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讲义

知识产权法讲义

知识产权法幻灯片
? 邓社民主讲
? 武汉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民法教研室
? 2009年7月10日
知识产权法多媒体教学片
?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 第二讲 著作权法
? 第三讲 专利法
? 第四讲 商标法

参考书目
?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
? 2、吴汉东:《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薛红:《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版权法导论》(中英文)知识产 权出版社
? 5、崔国斌:《专利法教程》
? 6、王连峰:《商标法》
? 7、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
知识产权网站
? 一、学术网站
? 1、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中南)
? 2、冯晓青知识产权网(政法大学)
? 3、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网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办 )
? 4、亚太法律研究中心 (刘德良,北大)
? 5、上海大学知识产权网
? 6、北大知识产权网
? 7、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蒋志培)
? 二、官方网站
? 1、中国知识产权网(国家知识产权局)
? 2、国家版权局
?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 4、文化部
? 5、最高人民法院网
? 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一、知识与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关系
? (一)知识的含义和作用
? 1、知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知识的作用:
? (1)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①知识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
? ②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
? (2)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
? ①科技知识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本世纪初为5—20%;二战后为50%,现为70%以上。
? 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2/3左右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4/5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 (3)技术知识已成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 ①高新技术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②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且这种资源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形态,具有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的特点。
? (二)知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 1、知识不一定是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一定是知识。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是知识产权,而不是知识。
? 2、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重要资源,而知识则不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财富的标志不同:
? (1)奴隶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奴隶;(2)自然经济时期是土地;
? (3)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4

)知识经济时期是知识产权。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二、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范围
? (一)概念: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自己所创造的知识产品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品
? (二)特征:
? 1、专有性?a?a指知识产权对其知识产品拥有垄断权,排除他人的使用,并不允许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如同一表达只有一个著作权,同一发明创造只有一个专利权等。
? 2、地域性?a?a指知识产权的效力只在其被授予国境内有效,除签有国际条约或双边互惠协定的以外,没有域外效力。如在我国申请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如果没有国际条约或双边协定,其他国家可自由使用该发明创造。
? 3、时间性?a?a指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超出法定保护期限就进入公有领域,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如莎士比亚的作品、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 (三)范围
? 1、广义的知识产权
? 1967年签定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范围包括: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1994年签定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范围包括:
? 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邻接权);
? 商标权;
? 地理标志权;
?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 专利权;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 未公开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权)。
? 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94-97条规定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 2、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一般分为两类: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 3、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是随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张的权利,在目前其应包括
? 著作权
? 专利权
? 商标权(包括商号权、地理标志权)
? 反不正当竞争权
? 商业秘密权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拓扑图)
? 生物多样化权(包括植物新品种权)
? 传统资源权(包括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其他无体财产权利(包括域名权、形象化权和商誉权)等。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 (四)知识产权的作用
? 1、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
? 2、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 3、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标志。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 三、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
? (一)概念:是指调整因知识

产品的创造、使用、保护和管理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的知识产权法。
? (二)体系: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他知识产权法(包括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库、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权、商号权、地理标志权)
? (三)地位:即知识产权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应归类于何种法律部门。
? 1、知识产权法在世界上基本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 2、英美法系因无法典编纂传统,知识产权法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
? 3、大陆法系国家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虽法国颁布了知识产权法典,但并没有改变其属于民法的范围,许多国家采单行立法或作为民法典的作成部分。如俄罗斯知识产权法作为民法典的第四部分。
? 4、知识产权法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自己所有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 一、知识产权的起源
? (一)特权?a?a知识产权产生于封建社会的“特权”,而并非任何一种民事权利或财产权,是由国家或君主赐给私人的一种权利。
? ①专利最早实际上是一种特权。1331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授于佛兰德的工艺师约翰?卡姆比在缝纫与染织技术方面独专其利。
? ②商标权保护起源于行会控制,这种行会控制则又被君主或其代表作为一种“特权”加以确认。
? ③版权的最初内容——翻印权,中西方同样是随着印刷术从雕版发展到活字印刷而出现的,中国古代就有禁例,禁止他人翻印原刻印出版者出版的书,即保护出版复制权。
? (二)私权——知识产权由特权环境下产生,并逐渐演变为今天绝大多数国家普遍承认的一种私权即民事权利。
? ① 1624年英国的“垄断法规”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是近代专利保护制度的起点。
? ②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产生和发展,商标从官方垄断经营或征税标记向商品标记过渡,这样商标由特权变为私权。1618年英国处理了商标侵权纠纷,但最早的商标成文法是法国1809年《备案商标保护法令》,1875年又颁布了确立全面注册商标保护制度《商标权法》。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 ③随着印刷技术而产生的版权,与印刷分离后,版权的特权才真正变为私权。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版权法是英国于1710年颁布的《保护已印刷成册之图书法》即《安娜女王法》。法国在18世纪末颁布了《表演权法》和《作者权法》,便与出版印刷更为密切相联的专有权逐步成为作者专有权的保护。
?

二、知识产权的发展
? (一)国外知识产权的发展
? 1、专利法最先问世,英国1623年《垄断法规》(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是近代专利保护制度的起点。继英国之后,美国于1790年、法国于1791年、荷兰于1817年、德国于1877年、日本于1885年先后颁布了本国的专利法。
? 2、最早的商标成文法应当被认国是法国1809年的《备案商标保护法令》。1875年法国又颁布了确立全面注册商标护制度的商标权法。以后,英国于1862年、美国于1870年、德国于1874年先后颁布了注册商标法。
? 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版权法当推英国于1710年颁布的《保护已印刷成册之图书法》,被称为《安娜女王法》。法国在18世纪末颁布了《表演权法》和《作者权法》,使与出版印刷更为密切相联的专有权逐步成为对作者专有权的保护。以后的大陆法系国家,也都沿用法国作者权法的概念和思路。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 4、反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而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是1890年美国的的《谢尔曼法》。1896年德国制定《不正当竞争防止法》。
? 5、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约的制定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这些国际公约本身就又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设立和扩展开来。有影响的包括《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因特网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 7、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正在谋求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遗传资源(人类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文化多样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已颁布。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 (二)国内知识产权的发展与趋势
? 1、发展现状: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与美国贸易法301或特别301条款密切相关。
? (1)1979年的知识产权热。1979年,中国首次与美国签订《中美高能物理协定》以及《中美贸易协定》时,对方执意坚持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据对方称,按照美国总统的指示,不含知识产权条款的科技,文化及贸易的双边协定,美国代表无权签署。但对中方来说,不可能贸然签订一个我们没有完全弄懂其条款含义的条约,因此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正式开始。此后,1980年中国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2年颁布《商标法》、1984年颁布了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1985年参加了《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89年参加了《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
? (2)第二次知识产权热,1991-1992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中国承诺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并加入了一大批国际知识产权条约。1992年参加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1993年参加了《录音制品公约》,《专利合作条约》,1994年参加了商标注册而实行的商品国际分类尼斯协定,并修改知识产权法。
? (3)第三次知识产权热,1995年2月前期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及协议的最后签署,打击盗版,防止假冒。
? (4)第四次知识产权热,1997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国加大了执法力度,打击盗版,并积极加入世贸组织,为复关做准备。
? (5)第五次知识产权热,2001年加入世贸,按知识产权协议修改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法律体系,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 2、趋势: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制度
? (1)世贸组织对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知识经济社会新技术的出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 ①数字技术的发展挑战版权制度。
? ②知识产权的扩张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发展中国家面临文化和遗传资源的安全。
? ③发达国家的专利池保护策略和滥用知识产权,不利于技术的发展。 专利池是指专利的集合,最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所有者达成的协议,通过该协议,将一个或多个专利许可给一方或者第三方,后来发展成为把作为交叉许可客体的多个专利权放入一揽子许可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集合体。专利池的初衷是加快专利授权,促进技术应用。 进入“专利池”的公司可以使用“池”(pool)中的全部专利从事研究和商业活动,而不需要就“池”中的每个专利寻求单独的许可,“池”中的公司彼此间甚至不需互相支付许可费。“池”外的公司则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许可证,自由使用“池”中的全部知识产权。
? ④发达国家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进行新的殖民,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制造工厂。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 1、鼓励和保护智力创造活动的原则 ;
? 2、保障智力成果或知识产权推广应用原则 ;
? 3、严格保护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 4、权利限制原则 ;
? 5、立足国内、兼顾国际惯例原则
? 6、利益平衡原则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

本原理
? 一、主体和客体制度
? (一)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 1. 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
? 2. 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从而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分享利益的情形。
? 3. 知识产权法对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别于一般财产法所采取的“有限制国民待遇原则”。
? (二)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
? 1、知识产品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
? 2.知识产品的类别
? (1)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
? (2)经营性标记,包括商标和地理标志、域名等。
? (3)经营性资信,包括商誉、形象化权等;
? 3、知识产品的特点
? (1)无形性——是指知识产权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即客体的非物质性,其表现为:
? ①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无形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具有分身术,可能出现货许三家或一女两嫁,有形财产所有人不可能将其财产权标的同时卖给两个分别独立的买主;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
? ②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不可能有因实物形态消费而导致其本身消灭,它的存在仅会因期间届满而进入公有领域;如作品版权的转让只能通过法律行为——登记。
? (2)非消耗性——指知识产权的使用不但不会使其损耗,而且还会增加其价值。如作品读者数量越多,作者获取的报酬越多,作品的价值越大。
? (3)可复制性——指知识产权可无限被复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复制质量越好。如盗版和假冒或仿冒。

? 二、权利取得与期限制度
? (一)权利取得制度
? 一般知识产权的取得是经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授予的。如专利权经过知识产权局审查后授予;商标权是经过商标局注册后取得。但著作权是自动取得。
? (二)期限制度——知识产权一般是有一定的期限,除商业秘密外。如专利权是20年和10年;著作权是作者死后50年;商标权是10年。
?
? 三、利用和限制制度
? (一)利用制度——即使用知识产权的制度,包括转让制度;许可使用制度(独占许可(著作权);独家许可;普通许可(商标);分许可
? (二)限制制度——即限制知识产权人权利的制度,包括合理使用制度;非商业使用制度(著作权除外);法定许可制度;强制许可制度;先用

权制度(专利权);在先权制度;不视为侵权的情形。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
? 四、保护和管理制度
? (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 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专有权利,超出这个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失去效力,即不得排斥第三人对知识产品的合法使用。如专利权以在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权利为限;商标权是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为限;著作权以法律规定的内容为限。
? 2、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救济
? (1)民事救济措施。民事救济措施具有维护权利状态或对权利人所受损害给予补偿之作用。一般来说,民法对所有权的保护是通过赋予权利人以请求确认所有权、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请求权的方法来实现的。但知识产权所有人一般不能援用请求恢复原状、返还原物之传统民事救济措施。侵犯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额,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按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行为所得之利润计算;二是按权利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计算。如果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非法所得不能确定的,则可以适用法定赔偿的有关规定。
? (2)刑事救济措施。根据刑法规定,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各种刑事处罚。
? (3)行政救济措施。具体包括训诫(警告)、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没收非法所得、没收侵权复制品和制作侵权设备以及罚款等。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
? (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 1、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 (1)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管理;
? (2)商标管理——提高商标审查效率,缩短审查周期,保证审查质量;
? (3)商业秘密管理;
? (4)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管理;
? (5)国防知识产权管理;
? (6)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务员管理制度。
? 2、对外合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 3、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信息管理、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等诚信管理制度。规范知识产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公信度。
? 4、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 5、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知识产权专

家库建设。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一、知识产权战略的含义和我国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
? (一)含义:指一国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宏观和微观政策措施。我国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 (二)我国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和过程
? 1、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势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少,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受制于人。
? 第一,在技术引进中受制于发达国家的“专利池保护,严重阻碍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 第二,在商标领域,虽然商品出口占有绝对优势,但自己拥有世界名牌的数量少而有少,基本上是为别人做嫁衣。如我国在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放弃了自己已经有名的商标和老字号,在发达国家的威逼利诱下在自己生产的商品上贴上了他人的商标,使我国被冠上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只有“中国制造”的荣誉,而没有“中国创造”的知识产权,这种“贴牌生产”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适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不断上升的地位和我国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以及我国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日益突现,我国必须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寻求自己的话语权,吸收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过程中我国造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薄弱的教训,改变只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而不重视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知识产权整体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为此,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 2、过程:2002年底,郑成思先生组织召开了关于日本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问题的研讨会。会后,社科院向国务院呈报了一份关于制定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报告。
? 2005年1月,国家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三年的调研,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由被动转为主动。
? 3、机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下设战略处、行业处、区域处和保护处。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二、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容
? (一)序言
? 1、知识产权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知识产权是国家发

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 2、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
? (1)发达国家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美国主导世界知识产权政策和标准,将知识产权纳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本由技术立国变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即技术产权化立国。
? (2)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适应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应对全球化危机。泰国香米被美国申请专利,泰国制定了强制许可先例;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保护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学艺术等。
? 3、我国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1)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绝对量多,但核心技术少,自主品牌少;
? (2)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 (3)市场主体利用知识产权能力不强;
? (4)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突出,群体性和恶性案件较多;
? (5)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时有发生;
? (6)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7)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高。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必要性
? (1)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企业经营模式有:A、低成本生产模式。如浙江模式,产业集群及精细分工,以县或镇几十家企业集中生产一个产品或小零件。这种模式因次贷危机纷纷倒闭,调整或转产。还有格兰仕依靠低成本竞争,其微波炉占全国的70%。B、爱多公司依靠广告宣传和概念炒作(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1分钟2.2亿)。C、海尔依靠技术和品牌成为跨国公司。D、华为公司依靠专利和商标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华为、思科与国外企业发生纠纷后发展越来越强,主要原因是有自己的专利和商标,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因国际纠纷多数落荒而逃。华为每年申请专利为5000-6000件。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 (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需要。中国企业外贸中因低成本对国外企业造成压力,税收减少,因此国外用反倾销、技术标准和专利进行打压。因此,中国企业应在技术、标准、品牌和创意上提高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一件衬衣赚1元外汇,原因是没有自己的驰名品牌。
? (3)产业升级以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是打工经济,其特征是外贸量大,利润率低,顺差在中国增殖在美国,进口核心技术,组装返销,只赚几美元。因此,应抓两头,即研究开发(专利

保护)和营销服务(商标申请和保护),低成本制造模式应逐渐转变。
? (4)解决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需要。2004年我国GDP占世界的4.4%,而消费的原油、材料和铁矿石、钢材占世界的7.4%。比亚迪电动车。
? (5)知识产权制度日益重要。知识产权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竞争工具,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政策工具。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知识产权规范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发明、文学艺术作品、商业标志延伸到商业秘密、软件、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 1、指导思想——激励创造、有效利用、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一个制度即知识产权制度;营造三个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提升四个能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作为两个支撑——知识产权制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 2、战略目标
? (1)近期目标是实现三个提高一个完善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一步增加;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显著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 (2)远期目标是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 (三)战略重点__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和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 (四)专项任务_《纲要》提出了七大具体专项任务。除了完善和制定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植物新品种法和商业秘密法外,重点是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制度,防止被他人盗窃和滥用。这主要体现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制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制度和国防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五)战略部署
? 《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提出了九大战略措施:
? 第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
? 第二,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
? 第三,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建立适应知识产权特点的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加快立法

进程;
? 第四,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工作,提高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素质,合理配置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海关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
?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制定并实施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第六,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
第一讲 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
第五章 知识产权战略
? 第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 1、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 (1)枪口下的知识产权
? (2)被动的知识产权——近代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 (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真正觉醒
? 2、现状——知识产权教育方兴未艾,成立了15个知识产权学院、7个知识产权系、38个知识产权中心(所)、(研究院)和一个知识产权国家重点研究基地。
? 3、趋势——知识产权将作为二级学科,申报硕士和博士点。
? 第八,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 第九,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六章 著作权法概述
? 著作权法内容提要:
? 一、著作权法概述
? 二、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 三、著作权的内容
? 四、邻接权制度
? 五、著作权的限制和利用
? 六、著作权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六章 著作权法概述
? 一、著作权的概念和特征
? 1、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 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狭义的 著作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作品传播者的传播权,如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广播组织者权等。
? 2、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 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著作权制度的异同
? (1)相同点:都主张著作权由作品的创作而产生,重视对于著作权人所享有的经济权利的保护;两大法系相互融合,英美法系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
? (2)区别:第一,保护重点不同。英美法系版权法由保护出版商的特许权发展而来,1709年《安娜法》的颁布,作者权得到承认,但版权本质上是经济权利,强调对于作品的商业性利用,保护重点是投资和劳动。大陆法系以康德的人格理论为依据,认为作品不仅为作者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格,是作者人格和精神的外延,不仅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更强调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第二,权利取得不同。英美法系版权取得需登记、标注版权标记;大陆法系强调自动取得。
二、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
? (

一)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 1. 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而所有权的客体是有形物体。
? 2. 著作权利用的可分性。同一个著作权可以许可多个人分别利用,而所有权只能有一个利用人。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六章 著作权法概述
? 3. 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所有权存续是永久的,只要原物不灭失,所有权就将永远存在。
? 4. 著作权具有人身依附性,而所有权则表现为单独的财产权性质。
? (二)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 1.取得保护的方式不同。著作权是实行自动保护原则,而商标权实行的是注册原则。
? 2.受保护的条件不同。作品只要是各自独立完成,不论它们之间是否相同、类似,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商标权则不同,凡与已注册的同种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标识,依照各国的商标法往往不能取得专用权。
? 3、著作权和商标权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交叉关系,即商标设计图案可以作为商标受商标法的保护,也可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 4、著作权和商标权也可能发生冲突,即未经他人同意以其作品作为商标标志时,则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如1997年“景阳冈酒厂”案。山东阳谷县景阳冈酒厂未经许可将刘继卤的《武松打虎图》作为商标注册。1997年上海高级法院判决的 “三毛集团案”,江苏三毛集团公司未经许可在其产品上使用“三毛”形象,并在1995年将三毛漫画形象申请商标注册。
? (三)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 1. 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专利权所保护的是发明创造的构思、内容。
? 2. 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求它是独创的。而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
? 外观设计、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工业版权与著作权在实用美术作品保护上可能会发生交叉。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六章 著作权法概述
? (四)著作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权
? 1、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工商业活动的经营者禁止他人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 2、作品进入流通领域也是商品,当其他作者一以不正当的方式利用他人作品的声誉时,当作品的使用者以不正当的方式与他人竞争时,就会出现反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如书刊名称和人物形象。
? 书刊名称不具有原创性,得不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其具有区别作品或刊物的作用,盗用他人书刊名称,特别是知名书刊名称,必然会在社会公众中造成混淆。德国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书刊名称,1994年用商标法保护;美国用商标法保护,如

《时代》杂志,《读者文摘》。当书刊名称没有注册为商标,不能依据商标法保护时,可以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如有人未经钱钟书先生许可而出版《围城续集》时,有关权利人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制止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刘老根》。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为图形人物形象和文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图形人物形象如米老鼠和唐老鸭,三毛等可以受著作权法保护;文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语言文字刻画而成,缺乏原创性,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就知名作品而言,如果有人盗用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因为这种盗用带有利用他人声誉和不正当竞争的特性。如日本利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制作动画片。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六章 著作权法概述
? 三、著作权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一)概念:是指调整因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 总称。
? (二)基本原则
? 1、保护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利益原则
? 2、促进和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 3、权利限制与例外原则
? 4、尊重国际惯例原则
? 四、我国著作权法的产生和发展
? 1、古代:雕版印刷,官方发布榜文禁止翻刊,保护出版者利益,但没有产生过著作权制度;
? 2、近代: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1928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颁布了《著作权法》。
? 3、新中国:(1)1949-1991年,主要依据行政法规保护著作权。
? (2)1990年9月7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实施。
? (3)2001年10月27日著作权法修改。客体方面增加了杂技、建筑、模型作品、数据库;权利内容方面增加了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和录音制品的出租权、网络传播权;法律责任方面禁止规避和破坏与网络传播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禁止未经他人许可删改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点对点技术对著作权挑战,集体管理等又迎来新一轮修改。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一、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 1、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 (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 A、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 B.继受主体,是指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继受主体享有的著作权是从原始著作权主体那里取得的。
? C.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之间的区别在于:
? 第一,原始主体的资

格基于创作行为或法律规定直接产生,而继受主体成为著作权的主体以他人原有著作权的合法存在为条件。
? 第二,原始主体可能享有完整的著作权,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则只能取得著作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
? (2)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与部分的著作权主体
? A.完整的著作权主体,是指拥有作品中的全部财产权及全部人身权利的主体。
? B.部分的著作权主体,是指仅拥有作品中的部分人身权利或部分财产权利的主体。
? (3)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
? A、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划分是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而划分的。内国主体包括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 B、外国主体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作者:自然人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与其他组织-----原始主体
? 2、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
? (1)作者的确认
? A.创作作品的人是作者,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服务的人不能认为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 B.创作是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 (2)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 3、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其他著作权人,包括继承人和受赠人、国家、受让人。4、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人
? (1)雇佣作品(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 A、概念: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或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条件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 B.权利归属:第一,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那么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其许可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后,单位可以在其业务范围内继续使用。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 第二,特殊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特殊职务作品主要有:第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第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

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 (2)委托作品的权利主体——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 (3)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
? A.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包括可以分割与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
? B.合作作者的构成条件:一是合作作者必须有共同的创作愿望;二是合作作者必须都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
? C.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 D、著作权的行使: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著作权;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对于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 (4)演绎作品的权利主体
? A.概念: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 B.权利归属:归演绎作者,但演绎作者仅对演绎部分享有著作权。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 C.权利限制:第一,演绎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时,应尊重原作品的著作权;第二,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并不得阻止他人对原作品的再次演绎。
? D.作品利用条件:第三人使用演绎作品,必须征得原作作者和演绎作品作者的双重同意。
? (5)汇编作品的权利主体
? A.概念: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 B.权利归属:由汇编人享有,但是汇编人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权利主体——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 (7)美术作品的权利主体
? A.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 B.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 (8)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果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有义务保护其著作人身权。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二、著作权的客体—

—作品
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1)概念: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的表达。(2)构成条件: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
2、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观念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思想观念是指概念、术语、原则、客观事实、创意、发现等;表达是指对于思想观念的各种形式的表达,如文字的、音符的、数字的、线条的、色彩的、造型的、形体动作的表述或传达等。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保护的作品包括以文字;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美术、建筑;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和模型;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有:
3、几种特殊作品
(1)演绎作品
A、概念:是指基于现有作品,通过重新创作或改编而形成的作品。
B、著作权——两个著作权,原有作品的著作权和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
(2)汇编作品
A、概念:又称编辑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B、种类:第一,集合作品,即汇编若干个作品或作品的片段而形成的作品,如期刊、选集、百科全书等;第二,事实汇编,又称数据汇编,是将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事实或数据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作品。如电话号码的汇编。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C、汇编作品的独创性——对事实的选择、协调和编排的最低创造性。如以姓名顺序排列的电话号码本,1922年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依据“汗水理论或额头出汗理论”判决获得版权。1991年美国最高法院在费斯特一案中否定了“汗水理论”,认为事实从来不是原创性的,所以,编辑者只能就事实所呈现的方式主张原创性,即汇编作品的独创性体现在对事实的选择、协调和编排上。电视节目预告表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广西广播电视报社诉广西煤矿工人报社电视节目预告表使用权纠纷案。
(3)实用艺术作品
A、概念:是指具有实用性的艺术作品,如艺术台灯、艺术器皿、带有艺术图案的地毯或挂毯等。
B、我国对实用艺术品的保护是按美术作品保护的。
(4)数据库
A、概念:是指对于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系统汇编,而且使用者可以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使用其中的数据。
B、法律保护:第一,按汇编

作品保护,但这种保护不延及数据或材料本身,不得损害数据或材料本身已有的版权。
第二,特殊权利保护方式,即保护数据库制作者的投资、防止他人不正当地抽取或反复使用自己数据库中的全部或大量内容。欧盟给予数据库15年保护期,自编写完成之日起算,新的更新重新计算。这是由于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化技术条件下,数据库的使用更加迅速,可以进行反复的商业性使用,不利于数据库制作者投资的保护。权利性质属于不正当竞争权。
第二讲著作权法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客体
4、著作权法不保护的作品——此条违背著作权法作品自动保护原则。2009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在15个月内修改著作权法。
?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A、违背一般法律原则的作品;如反动作品(法轮转)、
? B、违背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的作品;如淫秽色情书刊、影视等;
? C、故意妨害公共秩序的作品;如故意欺骗公众以及蔑视宗教信仰的作品。

? (2)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
? A、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
? B、时事新闻
? C、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八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八章 著作权的内容
? 一、著作权的内容
? 1、著作权的取得
? (1)自动取得,或自动保护主义,创作主义、无手续主义,指著作权因作品创作完成形成作品这一法律事实的存在而自然取得,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的制度。
? (2)注册取得,或注册主义,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的制度。
? 2、著作人身权
? (1)概念:大陆法系国家通常称为作者人格权,英美法系国家则称为精神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作者享有的人身权。指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 (2)特点: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
? (3)内容:A.发表权:是指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 B.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请问: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他人姓名或在他人作品上署自己的姓名行为,是侵犯署名权还是姓名权?署名权和姓名权的竞合,剽窃行为?如吴冠中诉朵云轩案
? C.修改权:是指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 D.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使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如出版者删除作者作品的章节。
? E.收回权:是指作品在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以赔偿使用者的经济损失为条件而收回已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我国

《著作权法》目前尚未对此作出规定)。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八章 著作权的内容
? 3、著作财产权
? (1)概念,又称经济权利,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的权利。
? (2)著作财产权的性质:可以转让、继承或放弃。
? (3)内容?a?a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 使用权包括:A、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行为的权利。复制权是著作权的基础。
? B.表演权:是指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 C.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或者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 D.展览权:是指公开陈列展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 E.发行权: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 F.改编权:是指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原作与改编作品的区别仅在于表现形式的差异,但二者的内容基本一致,同时原著的某些独创性特点同样会反映在改编作品中。如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本。
? G.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 H.汇编权:是指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进行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 I.摄制权:是指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的权利。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八章 著作权的内容
? J.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如从事电影或计算机软件出租营业需经著作权人许可。
? K.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 这是数字和因特网条件下赋予著作权人的权利。1996年版权条约提出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条约》,我国2006年制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解说
? L.放映权:是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 M、公共借阅权,指因作品的出借而获得报酬的权利。此权利主要针对除电影作品或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外的其他作品的出租。但公共借阅

权与出租权不同:第一,出租权是作者直接享有的权利,是作者许可或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或作品复制件的权利。而公共借阅权不是作者直接享有的权利,只是获得报酬的权利,不是控制作品借阅与否的权利。第二,出租权是租用作品的人向作者或权利人支付租金。而公共借阅权是公共图书馆或国家税收向作者支付租金。我国没有规定此权利。
? N、追续权,是指美术作品的作者或其继承人,从作品原件的再销售中获得收益的权利。1920年法国规定,目的是让艺术家从作品原件出卖的价金中获得一定比例收益。法国、德国、意大利规定比例为3 %到5 %。如梵高生前创作了几十副画,但只卖出了一副,他去世后,其画作价值不断攀升,如果不赋予其追续权,可以补偿其艰辛劳动。1948年伯尔尼公约确认追续权,并扩大到作家和作曲家的手稿。
? O.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九章 邻接权制度
? 一、概念和产生
? 1、概念: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的过程中就其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或投资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作品的传播者国际上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组织。而我国还包括出版者。
? 2、产生:随技术产生和发展。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留声机、无线广播、电视;唱片、磁带、胶片),数字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磁盘、硬盘、U盘)
? 二、内容:
? 1、出版者权
? (1)权利:第一、图书和报刊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 第二、图书和报刊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对作品的修改删节权。第三、版式、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 (2)图书和期刊出版者的义务:第一、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 ;第二、按期、按质出版作品的义务 ;第三、重印、再版作品的义务;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从使用之日起2个月内支付)
? 2、表演者权
? (1)权利:第一、表明表演者身份;第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第三、许可他人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音出租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保护期(1、2)不受限制,(3、6)保护期为五十年,自表演发生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九章 邻接权制度
? (2)表演者义务 :第一、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的义务 ;第二、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的义务。
? 3、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 (1)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

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的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 (2)义务:第一、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义务;第二、支付报酬的义务;
? 第三、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条例27条;
? 第四、取得表演者许可的义务。
? 4、广播电视组织者权
? (1)权利:第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第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 (2)义务:第一、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义务 ;第二、取得制片者或者录像制作者许可;第三、支付报酬的义务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十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限制
? 一、著作权的利用
? 1、著作权的继承和继受
? (1)继承,按继承法只能继承著作财产权,精神权利不能继承,只能保护。另外,著作权不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而其收益可以成为共同财产(婚姻法17条)。
? (2)继受,指在法人或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有相应的法人或组织享有。继受的仅仅是发表权和经济权利。
? 2、转让?a?a?°三面向公司?±现象的著作权法律分析
? (1)概念: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其性质是所有权的转让。
? (2)著作权转让的特征:转让的对象是财产权;转让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转让与作品载体所有权无关。
? (3)转让的有关限制
? A、原则上著作权人可以将其中一项或几项权利转让,如《无极》著作权中除了、修改权、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之外,其余权利分别转让给香港银都公司、韦斯汀兄弟公司和IDG亚洲公司等。也可以全部转让(或卖绝)。如老鼠爱大米版权转让。英美法系因强调版权为经济权利,版权转让不受限制。而强调精神权利的大陆法系国家限制经济权利的全部转让。如德国著作权法不承认著作权的全部转让。在侵权时,受让人可以提起起诉,作者也可以起诉。同时追续权(作品再次使用获取报酬权)和未来作品的 使用方式或权利仍归著作权人。
? B、未来作品的转让,各国著作权法一般允许转让。但大陆法系国家仍然限制全部转让或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并规定了合同的期限。
第二讲 著作权法
第十章 著作权的利用和限制
? C、作者在转让或授权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终止合同,或者有关权利自动回归作者。因为作者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又由于作品初次上市其价值难以估计,作者获得转让费与作品真实市场价值可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