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

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药物分析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药物分析》课程总学时为132学时,理论84学时,实验48学时,在第5学期开设。各校在执行本大纲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药物分析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药典的基本组成,并能正确使用药典。

2.掌握典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3.掌握从药物的结构分析出发,运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4.掌握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化药物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

5.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6.对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有所了解。

7.学会自学,善于独立思考,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严谨训练,同时加强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培养。

三、内容标准

(一)必修模块

第一章绪论(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2、药典及药品质量控制。

3、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4、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

5、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任务,了解其发展。

2、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3、熟悉: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

4、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意义。

第二章药物定量分析方法与分析方法验证(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要求】

1、掌握:相对密度、馏程、熔点、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原理、方法。

2、掌握:各物理常数测定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3、熟悉:折光率、黏度测定的原理。

4、了解:折光率、黏度的测定方法,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训内容】

实验一苯甲酸苯酯熔点的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物质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工作者经常用的一种技术,所得的数据可用来鉴定晶状的有机化合物,并作为该化合物纯度的一种指标。

2、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测定固体有机物熔点;鉴定固体有机物及其纯度;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药物纯度的概念与要求。

2、杂质的来源与种类。

3、杂质的限度检查与限量计算。

4、一般杂质的检查项目(重点)。

5、特殊杂质的检查:利用药物与杂质在理化性质以及对生物的生理作用方面的差异进行检查。

【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中杂质限度检查概念、检查方法与有关计算、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杂质检查的原理、方法与操作技能(重点)。

2、熟悉:药物的纯度概念、杂质的来源、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概念。

3、熟悉:干燥失重、水分、溶液颜色等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及常用检查方法。氧瓶燃烧法在药物杂质检查上的应用。

4、了解:热重量分析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杂质检查上的应用。

【实训内容】

实验二氯化钠中硫酸盐,铁盐,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和干燥失重的测定(一)、(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药物中一般性杂质限量检查的方法

2、掌握硫酸盐,铁盐,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原理

3、掌握杂质限量检查的操作技能

4、熟悉对照法和灵敏度法的区别

5、掌握干燥失重测定的操作技能

第四章分析样品前处理(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体外样品分析前处理方法:不经有机破坏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重点)。

2、常用生物样品的采集和贮存。

3、生物样品分析的特点

4、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去除蛋白质;提取与浓集;化学衍生化。

【教学要求】

1、掌握不经有机破坏和经有机破坏的各种分析方法。

2、熟悉常用生物样品的采集和贮存。

3、熟悉生物样品分析的特点。

4、掌握去除蛋白质,提取与浓集,化学衍生化等生物样品分析前处理技术。

【实训内容】

实验三盐酸胺碘酮中含碘量的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氧瓶燃烧法的操作过程。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2、化学性质与一般鉴定方法(重点):弱酸性、水解反应、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不饱和烃取代基的反应、芳环取代基的反应、硫色素反应和紫外特征光谱。

3、含量测定方法(难点):酸碱滴定法、溴量法、银量法、UV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鉴别试验、含量测定方法。

2、了解:巴比妥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方法。

【实训内容】

实验四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银量法)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苯巴比妥钠的鉴别原理及方法

2、熟悉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钠含量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3、了解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芳酸的定义、理化性质及一般鉴别反应。

2、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理化性质与鉴别;特殊杂质检查: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特殊杂质的检查(重点);含量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难点)。

3、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鉴别试验;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双相滴定法、溴量法等。

4、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水杨酸类、苯甲酸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2、掌握:苯甲酸钠、阿斯匹林及其制剂的鉴别、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本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项目、引入途径及其检查方法。

4、了解: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实训内容】

实验五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鉴别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芳酸及其酯类典型药物的鉴别原理及方法

2、熟练的进行芳酸及其酯类药物苯甲酸、水扬酸、阿司匹林、贝诺酯、布洛芬的鉴别操作并正确判断结果

第七章胺类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类、苯乙胺类、丙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2、化学性质与一般鉴定方法(重点):重氮化-偶合反应、三氯化铁反应、水解反应、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等。

3、含量测定方法(难点):非水滴定法、溴量法、亚硝酸钠滴定法、HPLC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类、苯乙胺类、丙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2、掌握: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类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苯乙胺类、丙胺类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原理。

4、了解:上述各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引入途径和检查方法。

【实训内容】

实验六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芳香第一胺类化合物含量的原理

2、掌握永停滴定法的操作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吡啶类药物的分析:药物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及典型药物;鉴别试验(重点);异烟肼和尼可刹米的有关杂质检查(重点);含量测定:异烟肼的含量测定(难点)。

2、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药物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及典型药物;鉴别试验;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非水滴定法、铈量法(重点)。

3、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药物基本结构、理化性质及典型药物;鉴别试验;异烟肼和尼可刹米的有关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教学要求】

1、掌握:吡啶类药物(异烟肼、尼可刹米);喹啉类药物(奎宁、奎尼丁、盐酸环丙沙星);托烷类药物(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吩噻嗪类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苯并二氮杂卓类(地西泮、氯氮卓)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2、掌握:非水溶液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测定条件。

3、熟悉:铈量法、钯离子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4、了解:上述各类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实训内容】

实验七诺氟沙星胶囊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中国药典2005年版诺氟沙星胶囊的质量检查的全过程

2、熟悉:薄层色谱法鉴别诺氟沙星的操作方法

3、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含量的方法

第九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生物碱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

2、鉴别反应:一般鉴别反应:熔点测定、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特殊鉴别反应:(重

点、难点)双缩脲反应、Vitaili反应、绿奎宁反应等。

3、特殊杂质检查:物理法、化学法、色谱法。

4、含量测定:(难点): 非水滴定法、提取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置换酸碱滴

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生物碱类药物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生物碱类药物的特征鉴别试验及含量测定方法。

3、掌握:生物碱类药物中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了解其他特殊杂质的检查。

4、熟悉:生物碱类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提取酸碱滴定法在其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5、了解:其他含量测定方法。

第十章抗菌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类、特点及分析方法。

2、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含量

测定:碘量法、汞量法、酸碱滴定法、UV、HPLC。

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鉴别试验(麦芽酚反应等);庆大霉素:庆大霉素C组分检查。

4、四环素类抗生素。

5、奎诺酮类抗菌药。

【教学要求】

1、熟悉: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的特点及其常规检验项目。

2、了解: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现状,熟悉生物学法与物理化学法测定效价的原理及优

缺点。

3、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性质、鉴别及含量测定。

4、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性质及鉴别,了解其检查及含量测定。

5、掌握: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及性质,了解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6、掌握:奎诺酮类抗菌药的结构及性质,了解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实训内容】

实验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的含量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孢氨苄胶囊的含量测定原理。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含量的方法。

第十一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VA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含量测定。

2、VE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3、VB1的结构、性质、鉴别与含量测定(非水溶液滴定法、硫色素荧光法)。

4、VC的结构、性质、鉴别(2,6—二氯靛酚反应)与含量测定(碘量法、2,6—二

氯靛酚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维生素A、B1、C、E及其制剂的鉴别试验及含量测定方法及原理。

2、熟悉:维生素D的鉴别及含量测定。

3、了解:上述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实训内容】

实验九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VC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操作,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排除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干扰的操作

第十二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

2、鉴别反应;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水解产物的反应、光谱法、色谱法。

3、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重点、难点):紫外分光光度法、四氮唑比色法、异烟肼比色法、Kober 反应与铁—酚试剂比色法、HPLC。

【教学要求】

1、熟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掌握其结构特征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2、掌握: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

3、掌握:本类药物中“其他甾体”的检查方法,了解其他特殊杂质的检查。

4、掌握:四氮唑盐比色法、异烟肼比色法的原理、方法及测定条件。

5、了解:紫外法,Kober反应比色法及HPLC在其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实训内容】

实验十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的鉴别和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的鉴别和检查方法

第十三章药物制剂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及含量测定计算方法。

2、片剂和注射剂的常规检查方法:片剂、注射剂的一般检查,片剂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

3、片剂中常见赋形剂及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

4、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及示例(○1复方阿司匹林片剂分析,双波长差示分光光度法;○2复方炔诺酮制剂分析,HPLC法,导数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特点及含量测定计算方法。

2、掌握:片剂和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

3、掌握:药物制剂中常见的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4、熟悉: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及示例。

【实训内容】

实验十一甲硝唑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原理及操作,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熟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3、了解排除片剂中常用辅料干扰的操作

第十四章中药制剂分析(理论6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制剂的分类。

2、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及一般质量控制方法、含量测定方法。

3、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要求】

1、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一般程序。

2、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定性鉴别方法、杂质检查及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3、熟悉: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

【实训内容】

实验十二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检验的特点和一般程序。

2、熟悉双黄连口服液的定性鉴别方法,杂质检查、一般质量控制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

(二)选修模块

第十五章生物药物分析概论(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生物药物的定义、分析特点和定量方法:酶法、电泳法、生物检定法、理化法、HPLC

法等。

2、生物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3、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生物药物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化药物的分析特点

2、熟悉:生化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掌握:生物药物常用定量分析的原理。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及制订原则。

2、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3、药品质量标准及其起草说明书示例。

【教学要求】

1、掌握: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

2、熟悉:质量标准的内容。

3、了解:质量标准制订的方法。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活动建议

1.教学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以药品质量标准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从培养学生药物分析实际操作能力为出发,力求使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2.改善教与学的方法,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倡导基于问题为本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效学习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倡充分运用教学资源,采用讲授、方法讨论、示教、实验、多媒体、自学和辅导等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倡导同学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协作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操作能力为本位,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过严格训练,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流程。

(二)学习评价建议

1.建立一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的《药物分析》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2.明确《药物分析》学习评价的主体与责任,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相评价,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真实促进学生的学习。

3.《药物分析》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及职业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药物分析方法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应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

4.把握《药物分析》学习评价的目标,有层次的、有侧重地评价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学习对象,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5.《药物分析》学习评价形式可有理论考核,如测验、作业、提问、书写实验报告;操作考核,如硫化物、重金属等一般杂质检查、氯丙嗪的特殊杂质检查、碘量法测定青霉素钠含量等。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内容的选取

(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药物分析教材的基本内容以本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注意与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及药物化学等有关内容相衔接。

(2)教材内容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为引领,在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充分体现药品质量分析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3)教材编写时在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材内容中要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紧跟现代药物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融入药物分析中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体现科学观念、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

2.教材内容的编排

(1)教材的编写在落实“课程标准”基本内容与要求,以及在不违背知识的逻辑顺序及药物质量分析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安排的顺序及结构作适当调整。原则上按照药物分析通论、药物分析各论、各种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顺序编排,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药物分析这门课程。

(2)教材内容的呈现注意反映认知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的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从实例出发,使学生理解有关的理论,增加学习的兴趣。

3.教材配套资源的提供

(1)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介绍教材的编写意图,论述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概要,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练习、习题、操作训练题,促使学生理解药物分析的理论及操作要点,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

(2)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设计和制作教具、学

具、挂图、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有些内容可制作光盘或其他电子教材,充分挖掘相关课程的资源,提供教师、学生所用。

五、其他说明

1.适用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2.其他说明: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应灵活掌握,并适时修改,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中药学》课程标准-张世文

《中药学》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药学系 (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 (七)编制者:张世文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中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45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学生能对临床常用中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一类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药理作用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二类中药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4.了解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中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 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三)素质目标: 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专业。 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药物分析》课程说明

《药物分析》课程说明 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研究药物的化学检验、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临床监测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的一门学科。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 各章节如下 1 绪 1.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1 1.2 药品标准2 2 药典概况 2.1药品质量标准3 2.2药物检验机构及程序4 2.3假药与劣药5 3 药物的鉴别试验 3.1鉴别试验的项目6 3.2 鉴别试验的鉴别方法7 4 药物的杂质检查 4.1 一般杂质检查方法8 4.2 特殊杂质检查方法9 5 药物定量分析与方法验证 5.1药物的定量分析10

5.2药物的标示量百分含量11 5.3药物分析方法验证12 6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6.1 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13 6.2 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14 6.3 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15 7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7.1 典型药物的分类及性质16 7.2 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17 7.3 部分代表药的含量测定18 8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8.1 吡啶类药物的分析19 8.2苯并二氮杂?类药物分析20 9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9.1 维生素A的药物分析21 9.2 维生素B的药物分析22 9.3 维生素C的药物分析23 9.4 维生素E的药物分析24 10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10.1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5 10.2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鉴别26 10.3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2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

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药学 学时:1260学时 学分:4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淄博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规定各专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约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与药学专业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药学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前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应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专业提出了高职学生所谓的“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即“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 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五、六个学期(一般约42周),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试用员工的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

《药物分析》实训手册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分析》实训项目手册(供药学专业用) 班级 序号 姓名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中国药典》查阅项目编号1实训 药物分析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所属课程 项目 实训地点药物分析实训室实训课时 2 学时 通过《中国药典》的查阅,使学生达到: 实训任务 1.熟悉《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 描述 2.熟悉查阅本实验要求的项目 任务分配 3 人/ 组,分别查阅药典相关内容。 与组织 问题 1:什么是药品标准?我国的药品标准是什么? 问题 2:中国药典共发行了几版?现行版是第几版?分为几部? 中药大黄 的鉴别方法应该查找第几部? 知识准备 实训 准备 问题 3:中国药典二部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收载什么内容? 工具准备 耗材准备 拟定 实训 方案

实训过程记录 按照下列项目,查阅《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记录所在页码及括号中内容的查阅结果。 顺 查阅项目页码查阅结果 序 阿司匹林片(游离水杨酸 1 杂质限量) 2甘露醇(熔点) 3布洛芬(制剂) 4地西泮(含量测定方法) 地西泮片(含量测定方 5 法) 地西泮注射液(含量测定 6 方法) 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 7 (pH 值) 8依诺沙星(类别) 9鱼肝油(贮藏方法) 10维生素 B12注射液(性状) 11葡萄糖(比旋度) 12重金属检查法

13高效液相色谱法 14崩解时限检查法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 15 (标定的基准物) 16制药用水(类型) 17氨制硝酸银试液的配制 18热原检查法 1、对提交实训资料的说明。 2、实训总结(对知识掌握与运用、实训方案设计、实训过程、实训结果等进行自我评 价,分析失误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 实训 报告 (含知识考核、实训方案评价、实训过程评价、实训结果评价等) 考核 评价 年月日

(完整word)(完整word版)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作业

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 1、请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编写宗旨的理解。 【答】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认为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答】必修一的教材里科学探究和资料卡片的相关部分都体现了化学课程编写的宗旨,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更多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科学探究的相关部分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探究,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爱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必修一教材第48页的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观察铝箔加热现象的经历,但是不能解释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的原因,那么通过此节课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就能来解释这一现象了,这也是从生活走进化学的实例之一。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答】抓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内容筛选,学习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提供套餐,各得其所;提炼问题,加深理解;注重实践,培养技能。要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做到有形作业与无形作业相结合,动脑作业与动手作业相结合,解答作业与探究作业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答】对教材知识进行全局梳理,分类规划,区分新旧。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没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得性质 该课程就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目标就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对常用药物得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得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得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得基础。它就是以有机化学与药理学等课程得学习为基础,也就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得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瞧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得感性认识,启迪学生得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得学习加深对实践得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得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与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与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得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得合成、化学药物得合成、抗生素得合成;能对合成得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得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得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得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得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得需求。为学生今后得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得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得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得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得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得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得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得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得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得性质给出调剂得要求。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是药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我国执业药师考试中指定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品质量标准及其制订和药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和新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药物分析学是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解决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问题,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分析学科和药物分析工作者的任务,除了药品的常规理化检验以及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外,尚需深入到生物体内过程并进行综合评价的动态分析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该更加准确、灵敏、专属和快速,并力求向自动化、最优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法定标准和非法定标准;临时性标准和正式标准;内部标准和公开标准等。其中,法定标准又可分为中国药典、局颁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三级药品标准。 (一)法定药品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人们习称为“三级标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为中国药典。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中国药典是我国记载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凡生产、销售和使用质量不符合药典标准规定的药品均为违法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简称局颁标准),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厅(局)〕批准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属于地方性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主要收载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药品标准。 (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该标准仅在临床试验期间有效,并且仅供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使用,属于非公开的药品标准。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 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 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 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 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 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 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 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 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 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 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解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作者:陈晓晔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20期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修正和调整,既体现了对十几年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适应了新时期化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就必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国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化学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教育部对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加以修订和完善,形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的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航标灯。《新课标》要求教师继续推进化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用课标教”来取代“用教材教”和“为考而教”的教学习惯。所以,教师的化学教学和评价都要遵从《新课标》,确保学生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的内容概述 《新课标》由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基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8个部分组成。 《新课标》增加并强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包括:宏观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新增加的学业质量也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为主要维度,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 }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简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药物分析实验》设置简介表 课程号304225 课程名称中文名:药物分析实验 英文名:The Experiments of Pharmaceutical Anaiysis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素质教育选修课 核心课程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教育机动课程选修课 学分 1.5 总学时 48 (其中理论学时:0实践学时:48)周学时 3 适用专业药学、生技专业 教学目的(100~150字)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为了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必须全面控制药品质量。 同时,药物分析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学科,从事药物分析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精确地分析研究药物的质量,并对被分析的药物作出合理、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所以,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150~200字) 整个课程共做9个实验,均是综合性的,其中一个设计性实验作为该课程的考核内容之一,两人一组。 1、容量分析基本操作、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检查(一) 2、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检查(二) 3、非水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 4、异烟肼片含量测定 5、双波长法测定复方制剂含量 6、片剂含量均匀度测定 7、有关物质的色谱检查 8、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查 9、设计性实验 考核形式□开卷□闭卷□论文√实验操作□面试□其他: 成绩评 定标准 五级制平时实验60%,设计性实验40%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解析 推荐教材《药物分析实验与药物分析习题集》姚彤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药物分析》安登魁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年填表人(签字):赵岚日期:2013.3.1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z104021 总学时/总学分:96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8 适用专业:药学开课单位:药学院药学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的: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 准的情况,了解某些近代检测技术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 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国家药品标准 第三节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第四节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 2.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任务,了解其发展。 2、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3、熟悉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 4、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意义。 第一章药典概况2学时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第二节中国药典的内容 第三节国外药典简介 第四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2.教学要求 1、熟悉掌握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 2、了解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日本药局方等国外药典。 3、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节鉴别方法 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 2.教学要求 1、熟悉药物鉴别实验的内容。 2、掌握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2.教学要求 1、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2、掌握药物中杂质检查的要求,杂质限量的概念和检查方法,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3、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4学时 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Ra0104试述化学科学和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Ra0104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Ra02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 Ra020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Ra0302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着眼于,构建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Ra0302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Ra03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Ra0304(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Ra0402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为宗旨,着眼于,体现,兼顾的需要。 Ra0402科学素养,学生未来的发展,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及代码:药物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B类 学分:4.5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方向) 1 前言 1.1课程定位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典型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本课程是学习基础药学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和药品营销实用技术等课程之间的桥梁,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药物定性、稳定性考察、纯化制备、制剂、检验、养护、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相关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应考核模块的要求。 1.2设计思路 药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4门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组教师经与医院、制药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将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各个方向共同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平台课程的依据,医院药学、药物制剂方向各自培养的职业能力作为开发职业方向课程的依据。该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使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药物合成的能力,重在培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明确主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其一,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其二,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药物的合成、稳定性、药效等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药物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3210C1 建议课时数:108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药物分析技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完整的药品质量观念,具备从事药物检验工作的能力。它要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技术、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了解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内容和程序;学会药物的检验方法和各类药物检验的应用,具备从事药物制剂产品质量控制的职业能力;了解近代检测技术在药物检验上的应用。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物检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在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下图),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药物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在药物制剂生产和质量检验的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

职业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药物分析通论、药典概况、药物分析各论、各种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等6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是以现行版药典要求检验的项目为线索来设计的,项目的确定以对药学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按典型分析方法和技术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综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学专业课时为108学时,顶岗实习5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驱动,使学生掌握药物检验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物检验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药物质量检验程序 ●熟练操作药物物理常数测定技术 ●学会药物的鉴别技术 ●学会药物的杂质检查技术 ●熟练操作药物的含量测定技术 ●熟练操作药物制剂检查技术 ●会检验典型药物的质量 ●理解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培养 ●《药物分析》共608学时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课改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河南省也实行了几年新课改,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新课程: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 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上述宗旨确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教材设置的变化: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出现了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新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栏目。对于教材中的实验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

实验了,对概念的处理,书后习题主要设置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难度都不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设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讨论整理些小论文的题目,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好处。 三、关注倾向发生变化:新课程从旧教材的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现在的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 从各方面的变化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以往旧教材的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系统性的培养过渡到新课程的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每章节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考点。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即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的设置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相同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必修加选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3.从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