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

要点:

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

2.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

3.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

4.中药品质评价的标准:

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

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1、同名异物:

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全草

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

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同一来源的药材,使用不同名称的现象。

大血藤——红藤、鸡血藤

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

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

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5.中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DNA)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

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

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中均未检出上述成分而不可供药用。

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和鳞子麻黄 E.lepidosperma。

二、产地(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地道药材:是指某一地区主产的、传统经验认为品质较优的中药。

一般在药材名称前冠以产地,

如:川贝母、川黄柏、西宁大黄、宁夏枸杞、杭麦冬、亳白芍、关龙胆等。

1.东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

2.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

3.浙八味:郁金、麦冬、玄参、延胡索、浙贝、菊花、白芍、白术。

4.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高良姜、化桔红、金钱白花蛇、春砂仁、广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四大南药:

巴戟、砂仁、槟榔、益智

例1.薄荷Menthahaplocalyx

例2.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1、气候

(1)光照

光线不但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而且对植物体内某些生物化学反应有一定影响。光线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化学物质的积累

例1颠茄Atropabelladonna

栽培在向阳地方的曼陀罗、莨菪、罂粟、金鸡纳树,其生物碱含量都比栽培在荫蔽地方的要高得多。

例2.薄荷:

阳光充足可使叶上的腺毛密度增加,挥发油含量增高,油中薄荷醇含量增加,薄荷酮含量减少。

例3.洋地黄Digitalispurpurea光照强度,

特别是紫外光照射,能增加叶中强心甙的积累。

(2)温度

温度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动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形成。例:颠茄、秋水仙、紫花洋地黄、欧薄荷等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都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3)降水量

包括降雨和降雪量,它与环境的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含量。

例:颠茄叶

2、土壤

土壤的性质、pH值、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均有一定影响,也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因素之一。

例1甘草:

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其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酸亦以钾、钙盐的形式存在。

例2.曼陀罗:

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其生物碱含量高;土壤中氮素供应量的增加,能使茄科植物的产量和生物碱含量增加。

3、海拔

海拔愈高,则气温、气压和空气密度都相应降低,而降水量和光照则相应增加;因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

中药的引种栽培必须注意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例:山莨菪Anisodusluridus

三、采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1、药用部分

有效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器官,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是不同的,功效不同。

例1.桑:

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

例2。麻黄——草质茎

主要有效成分为麻黄碱,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含量远高于节部,木质茎几不含麻黄碱。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

不含麻黄碱类成分,而含大环精胺类麻黄根碱A~C,有降压作用。

功效——止汗。

例3.人参根:

人参皂甙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

韧皮部〉木栓层〉木质部。

2、采收时间

“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季节或生长期不同,植物中有效成分不但会有量的不同,也会有质的变化。

穿心莲采收期不同,内酯含量不同

(营养期)(花蕾期)结果期

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显著的差别。

例1.洋地黄叶:强心甙的含量

以清晨最低,傍晚最高。

例2.曼陀罗:生物碱含量

叶中以清晨最高,

根中则以傍晚最高。

3、确定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

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

(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

人参,6年总皂苷含量在4%左右

(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

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

(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5、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

(1)根及根茎类:一般规律:秋、冬

特殊情况:夏季,如浙贝母、延胡索

春天,如明党参

(2)茎木:秋、冬或全年

秋冬—茎类:如鸡血藤、大血藤

全年—木类:如沉香、降香、苏木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

(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

花蕾期:金银花、槐米、丁香;

花开放期:洋金花、菊花、西红花;

有的要适时而定,分批采收。

如:红花、蒲黄

花蕾期:

金银花、槐米、

丁香

(6)果实种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山楂栀子

未成熟幼果:枳实青皮

随熟随采:木瓜

种子---果实成熟:牵牛子

(7)全草:茎叶茂盛时

(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

茯苓:立秋

马勃:子实体成熟

5、采收的一般原则(动物)

一般规律:全年采收

其它:依品种而定

5、采收的一般原则(矿物)

全年可采

四、加工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1、加工的意义

(1)保证质量:苷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拣选(2)漂洗(3)切片(4)去壳

(5)蒸、煮、烫(6)熏硫

(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

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如:杜仲,玄参

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能使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发生量变或质变,从而影响或改变了药物的作用,达到某种医疗效果。

(一)、加水处理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水洗、漂、浸、泡、煮等)

中药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盐、甙类、鞣质、糖类、氨基酸等。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则水溶性成分溶解于水而流失。

例1.黄柏

经水浸泡后切片,小檗碱含量从1.39%减少为0.71%,损失近50%;

例2.甘草

水浸泡48h后,水溶性浸出物损失49.84%,甘草酸损失48.40%。

例3.黄芩:

经冷水浸泡后,黄芩甙损失近50%,黄芩素增加约50%。

由于黄芩素具邻二酚羟基,易进一步氧化生成绿色化合物而失去药效。抑菌试验也证明。含甙类中药,则由于酶的存在而发生水解,从而影响药效。

中药材饮片的生产,应尽量采用少泡多润、开水抄或蒸的方法;

少数质坚、个大难于软化的中药如槟榔、大黄,可采用直接打碎供配方用,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以及酶解等反应的发生。

(二)、炒与蒸对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1.破坏酶的活性。

某些含甙类中药如黄芩、槐花、杏仁、人参等,经蒸或炒后,破坏了酶的活性,可避免有效

方法:蒸、炒、焙。

例:

2.使甙类成分分解,或产生新成分,改变药物的作用:

蒽醌甙类、黄酮甙类、强心甙类中药均可因蒸、炒而失去原有的药效。

例1.大黄:

具有泻下、抗菌消炎、

收敛止血等作用。

泻下成分:结合蒽醌番泻甙类,

抗菌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酸,

止血成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鞣质。

大黄

1.生大黄:

2.酒大黄:

结合蒽醌减少较多;因此,泻下作用较缓和

3.熟大黄:

4.大黄炭;

番泻甙类几乎破坏殆尽,但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为生大黄的2.7和41倍,并生成了2个新的甙类成分,故有较强的止血作用

例2.生首乌:

制首乌:亦有泻下作用,随着蒸制的时间延长,泻下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同时外表颜色逐渐加深,游离蒽醌含量递增,而结合蒽醌减少。首乌炮制后总磷含量增加36.9%,总糖量由5.80%增至10.84%.

3.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常采用清炒、麸炒、土炒、米泔水炙等方法。

1、变质现象

(1)虫蛀

(2)霉变:含糖类

(3)变色:

在酶或其他因素

①含有易氧化成分氧化变质

②含有糖类物质糠醛或其他类化合物;

③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还原产生棕色物质

④药材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发霉虫蛀

⑤使用杀虫剂药材变色;

⑥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化等

(4)走油:

又称泛油,药材中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一般是药材受潮或温度过高,变色、变质后泛出有样物质。

(5)风化

药材风化失水,使药物外形改变,成分流失,功效减弱。主指矿物药

(6)自燃:

自动燃烧,如:富含油脂药材

(7)挥发性成分挥散

2、中药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1)仓库管理

(2)霉变的防治

(3)害虫的防治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