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砂锅,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也可选用较牢固的不锈钢器皿等。并在使用时随时洗刷干净,保持清洁。煎药时切忌使用铜、铁、铝制器皿,煎好的药液也应避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损害人体健康。 (6)保持煎药室内外环境的洁净,注意安全、防火、防毒和煤气中毒等。 二、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该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易使用60 ℃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第二煎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要随意加水或抛弃药液。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后文”的原则。即在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之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收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分钟为宜,二煎药沸后15分钟为宜;解表药一般沸后用武火煎15分钟为宜,二煎沸后5~1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为宜。 (6)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200~300ml,分2~3次服用。 (8)煎药标准:煎药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煎药工考试试题定稿版

煎药工考试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015 年煎药工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禁用(铁器) 。 2、中药饮片在煎煮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浸泡 20—30 分钟。(冷水) 3、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沸后 15—20 分钟即可。 (久煎) 4、一些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 5、急煎中药饮片汤剂不得超过小时。 二、选择题: 1、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薄荷、砂仁、豆蔻、鱼腥草饮片等,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在煎煮时不宜( D )。 A、长时 B、1 小时 C、2 小时 D、过久 2、特殊药物的煎熬法有( ABCSD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冲服 3、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后,应与处方药味、剂数、重量核对,查看是否有特殊煎煮的中药饮片,核对瓶签的( ABCD )等是否与处方内容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A、科别 B、患者姓名 C、日期 D、病床号 4、煎煮中药饮片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 B )。 A、1—2 厘米 B、2—3 厘米 C、3—4 厘米 D、4—5 厘米 5、滋补药物先用( B )煮沸后,改用( C )慢煎约 40 分钟至一小时。 A、久煎 B、武火 C、文火 D、搅拌 6、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 B ),成人服用一般煎至( C )。 A、100—200 毫升 B、50—150 毫升 C、200—300 毫升 D、150—400 毫升 7、“先煎药”应煮沸( D )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A、2 小时 B、1 小时 C、30 分钟 D、10—15 分钟 8、建立煎药人员体检档案,煎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患( B )者不得上岗。 A、慢性胃炎 B、传染病 C、神经性头疼 D、关节炎 9、中药煎药质量要求做到( ABCD )。

中药培训内容资料

中药培训内容 一、中药基本知识 1、配伍“就是有选择性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 常见七种配伍关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之症等。 相须:就是两种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互相增强疗效。如黄柏与知母同用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大黄和芒硝同用可促进通泻大便作用等。 相使:就是两种功用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同用,可相互协调提高疗效。如补气的黄芪与利水的茯苓合用, 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功用等。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 如生姜能抑制半夏毒性,所以半夏畏生姜。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能杀巴豆毒,防风能杀砒霜毒 相恶: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牵制另一种药物疗效。如:黄岑能减低生姜的温性, 所以生姜恶黄岑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以发生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芫花等。 相反药原则上不能同用,相恶相反均属于配伍禁忌。2、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 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歌解:甘草 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 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 藜芦 反诸参(包括人参、丹参、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歌解: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包括黑、白两种); 丁香畏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各种人参)畏五灵脂; 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赤白两种)。 妊娠禁忌: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甚至造成坠胎的中药为妊娠禁忌用药。凡是损害胎儿以致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用药。 禁用: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斑蝥、水蛭、虻虫、麝香、三棱、莪术、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川乌、草乌、藜芦、砒霜、马钱子等。

初级中药师考试试题答案

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考试试题答案-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 1、有一根茎类药材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中柱),嚼之发粘。该药为 A:知母 B:麦冬 C:百部 D:川贝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B 2、浙贝母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 A:淡绿色荧光 B:樱红色荧光 C:碧蓝色荧光 D:暗紫色荧光 E:棕褐色荧光 正确答案为:A 3、一呈扁圆柱形药材,外皮有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状,此药材最有可能的是 A:地黄 B:胡黄连 C:白芷 D:巴戟天 E:贯众 正确答案为:D 4、下列哪项是石菖蒲不具有的 A: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 B: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 C: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 D: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有晶纤维 E:薄壁细胞中有菊糖 正确答案为:E 5、黄丝郁金在紫外光灯下断面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明亮的 A:红色环 B:紫红色环 C:蓝色环 D:黄色环 E:白色环 正确答案为:C 6、下列药材中不含草酸钙结晶的是 A:人参 B:半夏 C:石菖蒲 D:甘草 E:丹参 正确答案为:E

7、来源于石竹科干燥块根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黄芪 C:延胡索 D:太子参 E:川贝母 正确答案为:D 8、药用部位为鳞茎的药材是 A:山药 B:百部 C:天花粉 D:知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E 9、沉香药材的径向纵切面可见 A:木射线呈横带状 B:木射线呈长梭状 C:木射线细胞纵向延长 D:木射线细胞切向延长 E:木射线细胞纵向排列 正确答案为:A 10、下列药材组织中,哪一种具有异型维管束 A:大血藤 B:鸡血藤 C:木香 D:沉香 E:降香 正确答案为:B 11、来源于萝摩科的皮类药材是 A:五味子 B:香加皮 C:秦皮 D:地骨皮 E:桑白皮 正确答案为:B 12、大青叶粉末水浸液有 A:红色荧光 B:紫色荧光 C:乳白荧光医学全在.线提供 D:蓝色荧光 E:橙黄色荧光 正确答案为:D 13、下列哪一项不是连翘的鉴别特征 A:顶端锐尖,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