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1. 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CH 3CH 2CH CH 2

(1)(2)(4)(3)CH 3CH 2CHCH 3CH 3CH 2CCH 3

CH 3CH 2OCH 2CH 3

(5)CH 2CH CH O 2. 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1)O

O O CH 3 (2)CH 2CHCH CH 3CH CHCH CH 2CH 2CH 2CH 2 (3)CH 3Cl CH 3I CH 3Br (4)

Cl NO 2

(5)顺-1,2-二苯乙稀和反-1,2-二苯乙稀 3. 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

(1)CH 3CH 2CHCH 3

CH 3 (2).CH 3CH 2OCH(CH 3)2 (3).CH 3CH 2C ≡CH (4)CH 3CH 2CCH 3

O

(5) CH 2=C=O

(6).CH 2=CH-CH=CH-CH 3

4.图8—34和图8—35分别是乙酸乙脂和1—己稀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

5.指出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来区分下列各对称异构体:

(1)(1)CH3—CH=CH—CHO和CH3-C≡C-CH2OH.

(2)H C

C6H5C

C6H5

H和

C6H5

C

H

C

C6H5

H

(3)和

C

O

CH3C

O CH3

(4)和

C CH2

(5)C6H5C

C6H C和

C6H5

C

C6H5

C

C

CN

CH3

N CH CH2

6.化合物E,分子式为C8H6,可使Br2/CCl4溶液褪色,用硝酸银氨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

E的红外光谱如图8-36所示,E的结构是什么?

图8—36 化合物E的IR图

7.试解释如下现象:乙醇以及乙二醇四氯化碳浓溶液的红外光谱在3350 cm-1处都有有一个宽的O-H吸收带,当用CCl4稀释这两种醇溶液时,乙二醇光谱的这个吸收带不变,而乙醇光谱的这个带被在3600 cm-1一个尖峰代替。

8.预计下列每个化合物将有几个核磁共振信号?

(6)(1)(5)(4)(3)(2)CH 3CH 2CH 2CH 3

CH 3CH CH 2O CH 3CH CH 2

反-2-丁稀1,2-二溴丙烷

CH 2BrCl (8)(7)CH 3C O

OCH(CH 3)22-氯丁烷 9.写出具有下列分子式但仅有一个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合物结构式。

(1)C 5H 12 (2)C 3H 6 (3) C 2H 6O (4)C 3H 4

(5)C 2H 4Br 2 (6)C 4H 6 (7) C 8H 18 (8)C 3H 6Br 2

10.二甲基环丙烷有三个异构体,分别给出2,3和4个核磁共振信号,试画出这三个异构体的

构型式。

11.按化学位移δ值的大小,将下列每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排列成序。

(6)(1)(5)(4)(3)(2)CH 3CH 2CH 2CH 3

CH 3CH 2OCH 2CH 3

CH 2BrCl (8)(7)CH 3CHO H 3C C C CH 3H H

C 6H 5CH 2CH 2CH 3Cl 2CHCH 2Cl

CH 3COOCH 2CH 3 12.在室温下,环己烷的核磁共振谱只有一个信号,但在-100℃时分裂成两个峰。试解释环己烷在

这两种不同温度下的NMR 图。

13.化合物A ,分子式为C 9H

12,图8-37图解-38分别是它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写出A

的结构。

14.推测具有下列分子式及NMR谱的化合物的构造式,并标出各组峰的相对面积。

15.从以下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式:C3H6O.

NMR: δ=1.2(6H)单峰.

δ=2.2(3H)单峰.

δ=2.6(2H)单峰.

δ=4.0(1H)单峰.

IR:在1700cm-1及3400cm-1处有吸收带

16.有1mol丙烷和2molCl2进行游离基氯化反应时,生成氯化物混合物,小心分馏得到四种二

氯丙烷A、B、C、D,从这四种异构体的核磁共振谱的数据,推定A、B、C、D的结构。

化合物A:(b.p.69O C)δ值8.4(6H)单峰.

化合物B:(b.p.88O C) δ=1.2(3H)三重峰,1.9(2H)多重峰,5.8(1H)三重峰.

化合物C:(b.p.96O C) δ=1.4(3H)二重峰,3.8(2H)二重峰,4.1(1H)多重峰

化合物D:(b.p.120O C) δ=2.2(2H)五重峰,3.7(4H)三重峰。

17.化合物A,分子式为C5H8,催化氢化后,生成顺-1,2-二甲基环丙烷。

(1)写出的结构式。

(2)已知A在890cm-1处没有红外吸收,A的可能结构又是什么?

(3)A的NMR图在δ值2.2和δ=1.4处有共振信号,强度比为3:1,A的结构如何?

(4)在A的质谱中,发现基峰是m/e=67,这个峰是什么离子造成的,如何解释它的丰度?18.间三甲苯的NMR图δ=2.35(9H)单峰,δ=6.70(3H)单峰,在液态SO2中,用HF和SbF5处理

间三甲苯,在NMR图中看到的都是单峰δ=2.8(6H),δ=2.9(3H),δ=4.6(2H),δ=7.7(2H)这个谱是由什么化合物产生的?标明它们的吸收峰。

19.1,2,3,4-四甲基-3,4-二氯环丁烯(I)的NMR图在δ值1.5和δ值2.6各有一个单峰,当把(I)溶解在SbF5和SO2的混合物中时,溶液的NMR图开始呈现三个单峰,δ值2.05(3H),δ值2.20(3H),δ值2.65(6H),但几分钟后,出现一个新的谱,只在δ值3.68处有一单峰。

推测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并用反应式表示上述变化。

20.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其13C{1H}谱中的各峰的δ值分别为140.8、128.2、127.2、126.8和64.5,而这些峰在偏共振去偶谱中分别表现为单峰、二重峰、二重峰、二重峰和三重峰。其1H NMR谱有三个单峰,δ值分别为7.3(5H)、4.6(2H)和2.4(1H)。试推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21.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0O,其红外光谱在1700cm-1处有强吸收,1H NMR谱在δ值为9~10处无吸收峰。从质谱知,其基峰m/z为57,但无m/z为43、71的峰,试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22.戊酮有三个异构体,A的分子离子峰的m/z为86,并在m/z为71和43处各有一个强峰,但是在m/z为58处没有峰;B在m/z为86、57处各有一个强峰,但没有m/z为43、71的强峰;C有一个m/z为58的强峰。试推出这三个戊酮的构造式。

23.一中性化合物C7H13O2Br的IR谱在2852~2950cm-1有一些吸收峰,但是在3000cm-1以上无吸收峰,另一强吸收峰在1740cm-1处,1H NMR谱在δ值为1.0(三重峰,3H),1.3(二重峰,6H),2.1(多重峰,2H),4.2(三重峰,1H)和4.6(多重峰,1H)有信号,碳谱在δ值为168处有一个特殊的共振信号。试推断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并给出各谱峰的归属。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 绪 论 一、将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改写成正确形式: 1、34.740 + 10.28 - 1.0036 = 44.0164m 2、(4.241 ± 0.003) + (8.11 ± 0.01) + (0.047 ± 0.001) = 12.398 ± 0.014m 3、12.34 + 1.234 + 0.01234 = 13.5863kg 4、12.34 ? 0.234 =0.288756m 5、0.1234 ÷ 0.0234 = 5.2735m 6、123 ? 456 = 56088m 2 二、一圆柱体,高h = (10.00 ± 0.01) ? 10-2m ,直径d = (5.00 ± 0.01) ? 10-2m ,求体积及其不确定度。 三、写出下列仪器单次测量的误差: 1、最小刻度为1mm 的米尺; 2、最小刻度为2?C 的温度计; 3、最小刻度为0.02g 的天平; 4、精度为0.05mm 的卡尺; 5、1.0级,量程为150mA 的电流表; 6、2.5级,量程为7.5V 的电压表; 7、0.1级,使用阻值500Ω 的电阻箱。 四、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得到以下数据: L 1 = 1.45 ? 10-2 m , L 2 = 1.43 ? 10-2 m , L 3 = 1.46 ? 10-2 m , L 4 = 1.44 ? 10-2 m , L 5 = 1.45 ? 10-2 m ,L 6 = 1.44 ? 10-2 m , L 7 = 1.46 ? 10-2 m , L 8 = 1.44 ? 10-2 m , L 9 = 1.45 ? 10-2 m , L 10 = 1.47 ? 10-2 m 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五、用公式02 1 R R R R x = 计算待测电阻R x ,测得R 1 = (100.0 ± 0.1 ) Ω,R 2 = (200.0 ± 0.2) Ω,R 0 = (185.0 ± 0.2) Ω,求R x 及其不确定度。 六、以I 为横坐标,S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图,并计算斜率。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习 题 1、下列各量是几位有效数字? (1)地球平均半径km R 22.6371= 6位 (2)s T 0010.2= 5位 (3)真空中的光速s m c /299792458= 9位 (4)cm l 00058.0= 2位 (5)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km s 810496.1?= 4位 (6)J 23109.2? 2位 2、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下列各式 (1)06546.06.547.255++ (2)218.311.855.90-- (3)0.145.12.91÷? ×102 (4)100)23.10025.100(÷- 2×10-3 (5)0.2001.22??π (6)) 001.000.1)(0.3103()3.1630.18(00.50+--? 3、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法则改正错误 (1)mm h 5.026.25±= mm h 5.03.25±=→ (2)015330'±'= θ 2.06.30±=→θ (3)nm 46.06.579±=λ nm 5.06.579±=→λ (4)2911/)1032.41067.1(m N Y ?±?=211/10)04.067.1(m N Y ?±=→ (5)m cm 5500= m cm 00.5500=→

(6)25.25.12= 2.25.12=→ (7)mA A I 10010000.0== mA A I 000.10010000.0==→ (8)06330.0是三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4→ 4、用一级千分尺测量一小球的直径,测得数据如下: 000.10:)(mm d i ,998.9,003.10,002.10,997.9,001.10,998.9,999.9,004.10,997.9。计算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相对误差以及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解:) (000.10)997.9004.10999.9998.9001.10997.9002.10003.10998.9000.10(10 110110 1 mm d d i i =+++++++++?=?=∑= 结果表示:)(004.0000.10mm d d d ±=±=σ 5、计算下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以及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356.2:)(m R i ,345.2,348.2,355.2,354.2,353.2。 解: )(352.2)353.2354.2355.2348.2345.2356.2(6 16161m R R i i =+++++?=?=∑= 结果表示:)(004.0352.2m R R R ±=?±= 6、一个圆柱体,测得其直径为mm d 006.0987.10±=,高度为 cm h 005.0526.4±=,质量为g m 006.0106.149±=,计算该圆柱体的密度、标准误差、相对误差以及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解:)/(748.34432cm g h d m =??=πρ 7、计算下列各式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以及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大学物理实验练习题(内附答案)

1. 某长度测量值为 2.130mm,则所用仪器可能是(D)。 A. 毫米尺 分度卡尺 分度卡尺 D.千分尺 2. 电表零点偏移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属于(B)。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疏失误差 、B、C都不是 3. 不确定度在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以后,将余下的全部误差按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两类,其中(B)属于 A 类分量。 A.由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分量 B.同一条件下的多次测量值按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 C.由环境产生的误差分量 D.由测量条件产生的误差分量 4. 对y ax b 的线性函数,利用图解法求a时,正确的求解方法是(C)。 A.a tg (为所作直线与坐标横轴的夹角实测值) B.a y(x 、y 为任选两个测点的坐标值之差) x C.a y(x 、y 为在所作直线上任选两个分得较远的点的坐标值之x 差) D. a y(x、y为所作直线上任选一点的坐标值) x 5. 判断下列结果表述正误 B. R (8.621 0.800) 102mm × C. R (8.621 0.008) m A. R 8.62108 8.02041 102 mm × B. R (8.621 80) 102 mm × D.R (8.621 0.0081) 102 mm × B.A= C.R= 4 D.f= 2.485 1040.09 10Hz × B.I=+

C.T=+× D.Y=+× 1011P a × =2560 100mm =× 6.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在描绘同轴电缆的静电场图形时,电力线应该D)。 A.沿半径方向,起于圆心,终止于无穷远B.沿半径方向,起于圆心,终止于外圆环电极内表面C.沿半径方向,起于内圆柱电极外表面,终止于无穷远D.沿半径方向,起于内圆柱电极外表面,终止于外圆环电极内表面 7. 光电效应的研究实验中,微电流测量仪使用时的调零方法为(B)。 A.只要使用前调零即可 B.每改变一次量程都要调零 C.每改变一次电压都要调零 D.每次更换滤光片都要调零 8. 对某物进行直接测量。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有效数字的位数由所使用的量具确定 B.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确定 C.有效数字的位数主要由使用的量具确定D.有效数字的位数由使用的量具与被测量的大小共同确定 9. 观测者习惯性的读数滞后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属于(B)。A.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疏失误差 D.A、B、C都不是 10.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中,若画出的等势线不对称,可能的原因是 (C)。A.导线有一定的电阻 B.电源电压过高 C.导电基质不均匀 D.以上全部 11. 牛顿环的干涉条纹应当以凸透镜与平板玻璃的接触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实际上多数情况是出现一个大黑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黑斑的出现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接触处有灰尘 C.黑斑的出现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近代物理实验_思考题答案

一、 夫兰克—赫兹实验 1解释曲线I p -V G2形成的原因 答;充汞的夫兰克-赫兹管,其阴极K 被灯丝H 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在K 和栅极G 之间被加速电压KG U 加速而获得能量,并与汞原子碰撞,栅极与板极A 之间加反向拒斥电压GA U ,只有穿过栅极后仍有较大动能的电子,才能克服拒斥电场作用,到达板极形成板流A I 。 2实验中,取不同的减速电压V p 时,曲线I p -V G2应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减速电压增大时,在相同的条件下到达极板的电子所需的动能就越大,一些在较小的拒斥电压下能到达极板的电子在拒斥电压升高后就不能到达极板了。总的来说到达极板的电子数减小,因此极板电流减小。 3实验中,取不同的灯丝电压V f 时,曲线I p -V G2应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灯丝电压变大导致灯丝实际功率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从而在其他参数不变得情况下,单位时间到达极板的电子数增加,从而极板电流增大。灯丝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因为灯丝电压的高低,确定了阴极的工作温度,按照热电子发射的规律,影响阴极热电子的发射能力。灯丝电位低,阴极的发射电子的能力减小,使得在碰撞区与汞原子相碰撞的电子减少,从而使板极A 所检测到的电流减小,给检测带来困难,从而致使A GK I U -曲线的分辨率下降;灯丝电压高,按照上面的分析,灯丝电压的提高能提高电流的分辨率。但灯丝电压高, 致使阴极的热电子发射能力增加,同时电子的初速增大,引起逃逸电子增多,相邻峰、谷值的差值却减小了。 二、 塞曼效应 1、什么叫塞曼效应,磁场为何可使谱线分裂? 答;若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谱线成分是偏振的,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后人称此现象为塞曼效应。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为原子的总磁矩。总磁矩在磁场中受到力矩的作用而绕磁场方向旋进从而可以使谱线分离 2、叙述各光学器件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略 3、如何判断F-P 标准具已调好? 答;实验时当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时候,圆环无吞吐现象时说明F-P 标准具的两反射面平行了。 4、实验中如何观察和鉴别塞曼分裂谱线中的π成分和σ成分?如何观察和分辨σ成分中的左旋和右旋偏振光? 答;沿着磁场方向观测时,M ?=+1为右旋圆偏振光,M ?=-1时为左旋偏振光。在实验中,+σ成分经四分之一玻片后,当偏振片透振方向在一、三象限时才可观察到,因此为相位差为π2的线偏振光,所以+σ成分为右旋偏振光。同理可得-σ成分为左旋偏振光。 三、核磁共振 1、 什么叫核磁共振?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参考答案) 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 - 答: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4”是可疑数字,%031.0%100794 .9003 .0≈?= gr U ; (2) e =(1.61210±0.00007)?10 19 - C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是可疑数字,%0043.0%10061210 .100007 .0≈?= er U ; (3) m =(9.10091±0.00004) ?10 31 -kg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1”是可疑数字,%00044.0%10010091 .900004 .0≈?= mr U ; (4) C =(2.9979245±0.0000003)8 10?m/s 答:八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5”是可疑数字 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 试计算直径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用D 表示)和相对不确定度(用Dr 表示),并用标准形式表示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 D i i 054.210110 1 ==∑=

标准偏差: mm D D i i D 0029.01 10)(10 1 2 ≈--= ∑=σ 算术平均误差: m m D D i i D 0024.010 10 1 ≈-= ∑=δ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9.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29.0)006.0054.2(=±=Dr D mm D 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4.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00001.0%1009979245 .20000003 .0≈?= Cr U 。 3.正确写出下列表达式 (1)km km L 310)1.01.3()1003073(?±=±= (2)kg kg M 4 10)01.064.5()13056430(?±=±= (3)kg kg M 4 10)03.032.6()0000030.00006320.0(-?±=±= (4)s m s m V /)008.0874.9(/)00834 .0873657.9(±=±= 4.试求下列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并把答案写成标准形式。

近代物理实验习题答案

《 近代物理实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 1、 核物理实验探测的主要对象是核衰变时所辐射的射线、射线和中子。因为这些粒子的尺度非常小,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只能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效应实现探测。 2、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是指探测器对于能量很接近的辐射粒子加以区分的能力。用百分比表示的能量分辨率定义为: %峰位置的脉冲幅度宽度最大计数值一半处的全 1000V V R 。能量分辨率值越小,分辨能 力越强。 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损失能量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电离和激发。其中激发的方式有三种,它们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4、对于不同的原子,原子核的质量 不同而使得里德伯常量值发生变化。 5、汞的谱线的塞曼分裂是 反常塞曼效应。6、由于氢与氘的 能级有相同的规律性,故氢和氘的巴耳末公式的形式相同。 7、在塞曼效应实验中,观察纵向效应时放置 1/4波片的目的是将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 。8、射线探测器主要分“径迹型”和“信号型”两大类。径迹型探测器能给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如核乳胶、固体径迹探测器、威尔逊云室、气

泡室、火花室等。这些探测器大多用于高能核物理实验。信号型探测器则当一个辐射粒子到达时给出一个信号。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成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三种,这是我们在低能核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探测器。 9、测定氢、氘谱线波长时,是把氢、氘光谱与铁光谱拍摄到同一光谱底 片上,利用 线性插值法来进行测量。 10、在强磁场中,光谱的分裂是由于能级的分裂引起的。 11、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12、原子的不同能级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不同,分裂的子能级的数量也不同。 13、盖革-弥勒计数管按其所充猝灭气体的性质,可以分为①有机管和 ②卤素管两大类。坪特性是评价盖革-弥勒计数管的重要特性指标。包 括起始电压、坪长、坪斜等。一只好的计数管,其坪长不能过短,对于 ③有机管,其坪长不能低于150伏,对于④卤素管,其坪长不能低于50伏。坪斜应在⑤每伏___以下。计数管工作时工作点应选在坪区的⑥左 1/3-1/2__处。 14、由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接近线性,所以可以使用线性插值法测量光谱线波长。 15、必须把光源放在足够强磁场中,才能产生塞曼分裂。 二、简答题 1.如何区分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正负极?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3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 4 322 (2) 3339N x x y x x x ??-= =?=??, 333 4 (3) 2248y N y y y y x ??= =-?=-??- ( ) ( ) []2 1 2 3 2 2 89y x N y x ? +?=?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6* 在计算数据时,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以后,应将多余的数字舍去。设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取4位,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 电压表一格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div”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 U 有效=÷根号2=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最大误差,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B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之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题库

第二章部分训练题 1. 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中,难以避免且无法修正的是(A.系统误差, B.随机 误差, C.粗大误差。) 答: B 2. 有一组等精度多次测量的数据:L=2.385mm 、2.384mm 、2.386mm 、2.384mm 、2.382mm 、 2.383mm 。它们的A 类不确定度为:(A. 0.0014mm B. 0.006mm C. 0.002mm D. 0.007mm ) 答: b 3. 根据第2题的数据,可以判断测量量具的最小量程是:(A. 0.001mm B. 0.01mm C. 0.004mm D. 0.02mm ) 答: b 4. 采用0.02mm 精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其B 类不确定度为:(A. 0.022mm B. 0.03mm C. 0.01mm D. 0.012mm ) 答: d 5. 有一个电子秒表,其最小分辨值为0.01S , 其仪器误差限应评定为:(A. 0.01S B. 0.02S C. 0.2S D. 0.006S ) 答: c 6. 有一只0.5级的指针式电流表,量程为200μA ,其仪器误差限为:(A. 0.1μA B.0.5μ A C. 2μA D. 1μA ) 答: d 7. 用一根直尺测量长度时,已知其仪器误差限为0.5cm ,问此直尺的最小刻度为多少?(A. 0.5cm B. 1cm C. 1mm D.0.5mm ) 答: b 8. 下列三个测量结果中相对不确定度最大的是? (A. X =(10.98±0.02)S B. X=(8.05± 0.02)S C. X=(4.00±0.01)S D. X=(3.00±0.01)S ) 答: d 9. 已知在一个直接测量中所得的A 类不确定度和B 类不确定度分别为0.04g 和0.003g ,则 合成不确定度是? (A. 0.043g B. 0.04g C.0.0401g D. 0.004g )答: b 10.长方体的三条边测量值分别为 x=(6.00±0.01)cm y=(4.00±0.02)cm z=(10.0± 0.03)cm 。 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A. 0.063cm B. 13cm C.1.53cm D. 23 cm ) 答: d 11. 圆柱体的直径最佳估计值d =8.004mm, d 的合成不确定度)(d u c =0.005mm ,高度的最佳估计值h =20.00mm ,h 的合成不确定度)(h u c =0.02mm ,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A. =)(V u C 100.53mm B. =)(V u C 100 3mm C. =)(V u C 2×310-3mm D. =)(V u C 2 3mm ) 答: d 12.以下有效数字运算错误的是: A. 125×80=10000 B. 23.4+12.6=36 C. 105×0.50=52 D. 4.2×3.5=14.7 答: ab 13.以下有效数字计算正确的是: A. 57.2+2.8=60 B. 125×8.0=1000 C. 34×50=170 D. 22÷22=1 答: c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近代物理主要知识点及思考题答案

一、光学全息照相 1.全息照相原理:全息照相是以物理光学理论为基础的,借助参考光与物光的相互作用,在感光板上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物体的振幅和位相的全部信息。 2.全息照相的过程分两步: (1)造像,设法把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 (2)建像,照明已被记录下的全部信息的感光材料,使其再现原物的光波。 3.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①立体感强②具有可分割性③同一张全息片上可重叠拍摄多个全息图④全息照片再现时,像可放大缩小⑤全息照片再现时,像的亮度可变化。 4.拍摄系统的技术要求: ①对光源的要求:拍摄全息图必须用具有高度空间和时间相干性的光源; ②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需要一个刚性和防震性都良好的工作台; ③对光路的要求:参考光和物光两者的光程差要尽量小;两者之间的夹角应小于45°; ④对全息干板的要求:需要制作优良的全息图,一定要有合适的记录介质。 二.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 1.截止电压:光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压增加到一定值后,当光电流达到饱和值I M,I M,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当U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当U<=U0时,光电流为0,这个相对于阴极是负值的阳极电压U0被称为截止电压。(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不同) 2.为了获得准确的截止电位,实验所用光电管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对所有可见光谱都比较灵敏; ②阳极包围阴极,当阳极为负电压时,大部分光子仍能射到阳极; ③阳极没有光电效应,不会产生反向电流; ④暗电流很小。 3. 红限:所谓红限是指极限频率。以为光从红到紫频率逐渐升高。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的频率大于等于某一极限频率。也就是比这个频率高的光(比这种光更靠近紫色那一端)能发生光电效应。而频率比它更低(也就是更靠近红色那一端)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就把这个极限频率叫做靠近红端的极限。简称红限! 4.反向电流:入射光照射阳极或从阴极反射到阳极之后都会造成阳极光电子发射。加速电压U为负值时,阳极发射的电子向阴极迁移形成阳极反向电流。 5.暗电流:在无光照射时,外加反向电压下光电管流过的微弱电流。 6.为了准确测定截止电位,常用方法:(1)交点法(2)拐点法。 7.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的关键是:获得单色光、确定截止电压、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8.光电效应:当光照射金属时,光的能量仅部分的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化为金属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会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9.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有哪些? 答:①光电流随加速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压增加到一定值后,当光电流达到饱和值 I M,I M,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②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③光电效应有阈频率存在,该频率称为红限 10.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推导求出h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