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基本问题界定

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刑法学分论

专业年级2012级刑法学

学号20120056

姓名于泽洲

任课教师冯慧敏教授

2013年8月12日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基本问题界定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第35条增设了有关器官犯罪的规定,其核心内容是新增了一个罪名。该罪名应确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简单分析此罪的几个基本问题:首先是罪名的确定。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罪名,分析各自的特点,最终确定认为应叫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其次分别界定“组织”“他人”和“人体器官”三部分。然后分析了本罪的既遂未遂状态与共犯罪数形态。最后区别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从而简单界定了本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人体器官;犯罪形态;器官捐献;故意伤害;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器官移植等方法进行医疗的实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器官移植的供需严重失衡,客观上导致了器官买卖黑市的产生,形成了相关的复杂的利益链条,并且滋生了大量的关联犯罪,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破坏了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并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的反思,正因为如此,《刑法修正案(八)》第37 条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入罪。然而仅是对某种行为罪状及刑罚处罚的描述,相关的罪名、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及和相似罪名区别的基本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界定。

一、罪名之确定

由于《刑法修正案( 八) 》颁布的时间尚不长,关于本款所规定的罪名,理论界的相关论述还比较少见。下面对几个常见的说法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1。这一概括忽略了本罪成立最本质的“组织”行为的特征,会使人误认为一般的买卖人体器官行为也一律构成犯罪,而事实上本罪只处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至于罪名中是否有必要突出“非法”两字,笔者认为,综观我国刑法中以组织行为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如组织恐怖组织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越狱罪、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组织淫秽表演罪等等,均未在“组织”前冠以“非法”两

1武新.卖肾男倒卖他人器官获刑买器官患者多“沉默”[N].北京晨报,2011 -02 -18

字,唯一例外的“非法组织卖血罪”,则是因为法条在罪状表述中已经有“非法”两字。而其他冠以“非法”的罪名,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拘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采矿罪”等,或者条文中有“非法”这一术语,或者使用了“违反……法的规定”、“违反……法规”这种表述。但从本罪的规定来看,并未出现上述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罪名中强调“非法”二字。

其次,“组织出卖器官罪”这一罪名概括最为简明扼要。但是“器官”一词不限于人体器官,也可以涵盖动物的器官。现代科技也实现了动物之间的器官移植或者动物器官向人体的异体移植,尤其是后者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但它与本罪的规定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属于本罪所规制的范围。因此,“组织出卖器官罪”的概括也不妥当。

最后比较而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这一罪名概括,既保留了“人体”器官这一限定语,避免了前一观点的缺陷;同时与罪状的描述相比,省略了“他人”这一对象的表述,实现了罪名的简洁。2罪名的确定上,保留与排除“他人”的两种先例都存在,笔者认为就无法从先例中获得足够的理论支撑,而应该回归罪名确定的基本原则。由于“组织”作为动词的含义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因而它针对的对象显然主要应当是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省略掉“他人”这一宾语并不影响人们对短语含义的理解。既然如此,作为罪名而言就应当选择最简明扼要的表述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应将本罪罪名确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二、罪与非罪的认定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正确认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区分罪与非罪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认定“组织”

通常解释,组织一是指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结合起来;二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系统组织起来的团体。前者是其动词形式,强调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的过程;后者是其名词形式,侧重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本罪中的“组织”行为,司法解释还没有给出明确界定,对此笔者认为当属前一种含义,即组织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物色对象,网罗、招收、看

2陈家林: 《〈刑法修正案( 八) 〉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法学论坛》,2011 年 3 期

养供体,介绍、联系受体等中介行为。因此,组织他人买卖人体器官罪应是指以招募、容留等非强迫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出卖他人人体器官的活动,判断的标准是本罪中的供体是是否自愿出卖自身器官。如果组织者以暴力、强迫、欺骗等手段使他人出卖器官,则应当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37 条第 2 款的规定,依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在共同犯罪中应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如果是被领导者胁迫组织供体出卖器官的犯罪分子应认定为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也即刑法总则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理论本身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保护被强迫者利益的问题,而不需要再另外规定一个强迫参加出卖人体器官的组织罪。

(二)准确界定“他人”

“他人”应当指出卖自身器官的人,即器官供体。整个器官买卖过程的主体包括器官供体、器官受体和买卖中介,在这个利益链条上,供体是处在最低端的,卖器官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他们实际上也是受害者,但是这种行为毕竟违反伦理道理,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依照《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给予相应处罚。当然,这里的“他人”应当不包括未满18 周岁的人。因为依照《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摘取不满18 周岁的人的器官,依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是笔者认为这里仍要区分情况,如果明知他人是未成年人还组织其出卖器官的就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但是如果“他人”故意隐瞒年龄,而组织者依据实际情况无法判断他的真实年龄,这时组织者只有单纯的中介行为,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而仍应以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处罚。(三)准确确定“人体器官”

一般来说,人体器官,是指由不同类型的人体组织构成的,能够发挥特定生理机能的集合体。《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2 条第 1 款规定: “本条例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该条第 1 款还规定: “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是否按照《条例》解释本罪的人体器官,会有不同意见。

本文认为,对于本罪的人体器官没有必要按照《条例》解释。《条例》的目的与刑法的目并不相同。刑法不仅要保护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机能,而且要保护其他人体器官的机能。对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人体器官,必须围绕保护被害人的身体

健康这一目的予以确定。所以,组织出卖人体其他器官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应由刑法规制。只要某种人体组织集合体的丧失会严重侵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该人体组织集合体便能被评价为“器官”,就应包含在本罪的人体器官之内。而且,作为本罪对象的器官,既包括某个器官的全部,也包括某个器官的一部分。详言之,本罪的人体器官既包括《条例》所称的器官,也包括角膜、皮肤、肢体、骨头等器官。但是,血液、骨髓、脂肪、细胞不属于本罪的器官。首先,血液不属于器官,而且刑法规定了组织卖血罪与强迫卖血罪,所以,不应当也没有必要将组织出卖血液的行为解释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其次,骨髓虽然不同于血液,但可以再生,而且骨髓移植只是从血液中采集需要的干细胞,故一般来说,针对骨髓实施的侵害行为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轻于针对人体器官造成的伤害。最后,脂肪、细胞超出了“器官”一词可能具有的含义。

三、既遂与未遂

从本罪的基本罪状和实行行为可知,单纯的出卖行为或收买行为并非本罪的实行行为,本罪的实行行为强调其组织出卖。故行为人唯有实施作为本罪组织行为的招募、搜罗、拉拢、撮合、利诱、介绍、联系等方式实施出卖或收买他人人体器官的行为时,方为本罪的着手。但是,组织他人实施捐献器官的行为,不论其捐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均不构成本罪。正如有学者所言“只要行为人所从事的行为中包含了组织出卖的内容,即可构成本罪。”3

作为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在犯罪意识支配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犯罪形态。对于认定既遂犯的标准,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般采用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即以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齐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同时,根据这一标准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犯罪既遂形态,如结果犯、结果加重犯、危险犯、行为犯等。有观点认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属于行为犯。所谓行为犯,是指以实成法定的犯罪行为作为其既遂标志的犯罪,其不同于举动犯,举动犯以着手犯罪实行为犯罪既遂标志,而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不是着手即可完成的,只有当实行行为达到法律要求的一定程度时,才能视为完成了犯罪,即达到既遂状态。本罪中,其以组织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即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环节已经完成,组织者无需为出卖器官进行下一环节活动,就应认定为既遂,牟利与否或者器官是否成功摘取不影响本罪既遂4。

3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第773 页

4王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之解读——解析刑法修正案(八)第37 条》,《政治与法律》2011 年第8 期

但是,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提出认为刑法将本罪设定为行为犯,而非结果犯的观点并无法律根据,理由是不能因为刑法条文没有明确指出造成结果,就认为该罪属于行为犯。因此,本罪中如果行为人仅仅实施了雇佣、介绍、引诱、寻找出卖者等行为,还没有实施摘取他人人体器官行为的,就不应认定为本罪的既遂,而最多只能认定为本罪的未遂。5笔者认为,本罪所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但是其主要侵犯的并非人身健康权利,而是社会法益,即正常的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据此,只要本罪的组织出卖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完成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买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就成立本罪既遂。成立既遂并不要求本罪的行为现实地造成了他人身体健康损害的结果,即牟利与否或器官是否成功摘取均不影响本罪既遂。本罪未遂形态的判断并不以是否给他人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为标准。人体器官交易行为未完成并不一定就是未遂,人体器官移植未成功更非本罪的未遂标准。本罪的未遂标准在于,行为人所实施的组织买卖行为并未达到一定程度,这一环节并未实现。如,行为人联系卖家未果、行为人的撮合行为并未促成买卖双方的接洽、行为人斡旋过程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打消器官买卖的念头等等。

四、共犯与罪数

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共同犯罪就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成立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要求行为人的复数性,主观条件要求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条件要求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如上所述,单纯出卖、捐赠人体器官的行为,或单纯收买、收受人体器官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本罪。这是设立本罪以限制处罚范围的应有之意。如,器官供体直接寻找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表示希望通过获得对价性报偿或补偿的方式提供人体器官,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直接摘取或委托第三方摘取其器官,器官供体、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以及相关第三方均不构成本罪。

器官供体、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主动求助于中介人员,实施出卖或收买人员器官的行为,符合本罪客观方面的,应按照不同情形分别处理。

其一,器官供体求助于中介人员帮助其寻找、联系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出卖自身器官的情形,如果其中介人员也正在实施搜罗、拉拢、联系买卖双方等行为,买卖人体器官的,则该中介人员构成本罪,而寻求中介的器官供体不构成本罪;如果器官供体所求助的中介人员并无实施该种行为,也没有本罪的犯罪意图,则器官供体与该中介人员均构成本罪,

5张明楷:《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基本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年第 5 期。

其器官供体属于教唆犯。6

其二,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主动求助于中介人员帮助其寻找、联系器官供体,若其中介人员正在实施搜罗、拉拢、联系买卖双方等行为,买卖人体器官的,则该中介人员构成本罪,其实际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不构成本罪;若中介人员并未实施该种行为,也没有本罪的犯罪意图,则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与该中介人员均构成本罪,其器官受体或其他器官利用人属于教唆犯。另外,对于实施组织他人出卖器官的行为人实施组织、帮助、指挥等行为者,可以构成本罪的共犯。

罪数即一罪与数罪的个数,就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单复数。行为人实施本罪过程中,其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刑法修正案(八)》并未对此做出规定。对此,需要借助刑法总则理论做出解释。如行为人为获取人体器官而实施偷盗尸体,进而交由其他人员摘取器官,由其联系买家而实施本罪危害行为的,其先行的偷盗尸体的行为已然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行为人为获得器官而实施绑架、杀害、伤害他人的行为,后又从中斡旋买卖人体器官,其先前行为已然构成侵犯人身健康、安全的犯罪。对此,笔者认为,应当按照牵连犯论处。一般认为,所谓牵连犯,即为实施某一个犯罪,行为人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另行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具体来说,行为人的目的仅为实施一个犯罪,但其实施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另外又触犯了其他不同罪名。其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着牵连关系。这种犯罪现象,就是牵连犯。7对于牵连犯的概念,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中已将其删除。但我国大陆地区刑法理论通说一般认为应当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认定牵连关系。并且,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在没有并罚规定的情况下处断原则是择重罪论处。

五、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刑法修正案(八)》第37 条第 2 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18 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234 条、232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得到被害人同意,但是笔者认为即使得到了被害人同意,本罪的犯罪行为也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害人对重伤害的承诺原则上无效。因此,即使刑法没有规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对该行为也可以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乃至故意杀人罪。在此意义上说,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与一般的故意伤害罪是包容

6陈家林:《外国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578 页

7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680 页

关系。但是,深入分析之后,二者毕竟是不同的犯罪,犯罪构成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换言之,虽然二者不是对立关系,但是,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并不必然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在摘取人体器官这一点上,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刑法第234 条之一第2 款的规定。

第一,故意摘取不满18 周岁的人的器官的,不管是组织者还是摘取者,都成立故意伤害罪当然不排除同时触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对此应当没有疑问。

第二,第234 条之一第2 款“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与“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时,他人没有承诺,或者其承诺是无效的,在此意义上说,“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可以包含在“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中。但是,从文字表述结构来看,前者与后者明显是并列关系。从行为主体与内容上看,也应当将前者与后者理解为并列关系。一方面,“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主要是就摘取器官的行为人而言,这种行为既可能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相关联,也可能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无关。例如,医生为了救治甲而擅自摘取乙的器官的,不存在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问题,无疑成立故意伤害罪。而“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行为主体既可能是直接摘取器官的行为人,也可能是其他人。例如,组织者以捐献器官为名,但事实上出卖了他人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而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另一方面,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并不必然表现为“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因为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时,被害人仍然认识到自己捐献了器官,但是,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时,被害人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捐献了器官,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器官被摘取。所以,不应当认为“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与“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是包容关系,而应当认为二者是并列关系。

第三,有效的承诺,要求承诺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志,基于受强迫、被欺骗做出的承诺,不能阻却行为违法。此处所讨论的承诺的有效性,实际上是指承诺是否基于被害人自己的决定而做出,亦即,如果不是因为被强迫、受欺骗而承诺出卖器官,而是基于自己的决定,那么,违法性减少,组织者的行为成立相对较轻的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如果是由于被强迫、受欺骗而同意出卖或者摘出其器官,则不是基于自己的决定,违法性没有减少,组织者或者摘出器官者的行为成立相对较重的故意伤害罪。因此,需要就刑法第234 条之一第2 款中的强迫、欺骗进行合理解释,从而合理确定故意伤害罪的成立范围。强迫的手段没有限制,暴力性的身体上的强制与精神的胁迫,均可能构成强迫。但是,强迫手段必须达到足以压制

对方反抗的程度,否则,不能认定为强迫。最值得讨论的是如何对待基于受欺骗所做出的承诺。关于这个问题存在本质错误说与法益关系错误说。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所以,法益关系的错误必然导致承诺无效。但是,一方面,法益关系的错误都是本质错误,故本质错误说与法益关系错误说不是对立的。另一方面,法益关系错误说与刑法第234 条之一的规定并不吻合。例如,甲劝说乙捐献肾脏,乙同意,但甲事实上将乙的肾脏出卖给他人的。按照法益关系错误说,由于乙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肾脏被摘出,不存在法益关系的错误,其承诺有效,甲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但是,刑法第234 条之一第2 款明文规定这种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亦即被害人的承诺无效。所以,不能单纯采取法益关系错误说。

首先,如果存在法益关系的错误,承诺无效。亦即,欺骗行为使被害人对于法益的有无、性质与范围产生错误而做出承诺的,承诺无效。由于不同犯罪的保护法益不同,因而需要联系具体犯罪的法益做出判断。故意伤害罪的法益是身体健康,所以,要联系被害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认识做出判断。第一、误以为不会导致身体伤害而承诺,但事实上造成了身体伤害的,该承诺无效。例如,谎称切除阑尾,事实上将被害人的肾脏摘出后移植给他人的,成立故意伤害罪。第二、欺骗行为使被害人误以为可以恢复健康但事实上不能恢复健康的,成立故意伤害罪。“例如,对被害人谎称捐献的器官会自己再生,如果被害人因此而同意捐献,那么属于对所放弃的法益的意义( 健康的意义) 的认识错误,该同意无效。”8第三、欺骗行为使被害人认为只会造成轻微的身体伤害而承诺,但事实上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的,该承诺无效。例如,谎称仅摘取某器官的一部分但事实上摘取了大部分的,成立故意伤害罪( 不排除同时触犯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

其次,虽然没有法益关系的错误,但是,欺骗行为使被害人做出承诺的重要目的没有实现的,承诺无效。一方面,法益主体处分某种法益时,常常是为了保护、救助另一法益。如果其保护、救助另一法益的重要目的没有得到实现,难以认为其承诺有效。另一方面,对法益的处分权,也是该法益的组成内容。如果处分法益的目的没有实现,就意味着被害人的法益受到了侵害。例如,甲欺骗乙捐献器官给他人,乙出于人道主义目的同意捐献器官,事实上甲将乙的器官出卖给他人。由于乙的人道主义目的没有实现,其承诺无效,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再如,甲欺骗乙,声称其子女需要移植角膜,乙献出了角膜,但甲将乙的角膜改作他用。乙的承诺无效,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最后,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不得不做出承诺,亦即,欺骗行为事实上使被害人不可能行使8陈家林: 《〈刑法修正案( 八) 〉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法学论坛》,2011 年 3 期

自己决定权,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错误时,应认为承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事实上没有行使自己决定权,实际上没有承诺。例如,谎称存在紧急避险情形,使得被害人做出承诺的,该承诺无效。如谎称被害人的肝脏患有恶性肿瘤,必须切除部分肝脏,否则会死亡。被害人同意后,行为人摘取或者让他人摘取被害人的部分肝脏用于移植的,成立故意伤害罪。结论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第一、将罪名定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第二、本罪是指以招募、容留等非强迫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出卖他人人体器官的活动,判断的标准是本罪中的供体是是否自愿出卖自身器官。“他人”应当指出卖自身器官的人,即器官供体。并且不包括未满18周岁的人。本罪的人体器官既包括《条例》所称的器官,也包括角膜、皮肤、肢体、骨头等器官。但是,血液、骨髓、脂肪、细胞不属于本罪的器官。第三、本罪的组织出卖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完成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买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就成立本罪既遂。第四、在共犯问题上单纯出卖、捐赠人体器官的行为,或单纯收买、收受人体器官的行为,不可能构成本罪。第五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得到被害人同意,但是笔者认为即使得到了被害人同意,本罪的犯罪行为也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害人对重伤害的承诺原则上无效。因此,即使刑法没有规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对该行为也可以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乃至故意杀人罪。但是本文由于阅读资料数目及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并未针对本罪的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展开论述,而且在针对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论述上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相信在众多学术专家的研究与观点论述中,本罪将更加全面的得到解剖,并且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案例实际,帮助实践问题的解决。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基本问题界定 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刑法学分论 专业年级2012级刑法学 学号20120056 姓名于泽洲 任课教师冯慧敏教授 2013年8月12日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基本问题界定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第35条增设了有关器官犯罪的规定,其核心内容是新增了一个罪名。该罪名应确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简单分析此罪的几个基本问题:首先是罪名的确定。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罪名,分析各自的特点,最终确定认为应叫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其次分别界定“组织”“他人”和“人体器官”三部分。然后分析了本罪的既遂未遂状态与共犯罪数形态。最后区别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从而简单界定了本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人体器官;犯罪形态;器官捐献;故意伤害;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器官移植等方法进行医疗的实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器官移植的供需严重失衡,客观上导致了器官买卖黑市的产生,形成了相关的复杂的利益链条,并且滋生了大量的关联犯罪,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破坏了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并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的反思,正因为如此,《刑法修正案(八)》第37 条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入罪。然而仅是对某种行为罪状及刑罚处罚的描述,相关的罪名、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及和相似罪名区别的基本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界定。 一、罪名之确定 由于《刑法修正案( 八) 》颁布的时间尚不长,关于本款所规定的罪名,理论界的相关论述还比较少见。下面对几个常见的说法进行简单分析: 首先,“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1。这一概括忽略了本罪成立最本质的“组织”行为的特征,会使人误认为一般的买卖人体器官行为也一律构成犯罪,而事实上本罪只处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至于罪名中是否有必要突出“非法”两字,笔者认为,综观我国刑法中以组织行为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如组织恐怖组织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越狱罪、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组织淫秽表演罪等等,均未在“组织”前冠以“非法”两 1武新.卖肾男倒卖他人器官获刑买器官患者多“沉默”[N].北京晨报,2011 -02 -18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gai 江西财经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目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名的性质认定 专业法律 学生姓名徐珂论文编号28 准考证号012210150349 指导教师易虹 2012 年度下 (上/下)

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一)姓名:徐珂专业:法律编号: 28 论文撰写成绩(百分制):论文题目: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名的性质认定

开题报告(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意义: “人体器官”应做广义理解。不同国家对“人体器官”的认定不完全相同,医学中的“器官”概念与法学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医学角度来讲,器官是指动物或植物机体上由多种生物学组织共同构成的有机结构,用来完成特定生理功能。人体器官十分复杂,种类繁多因此脱离医学考察法律意义上的器官是没有意义的。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的罪名,对于打击我国人体器官非法交易,保护公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罪名既遂未遂如何认定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一问题。首先,本罪属于行为犯而非结果犯。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构成要件要素中是否包含结果,构成要件中只规定了行为内容的犯罪就是行为犯,规定了结果内容的犯罪就是结果犯罪。 主要内容: 《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在《刑法》第234条后面增加了一款作为第234条之一。本条规定为新增规定,对于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专设罪名予以定罪处罚,对于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摘取其器官的行为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对于违背当事人生前的意愿或在当事人生前没有表示同意的情况下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罪与罚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罪与罚 ——对刑法修正案(八)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的解读 内容摘要:自器官移植技术被临床应以来,在半个世纪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目前刑法修正案(八)顺应形势对其作出规定,正式将组织他人非法出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行为纳入刑法处罚的范围。本文将对其中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罪进行解读,弄清其具体的含义及适用。 关键词:器官、组织、出卖 一、立法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器官移植技术被临床应用以来,器官移植在挽救人生命中所起到的成效越来越显著。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经过多年发展,达到相当水平。目前,世界性的问题是移植器官需求量与供给之间严重的不平衡,导致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得不到合适的器官移植而死亡,由此还滋生了一个新兴行业——买卖人体器官。由于人体器官具有不可再生性,买卖人体器官不符合人道主义,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严禁买卖人体器官。在这一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八)将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纳入刑法处罚范围,符合世界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器官移植”概述及适用刑法规制“器官移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器官移植”的涵义及其存在状态 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规定,“本条例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这里对器官作了狭义解释,“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 器官的存在状态有三种。第一种是活体器官,公民基于身体权对其享有全部的处分权。第二种是从活体摘取的器官,一般不认为器官是物,但根据社会生活常识和伦理规则,仍然认为个人对其自身器官具有处分权,只是该处分权应以符

器官买卖合法化

关于器官买卖合法化的审视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医疗技术,人体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是器官供体来源,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明文规定了器官供体的合法来源。受医学发展制约以及捐献意愿低,器官需求远大于供给,买方市场的客观需要使得非法人体器官交易现象大量存在,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大多是国家都将器官买卖认定为犯罪行为。 器官买卖是否应该合法化,不仅关系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而且极大程度上涉及法律的介入。从伦理学来分析,支持器官买卖的一方主要有以下两个角度:第一,功利主义认为应当使整体福利最大化,不考虑一个人的动机和手段,仅考虑行为结果对快乐最大值的影响。在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来,器官买卖会增加供体来源,形成合理的器官交易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利于解决穷人患者的经济问题。第二,自由主义一方坚守法律赋予人维护自身完整,不受侵害的权利,人身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个人有对自身肢体进行支配的权利,因为人的自主权是不能被剥夺的。 然而在我看来把人体器官当做商品那样流通,人的尊严和人格也被物质化了。康德从道义论的角度指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因为有理性而区别于其他生物,人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从根本上否定了把人当成商品的伦理可能。形成器官买卖市场看似公平实际上加剧了两极分化,凸显了社会不公。从伦理上讲它强化了富人和穷人在生死面前的不平等,亵渎了发展器官移植业造福人类的初衷,满足了中间商获取暴利的愿望,这样的买卖会带给穷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有钱人可以任意购买器官,而穷人则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器官。 此外,器官买卖也会带来以下问题:(1)由于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人体器官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中间商为了牟取暴利可能会选择器官供给方的患病情况,致使购买者具

组织出卖_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犯罪的刑法规制

●法学论坛 第26卷第3期 2011年5月法 治 论 丛The Rule of Law ForumVol. 26, No.3May, 2011组织出卖、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犯罪的刑法规制 刘静坤1 陈 晖2 (1.最高人民法院,北京 100745;2.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摘要:非法买卖、摘取人体器官行为现已形成复杂的利益链条,并且衍生了大量关联犯罪,不仅 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针 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专设罪名予以处罚,并且规定对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关联犯罪予以定罪 处罚,有利于依法打击该类犯罪的利益链条,进而有效惩治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和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犯 罪行为。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人体器官;组织出卖;非法摘取 中图分类号:DF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25(2011)03-028-06 《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在《刑法》第234条后增加一款作为第234条之一。本条规定为新增规定,对于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专设罪名予以定罪处罚;对于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摘取其器官的行为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对于违背当事人生前意愿或在当事人生前未表示同意的情况下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行为,依照盗窃、侮辱尸体罪定罪处罚。 该新增条款填补了该领域刑法规范的空白,弥补了行政手段规制的不足,旨在打击近年来社会危害严重、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非法买卖、摘取人体器官等犯罪行为。 一、立法内容与意义 为依法打击非法买卖、摘取人体器官犯罪,切断该类犯罪的利益链条,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活动,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刑法》第234条之一针对该类犯罪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于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专设罪名予以定罪处罚,同时规定了该罪的法定刑。由于人体器官供体和患者之间进行器官移植需要配型合适,这就形成了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犯罪链条既独立经营又松散合作的特殊方式。“最多的时候,一个人体器官供体可能被三个中介‘三角’转 手,才找到合适的患者。”①资料显示,“在人体器官买卖比较猖獗的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和美国 等国,从事非法人体器官买卖的中介活动亦相当活跃。许多人体器官非法中介已经发展到成熟、严密─────── 作者单位:1.最高人民法院;2.中国政法大学 收稿日期:2011-03-18 ①《男子买卖器官被判刑7年,多因贫困走上犯罪道路》,《北京晚报》2011年2月17日。

手指与人体器官的关系

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甲角切切精神爽:

健康的手指都一样: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 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对应经络对应器官 拇指肺部经络心脏和肺 食指大肠经络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心包经络五官、肝脏 无名指三焦经络肺和呼吸系统 小指心、小肠经络肾脏、循环系统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浅谈将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写入刑法的必要性

浅谈将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写入刑法的必要性 人体器官是人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人体保持正常机能的保障,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之中,令人们心惊胆颤并且深恶痛绝。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前,我国的法律并未对买卖人体器官的后果有明确的规定,一些案例中处治该行为的也都是比照我国刑法的其他罪如“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盗窃、侮辱尸体罪”以及“故意伤害罪”等进行定罪量刑的,根据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若是不符合其它以上罪名,对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将作为无罪处理,这显然成为了一个法律的漏洞所在。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

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次我国首次将非法买卖器官罪写入刑法。笔者认为,将买卖人体器官行为纳入刑法规制是完全必要的,理由如下: 一、人体器官买卖违法了社会的善良风俗。 一个方面来说,买受人体器官的行为是通过购买他人的身体器官以满足自身或亲友的身体健康的行为,健康的需要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以他人健康的损害来保障自身健康的需要,即所谓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行为,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人身权的行为,这应该是受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而孝经上亦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毀伤,孝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身体上所有东西,包括四肢毛发、五脏六腑都是父母赐予的,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这是孝顺的基本。出卖自身器官是在器官与自身脱离的前提下,以损害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不爱惜身体发肤,忽视生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传统观念、伦理道德,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背道而驰的。 由此可以看出,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不加以禁止,将直接诱发社会生命伦理的丧失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信仰的危机,社会的善良风俗将遭到破坏。

非法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分析

非法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多起非法人体器官移植的事件,由于法律规定的疏漏,无法对所有的非法器官移植行为进行惩罚,因而查明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会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器官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器官犯罪;成因;制度 一、我国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特点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供不应求的器官移植患者而言,经常会出现器官难求的局面,为了快速得到救命的器官,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不惜高价求购,这就催生了器官买卖的繁荣,虽然非法器官移植行为层出不穷,形式各异,但是纵览该类行为,可以归纳出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如下特点: 首先,非法器官移植行为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的趋势。 就拿组织出卖器官而言,犯罪行为从起初的个人单线联系供体的单打独斗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规模的犯罪集团。犯罪也从最核心的中介行为扩展为自始自终的一条龙服务,比如:通过各种手段网罗供体,然后将供体豢养起来派专人看管,有专人负责联系买家,还有人专攻证明造假,欺瞒医院的审查,还有人专门负责拉拢器官移植科的医生,为顺利实现器官移植做好准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次,器官交易中介机构及人员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1]。 再次,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主体大多依靠网络实施危害行为。 器官交易的达成无一不是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通过网络汇集供体,通过网络发布广告寻找潜在的客户——急需器官移植的受体,一旦达成意向,再通过即时网络详细沟通器官移植事宜,即器官移植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器官交易之所以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交流、对接主要缘于网络的发达以及监管的缺失,器官中介正是借助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缩短了联系供需双方的时间,加快了人体器官买卖的进程,同时又逃避了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 二、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 查明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会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器官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器官犯罪是一种综合性的犯罪,它涉及伦理、制度、道德以及法律,其中制度的建立、立法的完善和司法的制衡都是非法器官移植行为泛滥的原因。 (一)器官犯罪之所以愈演愈烈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器官的供不应求,之所以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作者:————————————————————————————————日期: 2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人体各器官及其功能简介(解剖图说)

人体各器官及其功能简介

人体可分为三部分: 1. 头部、 2. 四肢、 3. 躯干 躯干可再分为上、下两部分:(胸腔和腹腔) 1) 胸腔(心脏、肺脏,食道、气管、支气管、大动脉) 2) 腹腔(胃、肝脏、胆囊、胰脏、小肠、大肠、肾脏、膀胱、输尿管、子宫、卵巢、输卵管、脾脏) 人体的构造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体,所以不必多加解释,大家都会很容易了解人体是由「头部」,「四肢」,和「躯干」三部分所构成。 1) 头部: 头部就在躯干上,由颈部支撑着。整个头部由头盖骨和下颚骨所组成,从外观我们可以看到代表面貌(如五官端正)的所谓的五官-五种生理器官:耳朵(听觉)、眼睛(视觉)、鼻子(嗅觉)和嘴吧-舌头(味觉),这样好像少了一官,其实不然,还有一官是主管触觉的皮肤。头盖骨保护着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生命的总指挥,总枢纽,一个人的思想、知觉、运动、情感都由大脑来主宰,当大脑失去其生理作用的时候,一个人可以算是已经死亡,因此当证实脑死时,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了。不过脑死的定义很複杂,虽有法律严格订定,各国家的法律定义也有所不同,要宣佈脑死须由几位专家在设备很完整的医院慎重来做。 2). 四肢:有上肢和下肢,各分左、右成为对称共为四肢。 3). 躯干: 躯干容纳着一般所谓的五脏六腑,就是内部脏器。但是五脏六腑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说法,在现代医学上,就不止这些数目,不但如此,同名称不一定指的是同一脏器,例如传统医学的脾跟现代医学的脾脏是不同的,而对各脏器的功能的瞭解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可以将传统医学所指的器官、诊断、用词,跟现代医学所指的同名器官用词溷为一谈,如果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把事情弄糟了。 在现代医学中,把躯干分为上、下两个腔洞即,「胸腔」和「腹腔」,中间由一叫做「横隔膜」的肌肉膜把它分开。上面的胸腔中有「心脏」、「肺脏」,「食道」、「气管」、「支气管」、和「大动脉」等器官组织,胸腔在中间又有个纵隔腔,除了肺脏外其他脏器都在「纵隔腔」中,而下面的「腹腔」中有「胃」、「肝脏」、「胆囊」、「胰脏」、「小肠」、「大肠」、「肾脏」、「膀胱」、「输尿管」、「子宫」、「卵巢」、「输卵管」、和「脾脏」等器官组织。 自从有了显微镜的发明以后,我们都知道「细胞」是外围由膜所围成的小房间,生物在这个小房间裡面经营生命现象。「细胞」是构成人体也是生物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至少由一个细胞所构成,而人体中总共约有一百兆(万亿)个细胞。形状和功能相同的

案例3 器官非法交易案

案例3 器官非法交易案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日益增多,单靠捐赠等方式获得的器官难免不足。德国图托根医药公司在过去一直从事人体器官生意,庞大的美国市场让他们大赚特赚。 2004年8月5日,乌克兰工程师安纳托里·卡尔扎克在基辅去世,他的尸体被送往当地的法医研究所尸检。当晚,安纳托里的女儿丽娜就接到电话,让她第二天早晨尽快赶往研究所商谈重要事。 当她来到研究所时,和这个法医研究所有关联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员向她坦述移植皮肤的事项。最后,丽娜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但是现在,丽娜知道自己是被忽悠了。这个乌克兰公司因为向德国图托根医药公司提供人体器官正接受检方的问询。而后者又转手将这些人体器官推向美国市场——不光是皮肤,跟腱,骨头甚至软骨都是这家德国公司的“产品”。“这让我太震惊了,”丽娜说,“如果我知道这些,我绝对不会签字。” 一份调查文件透露,2000年,图托根医药公司的仓库中已经存有688个膝盖骨腱、1831个膝盖骨、1848个腓骨、1196个脚骨以及其他20000多个人体器官。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曾经认定20家乌克兰公司有资质向美国市场提供人体器官,但是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数据库中,这些公司的联系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指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图托根医药公司。 问题: 1、In the nineteen eighties, American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lready announced the sale of organs is illegal. Why would appear organ trading phenomenon in this case? 2、What is the ethical arguments against the sale of organs?

摘取尸体器官涉及的刑法问题(一)

摘取尸体器官涉及的刑法问题(一) 关键词:尸体/器官移植/脑死亡/处分权 内容提要:摘取尸体器官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尸体解释为已经死亡的人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较为妥当,我国目前不可以“脑死亡”的标准取代传统的“心肺死”标准。死者生前对于自己身体的处分权优越于其亲属和国家的占有和处分权。当存在某种违法性阻却事由时,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则不构成犯罪。 器官摘取包括从活体和从尸体身上摘取两种情况,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很多人对活体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心存芥蒂,因而更倾向于从尸体身上摘取器官用于移植,这样不免诱发诸多刑法问题,如,摘取尸体身上的器官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这里的尸体如何理解,是否包括脑死亡者?谁有权决定摘取器官,是死者生前自我决定,还是其亲属来决定?如何认定摘取尸体器官的正当化问题,其是否存在形式违法、实质合法的情形?等等。本文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以利于明确尸体器官摘取的罪与非罪界限。 一、摘取尸体器官的性质 要判明摘取尸体器官的性质,主要是解决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这一问题。 就侵犯尸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来看,各国规定不一,意大利刑法在第410条至第413条分别规定了侵犯尸体的犯罪,依据该法第410条的规定,如果犯罪人对尸体进行毁损或者肢解,……构成侮辱尸体罪;第413条规定,在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为了科学或教学的目的,解剖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尸体或其一部分的,构成非法使用尸体的犯罪。按照意大利刑法的规定,肢解、解剖尸体均可能构成犯罪;俄罗斯联邦刑法第244条设立了“亵渎死者遗体及其埋藏地罪”,依据该条的规定,“亵渎死者遗体”是对已埋藏的和暂未埋藏的遗体实施的任何行为,掘墓、盗取随葬品、使遗体裸露和肢解遗体等等。1]德国刑法第168条规定了“扰乱死者安宁罪(死者安息妨害罪)”,非法夺走权利人保管的尸体、尸体的一部分或者骨灰,……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02条则规定了盗窃、侮辱尸体罪。以上各国刑法对摘取死者器官的行为并未明示是否构成犯罪,因而在学理上不乏争鸣,如在德国,便有观点认为医生私自摘取尸体的行为不构成死者安息妨害罪,因为:第一,医师从医院的尸体身上摘取器官,即使未得到死者家属的承诺,也具有保管尸体的权利,因而可以取走尸体的一部分;第二,死者家属只有埋葬死者的权限;其三,死者家属对尸体不具有事实上的保管权限,医师因为保管尸体而摘取其器官,没有侵犯有权限者的保管权限,故不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2]241-242 不过,外国刑事立法虽然未曾明示摘取器官的行为是否为罪,但侵犯尸体的犯罪条文中一般都规定了“毁坏”行为,可以将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解释为对尸体的毁坏,因而被理解为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在理论上应该没有问题。我国刑法对尸体的犯罪并未直接规定毁坏,只是规定了盗窃、侮辱两种方式,由于仅仅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不属于盗窃尸体,那么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是否属于侮辱尸体,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助法益保护理论来解释刑法规定的内涵。 就侵犯尸体的犯罪的保护法益来看,外国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如在德国,围绕该问题学界观点纷呈:有的认为侵犯死者亲属或社会对死者的敬虔情感;有的认为是基于对死者崇敬的风俗立场;有的认为除了对死者的社会敬虔情感外,尸体还有一定的人格权(人格的延续);有的认为是对死者延续的人格权的保护等等。2]243-244日本刑法理论围绕刑法第190条的尸体损坏罪的保护法益也不乏各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死者遗属对尸体的崇敬情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多数人“宗教活动的自由”;还有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对死者的社会敬虔情感以及死者或家属的利益。3]齐藤诚二教授则主张尸体损坏罪具有三重法益,一是以人格残留权为核心,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敬虔情感为次,第三是对尸体完整性侵害的信赖。2]274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看法大同小异,但通说认为,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不仅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

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的解读

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的解读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3月02日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许多以前被认为“绝症”的疾病得到救治。但器官受体与供体数量差距悬殊,器官供体的不足造成器官移植市场混乱,客观上导致了器官买卖黑市的产生。随着黑色产业链的发展,盗窃人体器官、组织贩卖人体器官、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 莫洪宪杨文博 鉴于涉及人体器官犯罪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规定了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 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的司法认定 1、“组织”、“出卖”的内涵及范畴。《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关于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的罪状这样描述:“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其属于简单罪状。本罪名为行为犯,不以损害结果的发生为既遂标准。 正确理解“组织”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具体认定。所谓“组织”是指行为人实施领导、策划、控制他人进行其所指定的行为活动。因此对“组织”做广义理解的同时需要把握此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转化问题。 对于“出卖”应做广义理解。组织者往往以给器官捐献者支付报酬为诱饵,拉拢他人进行器官的出卖。这种出卖行为应当是基于受害人本人的同意,即受害人能够意识到其行为是出卖器官,并且能够认识到出卖器官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倘若受害人没有上述意识,则组织者侵犯了受害人的意思自由,违背了受害人捐献器官的自主选择意识,此种情况下组织者的行为已经超出了“组织”的范畴,已经对受害人的身体健康权造成威胁,应当依照该条第二款的规定按照故意伤害罪处理。 2、“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应理解为“组织贩卖”。条文中规定行为人组织的行为是“出卖”人体器官,但是本文认为该罪名应当表述为“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不宜使用“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或者“组织买卖人体器官罪。从字面上理解,“买卖”包含收买和出卖,是一种交易性、双向性的商业化行为,其与“贩卖”一词内涵一致。而“出卖”则仅仅是单方的卖出行为,两者差异较大。 从目前器官犯罪的情况看,一是“黑中介”组织他人出卖自身的器官;二是行为人主要从事收购“黑中介”所获得的器官,然后再出卖给他人;三是行为人以收购人体器官为主要活动,其收购的对象包含以窃取、伤害、杀害等手段而得来的器官,意图从事出卖活动的行为。第一种行为是典型的“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后两种则主要表现为“贩卖”,而且后两种行为往往与前者有着密切的黑色交易联系。现实中,人体器官的黑市场往往是以一条黑色商业链的形式出现,有别于通常的组织犯罪。

摘取尸体器官涉及的刑法问题

关键词: 尸体/器官移植/脑死亡/处分权 内容提要: 摘取尸体器官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尸体解释为已经死亡的人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较为妥当,我国目前不可以“脑死亡”的标准取代传统的“心肺死”标准。死者生前对于自己身体的处分权优越于其亲属和国家的占有和处分权。当存在某种违法性阻却事由时,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则不构成犯罪。 器官摘取包括从活体和从尸体身上摘取两种情况,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很多人对活体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心存芥蒂,因而更倾向于从尸体身上摘取器官用于移植,这样不免诱发诸多刑法问题,如,摘取尸体身上的器官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这里的尸体如何理解,是否包括脑死亡者?谁有权决定摘取器官,是死者生前自我决定,还是其亲属来决定?如何认定摘取尸体器官的正当化问题,其是否存在形式违法、实质合法的情形?等等。本文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以利于明确尸体器官摘取的罪与非罪界限。一、摘取尸体器官的性质要判明摘取尸体器官的性质,主要是解决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这一问题。就侵犯尸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来看,各国规定不一,意大利刑法在第410条至第413条分别规定了侵犯尸体的犯罪,依据该法第410条的规定,如果犯罪人对尸体进行毁损或者肢解,……构成侮辱尸体罪;第413条规定,在法律不允许的情况下,为了科学或教学的目的,解剖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尸体或其一部分的,构成非法使用尸体的犯罪。按照意大利刑法的规定,肢解、解剖尸体均可能构成犯罪;俄罗斯联邦刑法第244条设立了“亵渎死者遗体及其埋藏地罪”,依据该条的规定,“亵渎死者遗体”是对已埋藏的和暂未埋藏的遗体实施的任何行为,掘墓、盗取随葬品、使遗体裸露和肢解遗体等等。[1] 德国刑法第168条规定了“扰乱死者安宁罪(死者安息妨害罪)”,非法夺走权利人保管的尸体、尸体的一部分或者骨灰,……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02条则规定了盗窃、侮辱尸体罪。以上各国刑法对摘取死者器官的行为并未明示是否构成犯罪,因而在学理上不乏争鸣,如在德国,便有观点认为医生私自摘取尸体的行为不构成死者安息妨害罪,因为:第一,医师从医院的尸体身上摘取器官,即使未得到死者家属的承诺,也具有保管尸体的权利,因而可以取走尸体的一部分;第二,死者家属只有埋葬死者的权限;其三,死者家属对尸体不具有事实上的保管权限,医师因为保管尸体而摘取其器官,没有侵犯有权限者的保管权限,故不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2]241-242 不过,外国刑事立法虽然未曾明示摘取器官的行为是否为罪,但侵犯尸体的犯罪条文中一般都规定了“毁坏”行为,可以将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解释为对尸体的毁坏,因而被理解为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在理论上应该没有问题。我国刑法对尸体的犯罪并未直接规定毁坏,只是规定了盗窃、侮辱两种方式,由于仅仅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不属于盗窃尸体,那么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是否属于侮辱尸体,是否构成侵犯尸体的犯罪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助法益保护理论来解释刑法规定的内涵。就侵犯尸体的犯罪的保护法益来看,外国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如在德国,围绕该问题学界观点纷呈:有的认为侵犯死者亲属或社会对死者的敬虔情感;有的认为是基于对死者崇敬的风俗立场;有的认为除了对死者的社会敬虔情感外,尸体还有一定的人格权(人格的延续);有的认为是对死者延续的人格权的保护等等。 [2]243-244 日本刑法理论围绕刑法第190条的尸体损坏罪的保护法益也不乏各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死者遗属对尸体的崇敬情感;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多数人“宗教活动的自由”;还有观点认为是为了保护对死者的社会敬虔情感以及死者或家属的利益。[3] 齐藤诚二教授则主张尸体损坏罪具有三重法益,一是以人格残留权为核心,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敬虔情感为次,第三是对尸体完整性侵害的信赖。[2]274 我国刑法理论对此的看法大同小异,但通说认为,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不仅败坏了死者的人格、名誉,而且大大侵害了死者亲属、朋友的感情,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对本罪的客体学界一般表述为对社会良风美俗的侵犯,本罪的客体是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4]471 社会生活事实的迅捷变化,必然使得刑事立法难于及时应对,这便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法学理论,应对现实变化,以便刑事立法与

解读《刑法修正案(八)》关于人体器官犯罪之规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8064155.html, 解读《刑法修正案(八)》关于人体器官犯罪之规定 作者:陈洪兵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03期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中的“人体器官”除狭义人体器官外,还包括人体细胞和人体组织,强制无偿采集他人血液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的“组织”是指单纯出卖和购买行为以外的一切参与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的“人体器官”包括尸体器官,未经同意摘取尸体器官后出卖的,应以盗窃、侮辱尸体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数罪并罚;第一款与第二款存在竞合关系,未经同意摘取器官后出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第二款既属于注意规定又属于法律拟制,未经同意摘取活体器官即使未造成伤害结果,也成立故意伤害罪。 关键词:人体器官犯罪;组织;故意伤害罪;竞合 中图分类号:D91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3)03-0117-07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八》”),将人体器官犯罪增设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之下,作为第二百三十四条的内容之一。该条第一款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款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三款规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务院2007年3月21日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收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大致可以认为,《修八》将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规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将未经同意摘取活体器官的行为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将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按照盗窃、侮辱尸体罪定罪处罚。《修八》通过后,一些学者已就人体器官犯罪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读,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共性问题 1.“人体器官”是否包括“人体细胞”与“人体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