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提示2013-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相关提示

技术提示2013-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相关提示

技术提示2013-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相关提示
技术提示2013-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相关提示

技术提示2013-1: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相关提示

2012年11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通知》(财会[2012]19号),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以下简称“解释5号”)。解释5号对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不要求追溯调整。

尽管解释5号不要求追溯调整,对2012年度财务报表影响不大,但如果确有企业因为解释5号的生效而需要在2013年变更会计政策,且预计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则应在2012年年报中就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如何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二)能够从被购买方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与相关合同、资产和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提示:解释5号明确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于被购买方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但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规定的“可辨认性标准”的,购买方应予以确认。这一规定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补充和进一步解释。

如果该次企业合并属于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或者业务合并的,则上述原则直接运用于购买方于购买日的个别财务报表;如果属于控股合并的,则上述原则仅运用于购买方于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

关于此部分的具体理解和举例可参见IFRS体系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

业合并(2008年修订)》第B31~B34段内容。为便于阅读和理解,将其全文翻译如下:“B31.购买方应在商誉之外单独确认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无形资产。一项无形资产如果符合“可分离标准”或者“合同—法律标准”,就是可辨认的。

B32.无形资产只要符合了“合同—法律标准”,就是可辨认的,即使该资产不能单独转让,也不能从被购买方单独分离出来或与其他权利和义务相分离。例如:(1)被购买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了一项生产设备,该租赁条款与市场条款相比对被购买方更为有利。租约条款明确禁止转让该租赁(通过出售或转租)。与相同或类似项目的当前市场交易条款相比,租赁条款有利的金额部分,是一项符合“合同—法律标准”,故应在商誉之外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即使购买方不能出售或转让该租赁合同。

(2)被购买方拥有和经营一座核电站。该核电站的经营许可就是一项符合“合同—法律标准”,故应在商誉之外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即使购买方不能脱离取得的该核电站而单独出售或转让该许可。如果该许可的期限和核电站使用寿命相似的话,购买方出于财务报告目的,可以将该经营执照的公允价值和核电站的公允价值归并为一项单项资产予以确认。

(3)被购买方拥有一项技术专利。被购买方已经将该专利以排他许可方式许可给其他方在国外市场使用,其对价是在将来获得特定比例的国外收入分成。该技术专利和相关的许可使用协议都符合“合同—法律标准”,应在商誉之外单独确认,即使将专利和相关的许可使用协议拆分开来单独出售或交换是不切实可行的。

B33.“可分离标准”是指,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可从被购买方分离出来,并且可以单独或与相关的合同、可辨认资产或负债一起出售、转移、授予许可、出租或交换。购买方可以出售、授予许可或用于交换其他有价物品的无形资产符合“可分离标准”,即使购买方并没有将其出售、许可他人使用或用于交换的意图。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该类型或相似类型的无形资产的交换交易,则即使该交易是不经常发生的或购买方并没有参与其中,取得的该项无形资产都符合“可分离标准”。例如,客户和订户名单经常被授权给他人使用,因此符合“可分离标准”。即使被购买方确信其客户名单与其他客户名单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客户名单经常被授权给他人使用的事实通常表明取得的客户名单符合了“可分离标准”。然而,如果保密条款或其他协议禁止主体将客户信息用于出售、租赁或交易,则该企业合并中获得的客户名单就不符合“可分离标准”。

B34.如果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可与相关合同、可辨认资产或负债相分离,则即使不能单独从被购买方或合并后主体分离出来,也符合“可分离标准”。例如:

(1)市场参与者在可观察的交换交易中交换存款负债和相关存款人关系的无形资产。因此,购买方应将存款人关系单独于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确认。

(2)被购买方拥有一项注册商标、以及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记录其生产产品(使用该商标)的专门技术(但非专利)。为转移该商标的所有权,所有者同时要转移所有必要的东西给新所有者,以保证其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与原所有者所生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比不存在差别。由于一旦相关商标被出售,则该非专利的专门技术就要从被购买方或合并后主体分离并被出售,因此该项非专利的专门技术符合“可分离标准”。”

实务中最常见的此类需单独确认的被购买方无形资产项目是被购买方所拥有的自行开发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而言,这些无形项目往往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在收购作价中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被购买方可能在历史上将其研究开发支出全部于发生时予以费用化处理,从而导致其自身账面上并未体现出相关无形资产。另外,被购买方所拥有的驰名商标和商号名、业务渠道和客户资源等与市场营销相关的无形资源也是此类情况下常见的应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项目。这些项目在被购买方自身账面上,或者由于形成这些资源的成本不能单独识别和归集导致其成本不能可靠计量,或者由于其取得成本相对较低等原因,未被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这些资源确实具有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应当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在购买方财务报表中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此外,对于被购买方依据《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取得的依法不得转让的资质等行政许可,在其他情形下是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但依据解释5号,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企业合并交易的一部分取得了被购买方所拥有的行政许可,并且为此支付了相应对价的,因其符合上述(一)的条件,购买方应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如IFRS3第B32段举例2)。

对被购买方所拥有的无形项目予以单独识别、确认和计量,更能体现出相关购并交易的经济实质和商业目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确认的商誉,减轻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压力。但是,对于所确认的无形资产项目,后续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谨慎评估其使用寿命,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需要将其于购买日的初始确认金额(购买日公允价值)在其使用寿命内摊销(这部分摊销金额也将起到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效果),并在出现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每年均需进行减值测试。另外,由于此类项目在被购买方自身账面上的账面价值为零,因而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或者在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中采用财税[2009]59号文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情况下,其计税基础通常为零,由此导致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调整在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

者负商誉。

为了执行解释5号的该条规定,实务中需要注意:被购买方所拥有的符合此处所列确认条件的无形项目,有很多并未在其自身账面体现。在传统的资产基础法(成本法)评估中,评估机构往往只是对已被列入经审计的被购买方基准日资产负债表的可辨认净资产项目进行评估,由此其可辨认资产的评估结果中仍然不含被购买方自身账面上未确认的无形项目的价值。为此,就需要审计项目组对照解释5号第一条的上述规定识别应单独确认的被购买方无形资产项目,同时提请购买方聘请评估机构实施以购买日为基准日,以“购买对价分摊”(Purchase price allocation,PPA)为目的的评估,以便确定这些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项目的公允价值,在购买日财务报表中对其予以单独确认和计量。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五条和IFRS 3中关于“计量期”(measurement period)的规定,这部分工作应当在购买日起12个月内完成,由此对购买日所作出的暂时性会计处理的调整可以视同为在购买日即按照PPA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和计量。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项目组注意的是:由于此类无形资产项目的估值涉及运用复杂的估值模型和参数,并涉及大量复杂的主观专业判断,因此其估值结果通常包含高度的不确定性。项目组在审计中利用该评估结果时,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规定以及本所审计技术指引的要求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并按照《中瑞岳华集团专业技术运行初步方案》(中瑞岳华集团发[2011]28号)的规定,由中同华资产评估公司的估值专家对该PPA的估值结果,尤其是其中无形资产的估值结果,进行案头复核,以确定其合理性,方可在审计中予以依赖。】

二、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关业务,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指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及其他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是指交易双方达成的、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金融合约。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指由标的实体以外的机构创设,为凭证持有人就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

信用保护买方和卖方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合同条款,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否属于财务担保合同,并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一)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除融资性担保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八条的规定处理外,信用保护买方和卖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有关财务担保合同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中,信用保护买方支付的信用保护费用和信用保护卖方取得的信用保护收入,应当在财务担保合同期间内按照合理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各期损益。

(二)不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其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信用保护买方和卖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将其归类为衍生工具进行会计处理。

财务担保合同,是指当特定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后的债务工具条款偿付时,要求签发人向蒙受损失的合同持有人赔付特定金额的合同。

开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关业务的信用保护买方和卖方,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分类,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或《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进行列报。”

【提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义和相关介绍可参阅百度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0910306116.html,/view/4997448.htm)。2010年10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公告[2010]13号)

(https://www.doczj.com/doc/0910306116.html,/ggtz/gg/201204/t20120406_11887.html),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自2010年11月开始。关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进一步介绍和解读可参阅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上的文章:

https://www.doczj.com/doc/0910306116.html,/zlgl/xyfx/xw/201202/t20120227_2586.html。

从会计核算角度,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区分为“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不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其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分别按照解释5号第二条中适用于该类别的原则处理。

关于如何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作出区分,一般掌握的原则是:“财务担保合同”的本质是向合同持有人(被担保方)就其因债务人信用风险方面的原因而实际遭受的损失金额作出补偿。凡是不符合该特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例如,使被担保方依据该合同收到的补偿款项的金额多于或者少于其因债务人信用风险实际遭受的损失),均应按照衍生工具进行会计处理。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要符合“财务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确保被担保方从该工具中获得的现金流量恰好等于其因债务人信用风险而实际遭受的损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该等合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1.担保人按违约贷款的本息名义金额收购该违约贷款,而不是根据对最终损失金额的最佳估计确定需支付的款项金额;或者

2.担保方在合同约定的较早日期(此时最终的损失金额尚未确定)依据其对最终损失的最佳估计,对被担保方先行作出补偿。但同时约定,在损失金额最终确定之后,双方之间就该最终确定金额与此前已作出补偿金额之间的差额多退少补。】

三、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或将持有的金融资产背书转让,是否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企业对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或将持有的金融资产背书转让,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确定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企业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判断企业是否对该资产保留了控制,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提示:解释5号将判断金融资产是否终止确认的条件明确为“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关于如何判断“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此前《〈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中以举例的形式说明“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企业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表明“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将法律形式(出售金融资产时是否附追索权)作为判断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的标准,解释5号对此标准进行了修正,即使采用附追索权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如果经过判断企业已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仍旧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即,与此前的规定相比,解释5号的本条规定更注重对风险和报酬的承担和转移情况的实质性判断,而不是以法律形式上是否附有追索权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另外,证监会公告[2010]37号也明确“对于已贴现应收票据等金融资产应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终止确认的主要依据,公司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金融资产。”证监会公告[2011]41号和证监会公告[2012]42

号都要求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处理“风险实质性转移与形式上追溯权的关系”。我们倾向于认为:应收票据作为一项金融资产,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及利率风险。

将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综合起来看,可以认为对于由中国的已上市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具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而言,信用风险并不重大,企业通过贴现和背书可以转移该等票据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因此对此类银行承兑汇票,即使贴现或背书转让时附有追索权,前手也可以终止确认该等应收票据,而无需将其作为一项以应收票据作为质押的融资列报。

一直以来,本所在该问题的一般处理原则为:①无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相关应收票据应当终止确认;②有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业务,如被贴现的票据为银行承兑汇票且其承兑人为已上市银行的,则可以终止确认;其他情形的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商业承兑汇票,不应终止确认。我们认为上市银行一般信用较好,其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贴现申请人被追索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票据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因此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本所的一贯处理原则是符合解释5号和证监会公告[2010]37号、[2011]41号和[2012]42号的相关要求的。】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委托行(发起行、开证行)与受托行(代付行)签订的代付业务协议条款判断同业代付交易的实质,按照融资资金的提供方不同以及代付本金和利息的偿还责任不同,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一)如果委托行承担合同义务在约定还款日无条件向受托行偿还代付本金和利息,委托行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相关交易作为对申请人发放贷款处理,受托行应当将相关交易作为向委托行拆出资金处理。

(二)如果申请人承担合同义务向受托行在约定还款日偿还代付本金和利息(无论还款是否通过委托行),委托行仅在申请人到期未能偿还代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下,才向受托行无条件偿还代付本金和利息的,对于相关交易中的担保部分,委托行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财务担保合同的规定处理;对于相关交易中的代理责任部分,委托行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处理。受托行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相关交易作为对申请人发放贷款处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其他相关准则的规定,对同业代付业务涉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贷款承诺、担保、代理责任等相关信息进行列报。同业代付业务产生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得随意抵销。

本条解释既适用于信用证项下的同业代付业务,也适用于保理项下的同业代付业务。”

【提示:解释5号明确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代付业务时,应按照代付业务协议条款判断同业代付交易的实质,根据委托方和受托方在交易中各自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责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关于“同业代付”业务的背景资料,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信用证代付”(https://www.doczj.com/doc/0910306116.html,/view/6363317.htm)。

在解释5号发布之前,财政部办公厅于2012年5月25日致函银监会法规部(财办会[2012]19号《财政部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代付业务会计处理的复函》),其中的表述与解释5号的本条规定基本一致。

解释5号中的这一规定,旨在解决当前银行业对同业代付业务的不规范会计处理,将大量代付业务在表外反映,导致表外业务的风险敞口未能得到完整反映的问题。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各方所承担的责任、义务、风险和报酬的分析确定各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和适用的会计模式。

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列报问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十三条及该准则应用指南第二条、《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644~645页等相关规定和指引予以处理。在同业代付业务中,委托行向申请人发放贷款和从受托行拆入资金是两项互相独立的交易,交易对手不同,因此委托行不具有将这两项资产和负债抵销后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也不具有这样操作的意图和现实可能性。因此,同业代付业务中所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通常不得互相抵销。】

五、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的,应当按照《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财会[2010]15号)的规定对每一项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的各项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应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子公司并丧失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丧失控制权之前每一次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损益。

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的各项交易的条款、条件以及经济影响符合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通常表明应将多次交易事项作为一揽子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1)这些交易是同时或者在考虑了彼此影响的情况下订立的;

(2)这些交易整体才能达成一项完整的商业结果;

(3)一项交易的发生取决于其他至少一项交易的发生;

(4)一项交易单独看是不经济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并考虑时是经济的。”

【提示:

1.背景

解释5号本条是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以下简称“解释4号”)第四条的重要补充和澄清。其在IFRS体系下对应的规定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和单独财务报表(2008年修订)》第33段,在自2013年度起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被继续保留(IFRS 10第B97段)。

该规定不仅对于通过多步交易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处理方法给出了指引,更重要的意义是它给出了在实务中判断两笔或多笔交易是否在经济实质上存在关联时应考虑的常见因素的提示。该条所述的判断多次交易事项构成一揽子交易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和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的通常判断标准的指引,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而应当视作一项适用于几乎所有会计领域的通用理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事实上,早在解释5

号发布之前,这些指引即已在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各监管机构的认可。

在实体理论下,合并报表层面要求对在不丧失控制权前提下处置子公司股权作为权益性交易处理,差额计入权益;而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时需要按照“跨越会计处理界限”原则处理,不仅与被处置部分相关的差额要计入损益,剩余股权也要按处置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将重新计量的差额计入损益。鉴于这两种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差异较大,且如果多步骤交易之间互相不存在关联,则前几步交易(尚未丧失控制权时)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后,后续丧失控制权时不能转出到损益中,而如果通过一次交易处置,则不会产生计入资本公积的差额,有可能出现经济实质和经济后果相同的交易的处理不一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判断多步骤交易的各步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应当从整体上作为一项一揽子交易处理,给出相关的指引,以进一步对实务起到指导作用,并对利用这一规定操纵业绩的行为加以限制。

2.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

在通过多步骤交易的情况下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时,应当基于对这些步骤是否存在关联、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的判断,分别不同的情况处理:(注:本部分所述的均为在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下同)

(1)如果各步骤之间互相独立,不存在关联的,则:

①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的处理

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其性质是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应按《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2009]16号)和《财政部会计司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号)规定,将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当调整留存收益。

需注意的是:在合并报表层面,在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属于权益性交易,由此导致的对合并报表层面权益的调整金额,在后续丧失对该子公司控制权时不作转出处理,仍然保留在合并报表层面的资本公积中。

②丧失控制权时点的处理

在丧失控制权的时点,发生了“跨越会计处理界限”的事项,故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四条关于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时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原则予以处理。即:“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四条在实务中运用应注意的事项,请参阅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课件的相关内容,此处从略。

③丧失控制权后继续处置股权的处理

丧失控制权后继续处置股权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应用指南和讲解中关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处理。

(2)如果各步骤之间存在关联,应视作一项丧失控制权的一揽子交易整体进行会计处理的,则应按照此处解释5号第五条的规定处理:

①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的处理

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中对所持股权投资的处置,如果相关股权投资在个别财务报表层面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并由此导致少数股东在子公司中所享有的权益比例增加的,则合并报表层面应体现出少数股东所享有权益的增加。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该资本公积属于其他综合收益性质,将在丧失控制权时转入投资收益。

②丧失控制权时点的处理

在丧失控制权的时点,导致控制权丧失的这一步骤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四条的规定处理,根据该条规定计算应在丧失控制权时点通过这一交易步骤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合并报表层面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本步骤处置股权的对价+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按本步骤前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含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含在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置损益)。会计3.应注意的问题

(1)应谨慎判断企业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时点。控制权的丧失时点不能仅仅以股权比例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而应以股权转让协议(或增资扩股协议等)的条款约定及其实际执行情况为依据,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第三节中对控制权转移的判断标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存在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仍在50%以上,但此时企业对该子公司已经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丧失了控制权,从而应按照解释4号第四条进行处理的情况。

针对此种情况,项目组应当根据本所《技术支持制度》的规定向技术部咨询。

(2)确定一系列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交易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和因素,并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此处所列的四项标准仅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标准,即使其中的各项条件全部满足,也不必然表明各步骤之间必然存在关联。对于复杂的情形,项目组也应按规定向技术部咨询。

(3)解释5号的该条规定中,涉及丧失控制权会计处理的部分,仅针对合并报表层面。对于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处理,仍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四条规定处理,不区分各步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丧失控制权之前的各交易步骤按照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在丧失控制权时,需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并按《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章第四节关于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不同核算方法之间的转换衔接。

(4)在IFRS下,虽然在IAS 27(2008年修订)和IFRS 10中规定了丧失控制权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判断交易是否存在关联的一般原则,但并未对存在关联的各个交易步骤应分别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作出规定。解释5号第五条中要求在丧失控制权的各个交易步骤中将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规定,在IFRS下并没有对应的规定。因此,不排除某些同时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如果一揽子交易中的若干步骤截至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完成,但另一些步骤尚未完成,对标的子公司尚未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累计交易差额的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和IFRS下存在差异的可能性。但我们预计该项差异应当是暂时的,到该一揽子交易的各步骤全部完成后,该项差异对净资产、净利润的影响应可消除。

六、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的,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接受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是,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企业发生破产重整,其非控股股东因执行人民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通过让渡所持有的该企业部分股份向企业债权人偿债的,企业应将非控股股东所让渡股份按照其在让渡之日的公允价值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减少所豁免债务的账面价值,并将让渡股份公允价值与被豁免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控股股东按照破产重整计划让渡了所持有的部分该企业股权向企业债权人偿债的,该企业也按此原则处理。”

【提示:“权益性交易”的概念自2008年底由财会函[2008]60号文引入以来,几乎每年的年报工作通知中都会对这一问题予以重申和强调。证监会公告[2010]37号关于权益性交易有如下规定:

公司应区分股东的出资行为与基于正常商业目的进行的市场化交易的界限。对于来自于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等向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捐赠行为(包括直接或间接捐赠现金或实物资产、直接豁免、代为清偿债务等),交易的经济实质表明是基于上市公司与捐赠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等向上市公司资本投入性质的,公司应当将该交易作为权益性交易。

证监会公告[2010]37号对权益性交易的交易对方界定为“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解释5号延伸了该标准,对于企业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也要根据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作价是否公允等因素,判断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其中是否存在权益性交易成份。对于所识别出的权益性交易成份,应当与企业和其控股股东之间发生的权益性交易按同一原则处理。即,决定会计处理原则的关键点不在于交易对手是否为本主体的控股股东,而是在于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和合理商业理由,是否按公允价值确定交易价格,是否存在基于控制或者投资关系的单方向利益转移。这也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只有在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因此,从逻辑顺序上讲,应是首先假定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然后由企业举证证明其公允性以推翻该假定,而不是相反(先假设该等交易是公允的,然后在发现相反证据之后再认定其是不公允的)。即,对于

与包括股东在内的关联方进行的交易,企业应当提供确凿证据以证明其商业实质、商业理由和公允性,才能接受将其影响计入损益而不是资本公积的处理(公允性的举证责任在企业),而不是反过来由审计机构或者监管机构举证证明其是不公允的。审计中应对这一点予以特别关注。】

附件:《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的通知》(财会[2012]19号)

信息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 2请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四)突出开放性 6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 7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8文件夹评价:是一种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 可用于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是基于过程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9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 10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11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 1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13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4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15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6w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 17学习契约学习契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教育哲学概念,将师生的课堂关系视为一种契约。18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

2013规范、标准清单

2013更新版技术资料清单(安全管理篇) 序号技术资料名称资料标志是否有效 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46-2005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 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 关于加强深基坑工程专项方案管理等事项的通知苏建质(2008)54号 9 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用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建质(2004)213号 10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配备办法 11 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12 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13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通知建质(2009)87号 1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办法建质(2008)71号 15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04 16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苏建管(2009) 17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18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 19 关于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昆建管办(2008)367号 2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2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2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JGJ104-2011 2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24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5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26 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通知苏住建58号文 27 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文 28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128号文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简称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扩展】: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和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有关的行为和活动,如信息的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4、比特 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5、集成电路(IC) 集成电路即IC,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6、Moore定律 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7、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欲显示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CPU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件。CPU原理上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寄存器组、运算器和控制器。

技术标准、规范清单

技术标准、规范清单 (截止到2011年5月30日) 一、国家标准、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适用于尾矿库使用危险化学品) 8、《选矿安全规程》(GB18152-2000)(适用于尾矿库) 9、《防洪标准》(GB50201-1994)(适用于尾矿库) 1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 11、《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1983) 12、《电气设备安全导则》(GB/T25295-2010)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1994) 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适用于高硫矿山)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1993) 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2、《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3、《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适用于尾矿库) 25、《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 12265.3-1997) 26、《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1993)(适用于有带式输送机的矿山) 27、《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适用于有机动工业车辆的矿山) 28、《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1985)(适用于有起重机械的矿山) 2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适用于有起重机械的矿山) 3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信息技术名词解释

2、信息技术:指在数据和信息的创建、存储和处理以及知识的创造中使用的大量物品和技能。 3、计算机:是指任何能够在得到指令后接受、处理、存储和显示数据的电子系统。 4、主机: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包含在主机箱内,有主机板、CPU、内存以及各种电源线和信号线组成。 5、公式:是指一个等式,是一个有数值。单元格引用、运算符、函数等组成的序列。 6、函数:是预先定义好的公式,用来进行数学、文本、逻辑运算。 7、互联网络:指的是将两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独立运行及管理的计算机网络通过某些网络互联设备连接起来,达到各个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超级网络。 8、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或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外部设备,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互联,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按照约定的协议相互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9、数据通信:就是把数据以信号的形式从一处(信源)安全、正确地传输到另一处(信宿)。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言、图形和图像。 10、WWW:是以Internet为依托,以HTML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向用户提供统一访问界面的Internet信息浏览系统,是Internet上最方便和最受用户欢迎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11、Web浏览器:是WWW的客户端程序,用户使用它来浏览Internet上的各种Web页。12、URL: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的英文缩写,是指向Internet上的Web页面等其他资源的一个地址。 13、线路交换:就是用户在呼叫状态时,在电话系统中的交换设备寻找一条通往被叫用户的物理路由,这种连接技术称为线路交换。 14、报文交换:就是发送者拟发 的整个数据块,如一个数据文 件、控制信息等,在交换中报文 是一个整体。 15、传输介质:通信网络中数据 传输的物质基础,是发送方和 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 16、时分多路复用(TDM)―― 是将线路用于传输的时间划分 成若干个时间片(时隙),每个 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在其占有 的时间内,用户使用通信线路的 全部带宽。 17、频分多路复用(FDM)―― 是将具有一定带宽的路线划分 为多条占有较小带宽的信道,各 条信道中心频率不重合,每个信 道之间相距一定的间隔,每条信 道供一个用户使用。 18、局域网:利用专用通信线路 将众多计算机和各种数据通信 设备连接起来,达到数据通信和 资源共享的目的。 19、红外线:通信通过一种组合 的视线范围内的发送器和接收 器(收发器)进行。数据和信息 以编码形式通过红外线从一个 收发器传播到另一个收发器来 进行传输。 20、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传输有 时叫做射频(RF)传输,发送器 把信息发送给为接收相同频率 而设计的接受器。 21、展频技术:由于无限传输信 号容易受到干扰与拦截,为了改 善无线传输的这两项缺点,人们 便想出通过多个传输频率来传 递数据的传输方式,一方面让拦 截操作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降低 杂音干扰的影响,这就是展频技 术。 22、广域网:是指在广泛的范围 内把位于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 单机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络。 23、图形:是指用计算机绘制工 具绘制的画面,包括直线、曲线、 圆、圆弧、方框等成分。 24、图像:是由输入设备捕捉的 实际场景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 的任意画面,图像可以用位图或 矢量图形式存储。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 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 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 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 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 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 (Instructiona1 System 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 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 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 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 排的过程。 信息是人、生物和自动机等控制 系统所接收和加工的事物属性 或运动状态。在教育教学领域又 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 特征的信息、反映教学动态过程 的信息等。 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形、图 像、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形式储 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可供利用 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 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 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 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 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 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 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 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 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 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人才的过程。 信息道德(Information Morality)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 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 念与行为准则。 信息安全是个人、组织和国家在 信息领域的利益保护状态。它涉 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 用性和可控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 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 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 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 化。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 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料、 设备、人员、场所等。在课堂教 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也称教 学资源。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 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 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 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 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 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的过程。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 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 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 续的学习过程。 教学媒体(Instructional Media)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 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 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 体。 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 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 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 程。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 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是指致力于完成具有独特 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次性工作。 学校教育中的项目管理,是指对 学校特定教育教学项目的计划、 组织、监督与调控。项目管理在 学校教育中主要应用于教学系 统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技 术应用和教育改革实验等开发 项目与研究课题中。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 程。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 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 管理。 学习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

信息技术知识点及名词解释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简称IT,指得就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得一类技术. 【扩展】:基本得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得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得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得计算与存储技术与扩展效应器官功能得控制与显示技术。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指与信息得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与施用有关得行为与活动,如信息得测量、计算等。 3、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就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得所有行业与部门得总与。 4、比特 比特就是数字技术得处理对象,只有两种状态(取值):数字“0”或数字“1”,就是计算机与其她数字系统处理、存储与传输信息得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 5、集成电路(IC) 集成电路即IC,就是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得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得电路或系统。 6、Moore定律 Intel公司得创始人之一摩尔曾发表论文预测,单块集成电路得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7、什么就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得主要特征就是什么? 信息技术就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得一类技术。 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得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得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得计算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得控制欲显示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得主要特征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进行得信息得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CPU CPU即中央处理器,就是计算机中承担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运行任务得处理器,就是一台计算机得核心组成部件。CPU原理上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寄存器组、运算器与控制器. 总线

物流信息技术作业答案

《物流信息技术》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1~3章) 一、名词解释: 1、软件工程:P20 答: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组织软件的开发,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物流信息:P46 答: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3、条码:P72 答: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4、射频识别: 答: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 1、(A)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灵魂。 A、计算机 B、条码 C、网络 D、GPS 2、经过处理的、有含义的有用数据就是(C)。 A、数据库 B、数据仓库 C、信息 D、数据集市 3、(A)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 B、数据仓库 C、信息 D、数据集市 4、(A)协议是Internet网中进行通信的标准协议。 A、TCP/IP B、NetBEUI C、DLC D、AppleTalk 5、软件生存期模型中的(D)是迭代和演进的过程。 A、瀑布 B、原型模型 C、螺旋模型 D、增量模型 6、构成EDI系统的要素是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其中,EDI(A)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 A、标准 B、软件 C、硬件 D、网络 7、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D)技术。 A、EDI B、CAD C、GIS D、GPS 8、20世纪80年代,各国相继制定了各自行业或国家EDI标准,其中(C)中制定的ANSI X12国家标准最具代表性。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具备履行协议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致: 我方收到贵方招标采购文件,在完全理解该项目采购质量技术要求和商务条件以及其他内容后,我方决定参加该项目招标采购。 现作出如下承诺: 1. 按招标采购文件项目需求,我方经营范围为: 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机械设备;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机械设备租赁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投标人。 2. 我方保证,此次投标报价包含所报的投标总价为本次招标的工程项目至验 收合格交付使用的人民币报价,其中包括人工费、差旅费、机械费、材料费、验收费、招标代理服务费、各种税费等直至验收合格交付使用的一切费用及质保期内的维保费用,以及由于原材料工本或其它条件的价格浮动而导致的全部额外费用。 3. 我方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4. 我方承诺提供所用工程用料原厂商售后服务承诺函、原厂授权书和供货证明 原件以及产品相关彩页等产品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5. 如果我方被确定为中标人,我方将根据招标采购文件、我方响应文件的相 关约定,承担合同责任,履行合同义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 投标人公章: 年月日

致:: 本公司参加的投标活动,现承诺: 1、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2、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如违反以上承诺,本公司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3、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投标文件,并对所提供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投标人。 公司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物流信息技术名词解释、简答题

物流信息技术 一、名词解释 1. 软件工程: 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的开发软件,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 数据库:(简称DB)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数据可以为公司或组织的各级经过授权的人员或应用程序以不同的权限所共享。 3. 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4. 物流标准化:是按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形成全国乃至国际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活动过程。 5. 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6.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7.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应用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解决地地理空间实体及空间信息的分布规律、分布特性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应用模型和方法。 8.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也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或外壳,它是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供其他系统调用或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平台。 9. 车辆线路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重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10. GPS:是利用由导航卫星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测时和测距。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空间信息反馈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 11. 电子数据交换:为完成明确的共同业务目标而在多个自治组织之间,根据开放式EDI 标准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 12. 仓储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软件实施工具。 13. 运输管理系统: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踪、调度指挥等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14. 配送:是指物流企业或部门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要,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15. 共用物流信息平台:也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交集(如交通流背景数据、关贸数据等),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共用物流信息的需求(如车辆调度计划制定时对交通状况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如通过共用安全数据位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支撑。 16.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是指企业间利用通信网络(V AN或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On-line)方式进行订货作业和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

对项目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交底

精心整理 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的安全职责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l 、认真宣传、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贯彻落实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对所承建施工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在实施中如有变动,须经原审批部门同意。 3、保证本项目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性和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的投入。 4、组织建立并实施本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对本项目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记录”、“重大危险源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审核。 6、及时与分包单位(甲方分包、项目分包)签订总包对分包的安全技术交底或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 7、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工地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8、定期召开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会,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 9、组织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纪律的教育,支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 10、督促现场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及检查操作班组执行情况。 11、发生伤亡事故及时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配合调查,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落实纠正(预防)措施。 交底人签名: 接底人签名: 交底时间: 安全员签字: 技术负责人的安全职责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政策和安全技术标准,贯彻落实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协助项目经理搞好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组织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或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目标;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对确立的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警示标志 布置;安全技术措施等)并报审批。对本项目施工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 3、负责组织人员对本工程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辩识,建立“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记录”、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指标管理方案”进报审批、审核。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5、组织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卸料平台、吊篮架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内部检查、验收,发现隐患,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督促实施。 6、参加对项目工地的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7、及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甲方分包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8、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纠正(预防)措施。 交底人签名: 接底人签名: 交底时间: 安全员签字:

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常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常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更新至 2014 年 8 月)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2002年 11 月 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6 号,2011年7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2009年5月1 日起施行;2008 年 10 月 28 日修订,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4、《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 号,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法规(行政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93 号,2004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 397 号,2004 年 1 月 13 日公布并施行);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 2007 年 6月 1 日起施行); 4、《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 586 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三)规章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2008 年 1 月 28 日建设部令第 166 号发布,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2004 年 7 月 5 日建设部令第128号发布并施行);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2001 年 7 月 4 日建设部令第 91 号发布并施行); 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2004 年 2 月 3 日建设部令第 124 号发布,2004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5、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2000 年 8 月 25 日建设部令第 81 号发布并施行); 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2013年 8月 23 日建设部令第 13 号发布并施行)。 (四)规范性文件 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 号); 2、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 3、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 号); 4、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建建[2000]211 号); 5、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 号); 6、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质[2007]257 号); 7、关于印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建质[2008]75 号); 8、关于印发《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76 号); 9、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121 号); 10、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02]189 号); 11、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建质[2004]148 号);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 材料 设计原理 、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认证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公司的各项规 章制度,全面负责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质量,深入研究工 程承包合同,制定施工项目总体管理规划,严格履行合 同,并主持资金回收工作。 2、主持或参与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负责编制总体 进度计划,各项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的保证控制措施并 组织实施。 3、住持否定态度(或参与)施工项目内,分部分工程或专业项 目对内、对外的分包,并以分包工程的进度(工期)、质 量、安全、成本和文明施工等实施监督、协调、管理并全面 负责。 4、根据公司的年、季、月度施工生产计划,组织编制施工项目 的年、季、月、旬计划以及劳动力、材料(周转工具)、 构配件、机具设备、资金等需用量计划。 5、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财、物等各生产要 素,协调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主管部 门,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

题,确保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6、接受有关职能部门、上级单位、地方主管部门等对工程项 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定期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报告工作。 7、建立施工项目核算制度,加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注重 成本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或按分部工程完成情况适时进行成本分析,使项 目班子有关人员对项目经营情况,计划收入和支出情况有 全面了解,使各项开支按计划进行有效控制。 8、加强项目经济技术资料的管理,及时办理各种签证和向建 设单位、其他有关单位办理结算、索赔。 9、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成本管理,搞好 经济分析与核算。 10、既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主动搜集工程建设信息,参与项目 追踪、公关、进行区域性市场开发和本项目后续工程的滚动开发工作。 11、强化现场文明施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 12、做好项目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安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防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家乐福天竺店交底日期: 2015年 10月日

内容摘要: 1、安全 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购买人身伤害保险并提供清单复印件。 所有施工人员进场参与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90分以上)。 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 现场严禁吸烟、明火作业。 2、文明施工 现场严禁随地大小便。 现场施工需人走场净,随时打扫,垃圾及时清运。 其他工序已经施工完成的要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损坏、污染。 3、临时用电 必须使用配电箱并保证配电箱完好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质量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家乐福天竺店交底日期: 2015年 10月日

内容摘要: 1、线管施工 线管、86盒、锁母、连通施工前需委托装修总包做喷白色处理,施 工后的管路要求与周边环境颜色一致。 JDG管通过86盒/锁母与线槽(开孔)连接,需沿顶梁敷设,随弯 就直。一直延伸到设备底座位置后通过86盒终结。长度暂时以图 纸为准。 JDG管特殊情况可借用吊杆敷设,但需独立使用Φ8吊杆,不得借 用灯带、风筒等其他系统的吊杆,要求连接、吊挂牢固可靠,做到 横平竖直,左右水平。绝对禁止用塑料扎带简单绑扎、而尽量使用 铁丝等永久处理。吊杆、卡件无脱落。 JDG管在连续2个弯时,中间要设置穿线86盒。JDG管从线槽连接 处直接向上50cm,与原有线槽平行或垂直辐射。 86盒与设备底座间可使用软管连接,但长度不得大于2米。软管与 设备护罩通过锁母连接固定,或者用同色胶带固定。特殊情况也可 用缠绕管防护,但缠绕管长度不得超过50cm。 2、门磁线管 卖场内消防门洞上墙面距地面不小于米(或者距门楣不低于80cm)内应暗装、应剔槽埋管,并在分界处暗装86盒(明装的需要逐一 确认)。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承诺函模板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承诺函模板 篇一:投标承诺函格式(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致: 本公司(公司名称)参加(招标编号:)的投标活动,现承诺: 我公司满足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关于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由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同时,我公司/单位参加本次采购项目前未参与本采购项目的前期咨询论证,不属于禁止参加投标的供应商。 如违反以上承诺,本公司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投标人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投标日期:年月日 篇二: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致: 我方收到贵方招标采购文件,在完全理解该项目采购质量技术要求和商务条件以及其他内容后,我方决定参加该项目招标采购。 现作出如下承诺: 1. 按招标采购文件项目需求,我方经营范围为: 网络工程;安防工程;(以上项目凭资质证经营)销售;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综合布线;计算机售后服务及维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投标人。 2. 我方保证,此次投标报价包含所有设备、随配附件、备品备件、运输、工具、报装、安 装、调试、各种附材、附加培训、售后服务、税金及其他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费用。采购人不再支付任何费用;免费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免费提供完善的操作培训或技术培训方案,提供必要的零配件或备件供应。 3. 我方具备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证书,ISO9001证书,ISO4001认证证书,三A认证证书。 4. 我方承诺提供原厂商售后服务承诺函、原厂授权书和供货证明原件以及产品相关彩页等产品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5. 如果我方被确定为中标人,我方将根据招标采购文件、我方响应文件的相关约定,承担合同责任,履行合同义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 投标人公章: 年月日篇三:关于具备履行采购合同所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书面承诺函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名词解释

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 信息的范围极其广泛,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存储着信息。我们所说的信息,是指人类能够接收和利用的那部分信息。 2.信息的形态 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数据是从信息科学的角度考察,是指电子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所有事实、数字、文字、符号。 文本是指书写的语言—“书面语”,以示与“口头语”的区别。 声音是指人们用耳朵听到的信息,即说话的声音和音

乐。 图像是指人们能用眼睛看见的信息。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应用技术的总和,它是信息资源得以广泛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4.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指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大规模地生产和利用信息与知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信息将成为社会最重

要的资源和财富;信息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信息社会将是知识密集型社会;人类社会将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和多极化。5.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设备和产品生产的产业的统称。它涵盖了信息采集、生产、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众多产业领域。 从狭义上讲,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与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印刷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 6.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中普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使之造福于社会,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并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的历史

农业信息技术名词解释

区域生成:就是利用像素特性的相似性相图相划分为北京区域合作个有意义的区域,并分别加上不同的标记的过程。农业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倍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查询辅助角色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总称。遗传参数:是指描述逆境下种和品种基本遗传性状的一组特征值,一个品种的遗传系数一般以十到15个左右为最适,最多不超过20个。作物模拟模型;着重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环境和技术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的描述和预测,作物模拟是以农业模拟模型为核心的内容。农业数据库:是一种有组织的动态的储存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数据集合的计算机系统。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有关物或现象而能收集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析解译和分类的一种技术。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植被指数:油多光谱数据经解性和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组织。L系统;L系统的本质是一个重写系统,他通过一条公理和几条产生式,记性有限次迭代,并对产生的字符串几何解释就能生成非常复杂的图像。精确农业: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作为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为基础,定位定量定时的面相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业技术。专家系统:他能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专家水平的解答,结构上讲可以把专家系统定义为有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库以及一个能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机构构成的一个问题求解系统。机器视觉:就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功能,从图像和图像程序中提取信息对客观世界的三维景物或物体进行形态和动运动识别最终目标是用机器来完成解释模拟重现和处理人的视觉。模式识别: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属性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机器,系统运用一定的分析算法认定它的类型。虚拟现实技术,一种人机交互工具使得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看到操纵极端复杂的数据并与之交互。特征优化,在保证满足分类识别正确率要求的条件下,按照某种准则尽量选用对正确分类识别作用较大的特征用较少的特征就能完成分类识别任务。灰度直方图,数字图像中用来表示灰度级及其频率间关系的图形。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农业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模拟信息控制。良好特征的特点,可区分性可靠性独立性数量少。机器视觉处理的基本思路,处理方法核心,通过采集一个目标物体的单帧或多帧图像并量化为数字化的消息用一些离散的数字化数值矩阵来表示一个目的物体的图像进而根据不同物体量化特征值的差异,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方法是光路系统摄像机量化存储单元模块库专用高速图像处理单元监视单元。实施精确农业需要满足的条件,农田大小农机化程度农田差异。我国精确农业的重点发展,实现精确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施精确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发展精确设施农业。可变量投入系统,包括控制特定物质流速变化的仪器或同步控制多种物质流速的仪器使得处于行驶中的机械自动改变物质投入量以达到变量投入的预期效果。种类有基于地图的变量投入技术,基于传感器的变量投入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的特点,比一般计算机信息系统更突出专门农业知识与推理判断的作用具有针对性更强的决策咨询能力比人类农业专家拥有综合性知识和高速的知识处理本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人类感情的影响把农业领域的专家知识实践经验科技成果数据资料等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联系起来能够针对不同情况推荐优化决策方案其结构上通常增加了农业模型库成分更具通用性。产生式规则表示法的特点,产生式不仅可以表示精确知识也可以表示不精确知识用产生式表示在知识的系统中决定一条知识是否可用的方法是检查当前是否有已知事实可与前提中规定的条件匹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