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解析总结计划.docx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解析总结计划.docx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分析

原作者:天涯孤舟引自天涯论坛,此为原作者观点,与本文库作者无关

历史上对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少质疑,而最有名的当数老毛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说。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地缘分析,来看一看这种战略究竟是怎样

的。

荆州,大概由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组成(广义的看,江汉平原也包括了湘江流域)这是一个地缘潜力非常大的地理板块。首先是广袤的粮仓,其次有很好的地理封闭性,第三能够对多个方向施加地缘影响力。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居于四战之地。从蜀地(四川盆地)、汉中、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都可以对这一地缘版块采取军事行

动。因此地缘压力是很大的。这也是诸葛亮所说用武之地的原因。曹操起事的中原也

是四战之地,但在他向东、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却无人在其背后捅刀子,一方面是其

他诸侯的愚昧,另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对于蜀国来说,仅据有荆州,而希望自己用兵时无人在背后捅刀子纯属碰运气。事

实证明,正是由于吴在蜀北进时乘虚而入,导致了三国局势的根本变化。因此,蜀

国必须在荆州之外减少自己的受力面,拥有自己的大后方。将荆州变为三战或二战之地,并且拥有广阔的纵深。这是蜀国必须拿下益州(四川盆地)和汉中的根本原因。

拥有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和汉中之后,北面的秦岭可以成为天然屏障

(保其岩阻),南方的云贵高原只要做好安抚工作,不足为虑(南抚夷越)。西域各

国可与呼应(西和诸戎,这个属于锦上添花型)。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与吴国形成统

一战线(外结好孙权)。这样,荆州就变成了进攻魏国的桥头堡。外部条件已准备充

分。而对内,则要充分开发这四个地缘版块的生产潜力(内修政理),可以说这四个

地缘版块加起来,农业实力相当惊人。比吴、魏皆不逊色。

然而诸葛亮很清楚,即使这样,蜀国的实力也不可能超过魏国,因此并不具备对

魏国的战略优势。因此必须等“天下有变”,即魏国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一出秦川、二出河洛形成钳形攻势,改变地缘实力的天平。如果能够再有吴国出江淮作为呼应,则大事可成。蜀据有秦川和河洛之后,汉中和西蜀将彻底成为大后方,战斗部队可悉

数调往秦川、宛洛两处,近距离呼应。彻底解决“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困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时被认为是其最弱的一项,但至少在北伐的几条进军路线的选

择上,诸葛亮还是有能力使魏国发生误判的。只可惜几条道路距离太近,即使误判

也能很快将兵力重新调回。但这种误判如果发生在出秦川为主还是出宛洛为主时恐怕

就是致命的了。荆州和益州的关系,特别是在拿下秦川以前,是决定隆中对成败的关键。

就我个人来看,出宛洛可以直指魏都许昌,问鼎中原;因此魏国必不敢冒险将重

兵派往秦川。而正因如此,出宛洛的虚招可能性更大,利用魏国的误判,脚踏实地的

拿下秦川(包括秦川更西的凉州之地),一样可以使蜀、汉成为大后方。而从秦川向

东攻击,又比蜀地北伐条件要好得多。更拿到一个非常据有农业潜力的地缘版块(关

中平原的农业体量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之和),这时再与荆州军互为正奇,则前途不可限量。

此后的发展,蜀国若不发生误判,当继续坚持孙刘联盟的外交政策,北进山西、

华北。形成与吴国东西二分天下之格局。若顺淮河而下与东吴争江淮、山东之地则谬。吴魏会随即联合,形成对蜀国的夹击之势。甚至华北之地,也非势在必得。蜀国即使

退到太行山一线,也仍然对吴国保有绝对的地缘优势。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高低对低地往往可以施加更大的地缘压力。而河、济、淮、江四渎,蜀国又皆处

上水,顺流而下其势无匹。尽管二分天下,吴、蜀之优劣已决。再者,占据中原河洛

之地,则黄河竟在掌握之中,黄河之水岂不更胜过千军万马?

从吴国的角度来看,与蜀国二分天下不如和魏国二分天下。因为东西向的地缘劣势,吴国一样是清楚的。而南北平分,则更容易达成地缘平衡,进可攻退可守,不会

如此被动。但吴魏二分天下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吴,而是来自魏。对魏国来说,四川

盆地、江汉平原、江东平原三大地缘版块皆为吴国所得,而自己能得到的不过是一个

小小的汉中,这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要么魏国拿下西蜀,要么在吴国拉长战线西

征时乘虚而入,直捣江东。总之魏国不可能任吴国坐大。从地缘上看,吴魏结盟则必

然面临西蜀的归属问题。而无论谁得到西蜀,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这种联盟

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况且魏国还是强势的一方。相比之下,吴蜀联盟,各取所需的战

略则风险更低。以孙权的性格,作这种选择的概率相当高。

荆州的城池和地理单元大致关系的示意图:

关羽失荆州,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关键的转折点。下面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地

缘形势:

刘备夺取汉中后,刘备集团虽然未能如愿得到整个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汉中盆

地、四川盆地的全部,但已经四具其三。而唯一落在曹操手中的南阳盆地,正是关羽

准备进攻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在地缘战略的取向上是不糊涂的。整个刘备

集团的意见是统一的。

关羽的问题,主要出在和东吴的关系上。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盆地和江汉

平原的距离很远,这两个地缘版块只能在军事行动上相互呼应而不能相互支援。这正是老毛所谓“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最大软肋。而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之所以如

此重视“外结好孙权”,正是看到了这一战略中所存在的危机。这两个地缘版块的体量

都有着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防守时并不一定需要相互驰援。但在进攻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四川盆地由于有江汉平原把守东大门,又占据了汉中盆地可以保护侧翼,

因此在进攻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但江汉平原却处在二战之地,一旦向一个方向发起

进攻则必然面临另一个方向的军事威胁。

因此在和东吴之间没有牢靠的同盟时,去进攻南阳盆地无疑是自寻死路。其实孙

权把女儿送上的时候本是双方结盟的绝佳机会,甚至可以认为是蜀国获得了吴国的重要

人质。相比之下,巩固统一战线才是荆州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夺取南阳盆地倒还在

其次。象我在前面曾说过的。荆州虽然是用武之地,但却恰恰最适合作为虚招。真正

能够捞到可靠的地缘利益,改变蜀魏实力对比的,还是“出秦川”。巩固吴蜀联盟形成对魏国的战略威慑,才是荆州之地最重要的战略价值。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关羽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作一些辩解。

首先,在政治上,正是因为荆州是“借”来的,而孙权又有讨还之心,所以关羽有

时候必须采取一定的强硬措施。因为这里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当年如果刘备早些遇到诸葛亮,早些运作合情合理合法的篡夺荆州之事,使荆州理所当然的归蜀国所有,则

吴蜀之间的关系要好处理得多。关羽也未必会在外交上搞得这么僵。可惜历史总是无法假设的。

其次,益州和荆州的这种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在地缘战略上的确不是长久之计。

而如果能够占据南阳盆地,并成功出秦川。则益州将彻底成为战略大后方。秦川之兵

和南阳盆地之兵可以通过“丹江通道”相互支援,而从根本上解决兵力分散的问题。一

旦南阳为蜀国所有,则吴国更不敢轻易扰袭江汉平原。因为这时江汉平原会面临来自南

阳盆地和长江上游两个方面地缘压力。这比陆逊只需要担心刘备顺长江而下的攻击形势要严峻得多。

虽然关羽的行动有其原因,但也不是说就没问题了。在处理和东吴的关系时,该硬

的要硬,该软的还得软。政治人物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和外交手腕。只有想方设法稳住孙

权,并将其注意力引向江淮方向,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吴蜀联盟的危机,必要时关羽甚至

可以在军事上给予配合。例如可以和孙权约定,由关羽虚攻樊城,刘备取秦川而孙权取

合肥。这样,既然是虚攻,则荆州不空,孙权不敢贸然袭取,而有关羽在中路吸引曹操,

孙权的右路和刘备的左路又没有战略冲突,那么对于孙权来说,成功的可能就很大。能

将国界从长江推进到淮河一线,无疑是吴国巨大的战略收获。而在刘备取得秦川之后,

则可以以秦川为虚,江汉平原为实,再进击南阳盆地。在秦川兵的

夹攻和策应之下,夺取南阳盆地的概率就更高了。而这时吴国如果在江淮一线有所斩获,也必然会承担曹军的压力。不会有动力去破坏吴蜀联盟。

诸葛亮在出山之后,有过两次大的战略部署:

一次是《隆中对》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这在前面已经结合地缘图详细分析过。

第二次是失荆州及刘备驾崩以后。这次战略部署又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是采取战略攻势还是守势的选择。我们知道,历史上四川盆地从来是心无大志偏安一隅的战略版块,由于有高山大川的险阻,蜀人很难有积极进取之心,大都采

取了守势,而最后无一例外被中原政权所剿灭。在并不知道后世历史的前提下,诸葛

亮作出采取战略攻势的决策需要有巨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是诸葛亮以战略家的眼光清

楚的认识到偏安只有灭亡的命运后作出的选择。首先是以攻为守,蜀国多年的北伐虽

然收效甚微,但国内始终免遭战祸。衣食丰足而政治清明。其次,在进攻中总有可能

找到机会,一旦抓住战机则蜀魏双方的实力天平就会发生倾斜。蜀汉北伐总是保持谨慎,不是什么性格问题,而是战略问题。采取攻势本身,已经完成了以攻为守的战略目

的。而地缘斩获则属于次要目的(当然也不是无所谓的)。蜀军的地缘实力决定了其精

锐一共就是十万,如果有大的损失,必将全面摧毁蜀国存在的根基。因此诸葛亮

每次出兵最讲究的就是“全身而退”。在蜀国的客观条件下,为了攻城略地铤而走险

是一种战略幼稚的表现。

其二是在取关中还是取陇右的问题上。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先取陇右而不是关

中也体现了其无人能及的战略眼光。秦川由陇右和关中两个地理单元组成,陇右在西、关中在东,中间隔着六盘山。从地缘潜力上来说,关中平原无疑比陇右有价值得多,

中国有相当多的朝代是从关中平原起家的。而且几乎是蜀国东进中原的唯一通道。但饭必须一口一口的吃。蜀国伐魏,最大的困难是横亘在蜀魏之间的秦岭所造成的粮草

运输补给问题。几乎每次进攻都必须在15 天之内解决问题,否则就会面临无米下锅

的危险。之所以要发明木牛流马之类的运输工具,都是让交通运输给逼的。因此最重

要的,是能够在秦岭以北建立根据地。将粮草运输转移到非战时期。况且陇右本身还

有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而且凉州的马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据有凉州之后,不

但粮草运输的问题可以很好解决,战术变化也会变得很丰富。六盘山对陇右、关中的

阻隔能力比起秦岭来说就差多了。汉中之兵和陇右之兵互为正奇,攻取关中的机会就可大增。

魏延子午谷奇谋,有两个版本:

《魏略》的记载:“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

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

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腥聚合,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

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三国志魏延》:“延每随亮出,欲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

信故事,亮制而不。延常亮怯,恨己才用之不尽。”

从《魏略》来看,魏延的子午谷奇在不一。因其前提条件太多。首先是

“十日可到安”,曹真伐蜀,同出子午谷,似乎走了30 多天楞没走出来。其次“茂延奄至,必乘船逃走”,个,个?? 在是太搞了。万一夏侯茂不乘船逃走而

是壁清野,以数万之众与魏延5000 人决呢?然后是估摸着城内粮食可以久供

魏延的(万一人逃走的候城呢?),然后是魏国援二十几日才到,并

且一定是比葛亮的主力部后到。不包括魏先察后伏以及气候影响

速度等因素。一切的假都没有必然性,粹是在“ ”。任何真正的徒都不会

去做概率小于50% 的事。

倒是《三国志》中的,字数少,却得探。因“ 信故事”几个字的分量

是很足的。下面我就再看一下“ 信故事”是怎的:

先来看看刘邦定三秦之:

刘邦在关中不敢称王,而项羽将其封在汉中,刘邦受封后从关中入汉中,正是走的

子午谷,并将子午谷栈道烧毁以示毫无北还之意。随后由汉中定西蜀,积蓄力量以图关

中。项羽和齐国开战,主力被全部束缚在山东战场。关中由项羽分封的三秦王章

邯、董翳、司马欣把守,兵力上和刘邦大概在1:1 左右。刘邦进击关中时,三王基本

上要靠自己对付,没有任何援兵。随后,刘邦采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著名计策,假意从子午谷进攻,却率主力从散关故道绕袭陈仓。攻入关中平原。此后除了一

步步向东推进,摧城拔寨。刘邦还分兵几路绕过坚城,长途奔袭,东击山东的项羽主

力,却在彭城(今徐州)大败。随后返回关中平原,守住中原进出关中的要道,与留

在关中的军队一起彻底剿灭三秦势力。最终据有关中,奠定争霸天下的基础。

刘邦能夺取关中,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项羽在东,无力回援。在定三秦的整个

过程中刘邦都无兵力上的劣势。二是三秦王缺乏统一调度。不但互相之间无统属关系,

就是和项羽之间在名义上也是互不统属的。三是三秦王向项羽投降时几十万大军皆被

坑杀。虽被封在故地为王,却已民心全失。四是刘邦奇袭成功的是他的主力部队而不

是一支偏军。只有主力部队突入成功才有可能实现对整个关中平原的扫荡。

《魏略》版子午谷奇谋是“很傻很天真”的,占有一个地缘版块,最关键的是找到地缘平衡线,在地缘平衡线上布置防守力量,然后通过开发地缘版块之内的生产力来增强国力。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占有长安,不过是占有了一座孤城,对于据有关中毫无帮助。

相比之下,《三国志》版的子午谷奇谋则要高明得多,也还基本上算是能够配

得上魏延的智商。

看下图:

魏延子午谷计划的关键,不在于拿下长安,而是直扑中原西进关中的咽喉要道“武关”、“潼关”、“蒲坂”,阻隔魏国援军西进。再由诸葛亮主力出斜谷,扫荡关中,最后

与魏延“异道会于潼关”。实现对整个关中平原“关门打狗”的战术目标。子午谷奇

谋的佳处在此。

魏延作为一名大将和高参,能想到这样的计划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但他终究是战术家

而不是战略家,子午谷计划从战略上来说存在不足之处。

关中平原在曹魏的治理下是比较安定的,内部并没有大的矛盾,并且中原对关中

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对关中人民来说,蜀汉是以“侵略者”的姿态出现的。诸葛亮之

军没有刘邦之军对关中“传檄而定”的政治基础。而陇右地区曹魏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

又有马超、马岱的的影响力存续。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消化为可供蜀国使用的地缘力

量。诸葛亮一出祁山,三郡立刻归附便是例证。

先取陇右,再取关中,除了粮草运输、获得足够的战马等重要原因外,改变原来

从汉中向关中的仰攻为从陇右向关中俯攻的战略态势也是重要的原因。历史已经证明了,高

地对低地总是有更大的地缘压力。

从蜀、魏的实力对比来看,在拿下陇右之前,蜀国并不具备一举平定关中的能力。

即使通过奇袭侥幸获得一二孤城也无法在关中立足。而实现“关门打狗”同样需要实力,

魏延一支万人奇兵要据守三大要隘而不担心内外夹击,诸葛亮能轻松出斜谷,一路顺利扫荡,这些都显得过于理想。只要蜀汉不能一次性实现对整个关中的完全占有,只

要魏军援军主力能出现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缺乏支持的蜀军就最终只能退回汉中而难

有尺寸之功。

从战术上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要成功,就不可能是一支五千至万人的小分队。

而至少应该是蜀国一半的兵力。即使这样,能否挡住驰援而来的数十万中原魏军与关中

问号(刘邦当年只奇袭成功了陈仓一处,蜀汉的魏延、诸葛亮都要奇袭成功是不堪想

象的。所以子午谷奇谋要真的成功,需要的甚至不是一半蜀军而是全部蜀军。当全部

蜀军在子午谷奇袭成功,并占据三关后,再从外东向西扫荡。如果关中军胆敢出兵夹

击,正好在平原上歼灭有生力量,避免了攻坚战的损失。另外也可以和守关之军相互

支援。但这又存在一个战略上重大的问题。

那就是将所有兵力投入关中平原大决战,完全没有退路。是不成功则成仁的战法。

这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是相当大的战略冒险。这直接和“以攻为守,蚕食雍凉”的战略目标相背离。即使是刘邦当年定三秦也不是这么玩命的打法。

既然一战而取关中在战略上不现实,那为什么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有两次是针对关中

平原的呢?

再来看图:

诸葛亮两次进击关中一次是出散关道击陈仓(刘邦定三秦故道),一次是出褒斜

道(斜谷)屯兵五丈原。

陈仓大概在今天的宝鸡市附近,由千河与渭水构成的三角洲曾经是秦人为周天子

牧马之处。这个地方是沟通陇右与关中的咽喉要道,占领此处可以完全切断关陇之间的

联系。从而形成对陇右地区“关门打狗”的战术目标。而这一带三角洲和平原地区从

五丈原往北有一个相对狭小的防守面,又具有一定的自给能力。可以作为进一步窥视

关中的桥头堡。即使受到魏军疯狂进攻而最终不能立足,也可以顺利从散关道和褒斜道

退回汉中。但仍可依陇山一线雄踞陇右,保有胜利果实。

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依山向东进击武功则危,如果向西入五丈原则安然无事。实

际上是没有看透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要不是郭淮提醒司马懿并带兵据守北原,诸葛亮早就北上扼住“关陇咽喉”。郭淮与诸葛亮隔渭水南北相望,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只

隔着一条斜水东西相望,而且司马懿的军队是主力,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和魏军主力决战

而不是强攻北原。司马懿兵败则北原不攻自破。

总的来说。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严格按照“以攻为守,蚕食雍凉”的战略进行军事部署,将陇右视为第一战略目标。之所以在两次关键的战术决策上,诸葛亮没有选择

子午道和武功,正是因为这两处的战略取向是向东,而诸葛亮的战略取向是向西。南

辕北辙的事,军事家们是不会做的。

诸葛亮北伐战略的分析,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为什么蜀军没有顺汗水而东,出兵上庸,进击南阳盆地。

从汉中走上庸路线进军,其地缘目标必然是南阳盆地。一般很容易想到的是顺汉水而下,走水路依上水之利。不过汉水和附近山脉的走向,给这一常规进军路线出了

难题。可以看到,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有象珍珠一样串在一起的三个盆地——汉中盆

地、安康盆地、上庸盆地。按常规,汉水应该从这三个盆地中间穿过。如果是这样的

话,顺流而下,进击南阳是比较畅通的。汉水本身会成为进攻的主要通道和依托。山

西的汾河谷地大抵就是这样的结构。

可问题是,汉水流域并不是这样的地理结构。汉水在流出汉中盆地之后,首先是

向南绕过了安康盆地然后又转了 90 度的弯向北绕过了上庸盆地,最终流入南阳盆地和

江汉平原。这一地理特点在军事上的影响就是,顺汉水而下,无法完成对安康盆地

和上庸盆地的军事占领。不占领这两个盆地却顺流而下进击南阳,必然会在沿岸受到军事

打击,甚至被截断后路。这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情况甚至比从长江三峡出四川盆地的情况还

要糟糕。

因此走上庸路线出汉水,就必须逐一突破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的地缘平衡线,占

领魏国设于安康盆地的魏兴郡,然后突破安康盆地和上庸盆地的地缘平衡线,占领设于上庸盆地的上庸郡。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汉中水军顺汉水而下与上庸的陆军

水陆并进,突破上庸盆地和南阳盆地的地缘平衡线攻入南阳盆地。这种进攻路线,我称

之为“三级跳”。可以看出,这种攻击方式是相当艰难的。甚至比突入关中还难。突

入关中只需要突破一条战略平衡线即可。那么和“蚕食雍凉”相比,“蚕食康庸”又是否可以考虑呢?也就是说,一次拿不下来,我就慢慢弄,每次只求突破一条地缘平衡线。条件成熟了,再突破下一条。

相比之下,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间的地缘平衡线要容易突破一些。这一方面因为安康盆地离蜀军的支援地更近而离魏军更远,另一方面这条地缘平衡线的主要阻隔是

山脉,汉水多少还是能起到一点帮助进攻的作用。而安康盆地和上庸盆地之间,除了

有山脉阻挡外,汉水也从顺流变成了横流,成为了康庸两地之间的又一道屏障,所以

突破这条地缘平衡线的难度非常大。不但如此,从南阳盆地进入上庸盆地,有堵河、

南河两条汉水支流沟通,这个方向攻易守难。并且上庸离蜀国的支援中心比魏国要远

得多。因此,对蜀国来说,安康盆地是易攻易守,而上庸盆地是难攻难守,对魏国来

说却相反,是安康盆地难攻难守而上庸盆地易攻易守。因此,历史上康庸之间山川天

险往往是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达成地缘均势的地方。战国时,秦国从长江流域,关中

平原和汉中盆地三个方向俯视楚国,甚至已经从关中方向突入南阳盆地的前提下,也

没能打下上庸,最终还是用黔中郡和楚国交换才得到了上庸之地。如果蜀国占有上庸,必然会投入大量的兵力在这个方向进行防守,而且是孤军深入,且还是从高向低的态势,一旦防线被魏军突破,退兵极难。只能破釜沉舟在上庸与魏国背水一战了。

以上是从战术上谈出上庸的路线。现在从战略上再来看一看:

在吴、蜀、魏三家的关系上来看,吴蜀同盟是实现南北对抗的基础。吴、蜀在战略

方向上需要作好协调,才有可能长期合作。蜀国的出陇右或关中、吴国出江淮在战

略方向上并无矛盾。不会对彼此的发展造成影响。而如果蜀国出上庸而吴国出江汉则战

略指向都是南阳盆地,这将立刻对吴蜀联盟造成根本的影响。从地缘上来看,吴国

出江汉还算理所当然(这也是当年关羽伐魏的路线),而蜀国出上庸则显得勉强(见我

们前面的战术分析)。就算蜀国能够突入成功,进占南阳盆地,但缺乏支持又腹背

受敌的南阳将立刻变成又一个荆州,只是不知道这次谁将成为下一个关羽。而且由于南阳盆地离魏国的心脏已经非常近,南阳盆地自身的防御条件和地缘潜力都比江汉平

原更差,这样一支孤军,在魏国举国之力的进攻下,再加上东吴的酸葡萄心理作用下,存活率实在是不堪想象。

除了吴蜀协调的问题,还有个远近问题。魏国的主力部队主要驻军在南阳盆地和

中原地带。如果蜀、吴分别从关陇、江淮进攻的话,会调动魏国中央军在两个完全不

同的战略方向上千里奔袭,捉襟见肘。要不是吴国攻击力实在太弱,这种钳形攻势将

给魏国造成巨大的麻烦。但若吴、蜀都将南阳选为主攻方向,则不但存在两国的战略

冲突,而且对魏国来说完全是以逸待劳,近距离截击。这无异于帮了魏国的大忙。我

们可以看到,终三国之世,赤壁大战和关羽伐魏后,吴、魏、蜀三国再未用兵南阳,

邓艾灭蜀,宁愿披荆斩棘的飞越悬崖绝壁,也不走汉水北上,不得不说在这个方向用

兵之弊已经成为三国战略家的共识。

从以上分析来看,三国时期蜀国的战略还是相当有针对性,而且是符合自身客观条件的。只不过决定历史的除了地缘,还有机缘和其他的很多东西。

《企业战略管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

[0779]《企业战略管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36.不确定性:是指在没有获得充分的、足够的有关环境因素的信息情况下必须做出决策,而决策人很难估计外部环境变化。 37.产业战略群体分析:产业战略群体分析是指根据产业内各企业战略地位或特征的差别,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战略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集团间的相互关系和集团内各企业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行业内各竞争企业竞争地位的一种分析方法。 38.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业绩与标准相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偏差原因并纠正的过程。 39.职能战略:是企业为实施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而对各项职能活动的方向、目标、政策和指导原则进行的系统谋划。它包括研究与开发战略、供应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内容。 40.并购: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缩写为“M&A”)是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常用方法。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指公司通过各种产权交易获得其他公司的产权,以控制另外一个公司的经营权为目的的一种企业资产重组行为。通过并购,企业能得到规模上的扩张和业务上的发展。 41.前向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式将其活动向价值链的下游环节扩展,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及其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战略。 42.经营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并购双方在资源上存在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时可以增加收益或减少成本。

43.企业愿景:是企业在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是建立在组织及其成员价值和使命一致基础上的共同愿望,是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勾画出的组织未来发展的蓝图,概括了企业未来目标、存在的使命及核心价值,企业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及其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和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或实务指南等内容。 44.一体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又称为企业整合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企业的控制程度和物资流动的方向,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 45.多国本土化战略: 多国本土化战略就是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权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不同国家的差别化的市场提供更能够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6.SWOT矩阵分析: SWOT矩阵分析,就是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判断,通过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es?)同列在一张十字形的图表中加以对照,一目了然地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47.战略管理:一般而言,战略管理可定义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职能管理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个组织为了创造和维护竞争优势而分析制订、决策实施和评价控制,使组织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48.简述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点: (1)实现范围经济,降低经营成本;(2)提高进入壁垒;(3)有利于开发新技术;(4)确保供给和需求;(5)提高差异化能力。 49.企业战略控制系统与业务控制系统有以下三个共同点:(1)控制标准必须与整个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年度目标相联系;(2)控制要与激励相结合;(3)控制系统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一诸曷亮: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三、孙权: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四周瑜: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五、曹操: 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六、司马懿: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七、曹丕: 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八、鲁肃: 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故事脉络】群雄蜂起,汉亡的前因后果一一刘曹孙的起家一一中原争霸的两家对决一一曹孟德气吞天下,孙刘联手抗敌的赤壁之战――刘备取蜀确立天下三分一一蜀吴矛盾激烈化,关羽败亡导致夷陵之战,强蜀开始衰落——诸葛亮内外攻略,定蜀联吴——吴蜀北伐――孔明病逝一一蒋费执政,三国各自出现内部危机一一姜维北伐,司马专政,吴内乱不止一一二士争功,蜀国灭亡一一晋八路灭吴,天下一统。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 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解析总结计划.docx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分析 原作者:天涯孤舟引自天涯论坛,此为原作者观点,与本文库作者无关 历史上对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少质疑,而最有名的当数老毛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说。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地缘分析,来看一看这种战略究竟是怎样 的。 荆州,大概由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组成(广义的看,江汉平原也包括了湘江流域)这是一个地缘潜力非常大的地理板块。首先是广袤的粮仓,其次有很好的地理封闭性,第三能够对多个方向施加地缘影响力。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居于四战之地。从蜀地(四川盆地)、汉中、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都可以对这一地缘版块采取军事行 动。因此地缘压力是很大的。这也是诸葛亮所说用武之地的原因。曹操起事的中原也 是四战之地,但在他向东、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却无人在其背后捅刀子,一方面是其 他诸侯的愚昧,另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对于蜀国来说,仅据有荆州,而希望自己用兵时无人在背后捅刀子纯属碰运气。事 实证明,正是由于吴在蜀北进时乘虚而入,导致了三国局势的根本变化。因此,蜀 国必须在荆州之外减少自己的受力面,拥有自己的大后方。将荆州变为三战或二战之地,并且拥有广阔的纵深。这是蜀国必须拿下益州(四川盆地)和汉中的根本原因。 拥有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和汉中之后,北面的秦岭可以成为天然屏障 (保其岩阻),南方的云贵高原只要做好安抚工作,不足为虑(南抚夷越)。西域各 国可与呼应(西和诸戎,这个属于锦上添花型)。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与吴国形成统 一战线(外结好孙权)。这样,荆州就变成了进攻魏国的桥头堡。外部条件已准备充 分。而对内,则要充分开发这四个地缘版块的生产潜力(内修政理),可以说这四个 地缘版块加起来,农业实力相当惊人。比吴、魏皆不逊色。 然而诸葛亮很清楚,即使这样,蜀国的实力也不可能超过魏国,因此并不具备对 魏国的战略优势。因此必须等“天下有变”,即魏国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一出秦川、二出河洛形成钳形攻势,改变地缘实力的天平。如果能够再有吴国出江淮作为呼应,则大事可成。蜀据有秦川和河洛之后,汉中和西蜀将彻底成为大后方,战斗部队可悉 数调往秦川、宛洛两处,近距离呼应。彻底解决“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困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时被认为是其最弱的一项,但至少在北伐的几条进军路线的选 择上,诸葛亮还是有能力使魏国发生误判的。只可惜几条道路距离太近,即使误判 也能很快将兵力重新调回。但这种误判如果发生在出秦川为主还是出宛洛为主时恐怕 就是致命的了。荆州和益州的关系,特别是在拿下秦川以前,是决定隆中对成败的关键。 就我个人来看,出宛洛可以直指魏都许昌,问鼎中原;因此魏国必不敢冒险将重 兵派往秦川。而正因如此,出宛洛的虚招可能性更大,利用魏国的误判,脚踏实地的 拿下秦川(包括秦川更西的凉州之地),一样可以使蜀、汉成为大后方。而从秦川向 东攻击,又比蜀地北伐条件要好得多。更拿到一个非常据有农业潜力的地缘版块(关

《企业战略管理》05章.docx

《企业战略管理》第05章在线测试 《企业战略管理》第05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2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作为偏离现有战略起点最小的战略态势,()战略强调的是投入少量或者中等程度的资源,保持现有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稳定和巩固现有的竞争地位。 A、稳定 B、紧缩 C、撤退 D、集中 2、生产者获得分销商或者零售商的所有权或者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这是 A、兼并战略 B、前向一体化战略 C、后向一体化战略 D、横向一体化战略 3、波音与麦道的合并属于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纵向一体化 D、横向一体化 4、公司增加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技术或市场都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完全不同的新产品或服务,这种战略被称为()战略 A、全面经营 B、新市场 C、相关多元化 D、不相关多元化 5、经营业务之间联系越多,多元化的相关性就越是 A、相关的 B、被约束的 C、一体化的 D、有效的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水平整合能够提高企业效益的原因主要有 A、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 B、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差异化

C、复制商业模式带来的快速扩张 D、减少竞争对手,控制产业竞争。 E、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垄断价格。 2、纵向一体化的优点主要有 A、形成规模经济 B、建立进入壁垒 C、促进专用资产投资 D、改善运营效率 E、提高产品质量 3、相关多元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等类型 A、技术相关多元化 B、市场相关多元化 C、密切相关多元化 D、中等相关多元化 E、国际相关多元化 4、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宏观原因 B、产业原因 C、竞争需要 D、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E、价值判断 5、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弊端主要有 A、管理难度大 B、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击

2020国开企业战略管理形考三答案

中国插座大王 一:公牛集团为什么采取专注化战略?采取专注化战略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专业化战略是指集中公司所有资源和能力于自己所擅长的核心业务,通过专注于某一点带动公司的成长。在公牛集团进入排插行业时,市场上没有市占率高的龙头企业,行业产品质量良劣不齐,不仅质量没有保障,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公牛集团采取专注化战略,把产品质量放在了首位,喊出了“用不坏的插座”口号。一“用不坏”为目标。专注研发、专注品质,克服了插座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松动、接触不良和非正常发热等问题。在整个行业乱象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抢占了市场份额,并树立了高质量、高价格的品牌定位形象。在插座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非常激烈,同行之间不断压价大打价格战的市场背景下,公牛集团只有采取了专注化战略,以质理取胜,才能从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取竞争优势。 以上也可以看出,专注化战略成功的条件有:1、行业竞争激烈,在目标市场上没有高市场占有率的竞争龙头企业。2、集中资源到特定的价值链可以产生竞争优势。 二:在专注于插座的同时,可否进行多元化?如果可能,多元化的方向是什么? 答:在专注于插座的同时,可以基于自身优势做产品延伸,发展民用电工相关品类,利用多年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迅速打入市场。 蚂蚁雄兵 一:请问浙江产业集群属于哪种产业集群?有什么特点? 答:产业集群类型分为:1、共生型企业集群。2、寄生型企业集群。3、混合型企业集群。浙江产业集群属于共生型企业集群。共生型企业集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企业通过互利共存、优势互补,组成利益共同体。共生型企业集群中各企业在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规模和技术等方面水平大体相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组建主体是?如何实现竞争优势? 答:通过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相近的区域里,可以加快配套速度与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之间关系密切,减少了沟通成本;企业间分工协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此,产业集群通过迅速产生覆盖全国的低价产品优势,将其他非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挤出市场,实现竞争优势。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三国时期正统问题的研究

三国时期正统问题的研究 三国时期是继东汉出现的时代称号,由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曹丕受禅称帝,终于280年晋灭吴。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时期是个战争频繁,而又英雄辈出的时期.在官渡之战前,群雄割据.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而在之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至此,三国鼎立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 而后又经过多年,在公元220年,229年,221年,曹魏,孙吴,蜀汉分别称帝建国.由此真正的三国时代开始. 古代中国地区中,皇帝称号只能由一个人使用,但是这时同时出现了三个。 因此,自古以来,三家何为正统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所谓正统,其正,是名正言顺的意思,统,顾名思义,统一一致的意思。何为正统呢?综合起来就是正确的,必然的,具有时代意义,具有政治客观因素的一种哲学思想。 历史上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争论有两个倾向.一是曹魏是正统,另一个是蜀汉为正统.在此不得不可惜正统问题自古就和东吴没有什么缘分. 与三国有关的材料众多,而最被众人所知的的应属<三国演义>,其次专门记载三国历史的就应该算是<三国志>了.这两部书在正统的方面是截然相反的对立,<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对蜀汉人物以及事迹各种称赞和神话.以小说的角度来谈,是非常成功的,而以历史的角度,<三国演义>是不可信的.相比之下<三国志>的可信度就非常的高.史家对三国历史的研究也多从此下手.这部史书就是以曹魏为正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著. 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刘备为中心的书本,它里面的拥刘反曹思想是非常明显的.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蜀汉甚是偏爱,神话了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刘备的仁厚,子龙的无双武艺. 也不符合历史的编造了许多没有的战绩给蜀汉.相反的却缺夸大了曹操的奸险狡诈.诋毁了许多人,其中最受冤屈的就算是周瑜了.公瑾可算是文武双全的美男子,胸襟也是非常的宽阔.不知道为什么的就被写成嫉贤妒能最后被气死的小心眼.以致影响了无数的后代.而在称呼方面也可以看出罗贯中认为蜀汉是正统.<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称呼是刘皇叔,而对曹操的称呼却是曹贼,奸雄等. <三国演义>虽不是正史,单其文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又被称作是七实三虚.因此不得不分析它 蜀汉为正统的原因: 1. 血统. 刘备算是比较幸运的人.虽然早期因为落魄而卖过草鞋.可以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血统在封建社会可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他找到了两个忠实的跟班小弟关羽和张飞,成为汉献帝的皇叔,更因为此请出了在山里静观天下事的诸葛亮.然后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势力. 罗贯中作小说时,已到了元末明初。他以蜀汉为正统,应该说是出于正常的封建价值观的考虑。刘备国号为汉,即帝位是承汉统,符合忠孝节义的一套伦理.其实到了东汉末年,汉朝已经气数基本已尽.天厌汉德已久,刘氏皇族早就不行了,扶持汉朝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各方开始割据.然而刘备的出现,得到那些不肯舍弃汉朝400多年(西汉东汉都算在一起)统治的人们的支持.刘备怎么说也是刘氏的人,总比他姓的人做皇帝改朝换代好.可其实更重要的是,刘氏继续做皇帝,就能延续大汉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2. 罗贯中所处的历史背景. 罗贯中处在元末明初的混乱时期, 曾当过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

(现场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四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l.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有(ABD)。 A.高层次性B.整体性 C.竞争性 D.动态性 2.企业的成长方向战略有(ABCD)。 A.市场渗透战略 B.市场开发战略 C.产品开发战略 D.多元化战略 3.企业的协同效应可以表现在(ABCD)方面。 A.销售协同效应 B.生产协同效应 C.投资协同效应 D.管理协同效应 4.下列要素中,不属于安索夫企业战略管理要素的有(D)。 A.产品与市场领域 B.成长方向 C.竞争优势 D.核心能力 5.由现有产品领域与现有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称为(A)。 A.市场渗透战略 B.市场开发战略 C.产品开发战略 D.多元化战略 6.产品开发战略是一种由(C)和()组成的企业成长战略。 A.现有产品领域现有市场领域B.现有产品领域新市场领域 C.新产品领域现有市场领域D.新产品领域新市场领域 7.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是(ABC)。 A.公司战略B.竞争(事业部)战略 C.职能战略D.产品战略 8.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是(A)。 A.公司战略B.竞争(事业部)战略 C.职能战略D.产品战略 9.下列战略中属于竞争战略的是(C)。 A.营销战略 B.财务战略 B.低成本战略D.研究与开发战略 10.战略管理过程包括(ABC)。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控制 11.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企业所面对的(B)。 A.优势与劣势 B.机会与威胁 C.优势与机会D.劣势与威胁 12.企业内部的各种环境因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BC)。 A.企业形象 B.企业的战略能力 C.企件资源条件 D.企业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13.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C)。 A.德国B.日本 C.美国D.英国 14.规模经济作为行业进入壁垒主要影响因素的行业是(ACD)。

企业战略管理网上作业客观题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网上作业客观题答案按第一个字的拼音首字母排列, 好找! A 安索夫认为,产品发展战略是(现有市场与新产品)组成的。 A.B 两家企业都从事同一种保健品的经营,原来各自在汕头和潮州销售,相安无事。但是最近A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也到潮州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市场渗透战略)。 B (波特)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本书,群体分方法的代表作。“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的做法”是什么战略的形象表述(重点集中战略)。 百事可乐把自己的目标顾客定位在年轻人,并通过低价,从而把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硬生生地抢夺了一部分过来百事可乐所采取的战略类型是(低成本集中化北京长安商场是一家以综合百货公司,它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北京百盛购物中心) 北京市自1998年起,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轿车必须安装电喷带三元催化器。它属于企业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技术协同)波士顿矩阵特别适用于(多元化公司 C 差异化的基本途径有:(产品、服务、人事、形象)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差异化战略的类型有(产品差异化、人事差异化、形象差异化)。 差异化战略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产品有明显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特点采取的战略。产品大类中各种不同品种、规格、质量和价格的特定产品是指:(产品项目 产品开发战略是一种由(新产品领)和(现有市场领域)组成的企业成长战略。

产品-市场战略2×2矩阵中,新产品与现有市场的结合而成(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一市场战略中产品开发战略是由现有市场与(新产品)的组合战略。 产品组合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式搭配, 它表明企业经营范围和结构长期资金筹资方式中,筹资风险最大的筹资方式是(债券)。 长期资金筹资方式中,筹资风险最低的筹资方式是(普通股)。 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可采用的研究与开发战略有(基本型、渗透型、反应型)。 从战略分析角度看,成熟产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是持续(平稳)的产业。从战略分析角度看,衰退产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是持续 (下降的产业柯达公司的产品与市场领域应该定义为以下哪个领域(信息记录)。 市场渗透战略先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结合而成的战略。 D “东方不亮西方亮”是用来比喻(多元化战略)。当前,一般而言,以下哪种产品比较适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面包 当市场逐渐成熟时,行业未来任然有发展前途时,可以选择的市场进入战略类型是:一体化营销迪斯尼公司在美国本土、日本和英国所开的迪斯尼乐园都比较成功, 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可是在法国的迪斯尼乐园自开业以来年年亏损, 其原因是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 电视机制造企业兼并显像管制造企业,这种一体化类型属于:后向一体化 动态相乘效果是指企业将来战略能有效使用现在战略运行中产生的(无形资源)的效果。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战略篇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战略篇 郭济兴安李世俊著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高度重视战略经营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动乱纷争的年代。当时东汉政权没落,农民起义蜂起,政权迭相更替,群雄逐鹿天下,专门是逐步强大的曹操、孙权和刘备之间,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军事斗争。这些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时或朋比勾结,时或互相攻讦;时或刀戎相见,时或杯酒言欢;彼此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任何不求进取、因循守旧、优柔寡断、模棱两可,都会坐失良机;任何心中许多、粗枝大叶、考虑欠周、仓促决断,都会招致惨重缺失。能够讲,举手投足之间,决定荣辱成败,关系着身家性命。因此,重视决策,善于决策,是“三国”中许多人的共同特点。《三国演义》中,明确地提出了“决策”的概念。这要比“决策”概念在西方正式提出,早了数百年之久。专门是“三国”中的一些杰出人物,胸怀全局,目光远大,能够从全局上、长远上摸索咨询题,善于处理大的方面的关系,能够在变动中把握局势进展的大方向,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因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成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一部《三国演义》,描写了许多战略决策成功的壮举。 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落魄不遇,屡遭挫折,不得已投奔荆州刘表,后经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与刘备首次会面时。第一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接着,简明扼要地讲明了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最后告诉刘备,欲成霸业,应该“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

三国演义三绝分析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亦是一部歌颂作者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一曲明主、贤士和良将的颂歌,唐宋以来,很多诗人,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动机也各异,但在他们的诗词中,都表现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重与仰慕之情。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对诸葛亮更是推崇备主,他一生写下了许多感情真挚赞美诸葛亮的诗篇。今日再谈《三国演义》,感怀《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所谓“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所谓“三绝”是指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被大书特书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看《三国演义》主要是看诸葛亮,在他出山之前和他病死之后,作品的描写都是比较简略的。由于诸葛亮是刘备集团举足轻重的人物,罗贯中对他的出场作了精心的安排。首先作者从水镜先生的口中说出“伏龙、凤雏何人也?他只是笑着说:“好!好!”,这就构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使读者想见其人。接着又写了徐庶有力的推荐,这样,读者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他的地位了。但作者并不急于让诸葛亮立即出场,而是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刘备虔诚地三顾茅庐的曲折过程,一直到第八卷《定三分亮出茅庐》这一则中,才让诸葛亮正式出场。在这以前作品中从来没有过“三国”字样,唯有诸葛亮的出场,《三国演义》才正式点题。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见面,草堂之上,略事寒喧,二人就纵谈天下大势。诸葛亮开门见山,宣布了他经地深思熟虑的纲领,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决策”。这个纲领,在《三国演义》上只三百一十个字,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有三百五十个字,其主要精神是: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本,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是他对当时的敌、我、友三方的形势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来的决策。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曾以医道喻刘备当时的情况:“夫病疾之极,当以糜粥以饮之,和药以用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暂回,然子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拔去,人得全生也。”诸葛亮出山时,刘备的处境很困难:“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只关、张、赵云而已”,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刘备力量形成强烈对比的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二者都是暂时不可攻取的对象,因此他主张暂时避开强敌,光取荆州和益州建成自己的基业,然后徐图中原,统一天下。这种决策是符合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实际的。后来诸葛亮把它概括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在赤壁之战前,他孤身入东吴,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与东吴结成了联盟,以后关羽破坏了这一联盟,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兵退白帝城病死。刘备死后,蜀中元气大伤,诸葛亮独力支撑了这个困难的局面。他“七擒孟获”,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诸葛亮便是这样一个在各种类锐、复杂而又艰苦的斗争中充分发挥着聪明才智的人物。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三国演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写了一些陪衬人物。在刘备集团内部主要写了庞统。庞统号凤雏,与卧龙齐名,传说“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向刘备建议进取西川,又直接参与行军指挥,表现了他的见识和才略。然而没有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在落凤坡中箭身亡。在刘备集团外部,主要写了孙吴方面的周瑜和曹魏方面的司马懿。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一场战争。诸葛亮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他入东吴后,通过“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后,初步结成孙刘联盟,对曹作战。作品在

20春东财《企业战略管理》单元作业一(随机答案2569

(单选题)1: 格鲁克(W. Glueck)的研究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最受欢迎的战略是()。 A: 组合战略 B: 发展战略 C: 防御战略 D: 稳定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钱德勒(Chandler,A. D.)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和结构》中,提出“结构跟随战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A: 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 B: 战略和结构都是从企业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演化的累积效果,而并非是高层经理们所制定和实施的某种复杂的重组决策 C: 美国跨国公司应是年销售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美国以外的欧洲和日本跨国公司应是年销售额超过4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D: 结构会影响战略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价值链理论所依据的基本逻辑关系是()。 A: 经营资源—价值活动—竞争优势 B: 价值活动—经营资源—竞争优势 C: 竞争优势—经营资源—价值活动 D: 经营资源—竞争优势—价值活动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零散型产业是()。 A: 新形成的或重新形成的产业 B: 一种重要的结构环境,在这种产业中,产业集中度很低,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C: 指衰退产业 D: 指成熟产业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这一定义是由()提出的。 A: 明兹伯格 B: 德鲁克 C: 安索夫 D: 波特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在产品-市场矩阵中,通过现有产品在当前市场上实现份额增长属()。 A: 另辟蹊径 B: 产品开发 C: 市场开发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精修订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一书的成功,和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紧密相联。《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同时,《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各种人类活动,诸如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这正是管理产生的组织土壤。因此《三国演义》中蕴涵了普适于其他共同活动的管理原理、管理思想、管理智慧等,具有永久的管理学理论价值。 一、战略篇 1、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高度重视战略经营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动乱纷争的年代。当时东汉政权没落,农民起义蜂起,政权迭相更替,群雄逐鹿天下,特别是逐渐强大的曹操、孙权和刘备之间,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军事斗争。这些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时或朋比勾结,时或互相攻讦;时或刀戎相见,时或杯酒言欢;彼此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任何不求进取、因循守旧、优柔寡断、模棱两可,都会坐失良机;任何心中无数、粗枝大叶、考虑欠周、仓促决断,都会招致惨重损失。可以说,举手投足之间,决定荣辱成败,关系着身家性命。因此,重视决策,善于决策,是“三国”中许多人的共同特点。《三国演义》中,明确地提出了“决策”的概念。这要比“决策”概念在西方正式提出,早了数百年之久。尤其是“三国”中的一些杰出人物,胸怀全局,目光远大,能够从全局上、长远上思考问题,善于处理大的方面的关系,能够在变动中把握局势发展的大方向,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因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做成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分析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分析原作者:? 引自天涯论坛,此为原作者观点,与本文库作者无关 历史上对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少质疑,而最有名的当数老毛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说。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地缘分析,来看一看这种战略究竟是怎样的。 荆州,大概由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组成(广义的看,江汉平原也包括了湘江流域)这是一个地缘潜力非常大的地理板块。首先是广袤的粮仓,其次有很好的地理封闭性,第三能够对多个方向施加地缘影响力。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居于四战之地。从蜀地(四川盆地)、汉中、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都可以对这一地缘版块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地缘压力是很大的。这也是诸葛亮所说用武之地的原因。曹操起事的中原也是四战之地,但在他向东、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却无人在其背后捅刀子,一方面是其他诸侯的愚昧,另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对于蜀国来说,仅据有荆州,而希望自己用兵时无人在背后捅刀子纯属碰运气。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吴在蜀北进时乘虚而入,导致了三国局势的根本变化。因此,蜀国必须在荆州之外减少自己的受力面,拥有自己的大后方。将荆州变为三战或二战之地,并且拥有广阔的纵深。这是蜀国必须拿下益州(四川盆地)和汉中的根本原因。 拥有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和汉中之后,北面的秦岭可以成为天然屏障(保其岩阻),南方的云贵高原只要做好安抚工作,不足为虑(南抚夷越)。西域各国可与呼应(西和诸戎,这个属于锦上添花型)。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与吴国形成统一战线(外结好孙权)。 这样,荆州就变成了进攻魏国的桥头堡。外部条件已准备充分。而对内,则要充分开发这四个地缘版块的生产潜力(内修政理),可以说这四个地缘版块加起来,农业实力相当惊人。 比吴、魏皆不逊色。 然而诸葛亮很清楚,即使这样,蜀国的实力也不可能超过魏国,因此并不具备对魏国的战略优势。因此必须等“天下有变”,即魏国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一出秦川、二出河洛形成钳形攻势,改变地缘实力的天平。如果能够再有吴国出江淮作为呼应,则大事可成。蜀据有秦川和河洛之后,汉中和西蜀将彻底成为大后方,战斗部队可悉数调往秦川、宛洛两处,近距离呼应。彻底解决“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困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时被认为是其最弱的一项,但至少在北伐的几条进军路线的选择上,诸葛亮还是有能力使魏国发生误判的。只可惜几条道路距离太近,即使误判也能很快将兵力重新调回。但这种误判如果发生在出秦川为主还是出宛洛为主时恐怕就是致命的了。荆州和益州的关系,特别是在拿下秦川以前,是决定隆中对成败的关键。 就我个人来看,出宛洛可以直指魏都许昌,问鼎中原;因此魏国必不敢冒险将重兵派往秦川。而正因如此,出宛洛的虚招可能性更大,利用魏国的误判,脚踏实地的拿下秦川(包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笔记.docx

企业发展中企业家的困惑 ①企业永不停息扩张,不知什么时候停下来; ②面对许多机会,不知道哪一个属于自己。 ?盲点:战略管理的逻辑 ①下属总不能理解口己的意图,不能站在口己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 ②面对市场变化,自己的下属显得非常低能。 ?盲点:战略是高层管理的专利 ①血对…套套的战略管理理论总是觉得无法解决自己的战略问题; ②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上是怎样进行战略管理。 ?盲点:战略管理是大企业的问题 ?企业需要战略 ①企业面临环境变化; ②企业生命周期的挑战; ③3C使得企业越來越难获胜。 ?战略管理遇到的挑战 ①竞争成功只是暂时的,除非公司能小心翼翼保护住自己的竞争地位; ②21世纪的竞争局面:技术进步与扩散加快;交通与信息使区域边界打破。 1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论 1.1战略概述 一、概念 (1)&& ?从战略内容來定义战略 ?战略是为了提升企业未來市场价值,开发核心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整合和协调行为的动态统筹。 (2)早期多样化宦义 ?明茨伯格的5p战略综合定义 ①战略是一种计划(Pbn) 1?是有意识的、正式的、有预计的行动程序; 2.计划在先,行动在后,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Z前制定的; 3.管理者要进行有意识的领导。 ②战略是一种计谋(策略)(Ploy) 1.战略是为威胁或击败竞争对手而采取的手段,重在实现预测的目的: 2.威胁通常是由企业发生的一些市场信号所造成的。 ③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1.战略是一段时期内一系列行动流的模式; 2.战略体现为从战略制订到战略完成的一系列行为; 3.战略作为-?种计划与战略,作为一种模式,两种定义是独立的; 4.战略重在行动,战略也可以是自发形成的。 预想的战略一深思熟虑的战略一实现的战略 未实现的战略浮现的战略(自发形成的)

最新2019年企业战略管理形考答案资料

《企业战略管理》自测题答案 任务一自测题 题目1 TCL正在策划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战略层次属于()。 选择一项: A. 产品战略 B. 公司战略 C. 竞争战略 D. 职能战略 正确答案是:公司战略 题目2 “过去的情况,必将延续到将来”,这一假定所代表的战略管理演进阶段是()。 选择一项: A. 长期计划阶段 B. 计划与控制阶段 C. 战略计划阶段 D. 战略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是:长期计划阶段 题目3 “过去长期计划运用的延续性预测已经不够”,这一假定所代表的战略管理演进阶段是()。选择一项: A. 战略管理阶段 B. 战略计划阶段 C. 长期计划阶段 D. 计划与控制阶段 正确答案是:战略计划阶段 题目4 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 选择一项: A. 竞争优势 B. 协同效应

C. 产品与市场领域 D. 成长方向 正确答案是:产品与市场领域 题目5 某轻型汽车公司接到一家大学的合作意向,准备开发一种载重汽车,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这些问题中属于战略层面的是()。 选择一项: A. 合作条款的主要内容 B. 谈判的人选 C. 是否有必要进入载重汽车市场 D. 这家大学的研发能力 正确答案是:是否有必要进入载重汽车市场 题目6 胜利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化妆品业务的公司,没有下属的子公司和分公司,该公司的战略管理层次主要有()。 选择一项: A. 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B.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C.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 D. 公司战略-职能战略 正确答案是:公司战略-竞争战略 任务二自测题 单项选择题 题目1 一般来说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产业是()。 选择一项: A. 稳定的高利润 B. 稳定的低利润 C. 高利润高风险 D. 低利润高风险 正确答案是:低利润高风险 题目2 北京市自1998年起,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轿车必须安装电喷带三元催化器。它属于企业宏观环境中的()因素。

诸葛亮和曹操战略分析

诸葛亮与曹操战略分析 论文题目:诸葛亮与曹操战略分析 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身长八 尺(约1.84米),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 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蜀汉丞 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 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 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 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 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 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 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内容提要: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戎马一生。他依靠着自己的政治、军事各方面出色的谋略,成为了三国时期出色的领袖人物之一。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他的三道《求贤令》可见他政治手段的高明。不论是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还是赤壁之战的不幸败北,曹操的军事思想总是能让人们为之一叹。他求贤若渴,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组织结构要服从于( )。 A战略目标 B组织战略 C战略创新 D战略控制 2.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安索夫 3.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 A SWOT分析模型 B PEST模型 C “五种力量”模型 D生命周期分析模型 4.制定企业战略的客观分析基础是() A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B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C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D PPM分析 5.企业战略的基点是() A提高企业竞争力 B适应环境 C扩大市场占有率 D企业利润 6.政府贷款和补贴对某些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 响应该属于()。 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C法律因素 D政治因素 答案 1A 2A 3B 4ABC 5A 6D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 2.企业资源 3.企业使命 4.战略管理 5.差异化战略 6.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7.PEST分析法

8.市场集中度 答案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等方面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调整与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定创造价值的方式。 2.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利用的、能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作用的一切要素的集合。 3.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mission)也即企业任务,是说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的问题,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宗旨、哲学、信念、原则,揭示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景,是企业确定战略目标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4.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可定义为:它是制定、实施、评估、调控和变革企业战略的全部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管理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功能决策的科学和艺术。 5.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消费者欢迎的与众不同价值的战略。 6.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是指推动行业及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7.PEST分析法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分析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文化因素、科技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8.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