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烽火通信 古代信息的传播

烽火通信 古代信息的传播

烽火通信        古代信息的传播
烽火通信        古代信息的传播

古代信息的传播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

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始于1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经历了从原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再唐以前,主要的传播方式分两种,即文字载体和非文字载体。在唐以后,新闻活动逐渐形成体系,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里,封建极权统治下的新闻传播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快速及时的特点们这些朝代无不加大对新闻传播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辅助统治的工具。在各自的特点之下,又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成年代久远,文字载体与非文字载体并行并长期存在。〔2〕生产力与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传播手段不断提高。 〔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掌握在封建政府手中,民办“小报”长期依附于官报,虽有民办之名,但无民办之实,既无评论,也很 少有来自民间的信息。 关键词:新闻传播口头传播实物传播新闻传播的制度特点. 特点一:形成年代久远,文字载体与非文字载体并行,长期存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在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唐朝为分界线划分。在唐朝之前,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非文字载体,文字载体是次重点传播方式。在非文字载体中,拟态与手势在古代的社会里被广泛使用,大量存在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古老的传播方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信息需求,所以就出现了实物传播,特定借代物的广泛使用,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途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传播活动的频繁和传播技术的进

步,逐渐就形成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传播。媒介形态的丰富,使人们的新闻传播活动在更宽泛的地域内进行,传播更为丰富的思想文化。 两汉时期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邮驿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系更加完善。在汉朝时候出现了“邸”这一机构,但还不具备发布官报的职能。在此后的三国魏晋时代,由于战乱频繁,政府对邮驿制度十分重视,广设驿站就是其表现之一。在这期间,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但为了及时获取军事信息,及早作出战略准备,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被继续沿用,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唐朝以后,开始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出现政府官报—进奏院状。此后,有出现了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报纸作为一种辅助统治的工具开始被使用在政治军事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刊登的内容,都是人们政治社会生活中关注的焦点。时间推进到宋代,就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随之还出现了新闻检查的制度。与唐的进奏院状相比,它的制度更成熟,具有更多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在宋代逐渐形成的城市经济中,商品活动活跃,由于对商品信息的需求,在民间出现了小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信息传播。但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满足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治信息的需要,也得到了一部分的支持,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但实传播也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印刷术的改进,书记被大量的印制,这就是的新闻传播的规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 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 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 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 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 清代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 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修订稿

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 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求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 q 接入方式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带内/带外的telnet或ssh WEB页面 q 部分有关管理的缺省设置 本机登陆用户名、密码:admin,12345或guest,12345 SNMP的只读集合:public SNMP的读写集合:NETMAN q Web页面配置 根据交换机配置的默认web管理地址通过IE浏览器进行配置 以烽火2008mfb为例 q q 设备缺省的用户名为:admin q 密码为:12345 q 选择成员及类型时,可以通过单击代表相应端口类型的字符,选择合适的配置。其中“-”代表不是该VLAN的成员,“T”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输出数据包带标识符,“U”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但输出数据包不带标识符,“T”“U”表示该接口的Pvid时该vlan。 q 查看及保存配置(特权模式下#) q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q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q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q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q show interface [<1-64>] 显示端口信息 q show vlan [<1-4094>] 显示vlan信息 q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 q 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q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q ls 显示文件系统 q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q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q 1、设置时间 q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q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q 2、显示文件系统 q dir q 例: Fengine#dir q size date time name q -------- ------ ------ -------- q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q 1 files, total space: 11387 bytes q 0 directorys,available space: 2011136 bytes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5]快马传书。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9]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10].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狼烟。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传到很远的地方。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传史第一章(一)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其他国家没有的特殊媒介是 C A旗鼓B烽烟C木铎D结绳 2、商周时的金器多用于 D A、纪事 B、占卜和祭祀 C、歌功和颂德 D记录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 3、汉代邮驿制度中中央政府部门所设主官是 A A大鸿胪B郡邸长丞C、御史D、公车司马令 4、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影响较小的是 C A造纸术B、印刷术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5、《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A A戈公振B孙樵C焦中栋D周麟之 6、下列哪一个不是唐代官报发行机构的曾用名 D A上都留后院B上都邸务留后院C上都知进奏院D京塘 7、唐代的士人传播活动有 D A书信、邮驿B著述和烽烟C赋诗和说唱D 题壁和著述 8、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负责“邸报”的发报工作的是

A A进奏院和进奏管B中枢部门C枢密院D中书 门下 9、宋代“邸报”的读者不包括 D A少数藩镇长官B京朝官C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 D普通民众 10、宋代“邸报”内容与明代不同的是 D A皇帝起居和诏旨B官吏任免C军事情报D社会新闻和刑罚 二、填空题 1、中国开始有“逐日调报朝廷事”的官报时间(早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2、现存唐官报是(1900)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僖宗)年间( 进奏院状)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3、宋“邸报”发行机构(都进奏院)由(门下省给事中)领导,职责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4、宋代的驿递分(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5、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小报”)始见于(宋代) 6、明“邸报"的别称有(邸钞、朝报、京报、除目) 7、明《天变邸钞》里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8、清民间报名的大量出现和盛行,很可能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 9、清民间报房最早的是(公慎堂)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演变情况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演变情况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关于小报的最早的记载,以及《朝野类要》的中说法。 民间报房: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

烽火交换机常用配置

二、烽火交换机配置: ?接入方式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带内/带外的telnet或ssh WEB页面 ?部分有关管理的缺省设置 带内ip:192.168.1.1/24 带外ip:192.168.2.1/24 本机登陆用户名、密码:admin,12345或guest,12345 SNMP的只读集合:public SNMP的读写集合:NETMAN ?Web页面配置 根据交换机配置的默认web管理地址通过IE浏览器进行配置 以烽火2008mfb为例 ?设备缺省的web网管IP地址为192.168.2.1; ?设备缺省的用户名为:admin ?密码为:12345 ?选择成员及类型时,可以通过单击代表相应端口类型的字符,选择合适的配置。其中“-”代表不是该VLAN的成员,“T”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输出数据包带标识符,“U” 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但输出数据包不带标识符,“T”“U”表示该接口的Pvid时该vlan。 ?查看及保存配置(特权模式下#)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show interface [<1-64>] 显示端口信息 ?show vlan [<1-4094>] 显示vlan信息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ls 显示文件系统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1、设置时间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2、显示文件系统 ?dir ?例:Fengine#dir ?size date time name ?-------- ------ ------ --------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课后习题(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答:(1)中国古代报纸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到唐代才确证出现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刊载的材料主要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通称为“邸报”。它有多种名称,如“状”、“报”、“邸吏状”、“朝报”、“邸抄”等等,这些名称都不是专指某一家报纸,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一家冠以“邸报”或“朝报”之类名称的报纸,其早期形态是唐人孙樵《经纬集》中记叙的“开元杂报”一类的传抄材料。中国古代报纸同现代报纸的基本功能相似。 (2)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 ①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不仅没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写的新闻也没有。 ②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它也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或抄在帛上,或写在纸上,或印成单张,并无定型。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它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总的看来,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但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力的文件下达,而是作为满足人们(主要是官员)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或印刷传播)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这种性质在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日趋明显。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答:(1)“开元杂报” 《开元杂报》:中国古代报纸。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唐人孙樵在其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的外观是零散的“数十幅书”,内容“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所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不是印刷制品。孙樵所看到的,也只是流传于当时社会的它的零散抄件。有关“开元杂报”的记载,说明中国封建官报起始的时间,不会晚于唐朝。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2)“归义军进奏院状” 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现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各藏又一份唐代归义军的进奏院状(因当时归义军的节度使驻所在敦煌,因此也称“敦煌进奏院状”)。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所藏的进奏院状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前后,驻京城的归义军进奏院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的,其主要内容为报告归义军派往京城的专使晋见皇帝及与大臣们交涉的情况。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的进奏院状是唐僖宗乾符五年左右,驻京城的归义军进奏院发回给归义军节度使的,其内容为报告归义军专使在京的活动情况。两者都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的。 从进奏院的角度看,这两份“状”都是发给其主官的文书。但两者的内容并不是朝廷公

烽火交换机配置命令

烽火交换机配置命令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烽火交换机配置常用命令 一、连接方式: Eth网口链接:设置为地址段——开始——运行——telnet 带内ip:带外ip:二、登陆:Username:admin ------------ 使用着名称:admin Password :12345 ------------密码:12345 三、查看:S200mfb#show run ------------------查看系统运行★会看设备情况很重要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 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1、设置时间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2、显示文件系统 dir 例: Fengine#dir size date time name -------- ------ ------ --------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1 files, total space: 11387 bytes 0 directorys,available space: 2011136 bytes 3、清空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erase startup-config----------用于清空flash上保存的配置文件,但是以前的配置在系统上仍然生效,因此如果希望系统恢复到出厂状态,除了需要清空flash上的配置文件外,还需要重启设备 例: Fengine(config)#erase startup-config This will erase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flash memory. Are you sure(y/n) [y] Erasing configuration....... [OK] 四、查看交换机端口情况: S200mfb#show interface-----------查看端口网速,在线情况。 3528#show interface staistics 查看端口流量(realtime rate) 3528#show vlan all 查看所以VLAN 3528#show vlan 151 查看VLAN信息 五、进入配置模式:S200mfb#configure------------进入命令模式可以更改系统数据 六、给交换机命名:S200mfb(config)#hostname dianwuduan ---------给交换机命名电务段no hostname 用于将设备系统名设为便于记忆和识别的名字,no命令将其恢复为缺省的域名Fengine。 注意,系统名字之间不要有空格,否则只有第一个空格前的字符有效。 例: Fengine(config)#hostname HostA HostA (config)#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唐宋元明清时期新闻传播带给我的启示 唐朝作为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自唐朝以来出现了进奏院制度,而进奏院制度的出现亦推动了最早的报纸——官报的产生和发展。唐代中期,开始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设置颇为广泛。而这些节度使,管辖领域辽阔,拥兵自重,成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巨大隐患。这些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邸,而这些节度使所设的邸也许正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记者站或者驻京办事处之类。这些在京城设立的办事机构的任务是上呈章奏,下报上情,传发信息。而唐代的进奏院的职权远比“通奏报、待朝宿”的汉邸宽泛。在进奏院当差的进奏官可以查问一些行政事务,参与朝廷的盛典活动和将京师消息通报给所属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允许进奏官向地方传发京城消息,加之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地方上非常需要了解中央信息,这便出现了“进奏院状报”这进奏院状报就是由进奏官发至地方藩镇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这种“进奏院状报”之类的报纸,在唐人的许多著作中均有记载。 唐代的报纸,早由地方诸道派驻京都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虽已具备印刷报纸的物质条件,但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 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吸取唐朝、五代的教训,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加强对官报的控制。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央集权控制文化宣传导向。宋代“邸报”就是宋朝的官报,从唐朝时期出现的官报到了宋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的制度,是宋代报纸的一大特点。 宋朝仍有进奏院,但新闻传播情况有了发展和变化。宋朝时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进奏官由朝廷委派。当时行政单位,全国分为15个路,路下设府州、军、监等行政单位,朝廷直接任命150名进奏官,分管各州奏报。 上都进奏院属宋代中书、门下、尚书三个最高行政机关中的门下省领导。一方面加强了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更加严格控制了发布新闻的内容。与

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 信息技术

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 信息技术我国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演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

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

求烽火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 q 接入方式 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带内/带外的telnet或ssh WEB页面 q 部分有关管理的缺省设置 本机登陆用户名、密码:admin,12345或guest,12345 SNMP的只读集合:public SNMP的读写集合:NETMAN q Web页面配置 根据交换机配置的默认web管理地址通过IE浏览器进行配置 以烽火2008mfb为例 q q 设备缺省的用户名为:admin q 密码为:12345 q 选择成员及类型时,可以通过单击代表相应端口类型的字符,选择合适的配置。其中“-”代表不是该VLAN的成员,“T”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输出数据包带标识符,“U”代表是该VLAN的成员但输出数据包不带标识符,“T”“U”表示该接口的Pvid时该vlan。 q 查看及保存配置(特权模式下#) q 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系统配置 q show startup-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文件信息 q show version 显示当前设备的版本信息 q show system 显示系统配置 q show interface [<1-64>] 显示端口信息 q show vlan [<1-4094>] 显示vlan信息

q show dynamic-mac AA:BB:CC:DD:EE:FF 已知某一mac地址,查找交换机连接端口号 q show logging history 显示历史记录 q show history 显示之前的输入命令 q ls 显示文件系统 q write file 保存配置文件 q show cpu statistic 显示CPU统计信息。 q 1、设置时间 q clock set HH:MM:SS <1-31> <1-12> <2000-2100> q 例:Fengine#clock set 14:28:30 10 9 2009 q 2、显示文件系统 q dir q 例: Fengine#dir q size date time name q -------- ------ ------ -------- q 11387 JAN-01-2000 00:01:16 startcfg q 1 files, total space: 11387 bytes q 0 directorys,available space: 2011136 bytes q 3、清空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erase startup-config 用于清空flash上保存的配置文件,但是以前的配置在系统上仍然生效,因此如果希望系统恢复到出厂状态,除了需要清空flash上的配置文件外,还需要重启设备

古代传信方式

古代传信方式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 摘要:传播活动起源于古代的群居生活,远古时代的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因此信息的分享就很重要了。出于本能的需求,传播也就产生了。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没有电,信息传播的手段是十分落后的。到了古代,人们是没有言论自由的,信息的传播主要掌握在执政者手中,但并不意味着民间没有信息的传播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活动也日益广泛,手段日益先进,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关键词:生产力统治者小报进步 正文:人类从远古一步步进化,从开始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报纸的出现,中间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这之中的变化是人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也是出于发展的需要,使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然而传播自始至终是一脉相承的,传播的手段也非取代式的—即非新的传播手段出现就取代旧的传播方式。因此,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还是有一些共通的特点的,在这里我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1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换言之,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是得益于生产力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同时也迫使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的范围和规律。因此,社会的新闻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决定了新闻的需要,新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活动的发展。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需要与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象征。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用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远古时期,人们收到交通的限制,口头传播缺乏可保存性,人们便通过一些图画、结绳等手段进行交流与信息传播。同样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在文字出现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也更多样化。从甲骨和金石,到后来印刷手段的成熟,无一不显示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才推动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人们根据需要,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借用一切手段把信息传递出去,从而是信息传播活动不断发展。然而,同样的,也正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显示了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使社会多了一个新的职业领域,信息的更快速的传播也使社会更高速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2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由统治者掌控 在封建社会,信息的传播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也日益完善。由君主制的社会形态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一切活动必然会以统治阶级为中心。皇帝面向全国臣民发布政令,将上级的决策传达下去,自然而然的信息的传播就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喉舌。统治阶级利用自身的阶级权利,掌握了传播活动的领导权。

烽火交换机最常用配置命令

烽火交换机配置常用命令 一、连接方式: 1.超级连接: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链接——命名——还原默认——回车 2.Eth网口链接:设置为192.168.2.*地址段——开始——运行——telnet 192.168.2.1 二、登陆: Username:admin ------------ 使用着名称:admin Password :12345 ------------密码:12345 三、查看:S200mfb#show run ------------------查看系统运行★会看设备情况很重要 四、查看交换机端口情况:S200mfb#show interface-----------查看端口网速,在线情况。 五、进入配置模式:S200mfb#configure------------进入命令模式可以更改系统数据 六、给交换机命名:S200mfb(config)#hostname dianwuduan ---------给交换机命名电务段 七、创建vlan:并把端口加入vlan Dianwuduan(config)#interface vlan 301--------------------创建VLAN301 Dianwuduan(config-vlan-301)#member 16 tagged -------------将端口16加入vlan301设为上联口Dianwuduan(config-vlan-301)#q --------------- 退出VLAN301 Dianwuduan(config)#interface vlan 2005 ----------------创建VLAN2005 Dianwuduan(config-vlan-2005)#member 16 tagged----------------将端口16加入vlan2005设为上联口Dianwuduan(config-vlan-2005)#member 1-15 untagged--------将端口1-15加入vlan2005并不标记Dianwuduan(config-vlan-2005)#q -------------------------退出VLAN2005 八、端口隔离: Dianwuduan(config)#pvlan 1 --------------------进入本地固定隔离vlan1 Dianwuduan(config-pvlan-1)#isolate-ports 1-15------将端口1-15相互隔离★注意上联口不能隔离Dianwuduan(config-pvlan-1)#q-------------------退出pvlan1 九、上网出口:★ Dianwuduan(config)#port 1-15 pvid 2005 ------------指定端口1-15通vlan2005进行业务通讯 十、指定管理: Dianwuduan(config)#system ---------------------进入系统配置 Dianwuduan(config-system)#management vlan 301 ----------------指定管理vlan301 Dianwuduan(config-system)#ip address 172.16.1.103255.255.255.0--------指定ip地址,子网掩码Dianwuduan(config-system)#gateway 172.16.1.1 -------------------指定网关 Dianwuduan(config-system)#q ----------------退出系统配置 十一、设置端口网速: Dianwuduan(config)#int e 16 -----------------------进入端口16 Dianwuduan(config-e-16)#duplex full speed 100 ----------------强制端口16网速为100M全双工Dianwuduan(config-e-16)#q-------------------退出端口16 Duanwuduan(config)#q ----------------------------------退出命令模式 十二、保存数据:Dianwuduan#write file-------------------写保存 This will recover the configuration in the flash memory, Are you sure ? (y/n) ---------------------------------------是否保存y/n Y ------------------------------------------Y 保存N 不保存 十三、删除系统配置:Duanwuduan(config)#eraser starup-congfig-------删除系统配置★重启生效十四、把端口1设为上联口: Duanwuduan(config)# int e 1 ------------------进入端1 Dianwuduan(config-e-1)#join vlan 2005 tagged ---------- 将端口1设为vlan2005上联口Dianwuduan(config-e-1)#join vlan 301 tagged ---------- 将端口1设为vlan301上联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