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明代,是我国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后期,逐步进入学术领域,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相继问世。世人撰文,多以袁宏道《瓶史》为史上最早的插花艺术专著。如周肇基《中国传统瓶花技艺》:“明代袁宏道(1568~1610年)酷爱山水花竹,精心插养瓶花,总结前人经验,实践中有创新。潜心研讨,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内容精湛的瓶花专著《瓶史》”

[1];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概论》:“《瓶史》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插花的专著,在世界上也是首创”[2];傅玉兰《家庭插花与花材培育》:“《瓶史》一书写于1599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此书不但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详尽论述插花艺术的专著”[3]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真正具有划时代性、堪称我国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高濂的《瓶花三说》,成书四百余年却鲜为人知,还蒙受着不白之“冤”。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嘉靖、万历年间在世,卒年不详。曾任职于鸿胪寺。高濂家世藏书甚富,得以广采群书,博学宏通。平日家居客游,多有幽闲佳客往来,时常陶醉于花木丛中。“挈茗奴从事,投谒花主,相与对花谈胜,或评花品,或较栽培,或赋诗相酬,介酒相劝,擎杯坐月,烧灯醉花,宾主称欢,不忍执别。暮去朝来,不厌频过,此兴何乐?”栽花种草,虽然未能事事躬身亲为,但还是“杖入园林,令园丁种植蔬菜,开垦沟畦,芟草灌花,结缚延蔓,斫伐横枝,毋滋冗杂”。因此,对于花卉的品类、特点以及栽植养护,高濂都有较透彻的了解和认识,《遵生八笺》中有关的花榭诠评、草花三品说、盆景说、拟花荣辱评、四时花纪、花竹五谱等,自是多有见地,其中亦不乏精辟之处。至于插花玩赏,高濂更是乐于此道。《遵生八笺》之五《燕闲清赏笺》卷下有《瓶花三说》(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细述插花之事宜,正是高濂插花艺术实践和经验的总结。

插花,首要者是选用花器。它既有功能的要求,供固定花枝乃至盛水、保鲜用,又有其本身的审美要求。高濂认为,花器有“美恶”之分,故插花须要选用适当者。《瓶花三说·瓶花之忌》云:“瓶忌有环,忌放成对,忌用小口瓮肚瘦足药坛,忌用葫芦瓶。”插花布置,更重要的是与周围环境的整体适称。因此,选用花器,高濂提出了“堂室二用”的理论。

《瓶花三说·瓶花之宜》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瓶;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宜。……冬时插花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磺五六钱,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近有饶窑白磁花尊,高三二尺者,有细花大瓶,俱可供堂上插花之具,制亦不恶。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高低二种八卦方瓶、茄袋瓶、各制小瓶、定窑花尊、花囊、四耳小定壶、细口扁肚壶、青东磁小蓍草瓶、方汉壶、圆瓶、古龙泉蒲槌瓶、各窑壁瓶,次则古铜花觚、铜觯、小尊罍、方壶、素温壶、扁壶俱可插花。又如饶窑宣德年烧制花觚、花尊、蜜食罐,成窑娇青蒜小瓶、胆瓶、细花一枝瓶、方汉壶式者,亦可文房充玩。……若以无所有者,则手执一枝,或采满把,即插之水钵壁缝,谓非爱花人欤?何俟论瓶之美恶?又何分于堂室二用乎哉?”象高濂如此具体而郑重地提出:插花布置,须因地制宜地选用花器,这在插花艺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插花,是花卉欣赏发展到一定阶段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无可否认,插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我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绘画就是其中之一。故高濂认为插花亦应效法画苑,注重位置经营,以求得天趣。

《瓶花三说·瓶花之宜》云:“(堂中插花)折花须择大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令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但小瓶插花,折枝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则两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象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这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宜瘦巧,不宜繁杂”,以韵致为美的插花,强调从变化中求统一,从对立中形成和谐的整体,才能称得上“方有天趣”;才能说得上“方美”,而“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这一插花艺术理论正是我国插花艺术精髓之所在。

插花,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巧妙地处理花材与花器的关系。为此,高濂提出了“花与瓶称”的美学原则。《瓶花三说·瓶花之宜》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花高于瓶四五寸则可。假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若瓶高瘦,却宜一高一低双枝,或屈曲斜袅,较瓶身少短数寸,似佳。最忌花瘦于瓶,又忌繁杂,如缚成把,殊无雅趣。若小瓶插花,令花出瓶,须较瓶身短少二寸,如八寸长瓶,花只六七寸方妙。若瓶矮者,花高于瓶二三寸,亦可插花有态,可供清赏。”这些可以“依样画葫芦”的经验之谈,无疑是插花艺术不可缺少的实技。当然,插花与绘画一样,有定法而无定式。如果以不变的定式求之,乃死法也。高濂亦深明此义,对此更有相当的研究,因而又提出了“不拘成规”的美学原则。《瓶花三说·瓶花之法》云:“后录四时花纪,俱堪入瓶,但以意巧取裁。……幽人雅趣,虽野草闲花,无不采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原无一定成规,不必拘泥。”此中所述,无论是现在抑或将来,对我国插花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插花,终因花材脱离了母体而大大地缩短了它的寿命。故此,根据花材各自不同的特性,进行恰当的人为处理,就能延长插花的寿命。一方面,高濂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如南宋林洪《山家清供·插花法》云:“插莲当先花后水;插栀子当削枝而槌破”;元人伪托苏轼《格物粗谈》云:“荷花以乱发缠折处,泥封其窍,先人瓶底后灌水,不令入窍,则多存数日”。《瓶花三说·瓶花之法》中,亦多有类似的阐述。另一方面,高濂又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经验,使之更具实用性。如南宋温革《分门琐碎录》云:“冬间花瓶多有冻破,以炉灰置底下则不冻,或用硫磺置瓶内亦得”。《瓶花三说·瓶花之法》云:“冬间插花,须用锡管,不惟不坏磁瓶。即铜瓶亦畏冰冻,执质厚者尚可,否则破裂。如瑞香、梅花、水仙、粉红山茶、蜡梅,皆冬月之妙品。插瓶之法,虽曰硫磺投之不冻,恐亦难敌。惟近日色南窗下置之,夜近卧榻,庶可多玩数日。”如是者,文中不止一处。至于前人所未说者,高濂也有所发展,如《瓶花三说·瓶花之忌》云:“(瓶花)忌香、烟、灯煤熏触;忌猫鼠伤残;忌油手拈弄;忌藏密室,夜则须见天日;忌用井水贮瓶,味咸,花多不茂,用河水并天落水始佳”。这些经验,得以总结和推广,对插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遵生八笺》成书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4];张谦德《瓶花谱》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5];袁宏道《瓶史》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6],均在《瓶花三说》之后。故笔者认为高濂的《瓶花三说》才是世上最早的插花艺术专著。

《瓶花三说》的问世,对我国插花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张谦德的《瓶花谱》,就明显受到《瓶花三说》的影响。如《瓶花谱·折枝》云:“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令

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瓶花谱·插贮》云:“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令花稍高于瓶。……小瓶插花,宜瘦巧,不宜繁杂。……欲插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等等,不难看出乃脱胎于《瓶花三说》之中。

既然如此,《瓶花三说》何以会鲜为人知呢?这主要跟《瓶花三说》成书不久,即被他人略加删改而置于袁宏道《瓶史》中有关。明崇祯二年(1629),距《瓶花三说》问世尚不足四十年,汲古阁刻本《山居小玩》、《群芳清玩》首先出现了《瓶史》二卷本。当然,此二卷本和《瓶史》一卷本并非卷帙分合不同,其内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二卷本卷上中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是一卷本所没有的。其后,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借月山房汇钞》,清道光三年(1823)重编本《泽古斋重钞》,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袁中郎瓶史》,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丛书集成·初编》,民国三十六年(1947)增订精装本《美术丛书·初集》等,所收均为《瓶史》二卷本。再者,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时,亦将《瓶史》二卷本卷上(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作为佚文,收入《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一辑佚》之中。另外,近人著书立说,亦多引用《瓶史》二卷本。笔者认为:袁宏道《瓶史》是一卷本,《瓶史》二卷本卷上(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实为高濂《瓶花三说》之文[7.8],在成书四百余年后的今天,应得到应有的评价。

精辟的见解插花之巨著

《瓶史》是明朝袁宏道(1570~1623年)的插花专著,也是古代较完整论述插花的巨著。分卷上和卷下两部分(一说只有卷下),卷上又分为“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卷下共有十二章节,即“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瓶史》详细叙述了插花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艺及欣赏之法,因此在插花史上是划时代的著作。它于十七世纪传到日本,受到日本插花界的极大重视,并由此成立了“宏道流”的插花流派,该流派至今仍在日本广为流行。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笔者在有幸领略原文以后,细读之余,特提笔为之颂扬。

一、精辟的插花艺术之见

中国传统插花与西方插花具有明显的差异,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追求作品的线条美,利用自然花材的姿、质来体现作品的美,注重作品的自然韵致,这一点在《瓶史》中集中地体现了出来。

《瓶史》在“瓶花之宜”和“宜称”等章节中论述了作品应有的艺术特点。采用朴实手法,提出了作品应有的“意态”。在构图上应“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得画家写生折技之妙,方有天趣”。应用上述原理,提出了“折花须大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占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于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令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即在插花时要注意主、侧枝之分,且枝、叶、花疏密合理。对一些不合理的插花方式亦提出了“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等。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插花受传统中国山水画影响很大,即要求作品有“来自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作品与容器关系上也提出了精湛的见解。首先提出了容器只是作为容器而已,反之则喧宾夺主。即“瓶忌有环,……凡瓶忌雕花妆彩花架”。其次提出了作品的体量与容器大小的比例关系,认为“插花须要花与瓶称”即“如八寸长瓶,花止六、七寸方妙”;“花应高于瓶四五寸即可”;对一些下部较大的容器,花应“出瓶口二尺六七寸”,而瓶细长者,

提出了采用一高一低的两主枝,或者曲屈布置方式,而较瓶身短数寸者为佳,对瓶较小者,花高于瓶二寸。上述观点基本上符合目前插花的基本原则,即插花高度应是瓶(容器)的高和宽度之和的1~2倍。

二、因时取材主客分明

插花材料因地因时,随地随时剪取皆可作为传统的插花材料。这一点在《瓶史》中得以充分体现。如“随时插换”、“取其近而易致者”。春有梅花、海棠;夏有牡丹、芍药、安石榴;秋有木樨、菊花;冬有蜡梅等等。但不提倡采用一些其它的花卉,即所谓“取之虽近、终不敢滥及凡卉”。因此采用松、竹、梅、牡丹、栀子、荷花、海棠、石榴、凤仙、水仙等花卉,也就是传统的插花材料。

中国历来追求花卉品种的花大、色艳、重花容等品质因素。插花也追求花卉品种的新奇,如牡丹以‘黄耧子’、‘绿蝴蝶’、‘西瓜瓠’、‘大红舞青猊’为好;芍药则以‘冠群芳’、‘御衣黄’、‘宝妆成’为上品;石榴以深红重台品种;莲花(荷花)以‘碧台锦边’品种;菊花以各色的鹤羽型、西施型及剪绒型;蜡梅以‘馨口香’品种为好。

插花材料上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在著作中十分注重作品中花朵大小、质地及花期上的协调关系,即花材的主客体关系,如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客体;海棠以苹婆(Stereulia nobilis)、林檎(Malus asiatica)、丁香为客体;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客;芍药以罂粟、蜀葵为客;石榴以紫薇、大红重瓣木槿为客;莲花以山矾(Symplocos caudata)、玉簪为客;木樨以芙蓉为客;菊花以秋海棠为客;蜡梅以水仙为客等等。主客花期相近、浓淡相谐、搭配合理。

三、精湛的插花技艺

插花技艺在明朝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无论是花材处理,还是花材剪取及瓶插液均有建树,这在《瓶史》中得到充分的论证。

袁宏道汲取前人之经验提出花材剪取时“须晨带露,取半开者”,这样有利于增加瓶插寿命。对瓶插液也提出了水质的重要性,即“水须经风日”为好,而其它水作插花则“花多不茂”,而且提出了贮水的方法,即“初入瓮时,以烧热煤土一块投之,经年不坏”,对各种水质作瓶插液进行比较,认为以河水和雨水最佳。这些经验对现代插花均具有的指导意义。

在花材处理的方法上,提出了不同花材的切口处理方法,如锤裂法会提高栀子花、薝卜花的寿命,灼烧法增加牡丹和梅花的瓶插寿命等等(表1)。

四、高超的养护技艺,独到的欣赏水平

插花作品的养护是延长观赏时间的重要措施。《瓶史》中认为养护不但从花材本身

来考虑,同时还要从容器上来考虑。在花材的养护方面提出了“花须经日一沐”,并且提出了沐浴之方法,即“用泉甘而清者,细微浇泽,如微雨解醒,清露润甲”。花材周围环境对养护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花下不宜焚香”;“忌香烟煤熏触、忌猫鼠伤残、忌油手拈弄、忌藏密室”等等,如果香气强烈,则“一被其毒,旋即枯萎,故香为花之剑刀”。

在花瓶保护上,特别提出了北方天寒之地,容易冻裂铜器和瓷器,因此可采用“水中投硫黄数钱”之方法来解决。而且提出了适时适器之观点,如“冬间插花,须用锡管”,而其它容器因冬季天气寒冷容易破裂。合适的容器可以延长作品的欣赏时间。如“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就瓶结实”,旧陶瓷作容器亦有相同之效果。

欣赏插花作品应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否则不但不能欣赏出作品的内在韵律,而且对自身的情感也是一种反叛。袁宏道认为花本身的生态习性,作为插花作品时,亦应有相应的环境来衬托,如“寒花宜雪,宜雪霁……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花宜雨后、宜秋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 石边”,否则“若不论风日,不择佳地,神气散缓,了不相属,比与妓舍酒馆中花何异哉”。插花作品欣赏不但有一定的环境,而且具有主观的欣赏意念,袁宏道不但注意到环境影响,而且还注意欣赏者主观的影响,这种观点具有唯物辨证法的观点。作为欣赏者应有良好状态来欣赏,即“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之,酒赏者下也”。并且提出了十四条高雅之欣赏者和二十三条辱花欣赏者之观点。今天读来仍意味深长。

西方插花艺术的初步探讨

一、西方插花艺术历史的初步探讨

插花是以自然界的花枝为素材,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它插放到适当的容器里而创作成的一种造型优美,有生命的装饰品。是一门高雅的立体造型艺术。它既是动态的植物写实,又是静态的植物欣赏。插花艺术世界上分为东方插花艺术和西方插花艺术两大流派。西方插花艺术以其鲜艳的色彩搭配,丰满华贵的造型与东方插花艺术的素雅、小巧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插花艺术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现代派插花”,其实,这是介于东、西方插花艺术之间的一种形式。

国内有关东方插花艺术的研究较多,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而对西方插花艺术的形式、历史及特点则研究介绍较少,缺乏较深入系统的资料。本文拟在这方面就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和研究,作一点探讨。

(一)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

1、起步阶段

西方插花艺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此时是希腊古典艺术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雕塑艺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作品主要是左右对称的男女塑像。当时供神用的鲜花,由花枝单独摆放发展成插入名贵的花瓶中。花枝在容器中的摆放也呈明显的左右对称形式。当

时古希腊有一种风俗,在少女出嫁前,房间放两个高约1米的瓷花瓶,每个瓶中插入3~4枝桃金娘花枝,象征神圣的爱之女神守护并赐给新娘幸福。花枝插法左右对称。如插三枝的,中间高,两边低;插四枝的,中间两枝高,两边的较低,一字摆开,表现了西方插花的规则形式的雏形(图1)。

图1

随着古希腊的衰败,对欧州文化艺术有突出贡献的另一大国——古罗马日渐强大。公元一~三世纪是它的繁荣时期,建筑装饰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鲜花为原型布置的柱头浮雕组成圆环形,宛如花篮。当时的插花,趋于圆形的轮廓,对称的布局,丰富了西方插花的造型。这个时期室内装饰出现了镶嵌画,并成为当时教堂中的主要装饰品。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华丽,并多以金色衬底。古罗马偏爱金色是因为它是财富、奢华和权贵的象征。这种色彩上的运用,直接影响了插花艺术的色彩搭配。如公元二世纪古罗马的一件插花作品,就是以金色金属容器、鲜艳的花材组成椭圆形的轮廓。花材装满整个容器,作品浑然一体、丰满而华贵(图2)。

图2

罗马帝国的人民信仰基督教,人们将鲜花视为最圣洁、最美丽的东西。因此在教堂圣坛上都要供奉鲜花,并以花卉做为特定的象征物。如睡莲花是希腊传说中女神艾西斯的化身;月桂枝编制的花环代表胜利;橄榄枝编制的花环代表和平等。为插花艺术的意境增添了丰富的内容,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公元五世纪后期,教堂插花比其他场合插花发展得快,而且都用金色金属瓶做容器,以玫瑰花、百合花、橄榄枝等为常见花材。如图3中,在教堂金色的屏风前,金色金属瓶里插着4支百合花,一信徒手里拿着橄榄枝,头上戴着橄榄枝花环,跪在地上。整个画面体现着祥和、安乐的气氛。

十三世纪初,西方玻璃彩画发展较快,且多用于装饰教堂。其色彩上的鲜艳、明亮,直接影响了插花艺术,使西方插花的色彩特点逐渐形成。此时花式窗棂的各种几何图案也影响和丰富了插花的构图。此时的插花还是多用于教堂,仍用金色的金属瓶做容器,只有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才用贵重的瓷器,花材也更加广泛了。

2、发展时期

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此时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插花艺术也进入了发展时期。如鲍斯·切尔特的绘画作品,在圆拱形的窗框里摆放着插花。容器是广口金色金属瓶,大量花材组成对称的圆拱形轮廓,水仙、铃兰、万寿菊、郁金香、鸢尾、芍药等多种花卉安排得错落有致,基部插有两朵大而圆的芍药花,使整个作品达到均衡的效果。花材中铃兰、水仙、白芍药等白色花朵调和了整个作品的色彩。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插花构图和色彩方面正向完美和成熟发展(图4)。

图3

图4

同期插花艺术也表现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如意大利画家西蒙·马尔帝尼于公元十五世纪在第1333个神坛上作的画中,大天使加布里埃尔和刚降生的婴儿之间放着一个瓷瓶,瓶中插着4枝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百合和鸢尾,组成扇形构图。花色不浓不淡、恰到好处(图5)。

图5

3、成熟阶段

十七世纪,科学和艺术都有惊人的发展。插花技法也达到了成熟阶段。法国凡尔赛宫是西方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它以花坛群和甬道组成规则而多变的几何图案,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已从圆形发展到欣赏规则的几何图案。这无疑影响到了插花的造型,使其由圆形、椭圆形发展到了菱形、扇形、火炬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此时是西方规则式插花形成的关键时期。

十八世纪初,不少画家都喜欢以插花为主题作画,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写实艺术——绘花艺术。这对插花艺术的兴盛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促其渐臻成熟发展。此时的插

花形象已出现在装饰品上,进入普通百姓生活。如十八世纪美国制作的亚麻被单上就印有:在一个大盆内插有由郁金香、芍药、翠菊等组成的左右对称、近似梯形轮廓的插花形象。花色以红、黄等暖亮色为主,配以与之形成对比的少量兰色花朵,使整体色彩艳丽而丰富。在被单的四边当中,还各有一个半圆形的小花篮,互相对称,以取得整体画面的协调和均衡(图6)。

图6

十九世纪早期,在画家托姆普·劳尔的一幅画中,在封闭的壁炉前放有一组插花,六枝玫瑰插在浅兰色的瓷瓶中,组成对称的扇形轮廓,基部的玫瑰花朵添满瓶口,既起均衡作用,又与上面的花朵相互呼应(图7)。

图7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是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宫廷及上流社会,对高雅的插花形式倍加喜爱,使插花艺术得到蓬勃发展。英国画家约瑟·戴维斯的画中,在新婚夫妇房间的方桌上,放着一件插花:青铜瓶做容器,黄色的郁金香、红色的玫瑰、紫色的牵牛花等插在瓶中,组成球形的轮廓,三种颜色既对比且调和,并具喜庆气氛。基部的三朵玫瑰均衡了整个作品(图8)。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及有一定修养的妇人都努力掌握插花艺术。在餐厅、客厅、书房、壁炉及走廊上到处布置插花作品。同期,在美国,人们最喜欢插制椭圆形花束。画家欧利文·塔比尔在他的《艾斯瑞尔的孩子和哥瑞福斯》画中,哥瑞福斯手里拿着的就是椭圆形的花束,花材是菊花和玫瑰,花色以粉色为主,中间是花朵,边缘点缀着枝叶,构图显得自然、均衡。

图8

十九世纪末期,以插花为原型的建筑浮雕出现在俄罗斯建筑的门脸上。圆罐形容器里对称地插着三枝藤本植物,在均衡中显现出飘逸和优美。插花形象除在建筑外部装饰上被采用外,室内也有应用。此时,绘画也出现了许多以插花为题材的佳作。如埃德格尔·蒂格

斯的作品《菊花与妇人》中的插花,花器用的是深褐色青铜罐,花材用的全是菊花,但冷、暖色搭配合理,花朵大小配置得当,整个作品安排得错落有致,繁而不乱,有节奏感(图9)。此时的绘花作品最著名的是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画中淡褐色的陶罐做花器,插着12朵金黄色的向日葵,组成椭圆形的对称轮廓,两朵较大的花朵插在基部,构成了均衡的画面。容器与花朵颜色的协调更突出了金黄色向日葵整体效果。而在梵高另一作品《鸢尾》中,则在土黄色的陶罐中插入了一大簇兰紫色的鸢尾花,罐与花间采用了鲜明的颜色对比,花枝的插制上,还采用了近乎东方风格的不对称均衡手法(图10)。从花材应用上看,《向日葵》、《鸢尾》用的都是同一花材的同色花朵,而《菊花和妇人》中则用的是同一花材的不同色彩的花朵,花材与色彩的运用上也比较自如。表明此时的插花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基本形成了西方插花独特的风格。

图9

图10

据美国出版的《植物与装饰》中记载,英国十九世纪末期,由设计师焦尼·培尔肯斯设计的餐桌插花,在英国国际花卉艺术品展览中获得好评。这是在两个造型精美的玻璃高脚容器顶部分别插入以色彩各异的玫瑰花为主编制的头状花束,并在其基部加入了许多丝状、条状的衬叶。这种花束非常像当时上流社会人的发式,深受人们欢迎。这件作品中还出现了附属物:在左边花器下部摆放了多种色彩的水果,使其与上面的玫瑰花相互呼应。

《插花艺术》教案

《插花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插花艺术的定义与分类、特点与作用和插花艺术的类型等插花基础知识。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净化与陶冶心灵和情操,体会艺术插花的魅力。 3、通过欣赏插花、表达主题和讨论作品,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和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的学习。 (2)插花艺术风格的欣赏学习。 2、教学难点: 插花作品类型的欣赏与插花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与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手绘工具(也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带花卉等实材) 教学过程 观察几张插花图,请同学找出这些图的不同之处,并说说感受。 学生说感受,教师总结。 师:插花是古今中外人们都喜爱的一门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活跃生活,而且大大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 我们如何了解插花这门艺术的呢?今天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一、插花艺术的定义: 即花的造型设计,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配合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品。 插花的花:指广义的花,泛指植物体上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如花朵、枝、叶、果实、芽、根等统称为花。 插花创作:将各种插花素材巧妙组合插置的过程。 二、插花的分类:

设问:同学们还在哪些场合看到过插花艺术?它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按用途分: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用途)。 礼仪插花: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2、按花材性质分类: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混合式插花 3、按艺术风格分类: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传统插花和现代插花) 欣赏分析(猜一猜)哪个是东风式插花哪个是西风式插花?(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东方式插花并总结其特点: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的插花风格为代表的一类插花。起源于中国。 东方式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崇尚自然、朴实秀雅、讲究诗情画意,使用花材少,叶疏枝少,构图多为非对称式,显得生动活泼。以“雅”为佳。突出线条造型。重视个体线条美。注重表现花枝的姿态的神韵。构图简练,多为不对称自然构图。多以木本花材为主,配以草本花材。 学生欣赏西方式插花并总结其特点: 西方式插花艺术:以欧美国家插花风格为代表的一类花。 艺术风格和特点:与东方式插花正相反,枝密叶茂,红红火火,五彩缤纷,强调插花的色彩。其构图上常采用规则几何图形,多以对称均衡为主,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以“繁”为佳。花材量大、色彩浓艳、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直接以作品的外形和色彩表达主题思想,不含蓄。多以草本花材为主,且花朵丰腴。 构图多为对称性的几何形构图,且均有明显轴线。欣赏的重点是整体图案和整体色彩。 传统插花的特点: ①、用花量大,多以草本、球根花卉为主,花朵丰满硕大,给人以繁茂之感。 ②、构图多用对称均衡或规则几何形,追求块面和整体效果,极富装饰性和图案之美。 ③、色彩浓重艳丽,气氛热烈,有豪华富贵之气魄。 现代插花的特点:它融汇了东西方插花的特点,既有优美的线条,又有艳丽而规则的图案,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追求变异,自由发挥。

4.1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造型设计要求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造型设计要求 --- 欧阳晓怡 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西方人认为花可抵抗巫术、闪电和毒药. 在祭典时, 人们用橄榄叶与月桂叶做成花环, 作为膜拜的用具. 将花环戴到头上、脖上, 即可作护身符, 挂在门上和墙上可防邪魔进内.所用的花材则视各国人们的习俗而不同. ?古代埃及人认为睡莲的壁画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 喜用印度睡莲和齿叶睡莲, 故在法老墓中有睡莲的壁画和鲜花随葬. 古希腊人除悬挂花环外还常将植物插在落地大花瓶中, 作为新婚夫妇的室内装饰品(图-1), 表示喜庆. ?古罗马人悬挂花环来庆祝"农神节", 并习惯将蔷薇花瓣洒在宴会桌和地板上, 使客人闻香. 德国人爱用枞树叶等. ?罗马帝国席卷欧洲, 建都于拜占庭后, 开始出现神殿仪式用的大型插花, 称拜占庭式圆锥形插法(图-2), ?而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 花环、花索(也称花彩)以及教堂装饰插花得到普及, 直到现在仍为圣诞节的装饰. 当时, 教堂插花多使用百合、鸢尾等象征圣洁的花材, 花型也较简单.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种文化的再生运动, 这个运动积极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也促进了建筑、室内设计、造园设计和花卉设计的发展. 人们将多种鲜花插满花瓶、花篮、果盘, 陈设在室内, 插花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情趣. 当时的花卉中心在法国. ?17-18世纪,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及战争、贸易和往来, 各地花材得

以广泛交流, 大大促进了园艺的发展. 这时期, 大量的园艺书籍出版, 也使园艺知识和插花技艺得到了传播. 如1633年罗马出版的?花卉栽培与装饰?, 该书介绍了许多关于养护切花的知识和用切花装饰的方法. 如一种专门插花用的"漏壶"(见下图), 壶内分层, 每层的盖面上都有插花孔, 将一支支花插入孔中, 使花朵均匀分布. 插花也成了各国画家们绘画的主要对象. 顺应当时的服装, 胸花应运而生. ?19-20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为英国昌盛时期, 花卉中心逐渐移到英国. 这时, 铁丝的使用也很普遍, 贴花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 西方插花逐渐走向系统化、理论化. ? ?荷兰花卉发展自15世纪开始, 当时其航海事业发达, 接触到许多新的植物和插花方式. 今天, 荷兰的切花生产位于 世界领先地位, 插花技艺也很有声望. ?美国开国之初称殖民地时代, 当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圆型花式, 故美国也称圆型为殖民地型. 后来吸收了东方的线条设计, 使花型更趋完美. 美国人巧妙地配合商业化的需要, 开发了各种新型花式的设计、礼品设计等, 并配合各种节假纪念日, 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 利用插花来表达感情, 使花艺设计受到世界的重视, 浸润在大众的生活中.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西方插花, 一般指欧美各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形式. 欧美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 因而在宗教信仰、插花艺术等思想文化形态方面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 形成了统一的西方插花艺术体系和风格. 其特点是: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式插花艺术 中国和日本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代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花枝互赠亲友和以花祭祖传递情感的风俗。日本的花道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自隋唐时代随佛教一起传入,风格和形式都留有中国插花艺术的影迹。因此,东方式传统插花实际上就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插花艺坛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最初起源于民间生活,到后来与佛前供花相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是其精髓。东方传统式插花以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美见长。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强调自然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圣洁之尊。自然之真: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强调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提倡“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要求创作者观察、了解植物生长习性,融人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人文之善:对花卉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物教化的功能。如松、竹、梅为“寒岁三友”;梅、兰、竹、菊寓意为“四君子”,“以白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兰喻君子,菊喻隐者,牡丹比贵人;竹寓虚心、有气节;荷寓清正廉洁、纯洁等。东方式插花用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手法,借花明志、以花抒怀。故作品常多命名,以引人步人特定境界。艺术之美:艺术之美包括花材美、布局结构美和整体艺术美。中国人赏花注重形、色、香、德,“形”则以“瘦疏古怪为佳”,与中国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有关。如梅枝条曲折多姿、清香悠远、严寒开放,被视为最佳花材。花材的位置也按书法、绘画的结构章法,讲究参差不齐、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相生、气脉相连。如“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整体艺术是指插花作品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传统文人插花所指的“花快意”一明窗、净室、古鼎、松涛、溪声等,并提出以茗赏为上、谈赏为次、酒赏为下等。圣洁之尊:东方人认为花是神圣的,常以花祭祀、供佛、以花修道、悟道。把插花作为修身养性之道,讲究“心正则花正”,要求通过插花关注草木,反省自身的正邪,弥补精神的偏颇。总之,东方式插花真、善、美、圣的花艺特点,决定了其多采用写实、写意或两者结合的艺术手法。作品形态自然,线条优美,布局如画,意境隽永,情趣盎然,耐人寻味。是一种唯美和教化结合的花艺文化。 讲究意境,寓意于花: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与生活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1)寓意于花。人们根据花木生长的特性或特征形态,融入个人感情,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抒发情怀,寓教于花。 ①以花名的谐音定意。花草的名称或别名及其谐音,往往是花材象征意义的来源。如百合、水仙、万寿菊、桃花、万年青、富贵竹、发财树等。②以花木的形象定意。③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常以各种花木的生长特性及形、色、香、质、神、性格等来评议。④按传说、时令定意。(2)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利用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人工的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

第二章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第二章插花艺术基本知识(教案) 本章重点:花材的基本知识。 本章难点:插花基本技能。 讲授要点:讲授花材种类时应结合实物或照片讲解。基本技能应示范讲解。 第一节花材 凡插花所用的植物材料统称为花材。花材的种类很多,插花中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花材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花材的分类 (一)按花材的形态特征分 1. 线形花材外形呈细长的条状或线形的花材。 2. 团块形花材外形呈较整齐的团形、块形或近似圆形的花材。 3. 异形花材外形不规整、结构奇特别致的花材。 4. 散(点)形花材外形由整个花序的小花朵构成星点状蓬松轻盈状态的花材。(二)按构图作用分 1. 骨架花材在构图中定高度和定外形骨架的花材。 2. 主体花材完成整个造型轮廓的花材。 3. 焦点花材插在整个造型的视觉(兴趣)中心部位(即焦点处)的花材。 4. 填充花材填补造型空间部位、完善造型的花材。 (三)按植物的器官分 1. 切枝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木本枝条。 2. 切叶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叶片。 3. 切花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花。有单花与花序之分,但都以观花为主。 4. 切果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果实。 (四)按花材性质分 1. 鲜花花材即鲜切花。具有生命活力。 2. 干花花材经过干燥的植物材料。可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且可人为染色。 3. 人造花花材人工仿制的植物材料。 二、常见花材(名称、寓意、有花时期、水养时间等。见幻灯) 三、花材采集与选购 1. 剪取时间 (1)气温较低、无风无日晒时剪取,清晨最好,傍晚亦可。 (2)不同花材剪取时间:发育阶段有区别。如香豌豆,花蕾时剪不能开放,必须每枝上着生的3-4朵花有一半全开放后才能剪。牡丹、芍药、香石竹等,以花蕾时剪切为宜,存放时间长,水养能开放。月季、荷花以含苞剪切为宜。 2. 花材选购 (1)茎部挺拔有力,有弹性者好。茎下端粘滑或有臭味者不佳。 (2)花叶叶要翠绿,花选半开者,花蕾的花托应有弹性。 3.花材包扎 花材采集或选购后,应注意包扎。最好用报纸把花朵小心包好,切勿暴晒于阳光下或受风侵袭。茎叶部外露暂无妨。但人们往往正相反,茎叶部包好,花朵却外露,这对花是很不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

论西方插花历史和特点 摘要:插花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西方插花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对西方传统插花的研究有益于我们东方学习和认识 关键字:西方插花,特点,发展 金字塔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宇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共室同眠,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人对花卉的爱意。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幅描绘工匠劳动的壁画里,可以看见一个俯身在陶器上作画的工匠背后,有插花造型的图案。此画详实地告诉人们,插花较早地出现在埃及。 欧洲文化的成熟,始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植物制成花环和插在花瓶里作为装饰品。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尤其是近海的雅典,贸易相当发达。如陶瓶的生产,在前六世纪中叶以后曾垄断了国外市场。陶瓶的样式,从侧面看去不过是外轮廓两条曲线的不同变化.但工匠们却能在这两条线中找出各种不同的比例、弧度和结构上的变化,创造出优雅美丽的陶器。 古罗马的兴起也为插花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当时人们习惯用花瓣来装饰环境.用风信子、香石竹、郁金香和牵牛花插花。公元前一九六年,罗马战胜了马其顿而做了希腊的“保护者”,五十年后,索性把希腊作为罗马的属地。罗马的统治者很茨慕希腊的文化艺术,古希腊的插花对罗马影响很大。 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记载来看.西方的插花是从古埃及的时候开始的。它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经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插花形式。如公元初期至中世纪.西欧国家先后步入封建社会,教会垄断了社会的文化艺术:插花也染上宗教的色彩。从当时的宗教画中,可以看到插花不仅是装饰品,而且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到了十四世纪之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冲破了思想的禁锢。绘画中,海波、树木、花朵等.倾向于图案化而富有装饰之美,插花也有图案化的几何形体表现。这对以后西方的插花形式奠定了基础。 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由于受其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西方式插花形成了几何形状,用花数量多,色彩艳丽;富有理性等特点。具体如下:1.崇尚人的力量、人的精神——古希腊人认为健全的精神源于健全的身体,产生人的“自我崇拜”,崇尚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以人为本,宣扬人性,追求个性自由,喜欢开敞外露的艺术风格。这与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含蓄的“藏之愈深,其境愈大”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2.注重花材整体的色彩美、图案美——不考究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和姿态美,只强调整体的艺术效果。着重欣赏整体华美的图案和色彩。 3.基本构图形式为规整的几何图形——西方插花的主要构图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对称式的有等腰三角形、倒T形、扇形、半球形、球形、菱形、椭圆形等;不对称式的有不等腰三角形、L形、S形、新月形等。花材排列较密集而整齐,形成丰满规整的各种图形。 4.作品中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丰富——西方插花作品,为完成色彩缤纷的规整造型,使用花材种类多,数量大,色彩变化多。作品在用色上十分考究,有较高的成就,给人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感受。

浅谈中国式插花

浅谈中国式插花 建筑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1班 3011205170 凌授珺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 由于受东方地理位置、民族风格、文化背景、习俗、审美观念、宗教、哲学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注重花枝的姿态与神韵,造型重视线条,优美自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能流传于世的插花作品主要以绘画的形式存在。传统插花的理论著作也主要出自诗人、画家、剧作家、文学家之手。如《瓶花三说》的作者高濂是明代诗人、戏曲家;《瓶花谱》的作者张谦德为明代画家,爱好书画;《瓶史》出自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之手;《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篆刻家和画家。另外,象南齐的谢赫(画家),唐代的白居易(诗人),宋代的杨万里(诗人)、陆游(诗人),明代的计成(造园家)等都喜爱插花。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书法、绘画、诗词的创作原则发展起来的,把诗词歌赋、乐曲的韵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的线条造型借鉴了书法、绘画中线条的艺术表

现手法。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写道:“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对花枝的剪裁取舍这样描述“以疏瘦古怪为佳。”《瓶花谱》“折枝”一节里也写道:“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视花枝的“形”,追求其姿态意韵,非常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应用。花枝的线条有粗细、曲直、刚柔之分,有不同的表现力。 2.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 我国古代的插花,除了宫廷插花比较繁复隆重外,文人插花多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这正是我国传统插花的典型代表。《瓶花谱》“插贮”一节说道:“瓶中插花,止可一种、二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浮生六记》有这样的叙述:“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这正符合中国传统上儒学所追求的文质彬彬,斯文有礼,谦虚含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主张。然而,古人插花也并非绝对不用色彩鲜艳的花材,只是不以色彩的艳丽为追求目的,更注重追求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以及插花的意境,而且花朵数量较少,不会显得炫耀刺眼罢了。 3.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 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

插花艺术基础知识教案

《插花艺术基础知识》教案 执教人:蔡美娟教学目标 1、学习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特点与作用和插花艺术的类型等插花基础知识。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净化与陶冶心灵和情操,体会艺术插花的魅力。 3、通过欣赏插花、表达主题和讨论作品,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和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插花艺术的特点与作用的学习。 (2)插花艺术风格的欣赏学习。 2、教学难点: 插花作品类型的欣赏与插花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与教案多媒体教室 学具准备:手绘工具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是指教师进入课堂、宣布上课、师生致礼、检查人数、安定秩序等,目的是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一)引导阶段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春天山花烂漫。人们用花瓶上几朵百合,为居室亮色;养上一盆金银花,为居室添香。花朵无时无刻地为我们的生活添加着色彩。插花是古今中外人们都喜爱的一门艺术,在生活中起了不少作用,往小了说: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活跃生活,往大了说:不仅大大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 讲解: 第一节插花艺术的定义和范畴 一、定义: 在生活中是怎样了解插花这门艺术的?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地剪切整理及摆插,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 插花艺术是一门“高雅的造型艺术”、优美的“空间艺术”、“有生命的花卉艺术品 特点: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立意——构思——造型。 插花的花:指广义的花,泛指植物体上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如花朵、枝、叶、果实、芽、根等统称为花。 插花创作:将各种插花素材巧妙组合插置的过程。 二、专业名词 1、花卉艺术:将花材经过人工处理,赋以花卉自身新的艺术生命的均可称为花卉艺术。包括:园林花卉、盆花、组合盆栽、佩花、篮花、瓶花、盘花等。 2、花卉装饰:凡是利用花卉装饰美化的均称为“花卉装饰”。花卉应用的统称。 用花卉装饰美化其他物品(环境或人),包括切花花材应用、园林花卉的配植应用、盆花的摆设应用。 3、花艺设计: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 以理性投入为主,带有商业性的产品计。 作品更强调观赏性、装饰性。造型上更具装饰性和时代感。 4、艺术插花:作品创造空间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念、情感和兴趣,强调作品的艺术性,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第一节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与 生活乐趣,她与其她姐妹艺术一样,也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 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 区别与特色。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 观点,就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就是中国国画与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与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与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与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就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 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与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就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与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 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去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总之,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宋代的蓝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插花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无穷的艺术魁力和生活乐趣,她与其他姐妹艺术一样,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均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经济状况,因此,她的产生与发展也必受社会经济、民族意识、时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插花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西方与东方两大流派明显的区别与特色。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第一节花材 凡插花所用的植物材料统称为花材。花材的种类很多,插花中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花材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花材的分类 (一)按花材的形态特征分 1.线形花材外形呈细长的条状或线形的花材。 2.团块形花材外形呈较整齐的团形、块形或近似圆形的花材。 3.异形花材外形不规整、结构奇特别致的花材。 4.散(点)形花材外形由整个花序的小花朵构成星点状蓬松轻盈状态的花 材。 (二)按构图作用分 1.骨架花材在构图中定高度和定外形骨架的花材。 2.主体花材完成整个造型轮廓的花材。 3.焦点花材插在整个造型的视觉(兴趣)中心部位(即焦点处)的花材。 4.填充花材填补造型空间部位、完善造型的花材。 (三)按植物的器官分 1.切枝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木本枝条。 2.切叶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叶片。 3.切花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花。有单花与花序之分,但都以观花为主。 4.切果从植株上剪切下来的果实。 (四)按花材性质分 1.鲜花花材即鲜切花。具有生命活力。 2.干花花材经过干燥的植物材料。可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且可人为染 色。 3.人造花花材人工仿制的植物材料。 二、常见花材(名称、寓意、有花时期、水养时间等。见幻灯) 三、花材采集与选购 1.剪取时间 (1)气温较低、无风无日晒时剪取,清晨最好,傍晚亦可。 (2)不同花材剪取时间:发育阶段有区别。如香豌豆,花蕾时剪不能

开放,必须每枝上着生的3-4朵花有一半全开放后才能剪。牡 丹、芍药、香石竹等,以花蕾时剪切为宜,存放时间长,水养能 开放。月季、荷花以含苞剪切为宜。 2.花材选购 (1)茎部挺拔有力,有弹性者好。茎下端粘滑或有臭味者不佳。 (2)花叶叶要翠绿,花选半开者,花蕾的花托应有弹性。 3.花材包扎 花材采集或选购后,应注意包扎。最好用报纸把花朵小心包好,切勿暴晒于阳光下或受风侵袭。茎叶部外露暂无妨。但人们往往正相反,茎叶部包好,花朵却外露,这对花是很不爱护的。用玻璃纸包花,阳光透入也会伤花,也应避免。 四、花材的保养方法 (一)花材过早萎蔫的原因 1?水分供应不足 (1)空气进入导管,气泡阻碍吸水。 (2)乳汁多的植物,乳汁堵塞导管,阻碍吸水。 (3)细菌感染使切口腐烂,丧失吸水能力。 2.温度影响温度过高加快发育进程,使切花早衰。 热带、亚热带花卉,5-15°C储藏。温带花卉,0-4 °C储藏。 (二)花材保养方法 1?减少水分损失 1)及时插入水中;2)湿棉包扎基部;3)喷水;4)避免风吹、日晒、烟重 八、、 2.增强花材吸水能力 (1)水中剪切:适于一切花材。把花枝茎干浸入水中,在水中将其下端剪去1-2cm,如花材已呈萎蔫状,可在水中连续剪2-3次。水中剪切的作用:一是剪去在采运过程中导管已吸入空气的茎段,并使重新剪切的切口与空气隔绝, 避免空气进入切口部位的导管,保证导管吸水通畅。二是剪去被污染的切口。 (2)深水养护:常与水中剪切法配合使用,是萎蔫花材急救的好方法。即在水中剪切后,将花材浸入深水中养护。一般浸水深度可达到除花头以外的各个部分,利用水压将水压入导管内,可使花在1-2h内吸水恢复。 (3)倒淋法:将花头朝下、根部朝上,倒提着用水反复冲淋几次,然后用报纸松松地包上枝梢和根部,并用水把报纸浇透,将花材横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经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1)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必然受本国家本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华优秀古老文化一部分的传统插花艺术,它在许多方面都很好地把握并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精髓,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斗起i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是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又如中国传统插花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酮巨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 天香远溢 剪截组合以及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虽定为7:5:3近似黄金分割率的尺度十但对每个花枝的位置伸展方向与角度绝无固定程式和严格要求;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中国传统插花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而是通过对花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观察与感受,萃取精华,倾注情感,并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花材的寓意和象征性或谐音、谐意等,借以表达作品的主题内涵与神韵意趣,以有限的形象表达无穷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充分表现了构思上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深邃的意境之美,这种运用诗的意境、画的构图的创作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含蓄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与雅俗共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其独 (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与特点) } 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插花艺术 课程类型: 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观赏园艺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艺术学的基本知识,领悟插花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插花、盆景与压花等花卉艺术品的创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讲授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及造型技法,主要内容包括: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花卉装饰的意义、方式、规律,插花艺术的特点及效果,插花的艺术流派及其风格特点,插花的原理,基本造型,花材和花器的选择,花材的整理加工和保养、造型技法;东方插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要求,西方插花艺术的技法与要求,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及评判以及前卫另类插花等;仿真花的插作;并辅以动手实践,使学生能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初步具备插花艺术造型的技能。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及现场演示的方法对理论做形象、直观的解释,力争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课堂现场演示,目的是通过图片及实物对基本理论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的图片,增强本课程的艺术欣赏性,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插作课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插作课完成,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在练习中指导、在练习后点评。

论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异同

学号1301010216 天津城建大学 结课论文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及其原因 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 雍直昱 班级 13级建筑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建筑学院 2015年12月23日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及其原因 摘要: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插花,具有用花量少、追求线条、色彩淡雅、富有意境的特点。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西方插花,具有用花量大、注重几何造型、色彩浓艳、富有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关键词:东方插花;西方插花;特点;原因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东方插花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西方插花发展: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1 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在东方传统文化积淀下,插花花艺逐渐形成了自然简洁、重视线条美、意境鲜明、色彩淡雅等风格特点。具体如下: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第一宗旨 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刻意造作。形式自由活泼,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以顺乎自然之理,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插花作品的最高境界。 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创设 不仅注重花材形体美和色彩美,而且更讲究以花传情,以花达意,形神兼备,即追求插花作品内涵和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欣赏了作品外在的形态和色彩美,并进而深入欣赏其意境美,在作品内涵的广阔天地里遨游,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诠释插花作品。 1.3线条造型,重视个体的线条美 东方插花选用花材十分考究而精练,不以量取胜,而以花材的姿态和质量为先,着力展现花材个体的线条美,所以作品中用花种类少,数量也少,色彩简单。如清代沈复说:“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线条造型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花材线条的粗细、平斜、曲直、张弛、高下等变化,给人感官以不同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1.4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 东方插花作品外形轮廓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虽然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下垂式等4类基本构图形式,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不变格式,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折各得自然之妙,形成变化万千的不对称式图形。其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不受任何形式或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据主题或环境布置的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创作才能。 1.5花材人格化 自古以来,人们在爱花、赏花中,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花为伴,以花为友,流传下来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陶渊明与菊花、李白与牡丹、林和靖与梅花等。中国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被赋予种种深刻的寓意,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在插花创作中,根据主题选用,会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1.6重视季节特色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每个季节都有其代表性的花材,表现季节的主题,就用代表那个季节的花材来插作。这种应时的特色,使作品富有现实的感染力,使人真切感受到该季节的动人景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