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版选修6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版选修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据此完成1~2题。

1.从开发建设到保护发展,小兴安岭地区林业工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 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

2.国家对小兴安岭林区进行保护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我国森林资源丰富

D.经济发展不需要森林支撑

解析:1.C 2.A 第1题,开发建设小兴安岭是改造自然,保护发展是善待自然。第2题,保护小兴安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读人地关系演变某阶段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B.不协调

C.人与自然和谐 D.恶化

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D 4.B 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第4题,工业文明前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急剧恶

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萌芽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5~6题。

5.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

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

6.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

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

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

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

解析:5.A 6.D 第5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第6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日本科学家小组表示,由于消耗臭氧的气体排放量减少,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于2050年消失。读图,完成7~9题。

7.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

A.赤道附近上空 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

C.南极上空 D.北冰洋上空

8.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9.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解析:7.A 8.C 9.B 第7题,本题考查从图中读取相应数据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地区臭氧总量最小。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4月,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都是出现在当地的春季。第9题,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含量减少将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业产生危害。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读图,回答10~11题。

10.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11.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解析:10.B 11.D 本题组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第10题,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应为荒漠化问题;b应为酸雨问题;c应为森林破坏问题。第11题,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

下图为我国由于某种环境问题导致的土地退化面积在各省(区)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分析该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13.为防止进一步出现环境问题,下列关于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正确的是( ) A.不再开发自然资源,使环境恢复原貌

B.无限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D.协调人类自身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解析:12.C 13.D 第12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可推知该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13题,人类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自我发展所需的物质与能量,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与环境相协调。

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某日PM2.5实测数据图,该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其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该地区的环境。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示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 )

A.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B.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C.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D.资源的无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有限性的矛盾

15.该地上午PM2.5浓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

A.降水较多 B.逆温现象

C.风力强盛 D.工业废弃物排放少

解析:14.C 15.B 第14题,图中反映的是大气污染问题。随着该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第15题,降水多有利于清洗大气;风力强盛可吹

散大气污染物;工业废弃物排放少,则大气污染就不会太严重,PM2.5浓度就会降低。在逆温条件下,风力小,气流稳定,污染物难以扩散,可导致PM2.5浓度增大。

二、综合题(共70分)

1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2)人类社会通过______活动和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____。(3分)

(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___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分)

(4)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图看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物质、能量,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时,一般就会出现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时,一般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

答案:(1)生存空间物质、能量

(2)生产生活代谢产物(废弃物)

(3)资源再生环境自净能力

(4)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立统一

17.(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10分)

(单位:km2)

(1)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水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上,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材料二实验过程示意图。

(1)从实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水盆里的水有何不同?(4分)

(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4分)

(3)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的哪一些地区?(2分)

解析:第(1)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水土流失地理实验的全景。图中塑料瓶向下滴水表示大气降水,且左右两侧区域的降水强度相同。接下来,学生应观察两个接水盆,左边的水盆由于受植被的影响,接的水较少,滴水的速度慢——水位变化慢,水质比较清洁——含沙量低。右边的水盆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作用,接的水较多,滴水的速度快——水位变化快,水质比较混浊——含沙量高。第(2)题,该实验说明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第(3)题,我国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1)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沙土多;左侧脸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沙土少。

(2)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或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坡地植被改变了流水的下渗,改变了地表径流及其含沙量。

(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5年以前,仅靠节水,我国就可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在刚刚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一书中,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吴季教授提出了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对策”。

(1)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对东线调水线路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5分)

(2)C河段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分)

解析:第(1)题,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正是污染严重的地区,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染最为严重。第(2)题,C河段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降水少,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壤盐碱化现象明显。第(3)题,读材料可知我国存在着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

答案:(1)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

(2)土壤盐碱化

(3)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率低。

20.下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针对图中A、B两地区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正确选项填在代表A、B两地人地关系的关联图中。(4分)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④轮荒、开矿等破坏植被

(2)由上题举例说明人口增长是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7分)

(3)图中山东省的生态脆弱区多沿黄河分布,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解析:由图可知A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农牧过渡地带,其生态问题表现为土地荒漠化,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中的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B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加之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山东段黄河属地上河,易决堤改道,加之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导致旱涝、风沙、盐碱加剧。

答案:(1)自左向右:A:①B:②A:③B:④

(2)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承载力有限,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加之采取轮荒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3)自然原因:位于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易泛滥成灾。社会经济原因: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导致旱涝、风沙、盐碱加剧。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编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因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9分)

(2)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变迁的例子,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怎样做?(6分)

解析:第(1)题,从文明发源地到不毛之地,美索之达米亚等地区出现了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后果可从荒漠化的影响方面来分析。第(2)题,材料中的例子,说明人类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1)土地荒漠化。后果: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最终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