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

可疑淋巴瘤患者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

细针穿刺诊断方法的评价

背景:关于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细针穿刺(EBUS-TBNA)诊断孤立性纵膈肿大淋巴结(IMLN)的实用性的依据在发生改变。其对可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评价。方法:我们复习了一项前瞻性连续性的患者的研究资料,应用EBUS-TBNA来诊断IMLN 性质。EBUS-TBNA法不能确诊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活检或至少6月的放射学检查随访。

结果:共98例患者资料,临床影像学特征诊断为结节病43例,剩余55例患者通过EBUS-TBNA法42例得以确诊(76%; 95%可信区间55-90)。55例患者中淋巴瘤共21例,通过EBUS-TBNA确诊了16例(76%),有4例患者又经过了手术活检才确定了病理类型。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如果病理标本较少难以确诊也需要行手术活检。淋巴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 (95%可信区间37-76)和100% (95% 可信区间91-100)。

结论:虽然用EBUS-TBNA法诊断淋巴瘤要比用它来评价肺癌分期的准确性要低,但它仍是一种诊断IMLN的合适手段,因为在这部分人群中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并且大部分人(76%)避免了手术活检。

评论:怎样诊断IMLN尤其是淋巴瘤是肺病医生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增加了我们对EBUS-TBNA法诊断上述疾病的实用性的认识。传统上一般认为EBUS取得的纵膈淋巴结标本不足以诊断淋巴瘤,而本研究则表明是可以的,避免了纵膈手术,并且孤立性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在麻醉领域的应用使外周神经阻滞 的方式和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临床麻醉的成功率已经得到肯定,超声在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典范。1978年La Grange等报道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超声多普勒探头先鉴别锁骨下动脉,在动脉旁注药。但只有在90年代末出现高频超声探头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神经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国内各大医院的该项工作开展,国内报道将逐渐增加。超声波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波长以声波的两个压力峰值距离表示,与穿透性相关。频率用MHz表示,与分辨率相关。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公式“E=f·e”,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即分辨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我们用的是10-14MHz),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臂丛神经),才能通过超声看到神经。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臂丛阻滞的应用:双人操作,探头被置入无菌套内,主麻手探探头,扫描神经区域,使得、神经在轴平面成像,另一手持针在探头纵轴侧方进针,穿刺针沿着超声声束纵轴方向进入组织,整个穿刺针可在超声仪上获得完整显像,调整方向,直接到达神经点。针尖接近神经,并穿破神经周围呈高回声的纤维膈时,助手注入局麻药

5-7ml。臂丛神经周围各种组织和穿刺针超声图像特征:①神经: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 ②静脉:无回声,呈黑色,探头轻压呈压缩性改变;③动脉:无回声,呈黑色,但可搏动;④筋膜或纤维膈:高回声,呈白色;⑤肌肉: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⑥肌腱:高回声,呈白色;⑦局麻药,无回声,呈黑色;⑧穿刺针高回声,呈白色,穿刺过程中可见针动态改变。在超声图像上,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扩散和神经束被推动的过程,可判断局麻药是否完全弥散至神经周围,局麻药的扩散很迅速,约在10-20秒后图像上局麻药已显示不清,神经分支之间往往存在纤维膈,单点注射常不能扩散整个臂丛神经,所以一般不在一个点注射全量,可重新调整穿刺针位置,到达另外较远或第一次注药没有药物扩散到的神经;再注射局麻药,甚至3-4点神经阻滞,可达到完整臂丛神经阻滞。我们对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法三种低位肌间沟阻滞(N=40)进行比较,结果:三组麻醉完善率(完善:无辅助措施,手术时完全无疼痛)比较:超声组高于神经刺激仪组(97.5% vs 70%),神经刺激仪组高于传统组(70% vs 47.5%)。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组。我们报道的超声组麻醉完善率比Williams等报道的结果更高(97.5% vs 85%),主要原因在2个方面,其一,我们采用的超声探头频率更高(14MHz vs 7.5 MHz),显示的神经更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材料 小儿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为应用,骶管阻滞可以减少小儿手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减少全麻药的应用,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术后患儿不仅可以快速平稳苏醒而且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施行小儿骶管阻滞的传统方法是根据骶骨角或骶裂孔的体表标志来进行定位穿在临床实践中刺,但约有20%正常人的骶管呈解剖异常、骶裂孔畸形,除骶管存在解剖变异外,由于小儿肥胖、体表标志不明确以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等原因,亦可导致部分患儿穿刺失败。 超声引导性骶管阻滞可以使骶管阻滞更加安全有效。 本项研究证实,超声引导技术是骶管穿刺时有效的辅助方法。通过超声扫描,可以准确定位骶裂孔的位置.同时在实时图像的指导下,穿刺过程变得直观,并可以明确识别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从而提高了骶管阻滞的成功率.避免反复试穿造成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此外,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该丛在骶管前壁吻合支多、丛密。其在后壁则正好相反。使用超声引导穿刺时,可以选择穿刺路径,尽量避免沿前壁进针.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这项技术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无放射污染等优点。适用于临床麻醉和教学工作。 目前我们科室选派人员去上海六院等三甲医院学习理论及实践,并且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及实践培训,科室购进两台B超机,科室人员熟悉并掌握基本超声应用,目前已经在超声引导下完成100余例骶管阻滞,术后随访效果好。 2014年2月—2014年5月,选派人员到上海六院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2014年5月—2014年7月,学成归来人员对科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科技申请

计划类别: 受理编号: 上杭县科技计划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传真:邮政编码: 通信地址: E-mail: 申请日期:年月日 上杭县科学技术局 二OO五

简表 项目概况 名称 研究类型 1.应用基础研究 2.新技术开发 3.新产品研制(新品种选育) 4.成果推广应用 5.软科学研究 6.其他 项目推荐单位实施期从年月到年月总投资万元研发投入万元申请金额万元研发 内容 摘要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 颈丛神经、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骶丛神经、腰 丛神经等的阻滞。可减少患者全麻药物的使用,对患者 心肺功能影响小,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操作并发症 少。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舒适的麻醉。 申请单位 名称性质法人代表法人代码注册资金万元银行信誉 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年龄学历 现从事 专业职务职称 项目联系人 姓名联系电话E-mail 合作单位名称名称 项目组成员总人数 其中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他人人人人人

一、项目背景和实施条件 与本项目有关的临床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临床工作成绩从2013年开始,项目组成员一直从事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过去半年的临床实践中,60余位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患者都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并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目前项目组已具有扎实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的与本项目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依托麻醉科手术室现有仪器设备,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相关仪器,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尚缺乏用于神经、血管、肌腱呈影的超声及专用的穿刺针。 二、项目的研发内容 1.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可行性 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的区别 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的区别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患者的生理影响 6.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缺点及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

浅谈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

浅谈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8-19T15:26:52.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仲伟 [导读] 淋巴结在人体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在脉管分叉、躯干和关节凹陷处的淋巴液回流通路上。仲伟(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江苏南京 21001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94-02 淋巴结在人体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在脉管分叉、躯干和关节凹陷处的淋巴液回流通路上。以深筋膜为界分成浅、深部两大组,浅表淋巴结以颈部分布最多。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除了可以是其本身的病变外,也可以是许多疾病的伴随表现,包括感染、结核及其他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取得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病理检查。这对于此类患淋巴结疾病的患者的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检查方法。并且此类淋巴结周围经常分布了很多血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安全易行。此方法还有费用低、取材成功率较高、术后不留疤痕,微创等优点。但仍属有创性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为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尽量避免和减少手术损伤、有效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而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是必要的保证。 1 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70例,均为浅表淋巴结患者,年龄 10~82 岁。颈部淋巴结61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GE VolusonE8型彩超诊断仪,频率11MHz高频探头。应用日本八光16G一次性活检针。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能暴露穿刺部位的体位,以方便穿刺者更好操作的体位为宜。负责引导的医生彩超扫查后,确定穿刺进针点及路径,操作者避开大血管和脏器进行穿刺。常规消毒、铺巾,无菌薄膜包裹探头。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淋巴结或肿块不同部位穿刺取得2-3条活体组织后送病理科检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物品准备主要包括:(1) 穿刺用灭菌自动活检枪,选择合适型号的活检针及消毒穿刺包、消毒耦合剂和10%甲醛标本袋。(2)检查前一天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工作,手术间中备好急救药品和相关抢救器材。(3)1%利多卡因、一次性无菌手套、2%碘伏。 2.2 术前患者准备(1) 术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穿刺的目的、临床意义、手术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患者对于穿刺检查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等心理。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要让患者了解穿刺虽是有创检查,但相比临床广义上认为的手术治疗,创伤及痛苦要小的多,并且相对较为安全,从而让病人放松心情更好的去配合穿刺。(2)术前一天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才可以穿刺。(3)术前病人无需禁食。术前当日清洁局部皮肤,避免穿刺后感染。 3 术中护理及配合 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娴熟的配合,有助于尽量缩短操作时间。(1)穿刺前测量患者生命体征;(2)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使患者舒适并满足穿刺要求;(3) 医生给其穿刺时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在实际操作中这点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穿刺顺利进行;(4)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疼痛,如有异常变化应告知医生;(5) 当拔出穿刺针,推出针芯并暴露针槽后,协助将所取标本放入固定液中;(6) 术中帮助存储动、静态图像,以保存患者术中资料。 4 术后护理 (1)压迫止血穿刺后穿刺点用无菌纱布加压5分钟,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血性渗出如渗出。(2)穿刺结束后无需卧床休息,但门诊患者在离开之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做注意事项的详细交代并留下电话,以便随访.住院病人穿刺结束后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值班护上做好交接班工作。告知患者取病理报告时间。(3)术后有的病人会感觉穿刺局部较轻微的疼痛,告知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对于疼痛特别敏感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止痛药。告知患者一般无需服用抗生素,穿刺后当天忌洗澡,不要抓挠,避免穿刺点感染。(4)关注病人的病理报告结果。以方便临床进一步给予病人相关治疗。做好病人的电话回访工作,关注病人的病情同时并提供人文关怀。 5 讨论 对于病因不明、病原不清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给予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鉴别均具有重要价值。虽然穿刺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取材可靠、痛苦较小的优点,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往往会给患者造成紧张和恐惧心理。因此,提高活检穿刺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这是医护双方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丽娜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活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配合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年4月第4卷第4期.

超声引导区域麻醉-中文

超声引导区域麻醉 P. Marhofer*, M. Greher and S. Kapral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 Waehringer Guertel 18-20, A-1090 Vienna, Austri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peter.marhofer@meduniwien.ac.at 近十年来,人们超声技术及临床水平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维也那医科大学的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病房,超声检查已作为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常规技术。近来的研究显示,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局部麻醉剂的扩散可提高上下肢阻滞及神经轴阻滞的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可使麻醉医生安全地进行精确地进针定位,实时监测局麻药的扩散。优越于常规的超声引导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和麻醉程序。该篇回顾性地介绍了超声引导麻醉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原理及临床实践。考虑到巨大的潜能,这些技术在将来麻醉医生的培训中将占重要地位。 Br J Anaesth 2005; 94: 7–17 关键词:麻醉技术,区域;测量技术,超声;神经,阻滞 成功的区域麻醉阻滞的关键是确保神经结构周围局麻药的最佳扩散。这一目标需要获取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过去十年,维也那研究小组证明了超声引导几乎可以提高所有类型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效果。而且,诸如穿入神经或血管的并发症可以避免。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的潜在优势的总结如表一。 常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需要有高档的超声设备和高水准的培训。麻醉医生需要彻底理解解剖结构,需要牢固的超声基础和辨别神经结构的技能。直接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受操作者麻醉技术的影响。根据我们研究小组经验,在进行更多的中央阻滞前,最好先学习超声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尽管缺乏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的专门培训,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通过自学进行了成功的区域麻醉阻滞。为加强超声和区域麻醉的基础训练,建议有兴趣的麻醉师进行专业培训。 自从十年前首次应用至现在常规应用,我们小组开展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已超过4000 例。成功率几乎是100% 。另外这一高成功率与传统的神经刺激器比较,该项技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方面都得到改善。这项高效的手术无痛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篇回顾性文章中,我们通过回顾自己的研究和及其它公开发表的文献,讨论了当前超声引导区域麻醉的状况。关于该项技术背景、合适的设备选择前面已讲述,并详细论述了何种神经阻滞类型用超声引导,哪种方式直接和安全。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

<> 2008; 11:4:543-547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 Dominic Harmon, MD, and Michael O’Sullivan, MB (爱尔兰利默里克中西部专区医院麻醉与疼痛医疗科) 我们描述一则病理报告和利用便携式超声扫描仪和曲线仪传感器(4-5MHz) (SonoSite Micromaxx SonoSite, Inc. 21919 30th Drive SE Bothwell W. A.)指导骶髂关节注射术的技术。 病例中报道的是一位患有慢性腰背痛的42岁的男性患者,疼痛集中于其左侧的骶髂关节,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7分。为方便超声引导下的操作,令病人俯卧位,在骶管裂孔水平横行安置超声传感器,并在该水平找出骶角,自骶角移动传感器,定位出骶骨外侧缘。保持传感器横向位置,可发现骶骨外侧缘这一骨性突出导向患者头侧。辨认出第二个消瘦轮廓——回肠。两个明显轮廓之间的裂隙代表骶髂关节,其深度为距皮下4.5cm。在超声实时显像技术的指导下,使用22 G脊髓穿刺针刺入骶髂关节,直视下注入局麻药液。病人的疼痛强度下降至2(NRS),关节功能大大改善,可返回工作岗位且维持16周。另外,对于患者和医务人员,超声仪器并无辐射性损伤,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超声引导下的骶髂关节注射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孕妇等特殊临床病例的慢性腰背痛的治疗。但对于其功效及使用率的调查研究还有待开展。 关键词技术可视化实时显像超声骶髂关节 患者,男,42岁,体重指数25,左侧腰背部持续性微痛。疼痛起因于10月前的一次车祸,数次评价量表测评7分,疼痛集中于左侧骶髂关节,触诊压痛明显。左侧骶髂关节激发试验骨盆撑开实验、大腿挤压试验、低估挤压试验均阳性(1)。神经学检查正常。核磁共振(MRI)检诊腰椎示左侧骶髂关节轻微退行性改变。 抗炎药物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导致病人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地在建筑工业领域工作,只得选择轻体力活并减少工作时间。 同意接受骶髂关节注射镇痛术后,病人被置于俯卧位,下腹垫枕以校直腰椎的前凸。操作者和超声机显示屏位于一侧,在4-5MHz低频下调整曲线仪传感器的最佳位置。 操作区域皮肤消毒并铺巾,将超声传感器插入装有超声导电膏的无菌套,于是皮肤与传感器之间间隔手术巾和薄层无菌导电膏。 图1:在骶管裂孔水平,横放超声传感器(4-5MHz) (SonoSite Micromaxx SonoSite, Inc. 21919 30th Drive SE Bothwell W. A.)

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

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 为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对57例不明原因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取材成功率100%,均获得明确组织学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准确,快速可靠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穿刺活检超声肿大淋巴结 目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已成为介入性超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对57例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均取得了组织学诊断。本文探讨浅表肿大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57例浅表肿大淋巴结患者均接受了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男27例,女30例,年龄13~76岁,平均(50.6±13.3)岁。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意大利百胜公司AU5EPI彩色超声仪,10~13MHz变频线阵探头,配有穿刺导向器。活检针为德国宝雅针,配备该公司生产的最新自动弹射式活检枪,取材长度22mm至15mm任意调整,直径1mm。 1.3 超声观察 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边界、回声、淋巴门及是否融合、液化和钙化。彩色多普勒观察淋巴结内血流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采用最大切面测量其纵径(L)和横径(T),计算纵、横径比(L/T)。多个淋巴结对其最大者进行测量和活检。 1.4 自动活检操作步骤 1)器械消毒、病人准备,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超声择点、定位,使病灶位于图像的中间,做皮肤标记;2)在标记处用2%利多卡因5mL局麻,用尖刀片刺一小口,长2mm,深2mm。18G组织活检针沿超声引导线,在实时超声监视下缓慢进针,直达病灶边缘,在预定的射程内(15mm或22mm)激发活检枪并迅速退针;3)每次活检2次,组织总长度0.7~1.7cm,取材不满意者可增加穿刺1次;4)所取组织条块即刻置于盛有10%福尔马林液的小瓶中固定,随后送病检;5)穿刺结束,局部压迫30min,病人无明显不适方可离开。 2 结果 57例活检均可做出明确病理诊断,其中27例为良性淋巴结病变(慢性炎性改变10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9例,结核8例);转移性癌25例(鳞癌18例,腺癌2例,低分化癌2例,未分类3例);恶性淋巴瘤5例。27例良性和30例恶性淋巴结超声特征见表1。表1 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略)注:L:纵径,T:横径 3 讨论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变是一系列良恶性病变的表现,其意义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而明确诊断并不是特别容易的工作[1]。在众多超声诊断指标中,淋巴结纵横径比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唯一有这种能力的影像方法[2]。

骶管麻醉

打骶麻时的几个问题 10,11月我打了20几个骶麻,有三个抽到血改打局麻了,有两个推药时阻力很大,打完后 有一小包块,凉凉的,明显感觉是药液积聚在那,总的来说我打骶麻只有80%的成功率。我 有几个疑问:1.打骶麻找到骶骨裂孔最关键,可有时体表标志不明显,斑竹说臀沟纹头处, 我用百度没查到,在解剖书上也没找到,我很想知道这位置,这里实在没有刁难发问的意 思。2.打骶麻时安全第一,论坛中有人说推药时患者若有大母趾麻感应停止推药,很可能 打到蛛网膜下腔,我没碰到过,是这样的嘛,还有有一个外科医师现专从事麻醉,他说刚 推药时患者下肢有麻感应停止推药,我跟科主任将这事,他说只要回抽没抽到脑脊液就可 以推药。3.从打骶麻图示来看,我觉得打时角度大些容易打到蛛网膜下腔,书上写的是45 度左右,斑竹说的40度左右,医学是严谨的,斑竹这样说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能说说吗最 后说句由于本人笨拙,提的问题有可能觉得好笑,但我确实想学好打骶麻,因为骶麻比局 麻要减轻病人痛苦,请斑竹海涵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打骶麻80%的成功率有点低了,达到90%就过关了,达到95%就很熟练了。臀沟纹头的照片哪天我照一个发上来。大母趾麻感是麻醉平面有点高而不是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如果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就不是这种表现了,病人会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立即进入昏迷状态。至于进针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30°,有时候40°,有时候还20°,不一定角度小就容易进入蛛网膜下腔,因为从骶裂孔韧带到蛛网膜下腔还有一段距离,平均,打骶麻一般用7号针头,长3cm,从皮肤到骶裂孔韧带最瘦的人也有2cm,遇到胖人,这3cm 的长度连骶管腔都进不到。打了3、4千例,也就1例打到了蛛网膜下腔,回抽有脑脊液,停止操作,改为局麻。我的经验是有血液也不是绝对禁忌,退退针或换换地方仍然可以推药。反复回抽无脑脊液是最主要的。------------------靳新领 关于骶管麻醉的问题,我觉得讨论很多回了,我认为它的优点在于:①痛苦小,在麻醉下,使病人在无疼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较局麻减少了反复进针,同时避开了疼痛敏感区,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痛苦。②进针远离病灶,减少水肿、皮下淤血及感染机会。③效果好,麻醉完全,肛门松驰,术野清晰,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④持续时间较长。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的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的正确应用。 适应证 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的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的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的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 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但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的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 装置的选择及准备 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的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的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的1%的利多卡因。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的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无菌凝胶。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的监护仪。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的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超声引导下穿刺术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穿刺活检 近期,西院区超声科成功为一例淋巴瘤的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活检术。 患者因发热半月余入院。CT扫查发现其左侧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包块,需穿刺活检取病理明确占位性质。由于患者年龄大,且生命体征不稳,需配合并心电监护,CT下穿刺难度极大。接诊后,超声科首先行全身浅表淋巴结扫查,确定了需穿刺病灶,表面麻醉后立即在超声引导下穿取组织,用时约5分钟,患者完全可耐受,生命体征平稳,病理结果显示为B细胞淋巴瘤。给予化疗及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 超声科介入专业开展以来,已完成超声引导下穿刺术多例,经皮胸腹腔积液、肝脓肿、肾囊肿、体表包块等多项穿刺术,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均取得了满意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介入性超声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提倡个性化诊断与治疗的现代医学中已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监视或引导下,直接经皮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置入病灶、囊腔或管道结构中,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包括介入性穿刺活检诊断及介入治疗两部分。 介入性穿刺活检诊断适应症广泛,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软组织病变,只要超声检查可显示并具备安全进针途径,肝脏、肾脏、胰腺、胸、腹、盆腔及腹膜后病变、甲状腺、乳腺、淋巴结、骨骼肌肉等病变,均可进行穿刺活检。与CT引导下穿刺相比,介入性穿刺时间明显缩短,角度灵活,费用低廉,尤其对高龄、急重症患者及困难部位病变优势更加明显。 介入治疗过程中,病灶显示准确,通过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体表面找到最佳、最安全的进针点;实时调整患者体位,确保进针角度、方向、深度和最短、最安全的进针距离;在进针全过程中,动态、准确显示针尖通过的部位和方向,保证针尖不刺破重要器官、血管;随时调整针尖方向,减低了穿刺危险性,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7超声引导下颈4部肿块及淋巴结自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

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取材满意程度见表l。 A:fI坝鄙淋巴结穿刺B:病理结果 田l何杰金淋巴瘤淋巴结穿刺及病理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100) A:锁骨I-g淋巴结穿刺B:病理结果 圈2转移性腺癌淋巴结穿刺及病理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40)表l42例穿刺活检组织标本满意度情况(例) 二、组织病理学结果 本组淋巴结病变中良性病变16例.包括淋巴结结核、炎性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等;恶性病变7例,包括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来源于鼻咽、肺等部位,转移癌类型主要为腺癌、鳞癌等。甲状腺病变中良性病变6例,包括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腺癌2例。腮腺病变中3例为炎性病变,l例为腮腺非特异性腺癌。其他颌下肉芽肿性溃疡,星形脓肿形成1例;颈后良性病变4例,包括表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2例切片中发现有纤维结缔组织和横纹肌组织。后经手术切除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见表2。 衰242例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例) 讨论 一、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颈部包块的诊断意义 颈部包块是临床中较常见体征.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是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的关键。以往临床上对术前病理诊断主要通过手术活检.指诊下肓穿活检,而手术活检创伤较大。给一些良性病变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指诊下盲穿.因目标不精确,导 ?841? 致取样量不足,影响诊断准确性【2J。近年来随着穿刺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活检枪的不断改进。使得颈部包块及淋巴结穿刺活检逐渐代替了手术标本取样。目前也是公认非手术条件下获得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最佳方法,与手术切除活检相比,其优点:①术前准备简单:只须检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②定位精确: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颈部位置较深,扪诊不清或紧邻大血管的病灶,可实时动态显示针道及进针的全过程,减少了损伤周围组织及周嗣血管的危险;③取材满意率高:采用自动活检枪,活检针能高速弹射从而瞬间内完成取材,快速和有力的切割不会引起组织受压变形,较易获得高质量的标本组织条,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④创伤小、费用低、无痛苦、无瘢痕、出血少、并发症少、操作迅速、安全准确;⑤适应范围广:凡是超声检查所能涉及的病变.需要良、恶性鉴别明确其组织病理类型者,都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组织穿刺活检¨J。 二、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意义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一系列良恶性病变的表现,确诊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和原因是临床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明确诊断并不是特别容易的1=作。一般认为.淋巴结的回声类型对良恶性鉴别没有特异性,虽然K/短径比值小于2可作为可疑指标,但不能确诊。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淋巴结性质的最直接方法。手术切除淋巴结患者痛苦大,费用高,费时费力,而且对于与周围组织血管粘连的淋巴结不易分离。盲目穿刺非常不准确,x线或CT虽町定位引导,但因为对操作者和患者都会造成放射性损害,不易进行实时动态观察淋巴结与穿刺针的关系HJ。而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清晰观察淋巴结全貌、针尖与淋巴结及周嗣组织的关系,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地取到组织条,不但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还可通过淋巴结转移癌寻找原发病灶.是诊断淋巴结性质的最直接方法。本组l例双侧颈部探及多发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为何杰金淋巴瘤(图1)。l例双侧颈部及左侧锁骨下探及多发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为转移性腺癌.后经CT发现肺部占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证实为肺部腺癌(图2)。 三、超声引导下穿刺并发症情况 因自动活检穿刺针进针速度快。在靶器官病变区内停留时间极短,不易造成较重的损伤,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本组自动活检42例,无一例出现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其中2例取材较浅,没有获得明确组织学诊断,分析原因主要为活检肿物太小.进针深度和精确定位难度大,不易控制。超声引导下颈部包块及淋巴结穿刺是一项简单方便、快速灵活、创伤小、无痛苦、准确安全的方法,更易为患者接受.也是作为术前颈部包块、淋巴结的鉴别及定性诊断最重要辅助手段,为临床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武.赵蕊.超声引导自动活检360例临床经验总结.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5):313—316. [2]吴秀仡.徐敏.高频彩超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38—39. [3]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8.[4]郭荣荣.王字翔.杜展翔.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山两医药杂志,2009.38(6):542—543. (收稿日期:2010—06一18)万方数据

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07T16:16:14.11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何家璇雷晓鸣魏海东孟丽华魏亚娟 [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骶管麻醉,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而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何家璇雷晓鸣魏海东孟丽华魏亚娟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04【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的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依据传统阻力消失法法行骶管麻醉,观察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骶管阻滞成功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行,优于传统骶管阻滞方法.【关键词】高频超声;骶管麻醉;小儿Application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caudalblockanesthesiainpediatricsurgery【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diagnosticvalueof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canalblockanesthesiainpediatricsurgery.Methods:80casespediatGric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observationgroup(n=40)andcontrolgroup(n=40). Incontrolgroup,canalblockanesthesiawasguidedbythetraditionallossofresistancemethod. Inobservationgroup,caudalblockanesthesiawasguided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guided.Observerelatedindicatorsof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 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punctureattempttimeswerelessinobservationgroup,92,5% patientssucceededwithonepuncture(P<0.05),andthetimeofoperationwaslessinobservationgroup(P<0.05). Conclusion:Caudalblockanesthesiaguidedbyhighfrequencyultrasoundinped【iKaetryicwporatdise】ntsisaclinicalvaluablemethod.highfrequencyultrasound;caudalblockanesthesia;pediatric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46-02 小儿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为骶管麻醉,骶管阻滞因效果确切操作方便而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小儿骶管腔有一定的解剖变异情况或者肥胖小儿患者定位困难,所以骶管阻滞在临床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医疗超声技术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探头被广泛使用在临床操作和检查诊疗中,但是其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为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80例小儿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 女16例.年龄在1.2-5.5岁之间,平均年龄(3.17±1.13)岁.体重在15-35kg之间,平均体重为(20.37±5.13)kg.手术类型包括鞘膜积液11例、尿道畸形矫正手术23例、包皮环切术21例、会阴部手术13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凝血异常、穿刺部位畸形或感染、多次手术患儿. 1.2方法术前所有患儿均禁饮食6小时,术前监护状态下肌注氯胺酮8mg/kg、长托宁0.01mg/kg,术前已经开放静脉通路的患儿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长托宁0.01mg/kg.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并且给予面罩吸氧.基础麻醉后的患儿摆放左侧屈膝体位.观察组患儿先用超声(GE公司LogicBookXP,频率2-5MHz)对骶管和骶裂孔实施扫描,使用无菌内镜隔离包膜包裹高频探头,涂抹一次性无菌耦合剂,采集到清晰的骶管超声影像后对探头进行固定,然后使用22G 留置针头在距离探头尾侧的0.5cm-1cm 处进针.经穿刺针回抽确定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0.5%的利多卡因1-2ml,观察有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表现,无上述征象即给予0.25%的罗哌卡因0.5-1ml/kg.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骶管穿刺,传统体表标志骶裂孔定位,阻力消失法确定硬膜外间隙置管,之后给药同观察组.两组均在药物注入10min后用针刺法在其手术区域测试阻滞效果:患儿安静、循环稳定、术中无体动视为阻滞成功.手术中给予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维持镇静麻醉,阻滞失败的给予气管插管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骶管阻滞成功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儿穿刺次数减少、穿刺时间短、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在临床麻醉的神经阻滞、血管穿刺等方面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2-4].超声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外周神经阻滞已有10多年的历史,超声成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可视化的便利.骶管麻醉属于区域麻醉,其不仅能解除疼痛,改善麻醉效果,更能减少全身麻醉的负面作用.因骶管解剖变异性很大,骶裂孔畸形、解剖变异、骶裂孔闭锁等变异会导致穿刺过程比较困难,采用传统的阻力消失法行骶管阻滞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失败率.研究发现[5],传统骶管阻滞麻醉方法时骶管内注入空气可在脊神经周围形成气泡,使得阻滞效果呈现出斑片状,致使麻醉失败且有空气栓塞的可能性.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是一个方向.在超声直视的状态下可以使用超声系统实时的观察到注射生理盐水或者麻药到硬膜外腔或者骶管腔出现的硬膜外腔扩张或者液体流动.有学者[6]发现,超声引导在骶管麻醉中导管或者针的位置正确的敏感度可达96%,在临床运用中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术患者在高频超声定位和引导下行骶管阻滞麻醉简单安全,明显减少穿刺时间和次数,并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该方法在麻醉工作中安全有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李立,张奉超,彭蓓,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1):174-175.2] 韩传刚,江云,王力基,等.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7-09-08T15:04:46.9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张青枝冀相彬宋存建李静[导读] 骶管阻滞是通过骶管裂孔将麻醉药注入到骶部硬膜外腔的一种麻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 (山东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实施骶管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 59例,穿刺失败1例,成功率98.33%;对照组穿刺成功39例,穿刺失败21例,成功率65%;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超声组穿刺时间为(9.36±2.73)min。短于对照组(15.21±3.17)min(P<0.01)。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为59例(98.33%),优于对照组32 例(53% )(P<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麻醉效果好,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所以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of caudal bl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surface positioning blind puncture) and ultrasonic group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The observations includ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puncture required time and anesthetic effect. Result Ultrasound group of 60 cases puncture success, 1cases puncture failure, the success rate is 98.33%;The control group of 39 cases puncture success, 21 cases puncture failure, the success rate is 65%; Puncture success rate and puncture failure rat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Puncture time of ultrasonic group is (9.36±2.73) min,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21±3.17) min, (P<0.05). Ultrasound group of anesthesia effect of optimal for 59cases (98.33%),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53%) (P<0.01).Conclusio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is simple, convenient, safe, high success rate, puncture short and good anesthesia effect,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uncture difficultie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t’s safe, reliable, also very applicable for inexperienced novices. So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success rate; Anesthesia effect. 骶管阻滞是通过骶管裂孔将麻醉药注入到骶部硬膜外腔的一种麻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其传统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通过穿刺落空感和注射阻力来判断是否进入硬膜外腔。骶裂孔为骶管的终点,骶骨的解剖变异相对比较常见,包括骶裂孔狭窄或闭合,其发生率为3%~6%;另外成人骶角可明显触及的概率为21%;骶管内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行骶管穿刺时,发生血管内注射的概率为5%~10%[1]。给骶管阻滞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随着超声诊断设备的迅速发展,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愈来愈广,超声影像可用于定位骶骨角及骶管裂孔[2]。在神经阻滞方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其应用优势也更加突出。本研究通过比较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与常规盲穿在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评价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拟实施骶管阻滞患者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0例。年龄35~65岁,体重56~75kg,ASA分级I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局麻药过敏史及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及感染病灶。 麻醉诱导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0.1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护,吸氧,取俯卧位,髋部垫枕,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超声探头常规消毒,涂无菌耦合剂后套无菌保护套。采用SonoSite便携超声仪高频直线探头(6~13MHz)。本研究采用平面内技术,将超声探头纵置,自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垂直皮肤向头端移动,可看到直的或略带弧形的高回声尾骨声影。继续向头端移动,层面中可同时观察到与尾骨相连接的骶尾韧带和第五骶椎椎体的背侧面(即骶裂孔的前下界)。继续向头端移动,骶正中嵴下缘(即骶裂孔的后上界)出现。骶尾韧带与骶骨之间的低回声腔隙即骶部硬膜外腔。从纵切面头向观察,骶部硬膜外腔呈低回声并在骶尾韧带下方逐渐变宽。骶尾背侧韧带是覆盖于骶裂孔的主要韧带。它是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起自骶管内,向后覆盖尾骨表面。骶尾韧带在超声下,与尾骨和骶骨相比,回声要低一些。操作时应稍用力垂直下压超声探头,以增强回声。(图1-1)选择骶管最宽处进针,调整进针方向,直视穿刺针进入骶管腔。采用注射液阻力消失法验证针尖是否在骶管腔内,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脉冲式注入药液,可以观察到药液单向向头侧扩散时视为穿刺成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先触摸定位尾骨尖,沿中线向头侧移动一定距离可触及凹陷即骶裂孔。通过穿刺落空感和阻力消失来判断进入硬膜外腔。回抽无血无脑脊液视为穿刺成功。两组用药均为0.75%的盐酸罗派卡因10ml和2%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混合夜共20ml。并在注药后3min采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min后测试麻醉效果。 图1-1 S=骶骨SCL=骶尾韧带 MSC =骶正中嵴黄色箭头指示针尖 记录穿刺成功例数和穿刺时间(自定位至开始注药的时间)例数,记录麻醉效果优良的例数。骶管阻滞效果评定:优:手术时完全无痛,不用添加任何辅助药物。良:手术时有轻微疼痛,需静脉追加芬太尼等镇痛药。差:手术时剧烈疼痛,需加局部浸润麻醉或改其它麻醉方式完成手术[3]。麻醉效果差者视为骶管阻滞失败。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用时。评价两组患者骶管阻滞是否成功。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