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硅烷

氨基硅烷

氨基硅烷

氨基硅烷

混合比例为1%

1%,即氨基硅烷:液态原料=1:100,

制成薄片,先看看与从前的差别

种试剂非常容易吸水,聚合,所以需要放在干燥器内保存,你也要进行分装干燥器内需放置吸潮剂,例如:硅胶

先准备好干燥器,再买药品,否则药品不能开封的

每次需要多少的量,如果量少的话,尽可能地进行分装

先准备干燥器和硅胶

氨基功能聚合物的合成

毕业论文 氨基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 The synthesis of amine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摘要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又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的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可功能化等特点而倍受关注,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及催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氨基的强亲和力作用,因此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MOFs的概念、结构特点、常见合成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以NH2-BDC以及Zn(NO3)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氨基功能聚合物IRMOF-3,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金属; 有机配位聚合物; 有机框架; 氨基; 功能化

Abstract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which is also known a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is a kind of porous crystalline materials,due to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uch as,it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structure functional,and so on,it is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 MOFs in such aspects as gas absorption,separation and catalysis show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Owing to the effect of strong affinity of the amine,amino functional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s. This thesis explain the concept of MOFs,general synthesis methods,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and its application. The synthesis of amino functional polymer IRMOF – 3 from NH2-BDC with Zn(NO3)2using solvent hot method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tg),and ir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had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ability. Key words: MOF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mino; functional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实验64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一.实验目的 1.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或无机材料。 2.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粉体或薄膜材料。 二.实验原理 很多纳米材料都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是橡胶.塑料.油漆.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原料。以SiO2纳米颗粒为例,纯粹制备的SiO2颗粒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呈极性.亲水性强,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立体网状结构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强,应用过程中很难均匀分散在有机聚合物中,颗粒的纳米效应很难发挥出来。如何将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各项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硅烷偶联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种产品,按Y有机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链系基类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烷基丙烯酰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及双官能基型硅烷偶联剂等。 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与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硅烷在材料表面行为的理论有很多假设,主要有化学键理论.物理吸附理论.表面浸润理论.可逆水解平衡理论和酸碱相互作用理论等。 硅烷偶联剂分子含有两种反应性基团,化学结构可以用X3SiRY来表示,其中,X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硅烃基(Si-OH)的基团,如卤素.氨基.烷氧基和乙酰氧基等,硅醇基团可和无机物(如无机盐类.硅酸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将硅烷与无机材料连接起来。Y是非水解基团,可与有机基团如乙烯基.氨基.巯基.环氧基等起反应,从而提高硅烷与聚合物的粘连性。R是具有饱和键或不饱和键的碳链,将官能团Y 和Si原子连接起来。因此硅烷偶联剂分子被认为是连接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分子桥”,能将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无机相/硅烷偶联剂/有机相的结合形态,从而增加了后续有机涂层与基地材料的结合力。 一般来说,硅烷分子中的两个端基团既能分别参与各自的反应,也能同时起反应。通过适当的控制反应条件,可在不改变Y官能团的前提下取代X官能团,或者在保留X官能团的情况下,使Y官能团改性。若在水性介质中对Y官能团改性,那么X基团同时水解。则硅烷的作用过程依照四步反应模型来解释: ①与硅相连的3个Si-X基团水解成Si-OH; ②Si-OH之间缩合反应,脱水生成Si-OH的低聚硅烷; ③低聚物中的Si-OH与基体表面的-OH形成氢键; ④加热固化过程中发生脱水反应,与基材以共价键连接。 界面上硅烷偶联剂只有一个硅与基材表面键合,剩下两个Si-OH可与其他硅烷中的Si-OH 缩合形成Si-O-Si结构。 常用的硅烷偶联剂主要有;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kh

硅烷偶联剂kh570 一、概述: 偶联剂kh570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它们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有机分子反应,另一部分官能团可与无机物表面的吸附水反应,形成牢固的粘合。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增强材料表面的某些基团反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界面层能传递应力,从而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不与其它介质向界面渗透,改善了界面状态,有利于制品的耐老化、耐应力及电绝缘性能。 化学名称: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化学结构式:CH3CCH2COO(CH2)3Si(OCH3)3 对应牌号:中科院KH-570、美国联碳公司A-174、美国道康宁公司Z-603、日本信越公司KBM-503 典型特征:偶联剂570为甲基丙烯酰氧基官能团硅烷,外观为无色或微黄透明液体,溶于丙酮、苯、乙醚、四氯化碳,与水反应。沸点为255℃,密度P25'g/m1:1.040,折光率ND:1.429,闪点:88℃,含量为≥97% 二、应用领域: 1、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合性能,大大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电气、抗水、抗气候等性能,即使在湿态时,它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显着。目前,

在玻璃纤维中使用硅烷偶联剂已相当普遍,用于这一方面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其中用得较多的品种是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 2、用于无机填料填充塑料。可预先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也可直接加入树脂中。能改善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改善工艺性能和提高填充塑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耐气候等性能。 3、用作密封剂、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能提高它们的粘接强度、耐水、耐气候等性能。硅烷偶联剂往往可以解决某些材料长期以来无法粘接的难题。硅烷偶联剂作为增粘剂的作用原理在于它本身有两种基团;一种基团可以和被粘的骨架材料结合;而另一种基团则可以与高分子材料或粘接剂结合,从而在粘接界面形成强力较高的化学键,大大改善了粘接强度。硅烷偶联剂的应用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作为骨架材料的表面处理剂;二是加入到粘接剂中,三是直接加入到高分子材料中。从充分发挥其效能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前两种方法较好。 三、使用方法 1、表面预处理法: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

嘧啶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2010年 4月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嘧啶胺类杀菌剂是嘧啶胺类化合物的一种。嘧啶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药合成中,本文对嘧啶胺类杀菌剂在医药和及农药上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嘧啶,杀菌剂

Abstract: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is a pyrimidine amines. Pyrimidine amines are a class with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itrogen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vivo physiological role of a very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e synthesis, this paper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and pesticides in medicine and The application is briefly described. Key words: pyrimidine, fungicides

第一章概述 1.1杀菌剂的起源 早期的杀菌剂都是无机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铜制剂(见波尔多液)至今仍在使用。1914年德国的I.里姆首先利用有机汞化合物防治小麦黑穗病,标志着有机杀菌剂发展的开端。1934年美国的W.H.蒂斯代尔等发现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性质,此后有机杀菌剂开始迅速发展。在40~50年代开发的有三个主要系列的有机硫杀菌剂:福美类、代森类(如代森锌)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酰亚胺类,此外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砷杀菌剂也有发展。这些杀菌剂大多是保护剂,应用上有局限性。60年代以来,更多化学类型的杀菌剂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内吸性杀菌剂的问世。1965年日本开发了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1966年美国开发了萎锈灵,1967年美国开发了苯菌灵,1969年日本开发硫菌灵,1974年联邦德国开发了唑菌酮,1975年美国开发了三环唑,1977年瑞士开发了甲霜灵,1978年法国开发了三乙磷酸铝。以上述为代表的内吸剂已成为70年代以来杀菌剂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农用抗生素也有较快的发展。有机汞、有机砷和某些有机氯杀菌剂因毒性或环境污染问题而渐被淘汰。新一代的内吸剂由于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杀菌剂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到80年代,杀菌剂的品种已超过200种。据调查,1985年全世界杀菌剂销售额达到25.4亿美元,占农药总销售额的18.4%。1984年杀菌剂中内吸剂的销售额已占44.2%,非内吸剂占55.8%。近半个世纪以来,杀菌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方面,而对于防治细菌和病毒引起病害的药剂还研究开发得很不够。 中国自50年代起主要发展保护性杀菌剂,7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内吸性杀菌剂和农用抗生素,并停止使用有机汞剂。由于杀菌剂的应用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发展速度不如杀虫剂快,但是杀菌剂对农业的增产保护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杀菌剂的发展必将加快。 嘧啶类化合物一直显示出很高的生物活性,就此类化合物而言,它广泛存在于人 体及生物体内,如生命所必需的核酸中最常见的5种含氮碱性组分就有3种含嘧啶 结构(尿嘧啶、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此类化合物的开发一直受到医药和农药界的 重视。嘧啶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备受关注.将不同 基团引入嘧啶结构中,经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菌活性的嘧啶衍生物,它 在新型农药创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一章嘧啶结构和性质

新型硅烷偶联剂双_[_3 三乙氧基硅 丙基 ]_二硫化物的合成

⒇ 新型硅烷偶联剂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 二硫化物的合成 周兴平 ( 今天化工技术开发公司科研所,湖南衡阳421008) 摘 要:由二硫化钠和γ2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合成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硅烷偶联剂,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在温度为80℃,回流1.5h ,收率达95%,成本低。该硅烷偶联剂应用于多种天然及合成橡胶的补强,偶联效果好。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合成 中图分类号:TQ 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206(2003)01-0049-02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低分子化合物,其通式为R ′2Si (OR )3,一般为硅联接三个可水解的烷氧基和一个含活性基团,通过Si C 链相联的化合物。可水解基团水解后,Si O 键与无机化合物界面作用,而另一活性基团与高分子化合物作用,形成共价氢键或共价键,将无机物和高分子聚合物联接起来。因此,偶联剂应用在复合材料中,能使复合材料的强度、粘接力、电性能、憎水性、防老性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为获得更好的效果,得到某方面用途更好的硅烷偶联剂,可对硅烷偶联剂的结构进行改性。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硅烷偶联剂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 Robert 用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四硫化物(Si 269)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去二个硫原子得到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1];Williams 用硫磺、硫化钠与γ2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甲苯和水溶液中生成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2]。上述两种合成路线存在Si 269或γ2容易水解,反应条件不好把握;Oswalms 用硫磺、硫化钠与γ2在乙醇溶剂中合成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3]。 这条合成路线所选的原料易得,其中γ2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国内有生产,合成的工艺路线、装置和操作不复杂,易于在实验室研制和工业化生产。我们采用上述路线合成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收率可达95%以上。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及仪器 硫化钠、硫磺、γ2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均为工业一级品。 SP 2502型高效气相色谱分析仪。1.2 二硫化钠的制备[4] 将硫化钠和硫磺(摩尔比1∶1)、适量的水分别加入不锈钢容器中,混合于电炉上加热,搅拌,当温度升到105℃左右时,形成的溶液开始沸腾,硫磺溶解,硫化钠所含数量的结晶水失去,继续加热,水汽蒸发,在温度230℃,混合物在搅拌下变成砂浆状,继续加热温度升到280℃左右是二硫化钠形成的反应温度,继续加热温度升到360℃左右,不断搅拌避免局部过热着火,保温30min ,至此二硫化钠制成。当产品结块时,趁热用铁锤破碎并密封以防潮解。1.3 硅烷偶联剂双2[32(三乙氧基硅)丙基]2二硫化物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60g 的Na 2S 2,再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60℃时,开始滴加γ2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此时溶液温度升高到80℃,溶液颜色开始为红色,滴加完毕后,保持温度80℃,0.5h 后,溶液颜色变成黄色,并回流反应1.5h ,冷却过滤,加50ml 无水乙醇洗涤沉淀2次,滤液倒入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 第32卷第1期 2003年2月 应 用 化 工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32No.1 Fed.2003 ⒇ 收稿日期:2002204229 作者简介:周兴平(1965-),男,湖南衡阳人,在读硕士,湖南今天化工技术开发公司科研所副所长,从事有机硅烷偶联剂 系列产品开发工作。电话:(0734)8519018 E 2mail :zxp1206@https://www.doczj.com/doc/0911635761.html,

常用硅烷偶联剂 (2)

常用硅烷偶联剂——K H550、KH560、KH570、KH792、DL602 1.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AMEO】 分子式:NH2(CH2)3Si(OC2H5)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KH560

氨基嘧啶介绍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介绍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是一种重要的农药中间体,用于合成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农药,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咪唑磺隆、乙氧嘧磺隆、酰嘧磺隆、环丙嘧磺隆、啶嘧磺隆、四唑嘧磺隆、甲氧磺草胺、啶磺草胺、flupyrsulruron、foramsulfuron、mesosulfouron-methyl、trifloxysulfuron-sodium等17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作为超高效除草剂,是除草剂发展方向,我国作为磺酰脲除草剂及中间体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外大型农药公司及国内的磺酰胺和磺酰脲类原药生产企业主要是通过购买关键中间体来进行生产。 目前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及山东省,共有十多家单位,但由于采用工艺落后,三废量大,环境污染严重,都面临停产、限产搬迁等问题。 而以丙二腈、甲醇、三氯化磷、单氰胺、小苏打为主要原料的新生产工艺,经过亚胺化、亲核加成、重排环合三步反应即可得到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该工艺具有三废少(废水:只有中Ⅱ氰化反应过程中有无色透明含盐废水产生-最大亮点;废渣:只有在成品精馏时才产生少量精馏釜残,可以直接添加到燃煤中作为锅炉进行焚烧)、工艺安全稳定、产品品质优异(产品含量达99.8%以上)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而鉴于该产品可以用来生产17种磺酰脲和磺酰胺类除草剂,因此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产品也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可以根据原药市场情况,在此项目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往其终端产品延伸,形成产业链。

新工艺介绍 一、 反应过程介绍 水解工序:HCl 气体制备: PCl 3 + H 2O H 3PO 3 + 3HCl 工艺过程:把三氯化磷滴加到浓盐酸里,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凝及浓硫酸干燥后制备成干燥的氯化氢气体供中Ⅰ工序合成使用(水解温度在45℃以下,安全稳定)。水解罐剩下的含亚磷酸和氯化氢的水解母液可以卖给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作为原料使用,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1、 中Ⅰ工序:1,3-二甲氧基丙二脒二盐酸盐(22h/批) CN CN + CH 3OH +Cl H OCH 3 3 NH·HCl NH·HCl 1,3一二甲基丙二脒二盐酸盐 工艺过程:将甲苯、丙二腈、甲醇投入反应釜,然后通氯化氢气体进行反应。 2、中Ⅱ工序:3-亚氨基-3-甲氧基-N-氰基-2-丙脒(12h/批) OCH 3 OCH 3 NH·HCl NH·HCl + NH 2CN + NaHCO 3 OCH 3 OCH 3 NH NCN + NaCl + NH 4Cl +CO 2+ O H 2 203.067 42.04 84 155.15 含量>98%,Cl -<0.5%(中Ⅰ和中Ⅱ是一一对应的,以丙二腈计算,前两步总收率65%-70%) 工艺过程:将30%的单氰胺溶液投入反应釜,然后投小苏打,然后滴入中间体Ⅰ甲苯浆液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进行板框压滤、洗涤、烘干得中间体Ⅱ。 3、中Ⅲ工序:(8h/批)

新型硅烷偶联剂YC-618的合成及应用

γ-氨乙基哌嗪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闫蕾1,杨涛2 (1.浙江省羊毛衫质量检验中心,嘉兴314502; 2.杭州业诚有机硅有限公司,杭州311200)摘要:对氨乙基哌嗪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探讨了主要反应条件对其性能的影 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合成的氨基改性硅油,与传统的偶联剂在 后整理应用中进行了比较,发现:对比普通三胺基偶联剂在软滑性有明显提升,而黄变性大大降低;对比 普通哌嗪基偶联剂在蓬松性和滑弹性则有明显提升。 主题词:氨乙基哌嗪硅烷偶联剂氨基改性硅油应用 前言 γ-氨乙基哌嗪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是一种新型二官能团受阻型三胺基硅烷偶联剂,其分子结构上有别于二乙烯三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下简称YC-603)的高反应性,含有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三种氨基团,同时因哌嗪基的引入,在保持原有YC-603偶联剂滑弹、蓬松性的基础上,极大地降低了织物的黄变性。经其乳液处理过的织物,具有以下特点:柔软及平滑性优于三胺硅油;蓬松及弹性优于哌嗪硅油;而织物整理后黄变性较之二乙烯三胺基偶联剂(YC-603)大大降低,可获得极好的白度;同时由于哌嗪基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其整理液不易粘辊等。 1.合成反应原理 1.1胺化反应式 2.试验 2.1试剂和仪器 原料(胺化) 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纯度≥98% 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纯度≥98% 江苏晨光偶联剂有限公司 氨乙基哌嗪:纯度≥99% 大连连晟贸易有限公司 甲苯:分析纯南京试剂厂 原料(本体聚合) DMC: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甲基氢氧化铵;AR,市售 γ-氨乙基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YC-618): 工业品,杭州业诚有机硅有限公司 乙酸、异丙醇:AR。西安化学试剂厂 碳酸钠:AR,上试一厂 复合乳化剂:非离子异构十三醇型,自配 织物:针织丝光棉布、桃皮绒坯布、针织全毛织物 仪器(合成及分析)

硅烷化

硅烷化作用是指将硅烷基引入到分子中,一般是取代活性氢(如: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2,巯基-SH,磷酸盐)。活性氢被硅烷基取代后降低了化合物的极性,减少了氢键束缚,因此所形成的硅烷化衍生物更容易挥发;同时,由于含活性氢的反应位点数目减少,化合物的稳定性也得以加强;硅烷化试剂在GC分析中用途很大,许多被认为是不挥发性的或在200-300℃热不稳定的羟基或氨基化合物经硅烷化后成功地进行了色谱分析。 硅烷化作用是指将硅烷基引入到分子中,一般是取代活性氢。活性氢被硅烷基取代后降低了化合物的极性,减少了氢键束缚。 SiH4 + Cl2 = SiCl4 +4HCl SiCl4 + 4NaOH = Si(OH)4 + 4NaCl Si(OH)4 + 4CH4 = Si(CH3)4 + 4H2O 常用的硅烷化试剂: BSA N,O-Bis(trimethylsiyl)acetamide 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 BSTFA 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 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DMDCS Dimethyldichlorosilane 二甲基二氯硅烷 HMDS 1,1,1,3,3,3-Hexamethyldisilazane 1,1,1,3,3,3,-六甲基二硅烷 MTBSTFA N-(ter-Butyldimethylsilyl)-N-methyltrifluoroacetamide N-(特丁基二甲 基硅烷基)-N-甲基三氟乙酰胺 TBDMCS t-Butyldimethyl chlorosilane 特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TFA Trifluoroacetic acid 三氟乙酸 TMCS Trimethylchlorosilane 三甲基氯硅烷 TMSDEA Trimethylsilyldiethylamine 三甲基硅烷基二乙胺 TMSI Trimethylsilylimidazole三甲基硅烷咪唑 正是因为硅烷化试剂,对活泼氢敏感,可与其发生反应,所以硅烷化试剂同样对潮气非常敏感,在有水的环境中会自行分解失效。我们SUPELCO提供的硅烷化试剂,都是密封在氮气中的。 一、怎样尽可能避免硅烷化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受潮呢? 1.干燥氮气密封法氮气须预先除水干燥。在取用硅烷化试剂后,再次密封前一 定要充进氮气。这样就可以赶走空气,避免密封进一段空气从而使得空气中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1. 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 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 AMEO】分子式:NH2(CH2)3Si(OC2H5)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 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 KH560 一、国外对应牌号:

氨基 修饰

氨基修饰 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 化工进展 2011年30卷4期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共聚物,再进行改性可得具有螯合效果的氨基改性淀粉(AMS)。研究了氨基改性淀粉在单一离子的不同条件下对模拟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在实际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循环再生性。结果表明:在单一离子溶液中,温度对重金属的去除无明显影响,pH 值、氨基改性淀粉用量和去除时间对去除率影响较明显;经过改性淀粉的处理,实际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实验内容: 氨基改性淀粉的制备:将淀粉搅拌成糊状并通入氮气,加入乳化剂后加入单体GMA 和引发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至规定时间出料,以无水乙醇破乳,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粗产品并粉碎,再抽提除去均聚物,可得纯淀粉接枝产物St-g-GMA。取St-g-GMA 和一定量的乙二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冷凝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透明胶状产物,用无水乙醇析出白色固体沉淀,洗涤干燥粉碎后得AMS 粉末。 处理Cu2+模拟废水:取Cu2+浓度为30mg/L 的模拟废水50mL,加入AMS,常温搅拌2h。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出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后的模拟废水的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处理实际电镀废水:取实际废水50mL,用10%的NaOH溶液调节pH=10~11,搅拌1.5 h进行预处理,然后用HCl调pH值为2,加入AMS,常温搅拌2h。过滤后取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重金属离子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 AMS 循环利用:取Cu2+浓度为30mg/L的模拟废水50mL,使AMS吸附饱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真空干燥,研磨,得到饱和的改性淀粉螯合物。然后用盐酸浸泡30min,抽滤干燥,重新获得氨基改性淀粉。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结果:室温下固定AMS用量0.02 g,溶液PH<7,当搅拌时间为30min 时,Cu2+离子完全与AMS 反应,去除率达到100%。 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剂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所取实际废水pH 值为1.63,浊度为5.51,Cu2+浓度为84.021 mg/L,Cr6+浓度为61.973 mg/L,Ni2+为浓度24.120 mg/L,Zn2+为浓度72.023 mg/L。预处理后加入AMS,用量达到0.10g时,4种重金属 离子几乎全部被螯合,原废水金属离子去除率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故在综合考虑实用性以及经济方面后,处理实际废水螯合剂的最适宜用量为0.10g。 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改性淀粉对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由99.7%以上下降到95.4%。 氨基功能化介孔吸附剂的一步合成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 第27卷第7期 2011年7月无机化学学报 摘要: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作为反应前驱体,在无需传统结构导向剂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介孔结构发达的氨基功能化凝胶吸附剂。金属吸附实验表明:氨基功能化介孔凝胶吸附剂对重金属Pb2+具有选择吸附特性,吸附量并随反应原料中APTMS 含量提高呈现出相应增加趋势。 实验内容: 氨基化介孔吸附剂的制备:典型制备过程:将0.08gNaOH(催化剂)溶于含70mL无水乙醇的三角瓶中,随后滴加0.6mLPMHS、2.6mLAPTME和6.7 mLTEOS,室温搅拌24h充分混合有机硅前驱物并促使乙氧基取代线型聚合物PMHS中的活泼氢原子[10];随后加入2mL去离子水,继续搅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填料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的原液。 (1)表面预处理法 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甲氧基硅烷选择甲醇,乙氧基硅烷选择乙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2%)、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于乙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较快,因此一般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氨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值至4—5,氨基硅烷因具碱性,不必调节。因硅烷水解后,不能久存,最好现配现用,最好在一小时内用完。 (2)直接添加方法 将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际使用时,偶联剂常常在表面形成一个沉积层,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单分子层,因此,偶联剂用量不必过多。 硅烷偶联剂具体使用方法 (1)预处理填料法 将填料放入固体搅拌机(高速固体搅拌机HENSHEL(亨舍尔)或V型固体搅拌机等),并将上述硅烷溶液直接喷洒在填料上并搅拌,转速越高,分散效果越好。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常用硅烷偶联剂介绍 1.KH550 KH550硅烷偶联剂CAS号:919-30-2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100(美国联碳),Z-6011(美国道康宁),KBM-903(日本信越)。本品有碱性,通用性强,适用于环氧、PBT、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 二、化学名称分子式: 名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别名: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1-丙胺 【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TES】,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propyltriethoxysilaneAMEO】 分子式:NH 2(CH 2 ) 3 Si(OC 2 H 5 ) 3 分子量:221.37 分子结构: 三、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ρ25℃):0.946

沸点:217℃ 折光率nD25:1.420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但丙酮、四氯化碳不适宜作释剂;可溶于水。在水中水解,呈碱性。 本品应严格密封,存放于干燥、阴凉、避光的室内。 四、KH550主要用途: 本品应用于矿物填充的酚醛、聚酯、环氧、PBT、聚酰胺、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和热固体树脂,能大幅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干湿态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和湿态电气性能,并改善填料在聚合物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本品是优异的粘结促进剂,可用于聚氨酯、环氧、腈类、酚醛胶粘剂和密封材料,可改善颜料的分散性并提高对玻璃、铝、铁金属的粘合性,也适用于聚氨酯、环氧和丙烯酸乳胶涂料。 在树脂砂铸造中,本品增强树脂硅砂的粘合性,提高型砂强度抗湿性。 在玻纤棉和矿物棉生产中,将其加入到酚醛粘结剂中,可提高防潮性及增加压缩回弹性。 在砂轮制造中它有助于改进耐磨自硬砂的酚醛粘合剂的粘结性及耐水性。 2.KH560 一、国外对应牌号: A-187(美国联碳公司)。

【CN110372607A】一种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1374.6 (22)申请日 2019.04.12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810332187.3 2018.04.13 CN (71)申请人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科 建路699号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 究院 (72)发明人 赵俊 孙敏 杨飞 田帅华 莫磊  金超 吴燕娇 宋婷婷  (51)Int.Cl. C07D 239/48(2006.01) A61K 31/505(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N -((5-((5-氯-4- ((萘-2-基)氨基))嘧啶-2-基)氨基)-2-((N -甲 基-N -二甲氨基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 酰胺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尤其是磷酸盐、硫酸 盐、氢溴酸盐和樟脑磺酸盐,以及这些盐在制备 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CN 110372607 A 2019.10.25 C N 11037260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372607 A 1.化合物N-((5-((5-氯-4-((萘-2-基)氨基))嘧啶-2-基)氨基)-2-((N-甲基-N-二甲氨基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其中所述盐为无机盐或有机盐。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其中所述盐选自磷酸盐、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柠檬酸盐、丁二酸盐、己二酸盐、马来酸盐、乳酸盐、苹果酸盐、樟脑磺酸盐、硝酸盐、乙酸盐和苯甲酸盐。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其中所述盐选自磷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和樟脑磺酸盐。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盐,其中N-((5-((5-氯-4-((萘-2-基)氨基))嘧啶-2-基)氨基)-2-((N-甲基-N-二甲氨基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与酸的摩尔比为(3±0.6):1、或者(3±0.4):1、或者(3±0.2):1、或者(3±0.1):1,或者3:1;或者摩尔比为(2±0.4):1、或者(2±0.3):1、或者(2±0.2):1、或者(2±0.1):1,或者2:1;或者摩尔比为(1±0.2):1、或者(1±0.15):1、或者(1±0.1):1、或者(1±0.05):1,或者1:1。 6.一种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另外的治疗剂,优选地,另外的治疗剂是任意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8.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9.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个体施予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盐或其药物组合物。 10.制备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盐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N-((5-((5-氯-4-((萘-2-基)氨基))嘧啶-2-基)氨基)-2-((N-甲基-N-二甲氨基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与相应的酸成盐的步骤。 2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实验64 材料表面的硅烷化改性 一.实验目的 1.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或无机材料。 2.制备无机-有机杂化粉体或薄膜材料。 二.实验原理 很多纳米材料都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是橡胶.塑料.油漆.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原料。以SiO2纳米颗粒为例,纯粹制备的SiO2颗粒表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羟基基团,呈极性.亲水性强,众多的颗粒相互联结成链状,链状结构彼此又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由聚集体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立体网状结构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强,应用过程中很难均匀分散在有机聚合物中,颗粒的纳米效应很难发挥出来。如何将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以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各项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硅烷偶联剂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种产品,按Y有机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链系基类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烷基丙烯酰氧基类硅烷偶联剂及双官能基型硅烷偶联剂等。 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与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硅烷在材料表面行为的理论有很多假设,主要有化学键理论.物理吸附理论.表面浸润理论.可逆水解平衡理论和酸碱相互作用理论等。 硅烷偶联剂分子含有两种反应性基团,化学结构可以用X3SiRY来表示,其中,X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硅烃基(Si-OH)的基团,如卤素.氨基.烷氧基和乙酰氧基等,硅醇基团可和无机物(如无机盐类.硅酸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学键,将硅烷与无机材料连接起来。Y是非水解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一项目建设的目的: 为减少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改进有机硅主要产品的结构,考虑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硅烷偶联剂,降低经营风险,在市场占据有利形势。 近几年,由于我国玻纤行业和子午线轮胎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我国的玻璃纤维产业属于朝阳产业,而随着建筑、机械、电子等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玻璃纤维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预计“十一五”期间,玻纤生产量的发展速度将接近10%,2010年我国玻璃纤维量有望达到130万吨,对硅烷偶联剂的需求量将达到18000吨左右;加上橡胶行业及其他行业发展的需求,预计2010年国内硅烷偶联剂总需求量将达到25000吨以上。 目前国内虽有多家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而且产品档次较低,品种规格较少。因此,有条件的地区或企业建设较大型的多功能硅烷偶联剂生产线,提高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水平是必要的。 二概述 1 基本情况: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SiX3,式中R代表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氯丙基、氰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基团,这些基团和不同的基体树脂均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x代表能够水解的基团,如卤素、烷氧基、酰氧基等。 硅烷偶联剂是由三氯氢硅(HSiCl3)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烯烃在铂氨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硅烷偶联剂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又能与有机聚合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使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偶联起来,从而改善生物材料的各种性能。 2 用途: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 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硅烷偶联剂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合性能,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抗水、抗气候等性能。2004年玻璃纤维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以上,其中用得较多的品种有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 (2) 用于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硅烷偶联剂在对无机填料及树脂进行偶联时可预先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也可直接加入树脂中,以改善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提高工艺性能和填充塑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耐气候等性能。 (3) 用作密封剂、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硅烷偶联剂能提高它们的粘接强度、耐水、耐气候等性能。硅烷偶联剂往往可以解决某些材料长期以来无法粘接的难题。 3 硅烷偶联剂的品种: 硅烷偶联剂品种很多(常用硅烷偶联剂品种见下表),其中产量最大的是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或KH-846),它是由三氯氢硅、氯丙烯为原料催化合成γ-氯丙基三氯硅烷(它是生产多种硅烷偶联剂的中间产品),然后进行醇解得到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再与硫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而制得。它是橡胶料行业中得到成功使用的多功能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在子线午轮胎及其它橡胶制品中。 目前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品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