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三县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30°N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1~2题。

1.Q地海拔可能为

A.400米B.600米 C.800米D.1000米

2.R河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地外文明的探求一刻也没有停下。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右图为北极上空鸟瞰的太阳系略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B.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C.④号行星有人类居住

D.④号行星与月球组成地月系

4.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影响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太阳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B.太阳黑子的出现,使地球陷入黑暗

C.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D.太阳活动异常,给人类带来不少灾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读下图完成5--6题。

5.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时的光照图”,弧AB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读图回答7~9题。

7.有关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B.东经120°的地方时

C.北京所在经度的地方时 D.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

8.此时太阳直射在

A.20°N,165°W

B.20°N,15°E

C.20°S,165°W

D.20°S,75°W

9.此时

A.温州的昼长逐渐增长

B.地球公转线速度将逐渐加快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

D.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偏南风

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

阳能塔)”原理示意图。分析完成10~

11题。

10.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

的原理为

A.热岛效应

B.绿岛效应

C.温室效应

D.狭管效应

11.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北美五大湖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 C.菲律宾群岛地区 D.亚马孙平原地区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2~13题。

12.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四地所处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

14~16题。

14.“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

“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台湾岛

15.立夏至立秋期间,台北市每天的日出时间

A.提早

B.先提早后推迟

C.推迟

D.先推迟后提早

16.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进行地理观测。

18时(地方时)位于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

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A.西北流向东南B.东北流向西南

C.南流向北 D.西南流向东北

读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9题。

17.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A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18.“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oC”,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A 太阳辐射 B.B 地面辐射 C.C 大气辐射 D.D 大气逆辐射

19.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结合有关大气环流的知识,完成20-22题。

20.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地地区为低压带B.赤道地区为低压带

C.南、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都相同 D.北半球气压带大致是夏季南移21.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

A.东亚地区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北美洲东南部 D.欧洲西部

22.右图为某地高空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模式图,

气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北半球,为气旋,多阴雨天气

B.若为北半球,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C.若为南半球,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D.若为南半球,为气旋,多晴朗天气

23.右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图中字母代

表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4.下图中,风带、气压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5.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 、c 为水平气流,b 、d 为

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下图甲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乙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图甲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m 和b

B .n 和c

C .s 和t

D .d 和e

27.图甲中d 地区的影子与图乙中对应的最有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4年以来,澳大利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最先是东南部遭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灾,同时东北部又

遭洪水侵袭。这一系列灾害使澳大利亚损失巨大。结合右图,

回答28~29题。

28.下列对于图中所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图表示的是1月份

B .此时印度低压势力正强

C .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

D .该图东部地区正值少雨季节

29.2014年1月底至 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

击,造成大量老人猝死,与这次高温干旱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A .反气旋

B .高压系统

C .暖锋

D .热带气旋 30.岩石圈是指

A .地壳

B .地壳和地幔

C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 .地壳和软流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1199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在试卷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 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5分) 1、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有关我国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A、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B、1949年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属于“传统型” C、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自发实现的 4、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

B.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惟一决定性因素 C.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B.以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C.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D. 只以本地资源的丰歉来确定 6、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高层建筑的数量和质量 B、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城市文化雕塑的数量 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8、把首都北京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A. 强化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 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点 C. 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 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9、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 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 该地段的交通通达性差 C. 地段地价太高 D. 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为商业区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要点(Word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要点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17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 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 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 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 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 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 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 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 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 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 默化的激励作用。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陆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检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外核 D . 内核 (2)“地下明灯计划” 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 . 土地利用规划 B . 地貌状况检测 C . 矿产资源勘探 D . 土壤肥力调查 2. (2分)有关研究报告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灰尘落在落基山脉高峰上,可导致峰顶被积雪覆盖的时间减少一个月或更久,由此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普遍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很多土地受放牧、农业和矿业开发的影响,土壤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致使更多灰尘飘至山峰上。据此回答问题。 (1) 材料中未显示的环境问题的是() A . 沙尘暴

B . 水土流失 C . 土地荒漠化 D . 全球气候变暖 (2) 材料中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是() A . 差异性 B . 整体性 C .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 垂直地域分异 3. (6分)洛阳(35o N,112o 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是() A . 23o26′ B . 66o34′ C . 55o D . 35o 4. (6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末) 下图是2015年某日,北京的李先生从位于央视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一座办公楼中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中间位置的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1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高一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地理下学期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2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系)——地月系(行星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分层及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黑子②色球层(日全食时可见)——耀斑、日珥③日冕层(日全食时可见)——太阳风(2)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 横波:可在固体传播;速度慢 纵波: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快 莫霍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软流层:①软流层呈熔融状态(类似橡皮泥的物质,但不是液态),横波可以在此传播; ②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③岩浆的发源地。 (2)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3)地方时计算: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为6:00“昏赤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昼弧中点所在经线为12:00夜弧中点所在经线为0:00 极昼切点为0:00,极夜切点为12:00 15°~1小时;1°~4分钟;东加西减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H =90°-纬度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三入一出”:岩浆(岩浆只能转化成岩浆岩)“一入三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二入二出”: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图1.地球的公转 图3.四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图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 10 题;共 20 分)
1. (2 分) 若直线 x=1 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 等于 0
B . 等于
C . 等于 D . 不存在 2. (2 分) (2017 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是( )
A. B. C. D. 3. (2 分) (2017·铜仁模拟)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16π﹣
第 1 页 共 20 页

B . 16π﹣
C . 8π﹣
D . 8π﹣
4. (2 分) 已知 m,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m , m , 则 ∥ ; ②若

则∥
③若 m// , n // , m//n 则 // ④若 m ,m// , 则
其中真命题是( )
A . ①和②
B . ①和③
C . ③和④
D . ①和④
5. (2 分) (2019 高一下·海珠期末) 若直线 值范围是( )
与圆
有公共点,则实数 的取
A.
B.
C.
D.
6. (2 分) (2019 高一下·上杭月考) 在正四棱锥
中,
,直线 与平面

成的角为 , 为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为( )
A.
B.
C.
第 2 页 共 20 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5、6、7、8四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四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56分) 1. (2分) (2013高一上·商南月考) 三圈环流中,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在() A . 赤道附近 B . 南北纬30度附近 C . 极地附近 D . 南北纬60度附近 2. (4分) (2013高一上·铁岭月考)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下题. (1) 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 大气降水 B . 地下水 C . 湖泊水 D . 冰雪融水 (2)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 . 海陆间循环 B . 陆上内循环 C . 海上内循环 D . 三者都不是

3. (4分) (2016高一上·怀柔期末)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 ①——重熔再生 B . ②——外力作用 C . ③——冷却凝固 D . ④——变质作用 (2) 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②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 (2016高三上·兴宁期末)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和图上信息判断() A . ①河自西向东流 B . ②河自东向西流 C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 . 该河流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5. (6分) (2013高一上·三原期中) 如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1) 图中所示,近地面的大气其热量主要来自()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鲁科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些化学试剂瓶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列物质的试剂瓶上所贴化学品标志有错误的是 A B C D 物质NaHCO3黑火药浓H2SO4KMnO4危险警告标识 2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氮肥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硝酸厂用氨氧化法制硝酸 C.从海水中提溴D.纯碱厂用NaCl、NH3、CO2等制纯碱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的单质碘 B.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C.严重影响我国的霾尘,其颗粒物是种胶体 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5.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 ...的是 ①中试剂①中现象解释 A Ba(NO3)2溶液生成白色 沉淀 SO32-与Ba2+生成白色 BaSO3沉淀 B 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SO2与水反应生成酸 D 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SO2具有还原性 6.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只能得到一种气体的是A.木炭和浓硫酸共热 B.钠与水反应 C.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D.汽油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后排出的气体 7.滴加新制氯水后,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Fe3+、Cl-、NO3- B.Na+、HCO3-、SO42- C.Ag+、NH4+、NO3- D.Na+、SO32-、SO42- 8.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NH3+3CuO△ 3Cu+N2+3H2O,对此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NH3被氧化为N2 C.反应体现了金属铜的还原性 D.每生成1mol H2O 就伴随着1mol电子转移9.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D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 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装置①可用于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 11.下列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用稀H2SO4吸收氨气:NH3+H+===NH4+ B.少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OH-===CO32-+H2O C.铜溶解于氯化铁溶液中:2Fe3++Cu=2Fe2++Cu2+ D.足量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浅绿色:Fe+4H++NO3-===Fe3++NO↑+2H2O 12.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Fe→Fe2O3→Fe(OH)3 ② Na→Na2O2→Na2CO3 ③ S→SO3→H2SO4→MgSO4④ C→C O→CO2→N a2CO3

高中高一下半学期地理

地理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完善和医疗技术的发达。 A原始低增长阶段B高增长阶段C增长下降阶段D低增长阶段 人口老龄化: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达7%作为老龄化标准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成: 1含义:人口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形式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 (2) (3)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生活条件。 2.政治: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3.社会文化:求学、宗教、种族。 3.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4.其他:婚姻、性别、年龄。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矿产,最重要的是淡水和土地)。 科技水平 人类文化水平 3.木桶理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4.控制人口的增长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责任和长期任务(保护环境) 二、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瞒住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自然环境和资源正相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技水平正相关 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 消费水平负相关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的人口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图为2015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到2035年,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小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 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 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 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 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 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 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7.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8.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B.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科)

高一地理期末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 1-2题。 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乙-甲 D .乙-丙-甲-丁 2.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 A .甲 B .乙 C.丙 D .丁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3.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 A.部分地区下降 B.全国各地升高 C.南北差异扩大 D.东西差异缩小 4.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1955年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超过千万,2015年有8个城市人口过2 000万。下表示意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7-8题。

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总结

恶战模块考 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2008.6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3、特点 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 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