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较全)

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较全)

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较全)
CFG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较全)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1.2、编制依据

1、珠海长隆海洋王国04区总承包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 15-201-91);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3、场地岩土层分层及特征

本场地主要工程地质分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层、第四纪海相沉积的沙土、冲洪相沉积得粘性土及砂土、海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冲洪积得粘性土及砂土,其下卧层为残积土及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带。

现把场区所揭示的土层由上而下一次描述如下:

①-1、素填土:

灰黄色,黄褐色,稍湿,松散~稍经压实状,以砂混粘土及少量石块为主。该层在GZK1~GAK34孔均有揭露。平均层顶标高为4.58米(4.39~4.79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62米(0.40~2.61米),平均层厚为2.96米(2.10~4.10米)。

本层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②-2、中砂:

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较均匀,分选好,混少量淤泥及贝壳碎片。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1.41米(0.40~2.0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33米(-2.91~-1.90米),平均层厚为3.73米(2.30~4.7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击(6~13击),水上坡脚=25.5度,水下坡脚=22.5度,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②-3、细砂:

灰色、灰褐色,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均匀,分选好,混少量淤泥及贝壳碎片。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1.60米(1.18~2.15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16米(-4.55~0.48米),平均层厚为3.75米(1.30~6.5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6击(6~14击),水上坡脚=26.8度,水下坡脚=23.5度,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③-1、中砂:

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状,分选较好,含粗、砾砂及粘粒。该层在少数几个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1.09米(-1.98~2.61米),平均层底标高为-3.39米(-4.38~-2.51米),平均层厚为4.48米(1.40~5.8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1.5击(9~14击),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③-2、粗砂:

灰白色,褐黄色,饱和,稍密状为主,局部松散,混细中砂及砾砂,含粘粒。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0.87米(-4.44~-2.2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4.02米(-12.34~-2.26米),平均层厚为4.89米(1.50~7.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2.3击(9~14击),水上坡脚=41.0度,水下坡脚=36.3度,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③-3、粉质粘土:

杂色,褐黄色,、灰白色,灰白色,褐红色,湿,可塑状,多混粗、砾砂,

局部为薄层粘土。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2.12米(-4.25~-0.12米),平均层底标高为-5.33米(-8.93~-1.62米),平均层厚为3.21米(1.50~4.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8.0击,ω=27.5%,ρ=1.91g/cm3,e=0.801,I p=12.2,I L=0.28,直接快剪C=17.8kPa,Φ=22.7度,垂直αv1-2=0.47MPa-1,E s1-2=3.77MPa。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④-1、淤泥质粘土:

深灰色,饱和,软塑状,土质较纯,泥质滑腻,偶含少量砂粒。该层在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3.42米(-6.80~-2.26米),平均层底标高为-6.39米(-9.10~-2.26米),平均层厚为2.97米(1.40~-4.0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3.0击(2~4击),ω=46.1%,ρ=1.68g/cm3,e=1.283,I p=18.8,I L=1.11,直接快剪C=4.7kPa,Φ=4.0度,垂直α=1.055MPa-1,E s1-2=2.47MPa。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v1-2

④-2、淤泥质土混砂:

深灰色,饱和,软塑状,混中、粗砂为主,见贝壳碎片。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3.46米(-5.16~-2.51米),平均层底标高为-5.60米(-8.16~-3.75米),平均层厚为2.14米(0.70~4.0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2.0击,ω=43.7%,ρ=1.74g/cm3,e=1.164,I p=16.3,I L=1.0,直接快剪C=5.2kPa,Φ=3.9度,垂直αv1-2=1.122MPa-1,E s1-2=2.10MPa。土的类型为软弱土。

④-3、粉质粘土:

浅灰~灰色,很湿,软~软可塑,混较多细、中砂。仅在个别钻孔有揭示。层顶标高为-3.06米,层底标高为-7.36米,层厚为4.30米。

该层土属软弱土。

④-4、中砂:

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颗粒均匀。该层个别钻孔有揭示。层顶标高为-4.38米,层底标高为-7.68米,层厚为3.30米。

该层土属中软土。

⑤-1、细砂:

褐黄色带灰白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混粗、砾砂,含粘粒。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9.19米(-12.31~-7.10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1.86米(-16.51~-9.40米),平均层厚为2.67米(1.50~4.2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0击。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⑤-2、粗砂:

褐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状为主,局部中密,含粘性土,混中、砾砂,偶见石英质碎石。该层在大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7.68米(-18.34~-1.86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1.60米(-21.34~-5.95米),平均层厚为3.92米(0.90~10.4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4.2击(7~23击),水上坡脚=38.1度,水下坡脚=34.6度。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⑤-3、粉质粘土:

褐黄色,灰白色,褐红色,湿,可塑~硬塑状,多含粗、砾砂,局部夹粘土质粗、砾砂,混碎石。该层在绝大部分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8.03米(-16.26~-3.19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4.63米(-20.86~-10.55米),平均层厚为

6.60米(1.40~15.5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14.5击(11~17),ω=28.8%,ρ=1.88g/cm3,e=0.830,I p=13.8,I L=0.29,直接快剪C=18.2kPa,Φ=19.1度,垂直α

=0.456MPa-1,E s1-2=4.09MPa。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v1-2

⑥、残积土:

灰白色,褐黄色,褐红色,湿,可塑~硬塑状,以砾质粘性土为主,局部有砂质粘性土,成分以粘粒和石英粒为主,原岩结构依稀可辨,部分地段含较多碎石。该层全部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15.44米(-21.34~-10.62米),平均层底标高为-19.98米(-26.50~-15.46米),平均层厚为4.54米(2.00~6.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22.4击(11~29),ω=28.5%,ρ=1.90g/cm3,e=0.811,I p=14.5,I L=0.16,直接快剪C=19.7kPa,Φ=23.0度,垂直α

=0.432MPa-1,E s1-2=4.15MPa。土的类型为中硬土。

v1-2

⑦、全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黄褐色,湿,坚硬状,原岩结构尚存,含石英质砾砂。该层在全部钻孔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19.68米(-23.82~-14.23米),平均层底标高为-23.61米(-28.82~-15.43米),平均层厚为3.93米(1.00~7.90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41.0击(31~47),ω=25.7%,ρ=1.92g/cm3,e=0.751,I p=13.0,I L=-0.12,直接快剪C=24.6kPa,Φ=25.6度,垂直α

=0.410MPa-1,E s1-2=4.46MPa。土的类型属中硬土。

v1-2

⑧、强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褐色,稍湿,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状,原岩结构清晰,矿物成分以长石和石英为主。该层除GZK10、GZK11、GZK12孔外均有揭示。平均层顶标高为-24.47米(-28.82~-18.31米)。

本层主要指标为:N=59.7击(52~67击)。土的类型属于坚硬土。

⑨、中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灰白色,坚硬,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在孔深范围内,该层在少数钻孔有揭示。该岩层风化不均,岩面起伏变化大。平均层顶标高为-24.96米(-29.08~-21.69米)。

⑩、微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夹灰黑色斑点,坚硬,岩芯呈长柱状。该层仅在GZK11孔有揭示。层顶标高为-16.46米。

第二章施工部署

2.1、施工准备

(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按施工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做好试桩前的准备工作。

(2)、认真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查清不利地质地段(如成桩困难的淤泥层)。

(3)、目测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现场场地桩机行走方便的有关工作,确定桩机施工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

(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工程交接班制度,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有序、安全地进行。

(5)、根据设计要求和甲方交接的坐标点,对建筑物坐标进行基桩放样、轴线定位的施测工作,依照地质资料的钻孔号编制设计图纸的桩号顺序,报甲方、监理单位核准后方可组织试桩工作。

(6)、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设计规范及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如:有关桩机型号、振锤型号、螺旋钻参数等技术要求及受检情况(相关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并报请甲方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7)、桩尖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钢材质量证明书;接桩采用的焊材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具有焊材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

(8)、施工现场配总电箱容量应满足施工要求(应大于桩机起动电流)并有足够的防火、安全用电保护措施。

(9)、根据现场目测,场地较为平整,局部土质松软,由于桩机自身较重,桩机行走是靠桩机自身带动桩机底下的钢滚筒在铺地上的枕木上而行走,做好现场的临时排水工作,排除现场积水(人工挖小沟排水),以便满足桩机施工行走。

2.2、组织架构、机械设备配备

2.2.1、组织架构: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