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悲秋祭
- 格式:doc
- 大小:5.48 KB
- 文档页数:1
叶落知秋尽求下联
上联:叶落知秋尽
下联:冰溶已是春
上联:叶落方知秋将尽;
下联:花开皆晓春已临!
1、落叶知秋。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出处:宋代·释宗演《颂古十七首其一》
原文:动弦别曲,落叶知秋。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只因脚底无羁绊,去住纵横得自由。
白话释义:拨动琴弦,马上知道对方要弹奏的是哪一首曲子;一片落叶,即可知道秋天即将来临。
人心平气和就不必诉说,犹如水平了就不流动。
仅仅因为脚底下没有任何的束缚,所以奔放自如,来往自由。
2、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出处: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白话释义: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通过一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三个道理。
扩展资料: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的典故出自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八·长灵守卓禅师》:问:‘佛未出世时如何?’
师曰:‘绝毫绝厘。
’
曰:‘出世后如何?”
师曰:‘填沟塞壑。
’
曰:‘出与未出,相去几何?’
师曰:‘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白话释义:
问道:“佛祖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傅回答:“没有毫厘牵扯。
”
问道:“那么佛出世以后,又是怎样的?”
师傅回答:“出世以后,则要填平沟壑。
”
问道:“那出世和未出世,两者彼此之间相关多远呢?(好像差别也不大)”师傅回答:“人得其平就不言语,水得其平就不流动。
”。
伤怀悲秋的诗句以下是 9 条伤怀悲秋的诗句及例子:1. “秋风起,叶飘零,心头何事起愁情。
”就好像看到那满地的落叶,被风无情地吹着,自己的心情不也像那落叶一样,无根无依,充满了哀愁吗?比如说,当你看着窗外秋风卷着树叶,你会不会也感叹一句:“唉,这秋真让人伤感啊!”2. “寒夜秋深月无光,寂寞独守空房。
”哎呀,这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秋夜里,伴着那黯淡的月光,独自守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和悲伤啊。
好比你一个人在深秋的夜晚,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心里是不是会涌起这样的感觉呢?3. “秋虫哀鸣夜已央,心随声碎泪满裳。
”那秋虫不停鸣叫着,就像是在诉说着悲伤的故事,听着听着就让人心都碎了,眼泪忍不住流满衣裳。
就好像你在深夜听到那声声虫鸣,怎能不勾起心中的惆怅呢?4. “秋雨绵绵无尽头,泪眼朦胧意难休。
”哇,那秋雨一直下一直下,就像自己的眼泪一样停不下来,满心的哀愁怎么也停不了。
就如同你在雨中望着那没有尽头的雨线,是不是也觉得心里的难过挥之不去?5. “秋草枯黄风瑟瑟,惆怅满怀无人知。
”看看那枯黄的秋草在瑟瑟的风中颤抖,自己心中满满都是惆怅,却没有人能懂。
当你看到那成片枯黄的秋草时,难道不会涌起这样无人理解的悲哀吗?6. “秋霜渐降寒满心,孤独岁月悲无尽。
”随着秋霜渐渐降临,心里变得好寒冷,那孤独的岁月带来的悲伤好像没有尽头一样。
就好像在寒冷的秋霜日里,你一人独处,那股悲伤是不是从心底蔓延开来?7. “叶落秋风里,心伤何处依。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那伤心的自己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依靠。
想想自己在落叶纷飞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心好慌,不知该往哪儿去?8. “秋意浓浓染哀愁,岁月匆匆逝水流。
”这浓浓的秋意把哀愁都染上了颜色,岁月就这么匆匆地像流水一样逝去。
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在这满是秋愁的时候,突然发现时光过得好快,那种无奈吗?9. “金秋萧瑟独悲叹,往事如烟心头缠。
”这金色的秋天满是萧瑟,只能独自悲叹,那些往事就像烟雾一样在心头缠绕。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诗词秋之意象三:落叶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
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
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
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
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
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
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
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
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太平御览》卷二十四),“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
落叶,是秋天的名片,是诗人寄托悲伤情感的载体。
早在宋玉之前的屈原,就将秋风、落叶,作为渲染环境、烘托悲伤气氛的意象: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湘君是湘水男神,湘夫人是湘水女神,即传说中的帝尧之女,舜的妃子娥皇、女英。
唐诗晚秋诗《晚秋夜》 - 作者:白居易(唐) - 诗文: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 作者:杜甫(唐) - 诗文: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晚秋闲居》 - 作者:白居易(唐) - 诗文: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
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蹋梧桐黄叶行。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 - 作者:白居易(唐) - 诗文:天高风袅袅,乡思绕关河。
寥落归山梦,殷勤采蕨歌。
病添心寂寞,愁入鬓蹉跎。
晚树蝉鸣少,秋阶日上多。
长闲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其奈丹墀上,君恩未报何。
《晚秋潼关西门作》 - 作者:张祜(唐) - 诗文:日落寒郊烟物清,古槐阴黑少人行。
关门西去华山色,秦地东来河水声。
《晚秋江上作》 - 作者:张祜(唐) - 诗文: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晚秋旅舍寄苗员外》 - 作者:李端(唐) - 诗文:争途苦不前,贫病遂连牵。
向暮同行客,当秋独长年。
晚花唯有菊,寒叶已无蝉。
吏部逢今日,还应瓮下眠。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 作者:耿湋(唐) - 诗文: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只益泪沾襟。
《晚秋石门礼拜》 - 作者:阎防(唐) - 诗文:轻策临绝壁,招提谒金仙。
舟车无由径,岩峤乃属天。
踯躅淹昃景,夷犹望新弦。
石门变暝色,谷口生人烟。
阳雁叫平楚,秋风急寒川。
驰晖苦代谢,浮脆惭贞坚。
永欲卧丘壑,息心依梵筵。
誓将历劫愿,无以外物牵。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 - 作者:杜甫(唐) - 诗文: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秋悲的古诗1、《悲秋》唐代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2、《秋晚悲怀》宋代李觏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3、《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秋词》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立秋日悲怀》唐代令狐楚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6、《悲秋》唐代卢殷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7、《悲秋歌》两汉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8、《鹧鸪天》宋代晏几道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9、《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10、《雪梅香》宋代柳永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11、《谢新恩》五代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2、《楚江怀古三首·其一》唐代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13、《九日蓝田崔氏庄》唐代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秋兴⼋⾸诗词鉴赏杜甫秋兴⼋⾸诗词鉴赏 《秋兴》⼋⾸是⼤历元年(766)杜甫五⼗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组七⾔律诗,体现了诗⼈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年的安史之乱,⾄⼴德元年(763)始告结束,⽽吐蕃、回纥乘虚⽽⼊,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境是⾮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以第⼀⾸起兴,⽽后七⾸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篇⽂字可见⼋⾸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对满⽬萧条景⾊⽽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归结到诗⼈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时⼀地的偶然触发,⽽是⾃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睹国家残破,⽽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不忍明⾔,也不能尽⾔。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巫峡的秋⾊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氛,令⼈感到秋⾊秋声扑⾯惊⼼,抒发了诗⼈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开门见⼭,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泪,孤⾈⼀系故园⼼两句上,下启第⼆、三⾸。
第⼆⾸写诗⼈⾝在孤城,从落⽇的黄昏坐到深宵,翘⾸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
最后两句,侧重写⾃⼰已近暮年,兵⼽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在剑南,⼼怀渭北,每依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十首最典型的悲秋诗词
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哀愁和忧思的季节。
因此,有很多诗人在秋天写下了一些感人肺腑的诗词,这些诗词被称为“悲秋诗词”。
以下是十首最典型的悲秋诗词:
1.《登高》王之涣
2.《秋思》李白
3.《秋夜寄邱员外》韩愈
4.《秋风引》刘禹锡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婉
6.《江南秋》杜牧
7.《别董大》杜甫
8.《秋夜喜雨》杜甫
9.《登高壮观歌》杜甫
10.《夜泊牛渚怀古》杜甫
这些悲秋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秋天的凄凉和离别的悲伤。
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们用凄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秋天的深邃和神秘。
比如,李白的《秋思》中写道:“白露未晞宁知意,夜阑更听琴。
”通过这样细腻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祥和,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总之,这些悲秋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它们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忧伤,也让人们领略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伤悲秋的诗句以下是 9 条伤悲秋的诗句及例子:1. “秋风起,落叶飘,满心惆怅谁知晓?”例子:走在那落满黄叶的小径上,秋风起了,落叶一片片飘下,这满心的惆怅啊,又有谁能真正知晓呢?就像我站在这里,看着这萧瑟之景,无人能懂我的悲哀。
2. “秋来满眼皆荒凉,忧伤阵阵绕心房。
”例子:你看这秋天一来呀,满眼望去都是那让人悲伤的荒凉,那忧伤啊,就如同那丝丝缕缕的线,阵阵缠绕在我的心房,怎么也解不开呀!3. “寒秋至,心寂寥,哀愁似水总难消。
”例子:哎呀,这寒秋到了,心里头感觉好寂寥呀,那哀愁就像那水一样,一直流淌着,怎么总是难以消除呢?就像我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4. “叶落知秋悲自来,寂寞夜里独伤怀。
”例子:看着那叶子落下就知道秋天来了,悲伤自己就涌了上来。
在那寂寞的夜里,只能独自伤怀呀!你说这秋天咋就这么让人难过呢?5. “秋雨绵绵添新愁,伤感情怀无止休。
”例子:那秋雨绵绵不断地下着,反而给我增添了新的愁绪呢。
这伤感情怀啊,好像没有止境一样,永不停休,难道秋天就只能是悲伤的吗?6. “秋霜冷,心亦冷,悲伤如潮意难平。
”例子:这秋霜冷冷的呀,我的心也跟着冷了。
那悲伤就像潮水一样汹涌,那心中的意绪怎么都难以平复啊!真让人难受啊。
7. “悲秋无尽夜,泪眼望天涯。
”例子:这悲秋的夜晚感觉没有尽头呀,我含着泪水望着那天涯的方向,为什么秋天总是给人这么悲伤的感觉呢?8. “秋风瑟瑟悲声起,忧思连连苦难眠。
”例子:听着那秋风瑟瑟作响,悲伤的声音就起来了呢。
那忧思啊连连不断,害得我都难以入眠,这可如何是好啊?9. “秋景凄凄惹人怜,哀愁满满溢心间。
”例子:你看这秋天的景色凄凄惨惨的真惹人怜悯呀,那哀愁满满的都要溢出我的心间了。
这秋天难道就不能有点让人开心的地方吗?结论:秋天真的是个容易让人悲伤的季节呀,但这也许。
秋雨梧桐叶落时窗外晚风,有些微凉,寂静的夜,我却独醒。
斜倚窗前,秋风送爽,庭院那棵梧桐正飘飞着这季的絮语,与秋风呢喃。
月上枝头洒清辉,帘卷西风瘦佳人。
依窗望月问苍穹,广寒宫主今安否?嫦娥奔月舒广袖,桂花飘香伴月明。
轻移莲步出长廊,月华轻漫满荷塘。
望月怀远独惆怅,不知秋思落谁家?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秋夜漫长,月光照我无眠的夜,这样的月夜,一个人的时候,总有着淡淡的思恋。
身处喧嚣红尘,心向往山水自然。
除却浮华,澄明清宁。
花影疏浅,岁月静好。
清清小池,月漾微波。
花影绰绰,笛声轻扬。
有谁知我如莲的心事?清荷照水影,冰心在玉壶。
云羡荷清香,荷慕云飞逸。
世间又有多少事如了你我或他的意?擦肩而过的情缘,总在流年里浮萍样无根无依。
而珍惜现有的,就是对自己对岁月最好的告慰。
时光如流,岁月留芳。
匆匆,太匆匆!不觉间,走过春夏,又是仲秋。
垄上行,故乡情,秋水长天雁南飞,游子思乡情切切。
故乡是一条汨汨的小河,它轻轻地流淌在心间,涤荡我满心的疲惫。
它仿如一阵秋风,拂去我心里的尘埃。
春华秋实,春天开出的美丽花蕊,芬芳明媚着心魂深处。
秋天结出的果实,丰硕滋养着生命的四季。
清秋时节,桂花飘香,举头望月,凝眸远思。
那皎白的月光下,清清的荷塘,仍是我静静的守候。
举杯赏月露华清,凝作荷珠碧晶莹。
荷花独放羞众目,飘香为谁捧丹心?荷花香里云水凉,几缕轻愁随风去。
流年散尽烟花梦,记取花开惜花香。
莲心荷意沁芳怀,云水禅心相依傍。
荷香缕缕漫荷塘,藕根丝丝连荷心。
举杯邀月影起舞,依荷饮月醉清风。
天空飞鸟无痕,心雨过后无声。
无常的人生里,生命来得偶然。
每天都有邂逅,每天也经受别离。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有多少繁花满枝,就会有多少秋叶飘零。
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可以那么幸运,来世上一遭,经受这风雨人生。
新月如眉,折弯了谁的想念?时光交付流水,匆匆,窗外仍有,那淡淡的月光,照我无眠。
瑟瑟秋风唱秋情,离人心上秋意浓。
怨只怨在风中,聚散不由人。
秋叶飘零的季节,缘份也走到了分岔的路口。
叶子黄了的时候——秋之祭语文组王建华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
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丽,它是疲倦了的蝴蝶。
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那叶子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翠绿与鲜活,但千丝万缕如云如织的红晕,仍然显示着生命饱经沧桑而不衰竭的光泽。
仔细阅读,总能品出满心满目的沉重。
那一年,霜早早地落了,伴着满树乞求阳光感激阳光的叶子,我站在无言又无奈的父亲面前,我能说些和做些什么呢?蜂飞蝶舞、扬鞭吆喝的温馨与雄浑,是与眼前的悲怆画面不相协调的。
然而起风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片苍凉。
路边的树叶,已经失却了往日的娇艳,痛苦地作着最后的告别;病床上的父亲,泪眼朦胧。
因病他半年多未出门了,当我背着瘦弱的他走出大门,他惊叹,叶子又黄了!但是,病魔吞噬生命是与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
黄叶度过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而我的感觉也突然回归到被爱怜所簇拥的晨光里。
那是一个夜晚,在严寒即将为大地更换主题时,你踩着松软的泥土走了……而我则踩着落叶向你扑去。
我并不企盼一切都会永恒。
黄叶告别季节,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再坚硬的岩石也注定要风化为泥土一样。
造物主在造出万物时,就给了它一个不可超越的毁灭命运。
我仍在爱着,就像叶子热恋土地一样,在狂风中不管旋得多高,最终还要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因为,它从枝头走下来,已经有一个归宿在向它招手。
我看到了我家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
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
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心上的,就是那个屋檐,还有父亲睡过的炕头。
我想起了儿时的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
叶落悲秋祭
春夏秋冬,尽显绝代风华。
在尘世中流连的我们是否应该驻足,体味人生……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夏末,荷花疏懒地进入梦乡,花田间似乎不再蝶影纷飞。
一片枯黄的叶子
无奈的随风而落,是的,秋天还是来了。
事物总是两极化,兴奋活跃的夏天过后必然是悲情千古的秋,并如千年冰
封般永恒不变。
而我们,也只能望叶哀叹。
秋天是伤,是岁月的割痕。
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在秋天的压抑下躲躲藏藏;沧桑百年的枯枝上泪迹漫漫;已入暮年的老者唯有摇曳着蒲扇轻点茶几,回忆
着年少的痴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亦是木,亦会经历叶落的残年,经
历秋风的无情压迫,亦会心怀恐惧地面对严寒冬季。
然,我们,是否如同随风
飘曳的枯叶顺水长流?是否延续千古的惆怅?我不能作出回答,因为路在自己
脚下。
逢秋悲寂寥。
在厦门,春天不暖,夏天不热,冬天不寒。
但是秋天却一如
既往的令人伤感,空中的气息麻痹着每个人的思绪,天气萧索而令人不悦。
独
自漫步期间,带来的是令人彻骨的寒意,这种时候并不冷,是自己的心冷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豪情千丈的汉武大帝亦有感于斯。
而最负深情的柳三变却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纵横古今,秋天的伤悲淹没了豪情亦掩盖了深情,为之换上了迷惘的外衣。
一叶知秋,陶潜“榈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早已诠释。
但叶落悲秋却已
持续万年,这份伤感,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蔓延呢?
其实,人自多愁善感。
闻秋之际,借景宣泄不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自然
而悲或许是秋天能给人的一种别样的享受,我们大可将一年的伤苦尽数抛弃。
这也是一种美,一种感伤的美。
叶的飘落不会停止,我们也不会因悲秋而
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