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部分

1.中国比较原始的猎歌,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

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起点)。3.《诗经》在先秦时期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来(汉)代,才被称为《诗经》。4.《诗经》中的诗,包括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流域)。5.《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6.《诗经》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7.《(卫)风·氓》是一篇(弃妇)的怨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与(损害)。

8.标志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作品是(楚辞)。

9. 屈原的作品是融合了(南北文化)积极成果的产物,是中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

10.《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表现了(进步的;)政治理想,(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感,体现了(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11.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楚辞》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12.在中国诗歌史上巍然屹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坐标是(《诗经》)、(《楚辞》)。

13.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14.张衡的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和(同声歌)(四愁诗)。《二京赋》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刺当时王侯的(奢侈)。《同声歌》、《四愁诗》

(感情)真挚,词采(清丽),有所(寄托),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15.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乐府便由机关之名变成了诗体(名称)。汉乐府即是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和(相和歌辞)中。16.汉乐府(继承)《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7.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18.刘邦作过一首著名的骚体诗,叫(《大风歌》)。

19.东汉班固的()诗,是中国文人最早的()诗。[《咏史》;咏史]

20.《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采用了()的手法。全诗可分为()段。首段写罗敷的(),二段写罗敷()太守的调戏,三段写罗敷的()。[侧面烘托;三;美丽;坚拒;夸夫]

21.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最长的叙事诗是()。[《离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中,非一人一时之作,大都作于()末至()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多属地主阶级()阶层。[《文选》;东汉;建安;中下]

23.《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的最高成就,语言(),善用(),言近(),语短情场,耐人寻味,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的()。[五言;含蓄蕴藉;比兴寄托;旨远;标志]

2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古诗()中的()语。[《行行重行

行》;比兴]

25.《涉江采芙蓉》描写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结构(),这有助于表达()。[情绪;曲折回环;深沉的苦闷]

26.《涉江采芙蓉》明显地受到屈原()诗作的影响。[骚体]

27.汉末的()和(),促使建安诗坛大放异彩,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诗人们描写(),抒发()的抱负,形成了()的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社会动乱;思想活跃;动乱的现实;建功立业;慷慨任气;建安风骨]

28.富于创新精神的建安诗人善于向()学习,又缘以(),()的古诗开始转向文人诗的()。这种现象在()的诗中尤为明显。[民歌;雅词;质朴;华美;曹植]

29.曹操以()的写法,对后世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发。[乐府古题写时诗]

30.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的描写()的诗。[完整;山水]

31.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诗,描写了女子()的情状。[最早;七言;思念远方的丈夫]

32.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他亲身遭遇()之苦,作品多抒()之情。前期代表作是(),后期代表作(),有()集传世。[王粲;流离;悲凉慷慨;《七哀诗》;《从军诗》;王粲]

33.左思曾构思十年,写成(),诗歌代表作品(),名为(),实为()。[《三都赋》;《咏史》;咏史;咏怀]

34.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字(),一说名(),字(),

世号(),有《()》行世。[陶渊明;元亮;潜;渊明;靖节先生;《陶渊明集》]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是《饮酒》组诗中的“结庐在人境”一诗的名句,其妙在无意见山,(),进入()的境界。[心与物遇;物我两忘] 36.陶渊明诗的艺术风格()而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平易自然;韵味隽永]

37.西晋太康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他的诗内容(),重在()。[陆机;不甚充实;雕章琢句]

38.()是第一个大量创作()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刻画细致,给人以()之感,但有时过于()。“池塘生春草,()”是()诗中的名句,其妙处在无所用心,(),猝然与境相遇,道出了()所不能道出的意味。[谢灵运;山水;清新开朗;雕琢;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自然天成;冥思苦索]

39.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辞;敕勒歌;西洲曲]

二、散文部分

1.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为三期,初期以()()为代表。中期以()()为代表,后期以()为代表。(),实为()。[《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编写的(),它开启了()著述的先例。[孔丘;《春秋》;私人]

3.《春秋》以()观点定名分,明(),以()笔表明作者的爱憎,

且为尊者(),这被后人称为(),或称()。[儒家;等级;曲;讳;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4.《左传》中描写了国君、()、()、()和士人的众多形象。[霸主;政治家;军事家]

5.《国语》以()为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周、鲁、()、()、()、楚、吴、越八国的历史。[记言;国别史;春秋末年;齐;晋;郑]

6.《国语》中出色的篇章如()记载邵公的(),非常生动。[《邵公谏弭谤》;言论]

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战胜于朝廷”的论断各出自()、()。[《邵公谏弭谤》、《邹忌讽齐王纳谏》]

8.《春秋》记事始于鲁隐公(),终于鲁哀公()年;《左传》记事始于(),终于()。[元年;十四年;鲁隐公元年;鲁哀公27年]

9.与历史散文同时蓬勃发展的诸子散文,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四家。[儒;墨;道;法]

10.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代表作为()、()中期代表作是()、(),后期代表作是()、()。[《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11.《论语》是孔子的()及其()记录()言行的书。[弟子;后学;孔子]

12.儒家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是(),此书一共()篇。[孔丘;《论语》;二十]

13.墨家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是(),其中著名的篇章有()。[墨翟;《墨子》;《非攻》]

14.()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著名篇章有。[韩非;《韩非子》;《五蠹》]

15.孟子继承了()的学说,主张效法()、推行()、宣扬()、反对()、反对()。[孔子;先王;仁政;性善;功利;战争]

16.先秦诸子散文最具文学特色的是()和(),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它突出的特点是()奇特而丰富,具有浓郁的()主义色彩,其次是()丰富,()多样,为诸子之冠,形成了()恣肆的文风。[《孟子》;《庄子》;《庄子》;想象;浪漫;寓言;比喻;汪洋]

17.“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的()。[韩非子;《五蠹》]

18.秦朝的文学家只有()一人,代表作是()。[李斯;《谏逐客书》]

19.汉代著名的历史散文大家是()、()。前者著有(),后者著有()。[司马迁;班固;《史记》;《汉书》]

20.《史记》一共()篇,由()、()、()、()、()五种体例组成。全书记载了上自传说的(),下至()的历史大事。书中以人物为()的中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写作体例。[130;本纪;表;书;世家;列传;黄帝;武帝太初年间;记叙;纪传体通史;正史]

21.《史记》的五体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被称为()文学,鲁迅称赞为“史家之(),无韵之()。”[本纪;世家;列传;传记文学;绝唱;《离骚》]

22.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我国正史的(),树立了“不()”,“不()”

的写史原则,创造性地运用()来描写人物。[写作体例;虚美;隐恶;互见法] 23.“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这两段话出自()的()其中“说”通(),鸿是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悦”;大雁]

24.《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的一篇()。此文涉及到文学史上的基本问题,如各种()的不同特点,作家的()和创作()的关系,文学的()等。[早;文学专论;文体;气质;风格;价值]

25.南北朝时骈赋创作成绩最高的作家是(),其代表作是()。[庾信;《哀江南赋》]

26.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都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式的杰作,特别是《文心雕龙》、体大(),自成()。[《文赋》;《文心雕龙》;《诗品》;里程碑;思精;系统]

唐宋文学

一、诗歌部分填空题

1.李白的《蜀道难》诗句“锦城虽云乐”中的“锦城”指()。[成都]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的()中的诗句。[白居易;《琵琶行》]

3.欧阳修字(),晚年自号(),他的诗话()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开风气的意义。[永叔;六一居士;《六一诗话》]

4.晏几道字叔原,号(),以号著称于世,故其诗集叫()。[小山;《小山词》]

5.“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

在()诗中的句子。[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 6.秦观字(),一字太虚,号()。词为北宋大家,与()并称为“秦七黄九”。词集曰()。[少游;淮海居士;黄庭坚;《淮海词》]

7.周邦彦字(),号(),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集曰(),又名()。[美成;清真居士;《片玉集》;《清真集》]

8.张孝祥字(),号()。词集名()。[安国;于湖居士;《于湖词》]

9.陈与义字(),号(),诗集曰()。[去非;简斋;《简斋集》]

10.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南宋诗人()的受业老师。[陆游]

11.杨万里字(),号(),诗歌创作自成一家,世号(),其诗集名()。[廷秀;诚斋;诚斋体;《诚斋集》]

12.范成大字(),号(),与()、()、()并称为“南宋四大家”。[致能;石湖居士;陆游;杨万里;尤袤]

13.陆游字(),自号()。高宗时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名列前茅,因得罪奸相()而被除名。其诗集曰(),文集曰()。[务观;放翁;秦桧;《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14.陈亮字(),世称()。是坚决的抵抗派,与辛弃疾是好朋友。其词集名曰()。[同甫;龙川先生;《龙川词》]

15.吴文英字君特,号(),与另一号为()的著名词人周密并称“二窗”。[梦窗;草窗]

二、散文部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出自()的

()。[杜牧;《阿房宫赋》]

2.曾巩字(),著作名曰()。[子固;《元丰类稿》]

文学常识:

1.贾谊(前200—前168) ,______(朝代)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______》《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2.《______》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韩愈(768—824) ,字______,唐代河阳人。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世称唐代的韩愈、______和宋代的______、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唐宋八大家。

3.白居易,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代表作叙事长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元稹共同提倡__________运动,二人合称“__________”。

4. 李商隐,字__________ ,号__________ ,与晚唐另一位诗人__________ ,合称“__________”。

5. 《__________》,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______折一楔子。作者__________,号己斋叟,________代戏曲家,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曲分为散曲和__________,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__________,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曲词) ”“__________(舞台动作) ”“__________(人物台词) ”三部分组成。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__________》、__________《汉宫秋》、__________ 《梧桐雨》、__________《倩女离魂》。

7. 曹禺,原名__________,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__________》创作于20 世纪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8. 《哈姆莱特》也译作《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欧洲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 联需要对仗,句要押韵。1 (国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称为经典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__________。按字数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__________(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派,代表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的__________派,(代表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柳永词两首》选自《乐章集》,柳永字__________,原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的局面。

11. 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诗与__________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___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___并称“三苏”。开创了__________。

12.辛弃疾,字号,著有《稼轩词》,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被誉为“词中之龙”。

13. 《李清照词两首》当中写于早年的是《__________》,写于晚年的是《__________》。李清照,号__________,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歌部分 1.中国比较原始的猎歌,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 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起点)。3.《诗经》在先秦时期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来(汉)代,才被称为《诗经》。4.《诗经》中的诗,包括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流域)。5.《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6.《诗经》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7.《(卫)风·氓》是一篇(弃妇)的怨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与(损害)。 8.标志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作品是(楚辞)。 9. 屈原的作品是融合了(南北文化)积极成果的产物,是中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 10.《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表现了(进步的;)政治理想,(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感,体现了(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 11.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楚辞》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12.在中国诗歌史上巍然屹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坐标是(《诗经》)、(《楚辞》)。 13.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14.张衡的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和(同声歌)(四愁诗)。《二京赋》铺写(京都)景象,规模宏大,讽刺当时王侯的(奢侈)。《同声歌》、《四愁诗》

(感情)真挚,词采(清丽),有所(寄托),在五、七言诗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15.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乐府便由机关之名变成了诗体(名称)。汉乐府即是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和(相和歌辞)中。16.汉乐府(继承)《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7.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18.刘邦作过一首著名的骚体诗,叫(《大风歌》)。 19.东汉班固的()诗,是中国文人最早的()诗。[《咏史》;咏史] 20.《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采用了()的手法。全诗可分为()段。首段写罗敷的(),二段写罗敷()太守的调戏,三段写罗敷的()。[侧面烘托;三;美丽;坚拒;夸夫] 21.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最长的叙事诗是()。[《离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中,非一人一时之作,大都作于()末至()之前几十年间,作者多属地主阶级()阶层。[《文选》;东汉;建安;中下] 23.《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的最高成就,语言(),善用(),言近(),语短情场,耐人寻味,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的()。[五言;含蓄蕴藉;比兴寄托;旨远;标志] 2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古诗()中的()语。[《行行重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体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中,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受此影响,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各领域,也各自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西方化的色彩。自“五四”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逐渐西方化了,现当代文学批评体系西方化了,古代文学批评体系也在不自觉中西方化了。在古代文学研究著作中的表述语言,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基本的理论术语却是西方的。这些西方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认识中国文学,但是从根本上却不可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反而使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偏离历史的事实和民族的传统,失去了民族的特色。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如何坚持中国文化传统?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改变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模式,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方面进行充分的探讨,更重要的还是结合中国文学的特色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最近,有幸拜读了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想以此为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我们也总是习惯于按朝代或时代来对其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文学的发展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得好:“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自“昔在陶唐”到“皇齐驭宝”,“蔚映十代,辞采九变”,于是,“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就不仅仅是人们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常用话语,同时也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思想指导。 但是要说起中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还远远不是如此简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但受制于历史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有时竟也与史学不分,亦文亦史,亦史亦文。在中国的上古时期亦即先秦时期,以《春秋》、《左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同时也被我们称之为“历史散文”或曰“史传文学”;反过来,像《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被历史研究者视为最珍贵最可靠的上古历史文献,其中有些作品就直接被后世称之为“史诗”,正所谓“六经皆史”、“六经皆文”。到了汉代以后,虽然随着学术的分化而使中国的正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用文学来演绎历史或者把历史作为文学题材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从远在先秦的《穆天子传》、《晏子春秋》开始而形成的杂史杂传传统,到汉代以后蔚为大观,出现了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佚名的《汉武帝故事》、刘向的《列女传》等一系列著作。由此而往,魏晋南北朝有轶事类小说;隋唐以后有历史人物传奇;宋代有讲史话本;元代有历史戏剧;明代有历史演义小说;清代有历史题材的说唱;现当代有历史回忆录、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历史”的,形式是“文学”的,“文”与“史”在它们身上如水乳交融一般,永远也不可能分开,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现象。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断代文学史和分体文学史的研究中不断地涉及这种现象,其中一些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中国文学理论》评论

用西方理论解析中国古代文论 ——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解析 徐志啸 刘若愚是美国著名华裔学者、斯坦福大学已故教授。他早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在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曾先后任教于英国、香港、美国的多所大学。1967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若愚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诗学〉、《中国之侠〉、《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艺术精华》等学术著作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特别注重于用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这方面,他被西方汉学界称为开创性人物,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努力融合中西诗学,建立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得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是刘若愚生前的代表著作,它问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出版后,获得美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采用现代西方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文学理论首屈一指的新著,内容丰富,阐述精辟,为西方人士提供了认识透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最佳窗口、比较参照中西文学理论的最好模式。[1] 本文拟对该书作一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梳理,从中汲取对我们中国读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益的东西,同时有利于借助西方的眼光认识和比较中西文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文学研究对象 刘若愚首先提出的一个认识观点,是文学研究对象问题。他认为,一般对文学研究,有两种分类,一是分为二类——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一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当中,对具体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还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内涵和分类。对此,刘若愚在开篇“绪论”中先列出了一张表,将自己对文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划分,作了图解——分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两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其中文学批评分为理论性的批评和实用批评,理论性的批评由文学的理论和文学性理论组成,实用批评由阐释和评价组成;文学批评部分包括批评史和批评的批评,其中批评的批评分为批评的理论性批评和批评的实用批评,前者包含批评的理论和批评性理论,后者包含阐释和评价。这里须要解释的,首先是文学批评这个概念,刘若愚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概念——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即总体的理论性探讨,和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其次是所谓理论性批评,它包括文学的理论——属本体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 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余邵鱼著的《列国志传》,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冯梦龙的名义刊印,更名为《东周列国志》。《隋场帝艳史》和《隋史遗文》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出自《卖柑者言》,作者是刘基。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王鏊、钱福,后推归有光、唐顺之、胡友信。 1、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把杂剧当作歌舞升平的工具。 2、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两部杂剧,创作倾向趋于社会伦理批判,使明代中叶的杂剧创作开始转型。 3、明代杂剧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是徐渭,其代表作是《四声猿》。 4、《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1、明初伦理教化传奇的代表作是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璨的《香囊记》。 2、明代中叶“三大传奇”是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作者分别是李开先、梁辰鱼、王世贞。 3、明代传奇演唱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 4、明代最著名的戏剧流派是以梁辰鱼为首的昆山派,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 5、吴江派以沈璟为首,包括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等知名作家。 6、宗奉临川派创作风格的剧作家主要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 7、《玉簪记》的作者是高濂,《东郭记》的作者是孙钟龄,《红梅记》的作者是 周朝俊。 8、孟称舜的代表作是《娇红记》,有“古今一部怨谱”之盛誉 1、“临川四梦” 又名“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所居书斋名玉茗堂,四剧中都有描写梦境的情节而得名 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即淮涡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4、取经故事在元代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物性、神性与人性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封神演义》。 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重点

批评史(上)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唐宋金元时期 1.殷璠“兴象论” “兴象论”是殷璠从反齐梁的角度以及总结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他从诗歌艺术形象塑造的角度,指出六朝人过于偏重在词藻、声律等具体形式、技巧方面,而轻视了审美意象的创造,因此提出了诗歌创作应以创造“兴象”,即艺术意象为主的思想。 “兴象”是殷璠首先提出的重要文艺美学概念,指诗歌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偏重于指主体比较隐蔽的客体形象,它可以极大地感发人的性灵,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因此说“兴象”是“可以兴”的审美形象。 标举“兴象”,反对“轻艳”是殷璠诗歌理论的基本特征。 2.王昌龄“诗境论” 王昌龄著有《诗格》一书,他强调了诗歌创作必须在意与境密切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构思。创作中首先要立意,但诗歌创作中的意必须与外境融为一体,然后才能产生有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如“境思不来,不可作也。” 意与境的融合,就是心与物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以心击物,深穿其境,即是要求心与物能水乳交融,这种心与物的结合又必须在创作主体“安神净虑”(“虚静”)的条件下实现。 意与境的和谐,必须任其自然,由感兴而生成,绝不是人为强制所能达到的。 王昌龄关于诗境的论述,一般以<<吟窗杂录>>本<<诗格>>中的“三境”、“三格”说作为主要依据。 3.杜甫的文学思想要求表现民生疾苦,“为民请命”。他主张文学创作要描写现实的社会内容。 杜甫对庾信后期诗歌、齐梁著名诗人艺术成就、初唐四杰诗歌创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戏为六绝句>>中以诗论诗,杜甫对待前代文学的态度是既要继承风雅的传统,“别裁伪体”,又要“转益多师”。 杜甫诗歌创作思想核心是讲究传神。 4.皎然“取境说” “取境”指诗歌意境的创造,他认为诗歌意境构思过程中要依靠诗人的灵感,出现“意境神王,佳句纵横”。他力求把人工修饰与天工自然融为一炉,很重视人工修饰在意境创造中的作用。 皎然对诗境审美理想的追求,仍是在天真自然,有象外之奇,有飞动之貌,写冥奥之思,若不思而得。 皎然在<<诗式>>、<<诗议>>中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具有象外之奇,言外之意;气腾势飞,具有动态之美; 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 <<诗式·取境>>云“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境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5.晚唐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著名诗歌美学范畴。他 在诗歌理论批评中,比较偏重于诗歌的艺术美,深入地探讨了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 诗歌的“味外味”---“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文学作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许多具体的景象,但文学作品的真正醇美之处在于由这些具体景象所构成的,存在于这些具体景象之外的艺术意境上,可以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它、丰富它。 诗歌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指艺术意境所具有的含蓄不尽、意在言外的特点。司空图欣赏的是以这种艺术意境来表现山水田园隐逸生活、寄托佛老情操的诗歌。 司空图认为诗歌意境的创造,必须做到“思与境偕”。它指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和化合,是和某种特定的外在境界相联系的。 诗歌“醇美”之味在诗外,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白居易:为艺术而艺术,为生活而艺术 他强调诗歌创作要起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积极社会作用,创作方法上要体现“直书其事”的“实录”精神。 7.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陈子昂针对六朝文学内容不够充实、不注意整体审美形象塑造两个弊病,从正面提出了“兴寄论”与“风骨论” 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也正是唐代前朝文艺思想发展中的核心思想。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他的文学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试题和答案集锦2

汉魏六朝文学 试题部分: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1、“诗言志” 《尚书&S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S226;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 2、“思无邪”。 原出《诗经&S226;鲁颂&S226;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 “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3、“兴观群怨”说 孔子在《论语&S226;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4、“尽善尽美”说 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做的评价。他认为舜时的韶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原因是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5、知言养气 “知言养气”说,出自《孟子&S226;公孙丑上》。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6、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S226;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7、知人论世 出自《孟子&S226;万章下》。孟子的愿意是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

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刘向。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 。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燕歌行》______ 是一首著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________ 。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东汉末年 _______________ 。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13、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向秀(或刘伶) _________________ 。 14、左思___________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 ________ 山水______________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后来 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慷慨 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 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 的《与宋兀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4、简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孟子在论辩中善于针对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使对方转变态度, 愿意听自己讲仁政的主张;本文具有强烈的感情和强劲的气势;语言浅显生动,善于运用比喻。 答题指导: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某一时期文学的创作成就、作家的创作特点、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回答的繁简上一定要注意与论述题有区别。在回答简答题时,应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问题应分几个层次或有几个要点,然后准确、清晰地一一列举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