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第一章.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1)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

232――BCD码(水位值)

主站 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46――双点遥控命令(控单点也可)

47――升降命令(未用)

48――设定命令(未用)

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

70――初始化结束

71~99――为配套标准保留

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

100――召唤命令

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

102――读数据命令(未用)

103――时钟同步命令

104――测试命令(未用)

105――复位进程命令(未用)

101~109――为配套标准保留

b.可变结构限定词

其结构如下:

高位低位

SQ=1: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SQ=0: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不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信息体的个数小于128。

c.传送原因

其字节的结构如下:

高位低位

P/N = 0:肯定认可

= 1:否定认可

T = 0:未试验

= 1:试验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3:突发

=4:初始化

=5:请求或被请求

=6:激活

=7:激活确认

=8:停止激活

=9:停止激活确认

=10:激活结束

=11:远程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

=12:当地命令引起的返送信息(未用)

=13:文件传送(未用)

=14~19:保留

=20:响应总召唤

=21:响应第一组召唤

=22:响应第二组召唤

=23:响应第三组召唤

=24:响应第四组召唤

=25:响应第五组召唤

=26:响应第六组召唤

=27:响应第七组召唤

=28:响应第八组召唤

=29:响应第九组召唤

=30:响应第十组召唤

=31:响应第十一组召唤

=32:响应第十二组召唤

=33:响应第十三组召唤

=34:响应第十四组召唤

=35:响应第十五组召唤

=36:响应第十六组召唤

=37:响应计数量总召唤

=38:响应第一组计数量召唤

=39:响应第二组计数量召唤

=40:响应第三组计数量召唤

=41:响应第四组计数量召唤

=42~47:为配套标准保留

=48~63:为特殊用途保留

d.信息体地址

信息体地址这一部分,不同调度系统厂家、不同区域、不同组织的定义会有所不同。

国内几个已经投入使用了几个接受IEC60870-5-101远动规约的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南瑞的SD6000系统、北京南瑞在天津城东应用的调度系统、广东中山应用的德国SIEMENS调度系统、华中网调应用的ABB调度系统等,这些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地址的定义不尽相同。

南瑞及其分公司的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的定义与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定义相同,常用信息的具体定义如下:

信息体地址为2个字节,范围为0~FFFFH;

对于单点遥信,每一个遥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对于双点遥信,每一个点占用两个信息体地址;遥信的信息体地址服务为1H~400H。

继电保护单个事件的信息,每一个占用两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501H~600H。

遥测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701H~900H。

遥控、升降,每一个对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B01H~B80H。

设定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B81H~C00H。

电能脉冲计数量,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C01H~C80H。

步位置信息,如变压器分接头,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C81H~CA0H。

为了传送数据的方便,主站召唤数据的时候,可以将子站的数据分组上送,组的安排如下:

第1组~第8组:遥信

第9组~第12组:遥测

第13组:步位置信息

召唤电度时,电度量分4组,每组32个。

遥信每组最多128个信息体,各组起始地址如下:

第1组1H

第2组81H

第3组101H

第4组181H

第5组201H

第6组281H

第7组301H

第8组381H

遥测每组最多128个信息体,各组起始地址如下:

第9组701H

第10组 781H

第11组 801H

第12组 881H

广东某远动系统引进的是德国Siemens的调度系统,其IEC870-5-101规约的信息体地址安排类似于它的另一个规约SINAUT 8规约,每个地址包括3个字节具体如下:

点容量分别如下:

华中网调引进的ABB的调度系统对于信息体地址的定义与国家标准比较相似,每个地址也是2个字节,具体如下:

单点遥信,每一个遥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双点遥信暂时没有用到;遥信的信息体地址服务为1H~FFFH。

遥测值,每一个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4000H~4FFFH。

遥控、升降,每一个对象占用一个信息体地址,范围为9000H~9FFFH。

电度量暂未使用。

在这个系统中,因为不采用分组召唤的方式,所以没有“组”的概念。

e.信息体元素

经常用到的信息体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带品质描述的单点信息SIQ

SPI(1bit)=0:OFF(开)RES(3bit):保留

=1:ON (合)

BL (1bit )=0:未被闭锁

SB (1bit )=0:未被取代 =1:被闭锁

=1:被取代 NT (1bit )=0:当前值

IV (1bit ) =0:有效 =1:非当前值 =1:无效

☆ 带品质描述的双点信息DIQ

DPI (2bit ) =0:中间状态或不确定

RES (2bit ):保留

=1:确定状态OFF (开)

2:确定状态ON (合) =3:中间状态或不确定

☆ 带瞬变状态指示的值VTI (如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T (1bit )=0:设备未处于瞬变状态 VALUE =值{-64~+63} =1:设备处于瞬变状态

☆ 模拟量

模数转换器的最高位为2-1,如模数转换器不是16位,而是12位的,则低位补0。

☆ 日历时钟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 遥控命令DCO

S/E =0:执行

=1:选择 QU :目前固定为0

DCS =0:不允许

=1:OFF,开

=2:ON,合

=3:不允许

☆时标

☆继电保护装置的单个事件SEP

ES(2bit)=0:不确定RES(2bit):保留

=1: OFF(开)EI(1bit)=0:动作时间有效

=2: ON(合)=1:动作时间无效

=3:不确定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事件的品质描述QDP

RES(3bit)

☆单点信息事件顺序记录

☆双点信息事件顺序记录

☆继电保护装置或重合闸单个事件顺序记录

继电保护或重合闸动作持续时间、继电保护或重合闸动作时间 事件顺序记录时标

☆ 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如变压器分接头

☆ 电能召唤命令的限定词QCC

FRZ (2it ) =0:请求计数量

=1: 冻结不带复位

EI (1bit )=0:动作时间有效

=2: 冻结带复位 =1:动作时间无效 =3:计数器复位

☆ 召唤遥信、遥测、BCD 码命令的限定词QOI

QOI = 0:未用

=1~19:为配套标准保留

=20:整个站的总召唤(14H )

=21:召唤第1组(15H )

=22:召唤第2组(16H )

=23:召唤第3组(17H )

=24:召唤第4组(18H )

=25:召唤第5组(19H )

=26:召唤第6组(1aH )

=27:召唤第7组(1bH )

=28:召唤第8组(1cH )

=29:召唤第9组(1dH )

=30:召唤第10组(1eH )

=31:召唤第11组(1fH)

=32:召唤第12组(20H)

=33:召唤第13组(21H)

=34:召唤第14组(22H)

=35:召唤第15组(23H)

=36:召唤第16组(24H)

=37~63:为配套标准保留

=64~255:为特殊用途保留

☆状态和状态变化检出SCD

SCD包含2个字节的状态位ST和2个字节的状态变化检出位CD;

STn=0:位序为n位的状态为OFF

=1:位序为n位的状态为ON

CDn=0:位序为n位的状态自上次报告后未检出状态变化

=1:位序为n位的状态自上次报告后检出状态变化

应答过程

在国家标准中,制订了一套典型的问答式规范,一般来说,以下几个过程将依次出现:

1.初始化过程

主→子:请求链路状态 C_RQ_NA_1

子→主:回答链路状态 M_RQ_NA_1

××××=0001:链路忙;=1110:链路服务未工作;

=1011:链路完好;=1111:链路服务未完成。

主→子:复位远方链路请求 C_RL_NA_1

子→主:复位远方链路确认 M_RL_NA_1

2.对时过程

主→子:时间同步的发送帧 C_CS_NA_1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子→主:时间同步的确认帧 M_CS_NA_1

0~59999ms

0~59min

0~23h

1~7,Day of week

1~31,Day of month

1~12,Months

0~99,Years

3.总召唤过程

主→子:总召唤命令帧 C_IC_NA_1

子→主:总召唤确认帧M_IC_NA_1

子→主:遥测帧M_ME_NA_1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5:被请求

=20:响应总召唤

=29:响应分组召唤

……

=32:响应分组召唤

子 主:单点遥信帧M_SP_NA_1

子→主:双点遥信帧M_DP_NA_1

传送原因=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5:被请求

=20:响应总召唤

=21:响应分组召唤

……

=28:响应分组召唤

子→主:总召唤结束帧M_IC_NA_1

其中的遥测帧M_ME_NA_1可以用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M_ME_ND_1代替,而两种遥信帧也可以状态和状态变位的遥信帧M_PS_NA_1代替,其格式如下:

子 主: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帧M_ME_ND_1

传送原因与遥测帧M_ME_NA_1的相同

子→主:状态和状态变位的遥信帧M_PS_NA_1

传送原因与单、双点遥信帧相同

以上所述的总召唤过程是国家标准中推荐的应答过程,这是一种非平衡式的传输方式,一问多答;但华中网调的ABB系统采用的纯粹的平衡式的传输方式,即一问一答,具体如下:

主→子:总召唤命令帧 C_IC_NA_1(同上)

子→主:无所请求数据确认帧 M_NV_NA_1或回答单个字符E5H

101规约报文解析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速查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9 4F 98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10 0B 4F 5A 16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主站发: 10 40 4F 8F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46 01 04 4F 00 00 00 11 16 (ASDU70,CON=28,COT=4) 目的:子站以ASDU70(初始化结束)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 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2、对时 ●主站发:68 0F 0F 68 73 00 67 01 06 00 00 00 CD 85 36 0D 1E 0C 04 A4 16 目的:给地址为0的子站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04年12月31日13时54分34秒253毫秒 报文解析:

子站发:68 0F 0F 68 80 00 67 01 07 00 00 00 F7 01 36 0D 1E 0C 04 58 16 目的:以ASDU67响应主站对时命令。 3、 总召唤 ● 主站发:68 09 09 68 53 4F 64 01 06 4F 00 00 14 70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 主站发:10 5A 4F A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的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64 01 07 4F 00 00 14 46 16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ACD 位置1。 ●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主站向子站召唤1级数据。 子站回答:68 87 87 68 28 4F 01 7F 14 4F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E7 16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 阐明开发本软件的目的 ? 说明编写本软件说明书的目的 ? 指明软件需求说明书所预期的读者 1.2 项目背景 ? 标识待开发软件产品的名称、代码 ? 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程序员、资料员以及与本项目开展工作直接有关的人员和用户。 ? 说明该软件产品与其他有关软件产品的相互关系。 1.3 术语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 列举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参考的资料,包含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引用的标准和规范、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使用实例文档,以及相关产品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在这里应该给出详细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版本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金来源。 2.项目概述 1.1 待开发软件的一般描述 描述待开发软件的背景,所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市场前景等。 1.2 待开发软件的功能 简述待开发软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为了帮助每个读者理解,可以使用列表或图形的方法进行描述。使用图形表示,可以采用: ? 顶层数据流图; ? UseCase图; ? 系统流程图; ? 层次方框图。 1.3 用户特征 描述最终用户应具有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技术专长。 1.4 运行环境 描述软件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硬件要求、操作系统和版本,以及其他的软件或其共存的应用程序等。 1.5 条件与限制 给出影响开发人员在设计软件时的约束条款,例如: ? 必须使用或避免使用特定的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 硬件限制; ? 所要求的开发规范或标准。 3.功能需求

104规约学习(非常好)

104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 1、 初始化 ● 主站发: 68 04 07 00 00 00 目的:给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68 04 0B 00 00 00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子站回答:68 0E 00 00 00 00 46 01 04 00 01 00 00 00 00 00 目的:初始化结束。 2、 对时 时钟同步命令一般不在104中应用,因为网络路由的延时永远不定(随机),导致对时不准。 ● 主站发:68 14 2C 00 6A 00 67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E5 3F 00 0F 09 0C 04 目的:向子站发送对时报文。357 毫秒 16 秒 0分 15小时 9日 12月 4年 3、 总召唤 ● 主站发:68 0E 00 00 06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 目的:向地址为01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68 0E 08 00 02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 子站回答:68 2D 0A 00 02 00 01 A0 14 00 01 00 01 00 00 00 01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目的:子站向主站以ASDU1方式连续上送全遥信,此为第一帧。 报文解析: 子站回答:68 2D 0C 00 02 00 01 A0 14 00 01 00 2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目的:子站继续上送全遥信的下一帧。

Iec101测试说明

Iec101规约测试说明 规约启动后在RTUSERVER没有初始化结束之前,不响应调度任何报文;如果启动6分钟内没有收到RTUSERVER初始化结束消息,则自动认为RTUSERVER初始化结束。如果初始化结束后单通道退出、启动则启动后就认为初始化已经结束。 本测试说明为默认配置时的参数,即:链路地址=3,公共单元地址=3,均占一个字节。 报文中带“/”的表示FCB位的变位情况,FCB位无变化时需重发报文。 1、请求链路状态 发送:10 49 03 4c 16(或10 69 03 6c 16) 链路完好时,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b 03 ae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b 03 8e 16 链路忙时,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1 03 ae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1 03 8e 16 2、复位远方链路 发送:10 40 03 43 16 有一级数据回答:10 a0 03 a3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10 80 03 83 16 3、初始化结束帧,属于一级数据 发送:10 5a/7a 03 5d/7d 16 有一级数据回答:68 09 09 68 a8 03 46 01 04 03 00 00 80 79 16 无一级数据回答:68 09 09 68 88 03 46 01 04 03 00 00 80 59 16 4、系统忙时,回答忙帧 发送:10 5b/7b 03 5e/7e 16 回答:10 a1/81 03 a4/84 16 5、单点遥信变化一级数据召唤过程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10 A9 03 AC 16 发送:10 5A 03 5D 16 回答:68 0F 0F 68 88 03 01 03 03 03 1B 00 01 16 00 01 16 00 00 DE 16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E5 6、遥测变化召唤过程 发送10 7B 03 7E 16 回答:68 0B 0B 68 88 03 09 01 03 03 01 07 B7 02 00 5C 16 发送:10 5B 03 5E 16 回答:E5 7、总召唤处理过程 主动上送时,传送方式: 发送:68 09 09 68 53 03 64 01 14 03 00 00 14 E6 16 回答:68 09 09 68 80 03 64 01 14 03 00 00 14 13 16 回答:68 79 79 68 88 03 01 F1 14 03 01 00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案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需求规格说明书 牛耳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文档信息

修订记录 文档审核/审批 此文档需如下审核。签署过的审批表将作为附件归入PCB的质量控制章节。 文档分发 此文档将分发至如下各人 - 1 -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读者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约定 (5) 1.6参考文档 (5) 2产品任务 .............................................................................................................. 6是2.1目标 (6) 2.2定位 (6) 2.3前景 (6) 2.4用户角色分析 (7) 2.5假定和约束 (7) 3用户需求 (8) 3.1系统组成 (8) 3.2子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4需求细节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门、窗、阳台的监控和报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火灾的报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煤气泄漏告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实时监控和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安防模式切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5非功能性需求 (11) 5.1软硬件环境需求(NF-非功能性需求编号) 5.2产品质量需求........................................................................................................

深入监控调试——报文详解

PLM 入门 V 1.0

目录 目录 (1) 版本信息 (2) 一、功能概述 (3) 二、通讯规约介绍 (3) 三、常用工具介绍 (4) 四、调试过程 (5) 4.1环境搭建 (5) 4.2运行调试 (5) 五、报文查看 (7) 5.1如何抓取报文 (7) 5.2以太网TCP104报文和串口IEC103报文: (8) 5.3串口M OD B US报文 (9) 5.4串口非标报文 (10) 六、报文实例 (11) 6.1报文实例-104上送遥脉报文 (11) 6.2报文实例-104上送遥测报文 (11) 6.3报文实例-104遥控报文 (12) 6.4报文实例-IEC103上送遥脉报文 (14) 6.5报文实例-IEC103上送遥测报文 (14) 6.6报文实例-IEC103遥控报文 (15) 6.7报文实例-IEC103压板投退报文 (16) 6.8报文实例-IEC103第一帧报文 (17) 七、实际问题分析 (17) 附A、安装包介绍 (18)

版本信息

一、功能概述 MCU801A,串口服务器,也叫做通讯管理机,在8000监控系统中作为子站(装置)和后台(8000监控)之间通讯的桥梁,起到规约转换的作用。 图1.1 监控抽象结构图 如上图所示,通过MCU,子站的数据可以上送到8000监控后台,监控后台的命令可以下达到每个子站。MCU主要在串口和以太网之间转换规约,主要涉及规约如下: 1、基于以太网的tcp104规约 2、基于串口的iec10 3、Modbus、自定义规约。 二、通讯规约介绍 通讯规约主要规定了通讯机制和数据帧的数据格式。 与我们的MCU相关的通讯规约主要有TCP104、IEC103、MODBUS,还有许多不规则的自定义规约。具体规约参考产品的规约说明文件。

IEC60870-5-101规约说明书

第一章.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1)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 232――BCD码(水位值) 主站 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IEC101规约说明

IEC870-5-101 规约说明 目录 一 . 参考模型: (2) 二 . 帧格式: (2)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 2.单个字符 E5 (3) 3.可变帧长帧格式 (3) 三 . 应答过程 (8) 1.初始化过程 (8) 2.对时过程 (9) 3.总召唤过程 (10) 4.分组召唤过程 (16) 5.一般询问过程 (17) 6.遥控过程 (19) 7.召唤电度过程 (22) 8.报文举例 (24) 附录:常用信息体格式 (26)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 1998-05-01 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 部分传输规约第 101 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 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 ISO-OSI 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PCI: 应用规约控制单元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LPCI: 链路规约控制单元 LSDU: 链路服务数据单元 LPDU: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启动字符 ( 10H ) 控制域( C ) 链路地址域 ( A )

2.单个字符 E5 在子站回答时表示否定。 3.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 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 闲间隔需不小于 33位;每个字符包括 1位起始位、 1位停止位、 1位偶校验位、 8位数据 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 L =C+A+ 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 C 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 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 DIR=1, PRM=0 。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 /响应传输服务时,将 FCB 位取反;主 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 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 3 次。 FCV 若等于 0,FCB 的变化无效。

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保密级别:■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级□普通级 记录编号: 分发编号: xxx公司云平台 需求规格说明书 Version 1.0 2014.07.23

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目录 1前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文档约定 (4) 1.3读者对象 (4) 1.4术语和缩略词 (5) 1.5参考文档 (5) 2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目标 (5) 2.3需求范围 (6) 2.4总体框架 (6) 2.5组织机构 (6) 2.6用户特点 (6) 2.7设计约束 (6) 3功能性需求 (6) 3.1总体流程 (6) 3.2角色定义 (7) 3.3系统功能 (7) 3.4功能描述 (7) 4非功能性需求 (11) 4.1软件需求 (11) 4.2硬件需求 (12) 5外围系统和接口 (13) 5.1系统A (13) 5.2系统B (13) 6其他需求 (14) 7数据字典 (14) 8附件 (14)

1 前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一般包括评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客户),它是软件开发的基础。] 1.2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字体标准或排版约定,包括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和字号约定。完成文档编写后,文档编写完成后本部分须裁剪] 字体大小约定: 标题1 宋体三号加粗 标题2 宋体小三号加粗 标题3 宋体四号加粗 标题4 宋体小四号加粗 标题5 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段落约定:文章中每段落需抬头,即段落开头需有两字元的缩排,单倍行距。 表与图编号约定:文中所有表、图须按章节编号,如:第四章节第二个表,编号为:表4-2。裁剪约定:如标注可裁剪提示信息,表示该部分内容可以裁剪或删除。 1.3 读者对象 [描述本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读者。建议将不同读者的阅读重点与建议以列表方式表现,]

104规约报文说明

主站与子站通过IEC60870-5-104规约通讯协议说明 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一、IEC60870-5-104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基本结构 (2) 1.1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 (2) 1.2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 (2) 1.3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3) 二、IEC60870-5-104规约的过程描述 (5) 三、IEC60870-5-104规约源码分析(报文分析) (5) 3.1启动连接(U格式) (5) 3.2启动连接确认(U格式) (6) 3.3总召唤(I格式) (6) 3.4总召唤确认(I格式) (6) 3.5数据确认(S格式) (6) 3.6总召唤结束(I格式) (7) 3.7测试连接(U格式) (7) 3.8测试连接确认(U格式) (7) 3.9.遥信信息(I格式) (7) 3.9遥测信息(I格式) (10) 3.10 SOE信息(I格式) (11) 前言 根据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和最近出版的国标DL/T634.5.104:2002对104规约的参数选择做了如下说明: 1、采用端正101规约中的链路地址和短报文(指链路确认报文) 2、采用召唤一级数据 3、两个字节表示公共地址(站址) 4、两个字节表示传送原因 5、三个字节表示信息体地址 上述3、4、5点与上一次通讯协议具体说明有冲突,为执行国际国内标准,建议根据上述要求对报文做如下修改。

一、IEC60870-5-104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基本结构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Application protocal data unit)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Application protocal control information)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Application protocal control unit) APDU=APCI + ASDU 1.1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 定义了启动字符、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规范、可传输一个完整的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启动字符:68H(一个字节) ●长度规范:报文最大长度255字节,应用规约数据单元的最大长度为253字节,控 制域的长度是4字节,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最大长度为249字节。 ●控制域:控制域定义抗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的启动和停止、 传输连接的监视。控制域的这些类型被用于完成计数的信息传输的(I格式)、计 数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不计数控制功能(U格式)。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1.2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 控制域定义抗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的启动和仃止、传输连接的监视。控制域的这些类型被用于完成计数的信息传输的 (I格式)、计数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不计数的控制功能(U格式)。

电力通讯规约101调试报告

与南自系统101规约联调的调试报告(试用) 一、 主站解锁报文及厂站端回答报文 固定帧长的格式:10 控制码 链路地址 校验码 16 主站->从站:10 49 90 D9 16 报文解释: 10-固定帧报文的头 90:链路地址 D9 :校验码 16-固定帧报文的尾 从站->主站:10 8B 90 1B 16 报文解释: 8B-(1000 1011)功能码为11,功能是回答链路状态(链路正常) 90 -链路地址 1B :校验码 主站->从站:10 40 90 D0 16 报文解释:40-0100 0000 从站->主站:E5 -确认 10:从站 9:询问链路状态 复位链路状态 主站

过程:询问链路状态-回答链路状态-复位链路状态-确定 二、 主站测试、总召唤以及对时过程 可变帧长的格式:68 报文长度 报文长度 68 控制域 链路地址(单字节)类型标志 变量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ASDU 地址 信息体起始地址 信息体 内容 校验码 16 1、测试命令 主站->从站:68 0A 0A 68 73 90 68 01 06 90 00 00 AA 55 01 16 报文解释:68-可变帧长的起始码 0A-报文长度 73-控制码 90- 链路地址(主站设置一般与RTU 号相同) 68-类型标志,十进制 104,表示测试命令。 01- 06-传送原因,激活 90:ASDU 地址(与链路地址相同) 00 00-测试命令的信息体起始地址 主站一般先是7然后再是5,交替召唤数 用户数据 1:信息体内容地址连续 0:信息体内容不连续 表示信息体的个数

AA 55-测试命令的信息体内容 01- 校验码 从站->主站:E5-单字节确认 主站->从站:10 5B 90 EB 16 报文解释: 从站->主站:68 0A 0A 68 88 90 68 01 07 90 00 00 AA 55 17 16 报文解释:88-控制码,用户数据(user data ) 90-链路地址 68- 测试命令 01- 一个信息体 07- 激活确认 90- ASDU 地址 00 00- 信息体地址 AA 55- 信息体内容 17-校验码 2、总召唤 主站->从站:68 09 09 68 73 90 64 01 06 90 00 00 14 12 16 报文解释:09-报文长度 73-控制码,用户数据 90-链路地址 64-总召唤(十进制数为100,表示总召唤) 01- 一个信息体 06-激活 与7交替召唤 B :召唤二级数据

C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附录C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需求分析应交付的主要文档是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作为分析结果,它是软件开发、软件验收和管理的依据。因此,必须特别重视,不能有一点错误或不当,否则将来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一般格式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阐明开发本软件的目的。 ·说明编写本软件说明书的目的。 ·指明软件需求说明书所预期的读者。 1.2项目背景 ·标识待开发软件产品的名称、代码。 ·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程序员、资料员以及与本项目开展工作直接有关的人员和用户。 ·说明该软件产品与其他有关软件产品的相互关系。 1.3术语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词的原文。 1.4参考资料 列举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所参考的资料,包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引用的标准和规范、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使用实例文档,以及相关产品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在这里应该给出详细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版本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项目概述 2.1待开发软件的一般描述 描述待开发软件的背景,所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市场前景等。 2.2待开发软件的功能 简述待开发软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为了帮助每个读者易于理解,可以使用列表或图形的方法进行描述。使用图形表示,可以采用: ·层次方框图如图1所示。 ·UseCase图。 ·系统流程图。 ·顶层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图l 层次方框图 图2 顶层数据流图 2.3用户特征 描述最终用户应具有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技术专长。 2.4运行环境 描述软件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硬件要求、操作系统和版本,以及其他的软件或与其共存的应用程序等。 2.5条件与限制 给出影响开发人员在设计软件时的约束条款,例如: ·必须使用或避免使用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硬件限制。 ·所要求的开发规范或标准。 3功能需求 3.1功能划分 列举出所开发的软件能实现的全部功能,可采用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描述。 3.2功能描述 对各个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 4外部接口需求

101规约报文解释解析

IEC870-5-101规约报文解释 一、规约格式简介 1、祯格式 101规约的基本祯格式如下所示,具体的解释请参照规约手册,这里不再重复。固定祯长格式: 可变祯长格式: 规约中不同的命令,可能采用不同的祯格式。 2、控制域功能码说明 主站下发子站功能码 子站上送主站功能码 二、主站初始化RTU下发命令流程(以非平衡方式通信)

以下adrs 表示链路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comadr 表示公共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infadr_l 表示信息体地址低位,infadr_h 表示信息体地址高位,CS 表示祯校验和。对时祯为长时标方式。 1、 询问链路状态 10 49 adrs CS 16 子站回答 10 80 adrs CS 2、 复位远方链路 10 40 adrs CS 子站回答 10 89 adrs CS 3、 总召唤 68 10 10 68 16 子站确认 68 09 09 68 80 adrs 64 01 07 comadr 00 00 14 CS 16 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下面将详细解释) 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祯 68 09 09 68 88 adrs 64 01 0a comadr 00 00 14 CS 16 4、 如果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 下发命令码: 68 09 09 68 7b adrs 64 01 05 comadr 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和总召唤的一样,只是信息体地址会有所区别) 5、 发对时令 68 0f 0f 68 53 adrs 67 01 06 comadr 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 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 子站确认祯 68 0f 0f 68 80 adrs 67 01 07 comadr 00 00 milliseconds_l milliseconds_h minutes hours day month year CS 16 6、 召唤全电度 68 09 09 68 73 adrs 65 01 06 comadr 00 00 45 CS 16 子站发送电度总召唤确认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7 comadr 00 00 45 CS 16 子站发送电度祯(下面将详细讲述) 子站发送电度结束祯 68 09 09 68 80 adrs 65 01 0a comadr 00 00 45 CS 16 7、 如果电度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电度 68 09 09 68 7b adrs 65 01 05 comadr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模板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件编号:QMS—PROC-RD02 版本:1.0 受控签章

修改历史

目录 1引言 (4) 1.1目的 (4) 1.2背景 (4) 1.3术语 (4) 1.4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 (4) 1.5参考资料 (4) 1.6需求描述约定 (5) 2.项目概述 (6) 2.1系统功能 (6) 2.2业务描述 (6) 2.3数据流程描述(可选) (6) 2.4用户的特点 (6) 2.5运行环境要求 (6) 2.6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6) 3.功能需求的描述 (6) 4.非功能需求 (7) 4.1系统性能要求 (7) 4.2系统安全及保密要求 (7) 4.3系统备份与恢复要求 (7) 4.4系统日志 (7) 5.外部接口说明 (7) 6.其他需求 (8) 7 需求变更识别 (8) 8.功能列表 (8) 9.附件 (8)

1引言 1.1 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如:通过本文档定义XXX产品的需求,以求在项目组员与相关成员之间达成一致的需求描述。 1.2 背景 描述系统产生的背景,包括: a.需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和英文缩写(可选),项目编号(可选);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 c.软件系统应用范围、用户。 d.产生该系统需求的原因或起源,如社会背景、市场发展、政策趋势、原有系统局限性 1.3 术语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术语定义、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也可用附件说明。或放到本文件的最后。 1.4 预期读者与阅读建议 描述本文档的主要读者,以及这些读者在阅读时的阅读重点与建议。可用列表的方式列 1.5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d.行业标准和规范。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104报文解读

104规约大致有1997年和2002年(02版)两个版本,在配置上没什么变化,只 4096个,YK最多可配256个,YM最多可配512个。 4个控制域8位位组:前两个是发送序号,后两个是接收序号。 补充说明: 1、报文中的APDU长度指的是除68和APDU长度字节的所有字节。 2、注意长帧报文的“发送序号”与“接收序号”具有抗报文丢失功能。 3常用的类型标识 遥测:09----带品质描述的遥测量,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0a----带3个字节时标的且具有品质描述的遥测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b---不带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0c---带3个字节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d---带品质描述的浮点值,每个遥测值占5个字节 0e---带3个字节时标且具有品质描述的浮点值,每个遥测值占8个字节 15---不带品质描述的遥测值,每个遥测值占2个字节 遥信:01---不带时标的单点遥信,每个遥信占1个字节 03---不带时标的双点遥信,每个遥信占1个字节 14---具有状态变位检测的成组单点遥信,每个字节包括8个遥信SOE:02---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单点遥信 04---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双点遥信 1e---带7个字节时标的单点遥信 1f---带7个字节时标的双点遥信 遥脉:0f---不带时标的电度量,每个电度量占5个字节 10---带3个字节短时标的电度量,每个电度量占8个字节 25---带7个字节长时标的电度量,每个电度量占12个字节 其他:2d---单点遥控 2e---双点遥控 2f---双电遥调 64---召唤全数据 65---召唤全电度 67---时钟同步命令 4、常用的传送原因列表: 1---周期、循环 2---背景扫描 3---突发、自发上传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解析

IEC870-5-101规约说明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一.参考模型: 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 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 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

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

3)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4)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定义见下节。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 a.类型标识 常用的有: 子站-->主站过程信息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 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 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 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 9――测量值 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 15――电能脉冲计数量 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 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 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 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 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规范

{产品名称}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编写人: 编写日期:年月日

目录 1.产品描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产品名称 (3) 1.3.名词定义(可选) (3) 2.产品需求概述 (3) 2.1.功能简介 (3) 2.2.运行环境 (3) 2.3.条件与限制(可选) (3) 3.功能需求 (3) 3.1.功能划分(可选) (3) 3.2.功能1 (4) 3.3.功能N (4) 3.4.不支持的功能 (4) 4.数据描述 (4) 5.性能需求(可选) (4) 6.运行需求(可选) (4) 6.1.用户界面 (4) 6.2.硬件接口 (4) 6.3.软件接口 (5) 6.4.通信接口 (5) 7.其它需求(可选) (5) 8.特殊需求(可选) (5) 9.不确定的问题(可选) (5) 10.编写人员及编写日期 (5) 11.附录 (5) 11.1.引用文件 (5) 11.2.参考资料 (5)

1.产品描述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产品名称 【本项目的名称,包括项目的全名、简称、代号、版本号。】 1.3.名词定义(可选) 【对重要的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包括词头和缩写)进行定义,以便读者可以正确地解释软件需求说明。】 2.产品需求概述 2.1.功能简介 【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做一个简介,包括: 1.本产品的开发意图、应用目标及作用范围。 2.概略介绍了产品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给出,也可以用图形表示主要的需求分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或类图等。 3.说明本产品与其他相关产品的关系,是独立产品还是一个较大产品的组成部分。 可以用表示外部接口和数据流的系统高层次图,或者方框图说明。】 2.2.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 【详细列出本软件运行时所必须的最低硬件配置、推荐硬件配置(如主机、显示器、外部设备等)以及其它特殊设备。】 2.软件环境: 【如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系统以及其它特殊软件要求。】 2.3.条件与限制(可选) 【说明本软件在实现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所受的限制,并给出相应的原因。 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输入数据的范围以及格式。 所受的限制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必须使用或者避免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企业策略、政府法规或工业标准;硬件限制,例如定时需求或存储器限制;经费限制、开发期限;项目对外部因素存在的依赖。例如其它项目开发的组件。等等】 3.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描述系统特性,即产品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可以通过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或功能等级等不同方法来描述,还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 功能需求的表述形式可以参见《需求分析和管理指南》第8.2节。】 3.1.功能划分(可选) 【此部分从用户的角度描述将软件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给出总体功能结构。对于复杂

104规约报文解释说明

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 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 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 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 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 68 启动符 5D 长度 6C 控制域1 03 控制域2 78 控制域3 00 控制域4 01 遥信 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 14 00 传送原因 01 00 站地址 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结构说明: TYP:类型标识,可查表 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 <0> := 未定义 <1> := 单点信息M_SP_NA_1 <3> := 双点信息M_DP_NA_1 <5> := 步位置信息M_ST_NA_1 <7> := 32比特串M_BO_NA_1 <9> := 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NA_1 <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NB_1 <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NC_1 <15> := 累计量M_IT_NA_1 <20> :=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M_PS_NA_1 <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M_ME_ND_1 <22..29>:=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M_SP_TB_1 <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M_DP_TB_1 <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M_ST_TB_1 <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M_BO_TB_1 <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TD_1 <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TE_1 <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TF_1 <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M_IT_TB_1 <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M_EP_TD_1 <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M_EP_TE_1 <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 <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类型标识:= UI8[1..8]<45..69> CON <45> := 单命令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C_DC_NA_1 CON <47> := 步调节命令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C_BO_NA_1 <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 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TB_1 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TC_1 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C_BO_TA_1 <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