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

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

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4)pH值不适宜中药注射剂pH值大于8.0小于5.0,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因为,药液偏酸或偏碱,都对局部组织产生剌激。大多数中药提取液都偏酸性(pH值在1~5之间),在配制中若不调节pH值,经过灭菌后,pH值又下降,从而酸性更强,刺激性就更大了。

2.测定疼痛程度的方法测定中药注射剂引起疼痛的程度,对于预知人体注射药物能否引起疼痛、红肿等具有一定作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小鼠后跖皮内注射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取18~20g健康小白鼠(雌雄均可),每10只为1组,分药物组与对照组两姐。每鼠自一侧后跖皮内注射0.03mL药液,注射后立即放入鼠笼中,并立即观察2 min内的舐足、提足和踢足反应,并作统计。统计时,舐足以每一次计2分,提足或踢足一次相当舐足50次。每鼠各反应计分之和即为该鼠的反应得分,将组内各鼠反应得分相加,再除以小鼠数,即得小鼠对该药致痛反应的平均得分。

对照组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给药方法、统计方法与给药组一样。

测定时,应在室温25~30℃下进行,以消除不同的室温,小鼠对痛反应的差异。有人做过小白鼠痛反应与人痛反应比较,在小白鼠痛反应平均得分为60分以下时,人痛反应可以忍受。在小鼠痛反应平均得分超过60分以上时,人痛反应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

家兔股四头肌测得的刺激性反应强度与小鼠后跖皮内注射法测定的痛反应强度,并非都呈平行关系。因此,用中药注射剂对家兔股四头肌的剌激度来估计其疼痛程度,是不合适的,不能用此剌激试验代替疼痛试验。

3.减轻疼痛的措施

针对致痛因素,可采用以下措施来达到减少疼痛的目的。

(1)除鞣质

①热处理冷静置法:在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加温处理,破坏鞣质的胶体溶液,使鞣质聚集。然后放入冰箱或冷库中静置一段时间,使鞣质全部沉淀。

②石灰乳法:在有效成分不与钙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下,则可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石灰乳,使鞣质与钙离子生成络合物而沉淀,达到除尽鞣质的目的。

③明胶沉淀法: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2%~5%浓度的明胶溶液,利用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沉淀的特性,使鞣质完全沉淀,然后再用乙醇除去过量的明胶。

④碱性醇沉淀法:利用鞣质可与碱形成盐,在高浓度乙醇中难溶解而析出来之理,可在提取液中先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以上,再用6mo1/L氢氧化纳调节pH值8.0或8.0以上,则鞣质可形成盐类析出。有效成分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的中药注射剂不适合此法。

⑤酸性沉淀法:鞣质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pH值2~3) 不溶于水而产生沉淀,故可在提取液中加入盐酸调pH值在2~3之间,使鞣质沉淀,然后再加入活性炭吸附而除去鞣质。

⑥聚酰胺法:鞣质分子中的羟基能够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而被吸附。故在有效成分与聚酰胺吸附力弱时,可将提取液通过聚酰胺柱,以除去鞣质。

⑦透析法:在有效成分的分子量比鞣质小的情况下,可采用透析法除鞣质。

⑧超滤法:一般有效成分分子量较小,而鞣质分子最较大,可借鞣质与有效成分分子量差异,用超滤法将鞣质除去。

除上述这几种方法外,还有氨水法、乙酸乙酯法、醋酸铅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2)除蛋白质法

①乙醇沉淀法:在含有蛋白质等杂质的提取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量达70%~75%以上,则乙醇能够破坏蛋白质形式的水化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粘连,形成较大的蛋白质团,发生变性而沉淀。

②热处理冷静置法: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会变性凝固,故可利用此原理除蛋白质。方法同除鞣质。

③等电点法: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而析出,故可调节适当的pH 值,使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处于等电点而析出。

实际工作中,除鞣质和蛋白质等杂质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可靠的较少,并且,同一种方法在这种中药注射剂中的效果好,而在另一种中的效果差。其原因,可能与所含杂质的化学成分不同有关系。因此,在配制中药注射剂中,具体事物应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可选择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同时,在除杂质过程中可进行鞣质、蛋白质的定性检查以观察杂质是否除净。

(3)除淀粉、粘液质、树胶多糖等方法中药原料含有大量淀粉,如采用水煎提取有放成分,可选用高浓度乙醇(高于70%以上)将糊化的淀粉除去;或采用冷浸或醇提取有效成分,然后用水沉淀的方法除净淀粉。

除去粘液质和树胶的方法,是利用它们不溶于乙醇的性质,使它们沉淀出来。或利用其分子中含有羟基,加入石灰水或碱式醋酸铅,将它们沉淀而除去。多糖可采用吸附剂,如滑石粉、活性炭、纸浆等吸附而除去。

(4)除色素类法色素有二类,一类是水溶性色素(花色苷类),一类是脂溶性色素(叶绿索、叶黄素)。水溶性色素含羟基多,故可用加沉淀剂如醋酸铅、石灰乳等除去。脂溶性色素可采用有机溶媒脱色方法。

(5)除树脂虽然树脂不溶于水,但在提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提取物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树脂。除树脂方法,可将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水沉淀,利用树脂溶于醇不溶于水的性质,除去树脂。也可以将乙醇提取液调节pH值至8.0,除去树脂。也可以采用加沉淀剂,如石灰乳、醋酸铅等沉淀树脂。或加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方法吸附树脂。

(6)适当控制投药量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最避免投入能引起过分剌激和疼痛的原料或减少其投药量。如配制人参注射剂时,因人参含有皂苷易引起疼痛剌激,故在组方设计时,一般将含最控制在每mL含人参生药0.2 g左右。

(7)调整适宜的pH值在调整pH值以减轻疼痛时,要考虑到所调pH值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若有效成分稳定的pH值是偏酸成偏碱性时,则不能为了减轻疼痛而调至中性。因为调至中性时,可引起部分有放成分沉淀,降低疗效。如含有盐酸普鲁卡因的消痔液,其pH值调至7时,则会有部分普鲁卡因析出,反而影响止痛效果。

(8)调节注射剂为等渗溶液通过调节中药注射剂为等渗溶液,可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调节的方法,参照其他章节渗透压问题的有关部分。

造成疼痛的原因是很多的,因此要想通过单一措施来消除疼痛,往往是不可能的,除了上述所列几种措施外,加必要的止痛剂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二)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种变态反应,可强烈的表现于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红斑、皮疹等;严重者胸闷气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或死亡。

1.过敏试验方法

见本章第六节。

2.中药注射剂常见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全身搔痒、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意识不清、脉搏细弱、心音低沉等。

过敏反应通常不发生于首次用药,有些人似乎在第一次用药后即发生过敏反应,其实可能在过去不自知的情况下己用过该药。妇女在哺乳期用药也可能引起乳儿致敏。药物过敏发生之后,患者对它的敏感性可能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消失。以后若再用该药,即可再次引起过敏反应。一般说来,应用致敏药物次数越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病情越严重,治疗越困难,愈后越差。

3. 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

有些中药含有完全抗原或半抗原等抗原性物质,它们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或在他们的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抗原物质与机体作用后,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某些以花粉为原料的药物、某些含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物质的药物,就有可能发生过敏。据报道,银杏中所含的银杏酚酸是产生过敏反应的

主要成分。

4.预防过敏的措施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主要根据其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首先找到致敏成分,然后通过各种精制方法在保证有效成分不受损失的情况下予以除去,若不能除去则不能制备注射剂。如银杏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醋,而银杏酚酸为致敏成分,要求银杏半成品中含量不高于5μg/g。制备注射剂时,可采用不同措施如改变溶剂系统,双重吸附工艺等以除去。有些化学成分既是有效成分,在注射给药时也是致敏成分,如小檗碱,此类药物不能制成中药注射剂,应改为其他途径给药,若为复方,可考虑更换其他中药。有些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难以确认,有些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与原料产地、采收季节、制备工艺有关,过敏成分的控制比较困难,可考虑在质量标准中增加过敏试验项目,每批原料和成品都进行过敏试验检查,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

(三)溶血有

有些中药性射剂,由于含有皂苷或由于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的原因,在注入血液后可产生溶血作用。也有些注射剂中含有少量鞣质等杂质,注入后会引起局部胀痛,注入血液可产生细胞凝聚,引起血液循环机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尤其是供静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剂,应当作溶血试验。其中皂苷的存在是引起溶血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较多见。

1.溶血的原理

少量皂苷对机体影响不大,因为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清除游离血红蛋白的保护机能。药液中所含的皂苷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发生溶血。大量的皂苷进入血液内,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了膜表面张力,形成了一种皂苷与类脂的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状态,使红细胞大最破裂,产生溶血现象。用家兔作体内溶血试验表明,产生溶血时皂苷的最低浓度20μg/mL,比体外试管试验的最低浓度约大1倍。因此在使用含有皂苷的原料如人参、三七、甘草等时应慎重。

除了皂苷外,药液的渗透压、酸碱性、附加剂等也是产生溶血的因素。溶血检查法,目前采用体外溶血试验来检查。详见本章第六节。

结果判断:

(1)一般中药注射剂0.3mL,在2h内不产生溶血作用者,认为可供注射用。

(2)如有红细胞凝聚的现象,可按下法进一步判定,即凝聚物在试管振摇后又能均匀分散,或将凝聚物放在载玻片上,在盖玻片边缘滴加2滴生理盐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凝聚红细胞能被冲散者为假凝聚,其制品可供临床使用。若凝聚物不被摇散或在玻片上不被冲散者为凝聚,其制品不宜供临床使用。

2.防止溶血的措施

目前,防止中药注射剂溶血现象的措施主要有3种方法:

(1)除去溶血物质针对能产生溶血的皂苷的理化特性,在制备工艺中,采取措施除去皂苷,便可制成不溶血的注射剂。

(2)加抗溶血剂常用抗溶血的物质有果糖、葡萄糖、氨基安息香酸类衍生物。它们具有降低红细胞膜界面的活化能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好的抗溶血作用。

(3)其他方法若皂苷是作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时,为了防止溶血的产生,可涌过降低药物的浓度,使皂苷浓度低于“临界溶血浓度”的方法。同时,在临床使用时要慎重。

(四)粒子污染

中药注射剂含有中药原材料本身以外的杂质叫粒子污染。如碎玻璃、金属屑、细菌、真菌、真菌孢子、炭黑、白粉、结晶体、氧化锌、粘土、活性炭粒、滑石粉粒、纸屑、纤维丝、棉丝、硅藻土粉粒、橡皮屑、橡皮成分或污染物等。这些粒子来源于操作环境、操作过程、操作人、工具、器具和溶液等,且由能被滤除。

粒子对人体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家兔、狗等动物注入含粒子液体后,可引起肉芽肿。含有橡皮屑、棉花纤维、毛发及碳酸钙的药液静注于家兔,可引起肛门体温改变。对一些病例尸体解剖检查,发现肺泡变厚伴有间质纤维性改变,被认为是静注含纤维丝等粒子物输掖所造成的。有人认为粒子输入体内可产生下列效应:生物惰性、剌激发炎反应、剌激成肿块、剌激抗原性反应、微血管阻塞引起坏死或损伤,以及重复注入相同杂质可产生过敏反应等。

检查药液中的粒子物质有显微计数器法、光阻法、薄膜过滤法、散射光下视力检查等。(详见《中国药典》95年版和98年增补本)

严格按照GMP要求,在规定的净化级别条件下生产操作,可防止粒子污染。防止粒子污染,通常采用层流式高效空气过滤器,局部层流罩等,其设备优点有:①能供应没有错乱状态的超净空气;②层流空气具有自行除尘的能力;③可避免不同药物粉尘的交叉污染;④不需要常用的水喷淋和空气闭锁。

(五)沉淀问题

中药注射剂由于原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若处理不当,常造成成品产生浑浊沉淀。有的在灭菌后立即产生,有的经放置几天或数月后产生。有沉淀的中药注射剂不可作注射使用,更不能静脉给药,否则易造成对病人的危害。

1.产生沉淀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产生浑浊、沉淀等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杂质未除净,二是有效成分析出。

(1)杂质的存在未除净的杂质,既是引起注射剂澄明度不合格,产生浑浊、沉淀的因素,也是产生疼痛、红肿、硬结的主要物质。中药中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鞣质、树胶、果胶、淀粉、蛋白质、粘液质、树脂和色素等,通常被视为“杂质”。它们是中药注射剂产生浑浊、沉淀的主要原因。鞣质依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两类,中药中含有的鞣质,多属于后一种。缩合鞣质的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大多是儿茶精类衍生物。儿茶精类衍生物是结晶体,分子比较小,能溶于水。但是,在水溶液中加热或较长时间放置后,往往氧化缩合生成没有结晶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了,呈浑浊的胶体溶液,甚至不溶于水而析出。鞣质因其有多羟基结构,不仅本身可缩合形成沉淀,而且还能与中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结合形成沉淀。目前一般认为,鞣质是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混浊、沉淀及注射后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等的主要因素。

除了鞣质外,蛋白质、粘液质、色素、淀粉、树脂、树胶、果胶、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也是造成沉淀的重要原因。这些化合物,一般被视为无效成分,在配制中药注射剂的提取精制过程中,作为杂质而被除去。但往往因为技术问题等种种客观原因,仍有一部分未能除尽而溶于溶媒中,贮存时间稍长甚至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沉淀。其原因可能是:①它们与有效成分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共溶或助溶现象。②它们的微粒上有时带有同性电荷互相排斥,而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沉淀出来。③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具有许多亲水性基因,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化层而不沉淀,但在长时间放置后,会慢慢析出成为沉淀物,例如树脂中的树脂烃类为非极性物质,在水溶液中易析出沉淀。而树脂酸类,因具有极性基因,在水中微溶,不易很快沉淀,在灭菌或贮存中逐渐析出来,产生浑浊和沉淀。淀粉是一种

碳水化合物,它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媒,也不溶于冷水。在水加热50℃左右,淀粉开始膨胀,60℃开始糊化,60℃以上完全糊化,成为具有粘性的半透明凝胶或胶状液体,过滤亦很难完全将其除净。粘液质和树胶在水中形成粘稠状的胶态液体,过滤亦很难将其除干净。

(2)有效成分的不稳定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不稳定,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化学变化,往往析出形成浑浊或沉淀。有的是不发生结构变化而析出,有的是经氧化还原成水解形成新的化合物而析出,有的是与其他有效或无效成分结合而析出。水温度、酸喊度、空气、氧、光线、微最重金属和安瓿玻璃质量等常常是引起有效成分不稳定的因素。

有效成分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中药注射剂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很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类、酚类等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作用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温度、酸碱度、重金属离子等。

有效成分的水解反应,苷类、生物碱、酯类、酰氨类等都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常常受到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有效成分本身可因灭菌温度、贮存温度与时间、pH变化等发生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质而自水中析出。如含有醛基、酚羟基、醇基、共轭双健体系等有效成分,易产生氧化反应;含有邻苯二酸结构的化学成分还会产生自动氧化作用。在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及复方中药注射剂中,几种或几十种有效成分之间,常因上述因素的影响,发生极为复杂的化学反应,如缩合、聚合等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而析出来。例如麻黄提取液(含有效成分为麻黄生物碱)与黄芩苷水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大量的棕褐色沉淀。在中药注射剂中的杂质未除尽的情况下,有放成分与杂质之间亦能发生上述各种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而沉淀。

物理性变化主要是由酸碱度的改变所引起的。我们常常因为没有完全了解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性质,未能将药液的pH调节在适宜的范围,当药液经过灭菌或贮存后,因pH发生改变致使有效成分变化而沉淀,或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来。有时,我们虽然按照规定的pH值去调节,但经过灭菌或贮存后,由于各种原因,pH值亦可发生变化。当变化后的pH值不在有效成分稳定的pH值范围内,则有效成分亦会变质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如生物碱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当pH值太高,则生物碱就非常易游离出米;分子结构上含有羟基,酚羟基的化合物,当pH值过低时,则在水中溶解度相应减少而易析出;含苷类化合物pH 值过高或过低,均易使苷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而析出。

有效成分之间、有效成分与杂质之间的化学性变化,则更为复杂。有些中药注射剂虽然其pH值已调节在有效成分稳定的pH值范围内,但灭菌温度与时间、贮存条件、安瓿中的空气、安瓿玻璃质最等因素,均能引起pH值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有放成分稳定的pH值范围,则有效成分便会析出,成为沉淀物。(3)金属离子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中常含有微量的金属离子如钾、钠、钙、镁、铁、铝、汞、铜等。由于上述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与一些有效成分或无效成分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或者这些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促进某些化学成分氧化分解,生成新的化合物沉淀下来。如黄酮苷类化合物与铝盐、铅盐等化合物生成有色的整合物沉淀下来,反应式如下:

中药注射剂中常见的金属离子有以下几种来源:

①从生产设备、机器、器具、金属工具等带入金属离子。制备中药注射剂,从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过滤、浓缩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可能会带入各种金属离子。

②从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试剂、附加剂带入金属离子。如工业用的乙醇、附加剂含有醋酸铅、碱式醋酸铅、酸碱调节剂氢氧化钠等。

③从水煎煮所用的自来水中带入。自来水中含有一些无机离子,用自来水煎煮中药提取有效成分时,必然会带入大量的金属离子。

④从中药原料中带入。中药原料中常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它们大多与草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结合成盐存在于植物体内,不论用何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时,都可能把这些金属离子带入到提取液中。

(4)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可造成中药注射剂浑浊与沉淀外,还可能有温度过高或过低、药被浓度过高等造成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不合格。

温度过高可将中药注射剂内未除净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破坏,使之胶体状态变成凝聚状态。当温度下降后,便因其动力稳定性降低而沉淀下来。温度过低也可使某些化学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沉淀。

中药注射剂的浓度过高,其有放成分与杂质的含量过高,虽然药液可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但当灭菌或存放过程中,由于条件变化,会逐渐产生浑浊或沉淀。

2. 防止沉淀的措施

为了防止沉淀现象的发生,常针对造成沉淀的原因采取下列措施。

(1)除尽杂质除尽杂质的方法,可参见本节疼痛问题以下的有关内容。

(2)严格控制灭菌的温度与时间由于氧化反应与温度、受热时间成正比,因此不论在热处理或是在灭菌中,都应该严格选挥最合适的灭菌时间与温度,尽量避免高温与长时间加热。在热处理的工序中,由于加热后仍需将药液过滤,故有时不重视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这是不妥当的。因为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控制不当,必定会使有效成分发生反应而沉淀。虽然能将沉淀物过滤除去,但沉淀物中除含有杂质外,还含有有效成分,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则影响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来说,热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应与灭菌的要求相一致。

(3)严格控制贮存的条件中药注射剂应贮存于低温、阴暗处较为适宜。pH 值在4~9之间比较合适。

(4) 添加抗氧剂或充填惰性气体抗氧剂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能够比有效成分先氧化,从而保护了有效成分,使之避免氧化。药液的pH值在7以下,宜选择酸性抗氧剂如亚硫酸氢钠;pH值在7以上,则宜选择碱性抗氧剂如亚硫酸钠。为了防止药液含有微量的重金属离子催化有效成分的氧化反应,还可以加入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或依地酸钙钠。药液中的氧气及安瓿空间部分空气中的氧气,是有效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在易氧化的药液中以及安瓿中通入惰性气体,以将其中的空气驱除,避免药液中以及安瓿空间部分空气中的氧时有效成分的作用。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和二氧化碳。

(5) 调节适宜的pH值中药注射剂调节pH值的范围,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如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的单体中药注射剂,调节pH值4~5之间比较合适;有效成分是苷类、有机酸的,调pH值至8比较合适;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包括中药复方注射剂),其pH值为7~7.5之间比较合适。

调节中药注射剂pH值时,既要考虑到药液的稳定性,又要考虑到灭菌对pH 值的影响。近来发现,不论是肌肉注射、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液,经过灭菌后,pH值都会发生变化,大多数下降,少数升高。如两面针注射剂经灭菌后,

pH值明显升高,药液偏碱性,使生物碱析出;了哥王注射剂灭菌后,pH值下降为偏酸性,使部分黄酮析出。从下表看出中药注射剂灭菌前后pH值的变化。

表7-1 中药注射剂灭菌前后pH值变化

名称组成配制方法提取液

pH值

调节

pH值

灭菌后

pH值

当归注射液当归渗漉法

4 7

5.4

蓝青注射液板蓝根、毛冬青、鱼

腥草、黄芩水提醇沉法

6.5 7 6.2

黄芪注射液

黄芪水提醇沉法 4 7 5.4 山栀注射液山栀子渗漉法 4.5 7 5.6

虎星注射液虎杖、鱼腥草、板蓝

根、大青叶

水提醇沉法 5 7 5.6

茯苓注射液茯苓水提醇沉法 5 7 5.4

补升注射液黄芪、党参、白术、

山药

水提醇沉法 4 7 5

柴胡注射液柴胡水蒸汽蒸馏法 6 7 5.8 党参注射液党参水提醇沉法 5 7 5 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水蒸汽蒸馏法7 — 6.7 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水提醇沉法+浸渍法 4 7 5.4 抗菌清注射液黄柏、败酱草水提醇沉法 4 7 5.8 牛参注射液牛参水提醇沉法 3 7 5.4 葛根注射液葛根水提醇沉法 5 7 5.4 茵陈注射液茵陈渗漉法 4 7 5.2

安宫注射液麝香、牛黄、珍珠、

黄芩、黄连等

混合提取法—7 5.6

黄茵子注射液黄芪、茵陈、山栀子渗漉法+水提醇沉法 5 7 5.8 芦荟注射液芦荟醇提水沉法 4 7 6 黄檀注射液颠黔黄檀水提醇沉法 5 7 5.6 藤黄檀注射液藤黄檀水提醇沉法 5 7 6.2 野木瓜注射液野木瓜水提醇沉法 4 7 5.4 麝香注射液麝香水蒸汽蒸馏法 6.5 7 7 甘草注射液甘草水提醇沉法 4 7 6.2 苦参注射液苦参水提醇沉法 4 7 5.6 附子注射液熟附子水提醇沉法 2.5 7 6 五味子注射液五味子水提醇沉法 1 7 6.7 麝香二号注射液麝香残渣水提醇沉法 6.5 7 6.7 白术注射液白术水提醇沉法 6 7 5 佩兰注射液佩兰水提醇沉法 3 7 6.4

川红注射液川芎、红花、元胡水提醇沉法 3.5 7 6.8 丹参注射液丹参水提醇沉法 4.5 7 5.8 茵栀黄注射液茵陈、山栀子、黄芩水提醇沉法 4.5 7 6.3 桃仁注射液桃仁水提醇沉法 4 7 6 瓜蒌注射液瓜蒌水提醇沉法 5 7 6.2

丹降注射液丹参、降香水提醇沉法+水蒸汽

蒸馏法

—7 5.2

牛黄注射液牛黄(人工合成)醇沉水沉法—7 7

上表列出的注射剂,其pH值在灭菌后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调节注射剂pH值时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凡pH值灭菌后下降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凡pH值灭菌后升高者,可适当的调低一点。

(6)加助溶剂或增溶剂为了防止产生沉淀,提高药液的澄明度,可加入助溶剂或增溶剂。操作中,先将提取液加热至50℃~60℃后,加入增溶剂吐温80,边加边搅拌,可促进吐温80的增溶作用。

(7)除去金属离子针对中药注射剂污染金属离子的途径,一般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活性炭等除去金属离子。也可以用透析法或通过加金属络合剂等措施,除去金属离子。

(8)高倍药液低温放置将中药注射剂的高倍药液(一般2~5倍),灌封于大输液瓶中,按规定的温度与时间进行灭菌,然后在低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经观察,没有产生浑浊或沉淀的药液,即可以配液,若产生浑浊或沉淀,则可继续采取措施,除净沉淀物。

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除净沉淀物的各种措施,都有可能损失部分有效成分。因此,不能单纯追求药液的澄明度而不考虑疗放。

(六)附加剂问题

中药注射剂除主药外,常常添加一些辅助药物,以增加其稳定性、有效性,或喊轻疼痛,增加溶解度等。这类附加的药物称之为附加剂。在选择和使用附加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在应用的有效浓度内,应对机体无毒及副作用。

②与有效成分无配伍禁忌,不影响其疗效及含量的测定。③供静脉使用,原则上不应加附加剂。④应以适当的形式注明附加剂名称及含量,以供医师用药时作参考。

附加剂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助溶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局部止痛剂、延效剂、酸碱度调整剂、渗透压调整剂等。

(七)酸碱度问题

中药注射剂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到它的质量和药效。保持药液适当的pH值,不但保持了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同时又能改善药液的澄明度与质量。

1.调节酸碱度的目的

中药注射剂调节适宜的酸碱度,具有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药物的疗效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最大溶解度的pH值是不一致的。将药液调节适宜的酸碱度,既可以使有效成分溶解度增大,又可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在灭菌成长期贮存中沉淀下来。如地龙的有效成分是氨基酸和多肤类,各种氨基酸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生物碱为有效成分的注射剂,酸碱度一般应调至中性或酸性。某些苷类为有效成分的注射剂,其酸碱度应调至中性或偏碱性。药液的pH值对有效成分氧化有很大影响,调节适宜的pH值可以延缓药物氧化

速度。

(2)保证药物质量、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的酸碱度不适宜或变化,可使有效成分析出产生浑浊或沉淀,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又影响了质量。当中药注射剂大剂量静脉输注体内时,如果该药液酸碱度调节不适宜,或过于偏酸或过于偏碱,就会直接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这是因为人体血液内pH值的突变,能够破坏血液的恒定性,造成酸中毒或碱中毒,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但是,血液本身具有缓冲能力,当将适当的酸性或碱性药物缓缓注入血液时,只要不超过血液的缓冲极限,血液就能自行地调节其酸碱度。因此,一般一次注射剂量在数mL之内,不论是肌注或是静注,其pH值在5~8之间,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2. 调节酸碱度的原则

(1)根据血液酸碱度的生理情况,原则上药液的pH值应该与血液的pH值相一致,特别是大剂量静脉给药更应如此。

(2)除了考虑机体对药液的酸碱度要求之外,还应考虑药液有效成分稳定的pH值范围,pH值对有效成分溶解度的影响等。

(3)小剂量肌肉注射,穴位或皮下注射的药液,其酸碱度在不超出pH值5~8时,首要考虑的是药液的稳定性、澄明度及疼痛问题。

(4)大剂量的静脉药液,其pH值的调节,原则上应以机体对药液的耐受量为度,一般为pH值7±0.50。倘若药液是稀释于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大型输液中使用,则也可以在不超出5~8范围内调节其pH值。

(5)许多中药注射剂,在灭菌后其pH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调节pH值时,可预先高调或低调一点,但以有效成分经加热灭菌而不被破坏为原则。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 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 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4)pH值不适宜中药注射剂pH值大于8.0小于5.0,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因为,药液偏酸或偏碱,都对局部组织产生剌激。大多数中药提取液都偏酸性(pH值在1~5之间),在配制中若不调节pH值,经过灭菌后,pH值又下降,从而酸性更强,刺激性就更大了。 2.测定疼痛程度的方法测定中药注射剂引起疼痛的程度,对于预知人体注射药物能否引起疼痛、红肿等具有一定作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小鼠后跖皮内注射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取18~20g健康小白鼠(雌雄均可),每10只为1组,分药物组与对照组两姐。每鼠自一侧后跖皮内注射0.03mL药液,注射后立即放入鼠笼中,并立即观察2 min内的舐足、提足和踢足反应,并作统计。统计时,舐足以每一次计2分,提足或踢足一次相当舐足50次。每鼠各反应计分之和即为该鼠的反应得分,将组内各鼠反应得分相加,再除以小鼠数,即得小鼠对该药致痛反应的平均得分。 对照组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给药方法、统计方法与给药组一样。

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分析 目录 一、概念 二、当前中药材市场现状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别方法 一概念 我国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品种12807种。中华本草收载8980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林瑞超主编“中国药材标准名录”2011年版收载药材涉及约530个科,4700余个品种(有标准),加工成中药饮片约5000余种常用中药材600余种,其中大规模种植品种约200余种。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616种,其中包括439种饮片。 1、药品 2、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 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3、中药材,是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采集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物。 历代本草大多有记载。 4、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 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加工得到的制成品。 5、道地药材:为某个或某几个行政区划所生产的,历史悠久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 量丰富、加工考究、疗效稳定可靠、并得到公众认可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常用中药材有道地讲究的品种大约200余种,如“四大怀药”——河南产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浙八味”——浙贝母、玄参、菊花(杭菊)、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十大广药”——广藿香、陈皮、佛手、广地龙、阳春砂、化橘红、沉香、益智、金钱白花蛇、高良姜。“四大北药”——甘肃产当归、大黄、山西产黄芪、党参。 6、药品标准:是根据药物来源,生产工艺及贮运过程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用于检测药品 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药品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规范质量标准具有的特点是:权威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中药材质量标准规定的前提主要是:中药材来源的固定、产地加工和和加工炮制的稳定;临床疗效的确切及所含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质、贮藏条件的限定药材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 7、中药材法定的质量标准:三级 国家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现行颁布十版:53、63、77、85、90、95、2000、2005、2010、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部颁标准)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期92(101种)、卫生部进口药材标准(74、77、79、86)、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95)、蒙药分册(98)、维吾尔药分册(99)及部分散标准:国家药品监督局注册标准(2004)(局标进药-43种)和部分散标准;如塞龙骨、龙曲蝎。 3)、地方标准: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中药材,除药典、部标、局标标准已收载的品种外、另行制定颁布的标准。 如:黑龙江01、山东02、贵州03、广东04、10、云南05、福建06、辽宁09、湖北 09、甘肃09、新疆10、四川10、广西壮药08、西藏12(一、二册)、山西87等。 二、当前中药材市场现状 药材市场总的在向健康方向发展,人们渴望吃到合格的“放心药”“货真质优”的药材,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概念 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 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 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 3、无菌混悬液; 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 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 (四)给药途径 1、皮内; 2、皮下; 3、肌肉; 4、穴位; 5、静脉; 6、脊椎腔等。 (五)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

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 2、给药不方便; 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 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因此,1993年卫生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规范中药注射液的研究、生产。95版《中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了多种中药注射剂,且许多中药注射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如鱼腥草、生脉、参麦、清开灵、参附、灯盏花、血塞通注射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知识 (一)分类 1、按物态分: (1)液体注射液(包括水针和油溶液) (2)注射用粉针(灭菌粉末) 2、按给药部位分: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A.静脉滴注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C.配制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D.每分钟约40滴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药注射剂应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在() A.用药开始5分钟内 B.用药开始10分钟内 C.用药开始30分钟内 D.用药结束30分钟内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是() A.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B.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C.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D.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停药,并积极进行抢救 我的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的是() A.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B.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C.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 D.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完整的含义是() A.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B.谨慎联合用药 C.确需要联合使用应考虑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B.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C.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差异性以及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专一性 我的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不属于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是() A.选用产品质量不合格 B.用法不当(滴速过快、选用溶媒不当、改变给药途径) C.用量不当(超剂量使用) D.用药与辨证不符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既可选用5%~10%GS作为溶媒,又可选用0.9%NS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是() ? A.复方丹参注射液 B.血栓通注射液 C.参麦注射液 D.灯盏细辛注射液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属于慎重使用而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是() A.老年、儿童患者 B.再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C.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D.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我的答案: B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20XX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 A.静脉滴注 ?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 C.配制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 D.每分钟约40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药注射剂应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在() ? A.用药开始5分钟内 ? B.用药开始10分钟内 ? C.用药开始30分钟内 ? D.用药结束30分钟内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是() ? A.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 B.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 C.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 D.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停药,并积极进行抢救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的是() ? A.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 B.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 C.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 ? D.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完整的含义是() ? A.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 B.谨慎联合用药 ? C.确需要联合使用应考虑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 A.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 B.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 C.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差异性以及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 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专一性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不属于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是() ? A.选用产品质量不合格 ? B.用法不当(滴速过快、选用溶媒不当、改变给药途径) ? C.用量不当(超剂量使用) ? D.用药与辨证不符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既可选用5%~10%GS作为溶媒,又可选用0.9%NS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是()? A.复方丹参注射液 ? B.血栓通注射液 ? C.参麦注射液 ? D.灯盏细辛注射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属于慎重使用而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是() ? A.老年、儿童患者

中药饮片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doc

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回顾日期:

目录 1. 概要 2. 回顾期限 3. 制造情况 4. 产品描述 5. 物料质量回顾 5.1 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问题回顾 5.2 主要原辅料购进情况回顾 5.3 供应商管理情况回顾 5.4工艺用水质量问题回顾 6. 成品质量回顾 6.1 成品质量标准 6.2 成品质量指标统计及趋势分析 7. 生产工艺回顾 7.1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情况 7.2 中间产品控制情况 7.3 工艺变更情况 7.4 物料平衡 7.5 收率 7.6 返工与再加工 7.7设施设备情况 8. 偏差回顾 9. 超常超标回顾 10.质量事故回顾 11. 产品留样观察 12. 拒绝批次回顾 12.1 拒绝的物料 12.2 拒绝的中间产品及成品 13. 变更控制回顾 14. 验证回顾 15. 人员情况 16. 委托加工、委托检验情况回顾 17. 不良反应回顾 18. 产品召回、退货回顾 18.1 产品召回 18.2 退货 19. 投诉 20. 改进或预防措施 21. 结论

22. 建议 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内容 1、概要: 根据GMP(2010修订)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八节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按公司《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管理规程》的要求,2014年01月,对2013年生产的全部批次的中药饮片进行了年度质量回顾分析。本报告对涉及该产品的物料及主要供应商、生产工艺(含主要工序控制参数验证情况及工艺变更、物料平衡及成品收率、返工与再加工、设施设备情况)、偏差(含生产过程及检验)、超常超标、质量事故、产品稳定性考察、拒绝批次(物料及产品)、变更控制、验证、环境监测、人员情况、投诉、不良反应、产品召回及退货等方面进行了年度回顾分析;对品种的成品、中间产品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关键工序控制参数进行了统计、趋势分析;对回顾中出现的偏差制定了改进与预防措施。 本回顾年度涉及产品的回顾分析项目均符合规定,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及主要工艺控制参数趋势基本稳定。从而确认产品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现行标准适用。 2、回顾期限: 3、制造情况: 本回顾年度共生产白术、党参、当归、黄芩、黄芪、远志、熟地黄、生地黄、决明子、红花、柴胡、炒白扁豆、太子参、天麻、姜厚朴、厚朴、蒲公英、麸炒白术、连翘、苍术、麸炒苍术、醋香附、煅瓦楞子、酒萸肉、蒲公英、桔梗、丹参、猪苓、金银花、菊花、秦艽、醋延胡索、麦冬、菟丝子、山萸肉、川芎、桑白皮等36个产品,共113批,总产量为17864.2kg。 4、产品描述: 4.1产品工艺: 【详细内容见各产品的工艺规程及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基本药物及招标基础知识

一、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 1.1基本药物的概念(了解)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卫生部等9部门于2009年8月18日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在该文件中对基本药物的阐述如下: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1.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2.1 遴选原则: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 1.2.2相关文件: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9号)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 1.2.3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共307个品种。 1.3省级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为了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需要,避免常见病患者流向大医院,使常见病能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解决。各省根据疾病谱特点和基层用药实际,重点遴选并建立了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如山东省共增补216种基本药物,广东省增补244种,上海增补381种。执行政策同国家基本药物。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

1、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有() A 辨证用药 B 因人制宜 C 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D 以上都是 2、以下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一般不登载安全性内容的项是() A 【不良反应】 B 【禁忌】 C 【功能主治】 D 【注意事项】 3、临床上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目的,需要连续用药至一定的次数或时间,这一过程称为() A 疗程 B 用药 C 辨证 D 辨病 4、以下对特殊人群使用中药注射剂说法正确的有() A 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十分慎重,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的,不选用静脉注射;必须静脉注射的要加强监测 B 老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尤其静脉注射给药的风险远大于口服或肌注 C 婴幼儿、孕妇为中药注射剂不适宜人群,应避免使用 D 以上都是 5、输液速度常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来调节,一般成人滴速为() A 15~20滴/分钟 B 20~40滴/分钟

C 30~80滴/分钟 D 50~100滴/分钟 6、关于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在用药过程中,尤以用药后期发生率较高 B 溶媒是小容量中药注射剂输入静脉的载体。溶媒的选择对于保证药物成分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C 微粒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的不溶性微粒有活性炭、橡胶屑和药物残渣等,输入人体会引起肉芽肿、局部组织的血栓和坏死等不良后果 D 输液配制环境对输液微粒污染有一定影响,净化配制操作环境,加强无菌 操作,可明显减少配制过程中热原和微粒的侵入 7、以下关于安瓿锯割与抽吸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 安瓿锯割的周径越大,带入药液中的玻璃微粒越多 B 抽吸药液时应将针头置于安瓿的中下部,可减少微粒污染,也可用注射器头直接从安瓿内吸取药液 C 安瓿锯割时如用酒精棉球擦拭后再开瓶,微粒污染会减少 D 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插入瓶塞固定使用1 枚针头,以减少胶塞微粒的脱落 8、以下对药物过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中,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约占70% B 皮试阴性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发生机率很小,但反应程度比较大 C 过敏反应与药物中的成分及机体特异性有关 D 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也产生了新的给药方式--中药注射剂。本文主要从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映的因素着手分析,从而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出现不良反映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有效的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代替了中药给药的传统方式,为患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出现了不良的反映,为了大范围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制药技术和方法,减少不良反映的出现的问题。 1 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1药物因素中药材是中药注射剂中的主要原料。由于药材产地、气候、野生与栽培、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响,所含有效成分含量会有所差异: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稳定。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中药饮片中含有生物碱、鞣质、木脂素、内酯、萜类、蛋白质、多肽和色素等多种成分,特别是鞣质和蛋白质本身就是致敏物质。有的植物药中含有致敏性高的成分。我国现在生产中药注射剂中,属于复方制剂的剂。由于化学成分复杂,配伍时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和形成不溶性微粒,所以多成分的组成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同厂家生产同种注射剂时的工艺差异,也造成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参差不一。 1.2使用因素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是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如無指征用药、超剂量用药、盲目联合用药、溶媒不当、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滤器差别、未按说明书使用等。有报道表明,在所有涉及中药ADR中。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导致的ADR为50,38%。 1.3患者因素 1.3.1个体差异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有很大比例。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免疫系统以及体内代谢酶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其中过敏性体质者更容易发生,约占所有ADR的25%。 1.3.2[1]老人婴幼儿以及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年轻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1~60岁ADR 发生率为14.4%,61~70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0%。小儿是新生儿和婴幼儿谷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3.3患者用药状态也可导致部分ADR的产生[2]。患者精神欠佳,空腹状态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 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的日趋广泛,引起的ADR也日渐增多。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中药注射剂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为药物热、皮肤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贫血[4]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2.1 过敏反应有些中药含有完全抗原或半抗原等抗原性物质,它们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抗原物质与肌体作用后,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瘙痒、红斑、水泡、剥脱性皮炎,发生率为22.21%[5]。王晓瑜等[5]分析413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占ADR 总数的68.75%,引起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变化、胸闷、窦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力衰竭致死;消化及泌尿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肝损害、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神经及肌肉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肢痉挛、末梢神经炎、口舌生疮、肌肉震

中药饮片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北京同科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1.注Array册 相 关 信 息 … … … 2.质 量风险概述……… 3.质量风险识别……… 4.风险分析………… 4.1风险失败模式建立… 4.2风险分析……… 4.2.1人员风险…… 4.2.2设备、仪器风险…… 4.2.3用物料风险…… 4.2.4生产操作方法风险… 4.2.5生产环境风险… 4.2.6检验风险…… 5.评估总论与建议… 6.本风险评估依据与文件资料…… 产品名称: 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 评估小组成员: 评估日期: 我公司中药饮片产品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以及包装标签上的信息均按上述信息执行,与注册信息相符合。 2、中药饮片产品的质量风险概述 本报告中药饮片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对中药饮片产品涉及的生产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的目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没有管理措施的必须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低风险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如果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后风险仍不可接受,应重新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和办法。本风险评估资料来源于公司中药饮片产品质量档案,历年生产记录,各种涉及的偏差、变更、验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涉及等中药饮片产品生产的全部记录资料。 3、中药饮片产品风险识别 中药饮片产品质量风险详细见下表,并逐一展开分析和评价,找出风险点进行控制,把降低风险的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采用表格的形式针对中药饮片产品质量风险,从人、机、物、料、法、环、测量六大因素进 行风险识别分析: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10分本人评估 第一节中药处方 一、处方的意义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立法和用药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三、处方的常用术语 (一)与药名有关的术语1.炮制类 2.修治类 3.产地类4.品质类 5.采时、新陈类 6.颜色、气味类 (二)与调剂有关的术语1.中药调剂 2.饮片用量 3.饮片常规用量 4.脚注 5.小包装中药饮片 (三)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1.脚注 2.煎药量 3.煎药方法 四、处方调剂的流程: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 第二节处方审核 一、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 在审方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查处方各项内容 2.药师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3.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4.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3天。 5.药师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所列的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 二、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处方规范性 1.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1)体现“君、臣、佐、使”。 (2)名称、用法、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双签名 (3)法定剂量单位以克为单位。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4)对产地、炮制、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调剂、煎煮注明在药品右上方 (5)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1],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1 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是以鲜鱼腥草为原料提取,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2]。药理实验证实,鱼腥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利尿作用。其注射液作为广谱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及淋菌性尿道炎症。不良反应:腹痛、血尿、过敏性休克、药疹、胃肠道痉挛、口唇麻木、发热、寒战、胸闷、恶心、呕吐、头晕、气促、寒战、大汗、血压下降、胸闷、胸痛、面部潮红。 2 葛根素注射液 本品主要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4]。尤其有较缓和的降低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5]。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脉及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不良反应: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痛、药疹、溶血性贫血、寒战发热,还可引起肝损害、肾损害,患者出现四肢乏力、黄疸以及转氨酶和血钾尿素氮明显升高等[3]。 3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异烷苷40多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和100余种黄酮化合物等[6]。黄芪的药理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使用黄芪注射液后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随着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血流阻力指数,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减少局部血管痉挛及血管炎症所致继发性脑缺血。临床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淤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不良反应:头痛剧烈、心慌、寒战、高热、喉头水肿、药疹、过敏性休克[3]。 4 参脉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系由红参、麦冬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经药理实验研究,可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各种病理性物质的清除作用,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能强心升压,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消失、缩小率,临床常用于治疗气阳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注射剂常用的质量问题为澄明度问题、刺激性问题及疗效不稳定问题。 解决问题:1、解决澄明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采用热处理冷藏法净化药液、合理选择附加剂、应用超滤技术等。2、解决刺激性问题的措施,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调节药液渗透压等。3、解决疗效不稳定问题的措施,控制原料质量、调整剂量、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 二、产生“松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药细粉过多,或其中含纤维过多,或含动物角质类、动物皮质类较大,缺乏黏性,又有弹性,致使颗粒松散不易压片成型(空气多,弹性大,硬度小)。 2、原料药中含矿物类药量较多,黏性查。 3、黏合剂选择不当或黏性不足,润滑剂不合适。 4、含挥发油脂肪油类成分多。 5、含水量太低。 6、颗粒质地疏松,流动性差,常使颗粒填入模孔量不足而产生松片。 7、冲头长短不一,片剂所受压力不同,受压过小者产生松片。 8、压力不够或车速过快受压时间太短等。 三、裂片的原因及解决发法。 1、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滑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或细粉过多,或

颗粒过粗过细,此时在不影响含量的情下可筛去部分细粉,或加入干燥黏合剂如CMC等混匀后再压片。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减弱了颗粒间的黏合力;或纤维性成分较多,富有弹性而引起裂片,此时可加入吸收剂或糖粉克服之。 3、颗粒过分干燥引起裂片,可喷入适量的乙醇,亦可加入含水量较多的颗粒,或在地上洒水使颗粒从空气中吸收适当水分。 4、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使空气来不及逸出而引起的,可调整压力减慢车速克服之。 5、冲模不合要求,由于冲模使用日久,逐渐磨损,以致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冲头向内卷边,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模圈使用日久时模孔中间因摩擦而变大,致使中间直径大于口部直径,这样在片剂顶出时亦会裂片,可调换冲模解决。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现状;风险防范 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很大。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给中药注射剂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人们认为原本“安全性”较高的中成药变得“不安全”了。为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笔者从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认知度及中药注射剂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到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与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 从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就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应注意使用方法。葛根素注射液因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对其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偶见急性血管内溶血”,同时暂停对其注册报批。同时,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注射剂就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81例,占20.66%;

内服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0.51%。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年~1999年间发生的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55.62%[1]。 第二章产生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2.1药材因素:药材的分布和生产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质量差别比较大,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同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 2.2质量因素:目前中药注射剂基本上采用指标成分或认为的个别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标准,不能完整对中药注射剂中其他成分进行质量控制。如现在执行的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是1998年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只能对一个成分进行控制,而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多个成分,没有科学的测定,因此不能更好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2.3研发因素: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然而,由中药处方开发成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中医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症加减的特点。但这种特点很难在中药注射剂上得到体现,这主要是由于其产业化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此外,在新药研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 2.4生产因素:制造工艺不完善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之一。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调查中发现,我国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不到10类,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由于此方法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大,进而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添加剂,也会引发中药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及广泛使用,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查阅近年来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完善,药物自身特点,临床应用不规范,个体差异等。应采取加快GAP步伐,改进生产技术,完善质量标准,加强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上市后在评价制度等措施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which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henomenon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By looking up adverse reaction of injection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 have summarized the reason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Most of adverse re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which cannot be guaranteed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drug characteristics, irregula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GAP, improv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king 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clinical rational use,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o on.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cause, counter measures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成果,从它的出现至今中药注射剂凭借生物利用度高、疗效迅速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方面具有优于化学药注射剂的疗效。随着用药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报告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发生的“双黄连注射液致人死亡”、“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等几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质疑。据SFDA发布的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而中成药中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有17种。安全合理地生产使用中药注射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药物因素,医源性因素和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1.1药物因素 1.1.1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 中药材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原料,其质量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受到产地、采摘时间、炮制方法、储存运输、存放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含量会因这些因素的改变而产生明显不同。例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苷含量有明显差别:河北为0.140%,吉林为0.079%,甘肃为0.027% 。由于所含成分复杂,直到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明确的加工炮制质量标准。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对中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不同厂家加工出的药材质量不同,即使是同一厂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