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业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2011年10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3)

1、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4)

1、企业调研 (4)

2、工作研究 (5)

3、方法研究 (6)

3.1 方法研究概述 (6)

3.2 程序分析 (8)

3.3 作业分析(操作分析) (8)

3.4 动作分析 (10)

4、作业测定(时间研究) (11)

4.1 作业测定概述 (11)

4.2 标准时间 (12)

4.3 模特法(MOD)原理 (14)

4.4 MOD法分析要点 (15)

5、工作改善及作业标准化 (16)

5.1 工作改善 (16)

5.2 标准作业指导书(SOP) (16)

5.3 5W1H与ECRS (18)

三、达宝易软件介绍 (19)

四、实验指导 (21)

1、作业分析 (22)

1.1 研究对象分析 (22)

1.2 双手作业分析和人-机作业分析 (22)

2、动作分析 (26)

2.1 动素划分 (26)

2.2 动作分析 (27)

3、分析总结 (29)

4、作业测定 (31)

5、作业标准化 (31)

五、课程设计报告 (1)

1、报告内容要求 (1)

2、报告格式要求 (1)

六、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

1、考核的内容 (1)

2、成绩的评定 (1)

七、附录 (2)

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课时: 5 周

学分: 2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方法优化和制定标准工时定额的一次基本训练。它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和继续,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学生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要求达到如下目的并完成相关任务:

1、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有关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内容及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操作实践熟悉基础工业工程运用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程设计,学生掌握工业工程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相关应用技术(如操作分析、作业测定技术等)。

3、学习工作改善的相关知识(5W1H提问技术、ECRS原则等),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5、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编写有关技术文件(如SOP、动作指导书、工艺文件等)的基本方法。

6、完成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运用基础工业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时间为时5周,其中约有3至4周时间为实验操作时间,有2周时间进行课程设计的文档整理和撰写。

2、学生应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3、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根据各自抽到的录像材料,利用达宝易工具完成录像对应工序的各项分析与优化,得出合理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等。

4、本课程设计结合实验教学进行,学生应按照计划安排在实验室完成实验。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总体包含企业调研、方法研究、作业测定工作改善等内容,根据本校现有的企业支持情况和实验环境等条件,对各部分内容作不同的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及工作改善上。

1、企业调研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发现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的工作能力,以及掌握完整的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课程设计应包含两个阶段,一是企业调研阶段;二是现状分析和提出改善方案阶段。

由于教学及企业条件所限,企业调研部分只作理论和方法要求,为学生毕业实习时到企业现场的调研工作做知识储备。

企业调研主要的是要求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采集所需资料,然后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企业生产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法或方向。

只有带着问题对企业调研,才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资料,才能够进一步进行分析、改善。一般为了快速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情况,可从以下10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所需资料。

(1)企业的5S情况;

(2)生产制程;

(3)员工作业培训状况;

(4)品质要求与其作业原始记录;

(5)品质保证手册;

(6)检验人员的作业手法与手册;

(7)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8)标准文件之建立状况;

(9)生产能力;

(10)机器设备保管与维护和日常点检状况;

(11)拍摄相关视频材料。

2、工作研究

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过程是:利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的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对所有的作业过程制定标准时间。

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方法研究目的在于寻求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作业系统的再设计,使其可以发展为理想的作业系统。作业测定的目的是确定各项作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两者目的虽各有侧重,但两者的关系又是十分紧密的。

工作研究就是通过方法研究分析每个作业以及系统化作业,强调最好的方法,通过作业测定分析运转状态并测定单位作业时间,设定标准时间与作业量,然后依据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设定最佳方法和时间组合,设计最佳的作业系统。

图2 工作研究的内容

方法研究 1、方法 2、材料

3、工具与设备

4、工作环境条件

对整个制造程序或工序的分析——工艺程序图 程序分析 产品或材料的流程——流程程序图 搬运分析——搬运流程图,搬运活动性表 人机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动作要素分析 动作经济原则

设定工作标准 1、方法、程序 2、材料

3、工具与设备

4、工作环境条件

运用上述分析技术,实现工作方法、程序、环境、条件的最佳化,为制定工作标准打下基础,也为时间研究做好准备。

直接法 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密集抽样法(秒表法) 分散抽样时间研究——工作抽样

预定动作时标准法(PTS ) 方法时间测量(MTM ) 工作因素法(WF ) 合成法 简易WF 法

模特计时法(MOD ) 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 确定时间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 标准工作法+标准时间+其他要求→工作标准

训练操作工人

实施标准,产生效益

3、方法研究

3.1 方法研究概述

所谓方法研究是指遵循科学的步骤,对现行的工作方法或拟议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分析,改进其中不必要和不合理的部分,以寻求更为简便、有效、安全和经济的工作方法的原理和技术

3.1.1 方法研究的应用范围

1、设计调整全厂与车间平面布置,确定原材料、半成品在车间的运输路线。

2、调整和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设备、厂房和人力资源等。

3、改进生产和管理业务流程,避免和消除不必要及不合理作业步骤和管理。

4、改进操作方法,使操作者作业活动更为安全、有效,并减轻体力疲劳。

5、为制定作业标准时间提供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

3.1.2 方法研究的特点

1、求新意识——不自满,永无止境的求新意识是方法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不以现行的工作方法为满足,力图改进,不断创新。

2、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力求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获得大的经济效益。

3、方法研究的着眼点——系统整体优化,方法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产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分析),然后再深入地解决局部问题(操作分析),再进而解决微观问题(动作分析),从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3.1.3 方法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

方法研究的分析技术分为三类: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程序分析主要适用于工序以上的层次;操作分析适用于工序以下操作层次;动作分析适用于动作以下层次。各层次适用对象举例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适用对象的界限不是截然分割的,前后有一定的交叉。

表1 方法研究三种分析技术各层次适用对象举例

注:操作与作业含义是等同的

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就是先用程序分析法对整个流程进行分析改善,接下来用操作分析法对工序中的人、机、料进行合理调配,再用动作分析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方法。

3.1.4 方法研究的步骤

方法研究的步骤如图所示。

选择问题:应该改善什么

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用程序分析的有关图表对现行

的方法全面记录;用“5W1H ”提问技术对记录的事实进行逐个提问,发现问题的重点,并根据“ECRS ”四大原则对有关程序进行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

建立:在以上基础上,建立最实用经济合理的新方法。

实施和评价:采取措施使此新方法得以实现;评价新方

法是否达到目的

维持:依据方案进行标准操作,防止反弹 NO 工作单位

说明

备注

1

动作

作为作业的最小单位来分叫做基本动作或者单位作业。

? 向材料伸手

? 手拿材料

? 搬运材料等都属于动作

2

作业

将几个动作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作业,用秒表研究时间,一般是按这个单位来测定。

? 把材料放入机器

? 对材料进行切割 ? 拿出材料等属于作业

3

工序

在规定的作业区域上,组合成的1个作业,一般作为1个工序,测定评价用的标准时间是以这个单位来设定。

? 用车床加工 ? 用钻头钻孔

? 热处理等属于工序 问题的发生、发现

现状分析

发现问题的重点

改善方案的制定

实施和评价改善方案

跟踪处理改善方案

3.2 程序分析

完成任何工作所需经过的路线和手续即为程序。程序分析是以整个生产过程为对象,研究分析一个完整的工艺程序,对其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分析考察,以便发现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活动,从而找出改进的重点和相应的改进方案的一种分析技术。

程序分析可以应用于不同作业系统的分析改进,因而形成了种类较多的程序分析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工艺流程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搬运程序分析、管理事务流程分析。

程序分析改善的原则和目的

程序分析改善原则程序分析改善目的

◇最终目的是减少无价值的工序◇工序组合的变更

◇产品、设备、作业内容的最佳化◇减少运输量及次数

◇检查工序位置的最佳化

◇减少停滞量及次数、时间◆成本节约

◆提高生产性

◆减少材料损伤与保证质量

◆减少在制品(日程,交货期)◆有效利用空间

◆提高安全和环境条件

本次课程设计对程序分析只作理论知识要求。

3.3 作业分析(操作分析)

通过对以人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根据特定的适用场合操作分析可分为双手操作分析、人-机联合操作分析和工组联合操作分析。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的操作分析方法有双手操作分析、人-机联合操作分析。

3.3.1 双手操作分析

以工序的操作过程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和记录其过程,重点是应用双手协调工作原理,改进操作方法,以达到平衡双手负荷、减轻疲劳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分析时常采用双手操作程序图。

应用双手操作分析注意以下三点:对需要高度注意力,有可能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的操作,在没有保证足够安全措施保证前,不要轻易实施双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对象物的重量不宜过重,通常应该在2kg 以下为宜;双手操作的频率要适宜,且频率快慢能加以控制和调节。 3.3.2 人机操作分析

以机械化作业为研究对象,用来研究和分析人-机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手动操作和机械设备机动操作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达到尽可能多消除操作者和机械设备在工作循环周期内的空闲时间,并提高人-机作业的生产率。

分析时利用人机操作图,调查、了解在操作周期内机器与工人操作的相互关系,以充分利用机器与工人的能量及平衡操作,使人和机器的操作活动更加协调,尽可能减少人和机器设备的空闲时间,以充分发挥人—机作业效率。操作分析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人同时操作多台机器。 3.3.3 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在生产现场,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一项工作)进行操作,则称为联合操作。工组联合操作分析是对各操作者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分析,以便消除操作者之间负荷不均衡和浪费等,以提高工组的效率。

在展开工组联合操作分析时,必须先调查各作业者等待的状态;各作业者的生产率;共同作业中,耗时最长的作业等。然后分别加以改善,消除等待现象等,使各作业者负荷平衡,合理配置作业人员,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操作分析三种技术的比较汇总如下表所示。

操作分析三种技术比较汇总表

各种手工作

业、装配作业

改进操作方法,消除多余笨拙的操作,实施双手操作

操作、检验、搬运、等待等各项活动 作业活动单人过程

双手操作 分析 机械化作业

工组人员分工合理性,协作配合

操作(O ) 空闲(D )

工组联合作业过程 工组联合操

作分析

机械化作业

人—机操作的有机配合,提高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 操作(O ) 空闲(D )

机械化作业过程

—机联合操作分析 应用场合

分析改进重点 分析考察主要

活动 分析研究对

分析研究

名称

3.4 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之后,对操作者身体细微动作进行分析,删去无效的动作或不必要动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其基本思想是对操作者手、眼及其它身体部位的动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后,剔除多余无效的动作,把必要的有效动作很好地组合成标准动作系列,并与之相配合设计适当的工具、工作地布置等。

3.4.1 动作分析的目的

1、简化操作方法,发现操作人员的浪费,减轻工人疲劳,为制定标准工作法提供资料。动作分析目的是分析每一个基本动作的合理性。即对一个工作者使用两眼、两手、两脚的动作予以细分并进行分析及研究,把“不必要”的“去除”,把“有必要”的动作变为既“有效率”,又“不易疲劳”的最“经济性动作”。“动作研究”对于大批量生产型(Mass-production)企业作用更大,往往一个动作的改善,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效果。

2、发现空闲时间,取消不必要的动作,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提供资料。吉尔布雷斯夫妇认为:大多数工作都是由人的双手完成,而且所有的手工活动都是由一些基本动作的组合并不断重复。

3.4.2 动素分析

美国人吉尔布雷斯首先将人的操作活动划分为17个基本的动作元素(简称动素),并确定了这些动素的定义和符号。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凭借观察,用动素符号记录和分析动作活动,从而寻求改善方案。

3.4.3 动作经济原则

利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的重点不在改变整个制造过程的工作计划以及改变机器的布置,减少过程延迟等问题,而是在基本不改变工作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动作经济原则尽量减少工人的疲劳,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其基本思想是以尽可能减少工人的疲劳、能发挥工人最高效率为准则制定操作方法,再配备适当的加工工具、工作区及机械设备。

动作经济原则简记如下:

1、动作活用原则:能用脚的,不用手;能用左手的,不用右手;两手同时作业,同时结束动作。

2、动作量节约原则:尽量使用小运动来操作;物料、工具摆放于自然伸手(或伸臂)便能拿到的位置;简单的动作次数应尽量减少;工具、夹具要简化、易用;零配件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容器中。

3、动作法改善原则:动作规律化;双手对称反向运动;椅子、工作桌面高度适当(包括工位间距)。

4、作业测定(时间研究)

对于追求投资回报的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几乎就是至理名言。不同的人利用时间的能力有高有低,不同的企业利用时间的能力也参差不齐,这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同样的时间里,谁的产出多,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占据竞争优势。所谓时间研究,就是针对时间及产出作定量的分析,找出时间利用不合理的地方,从而进行改善的方法,是基础工业工程的一种基本分析技术。时间研究也称为作业测定。

4.1 作业测定概述

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规定的作业标准是“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工作方法,及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的一切规定。”

4.1.1 作业测定的意义

标准工时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和方法研究相结合,用以作业系统的改进,并制订客观的标准时间。

2、以此作为绩效衡量标准和管理工具。(生产排程、产能复核、绩效评估、生产线平衡、生产标准成本的分析中关于人工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4.1.2 作业测定的方法

作业测定技术按标准时间资料取得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直接法:通过现场直接观察测定取得标准资料的方法,其中包括秒表测时法和工作抽样法。

间接法(综合法):依靠事先制定的标准资料,通过最后的综合获得标准时间数据的方法,其中包括标准资料法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

作业测定方法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企业进行作业测定的实际过程中,这几种方法不是独立使用的,而经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作业测定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已经为欧美、日本等企业广泛采用。而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作业时间的确定还是简单依据经验或者统计得到。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关系图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中的MOD 法。 4.2 标准时间

1、什么是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是指操作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均水平的作业人员按规定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用正常速度生产规定质量的一个单位的产品时所需的时间。

标准时间与作业测定这两个概念是密不可分的,采用科学的作业测定方法制定的完成作业的劳动量消耗就应该是标准时间。即作业测定侧重于方法方面,而标准时间侧重于所获得的结果。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理解标准时间的概念并使用相应方法进行制定。

作业测定

预定动作标准

工作抽样法

标准资料法

标准时间数据

秒表测时法

提供宽放率

2、标准时间的具备条件

作业时间各种确定方法的比较汇总

设定方法优点缺点

直接观察法秒表观测法

FILM 分析法

工作取样法

比较简单

谁都可以测试

与标准速度做比较方面

有点困难生产之前不能

设定

合成法即定时间标准法

(P.T.S 法)

标准时间资料法

(P.T.S法) 可信度和统一性差

客观性和绝对性高

不需要标准速度的评价

容易消除不必要的动作

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需要培训

设定时间长

实际法实际统计法

人员比率法经验数据法时间短

没有可信度

没有客观性和统一性

容易包含不必要的时间标准时间具备的条件

条件内容

公正性标准时间应在任何部门或工厂都是公平的;

标准时间是为达到基本作业目的,是针对理想的作业方法的时间,作业方法不能根据工厂或车间的情况而变化;

适当性如用过去的实际时间或某种代表产品的生产台数来换算是不够充分的;

应保证适合评价目的或使用目的的准确性;

应以科学手法为基础,经营者及所有职工都能接受的,可信赖的标准时间;

普遍性标准作业速度决定是跟社会一般水平无关或不能存在特殊的情况;如果利用广泛使用的一般的方法设定的标准时间,那应该是跟公司内的各车间或各部门甚至是与其它公司的水平都可以进行比较;

根据产品种类或购入新的机器设备,即使制造方法有变化也可以作为参考,还可以与几年前的水平作比较。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指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指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它无需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来决定工作的“正常时间”,而是直接将组成工作的各动作单元顺序地记录后,按每个单元的特性逐项分析查表,求其时间值,然后累加,即为该工作的正常时间,再予以宽放即得标准时间。模特法(MOD)是PTS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4.3 模特法(MOD)原理

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统计,一般最常见的手工操作,其操作动作有95%以上是以上肢为主的动作,并且上肢动作的最基本特点是由成对出现的“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结合而成的。一个操作动作的完成就对应着“移动—终结”动作及一些其他少量的附加因素的组合。

MOD法将动作归纳为两大类,21种,其中基本动作11种,分为三类:即移动动作(M)、抓取(G)、放置(P)。每个动作右边的数字表示模特的时间值。另一类的10个动作表示身体及其他方面的动作,同时也反映了时间值。模特法动作分类如图所示,动作说明见模特法动作说明表。

MOD法中的动作分类

模特法动作说明表

在工厂中常见的操作动作上肢

动作

(基本

动作)

移动

动作

移动动作

M1手指动作

注1、注

2:需要

注意的

动作

独:只有

在其他

动作停

止的场

合独立

进行者

往:往复

动作,即

往复一

次回到

原来状

M2手腕动作

M3小臂动作

M4大臂动作

M5伸直的手臂

反复多次的

反射动作

(M1/2,M1,M2,M3)

终结

动作

触摸动作、抓

握动作

G0碰、接触

G1简单地抓

G3(注)复杂地抓

放置动作

P0简单放置

P2(注1)较复杂放置

P5(注2)组装

其他

动作

下肢

动作

F3足踏板动作

W5走步动作

附加

因素

L1重量因素

其他

动作

E2(独)目视

R2(独)校正

D3(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

A4(独)按下

C4旋转动作

B17(往)弯体动作

S30(往)起身坐下

4.4 MOD法分析要点

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时进行相同或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动作,称为同时动作。一般以两手的同时动作为佳(排除一手空闲的情况),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同时动作的条件

两手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时进行动作的,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同时动作。

a、两只手的终结动作都是不需要注意力的时候;

b、一只手的终结动作是需要注意力的,而另一只手的终结动作是不需要注意力的时候。

两只手都需要注意力的终结动作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只有完成一只手的终结动作,再做另一只手的。

2、时限动作和两手同时动作的时间值

两手可以同时动作时,时间值大的动作叫做时限动作,用时限动作的时间值来表示两手同时动作的时间值。当两手动作的时间值相同时,可任取一只手的时间值计算。

3、两手都需要注意力时的分析方法

当左(或右)手做完动作,右(或左)先做一个手腕的M2动作后再做终结动作。即使是同一动作,若两只手先后动作不同,其时间值也不同。

5、工作改善及作业标准化

通过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可以得到某项作业的标准作业方法和标准时间,至此就可以进行工作改善。包括作业标准的制定、工时定额的制定、工厂布置和现场管理。

工作改善分析及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

5.1 工作改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问题深入地了解企业工作改善的这三个方面的现状,然后依据前面的分析,对企业进行改善。

1、是否存在SOP(标准作业方法)?

2、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3、明确作业标准存在的意义吗?

4、对标准是否进行及时的更新?

5、是否遵循PDCA(Plan、do、check and action)和SDCA(Standardize、do、check and Action)的原则?

6、标准是否是合理的?

7、标准是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8、对进行方法研究的作业过程制定SOP。

5.2 标准作业指导书(SOP)

5.2.1 什么是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5.2.2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分类

原则

发布形式内容

1 书面作业指导书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

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2 口述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

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

章制度等;

3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

作指令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4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5.2.3 作业指导书的内涵

(1)基本要求

应满足5W1H原则,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序号5w1h 含义

1 Where 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2 Who 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3 What 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4 Why 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5 How 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6 when 此项作业什么时候完成

而且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是:最好,最实际、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2)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3)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美观、实用。

(4)编写注意事项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当作业指导书涉及其它过程(或工作)时,要认真处理好接口;

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吸收操作人员参与,并使他们清楚作业指导书的内

(5)作业指导书的管理

作业指导书应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才能执行,一般由部门人负责人批准;

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

经批准后只能在规定的场合使用;

严禁执行作废的作业指导书;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新。

5.3 5W1H与ECRS

5W1H分析法

WHY 为什么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

的?

WHAT 这项工作的目的何在?

为什么这项工作要以这种方

式这种顺序进行?

HOW 这项工作任何能更好完成?

为什么为这项工作指定这些标准? WHO 何人为这项工作的恰当人选?

为什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这些投入? WHERE 何处开展这项工作更为恰当?

为什么这项工作需要这种人员素质? WHEN 何时开展这项工作更为恰当?

ECRS(四种技巧)技术的内容

1 取消

(Elimination) 对任何工作首先要问:为什么要干?能够不干?包括:

● 取消所有可能的工作、步骤或动作(其中包括

身体、四肢、手和眼的动作);

● 减少工作中的不规则性,比如确定工件、工具

的固定存放地,形成习惯性机械动作;

● 除需要的休息外,取消工作中一切怠工和闲置

时间。

2 结合、合并

(Combination) 如果工作不能取消,则考虑是否应与其它工作合并:

● 对于多个方向突变的动作合并,形成一个方向

的连续动作;

● 实现工具的合并、控制的合并、动作的合并。

3 重排

(Rearrangement)

对工作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

4 简化

(Simplification) 指工作内容、步骤方面的简化,亦指动作方面的简化,能量的节省。

三、达宝易软件介绍

1、功能简介

课程设计运用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利用工业工程技术中的动作分析来改善和压缩操作人员的动作和时间,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达宝易软件是将现场录像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MPEG4格式,利用计算机进行动作分析研究的工具。IE人员只需付出少许时间和精力,在办公室操作鼠标和键盘就可完成动作分析、标准工时制定、作业改善、产能分析,人员配置及新员工培训教程等一系列工作,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达宝易软件有以下主要功能。

(1)将录像进行细微播放,只需使用鼠标点击即可进行非常精确的动作分析。

(2)图像和分析表一体化,你想要看到的任何动作图像都有分析数据。

(3)动作研究记录的作业时间可按动素种类进行统计计算。

(4)可删除多余动素、对每个标记动作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反复进行编辑播放,动作研究非常方便,方便制定标准作业时间。

(5)以文本和Excel形式输出分析结果,以HTML形式输出带图像的作业指导。

(6)利用双屏比较播放功能,既可进行改善前后的比较,也可进行不同作业者之间的比较。

利用达宝易进行动作研究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基于视频分析的作业分析基本流程图

达宝易软件可以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为多个基本动作,从而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动作,针对不合理动作改善优化,从而提高生产线的平衡性。

2、HTML统计报表

除统计报表外,达宝易软件可输出HTML分析表以辅助作业分析与优化,其具体步骤如下:

1)点击输出菜单,选择“HTML分析表”,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HTML分析表”

2)填写“HTML分析表”的具体信息,并选择输出路径,具体如图2所示。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doczj.com/doc/0710971362.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模特排时法

一、取题背景 (2) 台钻厂简介 (2) 产品介绍 (2) 产品零件来源 (2) 课题选择及课程设计目的 (3)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3)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 (3) 模特法的21种基本动作 (4) 三、现行方案 (5) 现行方案的生产现场布置分布图 (5) 运用MOD法对台钻的装配流程进行记录、分析 (6) 四、问题分析 (20) 五、改进方案设计 (21) 改善后现场布置图 (22) 改善后的各工位动作因素表 (23) 六、计算正常时间及标准时间 (36) 计算正常时间 (36) 确定宽放率 (36) 计算标准时间 (36) 七、对比分析及改善评价 (37) 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38)

一、取题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取自于福州台钻厂。 (一)台钻厂简介 福州台钻厂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校办工厂,其前身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行业定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福建工程学院雄厚的技术和科研支持,如今已成为具有上千万资产的小型企业,其出产的台钻床由于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连续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增氧机获得了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正因为福建工程学院科研与技术的支持和台钻厂自身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福州台钻厂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一级信用企业、福州工业利税“百强企业”、福建省小型工业企业“百佳明星”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企业的主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等地。 多年来,台钻厂以经营为主体,同时又承担学校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习任务。 (二)产品介绍 企业主导产品有:“武夷山”牌台式钻床系列和水产养殖设备。 1.“武夷山”牌台式钻床,主要包括Z4112、4012、Z4116、Z4016、ZM406、Z4416、Z4416A、Z4020、Z4025、Z4032、S406、S4112等产品。其中Z4112台式钻床于1980年、1986年和1991年被国家机械部评为部优产品。 2.“武夷山”牌水产养殖机械,包括YC0.37、YC0.75、YC1.5、YC4.5等水车式增氧机和YL1.5叶轮式增氧机。企业建有专用的增氧机试验场所,定期开展整机测试工作,增氧能力和动力效率等指标均高于国家行业标准。 (三)产品零件来源 1. 自制件 该企业主要从事五大零件的自制,包括台钻的主轴、主轴套筒、主轴箱、底座、立柱(Z4112、Z4116系列还包括中间工作台的制造)。 2. 外购件 该企业外购零件主要有电机和轴承等标准件。 3. 外协件 该企业选择固定的三家认证厂家购买外协件。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内容: 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分析 编写工程概况应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等作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 2.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其内容应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制定保证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该单位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全部竣工的所有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4.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条件,正确地确定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所需各种临时设施与拟建工程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二.设计方法及要求: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所作的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和建设目的;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情况;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2.工程特点分析 应根据施工图纸,结合调查资料,简练地概括工程全貌,综合分析工程特点,突出关键重点问题。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施工的难点尤应重点说明。具体内容为: (1)建筑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层高、总高度;平面形状和平面组合情况;室内外装修的情况;屋面的构造做法等。为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应附上拟建工程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简图,图中要注明轴线尺寸、总长、总宽、总高及层高等主要建筑尺寸。 (2)结构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基础类型、埋置深度、桩基的根数及桩长,主体结构的类型,柱、梁、板、墙的材料及截面尺寸,预制构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楼梯的构造及型式等。 (3)建设地点特征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位置、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温条件、冬雨期施工起止时间、冻层厚度、主导风向、风力和地震设防烈度等。 (4)施工条件 主要说明:水、电、气、道路及场地平整的情况,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生产及供应情况,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劳动力的落实情况,劳动组织形式及施工管理水平,现场临时设施、供水、供电问题的解决等。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最新版)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取题背景…………………………………………………1 二、应用的基本原理…………………………………………2 三、现行方案…………………………………………………2 四、问题分析 (13) 五、改进方案设计 (13) 六、计算正常时间及标准时间 (22) 七、对比分析及改善评价 (23) 八、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3)

一、取题背景 本次课程设计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取自于福州工大台钻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台钻厂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工程学院的校办工厂,其前身是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台式钻床定点生产企业,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行业定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福建工程学院雄厚的技术和科研支持,如今已成为具有上千万资产的小型企业,其出产的台钻床由于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连续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增氧机获得了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正因为福建工程学院科研与技术的支持和台钻厂自身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福州台钻厂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并被评为一级信用企业、福州工业利税“百强企业”、福建省小型工业企业“百佳明星”企业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等。企业的主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等地。 多年来,台钻厂以经营为主体,同时又承担学校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实习任务。 (二)课题选择及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主要选择Z4116的总装过程进行模特排时法研究。 此次的课程设计主要通过现场观摩收集数据和相关资料。现场观摩是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场学习,是进一步的理解、消化、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手段。通过现场观摩及实验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学会综合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际生产系统及其运行的不断优化,达到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此次进行模特排时法的研究是为了找出适合不同操作者劳动强度的操作方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 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114120301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2016.11.28

一、装配线概况 本课程设计研究的是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过程。在这条装配线上,计划月产量为4800件,每月工作28天,每天工作8小时。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结构图如图1所示,BOM(Bill of Materials)表如表1所示。 图1减速器装配结构图 表1减速器BOM表 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尽量均衡,减少工人忙闲不均现象,使之按生产节拍运转和高效率生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装配主要包括右端盖的安装、左端盖的安装、轴的安装、箱盖的安装、后箱盖的安装、注油塞安装等工序组成。在该装配线上共有6

个工位,实际生产流程及各工位操作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减速器装配流程 二、生产线现状及问题 1、生产线的作业测定 作业时间是核算生产线平衡率的基础数据,也是找出瓶颈工位的依据。本研究采用秒表测时方法对生产线6个在线工位进行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各工位的标准时间 从以上搜集到的时间数据可以看出,除工位1、工位2和工位3基本符合生产节拍以外,其余各工位均远小于生产节拍,其中,工位4、工位5和工位6的标准时间分别为53s、56s、30s远小于其他各个工位,能力过剩,造成资源浪费,操作工人一直十分空闲,多数时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能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有效利用起来,生产效率必定会有大幅度提高。 2、生产线平衡分析 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

%100m ??= ) 节拍()实际工位数目() 任务时间总和(平衡率CT T P 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1-61.52%=38.48% 由以上计算可知,在生产过程中,有38.48%的时间由于产线配置不平衡而损失了。生产线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为106s ,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非常大,该生产线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1.3生产线的第一次优化分析 1、作业分解与重排 由于该生产线各工位时间差相当大,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不均,我们希望对各工位的生产作业进行重新分配,以优化生产线平衡现状。首先,我们对各工位进行作业分解,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位作业分解

数据库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New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指导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是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如下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学生如有事不能上课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并且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超过课程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按照缺勤次数/考核次数比值计算),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二.适用专业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课程设计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在具体的DBMS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建立表及必要的其它部分(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可选)。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四.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首选SQL SERVER 2000,不得使用ACCES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设计。 1.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自选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多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绘制操作流程图、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详细的E-R图,由指导教师师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3.逻辑结构设计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工程系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4) 六.课程设计内容简介 (4) 七.附录 (6)

前言 课程设计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焊接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焊接结构的整个设计、装配过程外,更应该注重焊接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焊接结构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者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焊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电力、海洋钻探、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许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焊接结构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周开展了焊接结构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焊接结构学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焊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焊接构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试图,使学生加深绘图要点和培养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查阅技术资料、团队协作和独立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了解焊接结构、工况环境、制造过程的特点,掌握焊接结构的整体设计、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的编制要领。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焊接结构,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设计主体可以是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对选择构件进行结构的设计,焊接接头(对接、搭接、T形和角接头)合理性分析,对相关接头的强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易产生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析,绘制部分结构的草图,最后绘制一张A1焊接结构图纸,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的结构特点,了解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各部分的受力及运行状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制造工艺的因素并能按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卡和工艺卡(具体要求见附录)。 具体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 于实践,勇于创新;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 云南农业大学回族食堂服务效率的评析与改善 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班级: 10 级工业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目录1. 食堂简介 2. 选题背景 3. 课程设计及其目的 4. 农大回族食堂场景描述 4.1. 农大回族食堂平面布置线路图 4.2. 对目前食堂就餐流程进行记录、分析 4.3. 模特排时法对改进前的动作分析 4.4. 改进前流程程序图(物料型) 4.5. 改进前人员流程程序图 5. 作业分析 5.1 双手作业分析 5.2 人—机作业分析 6. 现场管理 7. 食堂就餐存在问题及改善方案7.1 存在的问题 7.2 就餐要点改进 7.3 改进后食堂就餐要点 7.4 改进后人员流程程序图 7.5 模特排时法对改进后的动作分析7.6 改进后流程程序图(物料型) 7.7 改善后分析及结论 8. 总结

一、食堂简介 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管你是在哪里,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先解决温饱问题,而食堂就是帮你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场所。由于每个地方的风俗以及外界环境不同,每个食堂的管理制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地方的食堂都有不同的现状。回族食堂位于集中片区食堂中的一个,是服务全校回族以及部分非回族学生及老师的食堂。 二、选题背景 大学食堂的状况与大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回族食堂来说,由于回族食堂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处在东校区众多宿舍的中央,且处在塑胶篮球场和足球场之间,运动的学生比较多,价格实惠,因此回族食堂已经成为东校区这边的多数大学生就餐的首要选择。回族食堂的经营方式是以私营为主,它的规模不大。回族食堂以学生为主要消费人群,价格较低,通过向大学生提供经济快捷的餐饮服务来赚取利润。 三、课程设计及其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选择大学生在回族食堂就餐过程进行流程程序分析。 此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作为一名工业工程的学生,养成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过程。通过观察生活,把工业工程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的理解、消化、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我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及思考,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和现场管理的知识、技术及技能,同时也让我们及早的学会综合运用工业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约时间的目的。此次进行流程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工程系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网络安全课程基础上,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理解、熟悉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针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对网络攻防进行验证和设计,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网络攻击的原理、预防措施、密码算法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2.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按照教学要求在一周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按时完成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题目: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实现 (1)设计任务 a、研究ARP地址欺骗的原理 完成ARP地址欺骗的基础理论学习。 b、完成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验证 (2)基础理论简介 在以太网中,ARP缓存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是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报文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一般情况下ARP表是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的: ①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 ②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另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有一种攻击方式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错误的ARP请求表。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时A发出一个ARP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可以这样构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