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3)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3)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3)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3)

第五章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

一、教学内容说明:

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中,参加反应

各物质质量总和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宏观三不变元素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作业的形式及内容:

书面作业,选择、填空题、简答题

三、作业难度说明:

本次作业一共12个题,(一)选择题为3个基础题,2个中档题,最后一个为提高性习题。

四、作业设计意图:

为了考察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消化情况,特设计此课堂作业。通过此次作业的完成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既会知识点的领会又能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的完成程度来评价自己本堂课的教学成功度。

五、作业的选择性:

10%的薄弱学生应该将6个基础题全会;

70%的学生应该对6个基础题全会,4个中档题80%做对,最后两个提高题30%做对;

20%的学生应该是12个题全会;

六、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晾晒衣服时衣服上水分越来越少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则该物质的组成()

A.肯定合碳元素和氧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合碳、氢、氧三种元素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5、下列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金属锌放在稀硫酸中,金属锌的质量逐渐减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C.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与水的质量和等于食盐水的质量

D.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变小

6、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D.①⑤⑥

(以上为基础达标题)

二、填空题(每空6分,共30分)

1.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其反应如下:

2CaCO3+O2+2S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化学反应A + B2= AB2中,将8gA与10g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AB2的质量是。

3、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I2O5 + 5CO I2 + 5X,请判断X的化学式。

(以上为中档题)

三、简答题:(共40分)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物质质量增加了(10分)

(2)点燃一根蜡烛,蜡烛越烧越短(10分)

2、曾宣扬一时的“水变油”事件是由某些人编造的谎言,声称在水中加入一种试剂,既能将水变成燃油(含碳、氢、氧元素),从而解决世界性难题,请问这一结果是否能达到,为什么?(20分)

(以上为思维拓展题型)

附: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C

4.C

5.C

6.B

(二)填空题

1.CO2

2.18g

3.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CO2

(三)简答题

1.(1)铁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该等于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质量增加了。

(2)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逸到空气中了,所以质量减少。

2.不能达到,因为水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所以水变油是不切实际的。

数字逻辑设计试题中文+答案

2003数字逻辑考题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19]10=[ 11010 ]Gray (假设字长为5bit ) 2 若X=+1010,则[X]原=( 00001010 ),[-X]补=( 11110110 ),(假设字长为8bit ) 3 [26.125]10=[ 1A.2 ]16=[ 00100110.000100100101 ]8421BCD 4 65进制的同步计数器至少有( 7 )个计数输出端。 5 用移位寄存器产生11101000序列,至少需要( 3 )个触发器。 6 要使JK 触发器按'*Q Q =工作,则JK 触发器的激励方程应写为(1,1 );如果用D 触发器实现这一转换关系,则D 触发器的激励方程应写为( Q ’ )。 7 在最简状态分配中,若状态数为n ,则所需的最小状态变量数应为([log 2n] )。 8 有n 个逻辑变量A ,B ,C ….W ,若这n 个变量中含1的个数为奇数个,则这n 个变量相异或的结果应为( 1 )。 9 一个256x4bit 的ROM 最多能实现( 4 )个( 8 )输入的组合逻辑函数。 10 一个EPROM 有18条地址输入线,其内部存储单元有( 218 )个。 11 所示CMOS 电路如图Fig.1,其实现的逻辑函数为F=( A NAND B (AB)' ) (正逻辑)。 二 判断题 (每问2分,共10分) 1 ( T )计数模为2n 的扭环计数器所需的触发器为n 个。 2 ( F )若逻辑方程AB=AC 成立,则B=C 成立。 3 ( F )一个逻辑函数的全部最小项之积恒等于1。 4 ( T )CMOS 与非门的未用输入端应连在高电平上。 5 ( F )Mealy 型时序电路的输出只与当前的外部输入有关。 Fig.1 三 (16分) 1 化简下列函数(共6分,每题3分) 1) ()()∑=15,13,11,10,9,8,7,3,2,0,,,m D C B A F 2) ()()()∑∑+=14,5,3,013,12,10,8,6,1,,,d m D C B A F F +E D

设计概论作业1

设计概论 现代平面设计观念是在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而世界文化史也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历史。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与汉字的不解情缘,除了汉字,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平面中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似乎取得了更高和更多的成就,也是最具东方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这里我将他们通称为平面艺术。中国人的平面艺术对传承中国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平面设计的三大体主要有:1、汉字设计2、铜钱设计3、如意设计。而汉字是人们最常接触的一种事物。在中国史前人类的"比类取象"思维能力和对物"象"创造性再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培育出创造汉字的能力,还形成了在二维空间中对事物形象创造性的概括表现能力。 从远古时期的岩画与符号,到青铜器上的纹样和字符,再到甲骨文、金文、简帛书,华夏先民的意识表现手段。一边是图形向符号的演变并渐渐成为系统的文字体系,一边是图形向装饰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演变。汉字与绘画在中国平面艺术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器物表面、建筑装饰、壁画、碑刻石刻,以及玺印、中国画、各种书籍等等纯艺术和实用艺术形式中,相互作用着。 从开始试图记录思想和生活的那时起,华夏先民就已经在试图使用图形这个工具了。在开始阶段的混沌之中,图形就像是鱼类用于前行的尾鳍,先民使用他们表述着思维和感情,如鱼得水。当尾鳍进化成双腿-文字和绘画后,后代又想用图形与文字的结合表现某种或含蓄、或神秘、或缥缈的种种情感和意识,去追寻远古先人所创造的神奇。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维与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能够利用图形符号储存自己记忆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能够程序化传达信息的简单方法。从汉字的发明到简帛书,都是这种努力结果的代表。从甲骨文,到小规模批量印刷的《金刚经》,再到《救荒本草》,虽然都是纯手工的制作,而且中国人一直持续使用着这种整张木板印刷的方法,但正是这些努力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础和发展道路。但中国古代平面设计一直是以一种模糊的形态特征存在着,在形式和思维方法上没有多少创新,更谈不上现代平面设计理念了,这与中国社会发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第二课时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为了交流方便,国际上采用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阅读课本,找出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问答并板书】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化学方程式?

【总结】如 “+”表示“和”、“与”等; “=”表示“反应生成”及“六不变”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⑴、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⑵、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⑶、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96,然后总结。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有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或提供的信息)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那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页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课件】(以木炭燃烧为例) (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2)表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4)、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12:32:44 (5)、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比是1:1:1 。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木炭燃烧为例) C + O2 === CO2 12 :(16×2) :(12+16× 2) 是化学方程式吗?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怎样 读?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让学生 知道什么叫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2)进一步巩固学习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 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 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3)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案方法: 实验探究 教案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普遍规律→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讲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科学家们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拉瓦锡首先把天平用于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使化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那么,我们能否用天平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讲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很多是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

2011数字逻辑设计大作业题目

数字逻辑设计大作业题目 说明:以下题目任选一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组内人数是2~3人,不能超过3人。 题目1: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开锁密码至少为4位数字(或更多)的密码锁。 (2)当开锁按扭开关(可设置8位或更多,其中只有4位有效,其余位为虚设)的输入代码等于所设密码时启动开锁控制电路,并且用绿 灯亮、红灯灭表示开锁状态。 (3)从第一个按扭触动后的5秒内若未能将锁打开,则电路自动复位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用绿灯灭、红灯亮表示关锁状态。 (4)密码锁上带有数字时钟,当操作者开始按动按钮能进行倒计时显示。 注:附加功能根据本人能力自行添加(如:密码锁中的4位密码可以修改,等等) 题目2:乒乓球比赛模拟机的设计 乒乓球比赛模拟机用发光二极管(LED)模拟乒乓球运动轨迹,是由甲乙双方参赛,加上裁判的三人游戏(也可以不用裁判)。 [设计要求] (1)至少用8个LED排成直线,以中点为界,两边各代表参赛双方的位置,其中一个点亮的LED(乒乓球)依次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移动,“球” 的移动速度可以调节。 (2)当球(被点亮的那只LED)移动到某方的最后一位时,参赛者应该果断按下自己的按扭使“球”转向,即表示启动球拍击中,若行动迟缓或超前,

表示未击中或违规,则对方得一分。 (3)设计甲乙双方自动记分电路,用数码管显示得分,每记满11分为一局。(4)甲乙双方各设一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拥有发球权,每得5分自动交换发球权,拥有发球权的一方发球才能有效。 (5)能显示发球次数。 注:附加功能根据本人能力自行添加(如:一方得分,电路自动提示3秒,此期间发球无效,等铃声停止后方可比赛等等) 题目3:象棋快棋赛电子裁判计时器的设计 说明:象棋快棋赛规则是,红、黑双方对奕时间累计均为三分钟,超时判负。[设计要求] (1)甲乙双方的计时器为一个秒时钟,双方均用3位数码管显示,预定的初值均为三分钟,采用倒计时方式。通过按扭启动,由本方控制对方,比如甲方走完一步棋后必须按一次甲方的按键,该按键启动乙方倒计时。同理,乙方走完一步棋后必须按一次乙方的按键,该按键启动甲方倒计时。 (2)超时能发出报警判负。 (3)累计时间设置可以改变。 注:附加功能根据本人能力自行添加 题目4: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 汽车在行驶时,里程传感器将里程数转换成与之成正比的脉冲个数,然后由计数译码电路变成收费金额。每行驶1公里,里程传感器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即10个脉冲/公里。 [设计要求] (1)设计制作自动计费器,金额总数包括行车里程计费、等车时间计费和起步价三部分,金额用数码管显示。 (2)里程单价设2.1元/公里,等车单价为0.6元/10分钟,起步价设为5元(参考)

平面设计概论作业

平面设计概论作业 xxx 经管学院 XXXX

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上,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版式安排,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并具有时代特性的设计。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形。 平面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已不仅仅是从字意上传递信息、表述内容,而是更多的可以从形态上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形式语言,从而达到作品整体性状态的具体指向。当文字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时,文字的形状、大小、位置、排列疏密,本身的节奏、韵律都能传递特定的信息。作为与点、线、面、色彩一样的视觉符号,在形式的安排下,使之在结构上成为不可分割的设计元素,从而赋予了文字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色彩是一个无声的语言,它能通过它的冷暖色调、明度纯度、色彩调和、对比、大小面积、位置等把设计者想传达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它能反映某种民族文化,能传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能表达人情冷暖。合理的色彩运用,可以把最佳的设计主题信息传递给观众。 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现在平面设计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 2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 3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不管是现在的报刊广告、邮寄广告、还是我们比较经常看到的广告招等,都是有这些要素通过巧妙组合而成的。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平面设计应该说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它的运用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具特色和色彩感.当然运用最多的就是在广告方面的使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也了解了一些知名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 下面就具体介绍几个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大师作品: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以及从微观角度定性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之后,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从定量角度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教学实例。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探究经验,有待引导和建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但是,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对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一个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素材之一。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科学探究体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课题。因此,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数字逻辑第一次大作业

数字逻辑第一次大作业

一.“七段数码管字形发生器”真值表(支持共阴极,1亮0灭) 输入变量输出变量数码管显 示 A B C D a b c d e f g 0000 1111110 0 000 1 0110000 1 0010 110110 1 2 001 1 111100 1 3 0100 011001 1 4 010 1 101101 1 5 0110 101111 1 6 011 1 1110000 7 1000 111111 1 8 100 1 111101 1 9 1010 111011 1 A 101 1 001111 1 B 1100 1001110 C 110 1 011110 1 D 1110 100111 1 E 111 1 100011 1 F 二.卡诺图化简: A B C D a 0000 1 000 1 0 0010 1 001 1 1 0100 0 010 1 1 0110 1 011 1 1 1000 1 100 1 1 1010 1 101 1 0 1100 1 110 1 0 1110 1 AB CD 00 01 11 10 00 1 0 1 1 01 0 1 0 1 11 1 1 1 0 10 1 1 1 1 Fa=B?D?+A?BD+A B?C?+A?C+BC+A D?

111 1 1 A B C D b 0000 1 000 1 1 0010 1 001 1 1 0100 1 010 1 0 0110 0 011 1 1 1000 1 100 1 1 1010 1 101 1 0 1100 0 110 1 1 1110 0 111 1 0 A B C D c 0000 1 000 1 1 0010 0 001 1 1 0100 1 010 1 1 0110 1 011 1 1 1000 1 100 1 1 1010 1 101 1 1 1100 0 110 1 1 1110 0 111 1 0 AB CD 00 01 11 10 00 1 1 0 1 01 1 0 1 1 11 1 1 0 0 10 1 0 0 1 Fb=B?D?+B?C?+A?C?D?+A?CD+A C?D AB CD 00 01 11 10 00 1 1 0 1 01 1 1 1 1 11 1 1 0 1 10 0 1 0 1 Fc=A?C?+A?D+A?B+A B?+C?D

【精品】《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文字转化为符号,逐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掌握一个渐近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的燃烧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习化学,常常需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更简便的表达化学反应呢? 二、新课学习

视频:化学方程式 我们已经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式表示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其中碳和氧气为反应物,二氧化碳为生成物,+表示和,点燃表示反应条件,箭头表示生成。 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书写起来很麻烦,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以及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C+O2CO2 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O2CO2 12 32 44 可以有三个含义: 在宏观上:表示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在微观上: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在质量关系上: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下列反应能提供哪些信息?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S+O2SO2 [宏观: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微观: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宏观: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微观:一个铁原子和一个硫酸铜分子生成一个硫酸亚铁分子和一个铜原子,质量:每56份质量的铁和160份质量的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 3.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视频 2CuO+H22Cu+H2O 其中△表示加热 [宏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微观:两个氧化铜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加热生成两个铜原子和一个水分子,质量:每160份质量的氧化铜和2份质量的氢气加热生成128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设计概论》考试大纲与作业题

《设计概论》 考试大纲及作业题 学生姓名: 学生身份证号: 学生准考证号: 完成作业时间:

设计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等问题的一门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 二、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重要作用。 三、学习要求 ( 一) 导论:了解作为理论修养和基础课程的《设计概论》的重要性。 ( 二) 设计的历史: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 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能分析重要设计现象、设计流派出现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分析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中国的设计文化如何确立等问题,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 三) 设计的特征: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 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 四) 设计的思维:较系统的了解设计思维规律及其过程。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内在性、外在性、设计观念形成的特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的步骤和展示的重要性 等问题,了解误区的产生和修正。 ( 五) 设计的形态:较全面地了解各种设计形态。较好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手工业设计各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等,理解、分析环境 与人的关系,手工业设计的重要性等问题,了解计算机设计的优势和前景。 ( 六) 设计的市场:较好地了解从调研定位、创意策划、方案实施到投入市场的全过程的有关问题。掌握调研定位,创意策划的应用范围,构思灵感和文案整理, 客户代理,市场规律及有关法规等内容。

《数字逻辑电路》期末大作业实验报告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 1数字逻辑电路概述 数字逻辑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简称,其内容是应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由具有各种逻辑功能的逻辑部件组成的,这些逻辑部件按其结构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由与门、或门和非门等门电路组合形成的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由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的具有记忆能力的逻辑电路。有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就可以表示和实现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 数字逻辑电路有易于集成、传输质量高、有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测量等领域。一般家电产品中,如定时器、告警器、控制器、电子钟表、电子玩具等都要用数字逻辑电路。 (阐述数字逻辑的现状、目的、意义、功能、方法及作用)2第一种数字逻辑电路 方法原理及功能 数据选择器又称为多路开关,是一种重要的组合逻辑器件,它可以实现从多路数据中选择任何一路数据输出,选择的控制由专门的端口编码决定,称为地址码,数据选择器可以完成很多的逻辑功能,例如函数发生器、桶形移位器、并串转换器、波形产生器等。 1、与非门实现二选一数据选择器: 用一种74SL153及门电路设计实现一位全加器,输入用三个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代表A、B、C,输出用两个指示灯分别代表L1、L1。 设计过程与结果(描述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配截图详细介绍) 在元件库中单击TTL,再单击74LS系列,选中74LS153D。

仿真结果实际结果 L 1 亮单独打开开关A,B,C时; L1灯泡亮 L 2 亮任意打开两个开关; 灯泡L2亮

L 1 和 L 2 都 亮 同时打开开关A,B,C时; 灯泡L1,L2同时亮。 心得体会 经过许多次的失败,在不断尝试中选择一个适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加强对电路的 理解。通过该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对数字电路的理解。经检验,符合真值表, 达到数据选择的作用。74ls153为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几多一个非门和或门可以组成 数据比较器。能更好的掌握相关芯片的知识,了解其用途。 失败电路一: 失败电路二:

《设计概论》2015年作业参考答案

设计概论作业参考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B 7、B 8、D 9、A 10、A 11、 D 12、A 13、C 14、C 15、D 16、D 17、B 18、B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E 4、BC 5、ABCD 6、ABCD 7、ABCE 8、BCD 9、BD 10、CD 三、填空题 1、劳动 2、后现代主义 3、心里计划在艺术中的计划 4、构思行为实现其价值 5、社会实践、文字记载 6、实用、认知、审美 7、实用价值、附加价值 8、精神、物质 9、毕加索 10、大工业、计算机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 6 17 18 19 20 ×××√√××√×√ 五、名词解释 1、设计的精神性 答:精神性是指器具的使用不仅仅为人们在功能上提供方便,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舒适感、美感。 2、展示设计 答:展示设计师物品展览及公共环境的主要形式。 3、书籍装帧 答:是针对书籍的具体设计,其设计类型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设计效果。 4、装饰

答:设计活动中,装饰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装饰是人的本质体现的一种方式,是潜意识中的需要。 5、字体设计 答:字体设计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形式,组合其中的字体,创造新的字型,探索文字变化的规律,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6、《考工记》 答:先秦最重要的设计著作,使研究这时期的设计现状有了直接的参照,对春秋战国各地诸多设计制造业中的30个公种,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使后人在先秦时期的设计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7、展示设计 答:展示设计师物品展览及公共环境的主要形式 8、优选设计法 答:优选法是通过对大量的设计现象的综合、移置、杂交、选择诸种方式中,去伪存真而劣败优胜,得出最佳的设计思维结果,最终成为创意性的设计方案,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9、哥特式建筑 答:从公元12世纪出现的哥特式建筑,其特征是采用肋拱和尖卷来改变拱顶的样式,加大窗户的面积,增加彩色玻璃画来强化教堂的轻松气氛,同时减轻了建筑的整体重量。(德国的科隆教堂和法国巴黎圣母院) 10、包豪斯 答:德国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建的艺术学院,被认为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象征。 六、简答题 1、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答:从1980年到1985年,是对工艺美术的历史回顾期,也是当代设计的初创期;从1985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当代设计的深入反省期;从1993年到现在,中国几乎全面进入了工商社会,这是经济改革的深入期也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飞跃时期。<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以民族复兴为大业,奋发图强,不屈不饶地进行着社会主义的改革。中国现代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艰难地起步。在民国时期的工业设计成就几乎是空白。(代表建筑成就的是南京中山陵,上海外滩西式风格的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设计事业才有所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水平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2)、过氧化氢制氧气:

(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的同学将其完成在草稿纸上。) 引导: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其他新物质,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物质的总量有没有变化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自己看实验(从课本的92~94页的实验,)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物是红磷(固体)和氧气(气体),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哪要比较的是参加反应红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进行比较。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让学生试描述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气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及变化。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 本科3 答案82870

. .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C 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本科) 教师签名_____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 计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0111012= 135 8= 5D 16= 1110011 格雷码 2、FF 16= 255 10= 001001010101 8421BCD = 010********* 余3码 3、已知某数的反码是1010101,则该数的对应的原码是 1101010 ,补码是 1101011 ; 4、逻辑运算的三种基本运算是 与或非 ; 5、一个逻辑在正逻辑系统下,表达式为B A +,则该逻辑在负逻辑系统下,表达式为 AB ; 6、逻辑式A /(B+CD /)的反演式为 A+B /(C /+D) ; 7、已知∑= )3,1,0(),,(m C B A F ,则∑=m F / ( 2,4,5,6,7 ) M ∏=( 2,4,5,6,7 ) ; 8、请问图1-8逻辑为Y= (AB)/ ; 9、n 选1的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的位数为 log 2n(向上取整) 位,多路输入端得个数为 n 个; 10、如果用一个JK 触发器实现D 触发器的功能,已知D 触发器的输入 信号为D ,则该JK 触发器的驱动为: J=D;K=D / ; 11、如果用一个D 触发器实现T 触发器的功能,已知T 触发器的输入信号为T ,则该D 触发器的驱动为: T ⊕Q ; 12、如果让一个JK 触发器只实现翻转功能,则该触发器的驱动为: J=K=1 ; 13、利用移位寄存器实现顺序序列信号1001110的产生,则该移位寄存器中触发器的个数为: 大于或等于3 个;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以下有关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二进制补码就是原码除符号位外取反加1; ②.补码即是就是反码的基础上再加1; ③.负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相同; ④.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相同; 2、下列逻辑表达式中,与D BC C A AB F / / / 1++=不等的逻辑是: ①./ / / BC C A AB ++ ②./ ///D BC C A AB ++ ③./ /C A AB + ④.BD C A AB ++/ / 3、已知门电路的电平参数如下:,,,,V 3.0V V 0.3V V 25.0V V 2.3V L I IH OL OH ≤≥≤≥请问其低电平的噪声容限为: ①. 0.05V ②. 0.2V ③. 2.95V ④. 2.7V 4、下列逻辑中,与/ A Y =相同的逻辑是: ①.1A Y ⊕= ②.0A Y ⊕= ③.A A Y ⊕= ④./ )A A (Y ⊕= 5、有如下所示波形图,已知ABC 为输入变量,Y 为输出变量,我们可以得到该逻辑的函数式为: ①.AC AB Y += ②.C B A Y ++= ③.C B A Y ??= ④./ / / C B A Y ++= 6、在同步状态下,下面哪种时序逻辑器件的状态更新仅仅发生在时钟触发沿来临的瞬间,并且状态更新的依据也仅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情况: ①.锁存器 ②.电平触发的触发器 ③.脉冲触发的触发器 ④.边沿触发的触发器器 7、或非门所构成的SR 触发器的输入为S 和R ,则其工作时的约束条件为: ①.1R S =+ ②.0R S =? ③.0R S / / =+ ④.R S = 8、要实现有效状态数为8的扭环计数器,则所需移位寄存器中的触发器个数为: ①.8 ②.4 ③.3 ④.2 9、下面的电路,属于组合逻辑的电路是: ①.串行数据检测器 ②.多路数据选择器 ③.顺序信号发生器 ④.脉冲序列发生器 10、下面哪些器件不能够实现串行序列发生器 ①.计数器和组合门电路 ②.数据选择器和组合门电路 ③.移位寄存器和组合门电路 ④.触发器和组合门电路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班号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教学中心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密………………… …… … … … … ……封……………… …… … … …线… … … …… … … …………………… 图1-8 图2-5

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主备人:阮俊峰 一、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预习(课前学习10分钟) 阅读课本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参加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改变。 快乐学习:(课堂学习15分钟) 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2、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小组讨论: 1、该定律能不能推广应用于物理变化? 2、该定律中的守恒是否包含体积呢? 3、该定律中的质量总和是否包含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呢? 4、该定律在运用时能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5、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关键字眼? 6、从宏观和微观上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点拨(课堂小结2分钟)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但对于物理变化来说,即使 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也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反应物。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指生成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不能遗漏。 (4)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 五个不改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 轻松尝试(课堂练习13分钟)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你认为他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分子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个数④原子的个数⑤元素的种类⑥元素的质量⑦物质的总质量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作业 第一章导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 3、工业设计: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工业设计是研究人与物,以及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其对象是工业社会中一切人造物品的人使用面,感知面和认知面。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 不单指物品的结构, 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 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 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 意即著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是专注对产品之有用性与美以及整体环境方面的设计活动。 二、问题与讨论 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看到许多书上的对好的设计的介绍,基本没有国内的好的设计,就少有国内的设计师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健树。而中国的很多东西在世界上都是独有的,比如陶瓷,但令人不解的是世界高级陶瓷却都不是中国产的,而是日本,是德国,国内还有不尽其数陶瓷公司,有不尽其数的陶瓷研究所,每年出口的陶瓷也不尽其数,但事实上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没什么艺术含量,而是一味的图大,图花,没有创意,没有实用性,就连一些国内星级酒店的餐具都要进口。甚至一些旅游景点把那些粗制滥造的陶瓷标上天价卖给国人,殊不知外国的产品早已超过中国,竟然还在这样糟蹋国瓷,这是因为现在的设计人才就有很多缺点,他们缺乏文化建设的创造性,缺乏当代的审美观念,缺乏基础的人文素质,缺乏对生活细细的品位,而是一味的模仿别人,过分的最求经济利益。在我们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警醒,不能光靠数量,更要靠质量,靠技术,靠艺术来发展。这就需要首先改变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目标,使之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来引领当代中国甚至是世界的设计走向。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一、解释下列概念 3、明式家具:中国传统家具的集大成者,经过朝代的更替、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它不仅注重材料的质地、颜色和纹理,而且善于运用线条的起伏变化和构件的精巧设计来体现家具的简洁明快和典雅柔美;也善于用结构来体现中国之"礼"以及对意境的追求;它所体现的工艺风格已成为传统家具艺术的划时代标志,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并在世界家具艺术体系中独树一帜。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明式家具,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雕刻红脚处理得当;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二、两种概念的区别 1、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又称工艺美术运动,他主张哥特式,主张回归自然,强调艺术与工程师力量结合,让艺术重新回归到手工,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反对维多利亚女王风格,提倡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崇自然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