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_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

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_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

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_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
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_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

第9卷第1期江 南 社 会 学 院 学 报Vol.9No.1 2007年3月J O URNAL O F J I ANGNAN S OC I AL UN I VERS I T Y Mar.2007

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

———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3

王 芳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 我国户籍制度初衷良好,但在演进过程中其功能却被人为的异化了,它侵害农民的宪法权益,违背平等、自由、公正的宪法理念,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障碍。应当站在宪政的高度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剥离户籍的身份含义、福利含义,还原户籍“人口统计、社会治安、制定国策依据”的原初功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证各种人为障碍的消除,并适当丰富和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标准。

关键词: 户籍制度;宪法学;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D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026(2007)01-074-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弊病层出不穷,表面原因是它的原初功能在演进过程中被人为的异化了,而深层次原因应当从宪法学的理念和精神来分析和探讨。值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重新关注和研究户籍制度的相关问题,对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制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一 户籍制度演进及其功能的异化

新中国伊始,基于巩固新政权、维护新秩序的实际需要,国家充分重视户籍所具有的人口统计和社会治安功能,并于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赋予了中国公民自由迁徙和自由选择居住地点的基本权利,直至1956年中国公民还处于自由迁徙期。之后,由于过激的农业合作化和自然灾害,农民开始到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城市不堪重负的现实又迫使领导层于1957年底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开始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以缓解城市压力。接着,为了进一步正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计人口数量、维护社会秩序,在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和限制迁徙制度固定下来,这一条例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共同构成中国特殊的二元户籍制度体系。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户籍制度的初衷基本上顺应当时社会形势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一定必要性和合理性。正如“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指出的:“户籍制度在建立之初并不一定是一项歧视制度,只是实施紧缺生活品配给的手段之一,是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在我国工业化初期发挥过一定历史作用。”[1]

的确,一切法律和制度的背后实质都是利益关系,二元户籍制度正是为以城市发展为偏好的二元经济结构服务的,但是,一切法律和制度所承载的利益又是不能被无限放大的,在等级传统悠久的中国,户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被人为地附加了太多不相关的利益,因而具有了太多不应有的功能。它不再仅是以证明公民身份和提供基础人口数据为目的的社会管理制度,而更是一种功能异化了的变态制度。在原初功能弱化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种危害更大的社会“无序”。表现为:其一,农民职业身份化固定化。农民是国际通用的职业称谓,在中国户籍制度作用下,变成了一种天生的终身的世袭的等级身份。其二,户口作用功利化泛滥化。凭户口发粮油票证,凭户口申请就业,凭户口接受教育,凭户口分配住房,凭户口享受医保劳保,凭户口奖惩赏罚……“注销城市户口几乎是近于坐牢的惩治,例如,上个世纪50年代的右派,60年代的遣返农村原籍,都使成百上千的市民领略了中国户籍制度的功力。”[2]其三,户口符号价值化商品化。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户口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仅仅是一种表示一个人居住地点和职业的符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全国各地曾兴起暗地操作或公开买卖之风,“户口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户口就代表着价值,代表着利益,代表着高下有别的身份。户口的成交价值就是户口身份价值的尺度,这是一个事实,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这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3]“正所谓:一种落后的制度人为地造就了稀缺的资源,然后又靠着这种稀缺资源来进行交易。”[4]诚然,户籍制度功能异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异化呢?除了计划经济影响和市场经济利益分配标准的模糊性因素外,其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宪法权威的漠视和对宪法理念的无知。

3收稿日期:2006-04-25

作者简介:王 芳(1982—),女,山东五莲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二 宪法学视野下的户籍制度批判保护社会多数人的利益,是所有法律的基本目标,固然也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目标。宪法学以规定国家基本价值和原则为首要任务,以保障公民权利平等和自由为终极关怀。从宪法学的视野来理解中国户籍制度,就是把宪法的文本和理念作为社会制度安排的依据和价值追求,而户籍制度功能异化正是与此背离的结果,要对其异化进行积极的扬弃,就必须跳出户籍制度本身,从宪法学的高度来审视和批判。

(一)对宪法平等原则的本质背离

在宪法理论与实践中,平等被认为是国家权力确认和个人权利保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前提与基础。“法律的承受者是被当作一个法律主体共同体的自由和平等的成员来对待的,简言之:在保护法权人的人格完整性的同时,对他们应当平等

地对待。”[5]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公民在法律人格上平等,平等地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以及禁止任何特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原则在宪法上的确认和体现。同时,“平等的权利是指在同一种规则中,权利被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而不是在同一规则面前存在着特别的区分和待遇。权利的平等代表的是人们初始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平等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每个人设置同等的初始机

会,即同等的法律地位,让人们在无知状态下,能够保持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6]然而,依我国户籍制度,一个人因出生的

自然事实,就产生巨大差别,若是非农业户口就享受先赋性特权和身份等级,若是农业户口就整体性地遭受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平等权利待遇和制度歧视,也就是一个人的权利和机会受其出生那一刻的摆布,“人生而不平等”。而“平等是基本权利

体系的一种,同时也是实现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手段,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与环境”。[7]因此,农民天

生注定是户籍制度的牺牲品,他们因此而承受的悲哀是多方面的:1.对农民经济权利的不平等对待。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从宪法规定来看,农民的权益是双重的,既作为农村集体的所有人拥有对集体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又作为国家的公民拥有对城市土地、公共设施、全民单位财产的所有权;农民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农村集体的主人,也是国家城市和全民单位的主人。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反映出,农民是农村土地和农村集体财产的主人,而不是国家资源和全民财产的真正所有者。因为,城乡隔离体系不允许作为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农民与市民共同占有国家生产资料,农民仍是国家资源和全民财产的名义所有者,仍要对国家承担应尽的义务,但无法与国有财产直接结合,全民所有制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市民所有制”。“当市民以户籍制度把农民排斥于全民的范围

之外而独占国家资源和全民财产后,农民宪法上的双重身份最终回落到单一身份———农村集体的所有人。”[3]202也就是说,

户籍制度使农民宪法上的全民所有者地位处于虚置状态。另外,户籍制度一方面为长期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进行工业化积累提供温床,另一方面异化出划分就业权的功能,即为市民进行职业保留,而将农民排挤在土地上,从而不考虑个人实际能力和态度,只取决于户口这并不相干的特定属性就安排了人的就业问题。而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就业权是所有实际权利中一项最根本最首要的权利,户籍制度为农民的不平等就业、农村长期贫困制造了制度歧视。2.对农民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对待。从本质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地位应是完全平等的,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我国宪法也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然而事实上,农民在宪法上的经济地位大打折扣,农民宪法上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利也是令人质疑的。农民受户籍制度限制,没有机会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很少掌握对自己利益相关的社会事物的话语权,长期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成为社会沉默的大多数,难以形成政治影响力。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人口数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这是典型的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实际上,作为我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出正常的社会政治系统。当然,我国《选举法》自身存在缺陷尚待修正,但正是户籍制度的二元划分为《选举法》留下了不平等选择的空间,加上两者的共同作用才使所谓的政治权利对农民而言变得没有实际意义。3.对农民文化权利的不平等对待。文化权利是一切人生存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需要,与其他基本权利有着密切的联系。受教育权是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是维持其他文化权利的手段。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教育的二元体制、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格局,造成了城市教育繁荣背后的某种假象和农村教育的真实危机:城市教育国家拨款,资源集中,设施齐备,师资队伍素质高,学生升学率高,而农村教育以乡、村自筹为主,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义务教育不义务,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大。许多不了解现实的人,尤其是部分市民,动辄责备农民知识贫困、素质低下,他们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体会不到农民的悲哀,甚或误认为农民自身不求上进,殊不知,教育的不平等是起点的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最大的不平等。“教育之所以变得日益重要,不仅是因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是最下层的人们进入社会中上层的唯一合法途径,而且是因为接受适当的教育对于最适当使用财产以确保适当的生活水准,对于确保人们获得令人满意的工作和在工作中发挥出色,对于最适当地使用源自财产、工作

或社会保障的收益以达到相当的生活水准具有紧密的联系。”[8]因此,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的农家子弟,注定了将来的农

民也逃不出弱势群体的范围。当然,城乡间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城乡经济差距的结果,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教育体制对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这种不平等必然造成束缚农村发展的恶性循环。4.对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对待。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5

7第9卷 王芳:我国户籍制度的宪法学批判———兼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环境

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也规定:“国家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平等来看,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无论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只要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享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享有参加旨在保障公民健康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但在我国农村,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家庭和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保障载体。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加快和农村土地资源减少,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受严峻挑战,这就需要国家采取必要措施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保障制度逐步推广到农村,以保障农民与市民平等的社保与救济权利,从而使我国宪法中平等的社会保障理念与精神落实到现实中。

总之,户籍制度异化成“权利的等级证书”和“身份的象征”,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亵渎宪法的平等原则,冲击农民本应平等的宪法地位和国民待遇,并且渗透到了农民的自由领域。

(二)对宪法自由理念的极端漠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人不能自由流动,不能自由迁徙,不能自由地变换职业,人就不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而是一种片面发展的人。宪法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之一就是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人身的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此也是基本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盖人之自由,首先要求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在这一意义上,人身自由被视为‘最小限度的自由’”。[9]迁徙自由,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是以人身自由为基础的,体现自由选择社会经济权利和政治自由价值取向的复合型权利,它为人们摆脱生存困境,追求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人基于人性的本能展现。“没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无法生存,这正如没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义和食物,人便不能生存一样。”[10]因此迁徙自由应是宪法上人身自由的一个延伸,我国1954年《宪法》曾赋予公民自由迁徙和自由选择居住地点的权利,为当时公民自由迁徙提供了宪法保障,但后来我国《宪法》直至今日也未把迁徙自由纳入宪法体系中。宪法无明文规定,是我国宪法自身发展的缺陷,但是从宪法理念和精神上我国是不否认公民的迁徙自由的。“画地为牢”的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民向城市的自由迁徙,阻碍农民寻求幸福生活的尝试和努力,使农民失去许多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是严重违背人性的制度设计,是国家公权利对公民自由迁徙的无端干涉。“限制人身自由是在个人(或某一人群)对社会秩序和安全产生威胁时所实施的必要措施,而限制人口自由迁徙,是一种事前无过错制约,这种规定是违背法理的,对被制约者也是不人道,不公正的。”[4]历史地看,中国的户籍制度一开始起到过暂时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在变迁的过程中,不仅异化了自身,而且从根本上触犯了宪法的文本,违背了宪法平等、自由、公正的价值理念。“制度公正是保证社会各领域的起点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低线,如果将主要社会群体排斥出了制度公正的视野,这至少意味着社会公正的低线出现了裂缝。”[11]在市场经济下建设法治国家,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扫除户籍制度障碍,弥补失衡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制度环境。

三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字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图景新风貌,同时也预示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和谐的时代紧迫性和任务艰巨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在农民,重点在农村,但农村面貌的改善,依赖于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关系异化的解决,而促进城乡关系和谐的突破口就在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上。《建议》也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它作为一项基础性改革,即逐步剥离户籍的身份含义、福利含义,还原户籍“人口统计、社会治安、制定国策依据”的原初功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这种改革回归城乡公民迁徙自由,促进全国统一开放劳动力市场,创造人的发展的平等机会,必将破解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二元政治体制、二元教育体制、二元保障体制,为实现农民和市民间的平等就业、平等参政、平等受教育、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等权益提供了可能,为农民国民待遇和主体地位的复归准备了条件,从而为农村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乡村的文明、村容的整洁、管理的民主创设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因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日前,在两会精神的感召下各地又掀起了改革热,出台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思维定势仍然以其强大的惯性左右着人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而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改革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兴旺发达,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户籍制度改革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户籍制度弊端重重但并非一无是处,不应彻底否定,而应逐步实现对其原初功能的复归。户口仅是证明公民居住地和职业的符号,不是社会利益分配的划分依据,更不是社会责任承担的评价标准。但户籍制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仅通过公民身份登记证明公民身份、协助治安管理,而且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劳动力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其次,复归户籍制度原初功能的同时,必须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来保证各种人为障碍的消除,并适当丰富和规范社会利益分配的标准。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尊重个体主体性和利益多元化的需要,社会的评价和分配体系中的标准应当具有多样性,不同层次和领域适用不同的规范和标准,防止事事依附户口来判定,从而避免重蹈覆辙。最后,户籍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社会整合过程;不是简单的户口标签更换,而需理解制度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手术,而必须始终依法改革,尊重宪法的权威,服从宪法的理念和精神。(参考文献部分下转第80页)

然而,鲁迅和葛琴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亮色”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鲁迅是为了“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这就“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2]469,而葛琴作品中的理想之光则是出自作者对进步、善良力量的必然胜利和反动邪恶势力的最终毁灭的坚定信念。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这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反映,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灾难深重,前途尚不明朗,就连鲁迅自己也不明了路在何方。因此他更不愿意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加上“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所以才造就了鲁迅作品中的“亮色”。葛琴创作的时代,则是共产党从星星之火成

燎原之势,光明的前途日益逼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葛琴.总退却?后记[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309.

[2]鲁迅.鲁迅全集(4)[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鲁迅.鲁迅全集(7)[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4.

[5]鲁迅.鲁迅全集(2)[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3.

[6]鲁迅.鲁迅全集(6)[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22.

[7]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62.

L u Xun and Ge Q i n

WAN G J i-peng,ZHAO Peng

(School of Humanities,L iaoning Nor mal University,Dalian L iaoning116029,China)

Abstract:W ith The Pr ol ogue of"General Retreat"Lu Xun intr oduced Ge Q in t o the literary world.Ge Q in described China’s turbulent s ocial reality in the1930’s and1940’sal ong the realis m path which Lu Xun inaugurated.W ith ri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 m es which illum ined China’s eyes in the course,Ge Q in had another cl ose app r oach t o the s p irit of Lu Xun in her works.

Key words:Lu Xun;Ge Q in;Compare[责任编辑:晓语无涯]

(上接第76页)

参考文献:

[1]李昌平.中国户籍制度:城市的耻辱[N].中国经济时报,2005-04-30(2).

[2]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73.

[3]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7.

[4]张军丽.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基于价值层面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514.

[6]陆益龙.正义: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国户籍制度[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7]许崇德.宪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2.

[8]张千帆.宪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32.

[9]林来梵.从规范宪法到宪法规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70.

[10][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0.

[11]文小勇,石颖.“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J].农业经济导刊,2005(10).

The Cr iti c is m of Ch i n ese Household Reg istra ti on System i n the F i eld

of V isi on of Con stituti on

———A ls o D iscussing the Syste m Envir onment of the Ne w Socialist V illage Constructi on

WAN G Fang

(School of L iterature&La w,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Technol ogy,Xuzhou Jiangsu221008,China) Abstract:A lthough the inci p ient pur pose of Chinese household registrati on syste m was good,its functi on has been alienated artificially in the p r ogress of evolving.It infringes the constituti onal rights of the peasants,and vi olates the constituti onal ideas such as equality,freedom and justice.It is the syste m r oot of the agriculture-countryside-peasant p r oble m,and the syste m barrier of the ne w s ocialist village constructi on.A s a result, ref or m s should be made fr om the constituti onalist point of vie w.The identity and welfare meanings of Chinese household registrati on should be separated gradually t o realize its original functi on of vital statistics,s ociety order and basis of f or mulating nati onal policy by establishing a nati onal unified household registrati on system according t o internati onal p ractice.A set of access ory refor m measures should be done t o eli m inate diverse artificial barriers,enrich and regulate the criteri on of s ocial interest distributi on.

Key words:Household;Registrati on System;Constituti onal La w;New Socialist V illage Constructi on

[责任编辑:邓 红]

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规定(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规定(标 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规定(标准版)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制定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然而,鼓励根据本制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术语和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安全评价: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大安全措施,以达到安全的过程。 4总则 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价,保证防治环境污染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坚持以新代老,治理老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满足污染总量控制要求。 5组织机构与职责 5.1组织机构 建设项目环保安全管理工作在公司总工程师、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由技环处归口管理,采取分工负责、协同工作的体制。 5.2相关部门职责

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蒲城县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一、值班制度 1、值班时间为当日8时至次日8时止。 2、值班日的调整必须报告有关领导。 3、值班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 4、做好院内安全保卫工作。 5、接到农机事故报案,必须填写好报案记录并迅速组织人员赴事故现场。 二、安全宣传制度 1、始终贯彻“宣传领先、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以《条例》、《办法》为重点,结合安全常识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宣传,达到依法治机的目的。 3、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收集培训资料(稿件、资料、图片)。 4、常年举办各种活动,及时宣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 三、安全巡查制度 1、安全巡查时要着装整齐、亮证执法、礼貌待人,对违规者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 2、安全巡查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3、认真做好安全巡查登记。 4、罚款时应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并做好执法

文书,及时将罚没款上缴财务。 5、扣押有关证件、车辆必须开具扣押凭证,对所扣证照需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6、严禁单独执法,执法过程必须2人以上。 四、服务承诺 1、实行首问负责制,坚持热情接待,文明礼貌,有问必答,服务周到。 2、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尽职尽责,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自觉抵制各类腐败现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原则,竭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4、坚持执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文明优质服务“五个一” 一张笑脸相迎;一条凳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个明确答复;一句祝福相送。 六、优质服务“五个办” 当天事当天办;紧急事立即办;复杂事协调办;份外事协助办;所有事依法办。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基地新建、改扩建项目保护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源、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1、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2、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有建设项目时,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8、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9、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11、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12、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13、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1.教学平台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作为教学主体、知识渊博的教师通过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及做人道理。知识的流动多是单向注入式的,大多情况下缺少双向互动。而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取而代之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平台MOOC、微课、公开课、翻转课堂等)如不可逆转的洪流向各类教育中渗透。 2教学平台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教学平台提供多平台支持,包括PC版,手机版,PAD版。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功能。 管理员用户(后台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 ●课程管理 ●运营管理 ●系统管理 教师用户(课程发布系统) ●教学课程发布 ●学生提问解答 ●试卷批阅 ●作业批改 ●教学资料编辑 ●课程学习数据统计 学生用户(课程在线学习)

●课程推荐 ●课程教师检索 ●课程布局自定义 ●关注教师 ●课程消息群组 ●课时学习 ●笔记 ●提问 ●练习 ●作业 ●评教 2.1后台管理系统 2.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管理及教师管理 ●用户管理为学生用户及教师用户的管理 可按照时间类型(登录时间、注册时间),时间起止,角色,注册来源,用户名的条件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导出。 同时对用户可以进行编辑用户信息、设置用户组、修改用户头像、修改密码、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发送Email验证邮件、封禁用户等功能。 登录日志记录用户的登录情况,可按照用户名/邮件地址、输入关键词、起止时间进行搜索,并查看日志的详细情况。 ●教师管理 可按照用户名进行搜并进行老师推荐,也可以取消推荐教师

学校语音室建设项目方案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语音室 (LBD2003U-V型)建设项目方案 一、建设项目概述 1、基本思路: 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另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外语教学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的智能语言教学实训室和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建设内容 1间(50)座智能化语音实训室: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智能化操作系统的设计不再需要老师进行各种繁琐操作,让各种教学过程自动完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口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班教学及阅读教学等。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同时调动学生耳,口、眼、手四感观,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另外可以做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等课室使用,可以扩展实现录播、监控等功能; 3、建设水平与成效 按照先进、实用、科学以及教学设施共享的原则,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建设智能化语音实训教学与网络化互评式作业、自学、形成性综合评估有机结合实

验室,实训功能及技术指标均须满足师生的双向互动反馈式教学,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模式及功能;能作为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室、自主学习室、普通电脑教学室等环境使用,满足一室多用的教学应用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学校投资的价值,丰富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另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实现翻转课堂功能,灵活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由老师主导,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将相关的学习內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课堂上老师专注于学生反馈的内容。客观题由计算机评估,主观题由多名学生互评,重点、难点由教师给予解答,作业成绩自动汇入学生总成绩,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综合评估。采用互评式作业方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学习热情,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项目申报理由及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申报理由(实训教学、生产需求与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与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外语交流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高教司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校要全面加强外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从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要改革考试制度,用新手段新方法使考试客观公正,简便高效;要大力采用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目前外语系承担着全系学生的教学任务,原有的语音实训室是第一代的模拟语音室,技术落后,教学功能单一,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通 知 中油安〔〕7号 各企事业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集团公司常务会议审议经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3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参)股子公司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审批项目和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国家审批项目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省级及以下审批项目是指由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包括立项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施工建设环境保护、试生产环境保护和竣工环境保护等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体制。 第五条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应当遵循“环保优先、统筹协调、综合决策”的原则,环境保护与项目建设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监督,从源头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是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4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静 〔内容摘要〕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交通建设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 度正式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搞好公司新建、改扩建项目保护管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源、破坏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1、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2、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

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5、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7、有建设项目时,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杨文德

浅谈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作用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师生们对校园内的各种事物耳濡目染,各种事物的形态、形状就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个反应积淀下来就转化为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定向。作为培养与塑造未来人才的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有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小觑,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因此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其作用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创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首先,教育者就必须对环境育人要有一个深层次的

认识。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是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反映,它再现了教育者对育人方式和育人内容的创造。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包含了各种知识底蕴的校园环境,才能达到“陶情冶性、规范言行”的教育目的。哪怕是一处再微小的建筑,也要用心去营造建设。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环境。要努力创设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所表达的语言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中就能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从而使这种“体验”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教育者对校园环境苦心经营的结果。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有了某种品质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环境,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一种能使学生按教育者的意图转变其思想言行的环境。”也就是说要通过这种环境来实现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是为塑造和形成学生的某种思想创设的,即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即把无形的塑造成有形的,把零散的塑造成完美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品质,也就无须再去创设形成这种品质的环境了,而应该去创设另一种能巩固已有品质、重塑新品质的环境。这样所创设的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基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冀州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

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美育大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不断创新指示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进学校的整体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稳定、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文化底蕴厚、艺术氛围浓”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接受“无限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因地制宜,整体设计 1学校要立足于开发和利用原有的校产资源,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合理规划、分批推进 要根据学校实际和教育条件的差别,采取合理规划,分批推进的原则。在制定本校规划时,要融德育、美育、科学技术教育为一体、品位要高、形象感人、陶冶情操、美化校园.对学校整体的艺术化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实施。 3、以人为本、教育为主 在实施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坚持教育性。本着“让环境说话”,使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之中的原则和以学生为本,把针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的原则,使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既讲求艺术品位,又

贴近学生生活和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4、以点带面,追求实效 在实施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意科学性和经济性,反对一哄而起、盲目攀比和形式主义;要认真总结各校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注意宣传具有自身特色的局部经验,注重培育学校的建设亮点,使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三、改善环境,注重实效 1、校园环境建设要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既注重知识含量和文化底蕴,也要体现高雅的艺术品位和学校的个性化风格。走廊和墙壁可以通过张挂人类文明史、科技发展史及校史等图片,办成德育基地、科学基地,也可以定期开展摄影、绘画、书法展览等启迪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各班教室要坚持统一要求与自主布置相结合。国旗、班风、图表等既要体现教育性,又要反映学生情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教室成为学生发挥艺术才能,培养个性的舞台。 要发挥广播和电教设备的作用,让校园成为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愉悦学生的心灵,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素养。 2、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向上的校风校纪,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提倡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鼓励学生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敢想敢为、勇于创造,形成一个和谐高效的教育整体环境。学校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建筑安装施工 【发文字号】[86]国环字第003号 【法宝提示】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6号)--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正案》(发布日期:1999年7月8日实施日期:1999年7月8日)废止 【发布部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已变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已变更) 【发布日期】1986.03.26 【实施日期】1986.03.2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6年3月2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发布[86]国环字第003号) 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

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引进的建设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当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凡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负责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负责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及建设施工的检查;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负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各级计划、土地管理、基建、技改、银行、物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应结合本规定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工作计划。 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资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恭城县的红岩村,XX年,80万人 次的游客给这个瑶族小山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XX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已经

很高的鱼米之乡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从XX年以来着手开发 农业旅游,XX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万元。据测算,该村经济增长中的15%是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的。很多具体事例表明,是乡村旅游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对接。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衡量,大多数示范点基本达到了标准。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 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已确定XX年全国旅游的主题 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谈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还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①景 区边缘地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基本是三个发展方向:其

软环境建设工作制度

软环境建设工作制度 一、首问负责制度 1.“首问负责制”,即在办公场所、业务柜台和公务处理过程中,首先受到来访、咨询或接待办事的工作人员,要负责给予办事或咨询一方必要的指引、介绍或答疑等服务,使之最为迅速、简便地得到满意的服务。第一个接受询问的人负有首次接待的责任,即为首问责任人。 2.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 3.首问负责制按照“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进行。 4.“首问负责制”执行情况,列入个人年度工作考核,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好“首问负责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如发生拒绝、推诿或态度粗暴等现象,一经查实,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批评和必要的处理。 二、限时办结制度 1.限时办结制是指各职能部门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其职责和承诺服务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和管理事项的咨询、申请、举报和申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承诺的时限及时办结的制度。

2.对即办事项,在服务对象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要及时予以办结。对于材料不齐全的,待材料补齐后正式受理。 3.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办事时限,按照相应时限办理。可以提前的要争取提前办理。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审批项目,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重要事项审批时间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4.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5.无故拖延办结时间或超越办结时限,要逐级追查原因和追究个人责任,情节严重者,要严肃处理。 三、责任追究制度 1.本制度是指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工作纪律和管理制度,不履行、不及时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合作区形象和工作开展,但尚未达到给予党政纪处分的行为,实施的责任追究。 2.责任追究的原则: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谁负责的工作谁落实,并承担相应责任。 3.责任追究的形式 (1)责令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落实工作不到位,由分管领导进行批评教育,提出整改意见,

语言学习环境建设方案

语言学习环境招标文件 本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数字化语言教学,为学校提供一个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互动性强,有利于学生开展语言学习演练,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平台,提升语言的实践技巧与实验教学,有利于外语专业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有效促进学院各学科门类的综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综合实力。 系统要求为教学提供丰富鲜活的视听素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校提供一个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良好教学环境。 一、总体要求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投标人须提供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完整解决方案,并且保证软件可以分步实施,独立运行。为确保达到学校建设要求的实质响应,投标人所投产品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先进性:要求平台运用国际主流的技术,具有先进的技术方案,以提高系统的生存周 期,满足移动学习等未来教学发展的要求。 2.规范性: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遵从LOM、SCORM规范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41.1(CD1.0),实现资源的互通互导。 3.安全性:系统方案中考虑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采用 不同的安全措施;设备、数据介质等某些关键部分考虑备份和冗余配置,保证其发生 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等。 4.开放性:采用JAVAEE/.NET开发架构和三层B/S系统结构,实现跨越UNIX、LINUX和 Windows平台部署运行。 5.★扩展性:在硬件方面,设备支持对系统进行灵活地配置和组合,相关软件能方便地 升级和更新,系统容量保证满足用户量的考虑。在软件方面,提供二次开发功能函数 包,适应不断拓展的应用空间。 6.★自主知识产权:平台软件具有独立的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 书”。 7.产品化程度: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长期、持续使用,更好地实现操作统一、资源与数据 共享,投标人所提供的平台软件最好为同一品牌,不接受二个品牌以上的平台组合方

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XX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XX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所属企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四条所属企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

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五条所属企业应当在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试运行投产、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XX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订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协调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导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三)负责对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预警和督办。 第七条XX公司总部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专业公司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国家和XX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专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行指导、调度和督办;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农村建设依然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或者说建议。 一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新农村的建设目前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结构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农村招商引资建立了自己的乡村企业,乡村服务业也随之诞生,但却缺乏整体合理的布局,容易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形成无序的开发,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在经济薄弱的基础上,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如农村道路的建设,我们是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以及路面硬化,但在道路管护方面还没有好理想的常效运行机制,这其中既有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整体布局。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新农村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独特实际,所以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但同时也要遵循国家的政策,不能违法建设,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些农村的土地、生态环境却遭到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仅考虑到经济建设,同时也要统筹考虑自然、社会的发展。做到统筹兼顾。 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即,我们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新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在许多方面还很滞后,甚至有些地方在阻碍着发展,如我们的农业生产,许多地方还是传统的农作方式,许多地方秸秆处理方式还是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导致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其中既有思想观念的题,也有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事经济上的问题,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在丘陵等地带则法施展,即使在平原上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在一点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守旧观念,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到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前面我就新农村建设谈了我的几点看法,我想这几点建议都遵循一个思想,那就是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我想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新农村具体建设当中的必然要求。 1/ 1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 方案

学校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内强教师素质,外树学校形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优化我校校风、教风、学风,规范师生言行,提升教育品位,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锦山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民主教育、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经过加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环境文化内容,拓展校园环境文化领域,规范校园环境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系。 二、总体要求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在深刻挖掘、提炼、整合我校的内在精神、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将学校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视觉识别系统、整体和局部的文化营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定校园环境文化体系的景观性、标志性、

人文性、特色性、和谐性,充分体现“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弘扬优美、典雅、丰富的学校文化,着力塑造一个既秉承东方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做到净、绿、美、亮、畅,达到绿化到角落,美化到细节,课程化到品位,使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一)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 学校不但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在育人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经过校园的绿化美化课程化,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文明程度高的氛围之中,使其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受到鞭策。经过校园的绿化美化课程化,把奠基成功人生的办学目标进行展示渗透,使全校师生熟知学校理念,遵循行为常规,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内在素质。(二)打造优雅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外部形象。 以绿化美化为基础,以建章立制为先导,以管理使用为保障,以考核评价为目的,师生互动,群策群力,把学校装扮得布局合理、色彩和谐、窗明几净、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用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愉悦师生的身心,陶冶师生的情操,达到处处都是教育元素,时时都是教育时空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规划科学、制度健全、文化氛围浓郁的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三、目标任务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23

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1.前言 1.1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强调: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加强智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适应5G网络技术发展,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学习新要求,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教育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 智慧教室是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教室的建设将为学习者提供深层次交流的环境,拓展创新空间,丰富知识建构的广度和深度,为其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持环境。 1.2意义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