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考后的心理调整(正确归因)

学生考后的心理调整(正确归因)

学生考后的心理调整(正确归因)
学生考后的心理调整(正确归因)

学生考后的心理疏导与调整

乐清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无论学生还是教师,考后的分析、总结、提高等各项工作接踵而来,而且考后的这些分析与总结工作远比考试本身更加重要。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考试和考试成绩,正视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分析考试的成败以及归因,将是影响学生下一步能否保持积极态度,激发持久动力的重要因素。

一、正视考试的成功与失败

真正影响学生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不是考试的分数如何,而是对这个分数的认识与评价。可以说考后的心态决定了以后学习与考试的结果。

考试的功效:考试是给考生发现问题的一个机会,还是给自己做合理定位的机会。

成功的考试是令人喜悦的,但它往往会掩盖一些问题;失败的考试虽然令人沮丧,但它往往会暴露一些平日没有注意或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1.成绩好首先是好事,反映自己的复习有一定成效,会增强自己的信心。但是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考了100分就等于学习得了100分,这门功课完全学懂了,那么负面效应就来了。有些同学好的成绩往往掩盖了自己复习中的漏缺之处,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因此,在考后的分析时,要充分重视自己的查漏补缺。

2.成绩不好则反映了自己在知识、能力和心理上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如果能正确对待,会带来正面效应。因为考试暴露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使自己能及早的发现问题,警钟早鸣,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耐挫训练,汲取失败教训,以后的考试会有好的发挥。但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已经不止一次失败了,没希望了,就开始放弃了,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3.正确对待失败。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动多次受阻而产生的绝望感,是自己在自己心中滋养起来的“纸老虎”。对于这种吓人的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你不打,它是不会倒的。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可能会做错,可能走了弯路,可能离原来的目标更远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宝贵的体验和收获,如果我们愿意进一步地尝试和努力,那么原来的错误就是我们前进的阶梯。但是,如果我们在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能力或“命运”发生了怀疑,产生了失败情绪,想放弃努力,那么我们就已经失败了。

二、考后归因分析与指导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社会行为结果进行推断和解释原因的过程。诸如:“我为什么成功(失败)?”“我这次英语考试为什么没及格?”“为什么我的数学考不到满分?”这些问题都是归因现象的反映。韦纳等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人们在解释自己行为成功或失败时的四种最主要的原因,换言之,个体通常从能力的大小,努力的程度,任务的难易程度,运气(机遇)的好坏这四个方面对行为的成败作出归因,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1)稳定性维度,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当个体从事某一活动时它们不会变化)和不稳定的原因如努力、运气(会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

(2)内外源维度,把导致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之于外界情境的外部原因如运气、任务难度和归之于主体如能力、努力的内部原因;

(3)可控性维度,即根据原因是否被个体所控制分为可控原因如努力和不可控原因如能力、运气。

个体关于行为结果的归因倾向,会影响他随后的情感、期望及其相关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改变不良的归因倾向,以引起积极的变化。

不期望的归因

成功→运气好→缺少情绪刺激(如冷漠)很少增加成功期望→缺乏趋向任务的倾向失败→能力低→消极情绪(如无能、压抑)降低成功的期望→缺乏坚持性,回避任务期望的归因

成功→能力强→积极情绪(如自尊、自豪)增加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动机性情绪(如内疚)维持较高的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这些影响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具体作如下分析:

从成功的学业结果来看——

当学生学业取得成功时,归因于能力比归因于努力更能激起自豪、愉快等积极情感,对今后取得成功有较高的期望,因为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导致行为的再次发生;归因于努力则比归因于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脚踏实地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但是,当学生把学业上的成功都归因于能力、努力这些内部因素时,学生容易产生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会妨碍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形成正确的自我形象。

当学生把学业上的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考题简单、教师评分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时,学生产生的满意感、自豪感较少,这种缺乏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归因倾向对今后的学业行为难以产生动力作用。

实质上,从内外源维度分析,学生学业的成功或失败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把学业上的成功无论是都归因于内部因素,还是都归因于外部因素,均有失偏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保持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平衡。这样,学生的学业行为可以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同时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自我形象。

从失败的学业结果来看——

当学生把学业上的失败归因于诸如教材太难、学习环境差、考题太难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时,学生可能原谅自己并减轻失败的内疚感、羞愧感,同时无助于提高他的学

习责任心和行为的坚持性,因为稳定的归因是导致行为相对不变的因素。学习责任心的降低将导致不良的学业效果。

当学生把学业上的失败归因于诸如运气不好、偶然事件的影响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那么学生不会放弃再次尝试的决心和对成功的期望(这次运气不好,下次不会吧),对成功的期望实质是一种较高的抱负水平。

当学生把学业上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情绪不佳、疲劳或疾病等相对不稳定的内部因素时,那么他可能产生内疚感,但却不影响他对将来获得成功的期望,还有可能增强今后努力学习的坚持性,因为不稳定的归因是导致行为相对易变的因素。

当学生把学业上的失败归因于学习能力差、记忆能力差、脑袋笨等稳定的内部因素,那么可能会出现“习得性自暴自弃”或“习得的无助感”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业上遭遇失败,把失败归咎于能力不够,认为即使再作努力也只能重蹈失败的覆辙,放弃了努力行为。这种现象是学生对学业失败的消极归因倾向的反映。成功的教育应该消除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引导学生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失败多作努力不够的归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给予肯定和积极强化,教师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激起更强大的学习动机;再次,教师要设计难度适中的学业任务。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树立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在影响学生学业的情感智力中,自信心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应该树立学生对其能力的自信心,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情感智力的重要方面。当学生对其能力产生自信,那么学业的成功可期,因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认知技能是认知活动的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活动方式,以抽象思维的活动方式为主要成分。实质上就是“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案考试后的心理调整图文稿

教案考试后的心理调整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作者:赵艳英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点击数:721?更新时间: 2006-6-30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 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形式】讲解法、讨论法、交流法、心理案例分析 【适应年级】高一年级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着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2.教师点评

合理归因教案

为什么?怎么办? ——合理归因,有效决策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公务员考试心态调整

考前如何调整考试心理 一、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分析 考生在考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状态出现: 1、过分激动状态 常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紧张,心跳加快、坐立不安、大脑出现空白、情绪状态不稳定,考生如果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注意力失调、心不在焉、不能控制自己的现象。 这是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一直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是大脑皮层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与考生的能力水平程度、复习准备情况、临场经验、个性特点和意志平直有关。 2、情绪低落状态 这种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相反,其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所有心理活动过程都表现得非常缓慢,软弱无力,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心境不佳,甚至不想参加考试。这种状态同考生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的下降,抑制过程的加强有关,其产生的原因是考生高度的紧张或考前复习过度引起的。从心理上的原因来看,往往与考生对考生产生的压力过大、

对万一考不好想得太多,可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顽强的意志有关。 3、最佳答题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他的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上,思路范围增大,直觉的敏锐性大大得到了提高,精力充沛,具有稳定、饱满的情绪。这种状态是由于大脑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这种神经过程又有最适宜的灵活性,并以相应的抑制过程来加以平衡,从而表现出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考试水平的发挥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平时心理调适 纵观三种常见的考前心理状态,相信每一位考生都希望能在考试前将考试状态调整到最佳答题状态,那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答题状态,平时应当怎样调整自己的考试心理呢?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准确地了解自己,建立符合实际的合理奋斗目标。在考试中,大部分人都定了自己的考试目标,但,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地就产生了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出现,保佑侥幸心理。在平时,考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 1、自身角色的改变 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5、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我们小学时,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五湖四海各个市县各个学校的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要重新选择朋友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朋友。所以,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以及关系的重新确立,对我们初一的同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进入中学的这个开始阶段,难免有些同学是心里虽然向往着友谊,却又与这新的一切保持着一段距离,因为他还没能像以前那样投入到班级和同学中,有的同学甚至自我封闭,成为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还沉浸在小学难忘的印象和旧日的记忆里呢,这样与同学的交往就会觉得拘谨、羞怯和手足无措了,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而还有的同学则是在新学校里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看作是一个“角斗”和“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 6、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考试后心理调节教学文案

考试后心理调节(团体心理培训广播) 同学们: 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月考)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 不知道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可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吧,先不管是乐还是愁,我们都是时候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所以今天我就跟你们一起探讨一下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主要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成绩还没公布前的心理调节,第二是知道考试成绩后的心理调节。 虽然考试的成绩现在还不知道,但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情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疯狂放松心理 我想现在很多同学都想考试后痛痛快快地玩一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考试后轻松一下,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是无可厚非的,但考试后就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这就不对了。考完试只是一次人生中小的终点,再这个终点后,我们还要迎接更多的挑战和起点。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还是利用考试后这段稍微清闲的时间,好好调整自己的情绪,准备迎接下半个学期的紧张学习。 2.盲目乐观心理 虽然具体成绩还不知道,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运气不错,超常发挥,有点沾沾自喜。但问题是成绩还没公布,不应该有盲目乐观的心理,否则在真实的成绩公布之后,和原来想象的相去甚远,我们的内心就会经历严重的心理挫折,本来乐观的心理就会被失败、痛苦所代替。这种痛苦的体验会使心理承受力低的同学产生自卑感。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估计自己的成绩,切忌过高估计成绩。我们可以参照上次成绩来估计,因为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从而对快要面临的成绩有一个合理的期望。还可以与平时成绩相近的同学比较,因为只有与自己平时成绩相近的同学进行比较,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成绩的意义,从而把自己的可能成绩放在恰当的位置。否则,就会过高估计自己的成绩,最终导致无法面对真实的成绩。 3.自责后悔心理 有的同学因为某些个别地方没有充分发挥,认为不该错的地方错了,错得冤枉,非常自责和后悔,纠缠于自己某个缺陷不放。其实考试是涉及到很多综合能力的过程,不能要求自己一点失误也没有,关键是尽力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4.失落焦虑心理 考试结束后,随着紧张感的结束,我们有的同学反而感到茫然无措,心理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这种失落心理会使他们失去热情,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就是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紧张焦虑、苦苦等待中度过,这是一种焦虑恐惧心理,我们也应该消除。因为处于这种焦虑恐惧中的同学,很难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消极的表现。如果真的很难集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可以选择一些需要付出体力的活动,例如通过剧烈的活动如踢球、跑步等来发泄自己消极情感,也可以做一些不需要特别投入的活动如练字等,使自己在充实的活动中等待成绩公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归因》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合理归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理解维纳三 维归因理论,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与自 主探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合理的归因方式,进而产生积极 的 情绪及行为表现。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合理归因所带来的积 极情绪情感,认识到合理归因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从 而 能够积极进行合理归因,坦然面对成败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人的心态及行为 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会合理归因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成败事 件进行合理归因,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表现,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心理测验法、心理小品、微视频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反口令” ①游戏规则:教师给出口令,学生做相反动作。例如,教师说“向左转”,那么学生就要“向右转”,教师说“向上看”,那么学生就要“向下看”。 ②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谈谈游戏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③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师:刚才大家积极寻找了游戏成败的原因,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这些事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对我们的行为结果寻找原因,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归因”。对于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来说,学习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平时也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考试,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我们的考试成败进行归因。那么以往我们对考试成败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

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适应性反应。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认为学

考前考后心理状态调整汇总

考前考后心理状态调整 人生如戏,悲欢离合样样齐。对我们高三同学来说,考试也是戏,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正像憧憬自己有美好的人生一样,每个高三同学也都向往把考试演绎成一幕皆大欢喜的戏。如果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我们成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要求,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则是对我们应具备的心理状态的一个解说。面对考试这场大戏,我们只有善始善终地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才能使自己成为掌控考试的真正主角。 闪亮登场 高三同学的复习考试何时何地都离不开良好心理状态的支持。考试在即,你的心理状态如何?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花点心思打磨好“心理”这杆枪,完全能够让自己来个闪亮登场,博个彩头! 必杀技一:读懂剧本 一个连剧本都不看的演员绝对不会是一个称职的演员,将来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员。看剧本,就是一个和角色交心的过程。只有心进了剧本,演戏时人才会进入角色。 在上演考试这场戏之前,一定要读懂、读透考试这个剧本。把心读进去,把人读出来。 有人读书很厉害,粗看、细看都可以,正读、反读都在行。若论起读考试这个剧本,你行吗? 考试是什么?考试确实只是考试。不要讥笑说,这不过是傻瓜或无聊的说法。你的讥笑背后也许隐藏着你对考试的错误看法,赶紧给考试平反,让自己解脱吧。 大大小小的所有考试,都是一个东西。我不说,你也知道,那就是验明正身--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你的水平咋样,考一下不就知道了嘛。仅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

给考试一个“公正的待遇”,那么考试也会还你一个清白;否则,给考试穿小鞋,考试也会让你百口难辩。 在考试这个剧本的字里行间,都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只不过是剧本,谁也不必要把我想复杂了! 你现在可能只是块石头,但当你读懂考试后,你也许会成为一块金子。 读不懂考试的学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学生。 必杀技二:妆点自信 一个不通武道的读书人无意中得罪了一位知名武士,被迫与之决斗。在高人指点下,读书人当着武士的面,在阵前整理衣着、拔剑亮相,不慌不忙,举止从容、有序,尽显“大家”风范。终于,武士经受不住内心的压力,主动投剑认输。这就是自信的力量和魅力! 有了信心不一定能,但没有信心一定万万不能。 随风飘来的悠扬、和谐,不带一丝颤音的琴声,城楼上诸葛孔明端坐、从容、淡定,还有城门处若无其事、自顾清扫卫生的几个老兵,这一切无不让亲率大军、 气势汹汹而来的司马懿心中发虚,几经思虑,最终选择退兵而去。空城计的成功,是一个真正自信者的成功! 曾惊诧屏幕上的帅男靓女为何如此之多,后来才知道是“妆”出来的。素面朝天地演戏,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同样,要演好考试这场戏,你的自信也需要“妆点”。 对着镜子,给自己弄个满意的造型,还要不断夸自己如何如何行。做一遍不行,要反复练。练出锋芒,练出厚度。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妆容就是武,外在的动作招式。演技就是功,内力的修为,二者合一才是成功的保证。若较起真来,关键时候还要用实力说话,比如能力太差

(完整版)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原文阅读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的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比较伤心。 考后反思才能解决问题 1.“不露声色”者。他们学得扎实,考得好。自信心强,胜不骄,败不馁。从开学至今,成绩稳定,始终保持优良的成绩。还是要肯定自己,不断鼓励自己。 2.“春风得意”者。这类同学考好后,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自我吹嘘。这样虽然能增加信心,但也会导致自满自足,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浮躁,导致成绩一上一下,不稳定。这类同学,应该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韧性,需要有高目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懊恼不已”者。这类同学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失误忏悔不已,不是说看错题目,就是说计算失误;不是说漏做了,就是说抄错答案。这类同学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类同学要从平时的每次作业开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平时学习要认真、扎实、细心和一丝不苟。

4.“伤心欲绝”者。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考前往往盲目自信,准备不足。所以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预料往往相差很大,心理上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这类同学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既要克服盲目自信的心理,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鼓起前进的勇气。 5.“满不在乎”者。这类同学考试后,瞄一下分数,试卷也不看一下,便扬长而去。这类学生,恐怕极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考出好成绩。 对于这种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可以看出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对于考试你努力学习了吗?”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影响: 努力是相对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十点多,有的同学学到十二点多。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潇洒”过头了,有的同学考试后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得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 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心理实验--青蛙实验。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地在水中游不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承受不住了,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晚了,它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直至煮死在锅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突然危机的降临,而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考试失利对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育对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努力了吗?”老师要告诉你们: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3.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努力是相对而言的 努力是相对而言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九、十点钟,有的同学则学到十一、十二点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同学比。 (2)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有一名女同学在咨询中谈到:“老师,我这段时间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不理想,以前我和××同学的成绩差不多,可上初三以后我的成绩就不如他了,他的成绩怎么就提高得快。这是为什么?” 可能这位同学还没有适应初三学习,大家适应初三学习的速度各不相同。适应快的同学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适应慢的同学则需要半年的时间,大家放心,只要你努力肯定有回报。 (3)试题难度不适合你,影响了你的正常发挥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过程,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这两个月你很努力地学外语,但你学的知识不一定都是考点。可能你以前的基础有漏洞,使你的成绩不那么尽如人意。所以,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努力。 (4)考试焦虑影响了,你正常发挥 三、如何调整考试焦虑 调整考试焦虑情绪町从如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考前心态调整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有的同学在咨询中谈到:“老师,我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总是很紧张,原本想快考试了多看点书,可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很烦。想早点睡觉吧,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怎么办?” 1.保持平和的心态

教案: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教案:与合理归因交朋 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姜欢珍 一、学情分析 归因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或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当一个人将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运气、任务难度、能力)时,成功之后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失败之后还容易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放弃努力;如果一个人将成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不仅能提高成功时的满意度,失败时也不容易放弃。 高中生经常要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化学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他们在归纳成败的原因时,有时正确合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有了较高发展,他们开始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归因,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激发追求成功的动机,调动内在的潜力,提高学习成绩。为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设计本课《与合理归因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客观地认识自己考试成败的原因。 2、认识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增进合理归因的信心和决心。 3、掌握合理的归因方法,做一个内控的人,努力把握成功机会。 三、活动准备 1、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归因特点分析表 2、整理箱、漂流瓶、彩纸 3、《袋鼠与笼子》视频 4、powerpoint幻灯片 四、活动主要形式与方法: 游戏体验法、案例分析法 五、活动过程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考试后的心理调适 吴巧萍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初中以后学习成绩 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形式】讲解法、讨论法、交流法、心理案例分析 【适应年级】初二年级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就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著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与安排。 实验的第一部分:她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个小时,她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就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就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就是上初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您们来说不就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您有了危机意识。 二、初二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您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与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就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您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您努力了不?” 老师要告诉您们:如果以前您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您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高中学生考试后的心态调整

高中学生考试后的心态调整 考试后往往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考试后的学习策略调整和学习心态调节不仅会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状态。如何在期中考试后合理地调整呢? 一、如何看待分数 考试的成绩下来了,每个人看着自己的试卷都有不同的表情。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把分数看得很重,用分数代表自己的成功。然而我一直都在问我自己,学习是否成功,是由分数高低决定的吗?我们学习的目的是甚么? 在考试结果中,分数,它不仅仅说明了你曾几何时为了要实现理想而努力,为发夺得高分而奋斗到底,更多的是成为你追求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了你的朋友。其实读书是一种乐趣,而分数只是过去的努力的一个见证。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在各场考试中能取得理想的分数,得到别人的肯定,然而不管到最后结果是否满意,请不要灰心,因为分数只能代表过去,而明天,还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但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问题的暴露,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的催化剂。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找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下一次的成功,那这一次的失败就是必要的。这次的成功如果让你失去警惕,导致下一次的失败,那么这一成功就显得毫无意义。让分数成为激励我们进步的动力! 二、学会坚强重拾信心 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言,要明白一点,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只要自己尽力了,就没有必要对谁感到抱歉。学习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如果很快就灰心了,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坚强。人生的路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你,一次考得不好,并不代表什么,还有下次机会。同学们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都有机会取得下次的成功。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怜自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既然挫折在所难免,那么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首先心态要冷静平稳,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整旗鼓,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三、调整心态不骄不馁 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考试失败。如果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功,没做充分的准备而没考好,那下一次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就是了;如果自己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还有不会做的题,这个时候也不要只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特别是不要用“我真笨”这几个字来否定自己,因为这三个字对自己的自信心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永远不要自己打击自己。这次不会的题,通过问同学或老师,弄懂就是了,这就是收获。我们是学生,总会有不会的问题,即使再有学问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要记住:凡事尽力皆无悔!只要自己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考试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应该骄傲,而要总结出考好的原因,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四、总结经验 考试是一次过程性、检查性的考试,它是对过去半学期老师授课、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反馈,它可以帮助师生进行下阶段教学的调整,所以每位同学都要重视从期中考试中获得的信息,客观地分析学习中的得失,使今后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首先要弄清丢失分数的原因、未掌握好的知识以及前一阶段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一次次的小考,而是将来的每一次重要考试。只有在这一次次小考之后及时总结并改正,才能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心理健康活动课 合理归因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教案-考试后的心理调整教学文案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作者:赵艳英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点击数: 721 更新时间: 2006-6-30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 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形式】讲解法、讨论法、交流法、心理案例分析 【适应年级】高一年级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著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努力了吗?” 老师要告诉你们: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3.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努力是相对而言的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前几天有个同学在咨询中说:“老师,我觉得我挺努力的,以前上中学时我都不怎么学,平常别人学习我玩,就临近考试学几天,成绩还行。现在上高中,我也知道努力了,每天晚上回家也知道学习了,有时学到十点多钟呢!我觉得我很努力了,可成绩提高的不明显,怎么办?” 努力是相对而言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九、十点钟,有的同学则学到十一、十二点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同学比。 (2)高中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