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

母语负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与对策

南充市第一中学彭利君

摘要: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习得过程中来自母语的影响被称为母语迁移。根据其在目的语的习得过程中起的作用母语迁移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本文着重探讨母语负迁移对于中学英语句法教学的影响及学生的表现,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句法教学中学英语

一、引言

语言习得是一个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形成和固化的过程,也是语言学学者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在学习外语前,中学生就已经学习了母语十几年,母语的语言规则、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于中学生的大脑中。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地大量应用来自母语的知识去帮助记忆和理解外语。由于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和规则,学生就会利用其相似点来帮助外语学习,所以这时母语对外语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二语习得理论中称为母语正迁移。同样,由于母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异,而他们却用同样的母语思维方式来解决外语问题,这时母语就对外语学习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在二语习得理论中称为母语负迁移。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正、负迁移共同作用于外语的学习。

某些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51%的错误来自母语的干扰。(束定芳,庄智象,1996:52)而这些母语的干扰大部分是来自母语与英语的区别。母语迁移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感到头痛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语法学习时所犯的错误中由于汉语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占了很大部分。我们教学中难点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此。所以外语教师对母语迁移理论的认识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理论水平上的提高,进而能促进我们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主要讨论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问题。

二、母语负迁移在句法教学中的表现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句法结构差异较大。汉语中没有词形变化,形式上比较自由,句法结构弹性也大。而英语中既有词形变化,又有着严格的句法结构要求。所以学生在句法上犯错误的机率大大增加。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时常会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句法规则来组织句子,造成了很多中式英语(chinglish)表达

形式:如我不喜欢打篮球,学生会翻译为I not like play football. 这其实就是汉语的句法思维模式在起负迁移作用。母语在中学英语的句法教学中负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语序方面

英语与汉语在某些情况下语序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但是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却有较大的差异。如:

⑴ Xiaogang is on the playground playing basketball.

⑵ This city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⑶ living in a city is convenient to get around.

从这三个错误的句子中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把母语的表达形式与英语的表达形式区别开来,造成了语序上的错误。

2.动词的误用

笔者认为英语与汉语的最大区别就是动词的应用。动词在英语中是非常活跃的词汇,它在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时形式上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加ing、 ed、s、 es 等。而汉语中动词原形可以充当不同的成分,需要表达的时态、语态通过副词、助词来帮助表达要表达的意义。若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的话,就会出现以下错误:

⑴ Get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⑵ Give one more hour, I can finish it.

3.be 动词/助动词的误用或缺失

由于汉语的句法中并没有be动词一说,也没有在变疑问或否定时加助动词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常常忘记加上助动词。如:

⑴The girl very beautiful.

(2) The leader not want to quit his position.

4.一个句子中出现双谓语的情况

如:There are many boys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学生在写句子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英语中动词变化,造成一个主语发出两个动作而谓语动词却没有用并列连词连接。这种错误的的根源还是与对英语句式的理解有关。

5.从句意思不清,混淆主句与从句

汉语里面并没有主句从句之分,而英语中较为复杂的句子常常有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之分也会在从句的前面出现不同的连词以示区别不同类型的句子成分。而这些连词的汉语意义完全与英语是相同的,但是英语中连词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的含义与一般的代词在意义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在学生学习句法的时候,汉语在这时就会起负迁移的作用,使学生在写句子时犯错。如:

⑴The mother always gives her little son some more allowance, it makes his elder son envy.

⑵As(尽管) he is young, he can speak several languages fluently.

三、减少负迁移,提高句法教学效果

从以上母语负迁移在句法教学中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语对学生的英语句法学习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在外语教师教学和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研究中,充分学习研究二语习得理论,提高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母语负迁移的情况,提高学生英语句法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英语知识的学习。就外语教师日常教学中针对母语负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英语句法教学过程中英语汉语在句法上的对比分析,预测学生在学习中所会犯的错

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汉语与英语的差异认识能力,减少汉语负迁移。

2. 加强英语语言得输入。目前,部分外语教师,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师认为,学生背

课文,优秀英语文章是没有必要的,对此也非常地不重视。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促进语言习得。可见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言输入的。所以外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记忆课文,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增加英语语言输入。

3. 提高学生句法意识,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外语教师可以归纳英语句法要求。笔者在英语

句法教学中总结过以下几点:英语中动词只要没有充当谓语就要变化;从句一定有连接词,语序应为陈述句语序等。当然以上两种说法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这是学生经常意识不到的地方,在日常外语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 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在学生常犯的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上,采取选择题,翻译题,

单句改错等多种形式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的意识,以练促记,以记促学。

总之,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句法教学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其作用,充分了解负迁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表现形式,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与策略。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H.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的原则)(Thir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母语的负迁移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干扰和阻碍的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母语的负迁移,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试从语音、语法和文化三方面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汉语)对目标语(英语)产生的负迁移,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启示 一、母语负迁移的定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母语(L1)对二语习得(acquisition of an L2)产生的影响。(Ellis)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指的是使用这些知识并出现了错误。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文化三个层面上说明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二、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语音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从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初学者往往把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等同起来,这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比如为英语中有[θ]这一音位而汉语中却没有,因此很多初学者用[s]来代替,将think读成sink。在汉语一些地方语言中,常常不分[l]音和[n]音,比如将“女”读成“吕”。而在英语学习中,初学者又会将这一错误带入英语发音。比如“What a lovely night!”说成了“What a lovely light!”。增音的现象也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但是汉语的字(音素)大都属于开音节,所以学习者在读英语闭音节的词时总是要在结尾加上一个[?]音,比如用汉语声母p(泼)、t(特)、k(科)代替清辅音[p]、[t]、[k],将map读成mapper,shoot读成shooter,book读成booker。英语中有长音短音之分然而汉语却没有,初学者往往会忽略长短音的重要意义。如果将“He is ill [il]”误说成“He is eel [i:l]”,就会闹出笑话。 (二)语法方面 母语语法方面的负迁移对学习目标语的影响非常大。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中,汉语被认为属于典型的孤立语或分析语,因为汉语中的语法关系通常由词序来表示或使用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而不是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Norman,1988)。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而且很复杂,有的在词后加s,有的加es,有的要改变词的内部元音字母,有的单数复数同一形式。但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变化,受其影响,中国学生在读写

母语负迁移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行为的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即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一般认为,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则往往产生于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笔者在承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的同时,认为学生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外语学习,同时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负迁移上,以期能够唤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使高中学生在二语习得中把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分类及表现 (一)语言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无论学生讲多么流利的英语,都有一点Chinese accent,不可能像本族语使用者那样讲得纯正地道。究其原因,一旦学习者错过学外语的关键期(一般在十二岁以前),学习外语就不可能像学习母语那样能轻松自然。 首先,从发音学角度看,英语是由肺部气流压缩往外送音,感觉比较浑厚;而汉语则一般从口腔发音,感觉比较柔和。所以,中国人讲英语与外国人比,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从而带上异国口音的标记。这是一种常见的中介语发音特征的僵化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 其次,从语音的语言系统看,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字义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的“声调语 言”(tonelan guage),这两种语言在音素的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相差甚大。第一,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而汉语的字基本以元音结尾。而学生往往在英语辅音后再加一个元音,于是,work被读成了worker,bet被读成了better。第二,有些英语音素在汉语中根本没有,所以,thank,sing,shy常被读成[senk][sin][sai],特别是方言很重的学生。再者,英语中的辅音簇汉语中没有,汉语辅音之间总会隔着一个元音,因此,在读英语辅音簇时,学生倾向于在中间加一个元音。第三,英语中的失去爆破、辅音浊化、连读、重音等,也往往会令学生犯难,容易导致语音方面的迁移。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负迁移现象研究定稿

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探究 摘要: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而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关键词:语言迁移;普遍语法理论;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论;语言标记理论;二语习得 一、前言 多年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迁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的语言学家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Odlin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也就是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Schachter则从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法角度,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既是迁移。Faerch和Kasper则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的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 尽管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跨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但多数研究还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此语言迁移常被语言学界解释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即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利于目标语言学习的迁移;反之,由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某种形式和规则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干扰”被称为负迁移。任何学习外语的人都易于把母语中的表达运用到目标语学习中来,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在外语教学中极为常见。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依据 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以及近期的语言标记性理论为依据,先后经历了早期的行为主义母语习惯迁移论、中期的心灵主义最低影响度立场论以及近期的认知学迁移制约论。其具体研究理论依据如下: 1、普遍语法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由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提出,该理论使语言学研究的重点由对语言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的探究。普遍语法理论强调先天的语言机制及语言共同的规律性对语言习得的作用。Chomsky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的语言能力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人类天生就继承了一套通用的语言参数和原理,控制着人类语言的形成,这就是人类所共享的基本的语言规则(即核心语法)。20世纪90年代关于母语迁移研究的三个理论----最小树理论、弱迁移理论和全迁移理论均都承认了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所产生影响。最小树理论认为从第一语言到二语习得的语言迁移局限在词汇范畴和词汇的线性扩展,初始状态的迁移只包括词汇迁移,不包括任何功能范畴的迁移。弱迁移假设认为词汇和功能范畴及两者的线性扩展都会迁移到二语习得,但与功能范畴相关的,包括屈折变化在内的一些功能作用不能迁移。全迁移假设认为第一语言的全部语法(不包括语音,词汇和词性)是二语习得的初始状态。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就普遍语法理论与母语迁移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

中学英语教学法(1)

1.第1题 In meaningful practice the focus is on the production, comprehension or exchange of ___. A.structures B.sentences C.form D.meaning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very often, too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___, with little or no attention paid to practising language skills. A.linguistic competence B.linguistic knowledge https://www.doczj.com/doc/0311859294.html,nguage use https://www.doczj.com/doc/0311859294.html,nguage functions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One of the reasons of providing th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speaking activities is that the variety of activities helps ___. A.keep motivation high B.de-motivate students C.memorise the speech D.learn the dialogues by heart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PPP and TBL are two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PPP stands for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and TBL stands for___.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 1.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1Warming up 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3Presentation Step4Practice Step5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1Review Step2Presentation Step3Consolidation Step4Practice Step5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 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负迁移现象。“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语言表达也就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 判断和认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文化相距甚远时, 会产生来自母语的负向迁移,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误。因此, 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 克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在外语学习的研究中, 从第一语言过渡到第二语言时往往会发生迁移现象。本文试从文化方面探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1.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有些比喻修辞的喻意相同, 但喻体完全不一样. 某些词汇或习语的字面意思非常相近,然而, 它们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却差异极大, 一方可能具有褒义, 而在另一方却可能含贬义。如果学习者望文生义, 以母语知识去理解目的语的内容,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例如,在描写过去10年中, 许多电脑商店像“雨后春笋”般的

涌现出来时, 学生按汉语的喻体写成“like bamboo shoots”.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 在英国没有这种喻体。在表达同样意思时,英国人用“ 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英国的气候十分适宜蘑菇的生长, 春雨过后, 蘑菇长得遍地都是.。又如, 中国人将身强力壮者比作“牛” , 而英国人却比作“马”(as strong as horse), 这是因为牛在英国的主要用途是食用, 传统上把马作为耕田、运输的工具. 2.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往往会从语言中体现出来 中国文化比较突出群体意识, 自古以来倡导团队精神, 它的思 维模式是以群体为中心。个人主义被视为这种精神的对立面而被赋予贬义。然而, 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体意识, “个人主义”是美国化的中心。无论在家庭里或在一个团体里, 个人需求总是摆在第一位。因此, 对他们来说, “个人主义”的精神绝无汉语中的贬义。 例如, 中国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Individualism among some people is harmful. (一些年轻人中的个人主义是有害的)。中国的英语教师觉得顺理成章, 但外籍教师就会迷惑不解。这就是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3.中西方文化在礼貌准则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人的“谦虚”是做人的一种优秀品质, 而英语中的“谦虚”只是减少自夸的一种策略。在交往中, 中国人遵循“自卑

初中英语教学方案

若您刚从事英语教学,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学习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若您是一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希望为您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我们首先介绍任务型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方法,然后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教学各个方面简单作一些介绍。 I.基本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2012年第·1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6期 Ja n2012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句及文化上的对比分析来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负迁移,并针对负迁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研究;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149-02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李琴 (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一、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 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生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在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从而使外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异点较多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从而产生负迁移。 二、英汉语言差异及负迁移 从语言本身来看,不同的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为负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拿英汉语来说,作为语言的分支,这两种语言符合人类语言普遍性的特点,它们具有一些相似性。但从语言谱系上讲,汉语属汉藏语系,与属于印欧系的英语比较起来存在诸多差别,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语言的形态类型方面: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英语为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一)词语的差异及负迁移 1.词义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景象、同一颜色,不同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例如,狗在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法大都含有贬义,但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狗”是一种宠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甚至被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如:“a g a y do g”快活的人,“Every dog ha s his da y.”凡人皆有得意日。红色在汉语中是喜色,它象征着喜庆和欢乐,而英语中则大相径庭,红色大都与暴力、流血和战争有关。如:“re d fla g”禁止,“a red bat-tle”血战。同样,在中国白色具有伤感、死亡的意义,而在西方表示幸运、纯洁无暇。如:“white da y”吉日。 2.词的搭配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些固定词组或常见搭配,这一特征引起了学生在英语词汇搭配上的负迁移。汉语中“老朋友”、“老领导”、“老黄牛”都用同一个“老”字,但在英语中就有不同的搭配“an old friend”、“the former leader”、“a willing o x”。“红茶”英语表达为“black tea”,“红颜”可表达为“a beautiful girl”,“红运”可表达为“good luck”。 3.词的排列顺序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英汉语言的状语位置有很大差别,在学习中很容易引起负迁移现象。英汉语言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有单位大小之分。几个同类状语同时出现时,英语中的正常顺序是先小后大,汉语则是先大后小,两者顺序完全相反。如:“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表达为:Hunan Normal University is s itua te d at the foot of the Yuelu Mountain in the city of Changs ha in Huna n P rovince.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某些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如:“悲欢”joy and s orrow,“水火”fire and water,“不论晴雨”rain and s hine. (二)语句结构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1.英汉语句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句子注重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句式上呈“聚集型”通过形合手段及连接词使各种成分关系明确,并通过一致原则: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使英语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在行、数、人称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汉语采用意合是指句子结构不是通过形态词和连接词而是靠语序和意义来实现的。如:“他不来,我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I'llnot g o the re.“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 n spring be far behind? 2.汉语的“人称表达法”和英语的“物称表达法” 东方属于主体型思维,西方属于客体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句子常用物称表达法,使事物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较多。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因而汉语主动语态较多。根据汉英语言的这一差异,需要相应调整句子谓语动词的语态。如:“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An idea s uddenly struck me.“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His name es capes me fo r the 149 ··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摘要:作者针对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比较匮乏的现状,通过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和功能的文献浏览,提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注意点:有效性、激励性、机智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知识;注意点;农村中学 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偏远地区中学,学生接触英语较晚(许多学生在初一之前未学习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硬件设施不到位(多媒体教室、专业化语音室的匮乏);软件也不太令人满意(许多英语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而是经过培训之后改教英语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匮乏)。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地区中学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普遍滞后,成绩远落后于城市中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即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话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率性而为”,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在什么时候讲就在什么时候讲。课前没有深入思考、课中没有及时调整、课后没有认真反思,就会出现教师讲得“天马行空”,学生听得“云天雾罩”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概念及功能 教师用于管理英语课堂与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所用的话语称之为英语课堂话语。一般情况下,教师使用的主要话语应该是英语,但不排斥母语(程晓堂,2009)。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媒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如下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管理、组织教学活动相关,例如介绍教学目标、给予活动指令、维持课堂纪律等;另一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导入新课、讲解语言点、提供语言输入等。 上述理论显示,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与“量”上下足工夫,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几个注意点。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学生刚接触英语的阶段,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语言输入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切忌跑题,而且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宝贵,教师的课堂话语应该注重简练、扼要,不可拖拖拉拉。有些地方点到即可;有些地方适度展开,切勿发挥;有些地方当“惜墨如金”,无需多说的地方坚决少说,无需说的地方坚决不说。 笔者曾经听过本组一位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该课选自《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he story of Xi Wang。全文讲述一只大熊猫的故事(包括熊猫的体重、饮食、保护及自然习性等)。该教师设计导入环节如下。 T: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幅图画并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y?” S:Pandas. T:Are they beautiful?Do you like them? S:Yes,I have seen them in a zoo. T:Good,in which zoo did you see them?And what other animals did see there? S:… 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已经偏离了文章的主线,教师问学生在动物园还看见了别的什么动物,与本文主题“pandas”无关。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就会离题万里。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激励性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 赣县吉埠中学龙建国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一)语法翻译法及其理论基础 1.定义: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又称“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它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 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起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方法,18世纪开始教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现代语言时,仍沿用这一古老的方法。 3.创始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等人对语法翻译法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阐述,才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具有完整系统的第 二语言教学法。 4.理论基础:①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②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 沃尔夫。 (二)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征包括5个方面。 (1)以培养读写书面语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求 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 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互相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 测手段。 (5)阅读领先,重视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 重通过阅读外语名著来学习外语。 (三)语法翻译法评价 1.主要优点:

①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 ②采用母语讲授,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还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缺点:(5个) ①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②过分地强调语法规则的教学,忽视语言技能的训练; 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指经典文学作品); ④利用母语教学,过分地强调翻译,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 维和交际的能力; ⑤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四)历史意义: 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其历史悠久,生命力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100年间,在欧洲第二语言教学中一直居统治地位。语法翻译法很早就被介绍到我国,成为我国早期的外语教学法之一,它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影响很大。我国通常把语法翻译法称为传统教学法。长期以来,这种传统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直到目前,在我国仍占有相当的市场。

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

浅谈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的负迁移,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英汉语法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策略 tal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grammar negative transfer to vocationa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liu yunca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chinese gramma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study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by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which help learners to master and use english better.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 contrastive analysis;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suggestions 0 引言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无法正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

英语(心得)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英语论文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使用 思考: 1. 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 2.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具备什么特征? 3. 作为教师,你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什么?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课件)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 (一)教学语言不同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它受到教学条件和要求的限制。外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调整和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了“一种简短、简化、规范的,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 发音:英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夸张的发音,或延长停顿、或放慢速度、或抑扬顿挫,或加重语气等。发元音时较为清晰,而辅音连缀现象较少见。 词汇:较多地使用基本词汇,较少地使用口语体。 语法:尽量使用短句,较少使用从句,大量使用现在时,句子

结构完整规范。 (二)教学语言不只是口语,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语言系统。教师在口头使用教学语言时会使用形体语言加以调整和配合。形体语言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能与话语配合或单独使用,它不但能够增加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或一定场合能代替语言,或者能弥补口语形象性上的不足。教学语言有时也会出现笔语形式。如:有时教师把较复杂的活动指令写成板书或用 PPT 播放,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程序和要求,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规范性 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说者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达给听者,交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在语言上出现一些不规范是允许的。但是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则不能有错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模仿,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听力训练和对知识的巩固,也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这包括语音规范、语法规范和词汇的规范。 (二)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楚、无歧异。经常使用基本词汇、短句、祈使句。

母语负向迁移

Corresponding author: Fran?ois Grosjean, Université de Neuchatel, Ave. du Premier-Mars 26, 2000 Neuchatel, Switzerland Email: francois.grosjean@unine.ch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16(1) 11 –21? The Author(s) 2011Reprints and permission: https://www.doczj.com/doc/0311859294.html,/journalsPermissions.nav DOI: 10.1177/https://www.doczj.com/doc/0311859294.html, An attempt to isolate, and then differentiate,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Fran?ois Grosjean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Switzerland Abstract Transfer/interfere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bilingualism research with moments of clear interest and moments of disregard. We are currently entering a period of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e only way to isolate transfer/interference from other contact phenomena such as code-switching and borrowing is to put bilingual speakers in a strictly monolingual language mode. In the second part, an attempt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transfer/interfer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use the term ‘transfer’ for static phenomena which reflect permanent traces of one language (La) on the other (Lb), and that we use the term ‘interference’ for dynamic phenomena which are elements of the other language(s) which slip into the output of the language being spoken or written. According to this view, interferences are linked to processing. A way of differentiating empirically between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is described. It is a byproduct of a study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which was aimed at 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structuring in an L1, based on the long- term influence of an L2.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two other studies are described which examined the comprehension of speech containing transfers/interferences. Keywords contact phenomena, interference, language mode, psycholinguistics, transfer Transfer/interfere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bilingualism research with moments of clear interest and moments of disregard. We are currently entering a period of renewed interest and hopefully we now have the right tools in 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to make some headway in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In this article, I first argue that the only way to isolate transfer/interference from other contact phenomena such as code-switching and borrowing is to put bilingual speakers in a strictly monolingual language mode when they are either speaking or writing. This is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one imagines as bilinguals in controlled studies invariably activate their two, or more, languages whereas they do not always do so in normal interac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总结 每一个英语初学者总希望别人告诉他学好英语的窍门或捷径,通过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上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 首先,作为一个老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真实、最美丽、最张扬、最健康、最阳光而最富有独特激情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二、“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发音,确实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以后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世界闻名的英语专家亚力山大为英语学习也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们能把它用得多好”。说到底,学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 要突破语音关,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弱读等在口语表达时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应录下自己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唯有耐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