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第一节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环境具有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意义,提倡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符合生态的,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建筑方向。

室外空间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一栋好的公共建筑设计,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因为合理的室外空间组合,不仅能够解决室内各个空间之间的适宜的联系方式,而且还可以从总体关系中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等方面的功能问题和独特的艺术造型效果,并可做到布局紧凑和节约用地,使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一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主要是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主要的建筑或建筑群,附属建筑物②室外场地③绿化设施④道路入口⑤建筑小品

二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三室外空间与场地: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1 四室外空间与绿地:在考虑绿化时,应尽量根据原有的绿化条件,结合总体规划的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绿化形式。建筑装饰小品起到强调主体建筑,点缀空间的作用。

4.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5.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6..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7.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8.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第二节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1.在评价建筑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某一单个的建筑,这是因为单体建筑只有与环境及其他建筑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时才能完整,充分的表现出它的价值。例如雅典卫城或明清故宫。

2.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其空间组合不能脱离总体环境孤立地进行,应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去考虑单体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即考虑与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特点相结合。

3.对于建筑--环境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呢?

莱特,作为现代建筑的巨匠,他极力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简言之,建筑就是应当模仿自然界有机体的形式,从而和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马瑟-布劳亚论到“风景中的建筑”时说:“建筑是人造的东西,晶体般的构造物,它没有必要模仿自然,它应当和自然形成对比。”

以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是否可以并存?

是可以并存的。莱特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使建筑与环境相统一。而布劳亚虽强调建筑是人工产品,但并不是说它可以脱离自然而孤立的存在。尽管他们所强调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应当与环境并存,并互相联系,这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环境相统一。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

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指出过,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得其巧,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计成所云“俗则摒之,嘉则收之”的精粹所在,只有达到摒俗收嘉,才能使室外环境的空间布局收到得体合宜的效果。

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发挥其中固有的景观特色,服从创意构思的需要。经过加工改造,使环境的意趣能为总体布局的设计意图服务。2在具体设计时,应对周围环境的基础条件做周密的调查与研究,从整体布局出发,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排除其不利因素,根据需要改造环境,甚至创造环境,以满足设计创意的要求,使室外空间环境更加臻于完美。

第三节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1.群体组合: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的形成为群体。

2.上面所说的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①必须正确的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②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3.群体组合可应做到:①各建筑物的体形之间彼此呼应,互相制约②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互相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③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互相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群体空间组合:不同类型的群体空间组合,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反映在群体空间组合的形式上也必然会各有特点。换句话说:就是由功能而赋予群体组合形式上的特点。

概括地说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分为:

①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

Ⅰ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建筑性质、地形特点等),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如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游览建筑。二是以公共建筑

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如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居住区中心等的公共建筑群等。

Ⅱ各类活动中心由于功能、性质不同,在群体组合中是不能一律对待的,只有紧紧的抓住各类中心的功能特点及主要矛盾来进行群体组合,才能做到既适用而又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Ⅲ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的组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功能;建筑造型;空间环境。

一是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二是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有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三是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已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

②居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

③工业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等等

6.景观建筑学:美国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1858年创造了“景观建筑师”一词,开创了“景观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扩大到“景观建筑学”,把传统园林学扩大到城市景观设计和大地景观规划。

第二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1.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三原则是:适用、坚固、美观——揭示出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适用、经济、美观则是我国在建国后提出的建筑三原则。

3.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是三者关系达到高度的统一。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4.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功能对空间规定性: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

Ⅰ功能对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规定性

Ⅱ功能对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Ⅲ功能对空间质(物理环境)的规定性:所围合的空间具有适当的条件(如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以防止功能的使用受到损害。

②空间构成

③功能分区

④人流组织与疏散

第一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1.在公共建筑中,尽管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概括地划分为:

①主要使用部分

②次要使用部分

③交通联系部分:

Ⅰ水平交通:用来解决同一层中各房间水平联系的问题。

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过道和通廊。如旅馆、办公等建筑走道和电影院中的安全通道等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的,一般不包括再安排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以防止人流停滞而造成阻塞的不良后果。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型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小学校的过道或过厅可兼做儿童课间休息活动的场所。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如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一般应满足观众在其中边走边看的要求。又如园林建筑中的廊子,应满足漫步休

息与观赏景色的要求。

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4诸如整体空间组合中,适当缩小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走道尽端布置较大房间;或在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皆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

Ⅱ垂直交通:各层之间的一种竖向交通——来解决各层之间的交通联系问题。

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1>广厅连接的空间组合方式

<2>串联式空间组合布局博物馆、陈列馆、美术馆等,为了满足参观路线的要求,在组合空间上适宜采用连续性的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

<3>大空间为主体的空间组合

<4>单元空间组合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各部分独立,流线组织简洁清晰,外形统一并便于分区建造。

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联系手段,常用的有:

(1)楼梯:公共建筑的楼梯,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形式:1)直跑楼梯2)双跑楼梯3)三跑楼梯

(2)坡道:有的公共建筑因某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往往需要设置坡道以解决交通联系的问题。常运用在交通类建筑与医疗类建筑中。常用坡道坡度一般为8%~15%,供残疾人使用的坡度为1/12,约8%。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些,常为6%~12%,还应考虑防滑措施。

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除非特殊的需要如多层停车场外,一般在室内很少采用。

电梯:当公共建筑层数较多或某些公共建组虽然层数不高但因某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如医院中输送病人),除布置一般的楼梯外,尚需设置电梯以解决其垂直升降的问题。具体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点:1)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楼梯。2)出入口前考虑停留等候空间。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可将电梯靠近楼梯,以便相互协调,利于疏散。4)公共建筑中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的排列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以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的作用超过楼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5)通常布置在中心地带,明显易找的交通枢纽地带。

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因具备连续不断的承载大量的人流的性能,因而适用于具有这种人流特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业建筑、公共交通建筑等。

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30度左右。单股人流自动扶梯每小时运送的人数大约为5000~6000人。

与电梯相比,自动扶梯的优点是:1)随时上下,不必等候,能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2)不必设机房和缓冲坑,占用空间少。3)便于搬运大件物品,便于老年人或残障人员使用。4)发生故障时可当楼梯使用。

Ⅲ枢纽交通: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应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5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咽喉要道,是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是建筑空间处理的要点。

公共建筑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公共建筑的门厅空间,除去应当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之外,还应体现一定的空间意境。同时除需要考虑空间的大小之外,还应考虑空间的导向作用。轴线的方法是对称的空间表示空间方向感最主要的方法。

交通流线的类型:①公共交通流线②内部交通流线③供应交通流线

流线组织的要求——将”主要人流路线“作为空间设计的”主导线“。

不同建筑类型的流线组织:

交通建筑:车流、人流、行包货物流线。

医疗建筑:门诊病人流线、急诊病人流线、住院病人流线、各种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流线。

商业建筑:顾客流线、货物流线、服务工作人员流线。

展览建筑:观众参观流线、展品运输流线、内部工作人员流线。

体育建筑:观众流线、运动员流线、管理服务人员流线、贵宾首长流线。

5.在组合空间时,可以按使用性质划分成使用、辅助、交通三大块空间,并依照其所处的具体条件和要求,抓住主从关系,进行空间组合。

6..分割性空间组合布局

特点是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类房间。各房间在功能要求上基本要独立设置。常称之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这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组合方式,例如行政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

①双面走道式又称内廊式:优点:走道的使用率较高、平面紧凑

缺点:部分房间朝向较差、通风条件较差、走道较暗

个别特殊使用要求的大空间设置在走廊的尽头处,或置于主体建筑之外。

②单面走道式又称外廊式:优点:通风、采光条件较好

缺点:走到使用效率较低,不经济

③结合的运用内廊和外廊两种布局形式,部分房间沿走到两侧布置,部分房间沿走道一侧布置。

④沿房间两侧设置走道:亚热带地区建筑:沿使用房间两侧设置走道,既可以有方便的联系又可借走道以防止辐射热影响室内气温变化。

⑤双内走廊的平面在公共建筑中常用于具有空调系统的病房楼和办公楼。

7.通道的宽度: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关键,即:是单纯的人流活动,还是兼有携带物品的人流,或人流中混有运送物品的车流,之外还需考虑人流的方向、数量及门扇的开启方向等。

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

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院门诊部为3~4m左右。8.确定公共建筑通道宽度与长度的主要因素有:功能需要、防火要求、空间感受、人流使用的性质。

6 9.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10.非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

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型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开场外廊加5M;自动喷淋加25%

半封闭楼梯,双向减5M;袋型减2M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袋型减半)

一般双向疏散40M,教学楼旅馆展览馆双向30M,医院病房24M

11.通道的采光:除了某些大型的公共建筑可用人工照明外,一般应考虑直接的自然采光。在单面通道的建筑中,自然采光是没有问题的,而双面通道的采光则容易出现光线不足的问题。

12.解决的办法:一般是依靠走廊尽端开窗,或借助于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采用单面通道,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第二节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空间的组成,功能分区和人流疏散。

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两种分析与确定空间组合关系的手段:功能关系分析图,流线分析图。

功能分区的概念: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照主次、内外、闹静、(清与污)的关系划分。

主与辅:主要使用空间设置在基地较为优越的地段,保证良好的朝向、景观、采光、通风条件;辅助作用空间从属于前者。

内与外:根据使用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程度来分区。

清与污:医疗建筑中较为突出。

对于中小学而言,”主要教学空间“与”辅助行政与服务空间“、”对内的教学“与”对外的办公“、”体育音乐活动的闹“与”教学的静“这三个关系是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5.功能分区方式:①集中水平分区

②垂直分区

第三节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问题。

在大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与疏散中,通常采用平面与立面两种方式组织人流。

①以平面方式组织:中小型建筑:人流活动较为简单(避免不必要的上下活动,以期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②以立面方式组织:规模较大的交通建筑,常把进出建筑空间的两大流线从立体关系中将它们错开。大型火车站和航站楼,到达旅客和出发旅客的人流布局通常采用分层布置,到达在下,出发在上。7公共建筑人流疏散分为两种情况:

①正常:1)连续的(如商店、火车站)2)集中的(如剧场、体育馆)3)兼有的(如展览馆)

②紧急:都是集中的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①出入口合并设置:常用于规模不大的阶梯教室(因为易造成出入人流交叉拥挤)②出入口分开设置:干扰小,疏散快,不混乱。

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出入口可合用,可以考虑分区入场、分区疏散,平面立体两种方式组织疏散。人流疏散还应考虑以下几点: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的活动宜将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第一节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艺术处理时,有如下三个主要方面,值得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加以深入考虑其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同样也是所有建筑艺术形式的普遍法则

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应当看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要求,都是创造建筑形式的内容依据。

公共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都具有供人们使用的空间,这一点也是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特点。

1.不同用途的公共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是存在差别的。

2.表达某些抽象的思想内容。紫禁城——统治阶级的威严与意志

3.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与建筑空间序列中活动,所产生印象及所构成的综合艺术效果,因为有了时间因素,常称建筑艺术为四个向量的艺术。

4.不要生硬的要求建筑形式体现各种所谓的思想内容。

其二:多样统一是所有建筑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法则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1.秩序(相互之间的制约性)

2.变化

古典建筑的有机统一性主要表现为:整齐一律,严谨对称,各部分有秩序的隶属于整体(对称形式的构图)

近代建筑虽不强求对称,但却同样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巧妙地穿插交贯,互相制约,有条不紊的结合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现代某些新建筑,它的有机统一性似乎更加接近自然界的有机体——摈弃人工创造的独具的整齐一律,见棱见角等特征,而取自由曲线的形式,但有机统一的原则依然不变。

形式美规律和审美观念

形式美规律和审美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前者应当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后者则是随着民族地区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形式美规律应当体现在一切具体的艺术形式之中,尽管这些艺术形式因审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形式美的创作规律(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多样统一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2.主从和重点

建筑构成的各部分之间,都存在主要,次要,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主从关系(建筑设计实践中,从平面到立面的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装饰到群体组合,为达到统一都应处理好主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3.均衡和稳定

均衡——对称的均衡,不对称的均衡,两向均衡,动态均衡。

稳定——和均衡相连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所涉及的主要是建筑构图中各要素的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那么稳定则涉及的是建筑整体上与下轻重关系的处理。

4.对比和微差

对比——建筑要素之间显著地差异,对比手法在构图中有种种表现形式,如:轴线对比,数量对比,形状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繁简疏密对比,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对比手法形式生动,富有活力,它是构图中最积极的因素)

5.韵律和节奏

韵律——自然界中很多事物或者现象,往往因为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序变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美感。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模仿和运用,从而创造出韵律美。

6.比例和尺度(是多样统一在某方面的体现)

比例——由于具有某种几何的制约关系而产生的和谐统一的效果。

构成良好比例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它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企图找到一个放在任何地方都适合,绝对美的比例是不可能的。

比例不仅仅建立在抽象的几何图形和准确的数字的基础上,影响建筑比例的因素很多。功能,技术,材料乃至传统文化,地方习俗等。

尺度——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与人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

这两者如果统一,建筑形象就可以正确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如果不统一,建筑形象就会歪曲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自然尺度,夸张尺度,亲切尺度为建筑设计实践中尺度印象的三种类型。

其三: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1.一定的建筑技术水平,常对建筑的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古埃及和希腊——所建的神庙多为单一的矩形空间布局,粗笨的石结构对组织建筑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

罗马时期——多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空间形式,但受到承重墙结构体系支配。

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尖形拱劵,室内空间灵活开阔,并增强了空间的连续感,韵律感和整体感。

2.伴随着功能的变化,新的空间形式出现。

伴随着功能和技术的发展,导致剧院新的空间形式出现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当代公共建筑艺术处理

纵观现代公共建筑的发展,其功能的含义日益广泛和复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心理和视觉上的需求,而且改善和美化环境也成了普遍需求。

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极为关注空间序列的整体感及架构的创造性。既总的构思是否满足了人流活动的连续性和空间艺术的完整性,则是当代公共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

现代的公共建筑为了强调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不受对称格局的束缚,常采用因地制宜,变化自然的不对称格局。

第二节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在设计时要根据:

不同空间所处的环境特点,功能要求以及具体的技术条件,再加上特定的艺术构思来选择空间的形式。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形状:

规整的几何形——表现严肃隆重的气氛

不规则,不对称的空间与造型——表现活泼,开敞,轻松的气氛,易于取得与相邻空间或自然环境的相互流通,延伸与穿插的效果。

空间的形状与感受:

纵向狭长空间,会自然的产生强烈的导向感,能起到引导人流沿着纵深方向前进的作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由此空间到彼空间的期待感。

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则会减弱其导向感,增强其稳定感,由此可能会造成人流停滞不前的效果。不规则,不对称的空间与造型:

人的尺度以及和人体密切相关的建筑细部尺度(如踏步,栏杆,窗台,家具等的尺度以及顶棚,地板,墙面的分隔大小等处理手法,所产生的尺度感),是综合的形成空间尺度感的重要依据。

面积不大而高度较大的空间——气氛具有严肃感

面积宽阔而高度低矮的空间——容易产生亲切感

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组织空间的序列,需要将两方面的因素统一起来,空间的排列与时间的先后。既空间序列在功能上要求按空间的次序性排列和时间的先后排列。

空间序列组织并非简单空间的排列,而是运用一定手法将各空间组织成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体。

第四章公共建筑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分析

第一节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结构形式的分类:(与建筑的关系而言可以分为四大种的结构体系)

1.以墙或柱承重的梁板结构(混合结构)

特点:墙即用来围护,分隔空间,又用来承担梁板所传递的荷重,从而将受到结构的限制和约束较大。

(1)从平面来讲,墙不仅是围护结构,同时又是承重结构,这就给设计造成困难——不能自由灵活的按功能要求来分隔空间,不能获得较大的,开敞的室内空间,开间尺寸要求整齐一致。

(2)从立面来讲,由于外墙既要承受结构的荷重,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因而开窗就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又是不仅不能满足采光的要求,同时又给立面处理带来许多困难。

(3)从剖面来讲,越是底层墙所承受的荷重越大,墙也越厚,这就会使结构本身占据了很多有效空间,因而高层建筑一般不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另外,由于整体结构性差,这种结构的防震

能力也很差。

2.框架结构

特点:将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选择强度高的材料作为承重骨架,然后再覆以围护结构。这样,墙的设置便比较自由灵活。另外,在墙上开窗所受的限制也不像梁板结构那样严格。

(1)框架结构靠柱子承重,底层无需设置任何承重墙,从而可以处理成为完全透空的形式。

(2)仅是若干整齐排列的点,这就给自由灵活的分隔空间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框架结构不仅可以开大窗,甚至可以开连续的带型窗,对室内外空间处理有很大影响。

(4)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自重轻,因而可以建造高层建筑。

3.大跨度结构

特点:可以跨越巨大的空间以适应某些特殊的功能要求,并具有薄壁,高强,大跨度的特点。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等。

4.悬挑结构

结构选型原则:

1.满足功能要求;

2.技术经济合理;

3.建筑造型的要求。

第二节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

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

在没有城市热力网系统的情况下,依然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1.在总体环境与建筑布局中,要恰当合理的安排设备用房的位置,如锅炉房,水泵房,冷冻

机房,以及其他机房等辅助设施。

2.在高层公共建筑中除了在顶层和底层考虑设备层外,还需要在适当的层位上考虑设备层,以解决设备官网问题。

3.对于采用集中式空调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由于风道断面大极易与空间处理及结构布置发生矛盾,因而需要注意各种管道穿过墙体,楼梯等处对结构安全的影响。

4.在考虑人工照明和电气设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防火,耐热等问题。

采暖系统:

1.采暖是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环境的一种技术。

2.采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设备(管网)和散热设备(用户)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3.采暖系统分类:

(1)按热源位置不同可分为局部采暖系统和集中采暖系统。

(2)按散热方式不同可分为对流采暖和辐射采暖。

(3)按热媒不同可分为,热水采暖系统,蒸汽采暖系统和热风采暖系统。

4.常用的采暖系统是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

(1)热水采暖系统:散热器表面温度不是很高,因此给人以舒适感,再加之热水的热惰性强,冷却又较慢,室温容易保持均衡稳定,没有暴热爆冷的现象。(适用于医院,幼儿园,旅馆等此类公共建筑)(2)蒸汽采暖系统:散热器表面温度比热水系统高,有热得快,冷得也快的特点,常适用于短时间采暖或间歇式采暖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影剧院,会堂等)

5.新的采暖方式

(1)辐射采暖:燃气,电

地板辐射采暖,带型辐射板采暖

(2)热风器采暖:

热风采暖,热空气幕采暖

6.采用集中采暖的气候条件:

(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5℃的日数≥90天的地区,宜采用集中采暖。(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2)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8℃的日数≥75天的地区,其幼儿园,中小学,养老院,医疗机构等宜采用集中采暖系统。

(3)集中采暖室内计算参数:

a.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温度宜采用16-24℃;

b.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更衣室,25℃;办公室,休息室,食堂,

18℃;盥洗室,厕所,12℃;

c.设集中采暖的普通住宅的室内计算温度,卧室,起居室(厅),卫生间温度不应<18℃;厨房温

度不应<15℃;设采暖的走廊和楼梯间温度不应<14℃。

7.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实现对某一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进行调节与控

制,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称之为空调。

(1)一般方法是对空气进行过滤,冷却去湿,加热加湿等处理,主要设备包括:

a.供冷(热)设备,如冷(热)源;

b.输送设备,如通风机,风管;

c.空气处理设备,如加热,加湿设备;

d.其他辅助设备,如过滤器,消声器,各种阀门;

e.自动控制设备,空调自动化基础。

(2)空调的分类

a.舒适性空调:

以室内人员为对象,创造舒适环境为目的的空调,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并不严格。(如公寓,办公楼,宾馆,商场)

b.工艺性空调:

为生产工艺过程或运行创造必要环境条件的空调系统,针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有一定要求。(如工厂,仓库,电子计算机房)

(3)按冷,热源设置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a.集中式空调系统:

所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冷却器,加热器和加湿器)都集中在一个机房里。

优点:

服务面大,设备固定,机房集中,管理方便以及风速较低和无过多噪音。

弱点:

空调机房大,风道比较粗占用空间大等。并且需要较高的层高,这一点对于高层建筑尤为不利。

且在同一系统里,无法满足局部要求即风量不易调整,造成运行费用较大。

适用于:

风量大而集中的大空间公共建筑,如商场,餐厅,剧院,体育馆等。

高层公寓或其他高层建筑,可以分层设置系统;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可以分成几个区域设置分段系统。

空调风管及水管占顶棚内净空高度:600~800mm

b.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既有空气的集中处理又有局部处理的空气调节系统,如风机盘管或诱导器就是设置在空调房间的局部处理和送风设备。

优点:

机房面积小,可以满足各个房间的温湿度要求,施工安装灵活。

弱点:

维护管理不方便,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高时无法满足,冷冻水系统布置复杂。

适用于:

办公室及酒店客房。

典型的半集中式系统如风机盘管系统。

空调风管及水管占顶棚内净空高度:400~600mm

c.局部式空调系统:

把空调设备直接安装在空调房间内,就地处理空气。(适用于当空调房间很分散,或只有少数房间需要空调时)

8通风

(1)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其方位应根据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形式,按照夏季最多风向布置。)(2)机械通风:依靠风机的压力是空气流动。(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无外窗的其他房间应有通风措施,且应预留安装排风机的位置和条件。考虑竖向通风道设置。)

(3)事故通风: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性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4)通风系统又分为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排风口应设置在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进风口应设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9.防火排烟:

分为防火和排烟两部分:

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为防烟区。

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可不加压;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需设机械排烟系统。

10.给水系统:

民用建筑给水系统分类:

(1)生活给水系统

(2)集中热水系统

(3)中水系统

(4)循环水系统

(5)消防给水系统

以上五类给水系统原则上是各自独立的系统

11.燃气供应:

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12.建筑电气:

供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防雷与接地、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电缆电视系统

人工照明: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人工照明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保证一定的照度

由于各类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对照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公共建筑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可参见《建筑设计资料集》的有关内容)

(2)适宜的亮度分布

以保证视觉的舒适感。同时,适宜的亮度还能创造良好的空间气氛。(亮度的分布通常与照明的方式及天花、墙面的反射系数有关)

(3)防止眩光产生

白炽灯、碘钨灯容易产生眩光。荧光灯由于表面温度小,即便明装也不会产生耀眼的眩光。(当光源与人眼在0°~30°范围内,眩光最为强烈。)

防止产生眩光的措施:

a.通常采用加大灯具保护角

b.提高光源的悬挂高度

c.选用间接照明或漫射照明

d.控制光源不外露等方法

(4)选择优美的灯具形式

(5)创造一定的灯光艺术效果

目前人工照明的光源基本上有三种:白炽灯,荧光灯,碘钨灯。

特性对比:

白炽灯和碘钨灯的光色偏暖,荧光灯的光色偏冷。

一般荧光灯比白炽灯发光效率高,耗电少,寿命长。

白炽灯、碘钨灯的表面温度比荧光灯高。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综合功能要求及空间处理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照明方式,使灯光效果与建筑空间的设计意图相互协调。

第三节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1.公共建筑的经济问题,设计的范围是多方面的,如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施工方法和维修管理等。

2.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3.评价一个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涉及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装修构造、以及设备标准、维修管理等方面问题。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在满足功能使用与形体处理的要求下,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

4.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面积系数有:

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建筑体积应包括屋顶及地下室面积)

5.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性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

6.经济数值:

建筑设计方案中通过经验数值,来考虑系数值的经济型、适用性和可能性。

7.建筑用地的经济性

做到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布局合理、体形美观,环境优美等基本要求。

建筑本身的紧凑布局、提高层数、争取进深等,也同样是节约用地的有力措施。

一般城市规划部门提出若干用地定额,以保证用地的经济性

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类型:

(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特点: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附录1: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前言 1、省、市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构成 省级、市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构成如下图所示: 省级、市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构成示意图 A类数据库:数据中心及建筑基本情况数据库 B类数据库: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库 C类数据库:设计安装数据库 D类数据库:计量表原始数值数据库 市级数据中心完整包含以上四类数据库,市级数据中转站可只包含A、D类数据库。

省级平台如要接收市级数据中转站所有上传数据则包含以上四类数据库,如只接收市级数据中心的上报数据,则可精简掉C、D类数据库和B类数据库的部分数据表。 2、省、市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一致性要求 本文档中A类、B类数据库结构是强制性要求,各省、市级数据中心对表名、字段名和字段可选值都必须严格遵守,这将是软件测评和项目验收的重点考核指标。 本文档中C类、D类数据库格式是推荐性要求,建议各地采 3、省、市级数据中心可扩展的内容 省、市级数据中心在确保A类、B类数据库的表名和字段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可根据工作要求增加部分数据表或在现有数据表增加部分字段,新增的数据表(字段)不得与现有数据表(字段)冲突。 省、市级数据中心在确保现有数据表中部级统一数据字典的情况下,可根据工作要求增加部分可选值(建议不超过10个),新增的可选值统一从P,Q,……向下编码,不得与部级统一发布的可选值冲突。如果某个可选值先由省、市级数据中心自己添加,而后再

由部级统一发布,则省、市级数据中心需要统一到部级发布的编码上并替换已被使用的原有值。 省、市级数据中心在打包上报数据时,对于自行添加的所有非部级统一的除分类分项能耗代码以外的数据字典可选值,需要将该值转化为“Z”(其它)之后再上传。对于省、市级数据中心自行添加的分类分项能耗代码,应与上一级数据中心协商确定上传值。 对于复杂建筑适用多种可选值的情况,建议单选出现频率最高的可选值,或者增添复合型可选值。 4、数据表及字段前缀说明 T_*_**:T-Table(数据库表)F-Field(数据表字段) T_DC_**:DC-Data Center(数据中心) T_BD_**:BD-Building(建筑) T_DT_**:DT-Dictionary(字典) T_EC_**:EC-Energy Consumption(能耗) T_ST_**:ST-Setting(设计安装) T_OV_**:OV-Original Value(原始值) 一、A类数据库:建筑基本情况数据库 1、数据中心基本信息表 T_DC_DataCenterBaseInfo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基于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了解,通过能源监测管理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变频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节能管理层面、设备改造层面、运营服务层面,提出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帮助建筑实现能效提升。 节能管理——建立楼宇能效管理中心,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楼宇能效管理中心由能效管理、设施管理、环境控制组成三层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使建筑获得能效提升,同时,对稳定节能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用能单位可以从管理中心获知每日用电情况,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设备改造——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改善入手,解决建筑高能耗及环境改善问题。 (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用电设备,针对它的节能不仅能为建筑整体运营成本的下降带来最大、最直接的效益,同时,还对改善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制冷主机的节能控制 通过优化主机运行模式、设定运行参数,调节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差及冷冻、冷却水流量,以提供制冷主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制冷主机的最佳COP值; ②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

对冷却、冻水循环及冷却塔系统分别加装智能调速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实现符合负荷要求的合理性调节。 ③空气处理机的节能控制 加装空调处理机变频控制系统,优化空调机组的控制模式,对风系统各支管路风阀进行节能控制,保证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和压力平衡,并通过合理利用新风取得优化节能的效果; ④排风系统的节能控制 排风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建筑内的热舒适性。对风系统各分支管路风阀进行检测,保证各区域送风的平衡,提升建筑内的空气品质,进而实现节能与热舒适度的结合。(2)照明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需求,通过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的照明节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目的;如:将常规的T8荧光灯更换更为节能的T5荧光灯或LED照明灯具等。 对公共照明区域,还可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必要时辅以配电线路的改造,实现对公共照明系统按各种模式实现分时、分区、分线路的群控功能。 (3)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 对拥有多部电梯的场合,可根据电梯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使用特点建立群控系统,在保障运营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整体使用效率。当然,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 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同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 ①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 ②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 ③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 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 ①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②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上下(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③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④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通常宽810mm,每小时运送人数约5000~8600人。有单向布置、交叉布置、转向布置等形式。 (4)交通枢纽空间 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应从空间的主次关系、序列关系、闹静关系、内外关系、分合关系、洁污关系的处理着手,尤其要注意“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处理。 (2)人流组织 一般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有平面和立体两种方式;人流疏散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应试考生应熟悉并掌握人流集中、疏散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如火车站、飞机场、剧院等建筑。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组织 (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 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多见于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三年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剧场)

四年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 大型剧场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型剧场设计是民用建筑中较为复杂的类型。由于不同的观演功能将导致不同的剧场设计类型,因此,要想设计好剧场建筑,首先必须对演出艺术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了解观众的观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好观演的空间。同时,观演又涉及到声学和视线问题,因此设计者还应该具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舞台上复杂的机械设备也是设计者必须了解的。 本选题是大型剧场设计;包含适用于大型歌舞表演的主剧场、适用于实验演出的小剧场、以及会议、展览、餐饮等设施。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剧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0m2以内。 二、建设地段: 1. 老区内 2. 新区内 以上二处地段任选一处,有关地段的环境、规划要求、高度限制、地面停车要求等详见后文。以上选址考虑地段差异、校园文化区和城市建筑密集区的差异、建筑周边环境(CONTEXT)的差异,在设计中应该对此有所反应。 三、设计内容与使用面积分配组成: 项目拟建建筑分为六个功能组成部分:主剧场部分、小剧场部分、会议室群部分、公共服务部分、建筑机电设备用房部分、地下车库及人防部分。各部分设计要求及建筑面积分配建议如下:

主剧场部分[12,000 平方米] [1]主剧场(1500座)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含: A/ 观众厅2,000平方米,容积14,000立方米; B/ 舞台2,000平方米(含舞台、三管制乐队乐池、舞台机械、布景、道具、贮藏、侧台等);如果增加后舞台,面积可以适当增加。 C/ 前厅及休息厅4,500平方米(含前厅、休息厅、咖啡、小卖、衣帽、卫生间、售票处等);注:此部分空间与小剧场和会议群共用。 D/ 附属设施用房1,000平方米(含同声传译、放映、灯光、音响、多媒体、管理人员办公等); E/ 后台及排练用房1,900平方米(含休息、医务、更衣、化妆、排练、演出工艺辅助等) 主剧场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大型学术会议、大型公众集会及仪式; 兼顾中型歌剧/舞剧表演(含三管制乐队伴奏)、其他中型及以下舞台表演。 小剧场部分[1,500平方米] [1]小剧场兼作实验剧场和会议厅(约500座)建筑面积1,500平米,含: A/ 观众厅600平方米(1.1平方米/座),容积3,300立方米(5.5立方米/座); B/ 前厅及休息厅200平方米(含前厅、休息厅、咖啡、小卖、衣帽、卫生间等,可考虑与主剧场的设施共用); C/ 讲台及后台300平方米(含贮藏、准备、演员休息等); D/ 附属设施用房300平方米(含同声传译、放映、灯光、音响、多媒体、管理人员办公等) 小剧场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学术会议、课堂教学、大型讲座;兼顾话剧等小型舞台演出及室内乐演出 会议室群部分[3,000平方米] [1]会议室群,1,500平方米 设60人、100人会议室/讨论室及附属功能空间 [2]前厅及公共服务空间,1,500平方米(可考虑与大礼堂的公共空间共用) 公共服务部分[900平方米] [1]多功能厅兼自助餐厅,120平方米(含多功能厅/准备/贮藏)。 [2]媒体及信息服务中心,100平方米 [3]展览空间,700平方米 建筑机电设备用房 [2,000平方米] [1]空调机房1000平方米(制冷机房、热力站、新风机房等) [2]强电机房500平方米(交配电机房、备用发电机房等) [3]弱电机房400平方米(全套楼宇控制系统及公共信息交换基础设施) [4]水泵房100平方米 地下车库 部分兼作人防[5,200平方米] [1]地下停车库5,200平方米(停车数≥150) [2]地下车库中约1,000平方米兼作人防地下室 合计[27,000 平方米] (其余部分主要由交通空间、技术夹层等组成此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

大型公共建筑的项目管理

大型公共建筑的项目管理(业主方)经验总结 一、项目管理总体思路 1、明确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1)将整个工程建设分为:项目前期报建、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移交这五个阶段,其中的二次深化(如:装修、外立面、园林景观等)设计和专业分包(如:外立面、空调、消防、市政等)可在施工阶段穿插进行。如果设计时间充裕并且业主决策稳定,可以提前完成深化设计,便于成本控制。2)项目前期报建以办理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施工许可证,为主要控制对象; 设计阶段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还包括消防、抗震、人民防空和防雷等专项设计的报审。 招标分为:招标代理、设计、监理、总包、专业分包和设备材料供应等内容。 施工分为:基础、地下室、地上结构、设备(空调、消防、上下水、强电、弱电)安装、外立面装修、室内装修、室外园林市政等主要内容。以开工、完成正负零以下工程、结构封顶、外立面完工、设备安装完工、竣工验收为里程碑。 竣工验收及移交分为:专业(消防、环境、人防、电梯等)验收和总体竣工验收,办理完备案手续后,进行资料及工程移交。 3)以上可以通过项目分解法,建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以提高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确定在履行合同义务期间对工程进行度量和控制基准;明确划分各部分的权力和责任,便于清楚的分派任务。 2、确定总进度计划及相关计划 1)在“1、”明确主要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编排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是整个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确定项目管理目标,提交上级审核,审批后形成绩效考核目标。 2)根据总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招标计划、采购计划以及人力资源等计

大空间公共建筑专题

复杂性与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创作的深层关联 摘要 当今时代,大空间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已成为组织城市生活、构成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时代的剧变,复杂性科学的发现、数字媒体技术的拓展、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学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都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过去针对欧氏几何建筑形态的单一创作手段、审美原则已经不能适用于今日复杂多样的大空间建筑。复杂性科学被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从而丰富了建筑学的时空观念。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了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创作领域的新趋势上,通过对当代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态势与复杂性科学对于建筑设计影响的背景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界定课题的相关研究范围,确定将“大空间建筑的复杂性形态”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复杂性与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创作的深层关联分析入手,结合多方面相关理论,系统地对大空间建筑形态的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复杂性介入大空间建筑形态创作的根源,探讨复杂性介入大空间建筑形态的作用效应,提出当代大空间建筑中复杂性形态的发展倾向。 本文是对当代大空间建筑复杂性形态设计的局部性研究,文中所总结的形态特质与设计策略并不是“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的全部,但这些类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能够充分反映当代大空间建筑复杂性形体设计的最高水平。同时,本文创见性地从纷繁复杂的建筑现象中抽离出“复杂性建筑形态”最本原的逻辑,建构了一个了能够对当代大空间建筑“形态内涵、形态逻辑、形态建构”进行客观、综合解读的理论体系,揭示了复杂性建筑形态“复杂性”的本体意义、内在规律与创作机制。这样的研究成果在于为理解当代大空间建筑建筑创作中的“复杂性”思维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重要凭借。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复杂性形态 Abstract Nowadays the large space building is springing up in every corner of the city, whic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organizing life, constituting image and inheriting culture of the city. With the drastic change of times, the discovery of the complexity science, the expansion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the whole process to a large extent ranging from design to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Single design and appreciation principle which used to be adopted by architectural form of Euclidean geometry are no longer appropriate to today’s complexity large space constructions.Thank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xity science to architecture, the space-time concept turns to be more colorfu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eground of modern large space building and of how complexity science influences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paper concerning with the new creations of the modern large space building forms makes clearly the purpose,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range of the study. Meanwhile, the object of the whole paper is “the complexity of large space building”. To start with analyzing deep relations of modern large space building’s creation with the complexity, combining with its corresponding theories,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for the form of the large space building, the original invitation of the complexity, and the effect of creating large space building with the complexity interference, and proposes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large space building. However, this paper is not the total research of the complexity architectural form, but just focuses on some typical example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fessional design in the field of modern large space building. what’s more, the paper creatively abstracts the original logic from complexity architectural phenomenon, forms a theoretical system that can objectively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能源审计导则 2007年10月

前言 建筑能源审计是一种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考察,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和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的潜力。 建筑能源审计是我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在建筑能源审计基础上,研究制定能耗公示、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并进一步在公共建筑领域推广能源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改造机制。 本导则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委托,同济大学(主编)、清华大学、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外建筑能源审计及国内工业企业能源审计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 本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报告和附录。对建筑能源审计的定义、内容、方法、程序及审计报告的编写等进行了原则规定。本导则是建筑能源审计的通用技术原则,重点对其共性问题和原则问题加以阐述和统一;本导则整体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引导性,为各地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工作提供指南。 本导则的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龙惟定、白玮、马素贞(同济大学) 魏庆芃、王鑫(清华大学) 刘俊跃(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4) 3 基本规定 (4) 4 审计程序 (6) 5 审计内容 (9) 6 审计方法 (13) 7 审计报告 (16)

公共建筑常用尺寸

公共建筑常用尺寸

————————————————————————————————作者: ————————————————————————————————日期:

公共建筑常用尺寸 --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资料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诸如: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这些重要的。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门的尺寸 --------------------------------------------------------------------------------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采暖方案论述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采暖方案论述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高大建筑飞速进入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然而高大建筑的采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我国的严寒地区,如何解决现今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采暖问题,满足高大公共建筑的热暖需求,是摆在建筑专家和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分析了严寒地区的供暖现状,论述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采暖的要点。 【关键词】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建筑行业开始在我国持续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建筑也是日新月异,尤其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高楼大厦俯拾即是。目前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采暖工程,多数由于受到条件、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原来底层供热系统来进行采暖。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供暖压力、温度、周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节能建筑重视不够都给建筑空间的使用者带来的很多麻烦。 1.我国严寒地区公共建筑高大空间采暖方式 1.1公共建筑高大空间采暖方式 公共建筑高大空间辐射采暖主要有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中、高温温辐射采暖和空调热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1.11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采用低温地板辐射的采暖方式,人体与热辐射表面距离近,接受的辐射热也相对较多,热舒适感好,内空气温升快,温度分布均匀,工作区温度较高,温度分布均匀。由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原理,50%以上的散热量以辐射方式传给人体和顶棚、四壁围墙和设备等周围物体,剩余的直接由地面传给室内空气,也就是高低温度对流。但是由于受到空间高度过高、实际有效面积、供水温度低以及冷风侵入量等不利因素所影响,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使用效果。 1.12中、高温辐射采暖 表面温度80℃到200℃的辐射板供暖系统通常称为中温辐射采暖系统。板可布置在公共建筑高大空间的顶部,或布置在墙壁上倾斜辐射,也可采用自上向下辐射的形式。中温辐射正面的散热量主要表现为热辐射,同时也会有少量温度对流使得室内空气升高,随上升的热气流通过屋顶散失掉这部分热量。 表面温度等于或大于500℃的供暖系统通常称为高温辐射采暖系统。高温辐射是人体所接收的辐射热量最多,地面、设备、墙壁等吸收的辐射热量也最大的

(建筑工程管理)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

(建筑工程管理)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

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 现状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 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政府,钱江新城、下沙经济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为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精神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根据全省统壹安排和布置,结合杭州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存量、规模、分布和用能等现状调查统计工作。现将有关调查统计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壹、调查目的 建筑存量、规模、分布和用能等现状调查统计工作是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的壹项基础工作。为了制定杭州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及能耗监测工作计划,且为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能耗统计、分项计量、能耗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1、调查范围:杭州地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钱江新城、下沙经济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西湖风景名胜区)2000平方米(含)之上的各级机关办公建筑和1万平方米(含)之上的大型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包含:1类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2类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3类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4类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5类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用房等);6类交通运输建筑(如机场、车站建筑等);7类其他建筑(上述6类以外的建筑)。 2、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信息调查表》(包括表1.1-1.3)。 三、调查路径和要求 1、调查路径:调查工作分区域进行,通过所属区、县(市)政府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委托同级建设局建筑节能工作管理机构)牵头布置落实,汇总后报杭州市建筑节能中心。 2、调查要求:《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信息调查表》(见附件1,包括表1.1-1.3)由各区汇总后,连同《各区、县(市)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现状调查统计汇总表》(附件2)壹式俩份加电子表,统壹报杭州市建筑节能中心。 联系方式:杭州市建筑节能中心(地址:杭州市下城区新华路70号,邮编:310003,联系人:裘丽敏、吴锋,电话及传真:87018725,电子邮箱:hzcjky@https://www.doczj.com/doc/0a12117677.html,)。 附件:(可在“杭州建设网”的“公告通知”栏中下载) 1、《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信息调查表》(包括表1.1-1.3); 2、《各区、县(市)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现状调查统计汇总表》 杭州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三日 附件1 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信息调查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联系人: 电话:

公共建筑分类

建筑的基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定义 2.0.3 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公共建筑的功能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

最新-四年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剧场任务书汇总

2008-四年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剧场任 务书

四年级大型公共建筑设计 大型剧场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型剧场设计是民用建筑中较为复杂的类型。由于不同的观演功能将导致不同的剧场设计类型,因此,要想设计好剧场建筑,首先必须对演出艺术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了解观众的观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好观演的空间。同时,观演又涉及到声学和视线问题,因此设计者还应该具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舞台上复杂的机械设备也是设计者必须了解的。 本选题是大型剧场设计;包含适用于大型歌舞表演的主剧场、适用于实验演出的小剧场、以及会议、展览、餐饮等设施。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剧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30000m2以内。 二、建设地段: 1. 清华大学地段——现焊接馆以西至南北干道之间的地段 2. 德胜门地段——中国工程院北侧地段 以上二处地段任选一处,有关地段的环境、规划要求、高度限制、地面停车要求等详见后文。以上选址考虑了地段差异、校园文化区和城市建筑密集区的差异、建筑周边环境(CONTEXT)的差异,在设计中应该对此有所反应。 三、设计内容与使用面积分配组成:

项目拟建建筑分为六个功能组成部分:主剧场部分、小剧场部分、会议室群部分、公共服务部分、建筑机电设备用房部分、地下车库及人防部分。各部分设计要求及建筑面积分配建议如下: 主剧场部分[12,000 平方米] [1]主剧场(1500座)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含: [2]A/ 观众厅2,000平方米,容积14,000立方米; [3]B/ 舞台2,000平方米(含舞台、三管制乐队乐池、舞台机 械、布景、道具、贮藏、侧台等);如果增加后舞台,面积可以适当增加。 [4]C/ 前厅及休息厅4,500平方米(含前厅、休息厅、咖啡、小 卖、衣帽、卫生间、售票处等);注:此部分空间与小剧场和会议群共用。 [5]D/ 附属设施用房1,000平方米(含同声传译、放映、灯光、 音响、多媒体、管理人员办公等); [6]E/ 后台及排练用房1,900平方米(含休息、医务、更衣、化 妆、排练、演出工艺辅助等) [7] [8]主剧场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大型学术会议、大型公众集会 及仪式;兼顾中型歌剧/舞剧表演(含三管制乐队伴奏)、其他中型及以下舞台表演。 小剧场部分[1,500平方米] [1]小剧场兼作实验剧场和会议厅(约500座)建筑面积1,500 平米,含: [2]A/ 观众厅600平方米(1.1平方米/座),容积3,300立方米 (5.5立方米/座); [3]B/ 前厅及休息厅200平方米(含前厅、休息厅、咖啡、小 卖、衣帽、卫生间等,可考虑与主剧场的设施共用); [4]C/ 讲台及后台 300平方米(含贮藏、准备、演员休息等); [5]D/ 附属设施用房300平方米(含同声传译、放映、灯光、音 响、多媒体、管理人员办公等) [6] [7]小剧场应能实现的功能包括:学术会议、课堂教学、大型讲 座;兼顾话剧等小型舞台演出及室内乐演出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共17页文档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联系部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这种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各个房间的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需要独立设置。所以各房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道、过厅、门厅与之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通常称这种组合方式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 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布局形式,特别是对于某些公共建筑类型来说尤为适用,例如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等。 这种布局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走廊在中间联系两侧的房间,称为内廊式;二是走廊位于一侧联系单面的房间,又称为外廊式。 内廊式:主要优点:走道所占面积比较小,较外廊式布局经济。 主要缺点:房间朝向有一半基本不好;处理不当易形成黑走廊。 外廊式:主要优点:所有用房基本可得到良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主要缺点:走廊过长、偏大的辅助面积、过小的建筑进深。 (二)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 这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 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具有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洁明确;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优但也有流线不灵活、人多时易拥挤、不利单独使用某空间等缺点。主要用于展览性建筑。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向将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加以组合,是这种布局的基本特点。优点是:流线简单、使用灵活,各空间可独立使用。缺点是:流线不够明确、易造成交叉干扰、各空间内呈袋状流线,易产生迂回拥挤的毛病。 3.串联兼走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优点在于能使各个主要空间单独串通,又能通过走廊间接联系,所以具备串联与放射组合空间的双重优点,灵活适应性强。但处理不当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多等缺点。 4.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的特点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走道相联系的优点,但是也易出现人流大时易拥挤与秩序混乱现象。 5.大空间分隔的组合形式 空间和人流活动皆组合在一个完整的、综合的大空间之中,具有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线自由灵活的特点。 (三)以大型空间作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组合 这类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作为活动的中心,而在大空间的周围,布置附属的空间,并且它们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这种类型的建筑常见的为:体育馆、影剧院、车站、空港、大型综合展馆、大型商场。 (四)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多层的公共建筑相比,是有较大差别的,首先在交通组织上,高层垂直交通系统的安排,是整个布局的关键,而在多层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的分析与总结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 的分析与总结

姓名:王光辉 学号:1001081027 班级:建筑学10. 公共建筑中中庭设计的分析与总结 【摘要】从中庭的背景谈起,针对国内公共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中庭设计现状,指出了我国建筑师在学习国外成功案例时,应充分重视其中技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并主要的总结了相关的公建中庭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公共建筑中庭商业建筑空间 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中庭因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环境品质更具有突出的公共性、平 等性,所以备受人们的欢迎。近年来,中庭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公共建筑空间,在办公、 科教、医疗等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中庭空间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据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藻井的形式便是现在中庭空间的雏形,在皇家建筑、佛教建 筑中为了体现封建制度的集权性、体现威严、敬畏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使庭内空间高大。 在近代建筑中,山西、安徽等商人民宅设计中,围合的2层庭院中也有出现。最为典型的中 庭出现在福建地区的“围屋”居住建筑中,当地居民为了防御外族的入侵,建筑成圆形布 置,中庭为族民日常生活的活动空间。在国外古罗马建筑中不覆顶的开敞庭院,才真正地 把自然引入到了建筑室内空间。 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越是发展到高级阶段越是需要自然的回归。因此,20世纪60- 70年代,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人们开始对崇尚于机器美学而建造起来的钢筋水泥 的建筑森林产生了厌倦,开始以一种返朴归真的心态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庭院空间。但是 这无疑具有一定难度,为此,设计者们作了多种的尝试,尝试把庭院重新引入现代建筑中。 1967年,由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中庭旅馆”(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展现在世人 面前,在美国甚至全球的建筑界立即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庭旋风”。现代中庭的使用和 推广,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方式满足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另一方面也 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建筑的发展趋势由水平伸展到垂直向上或是向下,垂直绿化系统随之产生。建筑 庭院从原先的单一平面进入到了三维立体空间,即向垂直方向发展。通常意义上的庭院是 二维的、平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空中庭园这样的在垂直系统 上发展的庭院形式已经屡见不鲜了。 传统庭院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有趣且赏心悦目的环境。而现代建筑庭院有时是作为一种 新的功能元素应用于设计中,例如在生态建筑中,这类庭院突破了现代庭院以消遣、娱乐 和增加建筑趣味为首要需求的局限,被赋予了生态和节能上的功能意义。庭院作为生态建 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现,在改善建筑内部环境,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以及建 筑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庭不仅是有趣的建筑空间,也是光和净化室内空气 的载体;在附属于建筑的空中庭院中 ,一方面,绿色植物满足了人们希望能与自然界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可以吸 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氧气,所以,它们的存在也 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与新鲜的空气。因此,功能 性也是现代庭院发展中所凸现的一种新的特征趋势。以 多向度的绿色使建筑充满自然的意趣,为在用地条件限 制下,尤其是在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自然生态的建 筑环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在很多实际的方案中,设 计者都采用了建造空中庭院的方法在建筑中加入自然的. 元素。建筑中存在很多凹入的空间,大大小小,从里面伸出茂密的植物,形成垂直向的绿色改善自然通风,补充自然采庭院体系。在一些建筑中,花卉植物从底层深凹的大平台一直螺旋上

公共建筑的空间艺术

公共建筑的空间艺术 第1章绪论 1.1 的概念及性质 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处理作用,也可以是建筑功能的外延,同时他还承载很多文化和观念上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一项专题深入探讨的。建筑作品也必然要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涵义,或者说是某种象征,这些都属于艺术的范畴。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共建筑中空间的关系配置源于头脑的排序能力和空间秩序之间的某处,社会的关系正是内在地通过这种方式,才在空间中得以领会。 建筑是一种文化,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以富有多重文化属性,成为大学校园中最具有个性的建筑,并且是校园中最能引起师生瞩目的场所之一。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不同于休闲娱乐场馆及竞赛体育场馆,它具有强烈的文化教育内涵和个性,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感。它既要强调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文体建筑的时代特点。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既要满足师生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满足一定的审美需要。作为学校文体活动、竞赛交流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也是一种艺术行为。既是使用功能和美感的统一,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它并不描写具体的生活实践,而是通过综合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构成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审美感受。同时,其本身的内容及由此延伸的文化内涵,都可能给学生多方面的教育、熏陶和启迪。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发展,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得到空前的发展和重视,文体建筑型式也发生了转变。 1.3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公共建筑空间艺术创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出现代公共空间艺术的分类,创作形式和手法。并提出一定的见解。

第2章公共建筑空间的艺术分类 2.1 空间的层次与序列 空间的关系配置源于头脑的排序能力和空间秩序之间的某处,社会的关系正是内在地通过这种方式,才在空间中得以领会。这样,如在形体中一样,我们在空间中也发现了房屋的物质本性和更加完善的构形本性之间的分离,虽然前者已显示初步的关系特征,但与后者相联系的是精神和社会体验,而不是物质和个人体验。 2.1.1建筑尺度与空间 建筑的尺度和空间应该是进行建筑研究的最基本的标准。而这最基本的又是最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无数的建筑大师为了追求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空间和尺度而呕心沥血。现在我们就跟着前人的脚步来探索这最简单而最复杂的东西。 文化中心是人们交流和学习的场所,也是一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建筑,有很强的标志性。要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要求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文化中心作为艺术、技术、功能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文化了解文化建筑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更能进一步培养我们对文化建筑的认识,深化我们现中心建筑更能反映出环境与建筑,人的关系。通过本文化的中心的设计,不仅可以深刻阶段的知识也让我们学会用现阶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功能,形式与工程技术经济的能力。 2.1.2封闭与开敞性 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有开敞,流动的特点,意念空间的设计也是限定区域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的福特希乐学院的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采取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强调了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