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综合测试

选修4·第一~二章综合能力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今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寻找新能源,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 .太阳能

B .氢能

C .风能

D .水能

【答案】 D

2.2008年初,中国南方的大雪引发了巨大灾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该过程有能量放出

B .雪融化为水后能量增加

C .雪融化为水时要吸收能量,导致环境温度升高

D .在雪上撒大量的以NaCl 、MgCl 2等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虽能使雪融化但易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 C

3.已知2H 2(g)+O 2(g)―→2H 2O(g)+483.6 kJ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

A .在相同的条件下,2 mol 氢气与1 mol 氧气的总能量小于2 mol 水蒸气的总能量

B .H 2(g)+12

O 2(g)―→H 2O(l)+Q 1;Q 1>241.8 kJ C .H 2(g)+12

O 2(g)―→H 2O(l)+Q 2;Q 2<241.8 kJ D .任何条件下,2 L 水蒸气分解成2 L 氢气与1 L 氧气需吸收483.6 kJ 热量

【答案】 B

4.“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 D

5.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 .CH 3CH 2OH(g)+H 2O(g)=4H 2(g)+2CO(g) ΔH =+255.6 kJ·mol -1

b .CH 3CH 2OH(g)+12

O 2(g)=3H 2(g)+2CO(g) ΔH =+13.8 kJ·mol -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降低温度,可提高b 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

B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b 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C .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

D .由a 、b 知: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

【解析】 b 路线反应吸热,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醇的转化率,A 项错误;由盖斯定律可得D 项正确。

【答案】 A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

炬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 -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2878 kJ·mol -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 kJ·mol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3H 8(g)+5O 2(g)=3CO 2(g)+4H 2O(g) ΔH =-2221.5

kJ·mol -1

B .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C .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D .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解析】 A 项中,水为气态,故不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它们燃烧需要氧气的量相同。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可推知,C 4H 10(正)=C 4H 10(异) ΔH =

-8.4 kJ·mol -1,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答案】 D

7.将V 1 mL 1.00 mol·L -1 HCl 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

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 1+V 2=0.5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 -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 A 项中5 mL HCl 和45 mL NaOH 反应后温度为22 ℃;C 项中HCl 和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恰好反应时,HCl 和NaOH 体积相同,图象应对称;D 项Ba(OH)2晶体和NH 4Cl 晶体反应有水生成,但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8.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2

②2H 2(g)+O 2(g)=2H 2O(l) ΔH 1;

H 2(g)+12

O 2(g)=H 2O(l) ΔH 2 ③t ℃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 2和1 mol O 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 1、Q 2

④CaCO 3(s)=CaO(s)+CO 2(g) ΔH 1

CaO(s)+H 2O(l)=Ca(OH)2(s) ΔH 2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 A

9.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 +2Y =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 时,看到试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 、Y 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

【答案】 B

10.(2009·济南模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②H 2(g)+12

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 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

B .由反应①、②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 2O(g)=CO 2(g)+H 2(g)

ΔH =-41.2 kJ·mol -1

C .H 2(g)转变成H 2O(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H 2(g)+12

O 2(g)=H 2O(l) ΔH >-241.8 kJ·mol -1 【答案】 B

11.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 2O(g)CO(g)+H 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当增大N 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 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12.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 22H ;ΔH >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1 mol·L -1降到0.06 mol·L -1需20 s 。那么,由0.06 mol·L -1降到0.036 mol·L -1所需反应时间应

( )

A .等于10 s

B .等于12 s

C .大于12 s

D .小于12 s

【解析】 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有:(0.1-0.06) mol 20 s >(0.06-0.036) mol -1t

,解得t >12 s 。

【答案】 C

13.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条件下气体的在乙醇中的溶解) ( )

A .a 端上升,b 端下降

B .a 端下降,b 端上升

C .U 形管中液面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解析】 对于可逆反应2NO 2N 2O 4,减小压强后平衡向生成NO 2方向移动,分子数增多,体积增大,a 端液面下降,b 端液面上升。

【答案】 B

14.如图所示,三个烧杯中分别充满NO 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无水CaCl 2,在(3)中加入NH 4Cl 晶体,(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发现(1)中红综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CaCl 2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B .烧瓶(1)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C .NH 4Cl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解析】 存在可逆反应2NO 2

N 2O 4;CaCl 2溶于水时放出热量,NH 4Cl 溶于水时

吸收热量。

【答案】 A 15.在体积相同的A 和B 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14

容积颜色相同的NO 2(存在2NO 2N 2O 4平衡)和Br 2蒸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出到12

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出 ( )

①A 中颜色比B 中浅;②A 中颜色比B 中深;③A 和B 颜色深浅相同;④A 和B 颜色都比开始时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由于A 中存在反应:

,当活塞向外拉出到12

处时,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 中颜色比B 中深。

【答案】 C

16.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 A(g)+m B(g)p C(g) ΔH >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 +m >p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升温,c (B)/c (c)的比值变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③加入B ,A 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 或B 的浓度一定降低

⑥若A 的反应速率为υA ,则B 的反应速率为υA n /m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解析】 升温平衡向右移动,故c (B)减小,c (C)增大,其比值变小,①正确;降温平衡向左移动,由于n +m >p ,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加,而气体的总质量没有变化,由M =m /n 可知,②正确;对于只有两种气体反应物的反应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一种反应物的量,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③正确;由于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所以平衡状态不发生改变,④正确;压缩容器,每一种物质的浓度都会增大,只不过增加的幅度可能不一样而已,⑤错误;υA υB =n m ,⑥错误。

【答案】 B

17.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 A 和a mol B ,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 ,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B(?)x C(g) ΔH <0,平衡时M 中A 、B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x =4

B .若N 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 、B 有一种是气态

C .若A 为气体,B 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 、N 中C 的物质的量相等

D .若A 、B 均为气体,平衡时M 中A 的转化率大于N 中A 的转化率

【解析】 设反应达平衡时,容器M 中消耗B 的物质的量为y ,

2A + B x C

起始量/mol a a 0

变化量/mol 2y y xy

平衡量/mol a -2y a -y xy

(a -2y )(a -y )xy =1:3:4

解得:x =1,故A 项错误。

由图Ⅲ知,气体密度起始不为0,说明反应前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故B 项正确,若A 为气体,B 为非气体,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C 项正确。若A 、B 均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M 中A 的转化率大于N 中的转化率,故D 项正确。

【答案】 A

18.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3(g)

+HI(g) ②2HI(g)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1,c (HI)=4 mol·L -1,

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

A .9

B .16

C .20

D .25

【解析】 已分解的HI 的浓度为2c (H 2)=0.5 mol·L -1×2=1 mol·L -1,生成的HI 的总

浓度为1 mol·L -1+4 mol·L -1=5 mol·L -1 ,即氨气的平衡浓度为5 mol·L -1,反应①的平衡

常数K =c (NH 3)·c (HI)=5 mol·L -1×4 mol·L -1=20(mol·L -1)2。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7分)(1)1 mol 气态钠离子和1 mol 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 mol 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①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晶格能的是____________。

A .Na +(g)+Cl -(g)―→NaCl(s);△Q

B .Na(s)+12

Cl 2(g)―→NaCl(s);△Q 1 C .Na(s)―→Na(g);△Q 2

D .Na(g)-e -―→Na +(g);△Q 3

E.12

Cl 2(g)―→Cl(g);△Q 4 F .Cl(g)+e -―→Cl -(g);△Q 5

②写出△Q 1与△Q 、△Q 2、△Q 3、△Q 4、△Q 5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逆反应:a A(g)+b c C(g)+d D(g),取a mol A 和b mol B 置于V L 密闭容器

中,2 min 后,测得容器中A 的浓度为x mol·L -1,这时B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C 的浓

度为____________。以物质A 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应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A ②△Q 1=△Q +△Q 2+△Q 3+△Q 4+△Q 5

(2)xb a mol/L (a -xV )c aV mol/L a -aV 2V

mol/(L·min) 20.(8分)(即键能):

H 2和Cl 2

(1)ΔH 1=__________kJ·mol -1,ΔH 2=__________kJ·mol -1,ΔH 3=________kJ·mol -1。

(2)据实验测定,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 引发该反应的步骤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一步,你认为是第____________(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ΔH 1

=+243 kJ·mol -1,ΔH 2=+436 kJ·mol -1,ΔH 3=-431 kJ·mol -1。由盖斯定律知,此反应的

反应热ΔH =ΔH 1+ΔH 2+2ΔH 3=243 kJ·mol -1+436 kJ·mol -1+2×(-431 kJ·mol -1)=-183

kJ·mol -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Cl 2(g)=2HCl(g) ΔH =-183 kJ·mol -1

【答案】 (1)+243 +436 -431

(2)① Cl —Cl 键的键能比H —H 键的键能小,更易断裂,从而引发反应

(3)H 2(g)+Cl 2(g)=2HCl(g)

ΔH =+183 kJ·mol -1

21.(10分)2008年9月24日,国家重点工程——川维20万吨合成氨项目顺利实现中间交接。

已知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1)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用H 2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为υ正(H 2),用NH 3表示的逆反应速率为υ逆(NH 3),二者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定性的表示H 2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起始时,放入N 2和H 2,t 1达到平衡,t 2增大压强,t 3又达到平衡。

(3)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 2、H 2和NH 3的量),反应速

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t 4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 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为____________。

(4)温度为T ℃时,将2a mol H 2和a mol N 2放入0.5 L 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 2

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用带a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

(2)H 2的逆反应速率开始为0,然后逐渐增大至t 1时刻达到平衡。

(3)t 4~t 5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过程,说明t 4升高了温度,t 2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t 3~t 4 NH 3的含量最高。

(4)c (H 2)=2a mol 0.5 L

=4 a mol·L -1 c (N 2)=a mol 0.5 L

=2 a mol·L -1 3H 2+N 22NH 3

起始量/mol·L -1 4a 2a 0

变化量/mol·L -1 3a a 2a

平衡量/mol·L -1 a a 2a

K =c 2(NH 3)c 3(H 2)·c (N 2)=(2a )2a 3·a =4a 2

【答案】 (1)2υ正(H 2)=3υ逆(NH 3) (2)

(3)升高温度 t 3~t 4

(4)4a 2 22.(10分)在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为加入0.2 mol 的N 2和0.6 mol 的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 2(g)+3H 2(g)2NH 3(g) ΔH <0反应中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υ(NH 3)=____________ mol·L

-1·min -1。

(2)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20 mol·L -1

B .0.12 mol·L -1

C .0.10 mol·L -1

D .0.08 mol·L -1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 3的

浓度约为0.25 mol·L -1)。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 3浓度的变化曲线。

【解析】 由图知反应在4 min 时达到平衡。

(1)υ(NH 3)=0.10 mol·L -14 min

=0.025 mol·L·min -1。 (3)5 min 末,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温度,化学平衡发生移动,c (NH 3)不可能为0.10 mol·L -1,也不可能为0.2 mol·L -1,因为N 2、H 2不可能完全反应。

(4)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5)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画图。

【答案】 (1)0.025 (2)c 2(NH 3)c 3(H 2)·c (N 2)

(3)AC (4)向正反应方向 不变

(5)

23.(11分)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 3COOH +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

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

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mL和____________mol·L-1。

②分析实验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H2SO4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酯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c(CH3COOC2H5)·c(H2O)

c(CH3COOH)·c(C2H5OH),为对照酸的催化作用所用酸的c(H+)和量应相同,即用6 mol·L-1盐酸,体积是6 mL,要说明浓硫酸还有吸水性,选择A、C对比,证明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温度高可能有副反应发生,或因乙醇和乙酸沸点较低,升温使二者挥发了。

【答案】(1)c(CH3COOC2H5)·c(H2O)

c(CH3COOH)·c(C2H5OH)

(2)①66②A、C浓H2SO4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③大量乙酸、乙醇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温度过高发生其他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第二章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下列反应符合右图p-υ变化曲线的是() A.H 2(g)+I2(g)2HI(g) B.3NO 2(g)+H2O(l)2HNO3(l)+NO(g) C.4NH 3(g)+5O2(g)4NO(g)+6H2O(g) D.CO 2(g)+C(s)2CO(g) 3.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mol/(L s) B.v(B)=0.02 mol/(L s) C.v(B)=0.6mol/(L min) D.v(C)=1.0mol/(L min)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B.在SO2氧化为SO3的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C.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6.某温度时,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 3(g)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A.a1/2B.a-1/2 C. a/2 D.a-2 7.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 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 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二)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 1.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 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已知H2(g)+Cl2(g)= 2HCl(g)⊿H= —184.6 kJ/mol ,则反应HCl(g)=1/2 H2(g)+1/2Cl2(g)的⊿H为 A.+184.6 kJ/mol B.—92.3 kJ/mol C.—369.2 kJ/mol D.+92.3 kJ/mol 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 mol/(L ·min) B.1 mol/(L ·min) C.2 mol/(L ·min) D.3 mol/(L ·min) 5.如图,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导电能力,能表示冰醋酸(即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图是 6.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A.中和CH3COOH的多B.中和HCl的多 C.相同D.无法比较 7.一定温度下, 向a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O2(g), 发生如下反应: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2nmolNO2 B.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O2 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8.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和原理如下: 1.浓度 (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浓度改变,可使气体间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导致接触面积的变化,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3.温度 (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 ℃,化学 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 (1)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常可用下图表示(加入催化剂,B点降低)。催化剂能改变 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ΔH。 (2)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提示在分析多个因素(如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催化剂、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时,逐一改变一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变量控制法。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1.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的“五大特征” (1)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2)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等:指“v正=v逆≠0”。即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也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定:指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保持不变。 (5)变:指平衡移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理解感悟“一定条件”、“可逆反应”是前提,“相等”是实质,“保持不变”是标志。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四大依据” (1)对于普通可逆反应,以若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 发生变化,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若用反应速率关系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式中既要有正反应速率,又要有逆反应速率,且两者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对于有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如2NO 2(g)N 2 O 4 (g)等,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 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的反应,如 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键。 ②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3 mol H—H键。 ③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④生成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H键。 特别提示(1)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速率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同是v正或v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可逆反应过程中,能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各组分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混合气体密度、颜色、平均摩尔质量等),若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最新整理)化学选修四测试题

(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选修四测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 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依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 B. 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 C. 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 D.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 4.已知:H2(g)+F2(g) =2HF(g) △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D.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kJ/mol(燃烧热) @ B.NaOH(aq)+HCl(aq)==NaCl(aq)+H2O(l)△H= +mol(中和热) C.S(s)+O2(g)===SO2(g)△H=-mol(反应热) D.2NO2==O2+2NO △H= +mol(反应热) 6.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4(白磷,s)+5O2(g)====2P2O5(s) △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 △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C.a=bD.无法确定 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测定中和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蒸馏石油 ^ 配制溶液中转移 溶液 A B C D 222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Br2(g)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 9.已知:2H2(g)+ O2(g)=2H2O(l) ΔH=-·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KJ· 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10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1/2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023 ' 11.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 失) A. 一定大于kJ B. 一定小于kJ C 一定等于kJ D. 不能确定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kJ·mol-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 H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小于-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高二化学选修四 盐类的水解测试题二

高二化学选修四盐类的水解测试题二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FeCl3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解达到平衡时(不饱和),加氯化铁达饱和溶液,溶液的酸性会增强 B.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C.有50℃和20℃的同浓度的两种FeCl3稀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 D.为抑制Fe3+的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2.正常人胃液的pH在0.3~1.2之间,胃酸(一般以盐酸表示)多了需要治疗。某些用以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MgCO3、NaHCO3,也有用酒石酸钠来治疗的。这说明 ( ) A.碳酸、酒石酸都不是强酸 B.对人而言,酒石酸是营养品 C.MgCO3、NaHCO3与胃酸作用产生CO2,在服药后有喝汽水的舒服感 D.酒石酸钠水解显酸性 3.能使电离平衡H 2O H++OH-向右移动,且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 ) A.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铝固体 C.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 D.将水加热到100℃,使水的pH=6 4.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5.恒温条件下,在CH3COONa稀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①固体NaOH;②固体KOH; ③固体NaHSO4;④固体CH3COONa;⑤冰醋酸。其中一定可使c(CH3COO-)/c(Na+)比值增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E断)-生成物的总键能(E成)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 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水解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注意:放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都需要加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KPa.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 D.0.2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 min内放出氧气50 mL, 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A.10 B.25 C.50 D.250 5.C+CO 22CO;Δ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ΔH2<0,反应速率v2。如升温,v1和v2的 变化是( )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少C.v1增大,v2减少D.v1减少,v2增大 6.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 v(A)= 0.15mol/(L·s)②v(B)= 0.6mol/(L·s) ③v(C)= 0.4mol/(L·s)④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 是( ) A.①B.②C.③D.④ 7.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 2 (g)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 2SO 4 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 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电化学》测试题

湖北黄石二中《电化学》测试题 满分:110分 时限:90分钟 高存勇 2011.11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如图所示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某电极 质量增加2.16 g ,乙池中某电极上析出0.24 g 某金属,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b 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c 极上析出某金属 B.甲池是a 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d 极上析出某金属 C.某盐溶液可能是CuSO 4溶液 D.某盐溶液可能是Mg(NO 3)2溶液 2.(2011山东)以KCl 和ZnCl 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3.(2011新课标全国)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 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 4.(2011全国II 卷)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 .CuSO 4 B .H 2O C .CuO D .CuSO 4·5H 2O 5.(2011上海)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 .用铜片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B .用碳棒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 D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 6. (2011海南)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 2+2OH --2e -=2H 2O ;NiO(OH) +H 2O+e - =Ni(OH)2+OH -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 H 2O 的还原 B. NiO(OH)的还原 C. H 2的氧化 D. Ni(OH) 2的氧化 7.(2011海南)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烧杯a 中的溶液pH 升高 B.烧杯b 中发生还原反应 C.烧杯a 中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烧杯b 中发生的反应为2Cl --2e -=Cl 2 8.(2010浙江卷)Li-Al/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 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FeS+2e -=Li 2S+Fe 有关该电 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 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 =Li 2S+Fe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Li s+Fe-22e Li FeS -+=+ 9.(2011安徽高考)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 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 2+2Ag +2NaCl=Na 2Mn 5O 10+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Ag +Cl --e -=AgCl B. 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 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 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mol—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