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

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

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
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

鹅瘟特抗---小鹅瘟克星

——北京国浩高科特点:对小鹅瘟有特效

【商品名】鹅瘟特抗

【主要成分】维生素C(内含小鹅瘟同源精致血清抗体)

【药理作用】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是用小鹅瘟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鹅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彻底去除垂直传播病原。可迅速中和并清除血液中特定病毒,阻碍病毒在机体细胞内的复制,继而从根本上使机体摆脱病菌侵害,恢复正常功能。

【功能主治】主治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鸭小鹅瘟、鹅小鹅瘟。临床表现精神萎顿,缩颈蹲伏,羽毛蓬松,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嘴和蹼色发绀,病发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等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小鹅瘟卵黄抗体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时,每只雏鹅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重复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小鹅瘟卵黄抗体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

2、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地米同时混合注射;

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

4、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

5、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

6、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

【包装】250ml/瓶×30/件

【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冷藏时间更长,小鹅瘟卵黄抗体可保存5—8年。

小鹅瘟的症状及原因

小鹅瘟的症状及原因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为特征,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小鹅瘟的症状:潜伏期为3~5天,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1)最急性型: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2)急性型: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天内衰竭死亡。(3)亚急性型,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小鹅瘟的原因:诊断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鹅,病理变化特征为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等有助于临床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试验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天健鹅瘟清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时,每只雏鹅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天健鹅瘟清,一针治愈。 小鹅瘟预防注射疫苗:母鹅开产前1个月,每羽注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免疫保护率可达95%以上;免疫血清疗法:雏鹅出壳3~5天内,皮下或肌注小鹅瘟免疫血清,预防量每羽0.5毫升,治疗量1毫升;加强饲养管理:推广自繁自养,搞好种蛋消毒,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发现病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污染环境。 养鹅日常管理首先应注意日常管理要有规律,建立鹅的条件反射、减少各种应激反映。包括喂食、清扫圈舍、关、放鹅、下水洗浴、刷洗饮食用具、卫生消毒、光照及拣蛋等等操作时间顺序,要规律化、制度化,程序一旦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但可随季节昼夜长短变化逐渐调整。注意保证各日龄鹅的适宜温度、密度。

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

鹅瘟特抗---小鹅瘟克星 ——北京国浩高科特点:对小鹅瘟有特效 【商品名】鹅瘟特抗 【主要成分】维生素C(内含小鹅瘟同源精致血清抗体) 【药理作用】小鹅瘟卵黄抗体-鹅瘟特抗是用小鹅瘟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鹅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备而成。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彻底去除垂直传播病原。可迅速中和并清除血液中特定病毒,阻碍病毒在机体细胞内的复制,继而从根本上使机体摆脱病菌侵害,恢复正常功能。 【功能主治】主治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鸭小鹅瘟、鹅小鹅瘟。临床表现精神萎顿,缩颈蹲伏,羽毛蓬松,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嘴和蹼色发绀,病发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等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小鹅瘟卵黄抗体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时,每只雏鹅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重复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小鹅瘟卵黄抗体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 2、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地米同时混合注射; 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 4、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 5、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 6、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 【包装】250ml/瓶×30/件 【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冷藏时间更长,小鹅瘟卵黄抗体可保存5—8年。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

小鹅瘟灭活疫苗(TZ10株)的研制 小鹅瘟是导致雏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现有弱毒活疫苗和小鹅瘟抗体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小鹅瘟疫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活毒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潜在危害,从而限制了其生产应用,因此研究小鹅瘟灭活疫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小鹅瘟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免疫原性好、繁殖滴度高的小鹅瘟野毒株作为灭活疫苗候选株,并开展了生产工艺、乳化工艺和免疫效力研究工作,以期制备出安全、高效的小鹅瘟灭活疫苗,为我国小鹅瘟疫病的防控和净化提供有力工具。 1、小鹅瘟病毒疫苗候选株的筛选为了研制与当前小鹅瘟流行株匹配的疫苗,本研究对从2009~2011年江苏省养鹅地区疑似小鹅瘟的临床样品中共分离了 5株鹅细小病毒(GPV),同时对分离株进行VP3基因测序并绘制遗传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V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明显不同于国内疫苗株SY61和台湾主要分支。对获得的毒株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并对纯化后的病毒进行繁殖性能、毒力、特异性及免疫原性等进行了测定,5株病毒均属于强毒株,其中 Gosling plague virus/taizhou/10(TZ10)株病毒含量最高(F10 代:105.0ELD50/0.2ml以上),且其灭活抗原免疫鹅4周后的抗体水平最高,因此确定以TZ10株作为小鹅瘟疫苗候选株。 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兽用生物制品(毒、虫)种种子批建立实验技术指导原则》各项要求,对纯化后的TZ10株F0代毒在鹅胚中连续传至30代,并分别对不同代次种毒进行了 AGP、鹅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免疫原性、特异性实验及纯净性检验,建立了符合规定的小鹅瘟病毒TZ10株的基础种子批(F16~F20种毒)、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1) 2.小鹅流行性感冒。 (1) 3.曲霉菌病。 (1) 4.鹅卵黄性腹膜炎。 (2) 5.鹅出败病。 (2) 6.绦虫病: (3) 7.鹅口疮。 (3) 8.鹅球虫病。 (3) 9.鹅裂口线虫病。 (4) 10.鹅链球菌病。 (4) 11.禽霍乱 (4) 12.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5) 13.副伤寒 (6) 14.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6) 15.软骨病。 (7)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张艳华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镇为农代理服务中心161600) 1发病情况 该饲养场2014年6月5日共购入雏鹅1500只,6月12日开始相继发病,6月24日来我们单位咨询时已经发病520只,死亡325只,发病率34.7%,病死率62.5%。 2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程度分如下3个类型。最急性型多见于1周龄内的雏鹅或雏番鸭,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易感雏鹅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高达95%以上,常见病雏鹅出现精神沉郁表现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急性型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d内衰竭死亡。亚急性型多见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常见于流行后期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腹泻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以精神沉郁、腹泻和消瘦为主要症状。少量幸存者则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病程一般为5~7d或更长。有些病鹅可以自然康复。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3剖检变化 取死亡在4h内的8只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具体病变如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表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急性型病例,剖检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cm)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亚急性型病例,其肠道的病理变化与急性型相似,且更为明显。 该病的病理变化同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日龄的大小,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变化不一,剖检病鹅时,发现上述各型的病理变化,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几种同时出现,也有时是全部同时出现。总之,剖检时,小肠中后段形成腊肠状栓子是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防治措施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次免疫,即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间隔7~10d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mL。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雏鹅可以产生免疫力。

精制与粗制卵黄抗体的优劣势分析

精制与粗制卵黄抗体的优劣势分析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疾病种类越来越多,某些病原体的变异也越来越快,疾病互传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有相应的快速有效的对策来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死亡,减小损失。毋庸置疑,外源性的特异性抗体是治疗某些特定传染病的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卵黄抗体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外源性特异性抗体,其使用效果已经在临床兽医学上得到了验证和认同。但在畜牧生产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却对卵黄抗体的使用效果产生了怀疑,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本文试从精制和粗制卵黄抗体的优劣势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根源。 鸡、鸭、鹅等禽类的蛋在营养成分上大致相同,主要由蛋黄、蛋清(即蛋白)和蛋壳构成。其中蛋黄约占32%,蛋清约占57%,其余11%为蛋壳。其中蛋黄又由如下图所示的成分所构成: 抗体(免疫球蛋白,Ig)是机体受到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机体免疫系统细胞产生的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并使之失活的一类球蛋白。家禽经特定抗原免疫后,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入血液循环,当血液流经卵巢时,特异性抗体在卵细胞中逐渐蓄积,并储存于卵黄中,这种抗体称为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它是卵黄中唯一的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和针对性,无毒副作用。下图为抗体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治疗疾病使用卵黄抗体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卵黄中的免疫球蛋白(IgY),IgY的作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特定的卵黄抗体能黏附于特定病毒的衣壳上,直接抑制病毒的生长繁殖(抑制作用); 黏附于细菌的菌毛上,使之不能黏附于粘膜上皮细胞,失去感染能力(阻滞作用); 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 中和细菌、霉菌等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 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 但大量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家禽用粗制卵黄抗体几乎都是地下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生产环境及产品质量令人堪忧。这些粗制抗体不仅抗体效价难以保证,而且通常会污染禽呼肠孤病毒、禽淋巴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因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等外源性致病原。在注射抗体预防或者治疗疾病时,极有可能造成垂直传播病原或其他一些细菌、病毒的扩散甚至疾病的爆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粗抗生产者往往试图通过添加大剂量的甲醛,青、链霉素等措施来延长其产品的保质期,增加所谓的使用安全性,但结果往往是造成更大的应激和严重的药物残留。这就是粗制抗体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对粗制抗体的使用效果产生疑问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制就是将蛋黄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的过程。已知蛋黄是由水溶相(Water soluble fraction, WSF)和水不溶相(Water insoluble fraction, WIF)构成的乳浊液。WIF主要为脂蛋白构成,而蛋黄抗体存在于蛋黄的WSF中。WSF中的脂蛋白类含量甚微,

卵黄抗体作用机理

卵黄抗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卵黄抗体 英文名称:vitelline antibody 定义: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是一种具有较强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多为IgG。禽类免疫后在其卵黄中产生的大量高纯度IgG,其对某些禽类疫病具有明显治疗和紧急预防作用。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畜牧免疫(二级学科) 概述 卵黄抗体(yolk antibody, IgY):通过免疫注射产蛋鸡,即可由其生产的蛋黄中提取相应的抗体,并可用于相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类制剂称为卵黄抗体。 IgY的性质 IgY的性质与哺乳动物的IgG相似。正常鸡IgY的分子量约为180KDa,由两条轻链(2L)和两条重链(2H)组成,分子量分别为60-70KDa和22-30KDa。其等电点约为5.2。IgY 与一般哺乳动物IgG相比,IgY具有较强的耐热、耐酸、抗离子强度和一定的抗酶降解能力。在低于75℃条件下,IgY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IgY制剂在4℃贮存5年或在室温贮存6个月其活性仍无明显变化或下降,65℃时可保持24h以上,70℃时加热90min后其活性才明显下降60℃,30min条件下巴氏消毒不影响IgY;高于80℃,大部分IgY失去活性。IgY 在pH4.0-11.0时比较稳定,pH3.0-3.5时活性迅速下降,pH12时活性亦有所下降。IgY 对胃蛋白酶有较高的抵抗力,但对胰蛋白酶十分敏感。将胃蛋白酶和IgY在pH2.0温育1h 后,几乎所有活性丧失,但在pH4.0时1h后可保持91%的活性,甚至温育10h后仍有63%活性。IgY分别与胰蛋白酶和胰凝乳酶温育8h,活性分别保持39%和41%。 IgY的作用机理 特定病原菌的卵黄抗体能直接黏附于病原菌的细胞壁上,改变病原细胞的完整性,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卵黄抗体可黏附于细菌的菌毛上,使之不能黏附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一部分卵黄抗体在肠道消化酶作用下,降解为可结合片段,这些片段含有抗体的可变小肽(Fab)部分,这些小肽很容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与特定的病原菌黏附因子结合,使病原菌不能黏附易感细胞而失去致病性,而IgY的稳定区(Fe部分)留在肠内。 IgY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农家养鹅常见疾病及防治 近年来,我国农村鹅业快速发展,而随着养鹅规模的不断扩大,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中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有小鹅瘟、鹅蛋子瘟、鹅鸭瘟和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软骨病。现将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几种鹅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一、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高达90%以上。典型病状是病鹅离群独处,毛松颈缩,闭目呈昏睡状,重者废食;排黄绿色稀便,鼻孔周围粘附有污秽分泌物,濒死时发生颈部扭曲、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特征性的消化道病变,小肠中下段肠腔内有黄白色带状假膜,堵塞肠腔,形成栓塞状物,质地坚实,形如腊肠;亚急性病例腊肠样物十分明显,据此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采取肝、脾、胰等病料作病毒分离与鉴定。 防制措施: 1、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因此孵坊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消毒。发生本病后应立即停止孵化,对全场彻底消毒后方可再孵。 2、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在母鹅产蛋前作二次免疫接种,所产后代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3、对出壳雏鹅每羽注射1毫升小鹅瘟高免血清,病鹅每羽注射2―3毫升用于治疗。 二、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母鹅剖检病变以腹膜炎、卵巢炎和输卵管炎为主,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和卵黄块,卵巢萎缩、变性、坏死,输卵管管腔中含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子宫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病程一般为2―6

天,少数病鹅能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是交配器出现红肿、溃疡,其上常覆盖着黄色粘稠液体,并有坏死痂皮;仔鹅表现行动迟缓,拉黄白色稀粪,病死仔鹅常见心包积液,且包膜混浊增厚,肝肿大,气囊壁增厚、混浊,常覆盖有干酪样物,有的小肠有出血点。 防制措施: 1、药物防治。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疗效较好。 2、减少授精污染。带菌公鹅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给母鹅,因而有严重病变的公鹅应作淘汰处理。治疗:将交配器上的结节切除,清创消毒,肌注抗菌药物,使其康复。 3、免疫预防。当前较有效的办法是用从本场发病鹅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后备种鹅群2月龄、4月龄时各注射一次,可控制发病。 三、鹅鸭瘟 该病是由于鹅群与鸭瘟病鸭、鹅频繁接触或到疫区放牧而感染鸭瘟病毒所引起,可呈区域性流行。雏鹅较易感,一般鸭发病后1―2周,鹅开始出现症状。病鹅食欲减退,行走困难,眼睑肿胀,流鼻液,下痢。剖检见口腔、食道有淡黄色假膜或溃疡,肝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直肠、泄殖腔充血出血。 防治可用5―10倍量的鸭瘟弱毒活疫苗在疫区对鹅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加强 饲养管理,使鹅群不与病鸭接触,不到发病地区下游放牧,同时做好病鹅群的隔离消毒。病鹅或疑病鹅可用鸭瘟高免蛋黄液每羽肌注3―5毫升,效果较好。四、软骨病 该病属营养代谢性疾病。由于肉鹅生长发育快,当饲料中的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即易发生。病鹅腿无力,常以飞节着地,呈蹲伏状,喙和爪变软,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剖检可见黄色粘稠之关节液增多,关节面软骨肿胀,常见粟粒大突起或溃疡,有的有较大软骨缺损或粘附纤维样物。预防主要是改善饲养管理,保证钙磷正常需要。 治疗:给予易消化含矿物质及维生素较多的青草,并把病鹅赶出鹅栏,增加日光照射和适当运动。补喂骨粉或贝壳粉,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骨粉4千克或贝壳粉5千克左右。喂鱼肝油,每只病鹅喂几滴,每天1―2次,连喂7天。严重者注射10%的葡萄糖酸钙。

小鹅瘟口服卵黄抗体

小鹅瘟特效药-饮水小鹅瘟卵黄抗体-鹅毒消 产品特点: 1、采用国际先进的抗体包被技术,解决了抗体口服易破坏与难吸收的难题,是国内首家推出的可口服的小鹅瘟、鹅副粘病毒两联卵黄抗体。 2、口服给药,有效控制传统注射治疗带来的应激反应与交叉感染;大大减低治疗成本与提高治疗率。 3、抗体效价含量高(小鹅瘟抗体1:32个效价、鹅副粘病毒抗体1:32个效价),能达到一次治愈的效果。 【兽药名称】商品名:鹅毒消 通用名:清解合剂 【主要成分】石膏、金银花、玄参、黄芩、生地黄、卵磷脂包被免疫球蛋白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液体;味甜、微苦。 【药理作用】本品中的免疫球蛋白采用卵磷脂包被技术,从而彻底解决免疫球蛋白口服易破坏与难吸收的问 题,避免免疫球蛋白被胃液破坏,而直接被肠道组织吸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可迅速中 和并清除血液中的特定病毒,使各组织器官内的病毒凋亡,阻碍病毒在机体细胞内的复制,协助 机体排除病毒,继而从根本上使机体摆脱病毒侵害,恢复正常功能。 【功能主治】本品主要针对小鹅瘟、鹅副粘两种病毒性疾病有特效。其临床表现为: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 粘液、采食量减少或废绝,但饮水量增加,有时出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精神不振, 眼角有分泌物,眼脸周围湿润,蹲地,单脚时时提起,体重迅速减轻,行动无力。剖检可见肠道 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液呈橘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 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胀,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肿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 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性渗出物;有神 经症状的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用法用量】混饮:鹅、鸭:按本品每瓶用于治疗250kg体重(或按成禽500羽、雏禽1000羽)的用量计算,预 防量减半。 【注意事项】1、集中饮水,2小时之内饮完。投药前酌情控水2-3小时;重症隔天可酌情重复使用一次。 2、久置会出现分层现象,摇匀后使用,不影响疗效。 3、有继发感染时可配合相应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忌与酸性药物混

鹅瘟的克星——鹅瘟多抗

鹅瘟多抗 特点:对小鹅瘟、鹅副粘、鹅流感有特效 证书编号:(2012)兽药GMP证字171号 生产许可证号:(2012)兽药生产证字15166 批准文号:鲁兽药字(2002)×028375 【商品名】鹅瘟多抗 【兽药名称】通用名:地标维生素C注射液 汉语拼音:dibiaoweishengsuCzhusheye 【主要成分】维生素C(内含鹅同源精致血清抗体) 【生产厂家】香港龙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药理作用】本品是用鹅病原浓缩精制疫苗免疫健康鹅群,产生高效价抗体后,收集血清,采用酶切技术提取IgG、IgM、IgA Fab片段加保护剂制 备而成。IgG是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量的 75%,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 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彻底去除垂直传播病原。可迅速中和并清 除血液中特定病毒,阻碍病毒在机体细胞内的复制,继而从根本上 使机体摆脱病菌侵害,恢复正常功能。 【功能主治】主治小鹅瘟、鹅副粘、流感。临床表现精神萎顿,缩颈蹲伏,羽毛蓬松,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 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 体甩出,嘴和蹼色发绀,病发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 痪等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未经免疫的雏鹅小鹅瘟可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时,每只雏鹅注射血清0.5毫升;治疗时,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 隔日再重复1次;治疗鹅副粘、鹅流感1毫升注射1公斤.或遵医嘱。【注意事项】1、本品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 2、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同时混合注射; 3、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 4、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 5、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 6、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 【包装】250ml/瓶×30/件 【贮藏】避光,阴凉处常温可保存两年,冷藏时间更长,可保存5—8年。

小鹅瘟病毒

小鹅瘟病毒 基本介绍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e,GPV)是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的病原,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于扬州首次发现并分离到GPV。G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GPV可引起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1、形态 病毒颗粒直径20~25nm。 2、理化特征 病毒浓缩:在0.5 M N a C I 的条件下,6 % P E G 能将绝大部份病毒沉降下来。氯仿处理与P E G 沉淀相结合,可使96.4 % 的杂质蛋白被排除。 层析纯化:病毒经P E G 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再经CsC I平衡密度涕度离心,出现两条沉淀带,主带位于1.3 1 ~ 1.3 5g/ml。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病毒粒子,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大小为 2 0 ~2 2 n m。另一区带极小,密度1.4 2 g / m l左右,但在电镜下未发现病毒粒子。 抵抗力:不能凝集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红细胞,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强,能抵抗乙醚、氯仿、胰蛋白酶、pH3和56℃3h 作用处理。

方定一等先后用SYG61-3和SDG65-1毒株鹅胚绒尿液进行试验,结果经氯仿、乙醚、胰酶、pH3处理的绒尿液试验组接种鹅胚,和未经处理的绒尿液对照接种鹅胚无差异。证明鹅胚绒尿液中的小鹅瘟病毒能抵抗氯仿、乙醚、胰酶、pH3的作用。 结果经56℃作用3小时,仍然使鹅胚致死,但死亡时间较原来病毒延长至96-120小时;置-7℃冰箱内10个月也使鹅胚致死,但死亡时间延长至96-112小时。在0℃下用真空抽气干燥的病毒和-7℃真空中贮存10个月的病毒,对鹅胚致死的时间并无差异;置-20℃冰箱2年仍能使鹅胚致死。 3、抗原性 抗原分析表明,国内外所有GPV分离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目前研究表明GPV 只有一个血清型。 4、培养特性 GPV可在鹅胚、鸭胚上适应和培养。 (1)鹅胚: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的内脏组织、肠管、脑及血液中。用上述病理材料接种于鹅胚(12-13日龄)均能分离到病毒。鹅胚在接种之后3-7天内死亡。在鹅胚连续通过多代以后,对胚体致死的时间可以稳定在3天左右。我们发现鹅胚和雏鹅对病毒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免疫母鹅所产卵的胚和雏鹅对病毒有抵抗力。 (2)细胞培养:先后用5个鹅胚传代毒株感染鹅胚成纤维细胞、鹅胚肝细胞、鹅胚肾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鸭胚肝细胞、鸡胚成纤维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郑译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抗体(免疫球蛋白,Ig)是指机体受到外来抗原物质刺激后,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一类球蛋白。 关键词:卵黄抗体;免疫程序;研究进展 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经特定抗原免疫后的母鸡可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有研究证实[1],产蛋鸡的卵黄对抗体有浓集作用,使其不断储存于卵黄中,这种抗体称为卵黄抗体。 1 卵黄抗体的概念 卵黄抗体,英文名(vitelline antibody) 定义:从免疫禽蛋中提取出的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是一种具有较强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多为IgG。禽类免疫后在其卵黄中产生的大量高纯度IgG,其对某些禽类疫病具有明显治疗和紧急预防作用。 卵黄抗体是用特定抗原多次免疫产蛋母鸡,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并转移、贮存在卵黄中,经提取纯化的免疫球蛋白 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eyAb),也称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immunogbhin,IgY)。科学家在鸟类的血液循环壁发现三种免疫球蛋白(IgG、IgA 与IgM),母鸡在细胞分裂产蛋的过程中,会将其免疫球蛋白转移至鸡蛋,母鸡血浆中之IgA与IgM,会在输卵管中与其他的蛋白质结合而构成鸡蛋蛋白的部分。 IgG: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的缩写。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 IGA:一种免疫球蛋白。异常情况下,在肾脏受到各种炎症反应刺激等因素下,导致IGA过度沉积在肾脏肾小球系膜区等部位,与抗原一起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肾脏结构病理损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IGA肾病。 IGM: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缩写。根据结构的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种,IgM是三种免疫球蛋白之一,其他还有lgA、lgG、IgD和lgE.。

小鹅瘟怎么治疗,小鹅瘟特效药

小鹅瘟怎么治疗,小鹅瘟特效药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出壳后3~4d 乃至20d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如果防治工作跟不上,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 的经济损失。预防和治疗小鹅瘟,就用东方禽益健。 1 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购进3000 只雏鹅,第6 天雏鹅就有不明原因死亡,8~10 只/d。之后发现雏鹅精神 萎顿,缩头,打瞌睡,食欲减退,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粪,死亡数不断 增加。先用恩诺沙星、利巴韦林等不见效。 2 临床症状 1 周龄内发病鹅常呈最急性型,通常无前期症状,一旦发病即极度衰弱或倒地,不久即死亡。在第 2 周内发生的病例多为急性型,雏鹅精神萎顿,缩头,行走掉群,打瞌睡,食欲减退, 进而废绝,喜欢水;呼吸困难,鼻孔流出粘性分泌物,喙端和蹼色泽变暗;嗉囊有多量气体 和液体,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粪,少数有条状香肠样、表面有纤维 性假膜硬性粪便排出。病鹅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扭转、双脚麻痹、全身抽搐。1~2d 死亡。2 周龄以上病例多表现为亚急性型,以精神萎顿、腹泻、消瘦为主要症状,病死率一 般在50%以下。大部分耐过鹅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为生长受抑制,羽毛脱落,少数病鹅可以 自然康复。 3 剖检变化 病鹅呈全身败血症变化;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易碎;肾略肿大,呈暗红色,肾小管有尿酸盐 沉积;胰腺肿胀呈淡红色,偶见灰白色小结节;心脏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变化,心肌晦暗无光泽,呈现特征性苍白;尸体肛周粘附稀粪,泄殖腔扩张,口鼻流出稀薄液体,黏膜呈棕褐色;结膜干燥,全身脱水,皮下组织显著充血;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嗉囊空虚,胃内有多量水液。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典型的变化是在小 肠中下端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塞;肠内容物表面包裹被膜,堵塞肠腔。回盲部肠段膨大,质地坚实,约2~5cm,状如香肠,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塞将肠管 全部塞满。肠壁变薄,不形成溃疡,部分肠黏膜表面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而不形成条带 或栓塞。 4 诊断 经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确诊为小鹅瘟。 5 预防与治疗 把重病鹅与轻病鹅隔离饲养,水槽、料槽及舍内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病死鹅 要深埋。全群鹅用东方禽益健拌料或饮水。经过治疗,雏鹅20 日龄时病情得到全面控制, 再无死亡发生。气候寒冷,因此要做好小鹅瘟的预防工作。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可 成为传染源,因此雏鹅与成年鹅的饲养要有一定距离,避免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发生小鹅瘟后,应加强隔离,分群饲养。 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三级浓度甲醛气熏20分钟。如果发现雏鹅在3~5天发病,即表明炕坊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2~3炕,同时把所有孵化和育雏用具以及房舍彻底消毒,最好用三 级浓度甲醛气熏30分钟,然后才能继续孵化。刚孵出的雏鹅,不得与新收的鹅蛋或成鹅接触,以防受传染。

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冶方法

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冶方法 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雏鹅的多发病,严重影响雏鹅的育成率,降低饲养效益甚至造成全群死亡。因此,必须重视这两种疾病的防治。 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小鹅瘟病 1.主要症状 该病潜伏期4~5天,按病程长短和日龄大小可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三种。 ①最急性型小鹅瘟病多发于日龄较小的雏鹅,突然死亡无先期症状。 ②急型:多发于5~15日龄雏鹅,病程2~3天,雏鹅精神萎缩,不食,饮水不减,鼻孔出现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力、摇头,排出灰色、鹅黄色、绿色混有气泡的稀粪,啄端颜色变暗 ③亚急性型:多发于15日龄以上雏鹅,病程3~5天,病状较轻,少食、拉稀、精神萎顿,少数能康复,但生长发育不良。 2.防治措施 ①预防 (1)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雏苗和种鹅;对入孵的种蛋严格消毒,孵化场应定期消毒。 (2)购进种鹅要隔离饲养20天以上,确认无小鹅瘟发生后再混群饲养。 (3)母鹅在开产前1个月全面进行小鹅瘟弱毒苗注射,每只用量为0.5毫升。 (4)对病死鹅要深埋或焚烧,对感染场地要彻底消毒。 ②治疗 (1)对已发病雏鹅群作紧急预防注射,每只0.5~1.0毫升小鹅瘟抗血清。 (2)发病雏鹅各注射2~3ml鹅瘟血清治疗,保护率为40~50%,重症病例第二次注射。 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1.主要症状 ①最急性型: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无前期症状,常昏睡哀弱倒地死亡,病程1天。

②急性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8~15日龄雏鹅,雏鹅精神不振,离群,昏睡不食,饮水不减,腹泻,排淡黄色、绿色、灰白色样的稀便,常混有气泡,恶臭味。病鹅呼吸力大,鼻腔排出少量液体分泌物,结束色暗,腿瘫无法站立、抽搐和死亡,3-5天。 ③慢性型:多发于15日龄雏鹅,精神萎顿、腹泻,常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2.防治措施 ①免疫接种:种鹅产蛋前注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弱毒苗,作二次免疫,在5~6个月内可使后代雏鹅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不发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是预防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最有效方法。对于新孵化的1日龄鹅,采用新型病毒肠炎疫苗口服免疫,3天可产生部分免疫,5天可产生100%免疫保护。 ②高免血清防治:对已发病的雏鹅群,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1.0~1.5毫升,治愈率可达60~100%。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鹅白痢 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 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

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 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 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 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 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卵黄抗体的制作

卵黄抗体的制作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卵黄抗体的制作 卵黄抗体是治疗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一种特效药,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免疫学理论研究生产的新药,具有特异性诊断、治疗和预防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上,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制作方法将新城疫I系苗、传染性法氏囊强毒苗连续注射健康无病产蛋鸡三次,第一次1个免疫量,第二次2个免疫量,第三次3个免疫量。待3周后收集母鸡所产的蛋,无菌采取蛋黄,加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20的混悬液,测定效价,加入抑菌剂,然后进行分装,在0℃以下保存备用。卵黄抗体成分与效价卵黄抗体也称母源抗体、IgG抗体。是母体血液中小分子抗体IgG通过胎盘、输卵管、滋养层传给后代。保存入卵的蛋黄中,若孵化出鸡雏,则对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有特异的抵抗作用。这种抵抗作用称为抗体,其分子结构称为单体Ig,由2条多肽重链和2条多肽轻链组成。沉淀系数7S,分子量,含糖%。现已发现有四种IgGT型重链同种异型,也称作四个亚型并含硫的半胱氨酸。具有抗感染、抗菌、抗病毒作用。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具有高度可变性,能接触到抗原的物质,并发生特异结合,产生中和作用,从而体现特异作用。卵黄抗体好与否的标准是用HA和HI试验测定的稀释倍数,称为效价,Iog2的指数越大,效价越高,通常把1∶64效价称为高免卵黄抗体,其半衰期为4天左右,因此,用卵黄抗体替代主动免疫时间在2周~4周,应科学选择使用日期,注意半衰期,计算保护期,当降到临界线时,应及时补充。卵黄抗体的作用诊断作用:卵黄抗体具有沉淀素的特性,当诊断时,若怀疑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采取病料5克,加灭菌生理盐水10毫升,研磨,加抗菌剂抑菌,置于冰箱过夜,作为未知抗原,制作备用琼脂板,打成梅花状七孔后,同时加入未知病料抗原和已知的卵黄抗体各一份,约毫升,25℃放置24小时~72小时,出现肉眼可见白色沉淀线,为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时,24小时后就可见到沉淀线,即可判定试验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治疗作用:当鸡群发生新城疫或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可立即皮下注射卵黄抗体1-2毫升,肉鸡可口服卵黄抗体2毫升/只,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形成再感染,中和病毒数量,经2小时就可发现鸡群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粪便恢复正常。目前,是治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效药物。 预防作用:卵黄抗体的使用,在免疫学理论中可成为被动免疫。当免疫缺陷、疫苗缺乏及免疫失败时,可利用卵黄抗体注射、口服替代主动免疫接种,发挥抗病作用。应用方法解冻:一般包装有500毫升、250毫升、100毫升瓶装。要把药瓶放在新鲜井水中,浸泡2小时~4小时以上,反复振摇。用肉眼观察,瓶内无冰碴为宜。注射:可将解冻后的卵黄抗体,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接近室温时(15℃~20℃),再皮下注射1毫升~2毫升。先注射健康鸡群,再注射假定健康群,最后注射病鸡群。注射1只鸡要换1个针头。口服:将解冻后的卵黄抗体以1∶10的比例,加入凉开水或新鲜井水及适量的抗生素,制成混悬液,让鸡在半小时内饮完,并要备足饮水器,让鸡都有位置饮水。注意事项卵黄抗体是生物制品,高温会失效,为方便生产与使用,须冷冻保存和运输,一般在-18℃条件下保存,运输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冷藏包装运输。使用卵黄抗体前,一定要了解鸡群是否接种过同种疫苗,并要注意间隔时间;同时,应测定其效价,计算使用量和保护期。卵黄抗体兑

小鹅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小鹅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小鹅瘟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鹅瘟;诊断;防治 小鹅瘟(GP)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雏鹅病毒性肠炎(Gosling Viral Enteritis),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生。雏鹅群感染小鹅瘟后,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新疫区往往高达100%,严重影响了我国养鹅业的发展。 1 发病规律 绝大多数发生于雏鹅,多为7~2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病情比较缓和,20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比较少见,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和其他家禽无易感性。带毒鹅和病鹅的粪便及分泌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流行具明显的季节性,在高度集中的孵化地区呈一定的周期性。 2 流行病学 小鹅瘟病毒对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鹌鹑等禽类及哺乳动物则无致病性。在自然情况下,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传染快且病死率高,其中5~15日龄雏鸡为多发日龄,成年鹅感染后不发病,但可成为带毒者,将病毒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患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15日龄以上发病较为缓和,部分可自行康复。但据近年有关报道,发病日龄已延至30~60日龄,甚至有73日龄的报道。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鹅和带毒鹅为主要传染源。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工具等都是该病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该病流行具有周期性,大流行后1~2年内不发病。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3~5 d。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3种。 3.1 最急性最急性小鹅瘟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突然,死亡和传播迅速,无前驱症状。易感雏鹅的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高达95%以上,患雏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或在昏睡中衰竭死亡。死亡雏鹅喙端、爪尖发绀。 3.2 急性急性型发病多见于5~15日龄小鹅,病程1~2 d,主要表现为拉白

卵黄抗体的制作和应用

卵黄杭体是治疗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一种特效药。 卵黄抗体的作用 诊断作用:卵黄抗体具有沉淀素的特性,当诊断时,若怀疑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采取病料5克,加灭菌生理盐水10毫升,研磨,加抗菌剂抑菌,置于冰箱过夜,作为未知抗原,制作备用琼脂板,打成梅花状七孔后,同时加入未知病料抗原和已知的卵黄抗体各一份,约0.5毫升,25℃放置24小时~72小时,出现肉眼可见白色沉淀线,为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时,24小时后就可见到沉淀线,即可判定试验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https://www.doczj.com/doc/0a10163669.html, 治疗作用:当鸡群发生新城疫或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可立即皮下注射卵黄抗体1~2毫升,肉鸡可口服卵黄抗体2毫升/只,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形成再感染,中和病毒数量,经2小时就可发现鸡群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粪便恢复正常。目前,是治疗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效药物。 预防作用:卵黄抗体的使用,在免疫学理论中可成为被动免疫。当免疫缺陷、疫苗缺乏及免疫失败时,可利用卵黄抗体注射、口服替代主动免疫接种,发挥抗病作用。 制作方法:将新城疫I系苗、传染性法氏囊强毒苗连续注射健康无病产蛋鸡三次,第一次1个免疫量,第二次2个免疫量,第三次3个免疫量。待3周后收集母鸡所产的蛋,无菌术取蛋黄,加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20的混悬液,测定效价,加入抑菌剂,然后进行分装,在0℃以下保存备用。 卵黄抗体成分与效价卵黄抗体也称母源抗体,IgG抗体。是母体血液中小分子抗体IgG 通过胎盘、输卵管、滋养层传给后代。保存入卵的蛋黄中,若孵化出鸡雏,则对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有特异的抵抗作用。这种抵抗作用称为抗体,其分子结构称为单体Ig,由2条多肽重链和2条多肽轻链组成。沉淀系数7S,分子量160000 ~180000,含糖2.5%。现已发现有四种IgGT型重链同种异型,也称作四个亚型并含硫的半胱氨酸。具有抗感染、抗菌、抗病毒作用。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具有高度可变性,能接触到抗原的物质,并发生特异结合,产生中和作用,从而体现特异作用。 卵黄抗体好与否的标准是用HA和HI试验测定的稀释倍数,称为效价,Iog2的指数越大,效价越高,通常把1:64效价称为高免卵黄抗体,其半衰期为4天左右,因此,用卵黄抗体替代主动免疫时间在2周~4周,应科学选择使用日期,注意半衰期,计算保护期,当降到临界线时,应及时补充。中国禽病网 应用方法 解冻.:一般包装有500毫升,250毫升、100毫升瓶装。要把药瓶放在新鲜井水中,浸泡2小时~4小时以上,反复振摇。用肉眼观察,瓶内无冰碴为宜。 注射:可将解冻后的卵黄抗体,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接近室温时(15℃~20℃),再皮下注射1毫升~2毫升。先注射健康鸡群,再注射假定健康群,最后注射病鸡群。注射1只鸡要换1个针头。 注意事项卵黄抗体是生物制品,高温会失效,为方便生产与使用,须冷冻保存和运输,一般在-18℃条件下保存,运输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冷藏包装运输。 使用卵黄抗体前,一定要了解鸡群是否接种过同种疫苗,并要注意间隔时间;同时,应测定其效价,计算使用量和保护期。 在使用卵黄抗体防治鸡新城疫或传染性法氏囊病时,不得产生依赖思想,同时还要做好卫生、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