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金寨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 项目编号:2013-Z H -02

编制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甲级 A 134001056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62)

院 长: 陶 其 中 高 工 主 管: 李 卫 群 高 工 审 核: 尹 凯 高 工

审 定: 李 卫 群 高 工 项目负责人: 王 亚 斌 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李卫群 高 工 王亚斌 工程师 黄从俊 正 高 林 琴 工程师 尹 凯 高 工 任伟强 工程师 黄定江 高 工 张 伟 工程师 陈 波 高 工 张乾坤 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规划范围 (3)

1.3规划年限 (4)

1.4规划依据 (4)

1.4.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4)

1.4.2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4)

1.5规划原则 (4)

1.6规划内容 (5)

1.7规划目标 (5)

1.8相关要求和规定 (5)

第二章现状分析 (6)

2.1自然条件 (6)

2.1.1 地形地貌 (6)

2.1.2 地质构造 (6)

2.1.3 水文气象 (6)

2.2人口现状 (6)

2.3土地利用及交通现状 (7)

2.3.1 用地现状 (7)

2.3.2 交通现状 (7)

2.4河流水系及防洪 (8)

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9)

3.1金寨县总体规划(2007—2020年) (9)

3.2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 (9)

3.2.1产业园规模发展目标 (9)

3.2.2总体发展目标 (9)

3.2.3规划定位 (10)

3.2.4空间结构 (10)

3.2.5功能组团 (10)

3.3区域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10)

3.4区域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10)

第四章竖向规划设计 (11)

4.1道路竖向规划 (11)

4.1.1 相关道路概况 (11)

4.1.2 道路竖向规划原则 (11)

4.1.3 本规划主要控制条件 (13)

4.1.4 道路竖向规划成果 (13)

4.2区域土方规划 (14)

4.2.1 土方规划目的 (14)

4.2.2 土石方计算地块划分 (14)

4.2.3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15)

第五章竖向规划与城市景观 (18)

5.1设计理念 (18)

5.2有关规定 (18)

5.3景观方案 (18)

第六章问题与建议 (20)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国家扶持大别山贫困地区发展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区辖28个县(市区),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200多万,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山区中人口仅次于秦岭大巴山区的第二大贫困区。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别山区28个县(市、区)中,现有国家级贫困县18个(含金寨县),省级贫困县3个,贫困县比例达75%;现有贫困村3157个,占总村数的30.72%;贫困人口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10.56%。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国家提出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解决好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维护新形势下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和生态安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口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安排,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等”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扶贫办专门修订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新规明确规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

金寨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大,金寨县应抢抓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机遇,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带动金寨县加快发展,脱贫致富。

1.1.2吴邦国委员长在大别山区革命老区调研

2012年6月18日至21日,吴邦国委员长专程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及所属金寨县、霍山县、裕安区调研,实地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老区扶贫开发大计。吴邦国委员长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抓住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机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对口帮扶等方面予以倾斜。”此外,吴邦国委员长还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对加快大别山区乃至安徽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意义重大。一要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既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投资成本,也有利于产业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不牺牲生态的前提下,引进一批知名

企业,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中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切实办好各类职业培训学校,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扶贫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转移就业能力。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优势独特、基础良好,要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抓好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发展特色旅游。要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吃上旅游饭;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抓好对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联络线建设,尽快实现鄂豫皖大别山区交通网联通。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群体受益。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多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优先解决扶贫对象最紧迫的问题;要结合新农村、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尽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留住青山绿水。大别山区矿产资源丰富,钼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开发矿产资源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坚决防止乱采滥挖,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

吴邦国委员长在大别山区革命老区调研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金寨县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并将为金寨县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1.1.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要求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金寨县需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发展重点,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创新合作方式,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聚集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1.4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加快

抓住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中部崛起的黄金机遇期,以合肥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核心增长极,是安徽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取向,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

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加快,将促使合肥与六安、淮南、桐城等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将形成合肥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未来合肥、六安、淮南、桐城四市中心城区运输通达平均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

六安市、金寨县应主动对接合肥市,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抢抓合肥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加快“合六金”第二通道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推动产业互动发展。

1.1.5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将其中巢湖市区和庐江县划归合肥市。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国土面积从7029平方公里扩大到11400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从第24位上升至第15位,在中部省会城市的排名从第5位上升至第2位,一举超过同处长江中下游的南京和武汉;从常住人口看,合肥市常住人口从570.3万人增加到745.7万人。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体量明显扩大,在全国、中部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将进一步强化省会城市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进程,把合肥市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大增强了对金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应加强合六发展轴建设,加强与合肥市的协作、互动发展,主动承接合肥市的辐射作用。

金寨现代产业园位于金寨县东北部,地处安徽省西门户,与河南省交界,北临沪陕高速,东靠沪蓉高速,西南为金寨经开区与新城区,区位条件优越。

金寨现代产业园分别在安徽省、六安市及金寨县的区位1.2 规划范围

现代产业园的规划范围为:东至沪蓉高速、西至史河总干渠、北至史河总干渠及县域行政区划界限、南至新城红军大道及嵩山路,规划范围面积约51.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图

起步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现状各项基础条件,选址于金寨新城西北部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启动建设,范围为:西

至史河总干渠及江天路、北至衡山路及山体、东至珠江路及山体、南至新城红军大道及嵩山路, 起步区范围面积约9.3平方公里。

拓展区位于衡山路、E七路以北,北金路以南,S十六路以西,S二路以东的区域,面积约30.23平方公里。

1.3 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确定为:2013年~2030年;

1.4 规划依据

1.4.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2006年4月1日);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范》(GB50318-2000);

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 60-2004);

11、其它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1.4.2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1、《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

2、《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3、《金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金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金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金寨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7、《金寨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5—2020年)》

8、《金寨现代产业园路网专项规划》,在编

9、《金寨现代产业园防洪规划》,在编

8、区域1:1000地形图;

9、已实施道路施工图。

1.5 规划原则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用地竖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3)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节省投资,并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4)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需要;

5)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

6)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1.6 规划内容

1)结合区域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地块用地性质,满足区域内各项建设用地的竖向要求。

2)结合整体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对区域内道路和地块高程进行规划控制,满足排水和防洪要求。

3)结合区域防洪、道路以及与已建区域、河流等的关系,综合考虑确定道路的主要控制高程和纵坡等参数。

4)根据相关节点的控制高程,并结合现状地形进行地块竖向控制,因地制宜,为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5)在确定了控制高程的基础上,进行土石方量计算,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1.7 规划目标

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应综合考虑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的关系及建设的近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通过用地的竖向规划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

进行竖向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在规划期内具体指导工程的建设,在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工程量减小到最低。

1.8 相关要求和规定

除满足上述规划原则外,在进行规划时,还应满足《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中相关要求和规定,简述如下:

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满足以下要求:

a.各项工程建设场地以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b.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

c.用地地面排水以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5)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不得任意改动。

6)同一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本规划采用的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系。

第二章现状分析

2.1 自然条件

2.1.1 地形地貌

现代产业园范围自然山体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岗冲纵横。园区范围总体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两侧低,史河总干渠、仙花河周边用地为园区较低处。园区南部最高点高程为195米,北部最低点高程为60米。

2.1.2 地质构造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区腹地,大别山山地地质构造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麻城以东部分受燕山运动影响更为显著。山地经褶皱后,曾一度准平原化。现今山地轮廓为此后的断层运动所形成。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2年),全线经过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1.3 水文气象

金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

金寨县内水系发达,境内有史河与淠河穿过,县域内有大型水库两个,分别为史河上游的梅山水库以及淠河上游的响洪甸水库。县域内还有若干河道及丰富的水塘,水资源非常丰富。

现代产业园内部及周边水系丰富。园区西侧约1公里为南北向流经的史河,是淮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金寨县南部大别山区北麓,流域跨豫、皖两省,流域面积6720平方公里,其中皖境2685平方公里;紧邻基地西侧和北侧的为史河总干渠,自南向北流经;园区内西北部有一条仙花河,自南向北流入史河总干渠。园区内有金山水库1座。

产业园地形分析图

2.2 人口现状

2011年,金寨县常住人口为51.45万人,户籍人口为68.15万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6.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8.5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6

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39万人,占51.3%;女性人口为25.05万人,占48.7%;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04万人,占19.51%;15—64岁人口为35.89万人,占69.75%;65岁及以上人口为5.5万人,占10.73%。

2.3 土地利用及交通现状

2.3.1 用地现状

2012年,金寨新城区、经济开发区现状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在规划协调区范围内,现状已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约101.9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69.9公顷,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约17.6公顷,均主要集中在县城新区;工业用地面积约215.5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的35.4%,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

规划区用地现状示意图

金寨现代产业园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量较小,已建和在建城市道路有:梅山湖路、江天路、黄河路、南三路等,另已设计的道路有:长江路(黄山路-红军大道)、黄山路(江天路-珠江路)、经天路(江天路-珠江路)、嵩山路(梅山湖路-珠江路),现状公路为210省道,金寨一中选址在规划范围内,其他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园区规划范围面积50.7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37.1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约326.01公顷,其余为山地,水系等。

2.3.2 交通现状

机场:现代产业园东距在建的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100公里,可通过沪蓉高速转合六叶高速通往机场。

铁路及站场:现代产业园北侧有东西向宁西铁路,距叶集站约4公里;南侧有东西向沪汉蓉高铁,距金寨火车站约10公里。

公路:现代产业园东临沪蓉高速,红军大道与沪蓉高速交汇处为金寨高速上下口,是现代产业园最为便捷的对外交通通道。现代工业园以北约5公里为东西走向的沪陕高速,现代产业园西侧的209省道向北与沪陕高速有1处叶集高速上下口,路程距离约7公里;通过210省道向西北与沪陕高速有1处大顾店高速上下口,路程距离约15公里。

城市道路:县城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市道路网框架已经拉开。现代产业园内已建和在建城市道路主要有:红军大道、江天路、梅山湖路、黄河路、南三路、黄山路等,其中红军大道向西与沪蓉高速相通;黄河路、南三路、黄山路可与经济开发区相连;江天路、梅山湖路可与县城新区相通。

2.4 河流水系及防洪

在编,暂缺

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3.1 金寨县总体规划(2007—2020年)

(1)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发展新型工业、旅游与文化产业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职能:合肥经济圈重要的门户城

市;合肥经济圈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旅游

休闲产业发展服务基地;六安副中心城市;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镇规模

到2020年,全县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

以内,城镇人口达到28.5万人,城镇化水平

达到55%;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9平方

公里。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

(3)城市发展方向

以史河为依托,主要向江店方向发展,重点建设新城区。

(4)功能分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方式,形成老城区和新城区两大组团。

老城区: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商贸、文教区。

新城区:行政、经济中心,主要承担城市的行政管理及经济职能。

(5)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主要安排在新城区北部,金叶路两侧区域,用地面积500.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9%。

(6)远景发展构想

远景城市继续向北、向东北两个方向发展。北部工业区继续沿209线向北呈组团扩展,逐步靠近312国道和宁西铁路,构建“金叶现代工业经济走廊”;新城区东部居住组团沿金顾路城市发展轴继续向东北方向延伸,结合产业布局,逐步形成金顾高新农业经济带,为构建“梅山—叶集—姚李”城镇密集区打下良好基础。

3.2 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

3.2.1产业园规模发展目标

(1)用地规模: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31.4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建设用地规模约8.68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就业人口规模约15万人。

3.2.2总体发展目标

以构筑山水新城为总目标,打造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和谐园区、引领示范新城。

(1)现代产业园区

结合金寨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绿色农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高校和科技研发机构,提升整个金寨县的产业科技水平;

金寨县总图规划图

此外,重点培养休闲旅游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抓手,加快三产发展;未来打造在整个安徽省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2)生态和谐园区

充分利用现有山水生态本底资源,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人气旺盛的和谐园区。结合山地布置科教文化中心、低密度商业、康体娱乐等综合性设施,使园区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人民富足、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宜于生存和创业发展的多功能、外向型、现代化的新城区。

(3)引领示范园区

现代产业园区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生态型、和谐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基本原则,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中心任务,以资本运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培育为工作重点,以体制创新、人才兴区、环境立区为基本保障,发展成为在贫困地区成长起来的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3.2.3规划定位

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的试验区;

大别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

产城一体、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功能齐全、全国独特的现代化新城的示范区。

3.2.4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城三翼,双轴一环”的空间结构。

一城:一座现代化、生态化的山水新城;

三翼:自然山水划分北翼、南翼、西翼三个产业翼;

双轴:长江路、衡山路空间发展轴;

一环:沿山健康休闲、生活配套功能环。

3.2.5功能组团

规划协调区共划分为八个产业板块:三个工业产业板块、两个综合服务板块、一个教育科研板块、一个市场物流板块、一个山体公园休闲文化板块。

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空间结构图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功能分区图3.3 区域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在编,暂缺

3.4 区域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在编,暂缺

第四章竖向规划设计

4.1 道路竖向规划

4.1.1 相关道路概况

本规划充分考虑自然地形走势,结合现状道路和规划路网布局,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用地要求进行道路的竖向规划设计,涉及的道路共33条,里程长度79.84公里。

涉及的快速路2条:东环路、南环路,设计行车速度60-80km/h;

涉及的主干路8条:滨湖大道2段、政通路、寿春路、纬二路、状元路、宾阳大道、南区南路,设计行车速度50-60km/h;

涉及的次干路14条:燕园路、凤起路、通淝南路、众兴南路、纬六路、纬五

路、纬四路、南区中路、政通路、经一路、经三路、经

四路、经五路、纬三路,设计行车速度40-50km/h;

涉及的支路9条:S一路、S二路、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经六路、纬一

路、纬三路、纬七路,设计行车速度30-40km/h。

表4-1 规划道路一览表

道路名称起止点

长度

(m)

规划红

线宽度

(m)

建议宽

度(m)

道路面

积(公

顷)

备注

1 快

东环路滨湖大道-政通路1796 24 4.31

2 南环路经一路-东环路4439 30 13.32

3

滨湖大道凤北路-寿春路1075 32 3.44

4 滨湖大道寿春路-东环路2432 32 7.78

已设

5 政通路经一路-宾阳大道3639 50 18.20

6 寿春路滨湖大道-南区南路566

7 50 28.34

已设

计7 纬二路经一路-寿春路3090 50 15.45

已设

8 状元路滨湖大道-政通路1832 40 7.33

9 宾阳大道滨湖大道-政通路1868 50 9.34

10 南区南路经一路-凤起路3319 50 16.60

11

燕园路经一路-东环路4263 30 12.79

12 凤起路滨湖大道-南区南路5841 24 14.02

13 通淝南路燕园路-政通路1378 24 3.31

14 众兴南路燕园路-政通路1339 24 3.21

15 纬六路经一路-凤起路1126 24 2.70

16 纬五路经一路-寿春路2547 24 6.11

17 纬四路经一路-寿春路2615 24 6.28

18 南区中路经一路-寿春路2798 30 8.39

19 政通路宾阳大道-东环路1108 30 50 3.32

20 经一路政通路-南区南路3769 24 9.05

21 经三路燕园路-纬五路1931 24 4.63

22 经四路燕园路-政通路1512 24 3.63

23 经五路燕园路-政通路1448 24 3.48

24 纬三路经一路-凤起路1688 24 4.05

25

路S一路经六路-寿春路567 16 0.91

26 S二路经五路-众兴南路746 16 1.19

27 经一路燕园路-政通路1733 16 24 2.77

28 经二路纬五路-南区南路2959 16 4.73

29 经三路纬五路-南区南路3008 16 24 4.81

30 经六路纬五路-纬二路1670 16 2.67

31 纬一路经一路-凤起路1977 16 3.16

32 纬三路凤起路-寿春路1250 10 24 1.25

33 纬七路经一路-宾阳大道3405 16 5.45 4.1.2 道路竖向规划原则

道路竖向设计是确定用地竖向规划的最重要的控制依据之一,因此道路竖向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既包含自身的技术要求,又强调与其他用地在竖向上的协调。

规划确定道路标高充分尊重现状地形特点,尽量减少填挖土石方量,节约投资成本,满足车辆正常通行和市政设施布局的需要。

从规划工作特点出发,适当降低城市道路的设计坡度作为道路的规划控制坡度,便于以后规划与设计的衔接。在本竖向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纵断面设计中,考虑上述要求,尽可能地使区内道路纵坡平缓。

另外,在后续道路深化设计中,还需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1)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

2)结合城市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

3)与道路两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并满足塑造城市街景的要求;

4)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的确定,符合下列规定:

1)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4-2的规定:

表4-2 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与限制坡长

设计速度(km/h)100 80 60 5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5.5 6 7 8

4 5 6 7 8

最小坡长(m)250 200 150 130 110 85 60

2)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宜小于2.5%,当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4-3的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

表4-3 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与限制坡长

坡度(%) 3.5 3.0 2.5 最大坡长(m)

自行车150 200 300

三轮车- 100 150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除执行以上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4.1.3 本规划主要控制条件

本竖向规划设计的主要控制条件如下:

1)现状及已设计道路

规划中主要考虑相交道路、周边地块与其高程的衔接。

规划范围内的现状城市道路有:

纵向:梅山湖路(衡山路~嵩山路),江天路(黄河路~红军大道)。

横向:黄河路(史河总干渠~江天路),南三路(史河总干渠~江天路),黄山路(史河总干渠~江天路)。

已设计的城市道路有:

长江路(黄山路-红军大道)、黄山路(江天路-珠江路)、经天路(江天路-珠江路)、嵩山路(梅山湖路-珠江路)。

公路:沪蓉高速沿产业园东界南北向经过,现状S210省道下穿沪蓉高速,红军大道与沪蓉高速有高速公路下道口。

2)规划水系的最高水位

在编,暂缺

4)区域雨水排水方案

在编,暂缺

5)规划水系桥涵排水尺寸要求

在编,暂缺

4.1.4 道路竖向规划成果

根据以上各规划控制条件进行道路竖向规划,道路节点高程值见下图。

道路节点高程图4.2 区域土方规划

4.2.1 土方规划目的

竖向规划的土石方及防护工程,对建设工程投资和工期影响较大。因此,通过规划,既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又使上述工程量适度。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为土方竖向设计的基本目的。

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有关要求,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表

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

工业用地0.2 10

仓储用地0.2 10

铁路用地0 2

港口用地0.2 5

城市道路用地0.2 5

居住用地0.2 25

公共设施用地0.2 20

其他--- ---

4.2.2 土石方计算地块划分

根据道路竖向规划成果,进行产业园范围内的土方量计算。结合控制性详细规

划,本次对对起步区分地块进行土方竖向规划,分为11个地块(A-K)进行土方量计算,拓展区分为16个地块(A’-P’)进行土方量计算,地块在道路网框架下进行划分,以便于对照,分区范围见下图:

土石方计算地块划分示意图4.2.3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1)土石方量统计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各道路控制高程,计算出地块方格网各交点标高(本次规划方格网间距为70米),从而计算出各方格网的填(挖)方量,将各方格网的填(挖)方量相加,即得出该地块的填(挖)方量,各地块填挖土方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土方工程量统计一览表

地块编号面积(m2)

土方量(m3)余(+)/缺(-)

土(m3)

土方总量

(m3)

填方量(+) 挖方量(-)

A地块630330 1940330 695699 -1244631 2636029

B地块685155 566879 1506454 939576 2073333

C地块774917 833197 579701 -253496 1412898

D地块917363 1388713 530036 -858677 1918749

E地块570138 1073586 775206 -298379 1848792

F地块674227 1627119 1136903 -490216 2764022

G地块970512 1028292 5039749 4011457 6068042

H地块452483 150998 1815800 1664802 1966798

I地块438138 929825 732602 -197223 1662427

J地块572253 1597099 651718 -945381 2248817

K地块855909 1049065 2868216 1819151 3917282 起步区小计7541425 12185103 16332085 4146982 28517189

A'地块1128442 3107021 5337966 2230945 8444987

B'地块1229837 2236162 2127332 -108830 4363493

C'地块1044902 1115852 1729653 613801 2845505

D'地块1367271 3657583 707479 -2950103 4365062

E'地块1632485 3571354 3510339 -61015 7081693

F'地块 963810 3063053 1797137 -1265916 4860190 G'地块 1080000 1634877 4866734 3231857 6501611 H'地块 971515 1785680 2816138 1030458 4601819

I'地块 1485000 3369302 2694836 -674465 6064138 J'地块 1104395 2736948 1919047 -817901 4655995 K'地块 975601 826540 3569385 2742845 4395925 L'地块 1350000 4017771 3542155 -475616 7559925 M'地块 1134199 4400416 711868 -3688548 5112284 N'地块 552889 1679021 16942 -1662079 1695963 O'地块 369225 975362 438988 -536374 1414351 P'地块 814319 1260369 2271750 1011382 3532119 拓展区小计

17203890 39437311 38057751 -1379560 77495062 合计

24745315

51622414

54389836

2767423

106012250

注:以上土方量不含建筑基槽出土及道路建设路基换填土方量。

起步区域规划范围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江天路、黄山路、长江路及黄河路围合的地块无规划用地,除去该地块,道路所围合的实际土方规划面积为7.5平方公里。

拓展区位于衡山路、E 七路以北,北金路以南,S 十六路以西,S 二路以东的区域,面积约30.23平方公里,除去绿地,道路所围合的规划地块为17.2平方公里。

由于相关防洪排涝等上位规划尚在编制中,本次产业园区土方竖向规划仅为初步方案,待防洪排涝规划确定后尚需进一步校核。

(2)土石方量调配 起步区

经计算,在不考虑利用建筑的基槽出土量的情况下,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土方工程总量约为28517189方(其中:挖方约16332085方,填方约12185103方),余土量约4146982方,区域土方调配图如下:

总体起步区地块余土较大,多余的土方需外运,其中经开区北八路以北部分可容纳约200万方弃土,剩余弃土可选择在梅山湖路北段、黄河路东段及长江路北段地势较低区域进行回填,总体土方能够平衡。

拓展区

经计算,在不考虑利用建筑的基槽出土量的情况下,产业园拓展区建设土方工程总量约为77495062方(其中:挖方约38057751方,填方约39437311方),缺土量约1379560方,区域土方调配图如下:

总体拓展区土方较为平衡,经土方调配后,L’、M’、O’三个地块合计缺土约1379560方,经测算衡山路(江天路~S十路)、珠江路(黄山路~S十六路)两段穿越山体部分的道路余土约1578540方,可以就近满足L’、M’、O’三个地块的缺土问题。

外运余土建议进行分类,表层杂填土、耕植土等不能作为工程用土的部分外运至低洼区域作为恢复部分农田或绿化种植,表层土以下的好土可作为区域道路路基回填等工程用土。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 - 1 -第二章现状条件分析........................................................................................................... - 2 -第三章规划依据 ................................................................................................................ - 4 -第四章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 - 4 -第五章规划定位和目标 ..................................................................................................... - 5 -第六章规划原则 ................................................................................................................ - 5 -第七章规划构思 .............................................................................................................. - 6 -第八章规划布局 .................................................................................................................. - 6 -第九章竖向规划 ................................................................................................................ - 9 -第十章市政管线规划....................................................................................................... - 10 -第十一章消防、环卫规划 ............................................................................................... - 11 -第十二章开发策略与分期实施........................................................................................ - 12 -第十三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 12 -

务川工业园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1 规划背景 (2) 1.1规划背景 (2) 1.2规划目的 (2) 2 规划总则 (3) 2.1规划原则 (3) 2.2规划依据 (3) 2.3规划范围 (4) 2.3规划时限 (4) 3 现状概况与分析 (4) 3.1地理位置 (4) 3.2地形地貌 (4) 3.3地质条件 (4) 3.4气候水文 (4) 3.5基础设施现状 (4) 4规划用地布局 (5) 4.1用地布局 (5) 4.1 用地规划 (5) 5道路交通规划 (7) 5.1现状交通 (7) 5.2园区交通规划 (7) 6绿地景观规划 (7) 6.1景观规划 (7) 7 给水工程规划 (8) 7.1用水量 (8) 7.2给水工程规划 (9) 8排水工程规划 (9) 8.1规划原则及依据 (9) 8.2排水规划 (9) 8.3排水管径 (10) 9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0) 9.1电力工程规划 (10) 9.2电信工程规划 (10) 10环卫设施、综合防灾设施规划 (11) 10.1防卫设施规划 (11) 10.2综合防灾规划 (11) 附图: (12) 1.区位分析图 2.综合现状图 (13) 3.现状高程分析图 4.现状坡度分析图 (15) 5.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6.土地利用规划图 (17) 7.规划结构分析图 8.道路交通规划图 (19) 9.道路竖向规划图 10.绿地景观规划图 (21) 11.给水规划图 12.排水规划图 (23) 13.电力电信规划图 14.环卫设施规划图 (25) 15.综合防灾规划图 16.地块分区及编号图 (27) 17分图则 (28)

前言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最终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遵义地区以“一圈一区三带”为依托、“10+7”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思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引领务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本规划在借鉴国内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深入研究分析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工业发展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从高起点入手编制。并根据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发展条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通过研究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工业健康发展的思路、重点和对策措施,强化工业区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对促进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规划背景 1.1 规划背景 1.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务川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按照“突破工业,抓实农业,强力推进旅游业,着力解决制约和谐构建的瓶颈问题”的工作思路,开拓进取,奋勇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全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 虽然全县经济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工业化进程仍然相对滞后,第二产业落后于第一、第三产业,社会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1.1.2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战略分析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增比、进位、突破”为主旋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一基三化”为主旋律,充分发挥五大比较优势,强力实施“大交通、大产业、大文化、大民生、大开放”五个重点和“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三个战略,努力打造生产力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明确、特色优势突出的“综合改革先行区、城镇化发展楷模区”,201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 亿元。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务川现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初期阶段,为建设工业园区创造了条件。 1.2 规划目的 务川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旨在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培植主导产业,做大工业总量,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清洁生产、绿色环保为前提,依托铝土矿和水电资源,实行铝电联营,建立黔北循环经济型铝工业基地。以实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经济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的发展目标。 (1)通过务川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推动务川循环经济战略的深入进行,力求成为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社会文明全面发展的产业。 (2)发展电、冶、材资源共生耦合产品体系,以先进工艺铝冶炼等工业幅度和深度,为有关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有效经验。 (3)采用切实可行的高新技术进行资源深加工,构建多资源产业链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从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实现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高有关产品的竞争力,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111国道-北大街)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雁栖中心路位于北京市怀柔新城雁栖组团内部,南起北大街,北至111国道,是雁栖组团内部南北向的主要交通干道,该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50km/h,道路横断面宽度为三幅路形式。为了加快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速度,我院受北京怀胜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给水、中水、照明、绿化等专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13年4月19日对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批复,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9月29日下发了《关于怀柔新城雁栖中心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现根据道路方案图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本册为雁栖中心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图纸。 二、设计依据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3-2009) 2、《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007—493. 3、《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

三、设计概要 (一)道路设计 雁栖中心路南起京密引水渠北侧路北大街,终点向北至现况怀丰公路,线路全长2876.69m,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40米,设计车速 50km/h。横断面布置为三幅路形式,主路宽16.5m,两侧主辅路隔离带各宽2m,两侧辅路各宽6m,人行道各宽3.75m(含树池)。 (二)、标志设计 1、标志平面布设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以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并应满足夜间行车的视觉效果,全线标志布设应遵循均衡而不过于集中于局部路段,板面注记及结构形式,应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视觉及美观要求的原则。 2、标志板面设计 板面尺寸应符合国标GB5768.1~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板面尺寸是按不同板面内容确定的,尽量达到统一,汉字间隔、笔划粗度、最小行距、边距等均以国标为依 据。为使标志板面更加美观,以增加中英文文字的视认效果,在板面边缘处设有与字符反光颜色相同的边框。 (2)反光材料的选择

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系统设计说明书 文件状态:[√] 草稿[ ] 正式发布[ ] 正在修改文件标识当前版本作者完成日期 版本历史 版本/状态修订人修改日期备注 第一部分、概述 1、文档说明 本文档适用于本项目开发人员阅读,开发人员可据此进行开发。本设计文档主要采用了OOAD的方法,从类图和时序图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 2、系统需求概述 本系统是一个关于开发式基金进行交易的平台,它主要包括一下功能:基金产品管理 客户资料管理 客户资金账户管理 基金交易管理 第二部分、系统总体结构 该系统将采用J2EE技术架构实现,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1、类图说明 第四部分、数据库设计1、具体设计

第五部分、界面设计1、主界面设计

2、用例界面实现 添加基金产品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功能主页上,点击点击添加新客户的链接,输入客户信息:客户姓 名、性别、身份证、电话、地址、E-mail然后系统添加客户信息,身 份证是客户的唯一性判断标准。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查询基金产品信息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在功能主页上,点击查询产品信息链接,可开始查询基金产品信 息,列出所有的基金产品信息。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修改基金产品信息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先查询该产品信息,在查询出来的结果页面上,点击修改按钮,便 可进行产品信息修改,输入修改的产品信息后,系统更新该产品信 息。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添加新客户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功能主页上,点击点击添加新客户的链接,输入客户信息:客户姓 名、性别、身份证、电话、地址、E-mail、爱好,然后系统添加客户 信息,身份证是客户的唯一性判断标准。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查询客户基本信息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功能主页上,点击查询客户信息的链接,然后输入客户编号或身份 证,进行查询,查询后显示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编号、姓名、客户 可用资产和客户总资产。 客户可用资金 = 客户资金帐户资金 客户总资产= 客户资金帐户资金 + 所有基金帐户当前市值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修改客户基本信息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先查询出客户基本信息后,然后点击修改按钮,输入修改信息,点 击修改按钮后进行客户资料的修改,客户代码不能修改。 C、参与者 基金柜台操作人员 查询客户详细信息 A、用例图 见系统用例图 B、描述 先查询出客户基本信息后,然后点击详细信息按钮,查询出客户的详细信息,包括: 客户基本信息 客户代码、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EMAIL、客户偏好、

小区详细规划说明书资料

濮阳县金堤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与分析 1.区域位置及规划背景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 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2012年上半年,濮阳县GDP完成126.6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6亿元,同比增长33.3%;农民现金人均收入达到2485元,同比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95.3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7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01亿元,同比增长7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02亿元,同比增长20.2%。 濮阳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围绕“工业做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植光电子、医用新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将濮阳县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LED冷光源基地。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荣获全市第一季度产业集聚区暨县城建设观摩评比联手赛第一名。2012年6月25日,省发改委批复(豫发改工业〔2012〕793号文)同意《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发展区8.01平方公里、控制区4.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同时,濮阳县还对县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合理布局,依托现状城区,分期成片发展城市建设,生活区、工业区分离,将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豫北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基地,先进产业集中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发展区,濮阳县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某工业园、总部基地规划设计说明

1、项目所在区域周边状况 该项目地块位于天回镇街道办事处甘油、白塔、明月社区内,北新干道以东、川陕路以西、天丰路以北、绕城高速以南,周边交通体系异常发达。依托城市物流干道,城北区域内设有五块石市场、荷花池市场、金府市场、富森美家居等专业市场。项目地块基础设施完善,用水、用电、用气、通讯、交通都十分方便。 2、园区建设必要性与优势条件 2、1必要性 园区项目得上马可以为政府带来长期稳定得经济收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厂房得租赁、办公销售、以及招商引资可实现集体经济得大幅度增收。 项目征用地块通过拆迁补偿来保障农民收入,同时工业生产、组装、物流等项目得引进可为该区域农民提供大量得就业岗位。 2、2 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本项目所在地就是成都北大门得标志性节点,位于城 北物流核心区域,人气鼎盛,工商业气氛浓厚。 交通优势:本项目所处位置交通极其方便,有北新干道、川陕路、绕城高速等主干道路,有火车北站、城北客运站、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得物流供应。 市场优势:本项目有五块石市场、荷花池市场、金府市场、富森美家居等专业市场得需求支持,发展前景瞧好。 政策优势:金牛区委区政府为实现金牛区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 工业强区得战略部署,整体规划了金牛高科北区,制定了相关优惠政 策与方案。 另:·工业区大部分用地尚未开发,利于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建设;

·可以利用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企业内迁得机会,可借用 其品牌效应,为园区本身及园内其它企业得未来得发展打 下基础; ·较丰富得山水资源与自然景观,利于景观组织与设计; ·邻近主城区,可获得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支持; ·工业园区内无重要得公共设施与工矿企业,建筑物基本上 都就是民房与小型乡镇企业,拆迁容易; ·享有国家西部开发与成都市金牛区得众多政策优惠,为本 区得大发展创造了良好得条件。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要求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得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得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 域与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得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与谐发展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 根据“浦东”、“滨海新区“等经济特区得开发、建设经验,成、渝“新特区”建设得三个阶段,使相关受益行业可分为三类。第一阶段得特区建设以基建为主,建筑、建材、钢铁、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能源电力将直接受益。第二阶段,随着生产活动得大规模开展,贸易、物流等服务业将受益,港口、高速、机场等蓝筹性行业值得关注。第三阶段,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程度得提高,农民收入得增长,相关消费服务业将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包括:房地产、零售、酒店餐饮、医药、家电、汽车将直接受益。 随着特区基础建设得开展,成都市得工业贸易、物流等服务业将获得空前得发展机会,而本项目定位为金牛区生态得以物流、生产、加工、高新技术为主得工业园区,势必要担负起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增加农民收入得光荣任务。 3、开发策略 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得原则得进行建设,通过土地有偿使用与使用权有偿转让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拓宽各种引资、筹资渠道,多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为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0802 学号:U200815144 姓名:袁波 指导教师:邹志云 职称:教授 日期:2011.01.01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课程背景介绍 (1)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2.1 设计目的 (1) 1.2.2 设计要求 (1) 1.3 设计资料 (2) 1.3.1 A市基本资料 (2) 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 1.3.3 出行调查成果 (4)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 2 资料数据处理 (5) 2.1 路网简化 (5) 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 3.1 交通生成预测 (6) 3.2 交通分布预测 (6) 3.2.1 全日出行分布 (6) 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 3.4 交通分配预测 (13) 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 1.1 课程背景介绍 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2.1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 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 计成果应包括: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 图纸(图幅:297×420mm): 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 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 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产业园规划说明

XX产业园规划说明 2018年01月26号一、目标与市场机会 近几年,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得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得重要途径。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万亿,全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超过5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得比重超过10%。《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也提出,“电子商务全面融入、覆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经济增长与新旧动能转换得关键动力”得发展目标,确立“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0万亿元、网上零售总额10万亿元、相关从业者5000万人”得三大发展指标。电子商务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有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而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就是全球最大得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得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得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为电商及电商产业园进货渠道提供了强而有力得优势。 二、项目定位 1、产业项目概念定位

根据得项目定位以及结合周边实际条件,此项目得定位从四电商服务(包括电商服务平台、培训基地、中小电商企业孵化基地等)为服务基础,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得商品展销、物流中心、人才公寓、商贸服务等配套服务,借助先进得硬件设施以及配套完善得业态体系建立完善得电商商手袋业社区环境。 未来将电商服务与配套服务平台打造成相互协调、相互服务得格局,将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其周边培育成为一个大型电商、物流、商贸中心,从而带动周边经济得发展活力,成为东莞塘厦区域新得经济增长点。 产业园区规划生态图 中心 软件配置:孵化电子商务相关领域得创意设计、品牌策划、网络营销、网络直销分销、跨境贸易、现代物流等自 主创业项目 综合配置:人才公寓、食堂、休闲中心、展览中心、创意中心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方案设计说明书

方案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节规划范围及内容 该设计主要是针对汤阴县县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规划其从2004年到2020年的道路与交通,通过对其道路、用地布局的规划来改善县城内部的交通,以方便人们快速、安全的出行。 该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城市道路方案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路段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汤阴县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麓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范围介于北纬35°45′至3601、东经11413至11442之间,东西最大范围约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20公里,总面积645.8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 (1)地貌与地形 汤阴县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以京广线为界,大致可以分为西部太行山麓丘陵山区和东部山前洪积冲积的平原区两大部分。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程最低点54米,最高点186.4米,包括丘陵、平原和泊洼三种类型。 (2)地质与工程地质 汤阴县域范围处于华北的第二沉降带与第三沉降带之间,县境内分布着汤东断裂带与汤西断裂带。汤阴县城即位于这两条断裂带之间的汤阴地堑上。由于县城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汤阴县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地震多灾区。汤阴县城属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区,为河南省地震测报重点监控区之一。 3、气候 汤阴县处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汤阴县具有较明显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的过渡性地方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分明。 4、水文气象 汤阴县境内主要有汤河及其支流羑河和永通河三条河流,合称“三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汤河上游建有总库容6200万立方米的汤河水库,控制面积162平方公里。 汤阴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县域地下水赋存状况可分为平原区和丘陵区。丘陵区属于地下水量较少的平水区和贫水区,为第三纪风化岩石裂隙水。平原地区地下水量丰富,为第四纪散含水层,沿羑河、汤河两岸及淇河故道附近为富水区和极强富水区,其余平原及泊洼地基本上都属于一般富水层。目前,地下水是汤阴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汤阴县多年平均的年降雨水量为582.3㎜,全县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为0.47亿立方米,加上县城范围内泊洼和坑塘总计0.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汤阴县全年地表径流量为0.57亿立方米。 第三节现状分析 1、现状优势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GF-2000-0209 4.1商业平面: ........................... 倾诉,在午日的橱窗中老友聚餐,把大 2.1规划依据 (8) 理悠闲的生活情调尽情的挥洒。 (13) 2.2规划原则及特点 (9) 4.2住宅 ....................... 13 3.1整体空间布局 . (10) 户型平面做到功能合理,动静分区, 3.2道路交通规划 ................................... 污净分离?,…户户.阳光。.活动区1°休息区、 .................. 服务区三大主题居住空间,.功能分区明 确。起居厅、餐厅拥有各自独立空间。卧 xxxxxxxX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说 明 3.5分地块指标 ........................... 第四章建筑设计 .......................... 目录 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 在商业平面的设计和推敲上,我们 1.1规划区范围 ..................... 1.2.1地质地貌 .................. 6 1.2.2气象气候 .................. 6 1.2.3 植被 ...................... 7 1.2.4场地地质条件 .............. 7 1.2.5场址建设条件 . (8) 以市井文化商业为基调,打造适宜的市 井商业尺度,店面进深控制在8m — 14m 注 重商业空间室内——半室外一 —室外的完美过度,把握水街景观与建 筑空间的和谐对话。运用合院、破院成 街等手法打造一条集餐饮、接待、会议、 健身、品茗、小酌、客房、KTV 等一系 列生活元素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商业街。 我们在这条街上徜徉品茶抚琴的诗境,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 领略泼墨.丹青的画意,....在闲适的.酒家里 3.3竖向规划图 3.4功能布局 ....................................... 室休息区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每户保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