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1章分类学和系统学

分类学(Taxonomy)主要是关于生物体分类的科学。在对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进行分类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命名。具有几方面独特特征的特殊个体类群称之为种。不同的种组成属,由属组成科,科再组成目,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种都划归至一个最大的、范围最广的类群中。作为食物、能源、居所、服装、药物、饮料、氧气及美好环境的来源,植物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忠实伙伴,几个世纪以来,植物一直是分类活动的主体。人类的分类活动不只局限于生物有机体,人们对食物、服装、书籍、游戏、车辆、宗教、职业以及任何他们遇到的或影响他们生活的客观事物进行识别、描述、命名和分类。这一过程源于生活,止于生活。

每个人如分类学家都要从生到死。分类是人们的一种自然的消遣,是最必要的一种消遣的识别。至今人们已知的绿色植物约35万种,这一数据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努力积累而成。虽然自文明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分类,但直到1813年德堪多(A. P. de Candolle)在他著名的著作Theorie elementaire de la botanique中将希腊词taxis(排列(整理、分类)和nomos(规则或法则)合成为一个词taxonomy,分类学(taxonomy)才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得到承认。

长期以来,植物分类学一直被认为是“对植物进行识别、命名和分类的科学”(Lawrence,1951)。由于识别和命名是任何分类的前提,所以分类学也常被定义为“是关于分类的科学,包括分类的根据、原理、规则和过程。”(Davis and Heywood,1963)。

虽然在二十世纪后半页期间,系统学(systematics)作为一个正式的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承认,但这一术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由拉丁词systema (有机的整体)衍生而来,systema一词用在了林耐著名的作品《自然系统》(1735)的题目中,虽然Huxley(1888)认为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是他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关于鸟类系统学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该词,但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林耐的《植物属志》(1737)中。Simpson(1961)把系统学定义为“是对有机体种类和多样性,以及任何一种与所有种之间关系进行的科学研究。”系统学被认为具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命名、分类以及进化。然而近几年分类学的研究范畴也在扩大,使得分类学和系统学成了同义词。分类学(taxonomy)的广泛定义是“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以及变异的前因后果,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一个分类系统的过程”。这与系统学(systematics)的定义是一致的。

虽然事实如此,但很多作者还是认为分类学是一个更有限的词汇,而系统学是一个范围更广的词汇,作者们更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用系统学(sysematics)一词来概括讨论最近的进展。系统学的现代分支目的在于重新构建整个历史进化事件,包括建立生物体独立的世系和生物体进化修饰的特性。最终的目的是发现生物进化树的所有分支;证明所有的这些变化并对分支末端的所有的种进行描述。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除非把所有的信息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明确的分类系统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对基本的鉴定和命名法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对数据处理工具、系统发育的新概念、用分子的数据来理解两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的专门知识的掌握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分类群的关系只能用自然的亲缘关系(naturai affinities)来表达,而自然的亲缘关系只能依据形态特征的完全相似性。达尔文开创了一个依据遗传进化过程来确定系统发育关系(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精确的统计程序的引进,完全相似是被作为表征关系(phonetic relationship)来描述的,而表征关系包括每一种存在的特征,而这些来源于不同的领域如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发生地理学以及超微结构。

随着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新的信息不断地涌现,分类学家面临着将所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提供一个综合体的挑战。系统学现在就是一个无终止的综合体(unending synthesis),是一门肩负着永远无法停止的负责任的有生气的科学。持续不断涌现出的大量数据需要给与描述性的报道,对鉴定系统进行修正,重新评价和改善分类系统以及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植物区以及植物之间的新的关系。这些训练本身包括了所有这些行为,而这只是编组和记录植物多样性,在不同的种间鉴别差别所作努力的一部分。系统学的研究不仅以其他的生物科学为基础,而且还依赖于其他学科的数据及有用的信息来创立分类法。生物学中的一些学科如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孢粉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发生地理学等与系统学是紧密相关的,以至于没有基本的系统学资料,这些学科是无法开展研究的。只有在生物体得到正确鉴定,生物体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前提下,实验才能进行,否则实验是无法进行的。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在应用领域是非常有用的,如植物育种、园艺学、林学以及药理学来寻求相关植物种类的实用性。系统学的知识常常引导着具有潜在商业重要性植物的研究。

系统学的基本原理

各种各样的系统学研究都归结为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理想的分类系统,这需要鉴定、描述、命名以及确立亲缘关系的程序。这样把信息更好地组织起来以便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利用,研究不同植物的不同结构和功能。

鉴定(Identification)

鉴定就是从已知的分类群中辨认出未知的标本并确定它在现存分类等级中的正确位置。在实际中就是给未知标本命名。这可以通过访问标本室,把未知的标本与储藏在标本室中的已正式鉴定的标本相比较来实现。实在不行,标本可以送到该领域的专门机构,请专家来帮忙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志、专著、手册以及图解等相关文献。当未知的标本参照图解被暂时鉴定出来后,还要通过比较文献中记载的这个分类群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证实你的鉴定。

近几年越来越时髦的方法是将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拍照,将照片传在网上,咨询相关的专家,而这些专家通过看网上的这些照片把他们的意见发送给询问者。这样同行之间就可以在鉴定上高效率地相互帮助。

描述(Description)

分类群的描述是通过记录植物的特征状态而将植物的特征列出来。简短的描述只包括那些分类学特征,而这些特征有助于将相近的分类群分开,简短的描述就形成了特征简介(diagnosis),而这些特征就叫做检索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s)。一个分类群的检索特征确定了它的定义(circumscription)。描述要用一定的模式来记录(习性、茎、叶、花、萼片、花瓣、雄蕊、心皮、果实等等)。对于每一特征,要列出它的特征状态(character-state)。花的颜色(特征)可以是红的、黄的、白的等等(状态)。描述要用半技术性的语言,用特殊的词汇来描述每一特征状态,这样便于文献数据的编辑。

新鲜标本便于描述,而干标本在描述前须经热水或湿润剂(wetting agent)软化。为了能更好的研究花的细节,软化对于花的解剖来说通常是必须的。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就是给分类群一个正确的名称(correct name)。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命名法规,植物(包括真菌)的命名遵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如今,每6年左右,植物法规(Botanical Code)通过特殊的定义、位置和等级,帮助人们从某一类群的为数众多的科学名称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名称。为了避免某一分类群名称的变化引起的不便,法规中列出了保留名。栽培植物遵从于栽培植物国际命名法规(ICNCP),并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于植物法规,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轻微的改动。

动物的命名遵从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CZN);细菌的命名遵从于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CNB),现称为细菌法规(BC)。病毒的法规是独立的,被称作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法规(草案,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由最近的病毒分类与命名法发展而来)。

随着电子革命的突然来临,需要一个共用的生物数据库便于全球的联系,人们期望着有一个可以共用的统一的法规。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首次公开表达了这一目标。第一个草案是在1995年准备的,经过一系列的复审(reviews)被称作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1997)的由国际生物命名委员会筹备的第四个草案由Greuter等人出版(1998)并且可以在网上获得。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不分阶层的系统发育法规(PhyloCode)在在系统发育的系统学上建立起来。这一法规除了种和单系类群的‘clades’省略了所有的阶层,系统发育法规的最新版本(2002年7月)也可以网上查询。

系统发育(Phylogeny)

系统发育是研究一个分类群的系统和进化的历史。谱系学(系谱图)是研究祖先的关系和世系的,祖先关系用简图来描述被称作种系图(phylogram)(Stace,1989),由于普遍使用进化分支图(cladogram)这一词,而该词更适合于指用宗亲的方法构建简图。种系图是一种具分枝的简图,而这些分枝取决于子孙的进化程度(衍生特性(apomorphy)),最长的分枝代表最进化的类群。种系图与系谱树(a phylogenetic tree)的区别在于其垂直的等级代表着地质时代,所有的生物类群都可以到达顶部,原始的类群靠近中央,而进化的类群靠近外围。单系类群,包括同一祖先的所有后代,被识别出来并在一个分类系统中形成一个整体。并系类群,同一祖先的一些后代被排除了,要重新联合。复系类群,一个以上的祖先,被分开形成单系类群。表征信息经常有助于人们决定系统发育的关系。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就是依据相似性把生物体分成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依次合并成范围更广的类群,直到所有的生物体都合并成一个范围最广的类群。随着范围的不断广泛,这些类群就形成了固定的分类阶元等级像种、属、科、目、纲和门,最后的排列就形成了分类阶层系统。分类的过程包括给一个新的分类群(taxon)确定一个适合的位置(position)和等级(rank)(被确定了任何等级的分类群;pl. taxa);把一个分类群归并进一个更小的单元,直到两个或更多的分类群归并成一个单元;转换(transferring)分类群的位置并改变(altering)它的等级。分类一旦确定,就可提供一个信息储存、重新获得和使用的重要途径。分类等级系统通常被称为林奈系统(Linnaean system)。分类学可分为以下的不同方式:

1.人为分类(Artificial classification)是实用主义的分类,以任意的、容易观察的特征如习性、颜色、数量、形态及类似的特征作为分类依据。林耐的性系统(sexual system)以雄蕊的数目作为有花植物的原始分类法就属于这一类型。

2.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ification)是利用共同的相关特征进行类群划分,自然分类是由M. Adanson正式引进的,Bentham 和Hooker 广泛使用了该分类法,并使其达到了鼎盛时期。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时期的自然系统利用形态学来界定完全相似性。近些年,完全相似性经历了相当大的改进,形态学的特征不再是相似性的唯一指标,分类学信息(表征关系)所涉及的所有方面特征都可用来作为判断完全相似性的指标。3.表征分类(Phenetic Classification)充分利用依据表征关系确定的完全相似性,表征关

系以所有可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如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植物化学、超微结构以及所有其他的研究领域的数据。Sneath 和Sokal(1973)极力提倡表征分类,但是并未发现非常有利于高等植物的大多数分类系统。然而表征关系在现代系统发育系统决定分类系统的重新排列时却一直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4.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是建立在一个生物群体的进化谱系上,通过种系图(phylogram)、系谱树(a phylogenetic tree)和进化分支图(cladogram)来描述类群之间的关系。分类以这样的思想为前提,即同一祖先的所有后代都应该放在同一类群中(也就是说类群应该是单系的(monophyletic))。如果一些后代被排除,则表示这个类群是并系的(paraphyletic),把这些后代带回这个类群,使它成为单系的(在最近的分类法中,把萝藦科(Asclepiadaceae)和夹竹桃科(Apocynaceae)合并了,把白花菜科(Capparaceae)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合并了)。同样,如果这个类群是复系的(即这个类群的成员来自于一条以上的种系线),那么就把这个类群分开形成单系分类群(如把无心菜属Arenaria分开为无心菜属Arenaria和米努草属Minuartia)。这种分类被称为分支分类学(cladistics),分支分类学由分支学家(cladists)来实践。

5.进化分类(Evolutionary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不同于系统发育分类在于系统发育的邻近类群的变异形式的差距在识别类群时是更重要的。它接受排除同一祖先的某些后代(即承认并系类群(paraphyletic))。如果变异差距不显著,就不能提供家系历史的真实图画。在进化上被认为是有意义的性状(而且是基于这些性状来分类的)是由分类学家的专门知识、权威及知觉决定的。Simpson(1961)、Ashlock(1979)、Mayr和Ashlock(1991)以及Stuessy(1990)曾提倡这种分类。这种分类被称为折中学派(eclecticism),由折中学派者(eclecticists)来实践。

当代的系统发育分类,包括Takhtajan, Cronquist, Thorne和Dahlgren, 主要依据这一观点:即在决定两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时可以任意使用表征信息(phenetic information),对分支或表征关系的权重上有极大的不同。

有人建议要放弃建立在林奈系统(Linnaean system)之上的具有分类阶层系统的当代分类法,因为当代分类在‘系统发育分类(phylogenetic taxonomy)’已建立的常规序列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固定等级,而在系统发育分类中,单系类群没有等级名称,依据共同的祖先来定义并参考共同衍生来判断(de Queiroz and Gauthier,1990;Hibbett and Donoghue,1998)。

分类不仅有助于建立一个合乎逻辑关系的整体,也有很大的预见价值。一个特定属里的某个种存在有价值的化学成分,可能促使人们去研究同一属里的其他相关种。分类中反映的系统发育关系越多,预见性就越强。自然分类的含义逐渐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今天的‘自然分类’是真实的系统发育的体现,建立单系类群,合理的充分利用表征信息,以至于这样的类群也能反映出一种表征关系(完全相似性)。分类代表着对进化子嗣的重新构建。

系统学的目的(AIMS OF SYSTEMATICS)

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是所有其他生物科学的基础,反之它也依赖于其他学科提供对构建一个分类法有用的额外信息。系统学研究的目的如下:

1.为鉴定和交流提供一种便利的方法。一种切实可行的分类将分类群按分类阶层系统排列,详细的描述和特征简介对于鉴定是必不可少的。适当鉴定和有序排列的标本、二歧检索表、多途径检索表(polyclaves)和计算机辅助的鉴定对于鉴定来说都是重要的帮助。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ode)(ICBN)(由国际植物分类协会(IAPT)审定和编写的纲领性文献)帮助人们确定可以被全体植物同仁接受的唯一正确的名称。

2.提供世界植物区系的名录。虽然独立的世界植物区系很难完成,但陆地的植物种类(《大洲植物志(Continental Floras)》; 参照由Tutin 等编写的《欧洲植物志(Flora Europaea)》)、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植物种类(《地区植物志(Regional Floras)》;参照由J. D. Hooker等编写的《英属印度植物志(Flora of British Indid)》,地方植物志Local Floras;参照由J. K. Maheshwari等编写的《德里植物志(Flora of Delhi)》)却有着很好的记载。一些属(例如由Babcock等编写的《还阳参属志(the genus Crepis)》)和科(例如由A. Engler等编写的《植物分科志要(das pflanzenreich ed.)》by)的世界性专著(World Monographs)也可以利用。3.去发现进化的过程;重建植物界的演化历史,探寻决定进化变异及特征修饰的次序。4.提供一个用来描绘类群内进化的分类系统。类群之间的种系发生关系通常要借助于种系图来描绘,在这个图里,最长的分支代表更进化的类群,较短的接近基部的代表原始的类群。另外,类群由大小不同的气球来表示,气球的大小与该类群的种的数目成比例。这样的种系图被俗称为泡状图(bubble diagram)。种系发生关系也可由谱系树来表示(纵轴代表地质时间跨度),现存的种类达到顶部,泡状图可以是顶部的一个横断面,在这个断面里,原始的类群在中央,进化的类群在外周。

5.整合所有可利用的资料。从所有的研究领域收集信息,借助于计算机的帮助,用统计学的程序分析这些信息,提供一个信息的综合体,在完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分类。然而这些综合的结果是无终止的,因为科学在不断的进步,新的信息将不断的涌现,分类学家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6.提供参考资料,为资料的储存、恢复、交换及利用提供一个方法论。为濒危种、特有成分以及遗传和生态多样性提供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7.提供新的概念,重新解释旧的概念,依照系统发育和表征关系,为正确确定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建立新的程序。

8.提供包括全球所有植物(和可能的所有生物体)种类的完整数据库。一些大的机构组织已联合起来建立了分类群的名称、图像、描述、同源及分子信息的联机检索数据库。

系统学的进展水平

(ADV ANCEMENT LEVENLS IN SYSTENA TICS)植物系统学从植物标本采集记录到数据库(记录每种植物可能有的每一种属性的信息)的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气候的极端多变、植物种类的变异、某些地区的难以接近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目前的植物系统学在世界的不同地区进展不同。热带的亚洲及非洲在植物种类多样性上几乎是最丰富的,但就完成系统学信息文献编辑的经济来源上几乎是最贫困的。而整个欧洲,具有3千多万(30m)平方公里的陆地和众多具有丰富经济资源的富裕国家,只具有1万多种维管植物。另一方面,印度的资源贫乏,面积少于欧洲的十分之一,但其维管植物至少是欧洲的两倍。同样,小的国家如哥伦比亚(Colombia),据统计有45,000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却仅有很少的植物学家来研究植物区系。而英国(Great Britain)只有近似1370个分类群(taxa)(Woodland,1991),却有几千名职业和业余的植物学家从事这方面文献资料的编辑。所以,不同植物区系研究进展水平是很不一致。今天分类学的进展可分为明显的4个阶段,而这4个阶段在世界的不同地方进展不同:

探索或开创阶段(EXPLORATORY OR PIONEER PHASE)

这一阶段标志着植物分类学的开始,搜集植物标本,构建标本馆记录。一种植物的少数标本在标本馆里仅记录了它的变种。然而,这些标本是有用的,通过对植物的发现、描写、命名和鉴定,形成植物区系最初的目录。形态学和分布资料提供了系统学必须依赖的数据。在这一阶段,分类学的体验和判断(judgement)是尤其重要的。热带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

地区正经历着这一阶段。

巩固或系统学阶段(CONSOLIDATION OR SYSTEMATIC PHASE)在这一阶段,标本馆的记录是充足的,关于野外研究的变异有足够的资料可以利用。在植物志和专著的准备上,这些进展是有帮助的。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内的变异程度。在大量的标本馆记录基础上,两个或更多个标本馆的标本显示出充分的不同而被认为是不同的种,但是只有涉及几千标本的野外居群的研究才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标本的身份。如果有足够的野外标本表明变异是连续的,那就没有正当的理由认为它们是分离的种(两个种)。另一方面,如果在变异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强调了它们的分离特性。事实上,很多植物在开创阶段有限的资料基础上被描写成一些种而在巩固阶段发现它们存在变异是另外的一些种。中欧、北美及日本的大部分地区正经历这一阶段。

实验或生物系统学阶段(EXPERIMENTAL OR BIOSYSTEMATIC PHASE)在这一阶段中,标本馆的记录和变异的研究是完全的。另外,生物系统学(biosystematics)(关于移植实验、繁殖行为及染色体的研究)的资料也是可以利用的。移植实验涉及收集不同生境下的形态学上可区分的居群的种子、幼苗或其他繁殖体,并把它们种植在共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果两个原始居群的差异是纯生态上,那么在共同的环境下差异就会消失,就没有正当理由认为它们是有区别的分类实体。另一方面,如果差异始终存在,就存在明显的地理稳定性。如果这些居群能在一起生长几年,它们的繁殖行为会进一步确定它们的身份。如果两个居群间存在完全的生殖障碍,它们就不能中间杂交,而是维持它们的独立特性。这就明显地属于不同的种。另一方面,如果两个居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几年之内,它们就会种间杂交,形成中间的杂种,而杂种将填补它们变异的缝隙。这样的居群明显地属于同一个种,并且可以更好地区分为生态型、亚种或变种。染色体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身份。中欧已达到植物系统学的这个阶段。

包含多学科的或综合分类学阶段(ENCYCLOPAEDIC OR HOLOTAXONOMIC PHASE)

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完成以前三个阶段的任务,还要利用所有植物学领域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综合、分析,为理解系统发育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分析综合体。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是系统学独立训练的一个工作,通常称为数量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系统学的前两个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分类学的开端(alpha-taxonomy),而最后一个阶段则被认为是分类学的结局(omega-taxonomy)。现在,仅有少数的人从事综合分类学,而这也只是对少数孤立的分类群。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只有少部分类群达到了分类学的终端,而绝大部分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的,甚至还没经历开始的阶段。对于植物王国可利用信息的全部整合到今天还只是个遥远的梦想。

近几年,植物分类学或系统学的多种学科分支导致对植物的鉴定有不同的独特原则。生物系统学(Biosystematics)主要研究植物的移植实验、繁殖行为、染色体及植物的变异。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是利用化学的证据来解决分类学上的问题。种系发生系统学(系统发育学)(Phylosystematics(phylogenetics))是要解决分类中的系统发育。数量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或taximetrics)利用数量的方法对从各个领域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依据表征关系(phenetic relationship)编组。最近,分支分类学(cladistics)在系统发育系统学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一个突出的研究领域;通过使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分析系统发育的数据,与数量分类学相平行(on lines parallel to taximetrics),但是数量分类学最终的结果是构建一个表征分支图(phenogram),而分支分类学是构建一个进化分支图(cladogram)。

互联网时代的系统学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的电子革命表明系统学已成为网上植物学的主要成分。当代被子植物分类的三大系统,它们的最新版本——克朗奎斯特Cronquist(1988),塔赫他间T akhtajan(1997)和索恩Thorne(2003)都已上网,里面有这些作者认可的各种分类群。索恩的分类系统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分类群(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并驾齐驱,它的最新电子版本(2003)在Rancho Santa Ana Botanic Garden, Claremont, USA的网络场所可以使用。这样的途径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最新的想法保持接触。植物法规(Botanical Code)(St. Louis)的最新版本及相关的各种文章在会上均可用到。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统一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法规,和系统发育法规(PhyloCode)——目的是识别唯一的单系分支,已经上网供生物学家讨论,在本世纪的头十年可能采用。

互联网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持续的服务:为当地的分类学家搜寻软件、标本馆、书、杂志、植物园、科、属、植物的名称以及大量的其它分类学组分。这些电子数据库正在不断地升级,以克服难以拷贝的最大障碍,而这一障碍迟早会过去。一些可查询的数据库已经开通,如普通名称索引(ING)——包括所有已出版的植物普通名称、世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WBD)——包括已出版的物种2000项目(Species 2000 project)中所有生物体的科学名称。国际植物名称索引(IPNI)——包括植物的名称以及邱园索引和Gray Cards索引合并的数据库中的种子植物的基本的目录细节。密苏里植物园主持了TROPICOS这一项目——世界最大的数据库,收载接近920,000个植物名称和1,800,000份标本记录。

除此以外,电子目录(Electronic Lists)和新类群(News Groups)为分类学家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今天,也许没有植物学的那一分支像系统学那样在网上突出。大多数著名的机构、植物园、出版商以及协会已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得他们的文献、团队和研究活动情况的途径。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DOC)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颤藻属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细胞的原生质体可分 中心 质和 周 质两部分,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2. 发菜的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3. 衣藻隶属 绿藻 门, 衣藻 目;植物体形态是 球形或卵形 类型;有性生殖为 同配生殖 ,生活史是 合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合子形成的后期 。 4. 鹿角菜隶属 褐藻门 门, 无孢子 纲;植物体形态是 异配生殖 类型;有性生殖为 异配生殖 ,生活史类型是 配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配子囊形成后期 。 5. 细菌菌体为 单细胞 ;真菌大多为 菌丝体 。 6.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 几丁质 。 7. 地衣的形态可大致分为 壳状地衣 、 叶状地衣 、 枝状地衣 三类,从结构角度看,叶状地衣大多数是 异层 地衣 8. 苔纲分 地钱目 、 叶苔目 、 角苔 目,角苔属于 角苔 目。 9. 葫芦藓的孢子体包括 孢蒴 、 蒴柄 、 基足 几部分,孢蒴包括蒴台和 蒴盖 。 10. 裸子植物一般被分成五纲:1 苏铁 纲、2 银杏 纲、3 红豆杉 纲、4 买麻藤 和5 松柏 纲。 苏铁 纲的大孢子叶呈羽状分裂的叶状,精子具鞭毛的有 苏铁 纲和 银杏 纲。 年级 班 学号班

11. 根据下列孢子植物的特征,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所属的类群(门、亚门): 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真菌门 大型叶幼时拳卷。 真蕨亚门 雌性生殖器官称为果胞。 红藻门 12. 松属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分离后发育形成单细 胞花粉,单细胞花粉又称 小孢子 , 小孢子 分裂形成一个 原叶体细 胞 和一个胚性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管细胞 和 生殖细 胞 , 体细胞 分裂形成2个精子 。 13. 具有以下果实类型的科 聚花果( 凤梨科 );胞果( 藜科 );瓠果( 葫芦科 ) 14. 填写有四基数花的科 1 十字花 科、 2 桑科 科、 15. 填写出具以下雄蕊类型的科 聚药雄蕊 菊 科、单体雄蕊 锦葵 科、二体雄蕊 蝶形花 科、四强雄蕊 十 字花 科、二强雄蕊 唇形花 科。 二、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2 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 。 A 发菜 B 海带 C 水绵 D 紫球藻 3 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4 在下列特征中,蓝藻门和红藻门相似的特征是 B 。 A 光合色素具藻胆素等 B 生活史中无带鞭毛的细胞 学 号

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1章分类学和系统学 分类学(Taxonomy)主要是关于生物体分类的科学。在对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进行分类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命名。具有几方面独特特征的特殊个体类群称之为种。不同的种组成属,由属组成科,科再组成目,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种都划归至一个最大的、范围最广的类群中。作为食物、能源、居所、服装、药物、饮料、氧气及美好环境的来源,植物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忠实伙伴,几个世纪以来,植物一直是分类活动的主体。人类的分类活动不只局限于生物有机体,人们对食物、服装、书籍、游戏、车辆、宗教、职业以及任何他们遇到的或影响他们生活的客观事物进行识别、描述、命名和分类。这一过程源于生活,止于生活。 每个人如分类学家都要从生到死。分类是人们的一种自然的消遣,是最必要的一种消遣的识别。至今人们已知的绿色植物约35万种,这一数据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努力积累而成。虽然自文明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分类,但直到1813年德堪多(A. P. de Candolle)在他著名的著作Theorie elementaire de la botanique中将希腊词taxis(排列(整理、分类)和nomos(规则或法则)合成为一个词taxonomy,分类学(taxonomy)才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得到承认。 长期以来,植物分类学一直被认为是“对植物进行识别、命名和分类的科学”(Lawrence,1951)。由于识别和命名是任何分类的前提,所以分类学也常被定义为“是关于分类的科学,包括分类的根据、原理、规则和过程。”(Davis and Heywood,1963)。 虽然在二十世纪后半页期间,系统学(systematics)作为一个正式的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承认,但这一术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由拉丁词systema (有机的整体)衍生而来,systema一词用在了林耐著名的作品《自然系统》(1735)的题目中,虽然Huxley(1888)认为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是他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关于鸟类系统学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该词,但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林耐的《植物属志》(1737)中。Simpson(1961)把系统学定义为“是对有机体种类和多样性,以及任何一种与所有种之间关系进行的科学研究。”系统学被认为具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命名、分类以及进化。然而近几年分类学的研究范畴也在扩大,使得分类学和系统学成了同义词。分类学(taxonomy)的广泛定义是“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以及变异的前因后果,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一个分类系统的过程”。这与系统学(systematics)的定义是一致的。 虽然事实如此,但很多作者还是认为分类学是一个更有限的词汇,而系统学是一个范围更广的词汇,作者们更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用系统学(sysematics)一词来概括讨论最近的进展。系统学的现代分支目的在于重新构建整个历史进化事件,包括建立生物体独立的世系和生物体进化修饰的特性。最终的目的是发现生物进化树的所有分支;证明所有的这些变化并对分支末端的所有的种进行描述。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除非把所有的信息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明确的分类系统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对基本的鉴定和命名法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对数据处理工具、系统发育的新概念、用分子的数据来理解两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的专门知识的掌握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分类群的关系只能用自然的亲缘关系(naturai affinities)来表达,而自然的亲缘关系只能依据形态特征的完全相似性。达尔文开创了一个依据遗传进化过程来确定系统发育关系(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精确的统计程序的引进,完全相似是被作为表征关系(phonetic relationship)来描述的,而表征关系包括每一种存在的特征,而这些来源于不同的领域如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发生地理学以及超微结构。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

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阶元 昆虫分类的阶元(也称单元)和其它生物分类的阶元相同。分类学中有7个主要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为了更详细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细菌分类学是研究细菌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3个独立和相关的分类学领域。细菌分类的目的?课本第一页 第一节细菌分类学的发展和趋势 细菌分类学的发展: 一、形态学时期:分类依据:细菌的形态特征 1872年,德国植物学家Cohn提出第一个细菌分类系统。将细菌分为球菌、短杆菌、长杆菌和螺旋菌 二、生理学时期(第二纪元) 分类依据:生理特征为主起始于:Orla-Jesen(1909年)的分类系统 主要贡献:1916-1918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uchanan对细菌的命名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把细菌分成科、族和属。 1957年,英国细菌学家Sneath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细菌分类,建立数值分类法。 三、分子生物学时期(第三纪元) 分类依据:化学结构和核酸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一、DNA分子中G+C百分含量测定: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G+Cmol%越相近 二、DNA-DNA杂交 三、16S rRNA相关度分析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一、核酸探针:原理:用带有酶、化学荧光物、放射性核素或生物素标记的已知序列特定DNA片段(探针),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探针与待测标本中的核酸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从而鉴定标本中有无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基因及其分子大小 二、核酸扩增技术 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检测耐药基因 第二节细菌的分类单元和命名规则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分类单元: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种的概念: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它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2、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是细菌分类中具有正式分类地位的最低等级。 3、亚种以下的等级:生物型、培养型、致病型、血清型、噬菌型、化学型、形态型等。 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居群(population)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生物型biovar biotype 特殊的生理生化性状的菌株群 血清型serovar serotype 不同的抗原特征的菌株群 致病型pathovar pathotype 对宿主致病性的差异的菌株群 噬菌型phagovar phagotype lysotype 对噬菌体有特异性反应的菌株群 形态型morphovar morphotype 特殊的形态学特征的菌株群 4、属: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为属。 5、科: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相关的属归为更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为科。 二、细菌分类单元的命名规则 (一)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1、分类单元的命名法 (1)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阴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写。 如:Bacillus(芽胞杆菌属)(阳性) Lostridium(梭菌属)(中性) Salmonella(沙门氏菌)(阴性) (2)种名双名法命名 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合而成。第一个词为属名,首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名词,常用形容词,也可以用人名、地名、病名或其他名词(名词用主格或所属格形式),种名加词首字母不大写。例: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色假单胞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胞杆菌) (3)亚种名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如: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 subsp.xylosoxydans (反硝化产碱杆菌氧化木糖亚种) (4)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名称,是用拉丁或其他词源拉丁化的复数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命名,首字母要大写2、新名称的合格发表3、合法性4、发表的优先权5、有效发表 (二)细菌名称的批准名录 第三节细菌的分类系统 一、克拉西里尼科夫分类系统 二、普雷沃分类系统 三、伯杰氏分类系统(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一)第七版系统(1957年) (二)第八版系统(1974年) (三)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1989年) (四)<<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年) 1、具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 分析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并举例说明他们对编写学习目标的指导作用? 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每一领域由多个亚类别组成,子类间具有层次性。学习过程由下层向高层发展,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支撑。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两种理论的相异点: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 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的五种学习结果是具有跨学科性,每门学科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可体现其差异性及侧重点。与此同时,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同点

植物学基础形考册

植物学基础作业1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维管植物P6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体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统称为维管植物。 2.自然分类法P7 根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程度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双名法P10 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创立的植物命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4.孢子体 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二倍染色体的植物,称为孢子体。 5.配子体 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数的植物体。 6.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的相互交替。 7.生活史 生物个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发育全过程。 8.种脐P35 种子从母体脱离时留下的痕迹

9.种子休眠P38 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却不能萌发的现象 10.缠绕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他物上而上升生长的茎类型 11.攀援茎 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结构攀援他物上升生长的茎类型,包括卷须攀援茎、气生根攀援茎、叶柄攀援茎、钩刺攀援茎、吸盘攀援茎等。 12.复叶P52 一个也冰上长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称为复叶。 13.叶鞘P49 叶基部扩大包围茎秆的部分。 14.分蘖P47 禾本科植物的一种分枝方式:禾本科植物生长初期,茎的节短且密集于基部,每节生一叶,每个叶腋有一芽;当长到4-5片叶时,有些腋芽开始活动形成分枝,同时在分蘖节处向下形成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15.二强雄蕊P57 雄蕊4枚,二长二短。 16.四强雄蕊 雄蕊6枚,四长二短。 17.单体雄蕊 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结合成一体,花药离生。

18.二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两组 19.多体雄蕊 雄蕊群的花丝结合成四组以上的统称为多体雄蕊 20.聚药雄蕊 花丝分离,花药连合生长 21.单雌蕊P58 一朵花中的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成为单雌蕊。 22.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 各个心皮互相连合,组成一个雌蕊边缘胎座 23.边缘胎座 1心皮1室子房,胚珠着生于子房的腹缝线上 24.侧膜胎座P60 2心皮以上合生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 25.中轴胎座 多心皮多室子房,腹缝线在中央连合成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 26.下位子房 整个子房埋于杯状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他部分着生于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上。 27.无限花序P61 花序上的小花由基部向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的花序

小学语文总复习系统归类

小学语文总复习归类资料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小学阶段要求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典;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掌握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练一练 (1)读读写写,认真复习下面的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给下列词语的拼音标上调号。 bing qing yu jie si kong jian guan lei ting wan jun mang ran ruo shi 冰清玉洁司空见惯雷霆万钧茫然若失 2、字母表和大写字母字母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依据字母的排列可以用来排列音序,方便查字典,音序要用大写字母。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字母的大小写及韵母排列顺序。 练一练 (1)读一读,在每个大写字母的后边写上小写字母。 A()E()G()H()Q()R()F()D()L()N()M()YY()T()J() (2)将下列字母排列顺序A E P J T Y M L D Q R G B 3、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一、不的变调为特殊。 以表说明: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y í在去声前;yì在非去声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不:bú在去声前;bù在非去声前. 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阴平声。如: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 练一练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看一看()一下子()一只()一会儿()一碗() 不会()不能()说不说()不能() 软绵绵()沉甸甸()毛茸茸()湿漉漉() 4、拼写规则 (1)韵母除了和声母相拼不能省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 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2)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kù’ài(酷爱)--kuài(快)xī’ān(西安)--xīān(先)

细菌分类大全

细菌分类大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革兰氏阴性菌,以[]为代表。大肠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于肠道中及厌氧的还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征为有一层outer membrane 与阳性菌种不同。目前对大肠杆菌的研究很

1.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园林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唐岱(教授)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kmtd@https://www.doczj.com/doc/0917099862.html, 绪论 ?植物识别方法: 1、植物学知识(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 2、实践经验(看、摸、嗅、尝、比)。 ?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植物外部形态学知识。 ?主要参考书: ?1、植物学(形态学部分); ?2、园林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分类学部分) 一、植物的种和品种 1.种的概念与特征 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一定自然分布区的植物群(种群)。 同种个体间有相同的遗传性状,都能彼此传粉交配产生后代。不同的种个体则一般不能传粉交配产生种子,即杂交产生后代(在植物中人工和自然杂交,特别人工杂交常有发生)。 2.品种 品种(Cultivar,缩写成cv.)是栽培植物的基本分类单位。 (1)品种概念 品种是人工为一专门目的而选择,具有一致而稳定的明显区别特征,而且采取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区别特征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分类单位。园艺栽培的往往是品种而不是种。 (2)品种的一般属性 品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是人们通过人工育种方法所获得的栽培植物的性状一致的经济植物类型。作为生产资料,凡栽培越久,分布越广,经济价值越高的植物,品种就越多。例如现代月季、菊花理论上有上万个品种。 二、园林植物分类方法 1.分类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 (1)必要性: ?从研究和认识、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林、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研究、识别、繁育、应用植物的基础。 ?统一概念,避免植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混乱。 ?便于国际交流和行业内交流 (2)植物分类基本方法:总体上,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基本体系。一是植物学分类法,二是实用分类法。 2、植物学分类法 (1)植物分类法与植物分类系统概念与特征 植物学分类法:又称自然分类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系统: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单位组成的植物分类系统。(2)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学家以种作为分类基本单位和分类的起点,根据相似程度大小和亲缘关系远近。集合相近的“种”于一属。将特征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类似的 1

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手册

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手册 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手册 《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手册》(“Bergr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二版,2001 年春,Springer-Verlag 公司,Gerge M. Garrity, Mattew Winters和Nenise B. Searles 第二版五卷本与第一版相比又有较大改动,与第八、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学手册也有明显区别。它不是根据表型,而是以系统发生(进化)的框架为基础。参照了16S rDNA的序列。编辑们预计在手册第一卷到最后一卷出版的5、6年间,可能会再发现100多个新属。他们会不断修订错误,在后继出版的各卷中,出一个新的分类大纲。伯杰氏手册公司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917099862.html,/bergeys)也会定期更新。第二版的第一卷在2001年5月出版;第二卷在2004年2月出版。 古生菌域(Doma in “Archaea”) 1. 第AI门泉古生菌门(Crenarchaeota phy. nov.) 第I纲热变形菌纲(Thermoprotei class. nov.) 第I目热变形菌目(Thermoproteales) 第I科热变形菌科(Thermoproteaceae) 第I属热变形菌属(Thermoproteus) 第II属热杆菌属(Caldivirga) 第III属热棒菌属(Pyrobaculum) 第IV属热枝菌属(Thermocladium) 第II科热丝菌科(Thermofilaceae) 第I属热丝菌属(Thermofilum) 第II目硫还原古球菌目(Desulfurococcales ord. nov.) 第I科硫还原古球菌科(Desulfurococcaceae) 第I属硫还原古球菌属(Desulfurococcus) 第II属(Acidolobus) 第III属气热菌属(Aeropyrum) 第IV属浆果状火球菌属(Ignicoccus) 第V属葡萄嗜热菌属(Staphylothermus) 第VI属斯梯特氏菌属(Stetteria) 第VII属恐硫球菌属(Sulfophobococcus) 第VIII属热盘菌属(Thermodiscus gen. nov.) 第IX属耐热球菌属(Thermosphaera) 第II科热网菌科(Pyrodictiaceae) 第I属热网菌属(Pyrodictium) 第II属栖高温菌属(Hyperthermus) 第III属热叶菌属(Pyrolobus) 第III目硫化叶菌目(Sulfolobales) 第I科硫化叶菌科(Sulfolobaceae) 第I属硫化叶菌属(Sulfolobus) 第II属酸菌属(Acidianus) 第III属生金球菌属(Metallosphaera)

小学语文最全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汇编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 一、字 1、的、地、得的填空。 的后接名词或代词;得前为形容词;地后接动词。 美丽()天空轻轻()飘着白()那么纯净优雅()环境 特殊()称呼红()透亮 2、看的近义词有瞧、望、瞥;想的近义词有忖、思、念; 二、词。 1、写出含有看意思的词语并填空。 抬头向上看()从高向下看()向四周看()暗中偷偷地看()聚精会神地看() 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值周教师迅速()了一下班级的整体卫生 老师进班()了一下同学们开开始上课。 ()泰山,好高呀! 从北山向下(),吉林尽收眼底。 做人要光明,不要()别人隐私。 同学们()着老师的眼,无比入神。 2、排序 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桃花、梅花、菊花、荷花、迎春花

苏轼、郑燮、王冕、吴承恩、司马迁、杜甫 水流如注、晴空万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骤雨、黑云密布年、世纪、日、月、旬、周、小时、分、秒 3、成语人物 三顾茅庐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杀妻就将围魏救赵悬梁刺骨惊弓之鸟洛阳纸贵指鹿为马东窗事发退避三舍 4、用然组词填空。 竟敢、偶然、显然、截然、必然、果然、当然、突然、 1、姐妹两个的性格()不同 2、敌人居高临下,()更容易发现我们。 3、侵略者最终()获得失败的下场。 4、我()闻到一股焦味。 5、没想到小敏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6、(),敌人觉得阵地不安全了。 7、他一向准时,这次迟到是()的。 8、气象预报说今天有雨,中午()下了一场雨。 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如上天入地中的天地是反义词,再写三个:

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如前思后想中的思想是近义词,再写三个: 写AABC、AABB、ABCC式的词语各三个 AABC AABB ABCC 写出对应词。 棉花对棉布正如面粉对(),正如()对木床。 老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对顾客。 平静对湖水正如()对海水懒惰对愚蠢正如()对聪明。公路对宽阔正如山道对()详细对具体正如简略对()可耻对自私正如光荣对()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简单对容易正如复杂对()虚心对进步正如()对落后。高梁对粮食正如笛子对()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声音对耳朵正如味道对()高耸对山峰正如()对峡谷。剪刀对布匹正如()对钉子坚硬对金刚石正如()对海绵。归类 1、人山人海、鸟语花香、地动山摇、气吞山河、青山起舞、粉妆 玉砌、山欢海笑、枫叶似火 拟人: 比喻:

植物学分类哈钦松系统

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G1 苏铁科Cycadaceae 1:207 4:3 7 3: 1 1:285 1:338 上:83 G2 银杏科Ginkgoaceae 4:6 7 3:11 1:286 1:339 上:84 G3 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1:214 4:8 7 3:12 1:316 1:340 上:85 G4 松科Pinaceae 1:208 4:11 7 3:13 1:286 1:342 上:86 G5 杉科Taxodiaceae 4:19 7 3:68 1:313 1:359 上:100 G6 柏科Cupressaceae 1:212 4:25 7 3:73 1:316 1:369 上:106 G7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1:215 4:32 7 3:95 1:327 1:380 上:116 G8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1:219 4:38 7 3:101 1:330 1:383 上:117 G9 红豆杉科Taxaceae 4:41 7 3:105 1:331 1:385 上:119 G10 麻黄科Ephedraceae 7 1:336 G11 买麻藤科Gnetaceae 1:220 4:44 7 3:118 1:338 1 木兰科Magnoliaceae 1:22 2 1:1 30(1)3:12 3 1:785 2:327 下:193 2A 八角科Illiciaceae 1:230 2:1 3:360 3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1:232 1:22 3:367 6 昆栏树科Trochodendroaceae 2 7 3:697 1:649 6B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7 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 27 3:697 1:650 2:253 8 番荔枝科Annonaceae 1:234 2:7 30(2)3:158 1:805 2:346 10 檬立米科Monimiaceae 11 樟科Lauraceae 1:259 31 3:206 1:816 2:347 下:204 13 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 1:301 3:1 31 3:304 1:864 14 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1:303 2:41 30(2)3:196 1:814 15 毛茛科Ranumculaceae 1:304 5:1 27,28 3:388 1:651 2:254 下:158 16 莼菜科Cabombaceae 3:385 17 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3:5 27 3:386 1:649 2:250 下:157 18 睡莲科Nymphaeaceae 1:309 3:6 27 3:379 1:646 2:245 下:154 19 小檗科Berberidaceae 3:11 26 1:758 2:307 下:186 20 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 3:581 21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1:311 4:49 29 3:583 1:753 2:299 下:183 22 大血藤科Sargentoboxaceae 1:312 4:56 3:582 下:185 23 防己科Menispermaceae 1:313 1:27 30(1)3:596 1:778 2:320 下:190 24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326 1:47 24 3:336 1:541 2:134 下:90 25 大花草科Cytinaceae 2:44 24 7:773 27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 1:329 2:46 34(1)5:104 2:72 28 胡椒科Piperaceae 1:330 1:63 20(1)3:318 1:341 2:5

所有分类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学 3.归纳法 4.试验法 5.演绎法 二、填空题: 1.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2.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主要研究()。 3.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力时,主要研究()。 4.管理学在研究上层建筑时,主要研究()。 5.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各是什么? 四、问答题: 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掌握管理的两重性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自古以来,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2.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和微观管理的(),主要 包括如下要点:()、()、()、()、()、()、()、()()。 3.“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他创立的管理制度称为()。 4.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5.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需要分为五级()、()、()、()、()。 6.赫茨伯格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这两类因素分别是()和(),前者是以()为中心,后者是与()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B.安全、生理、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C.生理、感情、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感情、自我实现 2.在下列各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监督;与上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 B.提升;责任;工作安全;工资 C.监督;责任;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D.监督;工资;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三、判断说明题: 1.回顾我国的管理史,可以发现学会管理、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并非天生懒惰。因此管理者应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而Y理论正好相反。 四、简答题: 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 2.“行为科学”学派中“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 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七、藻类的各门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有些系统还设硅藻门、黄藻门,等等。 藻类并不是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其中的各门也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人为的分类群。 对各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

第二节细菌分类分类学

第二节细菌分类分类学 内容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则是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细菌的分类单元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 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单元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在细菌分类中,还使用一些非正式的类群术语。

(1)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细菌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或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但为另一新菌种)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株名称常用数字编号、字母、人名、地名等表示。如枯草杆ASI.398(Bacillus subtilis ASI.398)和枯草杆菌BF7658( Bacillus subtil is BF7 658),分别代表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ASI.398和BF7658分别为菌株的编号) (3)居群,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 (4)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等。 (5)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作为分类单元的等级,种的地位低于属而高于亚种这是十分明确的。微生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