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献给六十年代出生的人

献给六十年代出生的人

[转帖] 献给六十年代出生的人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四十七八,小的有三十八九。

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

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zhayao包”来,轻松多了。

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GC D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

六十年代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

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背诵着毛主席的教导“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我们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

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电影只能看到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

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

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

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

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

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

阳默默祝福。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1976年。三颗巨星陨落,一年之中我们同全中国亿万人民一样,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我们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窝棚里写作业;我们为毛主席戴黑纱,哭得声嘶力竭;我们举起标语小红旗,上街游行,欢呼打倒王张江姚……

天亮了,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那时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

郭老那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发愤读书,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世纪末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刻苦攻关。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为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没有人不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那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出山,被历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复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

一时间,八块样板戏不演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见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间受害,生离死别和描写美好爱情的电影诞生了。《海外赤子》、《归心似箭》、《爱情啊你姓什么》、《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等到满山红叶时》、《第二次握手》、《红牡丹》、《庐山恋》等等等等。

有电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时候的电影插曲实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绪激荡,李谷一也成了我们梦中的歌神……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

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色歌曲。

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产的《敌营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运》、《排球女将》、英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

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第一次颠覆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

电影《少林寺》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

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

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时的一本叫作《武林》的杂志,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零售之最。

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人在旅途》等为代表。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以前凭票、卡供应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已不再紧张,人们的着装也逐渐从千篇一律的灰、蓝、黄而变得亮丽多彩。姑娘出嫁的条件,已成为“三十六条腿”和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了。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春节文艺晚会”的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

往事如过眼烟云,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同前人、后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

回忆过去,会使我们在观照历史的同时,寻找出更符合于我们时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们更加为生于六十年代骄傲和自豪。

在“XX大革命就是好啊,就是好”的咆哮声中,60后迷迷糊糊中走过了激情四射的少年时期

在4%不到的高校录取率和祖国科学的春天里,一部分60后跌跌撞撞地渡过了难忘却苦B青春

在“生一个孩子好”的感召下,极少数60后先知先觉地作出了中老年的科学家的卓越规划。。。。

我写的唯一一首诗:

三字经,留毒深。

孔老二。害人精。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把毒批。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现在还在艰难奋斗的60后的同胞们

喜欢安静了,不怎么爱热闹了, 小孩都开始叫自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了。

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似乎已看破了

我知道,我们已经老了... ...

1、从在网络上出现的顺序来讲,先有“80后”,后有“60后”;从辈分来说,先有60后,再有80后;从血缘上说,部分80后产自60后。

2、一直以来,不知道一把年纪是什么意思,当有一天审视自己手上的老茧时,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3、60后的童年非常贫穷,但是他们的零食都是绿色食品,槐花、榆钱、红枣、桑葚、芦苇根、柳树叶等等甚至可以成为全家餐桌上的美食。用冻红的小嘴吹去上面的浮土,用肮脏的小手擦擦表面的泥巴,就可以放心地大吃特嚼,品尝纯天然食品的醇香,丝毫不用担心会被奸商谋财害命。

4、60后的小学生活简单而快乐,课本只有算术、语文、政治、自然,每本书三五毛。没有人请老师补课,课余也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摔元宝、滚铁环、捉迷藏、抓坏蛋等等五花八门,不到天黑不回家。

5、60后从小就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好孩子,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帮等等总是站在革命第一线。

6、60后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少年时代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作一名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青年时代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中年时代的愿望是有权有钱,孩子争气,家有贤妻,外有艳遇;老年时代么,等等看

7、60后是恢复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考中学时,高考制度基本完善;上大学时,国家有助学金;大学毕业时,基本都有个铁饭碗。虽说是万人挤独木桥,挤上去,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8、60后结婚时身无分文,也可以娶到老婆;离婚时,发现自己已经赔不起老婆。

9、60后结婚时发现家里真的很穷,只好带着老婆去四处租房;孩子结婚时发现自己还是很穷,如果不给孩子买车买房,儿子很可能娶不到老婆,因为没有女孩子愿意跟着儿子去租房:吃不了那个苦,更丢不起那个人。

10、60后一不小心创造了70后,养育了80后,主力军是90后,小部队是00后。10后让人恭喜但60后却让人怀疑。

11、60后小时候看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觉得公务员很悲哀;后来当了小公务员,整天给大公务员当差,敢怒不敢言;终于熬成了大公务员,在笑纳小公务员的孝敬后,告诉他们:好好干,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

12、60后人到中年,发现自己的辈分在悄悄改变,从兄弟、妹妹慢慢成长为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于是开始怀念过去,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同学聚会、战友联欢热火朝天,尽管聚在一起时还可以找到青春的痕迹,但在90后看来,他们已是地地道道的老头、老太太了,连那些试图用金钱挽留青春的美眉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成了“资深美女”。

13、60后的幼年时代大多营养不良,逢年过节能够吃上一块肥肉真是一种享受,新衣、新鞋往往是几年的追求;60后的中年时代开始营养过剩,粗茶淡饭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14、60后小时候总是盼着放假、过节,一锅炖肉、半块月饼足可以让他们盼上一年;60后从不让后代挨冻、挨饿,但后代们却很少能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写不完的作业让他们无暇玩耍,网络、电视的诱惑逼着他们和60后打游击。

15、60后是社会的中坚,单位的脊梁,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榜样,老婆的撒气桶,小蜜的提款机。

16、60后好比中午一两点钟的太阳,虽然骄阳依旧,却也有些力不从心。头发白了,面容老了;记忆差了,饭量小了;段子多了,那事少了;外面躲酒场,家里躲老婆。

17、60后凭借渊博的知识、出众的人才可以找到一个漂亮老婆;60后的儿子可以凭借老爸的乌纱、名下的资产每天换一个漂亮美眉。

18、60后凭借自己的双脚独闯天下,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财富享受生活;60后用自己的双拳打抱不平,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头衔震慑他人:我爸是xx!

19、60后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的文凭就可以找到一份体面工作;60后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仅仅依靠一纸文凭已经找不到稳定工作,外加老爸好话一车,钞票若干也不一定就能捧上铁饭碗。

20、60后的老婆年龄跨度之大超过了自己的年龄。60后为主,

70后为辅,着急的娶了50后,成功的换了80后,色鬼、流氓惦记着90后,展望着00后,该杀的不放过10后!别着急骂街,这种现象非60后独有,别忘了82岁还能娶个28滴。

21、60后考大学很难,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公务员;60后的孩子要想落榜比老爸考学还难,毕业后发现要想就业更难,最难的恐怕就是报考国家公务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没什么稀奇,万里挑一取得成功你才NB!

22、60后小时候痛恨贪官,恨不能把他们全杀了;长大了也恨贪官,恨不能也把身边的杀几个,腾出位置,自己干上几年。

23、60后小时候痛恨剥削阶级,中学时代明白了资本家如何榨取剩余价值。毕业后学以致用,在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同时,却被社会冠以“成功人士”。

24、60后上有老,下有小,心中有天下。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培育栋梁。穿梭于楼堂馆舍,征战于官场商场。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每况愈下。他人儿女婚礼上的主角,不时参加亲友的葬礼。百忙之中还要去去医院探视病人,说不定哪天成为他人探视的主体。健康平安是佳节祝福的主要内容,其实早有同龄人撒手而去。新生命的诞生已不能像儿女降生时那样让自己欣喜若狂,他人生命的终结对自己又有何启迪?

25、60后从小热爱劳动,唱着歌曲去生产队麦地里拾麦穗,跟着大人去自留地里种庄稼;每天放学回家背起竹筐打猪草,将蝉蜕交给药店是儿时的第一笔收入。生产队的纸本是对劳动意义的最好诠

释,饭菜里看见久违的猪肉是父母对孩子的最高奖赏。

26、60后是最后一批明白“粒粒皆辛苦”含义的人群,可以从容吃下老婆第一次下厨作出的饭菜。即使能够一掷千金宴请他人,家中的剩菜剩饭也不会轻易倒掉。

27、60后的父母基本没有能力为他们买房买车,但他们懂得父母曾经怎样含辛茹苦,甘尽孝道。60后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要千方百计为孩子买车买房,不论他们将来有没有能力养老。

28、只有抬着父母进过医院的60后才懂得兄妹众多是多大的一个优势,看看自己的独生子女莫不为来日无援暗自担忧。-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现在还在艰难奋斗的60后的同胞们-----

1、从在网络上出现的顺序来讲,先有“80后”,后有“60后”;从辈分来说,先有60后,再有80后;从血缘上说,部分80后产自60后。

2、一直以来,不知道一把年纪是什么意思,当有一天审视自己手上的老茧时,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3、60后的童年非常贫穷,但是他们的零食都是绿色食品,槐花、榆钱、红枣、桑葚、芦苇根、柳树叶等等甚至可以成为全家餐桌上的美食。用冻红的小嘴吹去上面的浮土,用肮脏的小手擦擦表面的泥巴,就可以放心地大吃特嚼,品尝纯天然食品的醇香,丝毫不用担心会被奸商谋财害命。

4、60后的小学生活简单而快乐,课本只有算术、语文、政治、自然,每本书三五毛。没有人请老师补课,课余也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摔元宝、滚铁环、捉迷藏、抓坏蛋等等五花八门,不到天黑不回家。

5、60后从小就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好孩子,在大风大浪里

锻炼成长,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帮等等总是站在革命第一线。

6、60后童年时代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少年时代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作一名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青年时代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中年时代的愿望是有权有钱,孩子争气,家有贤妻,外有艳遇;老年时代么,等等看吧。

7、60后是恢复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考中学时,高考制度基本完善;上大学时,国家有助学金;大学毕业时,基本都有个铁饭碗。虽说是万人挤独木桥,挤上去,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8、60后结婚时身无分文,也可以娶到老婆;离婚时,发现自己已经赔不起老婆。

9、60后结婚时发现家里真的很穷,只好带着老婆去四处租房;孩子结婚时发现自己还是很穷,如果不给孩子买车买房,儿子很可能娶不到老婆,因为没有女孩子愿意跟着儿子去租房:吃不了那个苦,更丢不起那个人。

10、60后一不小心创造了70后,养育了80后,主力军是90后,小部队是00后。10后让人恭喜但60后却让人怀疑。

11、60后小时候看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觉得公务员很悲哀;后来当了小公务员,整天给大公务员当差,敢怒不敢言;终于熬成了大公务员,在笑纳小公务员的孝敬后,告诉他们:好好干,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

12、60后人到中年,发现自己的辈分在悄悄改变,从兄弟、妹妹慢慢成长为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于是开始怀念过去,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同学聚会、战友联欢热火朝天,尽管聚在一起时还可以找到青春的痕迹,但在90后看来,他们已是地地道道的老头、老太太了,连那些试图用金钱挽留青春的美眉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成了“资深美女”。

13、60后的幼年时代大多营养不良,逢年过节能够吃上一块肥肉真是一种享受,新衣、新鞋往往是几年的追求;60后的中年时代开始营养过剩,粗茶淡饭悄然成为一种时尚。

14、60后小时候总是盼着放假、过节,一锅炖肉、半块月饼足可以让他们盼上一年;60后从不让后代挨冻、挨饿,但后代们却很少能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写不完的作业让他们无暇玩耍,网络、电视的诱惑逼着他们和60后打游击。

15、60后是社会的中坚,单位的脊梁,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榜样,老婆的撒气桶,小蜜的提款机。

16、60后好比中午一两点钟的太阳,虽然骄阳依旧,却也有些力不从心。头发白了,面容老了;记忆差了,饭量小了;段子多了,那事少了;外面躲酒场,家里躲老婆。

17、60后凭借渊博的知识、出众的人才可以找到一个漂亮老婆;60后的儿子可以凭借老爸的乌纱、名下的资产每天换一个漂亮美眉。

18、60后凭借自己的双脚独闯天下,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财富享受生活;60后用自己的双拳打抱不平,6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头衔震慑他人:我爸是xx!

19、60后大学毕业后凭借自己的文凭就可以找到一份体面工作;60后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仅仅依靠一纸文凭已经找不到稳定工作,外加老爸好话一车,钞票若干也不一定就能捧上铁饭碗。

20、60后的老婆年龄跨度之大超过了自己的年龄。60后为主,70后为辅,着急的娶了50后,成功的换了80后,色鬼、流氓惦记着90后,展望着00后,该杀的不放过10后!别着急骂街,这

种现象非60后独有,别忘了82岁还能娶个28滴。

21、60后考大学很难,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公务员;60后的孩子要想落榜比老爸考学还难,毕业后发现要想就业更难,最难的恐怕就是报考国家公务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没什么稀奇,万里挑一取得成功你才NB!

22、60后小时候痛恨贪官,恨不能把他们全杀了;长大了也恨贪官,恨不能也把身边的杀几个,腾出位置,自己干上几年。

23、60后小时候痛恨剥削阶级,中学时代明白了资本家如何榨取剩余价值。毕业后学以致用,在榨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同时,却被社会冠以“成功人士”。

24、60后上有老,下有小,心中有天下。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培育栋梁。穿梭于楼堂馆舍,征战于官场商场。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每况愈下。他人儿女婚礼上的主角,不时参加亲友的葬礼。百忙之中还要去去医院探视病人,说不定哪天成为他人探视的主体。健康平安是佳节祝福的主要内容,其实早有同龄人撒手而去。新生命的诞生已不能像儿女降生时那样让自己欣喜若狂,他人生命的终结对自己又有何启迪?

25、60后从小热爱劳动,唱着歌曲去生产队麦地里拾麦穗,跟着大人去自留地里种庄稼;每天放学回家背起竹筐打猪草,将蝉蜕交给药店是儿时的第一笔收入。生产队的纸本是对劳动意义的最好诠释,饭菜里看见久违的猪肉是父母对孩子的最高奖赏。

26、60后是最后一批明白“粒粒皆辛苦”含义的人群,可以从容吃下老婆第一次下厨作出的饭菜。即使能够一掷千金宴请他人,家中的剩菜剩饭也不会轻易倒掉。

27、60后的父母基本没有能力为他们买房买车,但他们懂得父母曾经怎样含辛茹苦,甘尽孝道。60后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要千方百计为孩子买车买房,不论他们将来有没有能力养老。

28、只有抬着父母进过医院的60后才懂得兄妹众多是多大的一个优势,看看自己的独生子女莫不为来日无援暗自担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