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最新资料推荐------------------------------------------------------ 深入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意图,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学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对话是互动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课堂的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互动。

(五)实效性原则新课程提出了语文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将这三个维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解什么,了解什么;其次,所制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比如掌握哪些字词,理解哪段文章,学会什么方法等;再次,注意将教学目标分解落实要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活动中;最后,要针对目标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六)科学性原则我们经常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前一个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规律,后二个法可以理解为模式、方法或基本流程。

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是科学。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3 / 18

要根据学生发展和认知的规律,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前提、接受特点、思维规律、情感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设计教学。

(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关系。

教为主导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随机指导、精讲点拨的作用;学为主体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和实施教师的教,具体包括以下几条原则 1 、先学后教其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才去教。

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

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先和后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和教师事前的指导并不矛盾,先学后教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原则性要求,而后者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2、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

---------------------------------------------------------------最新资料推荐------------------------------------------------------ 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

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进行二次备课甚至是多次备课。

3、多学少教多学少教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

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不顾对象地去倾筐倒箧,而是要画龙点睛。

学生已经掌握和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以及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这是为学生的长远利益和终身发展负责。

这里,多和少需要教师去作辩证的认识和处理。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如果一个问题学生感兴趣且知之不多,能全神贯注听讲,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外静而内动,教师滔滔不绝也无妨。

反之,教师就要少教。

4、以学论教对学习状态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就在于学生的学习状态。

5 / 18

可以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反思、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结束,如果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如何,而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任务关注型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这样的教师也不是一种智慧型教师,他的工作可能是一种所谓多少年如一日的单调重复与机械复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关于文言诗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诵读,特别是要有让学生有大声诵读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诵读中形成语感。

2、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字词的理解,重视文言句子的翻译,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语法、文法和句法特点和一般规律。

3、重视积累和运用。

加强背诵、默写训练,要求熟记在脑、熟写在手,在积累和

---------------------------------------------------------------最新资料推荐------------------------------------------------------ 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4、注意整体感悟与欣赏评价。

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整体感悟,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与评价,避免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

5、教材中的课外古诗文背诵不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课外古诗文背诵。

6、要重视课本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另外,还要通过主题阅读等方式适当引入课外浅易文言文,以检验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迁移运用能力。

(二)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基础知识十分重要。

什么时候都不能也不应该忽视语法、修辞、文体知识、以及文学文化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可以随文学习,也可以专题学习,科学训练,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不能是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应该是知识的灵活运用。

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掌握。

(三)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中

7 / 18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

学生接触文本是阅读的伊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

2、重视整体把握。

从学习目的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本。

其中包括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思路等。

3、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品味语言。

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在阅读教学中要切实保证三维目标的落实,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巩固,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掌握,并在教学中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5、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统一认识,对学生的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二者不可偏废。

6、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几种常见文体的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并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7、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最新资料推荐------------------------------------------------------ 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中,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教师、文本等只不过为学生的个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其次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领。

教师的引领和促进,应包括必要的点拨、讲授以及方法的指导、思路的启发以及及时评价等等。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要简单地废除教师必要的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不要把学生的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8、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自觉使用工具书、自觉搜集信息、阅读中能自觉圈点勾画和作批注、坚持写阅读笔记等习惯。

(四)关于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总目标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 、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提倡并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

9 / 18

2、写作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中命题、取材和立意。

3、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积极引导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手写我心,杜绝虚骄作文。

4、写作教学要有序列化的目标训练体系,学校教研组要从初中三年的角度设计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备课组要依据训练目标制定每学期的写作教学计划,避免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化。

5、关于作文评改。

满工作量(任教两个班)的教师每次作文批改数应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小组互相评改作文,建立作文批改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评价模式。

6、加强写作指导与作文讲评。

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设计详尽的作文指导备课。

作文指导重在写作前的思路启发和方法指导,也可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审题和选材;另外还要有讲评课教学设计。

讲评应从写作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作文评改、目标达成等多方面加以评价和指导,提倡评改后学生写好二次作文。

---------------------------------------------------------------最新资料推荐------------------------------------------------------ (五)关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口语交际过程体现了三个维度过程目标,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相互的渗透,溶为一体。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

陈设有关的实物,制作有关的道具,利用录音、录像等渲染气氛,以及教师、学生的表演、语言描述等等。

2、注意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它是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过程。

3、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4、多给学生交际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教师应努力做到,一方面坚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活动。

11 / 18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目标的综合,它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体现学科间的综合。

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应由教师提前布置和指导,主要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

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不应该是组织者,也不应该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学生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的指导包括:

计划指导、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等等。

(七)关于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具。

如:

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多媒体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正逐渐地代替了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等,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合理恰当地使用,不应该以此代替文本,

---------------------------------------------------------------最新资料推荐------------------------------------------------------ 代替学生的阅读。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好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等传统设备和手段的作用。

总的一条原则是:

不管是何种手段,必须处在服务和辅助教学的位置,不可舍本逐末。

(八)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

书面考试、口试、作业、课堂观察等等。

(九)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展览馆、报廊,等等。

13 / 18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高度重视名著阅读。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名著)给学生阅读,如每一册课本后附录的名著导读篇目,以及考试大纲规定的篇目。

除此之外,三个年级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七年级上学期读《西游记》,下学期读《水浒传》;八年级上学期读《三国演义》,下学期读《红楼梦》;九年级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外国名著。

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式,积极、经常性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学会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品味语言特色,赏析写作特色等等。

(十) 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安排七年级期中:

上册第 1 -3 单元所有内容,适当补充词性、修辞等相关语文知识;增加主题学习相应单元的阅读;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前 5

---------------------------------------------------------------最新资料推荐------------------------------------------------------ 首,并适当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完成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有计划地开展对名著《西游记》的推荐与阅读。

强调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期中考试安排在 1 1 月中旬(12 周)期末:

结束全册所有内容,适当补充相关语法修辞知识;完成本册所对应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 1 0 首,适当增加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完成名著导读《伊索寓言》,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对名著《西游记》的推荐与阅读;补充中国成语故事。

指导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字,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期末考试安排在 2010 年元月下旬。

八年级期中:

上册第 1、 2、 5 单元所有内容;并适当补充其它相关语文知识;增加主题学习相应单元的阅读;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前 5 首;适当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有计划地开展对《三国演义》的推荐与阅读。

引导学生欣赏临摹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

期中考试安排在 1 1 月中旬(12 周)期末:

结束全册内容,适当补充其它相关知识;完成本册所对应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完成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 1 0 首;继续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继

15 / 18

续有计划地开展对《三国演义》的推荐与阅读;指导学生临摹名家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期末考试安排在201 0 年元月下旬。

九年级期中:

九年级上册一、二、三、五单元所有内容;附录 1 4;计划性关联回顾相关语文知识、文言常识;增加主题学习相应单元的阅读材料;补充课外优秀诗词美文,诵读。

名著推荐阅读《格利佛游记》;有计划地开展中外经典名著推荐与阅读。

加强书法练习与指导。

期中考试安排在 1 1 月中旬(1 2 周)期末:

完成并复习好九年级上册;增加学习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及附录 1 、 2;名著推荐阅读《朝花夕拾》;继续有计划地开展中外经典名著推荐与阅读。

强调学生熟练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增加 1 -2 个专题的复习。

期末考试安排在 201 0 年元月下旬。

三、 20092010 学年度着力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一)大力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 1 、认真学习《初中语文34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深入探究和实践市教科院提出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

2、认真学习《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标准解读》,熟悉课堂评

---------------------------------------------------------------最新资料推荐------------------------------------------------------ 价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并落实到常态课课堂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学期将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

3、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

第二学期,教研室将对初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达标验收。

(二)积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本学期将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师范学校优秀实验学校和优秀实验教师评选。

(三)积极探讨和破解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问题,撰写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和案例、教学札记等。

(四)积极参与备课设计网上交流共享活动,期末将评选优秀教学设计。

(五)及时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本学期末举行先进教师教学经验报告会。

(六)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职能,积极组织或参加各项教研活动。

第二学期将评选优秀教研组(长)。

(七)扎实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诵读档案。

视导期间将检查学生的诵读档案;第二学期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

17 / 18

展示活动。

(八)重视常态课教学,努力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益。

本学年继续不定期开展推门听课调研活动。

(九)注重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

第二学期末或暑假期间将组织理论业务水平考试。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实验中学钟思超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初中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式的教学方式频繁迭出,朗读也渐渐被教师和学生冷落与淡化,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已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实施朗读教学课程,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每个初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材多是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感人至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最能在朗读过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然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却让人堪忧。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师生对朗读教学认识不高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师生之间都不太重视朗读教学。老师和学生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主观上认为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是考试容就默认不是教学重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还不如背背,古诗考试还可以用得上,因此都是敷衍了事,学生没有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就慢慢地对朗读失去了兴趣[1] 。在教学中朗读没有被作为一个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朗读的教学成果。 (二)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当前,充斥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是“讲问教学”,真正给学生的读书时间有多少?一节课45 分钟,老师基本不读,学生朗读的时间也不到几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成为了课堂中的一种点缀。譬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环节中布置了自由朗读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全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琅琅书声刚刚响起,学生就在教师的示意下停止朗读,接着就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我们只能说这种朗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吟诵理解,又何以知“的冬天”之美丽?如果没有足够的朗读,何以知“百草园”之趣味?如果没有到位的朗读,何以知“背影”之感人?所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少在搞花样翻新,脱离课本越来越远。轻诵读,重分析,重题海战术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肤浅的、架空的、重复的、无用的乃至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分析和题海训练之中去。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急功近利,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一点成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字词的抄写和默写上,学生很难真正品味到课文的原汁原味,学生很难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的内涵美,以致最具灵性美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语文能力随之下降。因此,学生语感得不到培养,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阅读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示,智力得不到应有地开发,情感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这实在是舍本逐末、背离了语文教学宗旨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我们要认真反思这个问题,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沱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 艺术技巧。一篇课文,通过朗读对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语句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都有很好的帮助。朗读还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精髓,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因此,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和技能训练。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大而言之,是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较好地实现朗读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朗读积累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对朗读要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年度语文教学,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把握,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具体目标: 1.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正确工整书写能力;有语音辨识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析多义词、字词意义的能力;有辨析修辞和修辞作用的能力;有句子的仿写续写的能力;以及根据设置语境,简明、连贯、得体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的能力等等。 2.强化语言积累训练。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还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 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名著导读的教学,复习时要重点复习《课标》中列出的名著。 4.强化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注意题型和答题技巧、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文言文阅读注重字词的积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 5.强化写作指导。把握命题特点,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了解考场的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三、教学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考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考纲”要求进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2-07-06T09:16:03.69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志勇[导读] 导入新课指的是新课讲授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王志勇/河北省灵寿县青同镇初级中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于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应试教育。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几个环节。然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显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积 极探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指的是新课讲授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多种多样,比如:故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导入,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而知新。设置悬念导入,中学生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导入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渴望知道答案的力量会推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诗词导入,古诗词的语言特别精炼、意境深远、感情丰富,因此可以用学生易懂、熟识的诗词导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歌曲导入、影像视频导入、等等。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导入语。 语文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学习目标的制定比其它学科稍加困难,因此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重内容。所谓的注重内容就是能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二是要注重重点。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很多,许多老师想面面俱到,惟恐遗漏了任何一点,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这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应以是否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教学重点取舍的标准。三是要注重难点。到底哪些是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把握难点。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目标制定后,在每节课上要明确给学生,使每位同学明白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有章可循,循序渐进。 二、自学指导,紧张有序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教师列出的纲要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解决主要问题。 例如,在讲《捕蛇者说》时自学指导的设计如下,自学指导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做到读准字音(5分钟)。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运用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练习翻译,3分钟后比谁能准确译讲第1自然段。这样设计自学指导是学生的自学紧张有序,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三、检测学生,探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成果的检测,不但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不同的文体其分析方法不一样,要求学生掌握多样分析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一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会更易掌握,从而不需教师的反复讲解。 四、综合探究,系统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分析理解教材,完善与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大意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可以再逐步分析段意和重点分析某些段落、字词,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学生能讲的也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学生有困难的,老师才讲的教学模式。一部分语文老师不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总担心学生自学不好,关于这种现象,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对10万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初中语文课,老师不讲,学生能看懂95%,因此每位老师可以消除顾虑,放手给学生。同时它也启发教师应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和例子,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赏析的能力。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本着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原则,对后进生还要个别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语文知识变得更系统、完整。“系统”表现为在每一册的后面都附录有语言手册、阅读手册、写作手册等,还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部分系统介绍本单元相关的文体知识,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系统了。 初中语文老师,要借助“知识树”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知识结构讲给学生,让学生在七年级就知道在整个初中三年的时间要学习哪些知识。当学生学习一本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上一堂综合课,结合知识树把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系统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一册教材也可以画成一棵知识树,每一学期的学期开端就要让学生学习这棵知识树,在之后的各个单元知识都相当于这棵知识树上的枝干、叶片、果实。教学中要不断地认识这棵知识树,把学到的每部分知识都回归到知识树上,一个学期结束,一册教材的知识树在学生心中也已硕果累累了。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长其知识,活跃其思维,让学生在新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焕发生命的精彩。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背影》的质朴、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高手著]

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 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基础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即阅读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从阅读兴趣、氛围、方法、数量、模式五个方面分析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为教师 提供阅读教学的参考建议,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阅读中,语文教学是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学习更多 的写作技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建立培养基础 学生兴趣是其学习的重要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在阅 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1]。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一定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讲解其他的相关知识,利用学生的好奇 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讲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或 诗中所用的典故等,利用各种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阅读教学 前后播放相应的音频文件,利用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讲解《西游记》选段《小圣施威降大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此有关的影视作品。 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提升,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发展为自己的 兴趣爱好。 二、营造语文阅读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时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升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开展并推动了阅读教学 活动。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课堂学 习中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培养其的阅读思考能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在教 学中设置各种疑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阅读教学营造氛围。如在《塞翁失马》时,教师可根据故事发展的各阶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构建更具真实的氛围。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紫藤 萝瀑布的影像资料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中内容。 三、传授语文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能力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其形式可分为朗读、速度、探究式阅读三种,每种都 有各自的方法。传授学生这些方法就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不同的 环境中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常用的是朗读方法,此时可培养学生的朗 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环节,通过朗读促进听觉的应用,更深入的感受阅读 内容,加深对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理解 文章的基础上感知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喜欢上阅读。速读多是在考试中应用的, 目的是快速理解文中信息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速度能力,可提升学生 在考试中的答题速度与准确率。速度时学生要先了解阅读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的目的,在阅读重点关注开头与结尾,了解文章的主线。然后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找到问题对应地方法,进行理解与分析。掌握这种速度方法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快 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研究式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自 身阅读时常用方法,通过探究式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6-08-12T11:30:50.54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6月作者:安青芹[导读] 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安青芹 (大名县束馆镇冢北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摘要】把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报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2.1 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2 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思考综合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2.3 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3.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4.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 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通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doc

“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 ,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 ,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 1904 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 ,诵读教学虽然有专家提倡 , 但总体还是趋于弱化。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 ,从而忽略了诵读 ,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改革以来 ,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 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 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 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 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诵读中, 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 华,弃其糟粕。。 二、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 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 学新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 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 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题目: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 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路以体现语文的重要性,它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㈠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教学,在任何时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特点:其一,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应是: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

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第二,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第三,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㈡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它主要惟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