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复)区分出直接考点的题库重点选择题

(重复)区分出直接考点的题库重点选择题

(重复)区分出直接考点的题库重点选择题
(重复)区分出直接考点的题库重点选择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A、B、C、D、E)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A、B、D)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人权宣言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人生而自由平等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A、D)(A、C)

A、唯物史观

B、劳动价值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法

E、认识论

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实践

D、唯物史观

E、人民群众

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E、这是领袖的选择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 ==========================================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B)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E、实践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E、多样性

3

6、哲学基本问题是(A、C)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E、它的规律性

8、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C、E)

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

E、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0、意识是(A、B、C、D、E)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C、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A、B、E)

A、尊重客观规律

B、通过实践

C、超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D、不讲任何条件

E、掌握必要的物质手段

12、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E、过程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E、辩证否定就是绝对否定

20、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D)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

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物质和精神

B、联系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实践和认识

E、时间和空间

2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是(A、B、C、D、E)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不定项选择题: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 )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C、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E、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A、D)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9、任何真理都是(A、B、C、E)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B、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C、具体真理

D、不可能向谬误转化的

E、从相对真理不断地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过程

11、西红柿原来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的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不敢吃。16世纪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献给女皇伊丽莎白。从此在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有谁敢吃它一口。过了差不多200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冒着风险尝了一个,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它含着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名声大振,广为传播。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是(A、B、D、E)

A、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无限的过程

C、人的正确认识经过一次飞跃不行,经过两次飞跃才能达到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2、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A、B、C、E)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D、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少走弯路

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A、B、C、D、E)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E、科学的认识规律

17、真理向谬误的转化,具体表现为(D、E)

A、人类并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B、真理与谬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都是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C、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之间既贯穿着斗争性,又具有统一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E、真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如果孤立其中某一个原理,它就会变成谬误

18、马克思主义是(C、D)

A、相对真理

B、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

E、无所不能的真理

================================================================================ ===========================================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C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超前性

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A、B、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关系

E、社会分工

7、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A、C、D )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1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15、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E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 ============================================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不定项选择题:

4、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体现在(A、B、C、D)

A、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B、它在价值决定上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会创造剩余价值

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E、它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5、商品的价值量 (A、B、C、D)

A、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E、与劳动时间无关

1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B、C)

A、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但总体趋势是缓和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增长与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矛盾

E、固定资本增长与流动资本增长之间的矛盾

================================================================================ ===========================================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不定项选择题:

2、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A、B、D、E )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C、垄断组织内部之间互相支持

D、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E、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社会生产全包下来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包括( A、B、C、E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

B、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C、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D、工人运动的需求

E、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9、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体现为( A、B、D )

A、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B、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对立阶级之间的剥削关系不再存在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E、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 ==========================================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

6、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B、C、D、E)

A、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B、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艰

巨任务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

D、存在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E、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B、C、D、E)

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

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

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

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

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

9、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D、E)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C、突破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具有普遍性的革命规律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E、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 ========================================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不定项选择题: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A、B、C )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不仅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还作了详尽的细节描绘

E、脱离资本主义社会来谈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E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战争也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除

9、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C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阶级消亡,国家消亡,战争也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除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第七章产品策略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产品策略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企业在考虑营销组合策略时,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A.消费者B.顾客 C.社会D.目标市场 2.每种产品实质上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提供的。 A.服务B.质量 C.效用D.功能 3.影响购买材料和部件的最重要因素是——和供应商的可信度。 A.质量B.品种 C.规格D.价格 4.由于供应品的标准化,顾客对它无强烈的品牌追求,因此,影响顾客购买 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 A.质量B.品种 C.服务D.功能 5.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数目。 A.产品项目B.产品线 C.产品种类D.产品品牌 6.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的总数。 A.产品项目B.产品品种 C.产品规格D.产品品牌 7.产品组合的是指一个产品线中所含产品项目的多少。 A.宽度B.长度 C.关联度D.深度 8.产品生命周期由——的生命周期决定。 A.企业与市场B.需求与技术 C.质量与价格D.促销与服务 9.导人期选择快速掠取策略是针对目标顾客的 A.求名心理B.求实心理 C.求新心理D.求美心理 10.成长期营销人员的促销策略主要目标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 争取新的顾客。 A.产品外观B.产品质量 C.产品信誉D.品牌偏好 11.大多数企业开发新产品是改进现有产品而非创造。 A.换代产品B.全新产品 C.仿制产品D.最新产品 12.新产品开发的产品构思阶段,营销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激励及提高新产品构思。

A.收集B.调查 C.寻找D.评价 13.处于市场不景气或原料、能源供应紧张时期,产品线反而能使总利润上升。 A.增加B.扩充 C.延伸D.缩减 14.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与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A.服务B.质量 C.产品D.用途 15.非渴求商品,指消费者不了解或即便了解也——的产品。 A.很想购买B.不想购买 C.渴求购买D.即刻购买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B 6.A 7.D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1.产品可以根据其耐用性和是否有形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档消费品B.低档消费品 C.耐用品D.非耐用品 E.劳务 2.劳务具有的特点。 A.无形性B.满足感 C.易变性D.不可分离性 E.不可储存性 3.因为农产品具有特点,所以销售时,需要采取特殊的营销措施。 A.标准性B.易腐性 C.无形性D.季节性 E.耐用性 4.产品组合包括的变数是。 A.适应度B.长度 C.相关性D.宽度 E.深度 5.优化产品组合的过程,通常是企业营销人员进行现行产品组合的工作过程。 A.调查B.分析 C.研究D.评价 E.调整 6.快速渗透策略,即企业以推出新产品。 A.高品质B.高促销

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3.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4.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C.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D.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6.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理想 D.两种不同的选择 7.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环境的优化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它()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追求的目标 1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是()

A.夺取政权 B.消灭阶级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 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3.下列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欧文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斯密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8.在共产主义社会() A.工农差别将消失 B.城乡差别将消失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 D.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将消失 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与平行投影法,其 中正投影法属于平行投影法投影法。 2、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与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视图。 3、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 方位。 4、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 画出,尺寸线与尺寸界限用细实线画出, 对称中心线与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5、比例就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在画图时应 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缩小比例,2: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就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6、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比例及视图大小无关。 7、标注尺寸的三要素尺寸数字、尺寸线与尺寸界线。 8、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 9、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 向左。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0、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与连接 线段三种。

机械制图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1、绘图板就是用来固定图纸,丁字尺就是用来画水平 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就是用于不可见轮廓线, 中心线、对称线就用细点划线。 13、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应在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球的直径符 号为SΦ。 14、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线、尺寸数字 与尺寸起止符号组成。 15、图样上的书写的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其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1/ 1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7、读简单零件图的步骤抓住特征分部分、旋转归位想形状、综合 起来想整体。 18图纸的幅面分为基本幅面与加长幅面两类,基本幅面按 尺寸大小可分为5种,其代号分别为 A0、A1、A2、A3、A4。 19、图纸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与留装订边种,按标题栏的方位又 可将图纸格式分为x型与Y型两种。 20标题栏应位于图纸的右下方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瞧图方向。 21.比例就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之比。图 样上标注的尺寸应就是机件的 实际尺寸,与所采用的比例无关。 22.常用比例有原值、放大与缩小三种;比例1:2就是 指实物就是图形相应要素的2倍,属于缩小比例;比例2:1就是指图形就是实物的2倍,属于放大比例。 23、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需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 的比例。无论采用何种比例,图样中所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实际大小。 24.汉字应用仿宋体书写,数字与字母应书写为斜体或正体。 25.字号指字体的高度,图样中常用字号有10、7、5、3、5号四 种。 26.常用图线的种类有实线、虚线、间隔画线、点划线、双点划线、三点画线、 点线等八种。 27.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 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与轴线用点划线

机械制图试题库加答案理论

《机械制图》课程试题库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及技能 一、填空题 1、机械制图当中基本图幅有哪五种 A0 、 A1 、 A2 、A3 A4 其中A4图纸幅的尺寸为 210×297 。 2、机械制图当中常用的线型有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等,可见轮廓线采用粗实线,尺寸线,尺寸界线采用细实线线,轴线,中心线采用细点画线。 3、机械制图当中的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 *4、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5、在标注直径时,在数字前面应该加φ,在标注半径时应在数字前加R 。 6、尺寸标注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 7、在标注角度尺寸时,数字应水平书写。 ★8、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线的比率为 2:1 。 9、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左方。★10、平面图形中所注尺寸按作用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二、选择题 1、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 C )。 A. GB/T B. GB/Z C.GB 2、不可见轮廓线采用( B )来绘制。 A.粗实线 B.虚线 C.细实线

3、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 B ) A.1:1 B. 2:1 C.1:2 4、在标注球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 C ) A.R B.Φ C.SΦ 4、下列比例当中表示缩小比例的是( C ) A.1:1 B. 2:1 C.1:2 5、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 A )A.㎜ B.㎝ C.m 6、下列尺寸正确标注的图形是( C ) 7、下列缩写词中表示均布的意思的是( C ) A.SR B. EQS C.C 8、角度尺寸在标注时,文字一律( A )书写 A.水平 B.垂直 C.倾斜 9、标题栏一般位于图纸的( A ) A.右下角 B.左下角 C.右上角 三、判断题 1、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 ( × ) 2、比例是指图样及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 ) 3、2:1是缩小比例。( × )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阮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学生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我们说他的思维具有( )。 A.灵活性B.敏捷性C.深刻性D.独创性 2.在思维的( ),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 A.言语前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具体形象思维阶段D.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3.“主句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词”,这句话属于( )。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性概括D.理性概括 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像直观D.言语直观 5.老师在讲惯性时,不仅举出固体的惯性现象,也举出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让学 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防止学生产生“只有固体才有惯性”的错误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运用了( )的作用。 A.比较B.正例和反例C.言语直观D.变式 9.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A.模像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 1O.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11.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理性概括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 B.理性概括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C.只有通过理性概括,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 D.通过理性概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 二、填空题 1.( )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2.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 )和( )的过程。 3.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4.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处于由( )向( )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 )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5.( )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或( )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6.( )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7.一般而言,( )的教学效果优于( )。 8.运用( )、差异律、( )、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 9.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组织学生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在所要观察的对象上。 15.人们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 )。 三、简答题

机械制图选择题库带答案

机械制图选择题库 第五章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 1.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一组图形、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和(B )。 A 明细栏 B 标题栏 C 零件序号 D 总体尺寸 2.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一组图形、完整的尺寸、(D)和标题栏。 A 明细栏 B 总体尺寸 C 零件序号 D 技术要求 3.基本视图配置中,俯视图在主视图的( D)方。 A 上 B 左 C 后 D 下 4.基本视图配置中,右视图在主视图的( B)方。 A 上 B 左 C 后 D 下 5.六个基本视图仍然保持“长对正、高平齐、(A)”的“三等”投影关系。 A 宽相等 B 左右等高 C 前后一致 D 上下对齐 6.六个基本视图仍然保持“(C)、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投

影关系。 A 上下对齐 B 左右等高 C长对正 D前后一致 7.分析轴承座三视图,高度方向基准是A、B、C、D中的( C )。 8.分析轴承座三视图,长度方向基准是A、B、C、D中的( D )。

9.分析阶梯轴视图,长度方向基准是(右端面)。 10.分析阶梯轴视图,径向基准是(轴线)。 左端面圆柱面轴线 右端面

代表的结构名称。(D)11.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图形,选出符号d a A 分度圆直径 B 齿厚 C齿根圆直径 D 齿顶圆直径 代表的结构名称。 12. 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图形,选出符号d f (C) A 分度圆直径 B 齿厚 C齿根圆直径 D 齿顶圆直径 13. 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图形,选出符号d代表的结构名称。(A) A 分度圆直径 B 齿厚 C齿根圆直径 D 齿顶圆直径 14.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图形,选出符号h代表的结构名称。(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015·湖北随州中考改编)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A.(4,-3) B.(-4,3) C.(0,-3) D.(0,3) 2.如图, P、2P、3P这三个点中,在第二象限内的有() 1 A. P、2P、3P B.1P、2P C.1P、3P D.1P 1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2,0)B.(-1,1)C.(-2,1)D.(-1,-1) 4. 已知点P坐标为,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 是() A.(3,3) B.(3,-3) C.(6,-6) D.(3,3)或(6,-6) 5.设点在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为一切数 B., C.为一切数, D., 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案上各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加正数 ,那么所得的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 A.形状不变,大小扩大到原来的倍 B.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 C.图案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D.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并且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7.已知点,在轴上有一点点与点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 为() A.(6,0) B.(0,1) C.(0,-8) D.(6,0)或(0,0) 8. (2015?贵州安顺中考)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机械制图选择题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二、单项选择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 A )。 A,平行投影法B,斜投影法C,正投影法D,点投影法 2、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 D )方位。 A,正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3、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 A )画出。 A粗实线B虚线C细实线,D细点划线 4、图样中,机件的不可见轮廓线用( B )画出。 A粗实线B虚线C细实线,D细点划线 5、图样中,机件的尺寸线和尺寸界限用( C )画出。 A粗实线B虚线C细实线,D细点划线 6、图样中,机件的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 D )画出。 A粗实线B虚线C细实线,D细点划线 7、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 C )比例。 A、原值比例 B、放大比例 C、缩小比例 D、任意比例 8、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 C )尺寸。 A.下料尺寸B、图纸尺寸C、实际尺寸D、中间尺寸 9、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 B )。 A,长度 B 半径 C 直径 D 宽度

10、尺寸标注中的符号:Φ表示( C )。 A,长度 B 半径 C 直径 D 宽度 11、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是用于( A )的绘制。 A 不可见轮廓B可见轮廓 C 轴线 D 尺寸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绘图,细点划线用于( C )的绘制。 A 不可见轮廓B可见轮廓 C 轴线 D 尺寸线 13、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绘图,粗实线线是用于( B )的绘制。 A 不可见轮廓B可见轮廓 C 轴线 D 尺寸线 14.当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为一点,这种性质叫( D )。 A,类似性 B 真实性C垂直性 D 集聚性 15.与一个投影面垂直的直线,一定与其他两个投影面平行,这样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 B )。 A、平行线 B 垂直线 C 倾斜线D任意位置线 16、立体被平面截切所产生的表面交线称为( B )。 A 相贯线 B 截交线C,母线 D 轮廓线 17、两立体相交所产生的表面交线称为( A )。 A 相贯线 B 截交线C,母线 D 轮廓线 18、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 A )位置书写。 A 水平 B 垂直 C 倾斜D任意 19、平面体的截交线为封闭的( D ),其形状取决于截平面所截到的棱边

思修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 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社会组织 D.公民 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 12.(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 B.《国家安全法》 C.《宪法》 D.《国防法》 1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D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A.条文 B.规范 C.原则 D.精神 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B )。 A.强制性 B.不可违抗性 C.神圣性 D.国家政治性 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 C)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A.法治意识 B.法治观念 C.法治理念 D.法治精神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 C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财产关系 B.财产关系与债权关系 C.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与人格关系 1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 D)。

第七章选择题精选.

选择题 7-1在影响挡土墙土压力的诸多因素中,( C )是最主要的因素。 A. 挡土墙的高度 B. 挡土墙的刚度 C.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及大小 D. 墙后填土类型 7-2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C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倾斜 7-3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A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4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5设计仅起挡土作用的重力式挡土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A )计算。 A. 如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6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C )计算。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7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基本假设之一是( B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填土为无黏性土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光滑 7-8下列指标或系数中,哪一个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无关?( A ) 。 A. γ B. α C. δ D. ? 7-9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A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0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B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1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 C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2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A. E a< E0< E p B. E a

第七章 选择题

第七章 电化学计算题 1.在温度为18 ℃条件下,将浓度为0.1 mol·dm ?3的NaCl 溶液注入直径为2 cm 的直立管中,管中置相距20 cm 的两电极,两极间的电位差为50 V ,巳知Na + 与Cl ? 的电迁移率分别为3.73 × 10?8与5.87 × 10?8 m 2·V ?1·s ?1。 求:(1) 30分钟内通过管中间截面的两种离子的摩尔数; (2) Na +、Cl ?两种离子的迁移数; (3)两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 (1) (2) (3) 2.浓度为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其κ = 2.6 × 10?2 S·m ?1,此溶液中Na +的摩尔电导Λ(Na +) = 50 × 10?4 S·m 2·mol ?1。 求:(1) 计算?2 4SO 2 1的摩尔电导; (2) 如果此0.001 mol·dm ?3的Na 2SO 4溶液被CuSO 4所饱和,则电导率增加到7.0 × 10?2 S·m ?1,并巳知1/2Cu 2+的摩电导为60 × 10?4 S·m 2·mol ?1,计算CuSO 4的溶度积常数 。 解:(1) 1/2Na 2SO 4的浓度为 c N = 0.002 mol·dm ?3 Λ = κ/1000 c N = 2.6×10?2/(1000×0.002) S·m 2·mol ?1 = 130 × 10?4 S·m 2·mol ?1 Λ(1/2SO 42?) = Λ -Λ(Na +) = (130 - 50) × 10?4 S·m 2·mol ?1= 80 × 10?4 S·m 2·mol ?1 (2) κ' = κ(总) - κ = (7.0 - 2.6) × 10?2 S·m ?1= 4.4 × 10?2 S·m ?1 Λ' =Λ(1/2Cu 2+) + Λ(1/2SO 42?) = (60 + 80) × 10?4 S·m 2·mol ?1 = 140 × 10?4 S·m 2·mol ?1 m/s 10 253.9m/s 20.0501073.368??++×=××=?=dl dE u v m/s 10 675.14m/s 20.0501087.568??×=××=?=dl dE u v --C 59.1309650010)29.827.5()(4=××+=+=??+F n n Q C 84.50C 95.1303885.0=×==+Q t Q +C 01.80C 95.1306115.0=×==?Q t Q -mol 1027.5mol 101.0180010325.9)01.0(πtc πr 43622??++×=××××××==v n mol 1029.8mol 101.0180010675.14)01.0(πtc πr 43622????×=××××××==v n 6115.03885.011 ,3885.087.573.373.3=?=?==+=+=+??+++t t u u u t

机械制图最新机考题库

机械制图机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图1所示AB、CD直线和P、Q平面,选择回答如下题: 图1 (1)AB、CD直线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b’、c’d’ (2)AB、CD直线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cd (3)AB、CD直线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b”、c”d” (4)P、Q平面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q’ (5)P、Q平面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q (6)P、Q平面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q” (7)直线AB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不反映实长,因此称之为(A)A.一般位置直线或倾斜线(8)直线CD在侧面投影面上的投影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B)B.侧垂线 (9)平面P在(B)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因此称之为水平面。B.水平投影 (10)平面Q的水平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A)A.铅垂面 2.根据图1所示AB、CD直线和P、Q平面,选择回答如下题: 图1 (1)AB、CD直线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b’、c’d’ (2)AB、CD直线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cd (3)AB、CD直线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b”、c”d” (4)P、Q平面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q’ (5.)P、Q平面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q (6)P、Q平面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q”

(7)直线AB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不反映实长,因此称之为(A)A.一般位置直线或倾斜线(8)直线CD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因此称之为(B)B.水平线 (9)平面P在(A)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正垂面。A.正面投影 (10)平面Q在侧面投影面上的投影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C)C.侧垂面 3.根据图1所示AB、CD直线和P、Q平面,选择回答如下题: 图1 (1)AB、CD直线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b’、c’d’ (2)AB、CD直线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cd (3)AB、CD直线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b”、c”d” (4)P、Q平面的正面投影应标记为(A)。’、q’ (5.)P、Q平面的水平投影应标记为(B)。、q (6)P、Q平面的侧面投影应标记为(C)。”、q” (7)直线AB的侧面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B)B.侧垂线 (8)直线CD的水平投影面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B)B.铅垂线 (9)平面P在(C)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侧垂面。C.侧面投影 (10)平面Q在正面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积聚性,因此称之为(B)B.正垂面 4.根据图1所示AB、CD直线和P、Q平面,选择回答如下题: 图1

第七章题库选择题

第七章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D 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 A.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B.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C.一九七七年十一月 D.一九八零年三月 3、()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人民当家作主 4、()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6、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D A.富强 B.农民 C.稳定 D.现实 7、三十多年来,我们用()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C A.群众路线 B.自力更生 C.改革 D.艰苦奋斗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上通过 的。A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A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A 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11、()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C A.党的领导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12、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A A.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文化体制 13、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A A.系统性 B.先导性 C.前瞻性 D.基础性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来展开。B A.计划 B.市场 C.流通 D.分配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展开。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和谐文化 C.和谐社会 D.中华文明 16、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A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C.建设和谐社会 D.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1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来进行。A A.美丽中国 B.生态平衡 C.和谐宜居环境 D.循环经济 18、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的是()。A A.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B.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C.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是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林立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从串口接收缓冲器中将数据读入到变量temp中的C51语句是______。 A.temp = SCON;B.temp = TCON;C.temp = DPTR;D.temp = SBUF; (2)全双工通信的特点是,收发双方______。 A.角色固定不能互换 B.角色可换但需切换 C .互不影响双向通信 D.相互影响互相制约 (3)80C51的串口工作方式中适合多机通信的是______。 A.工作方式0B.工作方式1C.工作方式2D.工作方式3 (4)80C51串行口接收数据的次序是下述的顺序______。 ①接收完一帧数据后,硬件自动将SCON的RI置1 ②用软件将RI清零 ③接收到的数据由SBUF读出④置SCON的REN为1,外部数据由RXD(P3.0)输入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5)80C51串行口发送数据的次序是下述的顺序______。 ①待发数据送SBUF ②硬件自动将SCON的TI置1 ③经TXD(P3.1)串行发送一帧数据完毕④用软件将SCON的TI清零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6)80C51用串口工作方式0时______。 A.数据从RXD串行输入,从TXD串行输出 B.数据从RXD串行输出,从TXD串行输入 C.数据从RXD串行输入或输出,同步信号从TXD输出 D.数据从TXD串行输入或输出,同步信号从RXD输出 (7)在用接口传送信息时,如果用一帧来表示一个字符,且每帧中有一个起始位、一个结束位和若干个数据位,该传送属于______。 A.异步串行传送B.异步并行传送C.同步串行传送D.同步并行传送 (8)80C51的串口工作方式中适合点对点通信的是______。 A.工作方式0B.工作方式1C.工作方式2D.工作方式3 (9)80C51有关串口内部结构的描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51内部有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 B.51的串行接口可以作为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也可以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 C.串行口中设有接收控制寄存器SCON D.通过设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可以改变串口通信速率 (10)80C51有关串口数据缓冲器的描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串行口中有两个数据缓冲器SUBF B.两个数据缓冲器在物理上是相互独立的,具有不同的地址 C.SUBF发只能写入数据,不能读出数据 D.SUBF收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11)80C51串口发送控制器的作用描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A.作用一是将待发送的并行数据转为串行数据 B.作用二是在串行数据上自动添加起始位、可编程位和停止位 C.作用三是在数据转换结束后使中断请求标志位TI自动置1 D.作用四是在中断被响应后使中断请求标志位TI自动清零 (12)下列关于80C51串口接收控制器的作用描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