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复习总结

半导体复习总结

半导体复习总结
半导体复习总结

半导体复习总结

必背公式

第二章

热平衡时的能带和载流子浓度

1、有效质量

n m p E 22

=

1

22d d -???? ??=p E m n 1

22d d -???

?

??=p E m n

2、

费米分布函数 ()??

?

??-+=

kT

E E E f F

exp 11

本征半导体电子浓度:

??? ??--=kT E E N n F

c

c exp

本征半导体空穴浓度: ??

?

??--

=kT E E N p V F V exp 质量作用定理: 2i n np =

3、

????

??=-D C F C N N kT E E ln

???

? ??=-A V V F N N kT E E ln 非简并半导体

电子浓度: ???

??-=kT E E n n F i i exp 空穴浓度: ??

?

??-=kT E E n p i i F exp

第三章 载流子现象输运

1 、 电子迁移率: E v n n μ-= n c n m q τμ=

s V cm ?/2

空穴迁移率: E v p p μ= p

c

p m q τμ=

2、 总电导率: ()

p n p n q μμσ+= 总电阻率: σ

ρ1

=

n 型半导体电阻率:n qn μρ1

=

cm ?Ω p 型半导体电阻率:p

qp μρ1

=

3、 扩散系数:

l v D th n =

电子扩散电流:

x

n

qD J n n d d =

爱因斯坦关系式: n n q

kT

D μ=

第四章 pn 结

1、热平衡pn 结内建电势:

????

??=-=2ln i D A p n bi n N N q kT V ψψ

2、突变结内建电势:

W E V m bi 21

= 总耗尽区宽度: bi D A D A s V N N N N q

W ???? ?

?+=

ε2

若D A N N >> D

bi

s n qN V x W ε2=

=

3、有偏压的耗尽区宽度: B

bi s n qN V

V x W -2ε=

=

B N 为轻掺杂基体浓度,对正偏压,V 为正;负偏压,V 为负值

4、耗尽层势垒电容: W

C s j

ε=

对突变结: ()B

s bi j N q V V C ε-=

21

2

第五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

1、共基电流增益: E

cp I I =

或: T Ep

Cp

En Ep Ep I I I I I γαα=???? ??+=0

集电极电流: CBO E C I I I +=0α 2、共射集电极电流 000-1-1αααCBO B C I

I I +=

共射电流增益: 0

0-1ααβ=

-1αCBO

CEO I I = CEO

B C I I I +=0β

3、频率响应

共基截止频率αf 共射截止频率βf ()αβαf f 0-1= 截止频率:αβαβf f f T 0201≈-=

4、晶闸管(可控硅器件)部分,自己看ppt

第六章 MOSFET 及相关器件

1、表面电势: s

A s W qN εψ22

=

强反型表面势: ???

?

??=≈i A B s n N q kT ln 22ψψ

强反型耗尽区宽度最大值:()A

B s A s s m qN qN W ψεψε222≈=

或: ()

A

i A s m N q n N kT W 2/ln 2

ε=

2、MOS 管总电容

j

j C C C C C +=

00 0C 为氧化层电容,j C 为半导体势垒电容

强反型金属平行板电压(或阈值电压):

()

B

B A s T

C qN V ψψε2220+≈

强反型发生时的最小电容值:

s

m ox ox

W d C εεε+

=

min

3、在线性及饱和区内,MOSFET 管漏电流:

()D T G o n D V V V C L

Z

I -=

μ Z 为沟道宽度,L 为沟道长度

沟道电导: ()T G o n D D D V V C L Z V I g -=??=μ

跨导: D o n G D m V C L

Z

V I g μ≈??=

4、MOSFET 漏极饱和电流:

()2

2T G o n Dsat V V L C Z I -??

? ??≈μ

MOSFET 漏极饱和电压: )/211(22

2

K V K V U G B G Dsat

+-+-≈ψ 其中

饱和跨导:

()T G ox

n G D m V V dL

Z V I g -≈

??=εμ d 为氧化层厚度

5、 P 沟道与n 沟道的器件结构示意图

P 沟道

n 沟道

重点看课本188页的图6.19

6、对MOSFET 的漏极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分析:

(1)V D =0,热平衡I D =0

(2)V D 增加小的正电压,I D 随 V D 成正比增加(OA 段)

(3)V D 大于零点几伏,漏端pn 结反向偏置,耗尽层增大,使漏端附近反型层电子减少,沟道导电能力下降,I D 随 V D 增加的斜率变小(AB 段)

(4)V D 继续增加,直到漏端附近反型层电子消失,看作沟道夹断,对应于B 点,此时 的V D =V DSAT 定义为夹断电压。 (5) V D >V DSAT 时,沟道夹断部分ΔL 增宽,夹断区载流子很少,电导率减小,V D 超过V DSAT 的部分主要降落在ΔL 夹断区。

第七章 MESFET 及相关器件

1、金半接触势垒高度 n 型: χφφq q q m Bn -=

p 型: ()χφφq q E q m g Bp --=

2、MESFET 耗尽宽度: ()D

bi S qN V V W -=

ε2

W

C S

ε=

势垒电容

()D

S bi qN V V C ε-=212

3、 肖特基势垒指一具有大的势垒高度,以及掺杂浓度比导带或价带上密度低的金属半导

体接触。

4、欧姆接触:当一金属半导体接触的接触电阻相对于半导体主体或串联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时,则可以定义为欧姆接触。 5、MESFET 漏极饱和电压:

bi

s D Dsat

V a qN V -=ε22 0=G V a 为半导体层厚度

MESFET 漏极饱和电压:

G bi s

D Dsat

V V a qN V --=ε22 0≠G V

6、MESFET 电流,电压特性:

夹断电压 s D p a qN V ε22

=

饱和电流 L

a N q Z I s D n p εμ23

2

2=

7、线性区中的漏极电流

D p bi G D

P

D

V V V V V I I ???

?

??

??+-≈1

D bi

G p D P

m V V V V V I g +≈2

2

形成氧化层的技术:热氧化,湿氧阳极氧化,气相技术,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活等离子氧化 掺杂的方法:扩散:在高温下进行,容易自由扩散,但是不能精确的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是会造成晶格结构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掺杂氧化物层的扩散, 刻蚀的方法:光子刻蚀,离子束刻蚀,X 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单晶硅的检验-四探针法 硅的整形:

硅锭、外部研磨、直径磨削、磨主面(基准面)和第二平面(辅助面)、切成大圆片、腐蚀 、抛光

刻蚀的方法:

湿法腐(刻)蚀--化学腐蚀

干法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反应离子刻蚀法(RIE)

溅射刻蚀

晶片的鉴别:45度奇数倍的是N型硅,偶数倍的是P型硅

外延工艺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

外延工艺的目的在于提高双极晶体管的性能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表面钝化

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层

离子注入层的作用

1. 消除高能注入离子对晶格造成的损伤。

2. 使注入的离子在硅中进行扩散,以得到所需的浓度分布

热氧化分为:

1. 干氧(法)氧化

2. 湿氧(法)氧化

3. HCl干氧氧化

光刻: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当氧化层要放在金属膜的上面的时候,CVD氧化是唯一适用的

为什么采用硅作为集成电路的材料,而不用锗?

锗的漏电流大(原因:锗的禁带宽度小, 0.66eV)。

硅器件工作温度高(150℃),锗为100℃。

易生长高质量的氧化硅,氧化锗会水解。

锗的本征电阻率为47cm,不能用于制造高击穿电压的整流器件,硅的本征电阻率为230000cm。

电子纯锗的锗成本是纯硅的十倍。

有没有总结到地方家见谅

半导体工艺

名词解释:

Soi:绝缘衬底上的硅。

外延: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CVD:化学气相沉积。

MBE:分子束外延。

RTP: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

等离子体掺杂:Plasma Doping。

OPC:光学修正技术。

移相掩模(Phase Shift Mask):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PVD:物理气相沉积。

FED: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RIE:反应离子刻蚀法

光刻工艺: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重要的图:

1.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2.晶片的鉴别面:

(111)面

原子面密度最高,生长容易,

氧化速度快

●(100)面

二氧化硅界面缺陷密度低

表面迁移率高

●实际晶向的选择取决于器件设计的考虑

双极电路-(111)

MOS电路-(100)

3.光学刻蚀:

光刻的正胶负胶;

正胶: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非感光区保留下来,形成的图形就是掩模版的图形。负胶:感光区保留下来,非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形成的图形是掩膜板的负性图形。

4.腐蚀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其他: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1.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2.表面钝化

3.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4.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5.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

热氧化法

1.干氧(法)氧化

2. 湿氧(法)氧化

3. HCl干氧氧化

各种热氧化的特点

1. 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慢,氧化层致密,质量高。适合生长要求比较高的氧化层,如MOS中的栅氧化层。

2. 湿氧氧化

氧化速率快,氧化层比较疏松。适合质量要求不高,但要求短时间生长一定厚度的氧化层,如作掩模用途的氧化层。

3. HCl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较快,可以减小Na离子沾污,提高介质击穿强度和减小界面陷阱密度。但是,高温下,高浓度的卤化物会使硅表面产生腐蚀坑。

掺杂方法:

扩散

特点:高温工艺,容易自扩散,不适合VLSI。不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

●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

●掺杂氧化物源扩散

●离子注入层的扩散和退火

半导体工艺

一、名词解释:

TFT:薄膜晶体管

CVD:化学气相沉积。

APCVD: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CCD:电荷耦合器件

MODFET:调制掺杂场效应晶体管

MESFET:金半场效应晶体管

HFET: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

MBE:分子束外延

MOMBE:金属有机分子束外延

SOI:绝缘层上的硅。

OPC:光学修正技术。

PSM:移相掩模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PVD:物理气相沉积。

FED: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CRT:热电子源非平板型。

RTP:快速热过程

RIE:反应离子刻蚀法

RTA:快速热退火

PD:等离子体掺杂(Plasma Doping)

MCM:多芯片封装BGA:球栅格阵列

光刻工艺: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Sos金刚石上的硅

Soi:绝缘衬底上的硅。

外延: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CVD:化学气相沉积。

MBE:分子束外延。

RTP: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

等离子体掺杂:Plasma Doping。

OPC:光学修正技术。

移相掩模(Phase Shift Mask):通过采用特殊的移相掩模材料,使掩模图形在抗蚀剂上成的像的边缘对比度最大。

PVD:物理气相沉积。

FED:场发射平板显示器)

RIE:反应离子刻蚀法

光刻工艺: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二、常识

3、单晶硅生长的方法:柴可拉斯基法(CZ法)

4、GaAs单晶的主要生产方法:区熔法(FZ)

5、外延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薄层单晶的工艺

6、PN结隔离工艺中埋层的作用: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

5、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1.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2.表面钝化

3.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4.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1. 栅氧化层2. MOS电容

5.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层

6、形成氧化层的技术

1. 热氧化

2. 湿氧阳极氧化

干氧(法)氧化(氧化速率慢,氧化层致密,质量高,MOS中的栅氧化层)

湿氧(法)氧化(氧化速率快,氧化层比较疏松。适合质量要求不高掩模用途的氧化层)

HCl干氧氧化(氧化速率较快,减小Na离子沾污,提高介质击穿强度和减小界面陷阱密度)

3. 气相技术(CVD):适合在金属膜上生长氧化层

4. 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或等离子氧化:再扩散小,抑制缺陷的形成。

7、掺杂方法

扩散

特点:高温工艺,容易自扩散,不适合VLSI。不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离子注入层的退火:作用

1. 消除高能注入离子对晶格造成的损伤。

2. 使注入的离子在硅中进行扩散,以得到所需的浓度分布

8、刻蚀方法

光学刻蚀

电子束刻蚀

X射线刻蚀

离子束刻蚀

9、腐(刻)蚀方法(将抗蚀剂图形转换成构成器件的各层)

湿法腐(刻)蚀:主要用氢氟酸来腐蚀

干法腐(刻)蚀:主要是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反应生成挥发性物质

1、等离子体刻蚀

2、反应离子刻蚀法(RIE)

3、溅射刻蚀

10、金属化工艺

物理气相沉积

真空镀膜

溅射

化学气相沉积(CVD)

4、薄膜制备方法

氧化

CVD

PVD

蒸发

溅射

电镀

12、高密度集成”的三大要素:光刻尺寸(工艺)、硅圆片直径(材料)和微结构(设计)技巧。

重要的图:

1.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2.晶片的鉴别面:

(111)面

原子面密度最高,生长容易,

氧化速度快

5、(100)面

二氧化硅界面缺陷密度低

表面迁移率高

实际晶向的选择取决于器件设计的考虑

双极电路-(111)

MOS电路-(100)

3.光学刻蚀:

光刻的正胶负胶;

正胶: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非感光区保留下来,形成的图形就是掩模版的图形。负胶:感光区保留下来,非感光区通过显影后溶解,形成的图形是掩膜板的负性图形。

4.腐蚀的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其他: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1.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2.表面钝化

3.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4.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5.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

热氧化法

1.干氧(法)氧化

2. 湿氧(法)氧化

3. HCl干氧氧化

各种热氧化的特点

1. 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慢,氧化层致密,质量高。适合生长要求比较高的氧化层,如MOS中的栅氧化层。

2. 湿氧氧化

氧化速率快,氧化层比较疏松。适合质量要求不高,但要求短时间生长一定厚度的氧化层,如作掩模用途的氧化层。

3. HCl干氧氧化

氧化速率较快,可以减小Na离子沾污,提高介质击穿强度和减小界面陷阱密度。但是,高温下,高浓度的卤化物会使硅表面产生腐蚀坑。

掺杂方法:

扩散

特点:高温工艺,容易自扩散,不适合VLSI。不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

特点: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会造成晶格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

●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

●掺杂氧化物源扩散

●离子注入层的扩散和退火

形成氧化层的技术:热氧化,湿氧阳极氧化,气相技术,等离子体阳极氧化活等离子氧化掺杂的方法:扩散:在高温下进行,容易自由扩散,但是不能精确的控制掺杂的浓度;

离子注入:可以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但是会造成晶格结构损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常用的扩散方法:高温气相化学源扩散,掺杂氧化物层的扩散,

刻蚀的方法:光子刻蚀,离子束刻蚀,X射线刻蚀,电子束刻蚀

埋层作用:

降低集成电路晶体管的串联电阻,提供集电极电流低阻通道的

单晶硅的检验-四探针法

硅的整形:

硅锭、外部研磨、直径磨削、磨主面(基准面)和第二平面(辅助面)、切成大圆片、腐蚀、抛光

刻蚀的方法:

湿法腐(刻)蚀--化学腐蚀

干法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反应离子刻蚀法(RIE)

溅射刻蚀

晶片的鉴别:45度奇数倍的是N型硅,偶数倍的是P型硅

外延工艺分为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

外延工艺的目的在于提高双极晶体管的性能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

用作阻挡杂质注入或扩散进硅中的掩模

表面钝化

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介质隔离

在MOS结构中起元件的作用

在多层金属化系统中用作绝缘层

离子注入层的作用:

1. 消除高能注入离子对晶格造成的损伤。

2. 使注入的离子在硅中进行扩散,以得到所需的浓度分布

热氧化分为:

1.干氧(法)氧化

2.湿氧(法)氧化

3.HCl干氧氧化

光刻:将掩模上的图形转印到硅晶片表面上的技术。

当氧化层要放在金属膜的上面的时候,CVD氧化是唯一适用的

为什么采用硅作为集成电路的材料,而不用锗?

锗的漏电流大(原因:锗的禁带宽度小, 0.66eV)。

硅器件工作温度高(150℃),锗为100℃。

易生长高质量的氧化硅,氧化锗会水解。

锗的本征电阻率为47cm,不能用于制造高击穿电压的整流器件,硅的本征电阻率为230000cm。

电子纯锗的锗成本是纯硅的十倍。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材料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 学分: 3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硅、锗、砷化镓等的制备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材料特性,介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碳化硅及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目标与任务:使学生掌握主要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了解半导体材料最新发展情况、为将来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半导体器件制备等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热力学统计物理》; 本课程中介绍半导体材料性质方面需要《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中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等章节作为基础。同时介绍材料生长方面知识时需要《热力学统计物理》中关于自由能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材:杨树人《半导体材料》 主要参考书:褚君浩、张玉龙《半导体材料技术》 陆大成《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基础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半导体材料概述 第一节半导体材料发展历程 第二节半导体材料分类 第三节半导体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第二章硅和锗的制备 第一节硅和锗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高纯硅的制备 第三节锗的富集与提纯

第三章区熔提纯 第一节分凝现象与分凝系数 第二节区熔原理 第三节锗的区熔提纯 第四章晶体生长 第一节晶体生长理论基础 第二节熔体的晶体生长 第三节硅、锗单晶生长 第五章硅、锗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第一节硅、锗晶体中杂质的性质 第二节硅、锗晶体的掺杂 第三节硅、锗单晶的位错 第四节硅单晶中的微缺陷 第六章硅外延生长 第一节硅的气相外延生长 第二节硅外延生长的缺陷及电阻率控制 第三节硅的异质外延 第七章化合物半导体的外延生长 第一节气相外延生长(VPE) 第二节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生长(MOCVD) 第三节分子束外延生长(MBE) 第四节其他外延生长技术 第八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 GaAs、InP等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第二节 GaAs单晶的制备及应用 第三节 GaAs单晶中杂质控制及掺杂 第四节 InP、GaP等的制备及应用 第九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特性及应用 第二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 第三节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第十章其他半导体材料

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MOSFET是由P极、N极、G栅极、S源极和D漏级组成。它的导通跟阻断都由电压控制,电流可以双向流过,其优点是开关速度很高,通常在几十纳秒到几百纳秒,开关损耗小,适用于各类开关电源。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在高压环境下压降很高,随着电压的上升,电阻变大,传导损耗很高。 随着电子电力领域的发展,IGBT出现了。它是由BJT和MOS组成的复合式半导体,兼具二者的优点,都是通过电压驱动进行导通的。IGBT克服了MOS的缺点,拥有高输入阻抗和低导通压降的特点。因此,其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电车、交流电机等领域。 如今,各个行业的发展几乎电子化,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过现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由欧美国家和地区提供。我国又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自给率仅有10%,严重依赖进口。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制造要求特别严格,需要具备完整的晶圆厂、芯片制造厂、封装厂等产业链环节。国内企业的技术跟资金条件暂时还无法满足。 从市场格局来看,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中,海外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制造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控制。最后的成品仍需要经过专业仪器的测试才能上市。这也是为半导体器件生产厂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体现。没有经过测试的半导体器件一旦哪方面不及格,则需要重新返工制造,将会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深圳威宇佳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功率半导体检测专家,专门生产制造简便易用、高精度的设备,让操作人员轻松上手操作,省力更省心。如生产的IGBT动态参数测试设备、PIM&单管IGBT 专用动态设备、IGBT静态参数测试设备、功率半导体测试平台等,均是经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精心打磨出来的,设备高可靠性、高效率,已在市场上应用超过10年,历经了超过500万只模块/DBC的测试考验。

常用半导体器件复习题

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 1.在N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成为P型半导体。()2.在N型半导体中,由于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所以N型半导体带负电。()3.本征半导体就是纯净的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5.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偏,且集电结也是正偏。()6.晶体三极管的β值,在任何电路中都是越大越好。( ) 7.模拟电路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 ) 8.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应为正向导体状态。( ) 9.发光二极管不论外加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均可发光。( ) 10.光电二极管外加合适的正向电压时,可以正常发光。( ) 一、判断题答案:(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2.由于浓度不同而产生的电荷运动称为。 3.晶体二极管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4.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表现为:外加正向电压时,外加反向电压时截止。5.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偏置。6.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的对应关系是:场效应管的栅极G对应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源极S对应晶体三极管,漏极D对应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c。7.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8.稳压二极管正常工作时,在稳压管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并且在其电路中串联一支限流电阻,在一定电流围表现出稳压特性,且能保证其正常可靠地工作。 9.晶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I E 、I B 、I C 的关系为:。 10.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决定于所用的,目前有红、绿、蓝、黄、橙等颜色。 二、填空题答案:(每题1分) 1.空穴 2.扩散运动 3.PN结 4.导通 5.反向 6.发射机e 7.变薄 8.反向 9.I E =I B +I C 10.材料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及容一起填入横线上,每题1分)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趋势总结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种重大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材料已成为人类发晨的里程碑。本世纪中期单晶硅材料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大革命。使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石英光纤材料和光学纤维的研制成功,以及GaAs等Ⅲ-Ⅴ族化合物的材料的研制成功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光纤已四通八达。我们知道,每一束光纤,可以传输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路电话,这与激光器的发明以及石英光纤材料、光纤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超晶格概念的提出MBE、MOCVD先进生长技术发展和完善以及超品格量子阱材料包括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过去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出现了以“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的剪裁”为特征的新范畴,使人类跨入到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和低维结构为特征的固态量子器件和电路的新时代,并极有可能触发新的技术革命。半导体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已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二大支柱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它的发展对高速计算、大容量信息通信、存储、处理、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微型化与智能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几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硅单晶材料 硅单晶材料是现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工业的基础。目前微电子的器件和电路,其中有90%到95%都是用硅材料来制作的。那么随着硅单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硅单晶材料是从石英的坩埚里面拉出来的,它用石墨作为加热器。所以,来自石英里的二氧化硅中氧以及加热器的碳的污染,使硅材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过饱和氧和碳杂质。过饱和氧的污染,随着硅单晶直径的增大,长度的加长,它的分布也变得不均匀;这就是说材料的均匀性就会遇到问题。杂质和缺陷分布的不均匀,会使硅材料在进一步提高电路集成度应用的时候遇到困难。特别是过饱和的氧,在器件和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它要发生沉淀,沉淀时的体积要增大,会导致缺陷产生,这将直接影响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得不采用硅外延片,就是说在硅的衬底上外延生长的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和碳等杂质的污染,同时也会提高材料的纯度以及掺杂的均匀性。利用外延方法,还可以获得界面非常陡、过渡区非常窄的结,这样对功率器件的研制和集成电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材料现在的研究现状是6英寸的硅外延片已用于工业的生产,8英寸的硅外延片,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更大直径的外延设备也正在研制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功率器件,一些抗辐照的器件和电路等,也需要高纯区熔硅单晶。区熔硅单晶与直拉硅单晶拉制条件是不一样的,它在生长时,不与石英容器接触,材料的纯度可以很高;利用这种材料,采用中子掺杂的办法,制成N或P型材料,用于大功率器件及电路的研制,特别是在空间用的抗辐照器件和电路方面,它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当然还有以硅材料为基础的SOI材料,也就是半导体/氧化物/绝缘体之意,这种材料在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之,从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率,降低成本来看的话,增大硅单晶的直径,仍然是一个大趋势;因为,只有材料的直径增大,电路的成本才会下降。我们知道硅技术有个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它的集成度就翻一番,它的价格就掉一半,价格下降是同硅的直径的增大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大圆片上跟一个小圆片上,工艺加工条件相同,但出的芯片数量则不同;所以说,增大硅的直径,仍然是硅单晶材料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我们从提高硅的

(完整版)半导体物理知识点及重点习题总结

基本概念题: 第一章半导体电子状态 1.1 半导体 通常是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导带在绝对零度时全空,价带全满,禁带宽度较绝缘体的小许多。 1.2能带 晶体中,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在某些能量区间能级分布是准连续的,在某些区间没有能及分布。这些区间在能级图中表现为带状,称之为能带。 1.2能带论是半导体物理的理论基础,试简要说明能带论所采用的理论方法。 答: 能带论在以下两个重要近似基础上,给出晶体的势场分布,进而给出电子的薛定鄂方程。通过该方程和周期性边界条件最终给出E-k关系,从而系统地建立起该理论。 单电子近似: 将晶体中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库仑作用按几率分布平均地加以考虑,这样就可把求解晶体中电子波函数的复杂的多体问题简化为单体问题。 绝热近似: 近似认为晶格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没有能量交换,而将实际存在的这种交换当作微扰来处理。 1.2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解释能带现象的理论方法 答案: 克龙尼克—潘纳模型是为分析晶体中电子运动状态和E-k关系而提出的一维晶体的势场分布模型,如下图所示 利用该势场模型就可给出一维晶体中电子所遵守的薛定谔方程的具体表达式,进而确定波函数并给出E-k关系。由此得到的能量分布在k空间上是周期函数,而且某些能量区间能级是准连续的(被称为允带),另一些区间没有电子能级(被称为禁带)。从而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解释了能带现象,因此该模型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1.2导带与价带 1.3有效质量 有效质量是在描述晶体中载流子运动时引进的物理量。它概括了周期性势场对载流子运动的影响,从而使外场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具有牛顿定律的形式。其大小由晶体自身的E-k

郑州大学半导体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1.基本概念: 集成电路:是经过氧化、光刻、扩散、外延、蒸铝等半导体制造工艺,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所需的半导体有源器件、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导线全部“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路。集成度:每块集成电路芯片中包含的元器件数目。 多项目晶圆技术:多项目晶圆就是将多个使用相同工艺的集成电路设计放在同一晶圆片上流片,制造完成后,每个设计可以得到数十片芯片样品,这一数量对于原型设计阶段的实验、测试已经足够。而该次制造费用就由所有参加MPW的项目按照芯片面积分摊,成本仅为单独进行原型制造成本的5%-10%,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开发风险、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门槛和中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起步时的门槛。 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 代工厂:加工厂的铸造车间,无自己产品。优良的加工技术(包括设计和制造)及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加工服务。 2.微电子的战略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3.集成电路分类: 按器件结构类型分类:①双极集成电路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集成电路 ③双极-MOS(BiMOS)集成电路 按集成度分类:①小规模集成电路②中规模集成电路③大规模集成电路 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⑤特大规模集成电路⑥巨大规模集成电路按使用的基片材料分类:①单片集成电路②混合集成电路 按电路的功能结构分类:①数字集成电路②模拟集成电路③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按应用领域分类:①标准通用集成电路②专用集成电路 4.集成电路按规模划分经历了哪几代?遵循什么定律? 小规模集成(SSI)→中规模集成(MSI)→大规模集成(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 → GSI(巨大规模集成) →SoC(系统芯片)。 摩尔定律: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每三年提高4倍,而加工特征尺寸缩小根号2倍。 5.IC(集成电路)、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 6.高K介质: 问题:90 nm工艺之前,晶体管之间的电流泄露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因为晶体管之间有较长的间距。但随着特征尺寸减小,不同晶体管间距变得很短,电流泄露现象变得异常严重,为了抵消泄露电流,芯片不得不要求更大的供电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芯片功耗增加。无论英特尔还是AMD(超微半导体),90纳米工艺制造的产品都没有在功耗方面表现出应有的优势,而按照惯例,每次新工艺都会让同型芯片的功耗降低30%左右。 解决:采用高K值的氧化物材料来制造晶体管的栅极,英特尔称之为“高K门电介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应用物理1001 20102444 周辉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这种材料在某个温度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电荷载流子的浓度,电阻率下降。由化合物构成的半导 体材料,通常是指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比起元素半导体材料来它的品种更多, 应用面更广。 半导体材料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化学键上。因为化合物至少由两个元素构 成,由于它们彼此间的原子结构不同,价电子必然向其中一种元素靠近,而远离 另一种元素,这样在共价键中就有了离子性。这种离子性会影响到材料的熔点、 带隙宽度、迁移率、晶体结构等。 化合物半导体的组成规律一般服从元素周期表排列的法则。对已知的化合物 半导体材料,其组成元素在同一族内垂直变换,其结果是随着元素的金属性增大 而其带隙变小,直到成为导体。反之,随着非金属性增加而其带隙变大,直至成 为绝缘体。 类别按其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三元、四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它 们本身还可按组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为各族化合物,如Ⅲ—V族,I —Ⅲ—Ⅵ族等。下面介绍二元化合物,其中主要的类别为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 材料,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Ⅳ—Ⅳ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Ⅳ—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发现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格式,GeSe,GeTe, SnO ,SnS,SnSe,SnTe,Pb0,PbS,PbSe,PbTe,其中PbO,PbS,PbSe,PbTe 2 已获重要用途。

V—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发现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Bi 2O 3 ,Bi 2 S 3 ,Bi 2 Se 3 , Bi 2Te 3 ,Sb 2 O 3 ,Sb 2 S 3 ,Sb 2 Te 3 、As 2 O 3 ,As 2 S 3 ,其中Bi 2 Te 3 ,Bi 2 Se 3 等已获实际应用。 I—Ⅵ族化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Cu 2 O,Cu 2 S,Ag 2 S,Ag 2 Se,Ag 2 Te等,其 中Cu 20,Cu 2 S已获应用。 三元化合物种类较多,如I—Ⅲ—Ⅵ、I—v—Ⅵ、Ⅱ—Ⅲ—Ⅵ、Ⅱ—Ⅳ—V 族等。多数具有闪锌矿、纤锌矿或黄铜矿型晶体结构,黄铜矿型结构的三元化合 物多数具有直接禁带。比较重要的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有CuInSe 2,AgGaSe 2 , CuGaSe 2,ZnSiP 2 ,CdSiP 2 ,ZnGeP 2 ,CdGaS 4 ,CdlnS 4 ,ZnlnS 4 和磁性半导体。后者 的结构为AB 2X 4 (A—Mn,Co,Fe,Ni;B—Ga,In;X—S,Se)。 四元化合物研究甚少,已知有Cu 2FeSnS 4 ,Cu 2 FeSnSe 4 ,Cu 2 FeGeS 4 等。 应用化合物及其固溶体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给应用扩大了选择。在光电子方面,所有的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都是用化合物半导体制成的,已获工业应用的有GaAs,GaP,GaAlAs,GaAsP,InGaAsP等。用作光敏元件、光探测器、光调制器的有InAsP,CdS,CdSe,CdTe,GaAs等。一些宽禁带半导体(SiC,ZnSe等)、三元化合物具有光电子应用的潜力。GaAs是制作超高速集成电路的最主要的材料。微波器件的制作是使用GaAs,InP,GaAlAs等;红外器件则用GaAs,GaAlAs,CdTe,HgCdTe,PbSnTe等。太阳电池是使用CdS,CdTe,CulnSe2,GaAs,GaAlAs等。最早的实用“半导体”是「电晶体/ 二极体」。 一、在无线电收音机及电视机中,作为“讯号放大器用。 二、近来发展「太阳能」,也用在「光电池」中。 三、半导体可以用来测量温度,测温范围可以达到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等应用的70%的领域,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分辨率可达0.1℃,甚至达到0.01℃也不是不可能,线性度0.2%,测温范围-100~+300℃,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测温元件。 其中在半导体材料中硅材料应用最广,所以一般都用硅材料来集成电路,因为硅是元素半导体。电活性杂质磷和硼在合格半导体和多晶硅中应分别低于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趋势总结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种重大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材料已成为人类发晨的里程碑。本世纪中期单晶硅材料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大革命。使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石英光纤材料和光学纤维的研制成功,以及GaAs 等Ⅲ-Ⅴ族化合物的材料的研制成功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光纤已四通八达。我们知道,每一束光纤,可以传输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路电话,这与激光器的发明以及石英光纤材料、光纤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超晶格概念的提出MBE、MOCVD先进生长技术发展和完善以及超品格量子阱材料包括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过去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出现了以“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的剪裁”为特征的新范畴,使人类跨入到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和低维结构

的制作过程中,它要发生沉淀,沉淀时的体积要增大,会导致缺陷产生,这将直接影响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得不采用硅外延片,就是说在硅的衬底上外延生长的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和碳等杂质的污染,同时也会提高材料的纯度以及掺杂的均匀性。利用外延方法,还可以获得界面非常陡、过渡区非常窄的结,这样对功率器件的研制和集成电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材料现在的研究现状是6英寸的硅外延片已用于工业的生产,8英寸的硅外延片,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更大直径的外延设备也正在研制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功率器件,一些抗辐照的器件和电路等,也需要高纯区熔硅单晶。区熔硅单晶与直拉硅单晶拉制条件是不一样的,它在生长时,不与石英容器接触,材料的纯度可以很高;利用这种材料,采用中子掺杂的办法,制成N或P型材料,用于大功率器件及电路的研制,特别是在空间用的抗辐照器件和电路方面,

常用半导体器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与讲稿) 任课教师:谭华 院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 授课班级:2008电子信息专业本科1、2班 授课时间:2009年9月21日------2009年12月23日每周学时:4学时 授课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9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内容简介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有广泛的应用。本章在简要地介绍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后,主要讨论了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环节——PN 结。在此基础上,还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以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与应用。最后对齐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和光电子器件的特性与应用也给予简要的介绍。 (一)主要内容: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模型及应用电 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了解二极管(包括稳压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三)教学要点: ?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 电工作原理、 ?二极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P)、锢(In)和锑(Sb)等。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著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2019年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研究

2019年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研究 (一)半导体行业基本情况 1、半导体概况 (1)半导体的概念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可受控制,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的导电性受控制的范围为从绝缘体到几个欧姆之间。半导体具有五大特性:掺杂性(在形成晶体结构的半导体中,人为地掺入特定的杂质元素,导电性能具有可控性)、热敏性、光敏性(在光照和热辐射条件下,其导电性有明显 的变化)、负电阻率温度特性,整流特性。半导体产业为电子元器件产业中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在电子、能源行业的众多细分领域均都有广泛的应用。 (2)半导体行业分类 按照制造技术的不同,半导体产业可划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其他器件等多类产品,其中集成电路是把基本的电路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制作在一个小型晶片上然后封装起来形成具有多功能的单元,主要实现对

信息的处理、存储和转换;分立器件是指具有单一功能的电路基本元件,主要实现电能的处理与变换,而半导体功率器件是分立器件的重要部分。 分立器件主要包括功率二极管、功率三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等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其中,MOSFET和IGBT属于电压控制型开关器件,相比于功率三极管、晶闸管等电流控制型开关器件,具有易于驱动、开关速度快、损耗低等特点。公司生产的MOSFET系列产品和IGBT系列产品属于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半导体器件的分类示意图和公司产品所处的领域如下图所示:

在分立器件发展过程中,20 世纪50 年代,功率二极管、功率三极管面世并应用于工业和电力系统。20 世纪60 至70 年代,晶闸管等半导体功率器件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平面型功率MOSFET 发展起来;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沟槽型功率MOSFET 和IGBT 逐步面世,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式进入电子应用时

常用半导体器件习题考答案

第7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题参考答案 7-1 计算图所示电路的电位U Y (设D 为理想二极管)。 (1)U A =U B =0时; (2)U A =E ,U B =0时; (3)U A =U B =E 时。 解:此题所考查的是电位的概念以及二极管应用的有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两点电位的相对高低影响了D A 和D B 两个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 当A 、B 两点的电位同时为0时,D A 和D B 两个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U Y )两端电位同时为0,因此均不能导通;当U A =E ,U B =0时,D A 的阳极电位为E ,阴极电位为0(接地),根据二极管的导通条件,D A 此时承受正压而导通,一旦D A 导通,则U Y >0,从而使D B 承受反压(U B =0)而截止;当U A =U B =E 时,即D A 和D B 的阳极电位为大小相同的高电位,所以两管同时导通,两个1k Ω的电阻为并联关系。本题解答如下: (1)由于U A =U B =0,D A 和D B 均处于截止状态,所以U Y =0; (2)由U A =E ,U B =0可知,D A 导通,D B 截止,所以U Y =E ? +9 19=109E ; (3)由于U A =U B =E ,D A 和D B 同时导通,因此U Y =E ?+5.099=1918E 。 7-2 在图所示电路中,设D 为理想二极管,已知输入电压u i 的波形。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图。 解:此题的考查点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以及电路的基本知识。 首先从(b )图可以看出,当二极管D 导通时,电阻为零,所以u o =u i ;当D 截止时,电阻为无穷大,相当 于断路,因此u o =5V ,即是说,只要判断出D 导通与否, 就可以判断出输出电压的波形。要判断D 是否导通,可 以以接地为参考点(电位零点),判断出D 两端电位的高 低,从而得知是否导通。 u o 与u i 的波形对比如右图所示: 7-3 试比较硅稳压管与普通二极管在结构和运用上有 何异同 (参考答案:见教材) 7-4 某人检修电子设备时,用测电位的办法,测出管脚①对地电位为-;管脚②对地电位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第Ⅲ和第Ⅴ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第Ⅱ和第Ⅵ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锌等)、氧化物(锰、铬、铁、铜的氧化物),以及由Ⅲ-Ⅴ族化合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组成的固溶体(镓铝砷、镓砷磷等)。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玻璃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半导体的分类,按照其制造技术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器件,分立器件、光电半导体、逻辑IC、模拟IC、储存器等大类,一般来说这些还会被分成小类。此外还有以应用领域、设计方法等进行分类,虽然不常用,但还是按照IC、LSI、VLSI(超大LSI)及其规模进行分类的方法。此外,还有按照其所处理的信号,可以分成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成及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 延伸 半导体材料是什么?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 material)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电阻率约在1mΩ·cm~1GΩ·cm范围内)、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子材料。 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按导电能力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的电阻率在1mΩ·cm~1GΩ·cm范围(上限按谢嘉奎《电子线路》取值,还有取其1/10或10倍的;因角标不可用,暂用当前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与金属导体恰好相反。 凡具有上述两种特征的材料都可归入半导体材料的范围。反映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内在基本性质的却是各种外界因素如光、热、磁、电等作用于半导体而引起的物理效应和现象,这些可统称为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性质。构成固态电子器件的基体材料绝大多数是半导体,正是这些半导体材料的各种半导体性质赋予各种不同类型半导体器件以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半导体的基本化学特征在于原子间存在饱和的共价键。作为共价键特征的典型是在晶格结构上表现为四面体结构,所以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金刚石或闪锌矿(ZnS)的结构。由于地球的矿藏多半是化合物,所以最早得到利用的半导体材料都是化合物,例如方铅矿

常用半导体元件习题及答案

第5章常用半导体元件习题 5.1晶体二极管 一、填空题: 1.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和之间,二极管是将 封装起来,并分别引出和两个极。 2.二极管按半导体材料可分为和,按内部结构可分为_和,按用途分类有、、四种。3.二极管有、、、四种状态,PN 结具有性,即。4.用万用表(R×1K档)测量二极管正向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测量反向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 5.使用二极管时,主要考虑的参数为和二极管的反向击穿是指。 6.二极管按PN结的结构特点可分为是型和型。 7.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 V,锗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 V;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V,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V。 8.当加到二极管上反向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此现象称为现象。 9.利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PN结的电阻值,可以大致判别二极管的、和PN结的材料。 二、选择题: 1. 硅管和锗管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几乎恒定,分别分为( )。 A.0.2-0.3V 0.6-0.7V B. 0.2-0.7V 0.3-0.6V C.0.6-0.7V 0.2-0.3V D. 0.1-0.2V 0.6-0.7V 的大小为( )。 2.判断右面两图中,U AB A. 0.6V 0.3V B. 0.3V 0.6V C. 0.3V 0.3V D. 0.6V 0.6V 3.用万用表检测小功率二极管的好坏时,应将万用表欧姆档拨到() Ω档。 A.1×10 B. 1×1000 C. 1×102或1×103 D. 1×105 4. 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大,说明 ( ) 。 A. 内部短路 B. 内部断路 C. 正常 D. 无法确定 5. 当硅二极管加0.3V正向电压时,该二极管相当于( ) 。 A. 很小电阻 B. 很大电阻 C.短路 D. 开路 6.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20V,负极电位是-10V,则该二极管处于()。 A.反偏 B.正偏 C.不变D. 断路 7.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D. 不确定 8.PN结的P区接电源负极,N区接电源正极,称为()偏置接法。

新型半导体材料GaN简介

新型半导体材料GaN GaN的发展背景 GaN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研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并与SIC、金刚石等半导体材料一起,被誉为是继第一代Ge、Si半导体材料、第二代GaAs、InP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几乎不被任何酸腐蚀)等性质和强的抗辐照能力,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氮化镓由于受到缺乏合适的单晶衬底材料、位错密度大等问题的困扰,发展较为缓慢,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GaN半导体及器件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耀眼的新星。 GaN的特性 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几乎不被任何酸腐蚀)等性质和强的抗辐照能力,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GaN是极稳定的化合物,又是坚硬的高熔点材料,熔点约为1700℃,GaN 具有高的电离度,在Ⅲ—Ⅴ族化合物中是最高的(0.5或0.43)。在大气压力下,GaN晶体一般是六方纤锌矿结构。它在一个元胞中有4个原子,原子体积大约为GaAs的一半。因为其硬度高,又是一种良好的涂层保护材料。在室温下,GaN 不溶于水、酸和碱,而在热的碱溶液中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溶解。NaOH、H2SO4和H3PO4能较快地腐蚀质量差的GaN,可用于这些质量不高的GaN晶体的缺陷检测。GaN在HCL或H2气下,在高温下呈现不稳定特性,而在N2气下最为稳定。GaN的电学特性是影响器件的主要因素。未有意掺杂的GaN在各种情况下都呈n 型,最好的样品的电子浓度约为4×1016/cm3。一般情况下所制备的P型样品,都是高补偿的。 很多研究小组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中村报道了GaN最高迁移率数据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分别为μn=600cm2/v·s和μn=1500cm2/v·s,相应的载流子浓度为n=4×1016/cm3和n=8×1015/cm3。未掺杂载流子浓度可控制在

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题

第一章题解-1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习 题 1.1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 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 从1m A 变为2m A ,那么它的β约为 。 A. 83 B. 91 C. 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 A 变为4m 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解:(1)A ,C (2)A (3)C (4)A 1.2 能否将1.5V 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 解: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5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u i =10s in ωt (v),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设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P1.3

第一章题解-2 解图P1.3 解:u i 和u o 的波形如解图P1.3所示。 1.4 电路如图P1.4所示,已知u i =5s in 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4 解图P1.4 解:波形如解图P1.4所示。 1.5 电路如图P1.5(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5 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5所示。

半导体材料发展史

1833年,英国巴拉迪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前言 自从有人类以来,已经过了上百万年的岁月。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当时人类使用的器物来代表,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铜器,再进步到铁器时代。现今,以硅为原料的电子元件产值,则超过了以钢为原料的产值,人类的历史因而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硅的时代。硅所代表的正是半导体元件,包括记忆元件、微处理机、逻辑元件、光电元件与侦测器等等在内,举凡电视、电话、电脑、电冰箱、汽车,这些半导体元件无时无刻都在为我们服务。 硅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元素,许多石头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然而,经过数百道制程做出的积体电路,其价值可达上万美金;把石头变成硅晶片的过程是一项点石成金的成就,也是近代科学的奇蹟! 在日本,有人把半导体比喻为工业社会的稻米,是近代社会一日不可或缺的。在国防上,惟有扎实的电子工业基础,才有强大的国防能力,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已经把新一代电子武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1970年代以来,美国与日本间发生多次贸易摩擦,但最后在许多项目美国都妥协了,但是为了半导体,双方均不肯轻易让步,最后两国政府慎重其事地签订了协议,足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命脉,不可不慎。在台湾,半导体工业是新竹科学园区的主要支柱,半导体公司也是最赚钱的企业,台湾如果要成为明日的科技硅岛,半导体工业是我们必经的途径。

半导体材料介绍论文

半导体材料介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半导体材料的特征、分类、制备工艺以及半导体材料的一些参数。 半导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半导体材料的一些结构和参数决定了 它的特性。以二氧化钛为例,它就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 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人们现在研究了有关它的性质,并将进一步研 究提高它的光催化效果。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导电能力载流子电阻率电子空穴 正文: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导率在10(U-3)~10(U-9)欧姆/厘米范围内。 半导体材料可按化学组成来分,再将结构与性能比较特殊的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单独列为一类。按照这样分类方法可将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和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 制备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对半导体材料有不同的形态要求,包括单晶的切片、磨片、抛光片、薄膜等。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形态要求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有提纯、单晶的制备和薄膜外延生长。 半导体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有一些固有的特性,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这些特性参数不仅能反映半导体材料与其他非半导体材料之间的差别,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各种半导体材料之间甚至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特性上的量的差别。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有:禁带宽度、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即半导体中参加导电的电子和空穴)、非平衡载流子寿命、位错密度。禁带宽度由半导体的电子态、原子组态决定,反映组成这种材料的原子中价电子从束缚状态激发到自由状态所需的能量。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能力。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反映半导体材料在外界作用(如光或电场)下内部的载流子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过渡的弛豫特性。位错是晶体中最常见的一类晶体缺陷。位错密度可以用来衡量半导体单晶材料晶格完整性的程度。当然,对于非晶态半导体是没有这一反映晶格完整性的特性参数的。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对于材料应用甚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特性决定不同的用途。晶体管对材料特性的要求: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要求材料有较大的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和载流子迁移率。用载流子迁移率大的材料制成的晶体管可以工作于更高的频率(有较好的频率响应)。晶体缺陷会影响晶体管的特性甚至使其失效。晶体管的工作温度高温限决定于禁带宽度的大小。禁带

半导体材料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精)

半导体材料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精)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领域的命脉,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无疑成为了科技发展的焦点。半导体材料凭借着自身的性能特点也在迅速地扩大着它的使用领域。本文重点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性能、种类和主要的半导体材料进行了讨论,并对半导体硅材料应用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了概述。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性能、种类、应用概况、发展趋势 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 半导体材料从发现到发展,从使用到创新,拥有这一段长久的历史。宰二十世纪初,就曾出现过点接触矿石检波器。1930年,氧化亚铜整流器制造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半导体材料开始受到重视。1947年锗点接触三极管制成,成为半导体的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50年代末,薄膜生长激素的开发和集成电路的发明,是的微电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60年代,砷化镓材料制成半导体激光器,固溶体半导体此阿里奥在红外线方面的研究发展,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得到扩展。1969年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和超晶格量子阱的研制成功,是的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志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9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砷化镓和磷化烟等半导体材料成为焦点,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激发光电子器件等;近些年,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得到突破,以氮化镓为代表的先进半导体材料开始体现出超强优越性,被称为IT产业的新发动机。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突破,常常导致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继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基半导体为代表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和磷化铟为代表之后,在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宽带半导体材料.作为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基半导体材料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导致了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飞跃,并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硅基半导体材料虽然在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硅材料本身间接能带结构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随着以光通

半导体材料发展情况

1、硅材料 从提高硅集成电路成品率,降低成本看,增大直拉硅(CZ - Si)单晶的直 径和减小微缺陷的密度仍是今后CZ-Si 发展的总趋势。目前直径为8 英寸(200mm )的Si 单晶已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基于直径为12英寸(300mm )硅片的集成电路(IC‘s)技术正处在由实验室向工业生产转变中。目前300mm , 0.18阿工艺的硅ULSI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300mm , 0.13阿工艺生产线也将在2003年完成评估。18英寸重达414公斤的硅单晶和18英寸的硅园片已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直径27英寸硅单晶研制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从进一步提高硅IC‘S 的速度和集成度看,研制适合于硅深亚微米乃至纳米工艺所需的大直径硅外延片会成为硅材料发展的主流。另外,SOI 材料,包括智能剥离(Smart cut )和SIMOX材料等也发展很快。目前,直径8英寸的硅外延片和SOI 材料已研制成功,更大尺寸的片材也在开发中。 理论分析指出30nm 左右将是硅MOS 集成电路线宽的“极限”尺寸。这不仅是指量子尺寸效应对现有器件特性影响所带来的物理限制和光刻技术的限制问题,更重要的是将受硅、SiO2 自身性质的限制。尽管人们正在积极寻找高K 介电绝缘材料(如用Si3N4等来替代SiO2 ),低K介电互连材料,用Cu代替Al 引线以及采用系统集成芯片技术等来提高ULSI 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功能,但硅将最终难以满足人类不断的对更大信息量需求。为此,人们除寻求基于全新原理的量子计算和DNA 生物计算等之外,还把目光放在以GaAs、InP 为基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特别是二维超晶格、量子阱,一维量子线与零维量子点材料和可与硅平面工艺兼容GeSi 合金材料等,这也是目前半导体材料研发的重点。 2、GaAs 和InP 单晶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