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综合素质

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是值得学习的。

1,老师的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个方面全面发展,材料

2,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

3,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观

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这种保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材料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儿童发展具有幼稚性,快速性和全面性,

儿童自身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应该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因此要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幼儿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意味着要把儿童看成与成人人格平等,独立的人

5,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幼儿最后,作为一位教师,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坚持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热爱幼儿,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观

1,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现有教学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去引导,使探索继续下去。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者;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

全面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

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关爱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为儿童做一个好的榜样爱岗敬业

4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兢兢业业,甘为人梯,高度认真负责,奉献于教育事业

5终生学习,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6 团结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与同事和家长

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尊重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的错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家长,与家长进行真诚的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考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高频考点 防止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1.教师观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互动统—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记忆秘籍:看别人,看自己,多训练,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 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 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3. 学习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种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有利千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师德总结

一、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新的课程观,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学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二、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时间里不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在职进修,树立优良学风,该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因村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团结协作。弘扬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讲究沟通艺术,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不正之风,不搞小团伙、小集团;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 八、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九、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 十、积极参加有益扩大学校影响,有利学校声誉与形象的社会活动。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综合素质 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是值得学习的。 1,老师的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个方面全面发展,材料 2,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 3,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观 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这种保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材料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儿童发展具有幼稚性,快速性和全面性, 儿童自身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应该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因此要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幼儿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意味着要把儿童看成与成人人格平等,独立的人 5,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幼儿最后,作为一位教师,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坚持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热爱幼儿,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观 1,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现有教学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去引导,使探索继续下去。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者;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 全面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 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关爱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为儿童做一个好的榜样爱岗敬业 4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兢兢业业,甘为人梯,高度认真负责,奉献于教育事业 5终生学习,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6 团结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与同事和家长 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尊重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的错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家长,与家长进行真诚的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19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2019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 1.幼儿教师李某猥亵儿童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李某( )。 A.将终身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B.五年内不得从事教师职业 C.缓刑期内可继续从事教师职业 D.可在私立幼儿园从事教师职业 2.小华的父母出差,将其委托给好友胡某代为监护。胡某带着小华在小区内玩耍在与小朋友们的追逐打闹中,小刚将小华推倒摔伤。对小华所受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小华的父母 B.胡某 C.小刚的父母 D.胡某与小刚的父母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政府职责。关于政府职责说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制定审核幼儿园的章程 B.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 C.制定学前教育的办园标准 D.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4.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的是( )。 A.国家 B.父母 C.学校 D.社会 5.某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军训活动。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强化幼儿纪律教育 B.B.正确,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C.不正确,阻碍课幼儿学习成绩的提升 D.不正确,未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6.某小学王校长发现校门口有商贩向学生兜售散装香烟。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制止学生购买香烟,立即将商贩劝离 B.允许学生购买香烟,禁止其校内吸烟 C.制止学生购买香烟,对商贩处以罚款 D.允许学生购买香烟,对商贩不予干涉 7.幼儿萌萌午休时不睡觉还发出吵闹的声音,何老师把她关在厕所里,以免影响其他幼儿休息、何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侵犯幼儿的人身权和人格尊严 B..不正确,侵犯了幼儿的思想自由和受教育权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重点资料(中小学)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重点资料 模块一教育基础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 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 活动。 记忆技巧:利托尔诺的‘利’(动物本能是追逐利益)沛西能中的“能”对应本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记忆技巧:玛丽莲梦露(孟禄)演员要演好戏,就要模仿剧本中的人物 (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前苏联),教育起源于劳动 记忆技巧;米丁斯基中的‘米’大米是劳动获得的,凯洛夫‘夫’农夫生产大米。 4、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骑士教育中的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②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育的社会功能: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

一、素质教育观 (一)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用发展眼观看待学生,提倡过程性评价)(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转换 ①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③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④由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③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禁止性行为)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性行为)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廉洁从教)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2、与家长:尊重、沟通、理解 3、与同事:协作、理解 4、与领导:尊重、支持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1、班主任工作内容 2、班主任具备条件 C:\Users\61967\AppData\Local\MyEclipse Professional 2014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总结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总结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一般说来包括包括六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一种以身体的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交际工具特点: (1)以视觉形象为信息载体(2)丰富的表现能力(3)较强的感染能力(4)表意的模糊性 3、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应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 (2)积极组织学生参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3)实行民主管理 (4)要注意强化感情 (5)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 (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 4.转化后进生应遵循的原则 ** (1)扬长原则(2)对事不对人原则(3)潜移默化原则(4)合力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偏爱后进生原则 5、课堂提问有哪些基本环节?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应包括设计、发问、控制(评价)等诸多环节 6、怎样合理的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7、什么是态度?态度与品德形成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般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8、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9、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材料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正确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它机构,能够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

2019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 A.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 B.看护幼儿和服务家长 C.培养习惯和传递知识 D.保育和教育幼儿 【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的任务:1.为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认真、完整地听完教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答案】C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幼儿认真、完整地听完教师讲的故事说的是注意的稳定性。 3.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这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观动作性 D.不可逆性 【答案】A 【解析】幼儿时期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事物的表象进行思维,幼儿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说明幼儿能够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

4.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A.情感目标 B.认知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行为目标 【答案】B 【解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5.阳阳一边用积木搭火车,一边小声地说:“我要快点搭,小动物们马上就来坐火车了。”这说明幼儿自言自语具有的作用是() A.情感表达 B.自我反思 C.自我调节 D.交流信息 【答案】A 【解析】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材料中幼儿的自言自语并非在与其他人交流,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6.人体各大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A.淋巴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 【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机体各器官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和支配下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发育中,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

教师资格证重点概括大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必备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 —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 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 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①尊重学生个 性发展;②关注学生心理变化;③注 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④家庭 与学校相结合;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朋友的角色 4.研究者的角色 5.管理者的角色 6.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主创劳动长吸复”) 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长期性和间接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5.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延续性:指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和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指教师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不重要)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 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注:此章节重点看书,重在理解及练习真题、不用背。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完整资料).doc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