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异常,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疾病。狭义的情感障碍主要指原发性情感障碍(不包括神经症或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广义的情感障碍包括原发性情感障碍和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本章着重叙述原发性情感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情感低落(抑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及行为异常,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多数表现为抑郁(单相型),少数表现为躁狂,部分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出现(双相型)。病程有周期性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第一节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点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重度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国内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情感障碍的总患病率在0.03%~0.17%,1993年我国进行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情感障碍终生患病病率为0.83%;国内外较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情感障碍患病率女性比男性高2~3倍,但男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却高于女性。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约占80%。城市居民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关联。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通过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有明显的家族集聚现象。情感障碍亲属中本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0~30倍,一般而言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而且单相型和双相型在遗传上也有紧密联系。双生子的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而双卵双生子仅为14%。

2.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情感障碍,尤其是与抑郁症的关系很密切。因而心理社会因素在

本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属亡故、重大经济损失、意外灾害等常为抑郁症的可能致病因素;长期的不良处境如人际纠纷、家庭破裂、失业、慢性躯体疾病等也可能诱发抑郁症。老年人对精神刺激的承受力下降,更易患抑郁症。有研究提示,经济状况差及女性更易患抑郁症。

3.神经生物化学改变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探索,对情感障碍的发病提出许多假说,主要有:儿茶酚胺假说、5-羟色胺(5-HT)假说、多巴胺(DA)假说、神经内泌紊乱假说、受体超敏学说等。

总之,本病病因错综复杂,迄今尚未能发现单一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为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为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按其发作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双相情感障碍(即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者)。但都以情感(心境)显著改变——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呈阶段性病程,以持久的心境改变为核心症状。

(一)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习称躁狂“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多为急性起病,发病年龄16~30岁多见,好发于春末夏初,多数患者初次发病前有躯体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存在。

1、情感高涨情感高涨(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兴奋与喜悦)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精力充沛、谈笑风生、不知疲倦、盲目乐观、做事不顾后果,不拘小节、易激惹、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但为时短暂,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其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机富感染力,可引起人们的共鸣。易激惹以慢性躁狂多见。

2、思维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奔逸、夸大观念或妄想。注意力容易转移,记忆力增强,声调高亢、语量大、语速快、口惹悬河、滔滔不绝、甚至不被旁人所打断,常配以手势和丰富的表情。思维联想快、内容肤浅,新概念不断涌现,有的患者出现音联(音韵联想)、意联(词意联想),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转移话题(随境转移),以致远离最初主题。

3、言语动作增多自感精力旺盛,对所有活动都感兴趣。活动明显增多,盲目忙

碌,做事轻率任性,有始无终。举止轻浮,兴趣广泛,社交活动频繁等。多数病人饮食不规则,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但少有倦意,可引起体重下降。

4、其他表现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病人感到“实在太忙,没有时间睡觉”;食欲亢进,往往不顾礼仪地大吃大喝。性欲亢进,自知力缺损等。

(二)抑郁症

与躁狂症相反,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言语动作减少,习称抑郁“三低”症状,多伴有消极观念自杀行为。临床上以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除因心理应激所诱发而起病较急以外,大部分病人发病一般较缓,起病时常有失眠、疲乏、食欲下降等症状、继而情绪低落、抑郁悲观逐渐加重,并导致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近些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和发病年龄下移倾向。

1、情感低落。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丧失是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少数患者以躯体疼痛不适为突出主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病人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双眉紧锁、愁容满面。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差,甚至自责自罪,不值得吃好的、穿好的,活在世上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对学习、工作丧失信心,对即往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愿去做,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使自己高兴起来。典型病人的抑郁情绪常有昼重夜轻的特点,以晨起最严重。有的病人强颜欢笑,但不时流露愁情哀意,较难以察觉。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缓慢、思维闭塞、记忆力下降、计算力和理解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很少有自发动作,遇事犹豫不决,常自认“变蠢”了,不仅言语少,语速慢,而且常有书写困难。严重抑郁患者常有妄想,如被迫害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等以及幻听,通常与抑郁情绪一致。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兴趣下降或丧失,动作缓慢(但有自杀企图、自罪妄想的患者自杀过程中动作敏捷,常令人防范不及),言语少语速慢,生活被动,回避社交活动,独坐一隅,纹丝不动,食欲性欲明显下降。严重抑郁患者可出现不语不动,不吃不喝(抑郁性木僵)。伴有焦虑者可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来回踱步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抑郁性痴呆。

4、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兴趣减少。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常有无助、无用和无望感,称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三联症”。患者的情绪低落

常呈现出晨重夜轻的波动性变化。厌世感、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并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约15%以上的重症抑郁症自杀死亡,据临床观察自杀死亡率高峰往往出现在抑郁症发病后第一年(疾病初期或恢复期),自杀时间多在凌晨,由于病人思维、情感和行为协调一致,病人自杀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家属及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对少数不肯暴露自杀企图,或强颜欢笑(微笑抑郁)来隐蔽其自杀计划及行为的患者。

5、其他症状

(1)多数人感到全身乏力,精力减退,无法胜任原先的工作、学习,且效率下降。

(2)先兆症状,不少患者在出现“三低”症状前,常表现精神萎靡,工作及学习效率下降,躯体不适等症状,并常伴有心境恶劣,焦虑不安,难以自制。

(3)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早醒和入睡困难,尤甚是前者更有诊断意义。多数病人表现为早醒,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醒后难以入睡。

(4)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是常见症状,胃纳差、腹泻、腹胀或便秘等,体重明显下降。

(5)性欲减退,闭经等。

(6)自知力部分受损等。

典型的抑郁症状呈现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通常作为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躁狂抑郁症、躁郁症。即躁狂症、抑郁症交替出现,反复发作(至少2次)。若过去为躁狂发作,本次为抑郁发作或躁狂与抑郁混合发作称为双相I型,患病率为0.4%~1.6%;而将重度抑郁发作伴轻度躁狂发作称为双相Ⅱ型,患病率为0.5%;需注意,有些交替发作的患者由于抑郁症状较轻,不易被察觉,易误诊为单纯躁狂发作。

三、诊断要点

情感障碍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症状学特点和疗程特点。症状学特点是前述,疗程特点是多为发作性病程,躁狂症每次平均持续3个月左右,抑郁症6个月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可反复发作,通常缓解期精神活动正常。

(一)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1周,在情绪高涨期间至少有下述3项症状:

①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②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想活动的速度;③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不持久,或随境转移;④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⑤自我感觉过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等;⑥睡眠的需要减少,且无疲乏感;⑦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⑧行为轻率或突然过于追求享乐,而且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⑨性欲明显亢进。

2、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①工作、学习或做家务能力受损;②社交能力受损;③给别人造成困难或麻烦;④给本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可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⑥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

2、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①社会功能受损;②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排除标准:与躁狂发作相同。

四、治疗要点

(一)躁狂症

对于急性躁狂,兴奋冲动症状明显时常首选抗精神症药物治疗,如氯丙素、氟派

啶醇或氯氮平治疗,待兴奋症状控制,再缓撒抗精神病药物,以锂盐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工娱疗法、社会心理康复等。

1、药物治疗:①首选碳酸锂,一般治疗日剂量600~2000mg,3~5天加至治疗剂量,每日2~3次口服。由于碳酸锂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应加强观察,对血锂浓度进行监测(一般维持在0.6~1.2mmol/L)。

②氯丙嗪或氟哌啶醇,控制急性躁狂发作,效果较好。

③卡马西平,主要用于碳酸锂无效的患者,日剂量400~1200mg。

2、电休克(ECT)治疗:对严重躁狂有一定效果。

3、胰岛素休克治疗:对控制躁狂兴奋有一定效果,由于操作十分复杂,目前已少用。

4、心理治疗:一般心理支持疗法。

(二)抑郁症

1、抗抑郁药:常用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剂,抗抑郁效果较好。一般而言,丙咪嗪适用于治疗运动性抑制较明显的患者;阿米替林适用于治疗焦虑状态明显的抑郁症患者;氯丙味嗪适用于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量,一般1~2周加至治疗剂量,丙咪嗪日治疗剂量100~250mg,分2~3次口服,4~6周可见效,继给1/2量维持治疗。该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抗胆碱能的副作用较大。

2、电休克治疗:适用于有强烈自杀观念和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以及病情严重而对药物治疗效差的患者。电休克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一般一个疗程6~12次,每周3次。

3、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疗法等,疗效较好。

五、预后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情感障碍患者病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均10%左右的患者晚期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一般认为,有阳性家族史、未能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治疗者、社会支持缺乏以及人格改变者预后较差。

第二节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在系统全面评估患者的躯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状况的基础上,应着重评估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的危机行为如兴奋伤人毁物、自杀、出走等,以便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

(一)躁狂症评估

1、精神活动状态。

躁狂症具有三个主要症状,也叫“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动作增多。护士收集资料时重点对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情绪、行为、思维过程。

(1)情绪病人的情绪高涨并且不稳定,自我感觉过好,精力特别充沛。

(2)行为活动增多,睡眠需要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可随境转移,性欲明显亢进,体重下降,有血压增高、脉搏加快、瞳孔扩大、便秘等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3)思维过程语言显著增多;联想加快,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2、躯体状况评估

(1)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故忽视躯体不适。

(2)患者由于极度兴奋,造成体力过度消耗而致体重减轻,睡眠需要减少。

(3)患者由于极度兴奋,活动量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无法专心进餐饮水,而致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及二便异常。

3、心理状况包括个性特征,患者应对的心理行为方式及效果等。

(二)抑郁症评估

1、精神活动状态评估有无“三低”症状群,精神症状是否表现为“晨重晚轻”等。必要时应用抑郁量表评估。

2、躯体状况体重减轻明显。

3、心理社会资料评估患者对于改变整个情境都会觉得无助、无望及充满无力感。患者常说自己毫无价值、一无可取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无故贬低自己。对此,要在评估中予以重视。

二、护理诊断

(一)与躁狂症有关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持续兴奋躁动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与由于持久兴奋对睡眠毫无要求有关。

3、思维过程改变与兴奋伴夸大观念或妄想有关。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与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有关。

5、不合作(特定的)与自知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害有关。

(二)与抑郁状态有关的护理诊断。

1、有自伤自杀的危险与自责自罪观念或妄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自责自罪观念及食欲不振有关。

3、睡眠型态紊乱与情感低落、悲观失望有关。

4、思维过程改变与抑郁情绪影响认知活动有关。

5、社交孤立与严重抑郁悲观情绪自我评价过低有关。

6、个人应对无效与情感低落、自我评价过低有关。

三、护理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心境障碍患者的病情特点,如是躁狂状态为主,还是抑郁状态为主,还是双相,以便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一般在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提供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等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等基础上,对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最重要的是防止伤人毁物行为的的发生,而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最重要的是防止病人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

(一)躁狂状态的护理

1、护理目标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患者住院期间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3)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生理功能。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异常,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疾病。狭义的情感障碍主要指原发性情感障碍(不包括神经症或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广义的情感障碍包括原发性情感障碍和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本章着重叙述原发性情感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情感低落(抑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及行为异常,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多数表现为抑郁(单相型),少数表现为躁狂,部分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出现(双相型)。病程有周期性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第一节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点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重度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国内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情感障碍的总患病率在0.03%~0.17%,1993年我国进行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情感障碍终生患病病率为0.83%;国内外较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情感障碍患病率女性比男性高2~3倍,但男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却高于女性。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约占80%。城市居民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关联。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通过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有明显的家族集聚现象。情感障碍亲属中本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0~30倍,一般而言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而且单相型和双相型在遗传上也有紧密联系。双生子的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而双卵双生子仅为14%。 2.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情感障碍,尤其是与抑郁症的关系很密切。因而心理社会因素在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版本1.2 范立乾关于彻底治愈双项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人群的特点 具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共性: 1、从幼时起便异常聪慧,被环境反复认可,形成了一种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特点,正面特点是会在性格形成时留下再次被聚光的需求。负面特点是这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影像是被无数的陌生的高大的生物锁定,基于动物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他们在性格形成期会加入一种深度潜藏的叛逆的性格。 2、幼儿时的家庭环境畸形,经常目击或者听到争吵甚至打骂的声音,并且无法体会到被关爱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和对爱的强烈需求。部分人群更曾经遭受殴打或者性侵,在心中留下了以暴行实施者为特点人群的恐惧。 3、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细腻的感性认知,由于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非常宽容,也因此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并跳出了世俗的名利陷阱。他们追求的只是最简单也是最干净的幸福。 4、天生拥有着某一项或多项的超强能力或者品格,该项能力或者品格使得他们明显的异于环境,排异是动物的本能,对于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潜意识里天然的认为拥有该项能力或者品格的人(双向情感障碍人群)是异类,然后本能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造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 5、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很难容忍有残缺或者不健康的孩子诞生,即他们会用尽

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可能完成工作或者作品。所以在公司的业务中一般出于某个核心职位。 6、他们多才多艺,且每一项才艺虽然比不上职业人员,但比正常人要优秀很多,但才艺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丧失继续开拓新才艺的兴趣,并转向更高级的追求,即较高的精神追求。对某些东西有着略带偏执的追求,例如身材,但不会到病态的程度。 7、他们比较自负,但那是建立在他们优于常人的各项能力上,如果某个自负产生于他们专长的能力,便会加重到偏执的程度。 8、他们的伪装面具统一为阳光、热情,这个特点其实是完美主义追求和聚光灯效应的衍生品,他们极力的让自己变得完美,且引人注目。 9、综合儿时的心理阴影、深藏的叛逆性格、爱的缺失、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和约束能力、对世俗成功衡量标准的否认、对幸福的追求、某一项或者多项超强的天生才能、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甚至绝望、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完美主义追求、较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条件。 彻底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构成躁狂的先决条件为他们天生的某些超强能力或者品格,深藏的叛逆性格,和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抑郁的先决条件为完美主义追求不能实现、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超高的精神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慰藉。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诱因一般为完美主义追求和在当前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的冲突以及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升级为绝望。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病化的特点,并且一旦抑郁状态发作后必然引起躁狂状态下的亢奋,这是双相患者在两种状态转换下的发泄消极情绪的特殊表现形

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编辑锁定 同义词双向情感障碍一般指双相障碍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 容并参与编辑。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专家解读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 医疗百科 致力于权威医学知识的传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勇丨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撰写 国家卫生计生委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目录 1. 1 病因 2. 2 临床表现 1. 3 检查 2. 4 诊断 1. 5 治疗 2. 6 预防 基本信息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 传染性 无 双相障碍病因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版本1.2 范立乾 关于彻底治愈双项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人群的特点 具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共性: 1、从幼时起便异常聪慧,被环境反复认可,形成了一种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特点,正面特点是会在性格形成时留下再次被聚光的需求。负面特点是这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影像是被无数的陌生的高大的生物锁定,基于动物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他们在性格形成期会加入一种深度潜藏的叛逆的性格。 2、幼儿时的家庭环境畸形,经常目击或者听到争吵甚至打骂的声音,并且无法体会到被关爱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和对爱的强烈需求。部分人群更曾经遭受殴打或者性侵,在心中留下了以暴行实施者为特点人群的恐惧。 3、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细腻的感性认知,由于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非常宽容,也因此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并跳出了世俗的名利陷阱。他们追求的只是最简单也是最干净的幸福。 4、天生拥有着某一项或多项的超强能力或者品格,该项能力或者品格使得他们明显的异于环境,排异是动物的本能,对于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潜意识里天然的认为拥有该项能力或者品格的人(双向情感障碍人群)是异类,然后本能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造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 5、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很难容忍有残缺或者不健康的孩子诞生,即他们会用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可能完成工作或者作品。所以在公司的业务中一般出于某个核心职位。 6、他们多才多艺,且每一项才艺虽然比不上职业人员,但比正常人要优秀很多,但才艺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丧失继续开拓新才艺的兴趣,并转向更高级的追求,即较高的精神追求。对某些东西有着略带偏执的追求,例如身材,但不会到病态的程度。 7、他们比较自负,但那是建立在他们优于常人的各项能力上,如果某个自负产生于他们专长的能力,便会加重到偏执的程度。 8、他们的伪装面具统一为阳光、热情,这个特点其实是完美主义追求和聚光灯效应的衍生品,他们极力的让自己变得完美,且引人注目。 9、综合儿时的心理阴影、深藏的叛逆性格、爱的缺失、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和约束能力、对世俗成功衡量标准的否认、对幸福的追求、某一项或者多项超强的天生才能、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甚至绝望、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完美主义追求、较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条件。 彻底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构成躁狂的先决条件为他们天生的某些超强能力或者品格,深藏的叛逆性格,和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抑郁的先决条件为完美主义追求不能实现、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超高的精神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慰藉。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诱因一般为完美主义追求和在当前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的冲突以及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升级为绝望。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病化的特点,并且一旦抑郁状态发作后必然引起躁狂状态下的亢奋,这是双相患者在两种状态转换下的发泄消极情绪的特殊表现形式。抑郁状态越严重转换为躁狂状态时越亢奋。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只是从生理上恢复患者的血清素等水平,还要严格控制优于抑郁转为躁狂时的亢奋。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 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1] 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双相情感障碍- 发病因素 生物学因素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向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 -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向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向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向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向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向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向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1]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2.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 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3.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4、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5..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睡眠需要减少 C.早醒 D.多梦 E.嗜睡 6..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杀.自伤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疼痛 7.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肾脏疾病的影响 B.钠摄入减少 C.中毒不引起昏迷 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 E.呕吐 8.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9.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早醒 C.睡眠需要减少 D.多梦 E.嗜睡 10..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 ) A.思维中断 B.思维奔逸 C.思维贫乏 D.思维破裂 E.思维散漫 11.有关碳酸锂中毒症状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共济失调 B.肌肉抽动 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 D.肢体运动协调障碍 E.呕吐 12.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13、双相情感障碍都具备的临床表现是( ) A木僵B睡眠障碍C心境高涨D行为增多 14.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15.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 )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发作性情感障碍 16、某青少年男性,15岁,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人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常独自发呆自笑。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孤独症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17.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曾媛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曾媛 发表时间:2018-10-22T15:42:04.61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曾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高涨或者低落的情绪体现,患者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一般采用多采用常规药物控制及情感支持。

关于双向情感障碍,你知道多少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听过双向情感障碍这个词语,但是不少人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高强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得特别的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种疾病,我们都知道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他们的思维都比较活跃,但是这类人心理上却十分的 矛盾,他们通常情绪激动并且常常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悲伤,情绪低落无法控制但在事后却 十分的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激动如果我 们在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然自己会在事后十分的悔恨。并且有的双向情感障碍 的人他们有时候会强制性哭并且笑,就是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就 会控制不住自己,会有一些奇怪的面部表情,这一类人他们的注意力也十分的不集中,注意 力不能在一件事上长久,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他们的心总是平静不下来,心情 总是很烦躁,以至于不能继续去做另一件事,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幻听的情况,他们往往情绪 狂躁,情绪也十分的不稳定,前一秒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心情很好笑逐颜开的,给身边 的人带了愉悦的心情,但是下一秒就会情绪低落甚至消沉,他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心情也变得特别的不好,他会变得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会封闭自己,让身边的 让人也感觉十分的压抑气压低。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有双向情 感障碍的人非常的多变,让人不可捉摸太过神经质,这类人会使别人不愿与他打交道,但是 双向情感障碍也不是特别的可怕,它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它。 我们应当关心自己身边有双向情感的人,要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帮助,让他们的内心 不在彷徨,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太多的不同。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1%,70%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该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和广州协佳医院王颖主任一起来学习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内容。 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疯狂,时而低落消极。在精神医学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一段时间表现为躁狂,一段时间又变得抑郁,甚至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时间才被明确诊断,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由于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 “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表现特征的心境障碍。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极端情绪,却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其症状表现与单纯抑郁症患者并无太大差别。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情绪显著低落,愉悦感缺乏,整天都觉得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可能感到消极悲观;意志活动明显减退,即使是对于自己原有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思维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有时会感觉脑袋像是生了锈的机器不灵光,甚至是一团浆糊。 “其次,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少数患者会睡眠过多;饮食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经常没胃口,进食量少,进而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严重者由于对自我评价过低甚至自责自罪,或者感觉生

活非常痛苦而出现自杀观念甚至自杀成功。” 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其表现与抑郁完全相反。“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躁狂发作和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患者,心境(情绪)高涨:总是无缘由地感觉非常高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常可见到夸大的表现;其次,意志活动增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动力,甚至以前不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充满干劲。”虽然他们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久,或许今天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但第二天可能就干别的事了。 思维以及反应能力也会比常人快,有时由于思维过快,语言表达无法跟上其思维速度,甚至出现思维混乱。常人听起来,会觉得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性。此外,由于他们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通常患者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可能每天只需睡3、4个小时,第二天照样显得精力充沛。 与严重躁狂相比,轻躁狂发作时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旁人很难发现异常,患者本人也比较难区分是个人状态好抑或是病态。因此,医生需要将患者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常态作比较,仔细甄别,才能准确诊断。 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等,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而在众多人格气质中,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人群。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周期不同,症状复杂,因此相比起单相抑郁和单相躁狂而言,治疗更复杂、更有难度。因此,该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无法将这一疾病完全治好。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了解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以重度抑郁症为多见,该症状主要是介于两种极端的情绪表现,即持久性的情绪低落或情绪高亢、狂躁等症状。 患者处于情绪低落期时的具体表现有:消沉、封闭、邋遢、懒惰、思维迟缓、高兴不起来、无价值感、无兴趣感、对前途绝望且常伴有轻生的念头;患者处于狂躁期时

的具体表现有:情绪高涨、思维奔逸、高谈阔论、说话漫无边际、活动曾强、爱凑热闹、虎头蛇尾、好管闲事等,严重者伴有攻击行为。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以药物的治疗为主。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指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彻底康复,仅依靠药物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唯有结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才能获得真正的痊愈。 双向情感障碍虽然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疾病,但也有

轻、重之分。对于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症状的患者,是完全可以在不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心理行为矫正得到改善且痊愈。以下便是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列出的一项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供患者参考。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一:净化练习 净化练习是可以帮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剔除旧有思想,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净化内心的练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比较简单、明了。净化练习主题一:我所看到的(事物)本身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环顾四周,对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随机取样加以描述。如:看到了桌子,我们就通过这个主题练习在心中默念或说出来;“我看到的这个(桌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椅子,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椅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电脑,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电脑)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墙壁、地板、茶几、沙发等等,我们同样依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练习,若是人在外环境中,也是同样方式练习。 注意事项 :

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大脑疾病,它导致人们的心境、精力、活动水平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的异常改变。 与我们每个人曾经历过的情绪起伏不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不同的“心境发作”期经历着异常强烈的情绪状态:过度愉快和兴奋的状态被称作“躁狂发作”,极端低落和无望的状态被称作“抑郁发作”。兼具躁狂和抑郁症状的心境发作被称为“混合状态”。 随着心境的改变,患者的精力、活动、睡眠以及行为也会发生极端的变化。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出现思维联想增快、注意力涣散、计划和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及行为冲动等表现。抑郁发作患者可能表现为疲劳、“迟滞”,犹豫不决,睡眠和饮食等习惯改变,自杀想法或尝试等。 然而,双相障碍也可能表现为不那么极端的心境波动。例如,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经历轻躁狂,这是躁狂的轻微形式。在轻躁狂发作中,你可能感觉良好,做事高效以及能力超强。你可能不会感觉到有任何问题,但家人和朋友可能识别出这种心境波动是疾病状态。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轻躁狂患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躁狂或者抑郁。 另有一些患者在发作期并未体验到明显的情绪高涨、兴奋和愉快感,但很容易因小事激惹,脾气比平常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例如一位中年双相障碍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一直服药,却发现自己最近总跟家人发脾气,因为小事责骂孩子,在外办事也容易跟人发生口角。本次就诊过程中,因为准许病假时间未达到患者要求,患者情绪激动,责骂医生,并且拉扯诊室鼠标阻止医生给其他病人看病。这位患者的表现提示她很可能正在经历病情波动。另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认为自己的疾病处于“稳定期”,要求减量药物治疗。医生评估后发现该患者语速偏快,音调偏高,仍有易激惹表现,对母亲暴躁,难以与人建立关系,故建议继续维持目前治疗剂量,暂不减量。患者顿时雷霆大发,认为今日就诊“一无所获”(其实是没有得到减药的许可)。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党周围环境不能满足患者要求、或与其愿望不符时,病情不稳的患者容易表现急躁易怒、甚至冲动行为。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能表现为滥用酒精和药物、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或工作中表现很差等,但人们通常很难把这些问题与严重精神疾病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临床实践中,双相障碍经常被误诊为抑郁症,以至部分患者平均经过8-10年才得到正确诊断,延误诊断而导致病情恶化。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2), 179-18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9464189.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9464189.html,/10.12677/ap.2019.92023 The Deficit of Emotional Recognition to Facial Expression in Bipolar Disorder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Intervention Enlightenments Xing Huang The Laboratory for Affect Cognition and Regulation,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7th, 2019; accepted: Jan. 22nd, 2019; published: Jan. 30th, 2019 Abstract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BD) have difficulty in recog- nizing facial expression, leading to BD’s social dysfunction. Attention is a basic cognitive processing. Abnormal visual attention to emotional stimuli can often reflect the mechanism be- hind emotional disorder.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abnormal attention processing in BD, and summarized the previous findings on the deficit of emotional recognition to facial expression in bipolar disorder group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enlightenment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Affective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 Facial Expression, Attention, Visual Scanning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 ——从注意加工层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干预启示 黄杏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收稿日期:2019年1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30日 摘要 已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BD)对情绪面孔存在识别障碍,从而影响该群体的正常社会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1.2

版本1.2 范立乾关于彻底治愈双项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人群的特点 具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共性: 1、从幼时起便异常聪慧,被环境反复认可,形成了一种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特点,正面特点是会在性格形成时留下再次被聚光的需求。负面特点是这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影像是被无数的陌生的高大的生物锁定,基于动物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他们在性格形成期会加入一种深度潜藏的叛逆的性格。 2、幼儿时的家庭环境畸形,经常目击或者听到争吵甚至打骂的声音,并且无法体会到被关爱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和对爱的强烈需求。部分人群更曾经遭受殴打或者性侵,在心中留下了以暴行实施者为特点人群的恐惧。 3、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细腻的感性认知,由于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非常宽容,也因此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并跳出了世俗的名利陷阱。他们追求的只是最简单也是最干净的幸福。 4、天生拥有着某一项或多项的超强能力或者品格,该项能力或者品格使得他们明显的异于环境,排异是动物的本能,对于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潜意识里天然的认为拥有该项能力或者品格的人(双向情感障碍人群)是异类,然后本能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造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 5、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很难容忍有残缺或者不健康的孩子诞生,即他们会用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可能完成工作或者作品。所以在公司的业务中一般出于某个核心职位。 6、他们多才多艺,且每一项才艺虽然比不上职业人员,但比正常人要优秀很多,但才艺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丧失继续开拓新才艺的兴趣,并转向更高级的追求,即较高的精神追求。对某些东西有着略带偏执的追求,例如身材,但不会到病态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典型病例

心境障碍的典型病例分析 一、病例一 (一)病历摘要 患者郑某,女性,49岁,汉族,小学文化,退休工人。 主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想死、烦躁8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8月搬入新居,住6层,感觉上下楼不方便,该楼地处使馆区,物价较贵,患者总觉得钱不够花,担心自己退休后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念书,觉得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搬家。患者自从搬家后总觉得活着太累,见什么都烦,有时在家自己打自己,打完后就哭,常说:“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后脑勺发木,胳膊发麻,蒸馒头做米饭都弄不熟了。”患者自称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跳楼,但又怕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都不对,食欲明显下降,夜间入睡明显延迟,有时在上床后2、3个小时也不能入眠。1993年12

月13日至27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给予“阿米替林”75mg/d,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即将患者接出院。 出院后病人病情仍不稳定。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情绪低落,睡眠更差,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自诉脑子坏了,什么都干不了,自己的病也好不了了。自责,认为一家人全让她给拖累了,有时烦躁、着急,症状晨起较重,晚上较轻。曾服用“氯米帕明”75mg/d,但自觉服药后头痛,故自行停药。后改为“麦普替林”75mg/d,疗效欠佳。仍烦躁、着急,整天担心孩子及家人的生活,有时坐立不安,心慌,口干,觉得身体上下串气,担心自己找不着家。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曾企图上吊自杀而未遂,饮食睡眠欠佳。患者主动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个人史:8岁上学,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一般。工作后,与同事关系好。病前性格:内向,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爱抱怨。婚育史、月经史:无特殊。家族史:两系三代无精神病史。

双向情感障碍食疗法

(一)双向情感障碍平时吃什么食物好 ①号专家的解答结果: 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你好,根据你的需求给你提供以下食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百合捞莲子:组成:水发百合100克,莲子50克,水发黄花菜数根,冰糖适量。用法:将发好的百合和黄花莱用水洗净,莲子去皮、去心洗净,同放入大汤碗内,汤碗内放人适量清水,上笼用武火蒸熟,放人冰糖再蒸片刻即成。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宁志。主治:躁狂抑郁症,情志抑郁,神态痴呆,不思饮食,多梦易惊。猪肉苦瓜丝:组成:苦瓜300克,瘦猪肉150克。用法:苦瓜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弃苦味汤。瘦猪肉切片,油煸后,人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功效:泻肝降火。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高涨,烦躁性急,易打人毁物,面红目赤。杞叶炒猪心:组成:猪心1个,枸杞叶150~200克。用法:猪心洗净切丁,用花生油按常法与枸杞叶炒熟佐餐。功效:补气血,益心肾。主治:躁狂抑郁症,性情烦躁,精神不宁,多言善惊,睡眠欠佳。二味猪脑汤:组成:猪脑1个,怀山药50克,枸杞15克。用法:上三味洗净后同放人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功效:补脾肾,安神志。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失眠头昏,肢体困乏。莲心大枣汤:组成:莲心3克,大枣10枚。用法:莲心研末与大枣共同煎汤,每日1次,饭后服。功效: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打人骂人,脾气暴躁。因为躁狂抑郁症有很多的病因病机,所以你可以根据你的症状来选择适合你的食疗方法。 ②号专家的解答结果: 你好,双向情感障碍呈双向性,1躁狂症型。2抑郁型型。故此称为双向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用什么食疗?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表明食疗可以对此病有一定的疗效。一般都是临床用点抗精神的药物治疗。医生询问: 您发作的频率怎么? ③号专家的解答结果:健康无忧网你要服用可以调理情绪的食物。多服用香蕉。深水鱼,葡萄柚,大蒜。牛奶。鸡肉,建议你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二)病情分析: 情感障碍是以心境高涨或者低落为主的一类疾病,需要及时应用情感稳定剂进行治疗,例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 意见建议: 只有在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食疗,例如大枣10枚,桂圆10枚,大米150g熬粥,晚饭时服用。或者酸枣仁5g研末睡前服用等都可以辅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双相情感障碍也是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下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医院专家周文俊为大家解说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②怪异行为。③“一级症状”。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④自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特别提醒: 1.精神病人要有自信心: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要自信,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疾病,接受疾病,自强自立,努力工作,开心生活,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只要有家人、朋友和医生理解就足够了! 2.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的病人,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