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非典时期,网上广泛流行一些幽默短。如:“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此次非典病毒在距地面60公分以上为活动区,60公分以下不能存活,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大家——外出尽量爬行。预防非典型肺炎秘方:甘草、金银花、板蓝板、鱼腥草加冰糖各 40克,加水煮后倒掉,用砂锅猛砸自己的头部至碎为止。如果没死,终生免疫非典。祝健康!”等等。这些幽默短使相识不相识的人心情愉快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共同对抗病魔。这说明

A.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

B.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使大家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网络交往好处不大

D.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作案

2.有些同学通过上网获取了丰富的知识,有些同学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 ( )

A.这说明上网百害无一利 B.这表明网络是生活的全部

.这表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这说明凡是上网的人都会成瘾

3.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①虚拟性②间接性③隐蔽性④现实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②③④ D. ①③④

4.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最容易成为“网痴”的人是

A.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的人 B.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的人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D.家庭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人

5.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是()

A.网络游戏是一种能够锻炼我们的耳、眼、手、脑的体育活动

B.网络游戏可以彻底的放松和调节自己,是提高自己的智力的体操

.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青少年不应成为网络的俘虏,必须抵制沉溺网络的行为

D.青少年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拒绝网络

二、简答题

1.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会怎样对待网络?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

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未社会,不懂网络的就是盲。材料二:据报载,某校女生小李,自从迷恋上了网上聊天之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无心上学,又不听家长和学校的劝告,最后发展到离家出走。

材料三:某市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统计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如果你是一名出色的辩手,请分析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的理由;再分析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理由?

(2)请对喜欢上网,沉溺其中的中学生朋友试着说上一句话,劝告他们。

参考答案:

一、1.B;2.;3.B;4.B;5.。

二、

1.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1)答:利大于弊的理由:a、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b、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可以随时找到学习资和指导者。d、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e、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f、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未社会,不懂网络的就是盲。

弊大于利的理由:a、沉迷网络荒废学业。b、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容易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d、沉迷网络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e、使人们阴暗的心理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f、据报载,某校女生小李,自从迷恋上了网上聊天之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无心上学,又不听家长和学校的劝告,最后发展到离家出走。g、某市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统计表明,上网的中学生中,聊天和游戏的学生占50%,查看不健康网站的学生占20%,而学习和为了其他目的的学生只占30%。由此可见,网络弊大于利。

(2)答:要节制上网,否则会毁掉前程。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因此( )

A.上网会导致犯罪

B.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

.中学生上网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D.我们最好不上网

2.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这一方面为我们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又会使我们接触到大量不健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

A.不要上网 B.应沉迷于网络

.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D.要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母亲含泪怒斥网吧“害子不浅”。蔡女士儿子今年17岁,在附近一所中学上高二,平时就非常喜欢上网。一年多,她已经五六次在“梦飞”网络俱乐部找到儿子。母亲多次恳求网吧老板不要容留未成年的儿子上网,但网吧丝毫不体谅。当母亲再次在网吧找到儿子时,愤怒极了,一边骂儿,一边斥责网吧……关于这段材料,正确的看法是( )

A.是儿子不争气,不能怨网吧

B.母亲无权要求网吧不容留未成年的儿子

.母亲有权要求网吧不容留未成年的儿子

D.儿子应该赡养扶助母亲

4.小李喜欢钻研电脑,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于是他也学着利用病毒攻击别人的邮箱和一些公司的网站,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说明()

A.他是一位电脑高手,大有前途B.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邮箱或网站的安全性太差 D.小李的水平太差,还要加强

5.要遵守法律法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B.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

.不泄露国家机密D.制造、传播病毒

二、材料分析题

1.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校无心学习,精神萎糜不振。虽经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多次教育和劝导,但仍不思悔改。不幸的是,该少年在不知不觉中结织了自己认为很信得过的网上“朋友”。

某日,这个所谓的“朋友”,邀该少年外出旅游,在未经学校许可和老师知晓的悄况下,该同学欣然前往。谁知该同学却一去不回。学校着急,家长更是心焦……。

阅读材料后回答:

(l)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

(2)我们作为一个网上游客时,应遵守怎样的网络规则?

参考答案:

一、1.B;2.3.;4.B;5.B。

二、材料分析题

(1)中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受骗上当。

中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2)网络交往要遵守的网络规则:①要遵守道德。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②要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例如,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六课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非典时期,网上广泛流行一些幽默短。如:“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此次非典病毒在距地面60公分以上为活动区,60公分以下不能存活,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大家——外出尽量爬行。预防非典型肺炎秘方:甘草、金银花、板蓝板、鱼腥草加冰糖各 40克,加水煮后倒掉,用砂锅猛砸自己的头部至碎为止。如果没死,终生免疫非典。祝健康!”等等。这些幽默短使相识不相识的人心情愉快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共同对抗病魔。这说明 A.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 B.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使大家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网络交往好处不大 D.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作案 2.有些同学通过上网获取了丰富的知识,有些同学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 ( ) A.这说明上网百害无一利 B.这表明网络是生活的全部 .这表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这说明凡是上网的人都会成瘾 3.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①虚拟性②间接性③隐蔽性④现实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②③④ D. ①③④ 4.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最容易成为“网痴”的人是 A.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的人 B.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的人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D.家庭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人 5.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是() A.网络游戏是一种能够锻炼我们的耳、眼、手、脑的体育活动 B.网络游戏可以彻底的放松和调节自己,是提高自己的智力的体操 .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青少年不应成为网络的俘虏,必须抵制沉溺网络的行为 D.青少年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拒绝网络 二、简答题 1.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会怎样对待网络?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八课 探问生命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核心考点. 1.为什么说生命来之不易? 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1)生命是独特的。 (2)生命是不可逆的。 (3)生命也是短暂的。 3.如何看待死亡? 、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4.如何看待生命的接续?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 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 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 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 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5.为什么要对生命产生敬畏心?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 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 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3)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6.怎样理解生命至上? (1)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 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7.怎样做到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 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 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 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归纳提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针对“两个凡是”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唯物史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②、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为朋友,我想知道在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侵犯你合法权力的行为?对待这些违法行为该如何做?可见同学们有很强的法制观念。但是你了解在我国那段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岁月吗?(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事件扭转了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局面、使十年文革中遗留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今天就让我们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中找寻答案吧。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并填写,在期间如有疑问同桌间、小组内交流解决,若仍有疑问记录并提交给老师,我们共同解决。 (老师在学生自学教材期间,巡视学习情况,并随时搜集把握学生的疑难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展示) 【释疑解难展示提升】 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让你一显身手,展示下你的预习效果。十年文革使虽已结束,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走出困境,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文革后我国发展的两年的徘徊。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情景剧场,去体验那段徘徊的岁月。要求你要认真观赏,情景剧结束后你要回答一些依据情景剧而设置的问题。掌声鼓励欢迎我们的班级演出团闪亮登场。

初二上册人教版政治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人教版政治的知识 1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知识整理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B)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B)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3.下列事件中,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C) A.八一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听到报童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的地点是(B) A.沈阳 B.西安 C.北平 D.上海 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C)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基于国民党亲英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C) ①西安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 A.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8.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 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 9.“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与巴金先生的这点“感想”直接相关的事件是(D) 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10.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D)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11.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A)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12.结合“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最能说明的信息是(C)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战后期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C.国共两党为抵御外侮,共赴国难 D.解放军与国民的军队展开主力决战 13.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A.都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时建立的 B.都有各阶级阶层的广泛参加 C.都是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 D.都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

政治知识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三、社会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1、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2、能力不断提高。 3、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4、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5、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五、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 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 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七、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塑造健康的人格。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正面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3、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8、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负面影响:1 网络是把双刃剑。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3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4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020人教版政治七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八课

【文库独家】 2020年人教版政治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第八课 一.选择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说明了( ) 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 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2.长生不老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即使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也难逃最终的死亡。这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我们要感激生命的获得③要向死而生,好好活着,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④生命有时尽,要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①③④ 3.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她(他)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她(他)的家族后继有人,她(他)给家人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国家又增添了一个公民……这说明了( ) 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③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④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决非可有可无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 ①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②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③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④对于那些浑浑噩噩昀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36500在你心中肯定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概念,但这是一个人生命百岁的天数。这体现了( ) A.人类生命的漫长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二)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二、知识构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最新教案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

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2020年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课时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教学难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认识网络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教学过程及建议: 第一环节:利用本课引言中小华或课文中小梅的例子导人新课( P65 P66 )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设想如果生活在古代,他们两人身上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对比,感受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互联网,小华不可能结识远方的朋友;小梅的病症很难做出准确诊断,很可能延误治疗时间,从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小梅得到了世界各地医生的帮助,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第二环节:结合现实生活畅谈网络优势。 在学生畅谈上面网络时代发生的佳话之后,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互联网还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这是个发散性思维极强的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分小组交流。并派小组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最后对学生发现的好处做适当分类。如工作、学习上,业余生活上;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通过老师的总结归纳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方便,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活动之后,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网络生活丰富多彩、网络交往超越空间,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触网”呢?并现场作一个《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你有没有上过网:________ 如果上过网,你在网上主要关注:_________ A、新闻 B、学习资料 C、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D、音乐、影视 E、游戏 F、聊天 G、其他_______________ 你一般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少_______?一周上网的总时间是多少_______? 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A、没什么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影响很大 网络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是正面多一些还是负面多一些?___________ A、正面影响多一些 B、负面影响多一些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已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2)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3、教育对个人、国家的意义: (1)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渡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2)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它活动中获得成功。 (3)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4)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4、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5、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义务教育的特征: 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具有普米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7、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他人剥夺或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8、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 (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1

八年级政治 第六课

课题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学习目标⑴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⑵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学习重点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理解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学习难点教育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为目的,以、为手段,培养人的。 2、教育的重要意义: (1)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奠定。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2)教育对于民族、国家来说,。3、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 。 ☆4、义务教育的含义: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的, 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5、义务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①②③ 二、合作探究、展示 阅读P61材料,分析回答: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私事吗? 三、课堂检测(单项选择) 1.下面说对教育的重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位目的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③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④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七年级学生王虎的家长,在新学年开学时拒不缴纳王虎的学杂费,他说“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我凭什么缴纳?”假如你是王虎的老师,你会说的是() A.义务教育也应该缴学费,不缴就让王虎回去 B.义务教育不等于免费教育,向学生收取少量的杂费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C.义务教育是小学使用的,初中不是义务教育D.义务教育是以后的事,现在还不是 3、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入学教育。同时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说明义务教育具有() A.强制性B.普遍性C.公益性D.统一性 4、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这凸显了义务教育具有()的显著特征。 A.公益性B.统一性C.免费性D.强制性 5.调查表明,当前人们的就业、事业发展和收入状况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脑袋满才能钱袋满”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从个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项基本义务 C.一件个人私事 D.一种兴趣爱好6.从国家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口素质的竞争,从国家、民族的未来这一角度看,受教育应是公民的( ) A.一项基本权利 B.一种自由选择C.一项基本义务 D.提高和革新自己的途径 7.材料一: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育部部长周济23日提出,要努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材料二:有位家长,自1995年起,辗转十几个城市,擦了几年皮鞋,供女儿和儿子读完大学。 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习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课稿 宣威市来宾街道第一中学徐志明 说教材 本课主要介绍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包括的内容:孙中山的个人简介,早期的海外经历,两次转变:由想要医人到医国,医国从改良到革命。后为进行革命建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成立同盟会等。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但是学生能力不同,班级分层不明显,整体性强,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呈现不同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教学重、难点 难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

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说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告诉学生民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饰称为“中山装”,这种服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是以孙中山来命名的,例如:中山路、中山公园,那么,孙中山究竟做了什么事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二、阅读教材38-41页,思考下列问题:1、孙中山的早年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2、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总理、机关报、地位和影响?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 (一)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 1、幻灯片展示人物简介《孙中山》,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有哪些?(1)成立兴中会(生阅读课本39页找出时间、地点、纲领、宗旨和意义)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 6.教师讲述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1.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提示: 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一)百日维新 1.材料展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2.教师讲述: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言辞恳切,光绪帝被深深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3.学生发言:阅读教材,总结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提示: 4.问题探究: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提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 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 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2、武昌起义 首先放映一段2分多钟的视频(关于武昌起义),使学生更感性的体会当时的紧张气氛。并看p37《全国形势图》(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练习 教科版

从众与自主 一、选择题:(第1-4为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第5-8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 1、九年级学生逸飞在周记中写到:“人家在看在谈,我不看不谈显得太傻帽;人家在买在玩,我不买不玩显得太寒酸、太落伍。同学们一起看一起聊,我不关心不加入会跟不上时代……所以我……”这反映了他有较强的() A.逆反心理B.从众心理 C.变态心理D.好奇心理 2.下图是某科研机构对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学生()A.不能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B.有难能可贵的好奇心理 C.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D.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话启示我们,要 克服盲目从众就要() A.学会独立思考,心中有原则,不轻信他人 B.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C.忍受住孤独的痛苦,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D.相信别人的话都是正确的,而自己的想法大多是错误的 4.学习上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工作上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战场上能分析复杂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 A.遇事有主见的表现B.处事果断的表现 C.坚持不懈的表现D.主观武断的表现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5、盲目从众的反面是自主。下列属于自主表现的是() A.对他人和集体的意见、决定和行动,绝对接受和服从 B.对错误的决定懂得抵御,而不是盲目服从 C.在集体中生活,力求做到“入乡随俗”而不庸俗,合群而不盲从 D.做了错事,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6、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下列认识具有积极作用的是()A.讨论问题时要服从大家的观点,不表达个人观点 B.健康的集体的活动,应该参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