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坐标系 章节特训 (人教A版选修4-4)

第一讲 坐标系 章节特训 (人教A版选修4-4)

第一讲 坐标系 章节特训 (人教A版选修4-4)

坐标系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已知直线ρsin ? ??

??

θ+π4=22,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

2.(2011·汕头调研)在极坐标系中,ρ=4sin θ是圆的极坐标方程,则点A ? ?

???4,π6到圆心

C 的距离是________.

3.在极坐标系中,过圆ρ=6cos θ-22sin θ的圆心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

4.(2011·华南师大模拟)在极坐标系中,点M ? ????4,π3到曲线ρcos ? ????

θ-π3=2上的点的距

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5.(2011·广州广雅中学模拟)在极坐标系中,圆ρ=4上的点到直线ρ(cos θ+3sin θ)=8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

6.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 1:ρ=2cos θ,曲线C 2:θ=π

4,若曲线C 1与C 2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________.

7.(2011·湛江模拟)在极坐标系中,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 θ=0,点P 的极坐标为? ?

?

??2,π2过点P 作圆C

的切线,则两条切线夹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

8.若直线3x +4y +m =0与曲线ρ2-2ρcos θ+4ρsin θ+4=0没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二、解答题(共20分)

9.(10分)设过原点O 的直线与圆(x -1)2+y 2=1的一个交点为P ,点M 为线段OP 的

中点,当点P 在圆上移动一周时,求点M 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10.(10分)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已知点P 的直角坐标为(1,-5),点M 的极坐标为? ?

???4,π2,若直线l 过点P ,且倾斜角为π3,圆

C 以M 为圆心、4为半径.

(1)求直线l 的参数方程和圆C 的极坐标方程; (2)试判定直线l 和圆C 的位置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和原理如下: 1.浓度 (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浓度改变,可使气体间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导致接触面积的变化,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3.温度 (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 ℃,化学 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 (1)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常可用下图表示(加入催化剂,B点降低)。催化剂能改变 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ΔH。 (2)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提示在分析多个因素(如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催化剂、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时,逐一改变一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变量控制法。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1.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的“五大特征” (1)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2)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等:指“v正=v逆≠0”。即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也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定:指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保持不变。 (5)变:指平衡移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理解感悟“一定条件”、“可逆反应”是前提,“相等”是实质,“保持不变”是标志。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四大依据” (1)对于普通可逆反应,以若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 发生变化,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若用反应速率关系表示化学平衡状态,式中既要有正反应速率,又要有逆反应速率,且两者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对于有有色气体存在的反应体系,如2NO 2(g)N 2 O 4 (g)等,若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 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对于有气体存在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的反应,如 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①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键。 ②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3 mol H—H键。 ③断裂1 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④生成1 mol N≡N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H键。 特别提示(1)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速率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同是v正或v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可逆反应过程中,能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各组分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混合气体密度、颜色、平均摩尔质量等),若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 D.0.2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 min内放出氧气50 mL, 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A.10 B.25 C.50 D.250 5.C+CO 22CO;Δ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ΔH2<0,反应速率v2。如升温,v1和v2的 变化是( )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少C.v1增大,v2减少D.v1减少,v2增大 6.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 v(A)= 0.15mol/(L·s)②v(B)= 0.6mol/(L·s) ③v(C)= 0.4mol/(L·s)④v(D)= 0.45mol/(L·s)。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 是( ) A.①B.②C.③D.④ 7.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 2 (g)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 2SO 4 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 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doc

第一章测试题 (总 12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A={ 第一象限角 } , B={ 锐角 } ,C={ 小于 90°的角 } ,那么 A 、 B 、 C 关系是 ( ) A . B=A ∩C B . B ∪ C= C C .A C D . A=B=C 2.将分针拨慢 5 分钟,则分钟转过的弧度数是( ) π B .- π π D . - π A . 3 C . 6 3 6 3.已知 sin 2cos 5, 那么 tan 的值为( ) 3sin 5cos A .-2 B .2 23 D . - 23 C . 16 16 4.已知角 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 的终边( ) A .在 x 轴上 B .在直线 C .在 y 轴上 D .在直线 y x 上 y x 或 y x 上 5.若 f (cos x) cos2 x ,则 f (sin15 ) 等于 ( ) 3 3 1 1 A . B . C . D . 2 2 2 2 6.要得到 y 3sin(2 x π y=3sin2x 的图象( ) ) 的图象只需将 π 4 π A .向左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4 4 C .向左平移 π 个单位 D .向右平移 π 个单位 8 8 7.如图,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A . y=|sinx| B . y=sin|x| C .y=- sin|x| D . y=- |sinx| 8.化简 1 sin 2 160 的结果是( ) A . cos160 B . C . cos160 D . cos160 cos160 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 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 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mol—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修改版)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 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④ 3.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 =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4.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H 2O(1) △H =-57.3kJ /mol 已知: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 △H =- Q 1kJ /mol 1/2 H 2SO 4(浓) + NaOH(aq) == 1/2Na 2SO 4(aq) +H 2O(1) △H =- Q 2kJ /mol HNO 3(aq)+KOH(aq)=KNO 3(aq)+H 2O(1) △H =- Q 3kJ /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 1、Q 2、Q 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A)Q 1=Q 2=Q 3 (B)Q 2>Q 1>Q 3 (C)Q 2>Q 3>Q 1 (D)Q 2=Q 3>Q 1 5.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 2H 2 ( g ) +5/2O 2 ( g ) →2CO 2 ( g )+H 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 的能量 B. 当1 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 的能量 C. 当2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D. 当4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 的能量 6、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 - Q 1 ; 2H 2(g)+O 2(g) →2H 2O(g) ΔH == - Q 2; H 2O(g) →H 2O(l) ΔH == -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 7.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12 O 2(g)=CO(g) △H =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 ―890.3 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 Δt (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 :时间)单位:mol/ (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条件变化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反应物的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增大 浓度 减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减小 气体反应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增大 物的压强 减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减小 反应物的升高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增大 温度 降低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减小 反应物的使用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剧增 催化剂撤去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剧减其他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有影响 溶剂等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 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 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C(g)+qD(g)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成分的含量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 同时生成m molA ,即 平衡 V( 正)=V( 逆)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 olB 同时消耗了p molC,则 平衡正、逆反应V( 正)=V( 逆) 速率的关系③V(A):V(B):V(C):V(D)=m:n:p:q ,V( 正) 不一定等于 不一定平衡V( 逆)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 ,因均 不一定平衡指V( 逆) 压强①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②m+n =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 ①Mr 一定时,只有当m+n≠p+q 时平衡 对分子质量Mr ②Mr 一定时,但m+n =p+q 时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 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 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 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 正减小,V 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目标要求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知道v =Δc Δt 的含义。2.知道一个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表示。3.理解反应mA + nB pY +qZ 中,v(A)∶v(B)∶ v(Y)∶v(Z)=m ∶n ∶p ∶q 的含义并能运用此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是用单位时 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为v =Δc Δt 。 (1)式中v 表示反应速率;c 表示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Δc 表示其浓度的变化(取其绝对值);t 表示时间,Δt 表示时间变化。 (2)单位:mol·L -1·s -1或mol·L -1·min -1或mol·L -1·h -1 等。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对任意一个反应,用符号来代替具体的化学物质,反应方程式表示为mA +nB===pY +qZ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关系是v(A)∶v(B)∶v(Y)∶v(Z)=m ∶n ∶p ∶q 。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利用与化学反应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进行测定。 2.测定方法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可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2 g 锌粒分别与40 mL 1 mol·L -1的H 2SO 4和40 mL 4 mol·L -1 的H 2SO 4反应,当收集到同样多的H 2时,后 者所用的时间较短,说明4 mol·L -1的H 2SO 4与锌反应比1 mol·L -1 的H 2SO 4与锌反应的速率快。 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1·s -1,是指在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是0.8 mol·L -1 C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答案 C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 2(g)+3H 2(g) 2NH 3(g) 1.0 3.0 0.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高二中心组提供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 mol/(L·s)B.υ(B)=0.3 mol/(L·s) C.υ(C)=0.8 mol/(L·s)D.υ(D)= 1 mol/(L·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3.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5.一定条件下反应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 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s://www.doczj.com/doc/095485601.html,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练习题

3 2 2 第 1 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B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D .单液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 3.下列过程中 ΔH 小于零的是( ) A .Ba(OH)2 与 NH 4Cl 固体混合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 .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Δ H >0 表示放热反应,Δ H <0 表示吸热反应 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C .1 mol H 2SO 4 与 1 mol Ba(OH)2 反应生成 BaSO 4 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1 mol H 2 与 0.5 mol O 2 反应放出的热就是 H 2 的燃烧热 5.已知 298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g)+3H 2(g) ===2NH (g) Δ H =-92.0 kJ·mol -1,将此温度下的 1 mol N 2 和 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 量损失)( ) A .一定小于 92.0 kJ B .一定大于 92.0 kJ C .一定等于 92.0 kJ D .无法确定 6.已知 1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 121 kJ ,且 O 2 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 , 水蒸气中形成 1 mol H —O 键时放出热量 463 kJ ,则 H 2 中 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7.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 2O(g)===H O(l) ΔH =-44.0 kJ·mol -1 B .2HI(g)===H (g)+I 2(g) ΔH =+14.9 kJ·mol -1 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 862 kJ 能量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8.已知: 2CO(g)+O 2(g)===2CO (g) ΔH =-566 kJ·mol -1 1 Na 2O 2(s)+CO 2(g)===Na CO 3(s)+2O 2(g) Δ H =-266 kJ·mol -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颗粒大小等。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和原理如下: 1.浓度 (1)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浓度改变,可使气体间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会导致接触面积的变化,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的改变。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3.温度

(1)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2)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速率都增大。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 (1) 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常可用下图表示(加入催化剂,B点降低)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ΔH。 (2)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达到最大。 (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提示在分析多个因素(如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催化剂、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时,逐一改变一个因素而保证其他因素相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该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变量控制法。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公安期中) 对于反应4Fe(OH)2(s)+O2(g)+2H2O(l)=4Fe(OH)3(s)△H=﹣444.3kJ/mol,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焓变 B . 温度 C . 压强 D . 熵变 2. (2分)现有两个体积均为2L的刚性容器,温度分别为T1和T2 ,向两容器中各充人1.8molA和1molB 发生反应:2A(g)+B(g) C(g)+D(g),反应过程中测得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010203040 温度时间/min /n/mol T1n(B)10.650.40.20.2 T2n(B)10.580.3……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2时A的平衡转化率为76% B .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 T2时30min时的体系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 T1时的平衡常数K=160 3.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添加在食品中的试剂,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 火腿中添加防腐剂

B . 酸奶中添加增稠剂 C . 食盐中添加补碘剂 D . 酱油中添加补铁剂 4. (2分) (2018高一下·重庆期中)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C(s)+CO2(g) 2CO(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2v(CO2)=v(CO)②2n(CO2)=n(CO) ③2v正(C)=v逆(CO)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A . ④ B . ④⑤ C . ①④ D . ③④⑤ 5. (2分) (2016高一上·长沙期中) 下列物质中氧原子数目与 6.8gH2O2中氧原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A . 6.72L CO B . 6.6gCO2 C . 8gSO3 D . 9.8gH2SO4 6. (2分)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 A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 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的两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知识点

六、平衡常数 【知识点】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 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 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互为可逆反应的K值互为倒数。 ●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注意:反应物转化率增大,K值不一定增大。因为K只与温度有关。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C)·C q(D)/C m(A)·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 > 0。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 < 0。【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改变 2.已知450℃时,反应2SO 2 (g)+O 2( g)2SO 3 (g) 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 反应2 SO 3 (g) 2SO 2 (g)+O 2( g) 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C(s)+H 2 O(g)CO(g)+H 2 (g),K= 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 (g)+H 2 (g)CO(g)+H 2 O(g),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t℃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 (2)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00℃,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 mol/L, c(H 2 O)=0.03 mol/L, c(CO2)=0.01 mol/L, c(H2)=0.05 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 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平衡移动(填正、逆、 不) (4) 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 2 )×c(H 2 )=c(CO)×c(H 2 O),试判此时 的温度为℃。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教程文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经典 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7ⅹ3分=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 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A.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P2),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

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6.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 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8.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项实验:(N2O42NO2 △H> 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10.在A(g)+ pB(g)qC(g)的反应中,经t秒后C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