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附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2042020

/g

反应后质量

2待测3226

/g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2.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 .一个Z 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子分解为原子,故分子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B. 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

C. 该反应可表示为3X+Y=2Z ,错误;

D. 一个Z 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正确。故选C 。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 .图示中x 的数值为4

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生成

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SiCl +2H Si+4HCl 一定条件

,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

A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 正确;

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B 不正确;

C 、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 的数值为4,故C 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正确。故选B。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故选B。

5.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

可知,X 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 .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 错误;

C .原子守恒可知,X 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 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

D .X 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 错误; 故选:C 。

6.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 2 + 2NaOH = X + NaClO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H 2 B .NaCl

C .HCl

D .HCl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 反应物中一共有2个l C 原子,2个Na 原子,2个O 原子,2个H 原子;生成物中一共有1个Na 原子,1个l C 原子,2个H 原子,2个O 原子,相比反应物少1个Na 原子和1个

l C 原子,所以X 的化学式为l NaC ,故B 正确。 故选B 。

7.在反应2A+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10:11

D .13:4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

C 、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

2A +5B=2C +4D

29422x 8.8g

?? 29x =422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

8g:8.8g=10:11。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

8.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答案】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3

×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

3

×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根据反应条件和图中信息知,A、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氟气能把氧气置换出来,说明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5个分子,反应前后应分子数目已改变;D、丙是氟化氢,不是氧化物。故选C。

点睛∶对于金属来说,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对于非金属单质来说,同样是活泼的置换不活泼的。

10.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关于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B.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该物质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D.该物质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A、冰毒中的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错误;

B、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

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C、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冰毒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冰毒的化学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充分燃烧除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错误。故选B。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的值是 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图为甲烷与水反应得到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四种物质中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D。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205237

反应后的质量待测352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

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

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 5,正确。故选C。

1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a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

6.4g=3.6g,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

7.2g=6.8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

3.6g=3.2g,该反应是:b=a+c。A. b是反应物,错误;B. x=3.2+3.2=6.4,错误;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 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5.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

【答案】C

【解析】解: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10.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1.2g,则CO和CO2中总的碳元素

的质量=1.2g×3=3.6g,设生成的CO的质量是x,CO2的质量为y,则

x+y=20.8g?10.8g ,x+y=3.6g,解得x=5.6g,y=4.4g。故选C。

16.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17.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0.4g D,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生成D的质量:5.6g+7.3g﹣12.7g=0.2g

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A+2B=C+D

5.6g0.2g

x0.4g

5.6g0.2g

=

x0.4g

x=11.2g

答: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11.2g。

18.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 .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 .甲的化学式为C 2H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而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选项说法错误;

C 、丙为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D 、因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和10,已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2甲中 一共有4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故甲的化学式为C 2H 2,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

19.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氢元素的质量为0.6g ,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 ;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 2和H 2O 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

20.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6H2= X + 4H2O中,X的化学式是

A.CH4 B.C2H4 C.H2CO3 D.H2C2O4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4O、12H,反应后(X除外)有4O、8H,所以x中有有2C、4H,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

2020级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A. 16 B. 32 C. 48 D. 64 2.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只含氧元素 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5.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6.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 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 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 ①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7.我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把短轨连接成长轨,常用反应Fe2O3+xAl xFe+Al2O3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l2O3为氧化物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x=3 D.该反应会发出大量的热 8.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 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 2):(CO2):(H2O)=2:5:4:2。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 B.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5 D.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 9.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原子数目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FeCl 2读作氯化亚铁;SO 2读作二氧化硫 B .3H 只有微观意义;C 60表示60个碳原子 C .NH 4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D .2 2Mg+O 2MgO 点燃,可读作每48份质量的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0 份质量的氧化镁 2.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 .CH 4 B .C 2H 6 C .C 2H 2 D .C 3H 8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a 与b 之和一定等于c 与d 之和 B .若A 和C 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反应物A 和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 D .若取xgA 和xg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4.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反应中 X 、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 C .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 .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5.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 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 不可能表示( ) A .溶液总质量 B .消耗锌粉的质量 C .生成ZnCl 2的质量 D .生成H 2的质量 6.对化学反应:M+H 2SO 4=CaSO 4↓+2N 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N 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相对分子质量:M >N

《化学与生活》单元检测题

《化学与生活》单元检测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营养物质中,在身体内含量最多且又不是属于有机物的是()A.无机盐 B.油脂 C.水 D.蛋白质 2.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作炸油条时的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⑦易拉罐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⑥⑦⑧ B.③⑤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羊绒 B.棉布 C.涤纶 D.真丝绸 6.“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A.塑料凉鞋 B.自行车内胎 C.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 D.电视机外壳 8.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发挥作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D.高温及紫外线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9.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③蒸馒头时加入 适量的纯碱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A.煤气(一氧化碳) 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毒素) D.假盐(亚硝酸钠) 11.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给,易患()A.甲状腺机能亢进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佝偻病 D.糖尿病 12.某同学到了傍晚时就看不见东西,患了夜盲症,他体内缺少的维生素可能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第 4 页共5 页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完整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化学方程式的专项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在空气中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加热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最小公倍数法: 1、Al+O2——Al2O3 2、Al+Fe3O4——Fe+Al2O3 3、Fe+O2——Fe3O4 4、Al+MnO2——Mn+Al2O3 5、N2+H2——NH3 6、Al+H2SO4——Al2(SO4)3+H2 (二)观察法: 1、CO+Fe2O3——Fe+CO2 2、C+Fe2O3——Fe+CO2 3、CO+Fe3O4——Fe+CO2 4、C+Fe3O4——Fe+CO2 5、H2+Fe2O3——Fe+H2O 6、H2+Fe3O4——Fe+H2O 10、H2+WO3——W+H2O11、CO+O2——CO2 12、Fe+H2O——H2+Fe3O413、Al(OH)3+HCl——AlCl3+H2O (三)奇数配偶法: 1、FeS2+O2——Fe2O3+SO2 2、C2H2+O2——CO2+H2O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广西南宁市)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广 西南宁市)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3分)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3分)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3分)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4.(3分)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5.(3分)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则X为() A.FeS2B.Fe2S3C.FeSO4D.FeS 6.(3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氢B.碳、氧C.氢、氧D.碳、氢和氧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元素钴有多种化合价。将11.9gCoCO3在纯净氧气中加热可得到8.3g钴的氧化物,则CoCO3在纯氧中受强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A.CoCO3+O2强热 CoO3+CO2B.2CoCO3+O2 强热 2CoO2+CO2 C.4CoCO3+3O2强热 2CoO3+4CO2D.4CoCO3+O2 强热 2Co2O3+4CO2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 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4.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 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 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 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 6.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无机物 D.水 2.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源的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无机盐 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人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麦芽糖 B.淀粉 C.蔗糖 D.蛋白质 5.油脂通常存在形式为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态和液态 6.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乙醇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蔗糖 7.从对人体有害的角度考虑,你认为炒锅用下列哪种材料最好 A.铝 B.铁 C.铜 D.铝合金 8.鱼、肉、奶、花生、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各种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肪 9.脂肪成分的获得主要来自 A.豆类、肉类、奶类制品 B.猪、牛、羊的油、花生油、豆油 C.粮食作物、豆类、植物的根茎 D.蔬菜、水果及植物种子 10.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A.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 B.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 D.大量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11.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阻碍了血液循环 B.一氧化碳麻痹了人体的呼吸系统 C.一氧化碳造成人体呼吸系统停止活动 D.一氧化碳阻碍了氧气运输 1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①酒精②食盐③石墨④甲烷⑤水⑥蔗糖⑦石灰石⑧味精⑨食用油 ⑩鸡蛋清 A.①②③④⑥ B.⑦⑧⑨⑩ C.①④⑥⑧⑨⑩ D.全部 13.有人把食品按来源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其含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经典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故选B。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

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3.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PbSO4B.PbSO2 C.PbSO3D.PbHS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A.PbSO4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答案】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 20g=10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B2=2C 32 2x 10g 30g 3210 230g x g x=48 答案:C。 点睛: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和C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 5.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化醇(C2H5SH)。乙硫化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 +2X+6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 A.CO2B.SO3C.H2SO4D.SO2 【答案】D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5.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CO2的质量为22g B.气体Y的质量为14g 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 6.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一)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题(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镇海中学陈志海 (第十二单化学与生活) 可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答案栏内)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是食品中的营养素,其中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重大作用的是 (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D.油脂 3.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4.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题次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题次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水泥、玻璃钢、汽车轮胎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5.随着全民的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尽快实施集中处理的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其首要原因是 A. 可回收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可回收利用废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C. 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会腐蚀其他物品 D. 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6.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蚂蚁等许多昆虫叮咬人时,向人体射入蚁酸(一种酸),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牙膏或苏打溶液 B.食盐水 C.医用双氧水 D.白醋 7.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3H6O3+3O2 == 3CO2+3H2O B. C3H6O3+O2 == CO2+H2O C. C3H6O3+3O2 == 3CO2↑+3H2O D. 2C3H6O3+6O2 ==6CO2+6H2O 8.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他表演过程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金戒指 C.硬币 D.橡皮筋 9.“绿色商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属于“绿色商品”的是 A. 含氟冰箱 B. 含铅汽油 C. 含磷洗衣粉 . 含碘食盐 10.(乐山)为保障公民的食品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化学与品安全密切相关。下列作法中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是 ①在作物栽培时过多使用农药;②用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浇灌作物;③进行加工时,使有毒或 带菌的物质粘附在食品上;④用混有“苏丹红Ⅳ”的饲料饲养蛋鸭蛋产出“红心蛋”;⑤用“孔雀石绿”为多宝鱼消毒杀菌;⑥在制作水饺时加入少量的甲胺磷”;⑦在奶粉中入

最新 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及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答案】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 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 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 2.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 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3.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 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从0到t 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 、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 、t 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 4.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质量比为 A .14:11 B .11:14 C .11:7 D .7: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 ,CO 2的质量为y , 100=44 y x y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5.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6.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营养物质中,在身体内含量最多且又不是属于有机物的是()A.无机盐B.油脂C.水D.蛋白质 2.甲醛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化学式为C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甲醛是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作炸油条时的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⑦易拉罐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⑥⑦⑧B.③⑤⑧C.③⑤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4.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5.时装店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布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羊绒B.棉布C.涤纶D.真丝绸 6.“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白色污染”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警示很快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各类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产生的建筑垃圾 7.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A.塑料凉鞋B.自行车内胎C.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D.电视机外壳8.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B.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发挥作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D.高温及紫外线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 9.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鲜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③蒸馒头时加入 适量的纯碱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的饲料)饲养生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A.煤气(一氧化碳)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11.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给,易患()A.甲状腺机能亢进B.地方性甲状腺肿C.佝偻病D.糖尿病 第 1 页共 5 页

初三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化学方程式检测试题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P :31 Ca 40 O :16 H :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 )与B ( ) 反应生成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为( )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4、在化学反应A+B=C+D 中,若12 g 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 和2 g D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A .8 g B .18 g C .28 g D .30 g 5、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A .H 2CO 3 △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C .2HClO 2 HCl+O 2↑ D .CaCO 3 高温 CaO+CO 2↑ 6、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7、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 2H 5OH + 4CrO 3 + 6H 2SO 4 = 2X + 2CO 2↑+9H 2O,反应中红色的CrO 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 2S 3 光照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浓硝酸易挥发,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4X↑+O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O2B.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原子:4,氮原子:4,氧原子:12;反应后除X外,氢原子:4,氮原子:0,氧原子:4,4X中应含有氮原子的个数为:4-0=4,应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12-4=8,应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4-4=0, X的化学式为NO2,选项A正确; B、在HN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选项B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6×3)=1:48,选项D错误。故选D。 2.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 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正确。故选D。 3.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最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 于烧杯中,将150.0g 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__g ;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5 10.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是硫酸钡的质量。故答案为:5; (2)由图分析可知,10g 碳酸钙恰好和100g 的盐酸反应。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1114410g x y 10011144==10g x y ↑ 解得x=11.1g ,y=4.4g 。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10g+100g-4.4g=105.6g 。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1g ×100%10.5%105.6g ≈。 2.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 Ca (ClO )2] ,其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 222222Ca(OH)2Cl CaCl Ca(ClO)2H O +=++请计算: (1)次氯酸钙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 (2)生产28. 6t 次氯酸钙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_______。 【答案】+1 28.4t 【解析】 【分析】

(1)次氯酸钙[化学式:Ca (ClO )2]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2=0.x=+1。 (2)设生产28.6t 次氯酸钙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为y 222222Ca (OH )2Cl CaC1Ca (ClO )2H O +=++ 142 143 y 28.6t 142143 =y 28.6t y=28.4t 答:生产28. 6t 次氯酸钙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28.4t 。 3.在一烧杯中盛有由 Na 2CO 3和 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20g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曲线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 pH ___________7(填 “>”或“=”或“<”)。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NaCl < 47%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 点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A 点为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NaCl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盐酸剩余,溶液显酸性,所以烧杯中溶液的 pH <7; (2)A 点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A 点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的HCl 的质量为73g×10%=7.3g ,设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 2322=10673x 7Na CO +2HCl 2N .3aCl+H O +CO g x 106=7.3g 73

初中化学九年级 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Fe :56 Mn:55 Cl: 35.5 S: 32 P :31 O: 16 C :12 H :1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3分×15=45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 +B =C +D ,已知12克A 和18克B 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 ,则生成了D 的质量是( ) A. 13克 B. 24克 C. 18克 D. 26克 3、在化学反应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 和8g 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 A .9g B .11g C .12g D .14g 4在化学反应A + 2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 + D 中,20gA 与10gB 刚好完全反应生成12.25gC 和若干gD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0 B .80 C .60 D .100 5. A 、B 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 ,若C 的化学式为A 2B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 2+B 2=2C B. 2AB +B 2=2C C. 2AB +A 2=2C D. 2A 2B +B =2C 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 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 2O 通电 2H 2↑+ O 2↑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C .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D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H 2O 2 H 2 + O 2↑ 8. H 2、O 2和N 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 H 2和N 2的混合气体 B. O 2和N 2的混合气体 C. H 2和O 2、N 2的混合气体 D. 2克N 2 9 .(2012.鸡西市)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 2 + 2NaOH = X + NaClO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 2 C. HCl D. HClO 10.(2012.聊城市)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MnO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