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六师附小2011学年度学校课程计划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介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初命名为“洋泾学堂”,由潘作人创办。1960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2001年挂牌上海市胡荣华学校。

六师附小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二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不计其数的学子受熏于此,立报国之志,学为人之道,长真才实学,在振兴民族的伟业中发光发热,代有建树。近十年来,这里走出过中国科学院小院士张晨骋,市十佳雏鹰好少年方信喆,市残运会游泳双料冠军房玉菁,大世界吉尼斯珠脑算擂主余捷,全国儿童组象棋比赛第一名葛超然,市“龙凤幸运小骄子”朱鸣洲,上海市当代小先生王佳婕,市“好苗苗”谢芳洲,市世博风尚好少年朱玮昊、游复钧等。走出过捧回新加坡奥林匹克金牌的团队,更有几十位优秀教师从这里走上兄弟学校的领导岗位。附小是育人的肥沃土壤,是成才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协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愉快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儿童阅读基地、上海市双拥模范工作先进单位、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浦东新区首批校本研修学校、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运用实验学校、浦东新区首批双语教育实施学校和浦东新区校本德育课程实验基地等,荣获全国百家校园电视台、全国雏鹰大队、浦东新区教科研先进集体、浦东新区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和浦东新区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浦东新区“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心”好班子、浦东新区一级党支部等。

学校现有五个年级53 个教学班,2175名学生。现有二个校区:羽山路校区(羽山路1476号)和海防新村校区(海防新村60号)。学校拥有全塑胶运动场,有电脑房、舞蹈房、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室内体育馆、象棋馆等专用教室29间,有线广播、电视台、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系统使校园各处紧密相连。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硬件保证。

学校现有中层以上行政人员15人,校长兼书记具备一级校长任职资格,岗位培训率100%,均有小学高级职称,所有人员都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工作,其中市级名师、区级骨干教师10人,获市区园丁奖、师德标兵12人,中共党员10人,民主党派1人,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与潜能,乐于创新与开拓,勤于奉献与服务的成熟的管理队伍。学校在编教工147人,专任教师127人,高级教师77人,任职资格符合率和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其中市、区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计32人。

过去的四年间,学校荣获上海市金爱心教师10人,市区园丁奖17人,区开发建设杰出人才,区十大杰出青年,区十佳师德标兵3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体育组、信息组、三年级大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区文明班组、区三八红旗集体。骨干教师赴云南、都江堰支教3人次;区内支教5人次,分别为期两年。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附小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已形成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学校各级展示课不下300余节,全国级教学评比28人获奖,市级评比41人获奖,区级评比10人获奖。学校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57篇,区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04篇,论文案例获奖48篇。学生按学校要求审核备案的获奖荣誉有近2000余项。

(二)发展基础与努力方向

自2002年来,学校以“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为已任,实施了自主发展“三步走”策略:

2002~2004,我们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以管理改革为抓手,重塑管理理念。学校大胆进行内部管理机构重置,形成新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重置,打破了部门与年级间的边界,实现了同一层面思考,不同条线工作的互动而制衡的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简明、实用和高效。2004年,学校参加市教科院普教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课题组”,大胆改革内设机构,重建内部管理制度,2005年《重建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能》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获中国教育学会整改委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

2005~2007,我们走出了改革的第二步: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转变教师观念,夯实教师现代教育素养。学校大胆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经过“信息技术与学

科整合”、“网络环境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轮循序渐进的变革性实践研究,逐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2005年,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运用研究”被列为区教育内涵发展项目,2007年项目研究成果被评定为A级,同年11月新区社发局组织召开现场会,学校的成功经验在全区推广。2008年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荣获优秀。

2008~2010,我们走出了改革的第三步: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凸现办学个性。学校重塑课程理念,确立了“学校计划安排下有意义的一切活动全部构成课程”的课程理念。对三类课程进行有机统整,构建了“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的学校课程方案。同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性教学。一系列的课改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体验,创设了开放的学习时空,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007年,学校《成长体验活动型校本课程研究》被列为上海市双名工程专项课题,2009年课题结题,《有一个快乐的地方叫学校》一文发表于《新课程》。2009年,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终期评审,《成长体验活动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荣获专家一致好评。2011年5月,学校迎接了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督导,各位专家一致肯定了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在回顾总结中,我们认识到:

1、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由她的课程特色来支撑的。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靠她的课程体系来实现的。在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等基本条件初步具备以后,学校应当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龙头,以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2、学校课程改革的成功是初步的成功、局部的成功。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1)要加强学校课程特色与办学理念一致性的研究,以使课程改革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2)加强三类课程的平衡发展,使三类课程都能够凸显“注重成长体验”的特色;(3)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体系,特别是课程评价体系。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来引领、规范和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理念

学校课程理念表述为:学校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学校计划安排下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全部构成课程;学校课程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快乐情趣的体验。 (二)学生培养目标

在“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自信、健康的快乐少年”的培养目标。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对今天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健康,是指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快乐,是指学生初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成长目标

教师具备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具体表现为:能校本 化实施基础性课程、开发和组织拓展型课程以及指导和管理研究性课程。 (四)课程建设目标

组织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把“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融入三类课程建设中去,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化。 三、课程结构

如上所示,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总体框架下,学校课程分两类:学科类课程和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包括市教委规定的基础型课程以及学校开发的学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文、

学 校 课 程

学科类课程

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

市教委规定基础型课程

学校开发拓展型学科课程

兴趣活动课程

年级活动课程

校园文化节活动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等八门

信息技术、象棋文化、心理健康等六门

学生社团 5年一次的艺术节、读书节、

体育节、科技节和文化节

第二学期主题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入队活动、十岁生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毕业典礼活动

第一学期探究之旅:自然之旅、科技之旅、人文之旅、艺术之旅、畅想之旅

拓展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

国家三类课程

阳光体育

数学、英语等八门课程。学科拓展型课程包括象棋文化,语文拓展阅读,数学思维训练,快乐ABC和信息技术等六门课程。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包括综合兴趣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以及年级活动三门课程。

四、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依据《上海市2011年中小学课程计划》、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生实际,学校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足开齐“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合理编制并规范落实学校课程计划及年级课程目标和内容。(一)、六师附小2011学年度一至五年级课程设置汇总表

说明:

1、一、二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2节,三年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3节,四、五年

级每周课时总量为34节。每节课的时间按35分钟计。因考虑各年级放学时间的相对统一,故一、二年级安排2节阳光体育活动。三年级安排1节学生社团活动。

2、一二年级兴趣综合活动2节:1节学生社团活动+1节英语兴趣活动

3、阳光体育:分年级进行。一年级和三年级(周二、四);二年级和四年级(周

三、五);五年级每天早操后安排几个班级进行活动。

(二)一至五年级分年级课程计划

一年级课程设置一览表

二年级课程设置一览表

三年级课程设置一览表

四年级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年级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课程实施与管理

(一)课程实施

1、学科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教师瞄准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充实、组合教材内容,努力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直接经验、时代发展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修订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目标。

2)加强培训指导,进一步明确“集慧式备课、有效性课堂、差异性作业、个别化辅导和多元化评价”的教学规范与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集慧式备课,要求教师在教研组“集慧式”的专业引领下,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和拓展点,做到课前的精心预设。做到“三定”,即定要求、定模块、定方式。有效性课堂,要求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做到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实施生动、开放、有效的高质量课堂。实施“四课”,即互观课、调研课、考核课、展示课。差异性作业,要求教师加强练习设计研究,提高练习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并关注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多层次练习,切实落实减负增效。做到“二控”、“二鼓励”、“二加强”。个性化辅导,要求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关注三类学生,即优秀生、后10%学困生和特殊学生。树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学思想,加强个别关注和辅导,帮助学困学树立学习自信心。做到面向全体,关注三类学生。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采用激励方式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学期评选“学科之星”、组织学生做好学科自我评价和互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做到课程同质,面向全体,重视过程和结果。

3)加强教学实践,实施“四课”制度,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改进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四课”,一是“互观课”。即每学年一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围绕“适切的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研究主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跟进实践,通过“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的循环过程,实现螺旋上升的教学改进。二是“调研课”。即每周一次,由校长带队,所有行政参与,提前2天通知调研对象的听课活动和不定期由年级主任带队,年级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年级内的推门听课活动。三是“考核课”。即每年一次,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全方位的教学评估活动。四是“展示课”。即每年一次,学校组织的优秀课观摩活动。如:沪锡通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展示课等。

4)树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质量目标,加强学生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调研,建立困难学生干预机制,每个年级建立星星辅导班,组织辅导团队,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轮流承担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重塑学习的自信。

2、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的全面推进

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是以育人为导向,以德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拓展型活动课程,包括兴趣活动课程、校园文化节活动课程和年级活动课程三类。

1)兴趣活动课程包括社团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有以提高能力、竞赛展示为组建原则的提高型社团,有合唱团、书画社、象棋队、田径队等19个团队;还有以培养兴趣、人人参与为组建原则的普及型社团,有模型、剪纸等四大类79个社团。学年初,学生通过网络报名,自由组团,每周一次,开展走班学习。阳光体育活动遵循“趣味性强、运动量适宜”的原则,设计了弄堂游戏类、球类、田径类、一般健身类共20个活动项目。每个年级每周保证二课时活动时间。

2)校园文化节活动课程包括“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节”等内容。每年一次,五年一轮。本学年12月,学校将组织“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国际文化节活动。传播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让学生从小就拥有“异中求同”与“共存共荣”的理念,将来成为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现代公民。

3)年级活动课程包括探究之旅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分别是一年级“我是小学生了”,二年级“我戴上红领巾了”,三年级“我十岁了”,四年级“我是小当家了”,五年级“我是毕业生了”。

如:本学年第一学期年级活动课程,一年级“自然之旅”,10月,学生将走进张江农业园区,亲近自然,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9月底,将组织“学规范懂礼仪”行为规范大比武;11月,组织观摩《闪闪的红星》电影;12月,亲子半日开放活动及“星星在东方闪耀”入团仪式。二年级“科技之旅”,10月,学生将参观上海儿童博物馆,感受自然界的奥妙。9月底,组织观摩电影;12月,“红星儿童节”亲子活动。三年级“人文之旅”,11月,学生将考察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馆,让学生了解过去、珍惜今日,策励将来。9月,组织“红歌

赛,迎国庆”,书法学生对祖国的真挚情怀。9至12月,组织“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四年级“艺术之旅”,10月,学生将走进上海金山农民画村,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9月,组织“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趣味运动会。五年级“畅想之旅”,11月,学生将走进复旦大学,树立远大志向。9月,组织学生“学军人风骨,练军人体魄”军训活动。

(二)课程管理

学校构建三级课程管理网络,即教研组、年级课程领导小组和学校质量监控组,保证课程从开发设计到实施评价的全过程的管理。引领教师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1、教研组管理

各教研组严格执行着校本研修“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题”的四定要求,通过实施“教学、研究与学习”合一的工作方式,利用理论学习、专家或骨干教师讲座、课堂研讨活动、教研组讨论交流等系列活动,使组内教师能在一个开放、合作的集体氛围中学习、切磋、分享经验和成功,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教学研究。

2、年级课程领导小组管理

年级课程领导小组是由年级主任、语数英教研组长和一位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年级管理团队,承担着统筹协调本年级的课程实施和开展课程质量监控的任务。这种打破学科边界的管理方式,引导教师从学生发展角度,重新审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任务,提高了育人意识和课程意识。

3、学校质量监控组管理

学校质量监控组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学评估组人员组成,通过服务、指导、监控的管理措施,大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组织校本培训。学校利用暑期和周五学习时间,邀请市区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各类专题培训讲座。学校组织信息技术组提供服务,帮助教师建立起个人工作室,分享教学智慧,记录成长轨迹。学校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有研究主题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丰富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得以共享,也使教师的反思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二是指导校本研修。学校质量监控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形式组织质量调研,并利用电子化学业评价管理系统和数据统计,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定期发布教学

质量报告,指导教研组根据教学问题及教学问题所呈现的研究价值,自主开展“以问题带教研、以专题带教研、以课题带教研”的教学研究。同时,还组织成果展示来提炼课题研究精华,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价值的认同感。

附:不定期课程实施和教学常规落实质量调研

附:定期教学研究、培训和不定期质量调研

附:定期与不定期教学质量监控

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的多元性评价

学校注重对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活动反馈表、课程评价量化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课程评价,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如2010年我们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从汇总结果看,动手类课程更加受学生的欢迎。社团活动课程的情趣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也是通过课程的评价逐渐明朗,对后期课程的内容调整和教学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校一贯坚持“课程同质”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学校质量监控组除了定期组织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外,近年来还在监控形式、内容、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学校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如:成长体验活动类课程实施中,我们为学生设计参与程度、体验程度的星级自我评价;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后,学生需要及时记录下收获和体会,我们采用“收获袋”形式,对每一位学生的在校体验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保存。同时,教师用发展的眼光,采用星级评价激励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三)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学校对教师实行全面、多样的发展性评价,以学生问卷、教师自评、他评和

学校综合评定为主要形式,每学期一次对教师的师德、师生关系、团队合作和教学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以《六师附小管理手册》来激励教师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实现评价的常态化。

六、课程保障

为保障学校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在管理、师资及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应变革。

(一)建立了扁平化的组织机构

学校大胆进行内部管理机构重置,形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新的组织结构中,校务委员会下设综合管理处和五个年级组,由校长直接领导,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强化了管理机构的咨询、服务和指导职能,扩大了年级组的管理权限,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同时也打破了部门间、学科间和教师间的隔膜,形成了同一层面思考、不同条线配合的既互动又制衡的管理新机制,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开放、民主和高效,为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了项目化的自我管理

在学校持续变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建设中,有许多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又有许多新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需要有人去承担。如何在避免激烈动荡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这些既有开创性又有风险性的任务?我们采取了项目管理的新形式,以项目招标的方法把需要研究、实验和探讨的项目向全校教师公开招标,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管理者参与学校改革的积极性。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们自己组织项目团队,自己制定项目方案,自己实施过程监控,自己进行成果总结。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体验到事业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

(三)组织了多渠道的教师培训

学校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设计,对教师成长提出个性化的针对性意见。学校把课堂教学改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四课”制度帮助教师诊断和改进教学。学校组建多样化的学习团队,让教师在团队学习中成长,有名师工作室、教师讲师团、学习共同体和项目课题组等二十多个学习团队。学校还建立信息化教师研修社区,为教师发展提供信息平台,教师工作室,班级网站、视频课程、资源库等网络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在开展校内培训的

同时,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充分保障。

(四)营造了多色彩的校园文化

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传承百年文化积淀的同时,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近年来,更是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积极倡导“尊重、平等、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关注成长的质量意识和互动分享的社会资源。培育和造就了团结奋进的班子、敬业乐业的教师、自信好学的学生和热心教育的家长。强烈的育人使命感和力争完善的工作责任心,为学校赢得了发展,赢得了荣誉,也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为课程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立足本校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经验总结***完小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年-20**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

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以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六师附小2011学年度学校课程计划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介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初命名为“洋泾学堂”,由潘作人创办。1960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2001年挂牌上海市胡荣华学校。 六师附小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二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不计其数的学子受熏于此,立报国之志,学为人之道,长真才实学,在振兴民族的伟业中发光发热,代有建树。近十年来,这里走出过中国科学院小院士张晨骋,市十佳雏鹰好少年方信喆,市残运会游泳双料冠军房玉菁,大世界吉尼斯珠脑算擂主余捷,全国儿童组象棋比赛第一名葛超然,市“龙凤幸运小骄子”朱鸣洲,上海市当代小先生王佳婕,市“好苗苗”谢芳洲,市世博风尚好少年朱玮昊、游复钧等。走出过捧回新加坡奥林匹克金牌的团队,更有几十位优秀教师从这里走上兄弟学校的领导岗位。附小是育人的肥沃土壤,是成才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协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愉快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儿童阅读基地、上海市双拥模范工作先进单位、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浦东新区首批校本研修学校、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运用实验学校、浦东新区首批双语教育实施学校和浦东新区校本德育课程实验基地等,荣获全国百家校园电视台、全国雏鹰大队、浦东新区教科研先进集体、浦东新区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和浦东新区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浦东新区“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心”好班子、浦东新区一级党支部等。 学校现有五个年级53 个教学班,2175名学生。现有二个校区:羽山路校区(羽山路1476号)和海防新村校区(海防新村60号)。学校拥有全塑胶运动场,有电脑房、舞蹈房、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室内体育馆、象棋馆等专用教室29间,有线广播、电视台、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系统使校园各处紧密相连。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硬件保证。

最新整理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docx

最新整理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长冲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革命。它将影响、触动传统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xx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我校积极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积极探索课改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争做全县课程改革的头雁。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詹宇意 副组长:胡建议、肖本初、王万利、舒克章 成员:岳佰成、潘峰、孙教育、刘兵、杨李、王富林、余盛国、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

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评价机制,建立一套适合长冲中学情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

2020中小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20中小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我校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

【最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的活动策划

策划书: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的活动策划 为全面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全市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确定,在全市高中学校开展”双十”活动,即:解决高中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十大难题,建设十所实施课程改革示范学校,把这十所学校建设成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的示范,引领全市高中学校健康协调发展.”双十”活动的时间安排,计划两年完成10所学校建设任务,每年9月下旬对当年申报学校创建方案进行研讨,11月份对申报学校进行验收. “双十”活动建设标准(注:这十个方面既是十个重点问题,也是示范学校建设标准.) 1,在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重大特色之一,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申报学校要率先落实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并积极探索实行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教师与学生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创新,师资合理配备,学分制管理等. 2,在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索方面有成型做法. 让不同类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申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发展需求组成不同层次的班级,重点在学科(也可部分学科)教学领域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要求等各方面体现出差异;也可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实行班内的分层次教学,加强分层考试,分层作业,分层任务,不同目标要求的分层次教学策略研究. 3,在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有成型做法. 在办学行为规范之后,限度地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加以开发,实施,不仅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发展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申报学校要在如何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如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上有比较成熟的做法. 4,在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管理方面有成型做法. 学生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得失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得失研究 徐维忠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不可否认,每次改革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21世纪将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得失情况,以期对当今中国高校课程改革有些许启示。 关键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得失研究。 The Research to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a of Chinese Colleges a nd Universitie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WeizhongXu (The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ABSTRACT :The curricula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reformed time after time since our c ountry’s reform and opening. That surely brought many achievements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The 21st century is a new era of the globalized knowledge-based market economy. We have to further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a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sides that the reform brought to, expecting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reform of the curricula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a;The research to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客观地说,每次高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效果是好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分三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得”、“失”两方面作一些粗浅的研究,以期对当今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有些许启示。 需要指出的是,“得”与“失”是两个动态的概念,一定时期的、显性的“得”,有可能是另一阶段的、隐性的“失”;反之,一定时期的、显性的“失”,若用历史的观点看,也未必就一无是处。因此,在本研究中,凡遇此类问题,概以此理论涵盖之,以避过于将“得”与“失”对举,以致割断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外,笔者之所以将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客观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确实经历了一个“恢复-调整-深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主观上,笔者认为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历程细化,有助于甄别利弊,从而更好地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一、恢复阶段(1978-1985) (一)改革措施概述 众所周知,“文革”期间,我国高校的教学秩序几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各种必要的教学环节成为当时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手段,课程建设同样未能辛免。因此,“文革”结束后,为了尽快恢复教学秩序,作为高校教学核心部分的课程就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面对百废俱兴的局面,中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恢复课程体系,使中国高等教育教有所依。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统领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全局的高等学校课程计划(当时叫教学计划),沿用了1957年开始的参考性文件的作法,即由教育部颁发参考性文件,各学校参考执行。(1957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计划实行的是统一课程计划。1957年高等教育部颁布了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AA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学校发展愿景 AA学校秉承“德育育人”的办学理念,追求培养品智兼修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教育学生真情做人,智慧处事。 二、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认为,学校发展的愿景最终是依托学校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校本优势,致力于师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课程的选择性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学校课程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可能与必然。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学校必须通过课程规划整体定位、统筹安排。同时,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1.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品智兼修学生,奠定幸福人生。完善人格,涵养性情,丰富心灵,开启智慧,为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指向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 (1)学校特色化发展目标:以“德育育人”为宗旨,播下情感的种子,生长爱的大树;洒下知识的甘露,汇聚智慧的海洋。 (2)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教师的课程意识整体觉醒,课程建设能力普遍提高。教风是“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广泛采纳名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重视学生品德与双基,关注学生兴趣与爱好,以“笃学深思,学以致用”为学风。专心好学,深刻思考,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学校课程改革的内容与重点 学校课程规划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意见》、《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方案》三大部分。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分为“课堂教学生本化研究”与“国家学 科课程的拓展研究”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生本化研究”,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与课时安排规定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作出整体的规划和安排;重建教学管理制度,以“德育育人”理念为指导,明确教师备课、作业布置、考试命题、教研活动、教学检查、绩效考核等

2019年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长冲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方案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这 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革命。它将影响、触动 传统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关注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必将推 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我校积极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文件 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积极探索课改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扎实稳妥地 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 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 子,争做全县课程改革的 头雁。二、课改组织机构课改组长:詹宇意副组 峰、孙教育、刘
长:胡建议、肖本初、王万利、舒克章成员:岳佰成、潘
兵、杨 李、王富林、余盛国、教研组长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 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 务。 3 、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 “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 “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4、开展 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 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适合长冲中学情的评价体系。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 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 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 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 组织培训, 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 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 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 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 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 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 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2、落实集 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 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 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 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 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 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 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 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 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 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5、探究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 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 1.新的课程观

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

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多方面较原来的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目的,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及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和谐氛围,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得到树立,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实现开放、互动、高效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三、实验措施 (一)加强教育管理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 1、加强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监控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2、教育经费开支适当倾斜。为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奖励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推进。 (二)、师资培训 1、上级培训:在各年级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自行学习培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2、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①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②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④新课程新理念;⑤信息技术培训等。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集体研讨,个人自学。 培训时间:课余时间。 (三)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完整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答:《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答:“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4.什么是“有效教学”? 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5.“有效教学”所倡导的理念是什么? 答:(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设计

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