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其评价指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的理解;

2. 掌握培养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3.掌握SV、SVI、MLSS、MLVSS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由活性细胞(M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和入流水中的无机物(Mii)4部分组成。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MLSS 中的前三项组成。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是活性细胞(Ma),当MLSS一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反之越差。MLVSS不包括无机部分(Mii),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Ma)的量。这两项指标虽然在代表混合液生物量方面不够精确,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

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以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这是发育正常的活性污泥所应具有的特性之一,也是二沉池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出水达标的保证。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体积指数(SVI)这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价。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沉淀30min,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可用30min作为测定污泥沉降性能的依据。一般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SV为15%~30%。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即mL/g,但习惯上把单位略去。SVI的计算式为:

在一定的污泥量下,SVI反映了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如SVI较高,表示SV较大,污泥沉降性较差;如SVI较小,污泥颗粒密实,污泥老化,沉降性能好。但如SVI过低,则污泥矿化程度高,活性及吸附性都较差。一般来说,当50<SVI<100时,污泥沉降性有良好;当SVI=100~200时沉降性能一般;而当SVI>200时,沉降性能较差,污泥易膨胀。一般城市污水的SVI在100左右。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曝气池(带压缩空气供给系统) 2.电子分析天平 3.量筒

4. 烘箱

5. 称量甁

6. 滤纸

7. 干燥器

8. 抽滤装置

9. 马弗炉

四、实验耗材

1.废水: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作为自配合成废水原料。

根据经验资料,1g葡萄糖对应1.067gCOD,1g葡萄糖对应0.53gBOD5。因此,学生可根据培养活性污泥的曝气池体积计算需配制一定浓度废水应加的葡萄糖质量。

2.营养液

根据微生物细胞分子组成,可以估算出活性污泥法所需N、P营养元素质量,一般的估算营养比例为BOD5:N:P=100:5:1,学生可以根据曝气池内BOD5量估算出所需加的营养液质量。根据微生物细胞组成,微生物还含有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因此,营养液中还需加入这些微量元素。本实验中,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经计算应加入K2HPO4和NH4Cl的质量,实际操作时,可从已配好的营养液中用滴管滴两滴进入曝气池中。

五、实验步骤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1.将已有的活性污泥加入实验曝气池中作为菌种,加自来水至刻度高度,使实验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MLSS)约为2000mg/L。

2. 根据曝气池体积(约为27L),计算应加入的葡萄糖质量(w1),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250mg/L的废水,将W1值记录入表1。

3. 开启曝气阀门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测定SV、MLSS、MLVSS,记录入表2。曝气时间为20h(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中曝气时间定为早开晚关)。

4. 关闭空气阀门沉淀30分钟,小心地用虹吸管排出上清液后,再向曝气池中加自来水,

并称取葡萄糖W1加入曝气池,开启曝气阀门继续再曝气一天,测定SV,记录入表2。

5. 重复步骤4,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25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最后一天加测MLSS。

6. 关闭空气阀门沉淀30分钟,小心地用虹吸管排出上清液后,再向曝气池中加自来水,并称取葡萄糖W2(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500mg/L)加入曝气池,开启曝气阀门继续再曝气一天,测定SV,记录入表2。

7. 重复步骤6两次,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50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最后一天加测MLSS。

8. 改变加入葡萄糖的质量W3,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750mg/L,曝气一天,测定SV 值。重复沉淀、加葡萄糖、曝气的步骤,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75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最后一天曝气时加测MLSS。

9. 改变加入葡萄糖的质量W4,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1000mg/L,曝气一天,测定SV值,重复沉淀、加葡萄糖、曝气的步骤,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100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最后一天曝气时加测MLSS、MLVSS。

(二)、评价指标的测定 1、污泥沉降比 SV(%)的测定

用100mL量筒量取曝气池混合液100mL(V1),静止沉淀30min,观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的沉降现象,到时记录下沉淀污泥的体积V2(mL),V2即为SV值。

2、污泥浓度MLSS ①测定方法

a. 将定量中速滤纸折好并放入已编号的称量瓶中,在103~105℃的烘箱中烘2h,取出称量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重,记下称量瓶编号和质量m1(g)。

b. 从已知编号和称重的称量瓶中取出滤纸,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先用纯水润湿使之紧贴在布氏漏斗上,再取100mL曝气池混合液倒入布氏漏斗进行过滤。

c. 将过滤后的污泥连同滤纸放入原称量甁中,在103~105℃的烘箱中烘2h,取出称量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电子天平中称重,记下称量瓶编号和质量m2(g)。

②计算

污泥浓度(g/L)=[m2一m1]×10 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①测定方法a.将干净的坩埚放入103~105℃的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中

冷却称重,重量为m3(g);

b.将m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烘干后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

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重量为m4(g)。

(注意:60分钟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取坩埚用坩埚钳)。

②计算

MLVSS=[( m3+m2- m1)- m4]/0.1 4、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 根据SVI计算结果,你认为该曝气池的运行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分析原因。

七、思考题

1.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培养活性污泥?

2.在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中,一般需控制哪些参数?如何实现对这些参数的调控以达到该工艺的良好运行?

3.谈谈本次实验亲自动手独立培养活性污泥的体会。

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调试技巧是每一位从事污水处理人员必修之课,接下来就于各位污师水友聊聊调试那点事,一起交流探讨。活性污泥的调试说白了通过人工强化,控制参数为微生物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一般活性污泥的调试包括:直接培养,间接培养。 首先来说说活性污泥的控制参数生存条件: 一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 二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 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培养期间,定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SV:30 ,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3.接种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投入大量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正常污泥(最好是没有经过消化的新鲜脱水剩余污泥),再按高负荷连续培养法培养。接种培养能大大缩短污泥培养时间,但大型处理场需要的接种量非常大,运输大量污泥往往不太现实,所以此法一般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厂。当污水处理厂改建或扩建时,利用旧曝气池污泥为新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是经常见到的做法。当新建污水处理厂有多个系列的曝气池、附近又没有污水处理厂可以提供接种污泥时,可以先在一个系列利用上述方法成功培养污泥后,再向其他系列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从而缩短全场的培养时间和降低培养的能耗。

活性污泥的培养

第一章厌氧污泥与好氧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厌氧颗粒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一)、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二)、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三)、启动的要点 原水CODcr超过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污水处理站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 COD 、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

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 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一、步骤 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 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

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 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Sr——回流污泥浓度;Qw——回流污泥量 d、污泥膨胀严重时投加铁盐絮凝剂或有机阳离子凝聚剂。 (2)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原因是污泥含有大量表面附着水,水质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而含N量低,当这些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降解时形成多糖类物质,使代谢产物表面吸附表面水,说明C/N比失调或水温过低。 解决办法:增加N的比例,引进生活污水以增加蛋白质的成分,调节水温不低于5度。 2、污泥上浮 (1)污泥脱氮上浮 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造成缺氧(DO在/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

污水处理厂及实验室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厂及实验室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一、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要进行单机试车和清水联动试车,如无问题,就应进行活性污泥培养,使处理厂尽早发挥污水处理功能。另外,曝气池泄空检修完毕之后,也有一个活性污泥培养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培养问题一般较简单,但当工业废水含量非常高时,会有一些困难,应视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污泥驯化。这里仅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培养的一般方法及程序。 1.培养方法及种类 活性污泥从无到有,从不正常到正常的培养过程,有很多途径可以实现,因而也就有很多培养方法。对于一般城市污水来说,采用任一方法都可将活性污泥培养正常,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不同,操作量及培养费用也不同。实践中,应根据处理广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方法培养或几种方法并用。 1)间歇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水,然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只曝气而不进水称为“闷曝”。闷曝2~3d后,停止曝气,静沉1h,然后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加。当污水的温度为15~20℃时,采用该种方法,经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MLSS超过l 000mg/L。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随着MLSS的升高,逐渐将回流

比增至设计值。 2)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待污泥絮体出现时,开始回流,取回流比25%。至MLSS超过1 000mg/L 时,开始按设计流量进水,MLSS至设计值时,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并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3)满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一天。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待污泥絮体形成后,开始回流,MLSS至设计值时,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4)接种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然后大量投入其它处理厂的正常污泥,开始满负荷连续培养。该种方法能大大缩短污泥培养时间,但受实际情况例如其它处理厂离该厂的距离、运输工具等的制约。该法一般仅适于小处理厂,大型处理厂需要的接种量非常大,运输费用高,经济上不合算。在同一处理厂内,当一个系列或一条池子的污泥培养正常以后,可以大量为其它系列接种,从而缩短全厂总的污泥培养时间。 2.污泥培养的其它问题 1)为提高培养速度,缩短培养时间,应在进水中增加营养。小型处理厂可投入足量的粪便,大型处理厂可让污水跨越初沉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2)温度对培养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培养越快,因此,污水处理厂一般应避免在冬季培养污泥,但实际中也应视具体情况。如污

活性污泥的培养技术和方法

活性污泥的培养技术和方法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针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在首次调试启动时,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尽量理想化。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二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合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培养期间,每隔8h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COD及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1. 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30)达到15-20%。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低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高负荷连续培养 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然后按设计流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1. 前期准备阶段 .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

×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 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300mg/L时估计BOD5值一般以100mg/L计,补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补充淀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补普钙200kg,质量比按照淀粉:尿素:普钙=20-30:1:2补给。调试期间需准备尿素2~3t,普钙5~6t。 另外如有条件可准备10~20kg粉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 . 物料化制及输送设备

活性污泥菌种培养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臵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臵沉淀1 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 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分析报告

综合素质学分 实验报告 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环境科学 学号: 21009011064 姓名:王璐 指导教师:钱丽萍

黄山学院综合素质学分申请表(2013——2014年度) 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申请人姓名:王璐班级:11环境科学班学号:211009011064 联系电话:187******** 项目 名称 学分 类别 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系定特色学分其它 申请学分1 总学分: 指导 教师 姓名所属院系职称联系电话签名第一指导教师(或主办单位)推荐意见: 第一指导教师(或主办单位)签名(盖章):年月日项目内容概述及成果材料名称(需附上必要的证明材料) 材料(论文)在下面 院系审批意见 经审核,该生符合《黄山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学分认定与管理细则》规定,授予本年度综合素质学分。 院系分管领导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活性污泥的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培养活性污泥,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活性污泥浓度、有机物去除率、污泥增长规律等的理解; 2. 学会培养活性污泥和测定污泥沉降比(%)的方法,掌握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3.能对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4. 了解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 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从1916年开始到现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从低效率到较高效率的纵向发展阶段;从英国到世界各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由点到面、由生活污水处理到各种工业废水处理的横向发展阶段。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由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图7-1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其平衡、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容积为2.5~3.0L的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造,外形为方形或圆形,带空气扩散装置或表面曝气装置; 2.压缩空气供给系统;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与注意事项 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就如何缩短污水生化调试所需时间,从调试前期准备到污水全负荷投入运行,分3个阶段予以解剖分析。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所需物料的种类及数量;调试各阶段物料投加量及所需控制的条件;调试过程所需注意的事项。文中所述内容尤其适用于以鼓风机曝气为主的生化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时,其生化处理装置均需进行污泥接种、驯化(俗称调试)。对于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使处理主体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多个日处理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生化调试发现,在生化调试过程中,如果准备充分,正常气温下一般7~10d即可完成生化设施的培菌接种工作;10d后就可以对污水进行驯化,20d左右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本文将分三方面对生化调试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方便起见,文中所列数据均以生化池体积5000m3为基准。? 一. 前期准备阶段 . 物料准备 ①污泥准备? 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寄的准备? 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节省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大粪的COD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复习过程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 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 查询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l.5h,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2)扩大培养。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 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0.7—2.0mg/l 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 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 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三是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四是pH值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高于35度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解决办法: a、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控制每天排除污泥的净增量,控制回流比。 b、控制F/M(污泥负荷) 调节进水和回流污泥 c、保持污泥龄不变 Lo——进水有机物浓度;X——MLSS浓度;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控制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控制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 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三、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污泥培养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三、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4∶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4、悬浮物质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