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年级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同步练习题.doc

高一年级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同步练习题.doc

高一年级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同步练习题.doc
高一年级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同步练习题.doc

(数学3必修)第一章算法初步

[综合训练B组]

、选择题

1.用“辗转相除法”求得459和357的授大公约数是()

A. 3 B? 9 C. 17 D. 51

1当x = 2吋,下而的程序段结果是()

i=l

s=0

WHILE i<=4

S=S*X+1

i=i+l

WEND

PRINT s

END

A. 3 B? 7 C? 15 D. 17

3.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法”给8,1,2,3,5,7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当插入第四个数3时,实际是插入哪两个数之间()

A. 8 与1 B?8与2 C. 5与2 D. 5与1

4.对赋值语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②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③可以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④不能给同一变暈重复赋值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repeat语句的一?般形式中有“until A",其中A是()

A.循环变量

B.循环体

C.终止条件

D.终止条件为真

6.用冒泡排序法从小到人排列数据13,5,9,10,7,4

需要经过()趟排序才能完成.

A. 4 B?5 C?6 D?7

二、填空题

1.根据条件把流程图补充完整,求1T1000内所有奇数的和;

(1)处填__________________

y

/输父a、、

aj JzF |将6

与/的和记作b|

I 将*记作b

H /输尬厂H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所示的是一

个算法的流程

图,已知⑷=3 ,

输出的b = l,则勺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

列各数85⑼、210⑹、1000⑷、111111⑵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右图给出的是计算丄+丄+丄+ ??? +丄的值的一个流程图,其屮判断

2 4 6 20

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 .

5.用直接插入排序时对:7丄3,12,8,4,9,10进行从小到大排序时,第四步

得到的一组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

1.以下是计算I + 2 + 3 + 4 +…+100程序框图,请写出对应的程序.

]

f l ~1

1

sum=sum+r

2x,0

2函数〉,= {&4 <兀5 8 ,写出求函数的函数值的程序.

2(12-x),8

3.川辗转相除法或者更相减损术求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

4.意大利数学家菲波拉契,在1202年出版的一书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对兔子饲养到第二个刀进入成年,笫三个刀生一对小兔,以后每个刀生一对小兔,所生小兔能全部存活并且也是第二个月成年,第三个月牛一对小兔,以后每月生一对小兔.问这样F去到年底应有多少对兔子?试画出解决此问题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的程序.

数学3(必修)第一章算法初步[综合训练B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459 = 357x1 + 102,357 = 102x3 + 51,102 = 51x2

51是102和51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

2. C 0x2 + 1 = 1,1x2 + 1 = 3,3x2 + 1 = 7,7x2 + 1 = 15

3. B 先比较8与1,得8,1;把2插入到&1,得&2,1;把3插入到&2,1,得8,3,2,1;

4. A 见课本赋值语句相关部分

5. D Until标志着直到型循坏,直到终止条件成就为止

6 B 经过笫一趟得5,9,10,7,4,13;经过第二趟得5,9,7,4,10,13;经过第三趟得5,7,4,9,10,13;经过第四趟得5,4,7,9,10,13;经过第五趟得4,5,7,9,10,13;

二、填空题

1.(1) s = s + i (2) i = i+ 2

2.11 」——=7,禺=11

2 -

3.111111 ⑵85(9)=8x9 + 5 = 77、210(6) = 2x62+1x6 + 0 = 78 、

1000(4, =1X43=64、111111(2) =lx25 + lx24+lx23+lx22+1x2 + 1 = 63

4.i >10

5.1,3,7,8,12,4,9,10 1,7,3,12,8,4,9,10 ①;1,3,7,12,8,4,9,10 ②;

1,3,7,12,&4,9,10 ③;1,3,7,8,12,4,9,10 ④

三、解答题

1?解:i=l

sum=0

WHILE i<=!00

sum=sum+i

i=i+l

WEND

PRINT sum

END

2.解:INPUT “x=";x

IF x>=0 and x<=4 THEN

y=2* x

ELSE IF x<=8 THEN

y=8

ELSE y=2*(12-x)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3.解:324=243X1+81

243=81X3+0

则324与243的最人公约数为81

乂135=81X1+54

81=54X1+27

54=27X2+0

则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所以,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另法324 —243 = 81,243 —81 = 162,162 —81 = 81;

135-81=54,81-54 = 27,54-27 = 27

27为所求.

4.解:根据题意可知,第一个月有1对小兔,第二个月有I对成年兔子,第三个月有两对兔子, 从第三个月开始,每个月的兔子对数是前血两个月兔子对数的和,设第W个月有F对兔子,第

N-1个月有S对兔子,第N-2个月有Q对兔子,则有F二S + Q, —个月后,即第N + 1个月时,式屮变最S的新值应变第N个月兔子的对数(F的I口值),变最Q的新值应变为第

N -1个刀兔子的对数(S的IH值),这样,用S + Q求出变量F的新值就是N +1个月兔子的数,依此类推,可以得到一个数序列,数序列的第12项就是年底应有兔子对数,我们可以先确定而两个月的兔子对数均为1,以此为基准,构造一个循环程序,让表示“第X个月的/从3逐次增加1, 一直变化到12,最后一次循环得到的F就是所求结果.流程图和程序如下:

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学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 【明目标、知重点】 1.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2.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特征. 3.会用自然语言表述简单的算法. 【填要点、记疑点】 1.算法的概念 2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宋丹丹:要把大象装入冰箱,总共分几步?哈哈哈哈,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探究点一算法的概念 思考1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三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试问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出一个渡河方案.答第一步,两个小孩同船过河去; 第二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第三步,一个大人划船过河去; 第四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第五步,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

小结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思考2 在初中,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你学过哪些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x -2y =-1 ①2x +y =1 ②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 解方程组的步骤: 方法一 第一步,②-①×2得5y =3.③ 第二步,解③得y =35 . 第三步,将y =35代入①,得x =15 . 第四步,得方程组的解为??? x =15,y =35. 方法二 第一步,①+②×2,得5x =1.③ 第二步,解③,得x =15. 第三步,②-①×2,得5y =3.④ 第四步,解④,得y =35 . 第五步,得方程组的解为??? x =15, y =35. 思考3 写出求方程组????? A 1x + B 1y + C 1=0 ①A 2x +B 2y +C 2=0 ②(A 1B 2-B 1A 2≠0)的解的算法. 答 第一步,②×A 1-①×A 2,得(A 1B 2-A 2B 1)y +A 1C 2-A 2C 1=0.③ 第二步,解③,得y =A 2C 1-A 1C 2A 1B 2-A 2B 1 . 第三步,将y =A 2C 1-A 1C 2A 1B 2-A 2B 1代入①,得x =-B 2C 1+B 1C 2A 1B 2-A 2B 1 . 第四步,得方程组的解为????? x =-B 2C 1+B 1C 2A 1B 2-A 2B 1, y =A 2C 1-A 1 C 2A 1B 2-A 2B 1.

第一章 算法初步 教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本章教材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应用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算法的应用,目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算法的学习,对完善数学的思想,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实践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和小结.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算法入手,通过研究程序框图与算法案例,使算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古老算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密切关系.算法案例不仅展示了数学方法的严谨性、科学性,也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算法初步这一章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近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和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本章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用到“算法思想” “转化思想”,从而提高自己数学能力.因此应从三个方面把握本章: (1)知识间的联系; (2)数学思想方法; (3)认知规律.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 三维目标 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必修3算法初步知识总结

必修3算法初步知识总结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 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 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 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②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 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 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

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_算法初步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能够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理应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准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实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够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能够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对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绝大部分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实行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 框或B 框。无论 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能够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 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P 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直到型循环结构

化学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 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玻璃割伤 误服重金属盐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浓硫酸粘在皮肤上 其他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碱液沾到皮肤上 酸碱溅到眼中 浓酸或碱溅到实验台上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钠、磷等失火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用量 取用方法(液体、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高一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知识点 【一】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能够 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 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 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 到确定的结果,而不理应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准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 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实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 问题. ④不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够 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能够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 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二】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实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 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 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

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 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 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 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能够 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 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 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 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①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 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②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 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 来判断。所以,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 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 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三】

必修三算法初步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 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 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 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 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 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 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精选.)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算法只能用伪代码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流程图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程序框图中表示计算的是 ( ). A . B C D 3 将两个数8,17a b ==交换,使17,8a b ==, 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A B C D . 4.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1a = 3b = a a b =+ b a b =- PRINT a ,b A .1,3 B .4,1 C .0,0 D .6,0 5.当2=x 时,下面的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 A .3 B .7 C .15 D .17 6. 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 , 输出它的相反数 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输出三个数,,a b c 中的最大数 ④求函数1,0 ()2,0x x f x x x -≥?=?+10

B. i<8 C. i<=9 D. i<9 9. INPUT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 A. INPUT “提示内容”;表达式 B.“提示内容”;变量 C.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D. “提示内容”;表达式 10.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 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 C. 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 D. 一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 11. 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是用来 ( ) A .计算3×10的值 B .计算93的值 C .计算103的值 D .计算12310???????的值 12. 把88化为五进制数是( ) A. 324(5) B. 323(5) C. 233(5) D. 332(5)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条件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B.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D.顺序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14. 如果执行右边的框图, 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 .5 4 B.4 5 C. 6 5 D. 56 1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 其中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 A .2()f x x = B .1 ()f x x = C .()ln 26f x x x =+- D . ()f x x = 二、填空题:

高二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2.3

1.2.3循环语句 课时目标 1.理解给定的两种循环语句,并会应用. 2.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 1.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与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相对应, 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都有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语句结构,分别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直到型和当型循环结构. 名称直到型当型 格式DO 循环体 LOOP_UNTIL条件 WHILE条件 循环体 WEND 功能先执行一次DO和UNTIL之 间的循环体,再判断UNTIL后 的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 合,继续执行循环体,然后再 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不 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直到 条件符合时为止.这时计算机 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出循环体 执行UNTIL语句后面的语句. 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 件符合,则执行WHILE和 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 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 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 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 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 WEND语句后,执行WEND 后面的语句 对应 程序 框图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四个框图,其中满足WHILE语句格式的是()

A.(1)(2) B.(2)(3) C.(2)(4) D.(3)(4) 答案B 解析WHILE语句的特点是“前测试”.2.下列算法: ①求和1 12+ 1 22+ 1 32+…+ 1 1002; ②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商; ③已知函数定义在区间上,将区间十等分求端点及各分点处的函数值; ④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及此边上的高,求其面积. 其中可能要用到循环语句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B 3.循环语句有WHILE和UNTIL语句两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和WEND之间的循环体 C.当计算机遇到UNTIL语句时,先执行一次DO和UNTIL之间的循环体,再对UNTIL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 D.WHILE语句与UNTIL语句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4.下面的程序运行后第3个输出的数是() i=1 x=1 DO PRINT x i=i+1 x=x+1/2 LOOP UNTIL i>5 END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3算法案例B卷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3 第一章算法初步 1.3算法案例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如果执行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 A . B . C . D . 2. (2分) (2018高二上·南山月考) 1037和425的最大公约数是() A . 9 B . 3 C . 51

D . 17 3. (2分) (2018高二上·铜仁期中) 用“辗转相除法”求得和的最大公约数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6高一下·邯郸期中)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 75 B . 111111(2) C . 210(6) D . 85(9) 5. (2分)按流程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的值是() A . 6 B . 21 C . 156 D . 231 6. (2分)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则判断框内可以填()

A . B . C . D .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7. (2分) (2019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根据秦九韶算法求时的值,则为() A . B . C . D . 8. (2分) (2017高一下·郴州期中)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 85(9) B . 210(6) C . 1000(4) D . 111111(2) 三、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9. (1分)将二进制数101101(2)化为八进制数,结果为________ . 10. (1分)用更相减损术求152与92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是________. 11. (1分)已知f(x)=x5+2x3+3x2+x+1,应用秦九韶算法计算x=3时的值时,f(x)=________. 12. (1分)请将以下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的程序补充完整: INPUT “a,b=”;a,b WHILE a<>b IF a>b THEN a=a-b ELSE ________ END IF WEND PRINT a END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3. (5分)(1)将101111011(2)转化为十进制的数;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 导学案1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归纳与整理(1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2.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n、N、m、V、C B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复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n、N、m、V、C B之间的网络建构。 【温馨提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基本原则”可能是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B。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称量10.05 g的固体,B项错误;应选用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去量取,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误差,D项错误。 3.填空:12g 12 6C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 号:N A ,单位:mol-1 ,数值约为6.02×1023,公式:N A=N n(N代表微粒个数);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 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表达式:M=m n。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容量瓶,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容量,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其他仪器: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溶液的配制步骤(以配制500 mL、1.00 mol·L-1 NaOH 溶液为例):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20.0 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溶解、冷却、移液(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500_m L 容量瓶)、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9的“归纳与整理”,完成教材上相应填空。 【同步学习】 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典例剖析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除去KCl中的MnO2蒸发结晶溶解度不同 B 除去碘中的NaCl 加热、升华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 C 分离KNO3和NaCl 重结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分液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3 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错误;D项中两者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错误。 典例剖析: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观察不再产生气泡;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外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加入Na2CO3目的是除去Ca2+、Mg2+,有关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略)。 梳理归纳:分离和提纯物质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 “三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 加入试剂、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测试题

1a = 3b = a a b =+ b a b =- PRINT a ,b IF 10a < THEN 2y a =* else y a a =* i=1 s=0 WHILE i<=4 s=s*x+1 i=i+1 WEND PRINT s END 必修三算法初步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用二分法求方程022 =-x 的近似根的算法中要用哪种算法结构( ) A .顺序结构 B .条件结构 C .循环结构 D .以上都用 3.将两个数8,17a b ==交换,使17,8a b ==,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4.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1,3 B .4,1 C .0,0 D .6,0 5.当3=a 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 ) A .9 B .3 C .10 D .6 6.用“辗转相除法”求得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 ) A .3 B .9 C .17 D .51 7.当2=x 时,下面的程序段结果是 ( ) A .3 B .7 C .15 D .17 8.对赋值语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可以给变量提供初值 ②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③可以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 ④不能给同一变量重复赋值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4M = B .M M =- C .3B A == D .0x y += 10.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x , 输出它的相反数. 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求三个数,,a b c 中输入一个数的最大数. ④求函数1,0 ()2,0x x f x x x -≥?=? +

属中学高中数学 1.3.6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小结教案 文 新人教A版必修3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 1.3.6第一章算法初步复习小结教案文新人教A版必修3 "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明确算法的含义,熟悉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 2.能熟练运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算法知识解决同类问题。 (b)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c)情态与价值 算法内容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要特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重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算法进入中学数学课程,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一个新的层次上的复兴,也就成为了中国数学课程的一个新的特色。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法的基本知识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 难点:与算法对应的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算法程序的编写 (3)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利用实例让学生体会基本的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比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了解数学算法与信息技术上的区别。通过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核心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具体化。面临一个问题时,在分析、思考后获得了解决它的基本思路(解题策略),将这种思路具体化、条理化,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画出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 (4)教学设想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知识梳理 (1)四种基本的程序框 终端框(起止框) 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 (2)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学案

-- --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复习学案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纲要求 1、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及简单的处理方法。 2、了解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方法和区别并能简单应用 [知识回顾]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 .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2、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 B. C . D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1、A 、过滤是分离 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 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过滤作用: 。 C、实验用品: D、操作: → → (思考: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 → → → ) 2、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 “一贴”: ; “二低”指① ② ;“三靠”指① ② ③ 3、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 、 、 、 。 注意: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二)蒸馏———— 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A 、蒸馏是利用互溶的液体但 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如:石油的分馏;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 B 、实验用 品: ; C 、温度计的位置: ;冷凝水的流向: ;碎瓷片的作用 ; (三)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A 、萃取是 的一种方法。如:从碘水提纯碘 萃取剂的选择依据: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 。 B、分液是将 分离开来的操作。 C、实验用品: 。 D 、步骤: → → (四)物质的检验(以硫酸盐为例) 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 (排除 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 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 思考:如何检验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的阴离子? (五)粗盐的提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