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一》zf工作报告解读

1.zf工作报告(2010)最没有悬念的指标是哪一个?

答: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

2.zf工作报告(2010)最难实现的指标是哪一个?

答: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

3.经济增长(2010)的峰值会出现在哪个季度?

答:是第二季度。

4.CPI(2010)的峰值会出现在哪个季度?

答:是第三季度。

5.中国经济(2010)为什么是前高后低?

答:其一,2009年是前低后高;其二,政策有递减效应;其三,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其四,国际经济复苏基础薄弱。

6.数字8%和3%说明了什么?

答:在基本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前提下,竭力维护物价稳定。

7.为什么决不要把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

答: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完全从政策转换到消费和民间投资上去。

8.人民币是否可以升值?

答:否或有待观察。

9.是否可以启动加息?

答:否或有待观察。

10.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答: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二》关于当前经济的几点认识

从近期世界(尤其是美日欧)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来看,经济的自由落体式下滑已经成为过去,经济上行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是,复苏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可以说,我们既要对经济向好抱有信心,又要对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有充分估计,仍然不可小觑冬天虽去之后的所谓“春寒”。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济的恢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说,用猛烈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重锤打破坚冰容易,而要融化破碎的冰块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说,我们的外需现在有一定程度恢复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们的外需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尚需时日,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下来一个不短的时间里,外需虽然不会像去年那样拖后腿,但是可能表现平平,甚至并不尽如人意。

下来,我们看一看国内的情况。从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追求的是低通胀和温和增长。也就是说既要夯实复苏的基础,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又要管理好通胀预期,使价格水平处于理想可控并且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当然,这样的目标,既有对世界经济的深入考察,又有对国内经济的充分估量,是理性的,是冷静的,是妥当的,是可靠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自然而然不会像去年非常时期那样财政货币双宽松,而是松财政紧货币。毕竟,今年保持经济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是相当艰巨,我们既担心经济复苏向好趋势发生逆转,又害怕通货膨胀的风暴席卷而来。想一想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就知道经济增长来之不易;看一看2009年4季度和2010年1季

度,就知道通胀的风险增强绝非虚言。所以说,今年是相当复杂的年份,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把握不好,经济不是没有掉入“滞胀陷阱”中去的可能。而为了经济不出现这种局面,就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可以说,必须打提前量,先下手为强。

从公布的2010年1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势头得到保持,通胀已如虎在侧。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稍微有所回落,出口出现微弱反弹。可以说,由于基数的原因,2009年走的是下坡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走得快;2010年走的是上坡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走得慢。如果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未来继续1季度的增速,那当然经济增长的前景是比较看好的。可是,鉴于今年的信贷约束和M2的增速目标,投资的增速的势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以及出口不会有大的起色,所以经济增长趋势的保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于是,我主张,要千方百计保证投资的增速。毕竟,我们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挑大梁的,特别是危机的影响还时隐时现的时候。而鉴于经济的内生动力(即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增长的政——府力量还没有被市场力量取代之前,宽松的财政政策要继续给经济增长贡献力量;鉴于通货膨胀这只熟睡的老虎即将被唤醒,货币政策必须尽快转为紧缩状态,做好驯服这只猛虎的一切准备。尽管我对大的政策基调是以上的阐述,但是,我主张今年与其加息不如上调准备金率,与其升值不如扩大进口。尤其是升值,这几年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进。我认为,在取得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国际市场份额之前,所有的升值举措都要慎之又慎,能不升值,最好别升值,甚至一有机会还要走贬值的路子。毕竟,我们是新兴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而要让我们国人有饭碗,就需要我们的商人走遍世界,让我们的商品出现在世界的角角落落。据我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不怕热,而怕冷;不怕通货膨胀,而怕经济衰退。因为,中国过剩的经济生产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常态,而需要外部需求来消化就是明证。所以,在现在这个复杂而敏感的时候,能不加息就不加息,能不升值就不升值。毕竟,复苏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复和曲折,经济要恢复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经济前景也不明朗,消费者.投资者和决策者对危机的严重冲击依然心有余悸。而且,中国的经济状态刚刚脱离凯恩斯区间,在中间区间立足未稳,离古典区间还相当遥远。

一提起房子,大家都怨声载道。什么原因呢?房价太离谱,房市有泡沫。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就是因为:在城市化和GDP主义的推动下,我们的财政.银行.房地产商和居民被捆绑在一起。房价升也罢,降也罢,都受不了。一升,居民叫苦连天;一降,财政银行又愁眉苦脸。看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对房地产市场有严重的依赖症,国家政策似乎也动不了这个。那么既然国家不愿意下决心自己动这个手术,就只好等到市场规律来惩罚的时候大家都完蛋。所以说,千万不能托到泡沫破灭那天才知道采取措施。我认为,只要国家坚定立场,有决心,有魄力,有手段,控制需求,扩大供给,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出发,从夯实房地产市场的民生基础出发,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泡沫的祸水将被彻底挤干。考虑到地价助推房价不断攀升的因素,有的人主张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对于这个主张,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私有化和市场化以后,少数商人会拥有对土地的控制权,他们对土地的要价只会更高。而且,随着农民拥有土地的减少,直接会威胁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再加上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进城,而又没有充足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贫民窟,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私有化和市场化顺利推进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相匹配,如果超越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过早人为推进私有化和市场化,最终给民众带来的不是福祉和欢乐,而是灾难和不幸。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三》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一点浅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我的评论:

如果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难度加大的话,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频繁进行这种动作。而如果这种动作的效果显现的话,2010年加息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我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明智的,妥当的,及时的。毕竟,通货膨胀的风险有增加的倾向。如果不快速反应,今年的通货膨胀调控目标的实现就会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当然,经济上行的力量在增强,但是势头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而经济下行的力量可能已经式微,但是是否出现反复,还难以下定论。所以,政策出台应该审慎,不要扑风捉影,自乱阵脚。而且,应该剂量要小,动作要快,走渐进的路子,给市场调整留出足够空间。毕竟,经济刚刚小有起色,还没有完全摆脱危机的冲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四》加息难产,究竟为何?

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在激烈讨论,一会儿通货膨胀预期,一会儿通货膨胀风险,一会儿通货膨胀压力。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货币政策一定要有所变化,不能继续过于宽松,甚或加息势在必行。而到了近期,不少老百姓也不甘示弱,竟然喊出了:价格再这样疯涨,还让人活不活?在这种可知与不可知的压力下,央行先后连续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就是迟迟没有采取加息的举措。不少预期会加息的人士都非常纳闷,难解其中奥妙。甚至有人埋怨,政策不打提前量,没有前瞻性。或者没有治未病,事到眼前才手忙脚乱。或者情急之下猛踩刹车,不注意政策的渐进性和协调性。事实上,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完全合拍是极其万难的事情,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而且,这其中,既有能力的问题,又有运气的成分。当然,大家的意见或批评对决策层有提醒有修正,可谓善莫大焉。况且,都是为了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加息难产,究竟为何?

我认为有四点不成熟的理由:

其一,复苏基础不牢固,经济增长动力脆弱。也就是说,现在的状况是,消费四平八稳,投资苦苦支撑,出口起色不大。没有确定的力量来替代出超的投资,经济没有顺利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政策强力刺激的因素依然非常明显。经济增长的政——府力量替换为市场力量,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贸然加息,不但逮住的是假老虎,而且会落个骨折的病痛。所谓假老虎,就是说经济现在出现的“热”是表象,事实上没有做大的靠山,是一时政策的作用使然。所谓骨折,就是说复苏势头发生逆转,出现二次探底,经济趋势W型发生。

其二,一般物价水平虽在上行,但是持续的支撑力是非常缺乏的。毕竟,消费起不来,投资会回落,出口恢复尚需时日。也就是说,总需求状况不太理想,过剩格局基本没有变化。况且,与利率相比较,没有过于悬殊的差距。

其三,如果加息,一定会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巨大压力。而中国经济似乎刚刚摆脱衰退,立足未稳,承受不了人民币升值的冲击。况且,热钱伺机涌入,二次压迫加息一旦成功,经济有陷入滞胀可能。当然,美国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

其四,微调可以为市场消化调整提供时间和空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加息是猛药,应该慎之又慎,能避免尽量避免,尤其是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的时候。我还

是坚持我的主张,在2010年与其加息,不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五》加息升值必然与2010年无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先下行后上行的无谷底V型态势。可以说,先是出口急剧萎缩经济增速直线下滑,然后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筑底,经济增速又在政策的强力刺激下直线上升。结果,不该走的出口走了,不该来的投资来了。而现在,经济似乎寒流已去,热气袭来。正如开始力促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一样,为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摇旗呐喊者又层出不穷。其实,经济政策无外乎三个作用:其一,缓解经济系统内部矛盾;其二,减小经济系统的波动性;其三,为经济系统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无论是政策进入,还是政策退出,都必须力求审慎务实及时有效。不能激化经济系统内部矛盾,不能增加经济系统的波动性,不能为经济系统平稳运行健康发展设置障碍。而且,不要被光怪陆离的假象所迷惑,不要被扑朔迷离的次要矛盾所逼迫,不要被咄咄逼人的局部所左右。

虽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但还是在信心比黄金都重要的口号鼓动下风风火火地过来了。虽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但是从近期经济复苏的势头来看,从近期价格走势来看,似乎并不显得有多么复杂,形势似乎是乐观的,前景似乎是明朗的。那么,在2010年的下来八个月里,有如下三个问题需要回答:1.经济复苏是否能够真正得以确立?也就是说,经济是否能够回归正常经济增长轨道?2.通货膨胀是否不可避免?也就是说经济是假热还是真热?3.是否可以加息升值?也就是说加息升值是否势在必行?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基本认识是:如果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话,经济复苏能够得以真正确立,经济可以回归正常经济增长轨道。如果政策发生转向高调退出的话,经济复苏势头会出现逆转,经济不但不能回归正常经济增长轨道,而且中国经济必然显现W型。为什么呢?有六点:1.现在的经济增长依赖的是一揽子经济政策的强力刺激,而不是内生动力真正十分强劲的结果;2.一揽子经济政策的效力是逐渐递减的,前一阶段的推力总是强于后一阶段的推力;3.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牢固,持续性的力量十分脆弱;4.消费起不来,投资要回落,出口起色不大;5.市场正处于培育替代出超投资回归常态后出现空缺的确定性力量;

6.经济增长的政——府力量完全被市场力量替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基本认识是:真正的通货膨胀不会出现,经济暂时出现的所谓热是虚假的。也就是说,出现真正通货膨胀的基础并不存在,热是没有持续做大的力量。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过剩格局存在刚性,总需求十分虚弱。尽管流动性充裕,但是经济的内在活力不强。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的基本认识是:加息升值断不可行。如果贸然加息升值,会加剧经济系统内部矛盾,会增强经济系统的波动性,会为经济系统的平稳运行健康发展设置障碍。也就是说,经济系统会滑入“滞胀陷阱”,社会的痛苦指数(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会加速上升。对于加息升值,必须避免,无论如何也要把住这个关口。实在必要的话,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想方设法进口。而且,17.5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进口也正当其时,这二者动起来对于当下的经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在2010年的后八个月里,央行既不会加息,也不会升值。而且,只有如此,经济复苏势头才会得以保持,经济增长才会逐渐回归正常轨道,一般物价水平才会有利于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转。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要实现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加息升值必然与2010年无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六》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按道理讲,经济系统最忌讳大起大落。毕竟,经济系统大起,通货膨胀就会席卷而来,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就会大大增加,幸福感大幅下滑;毕竟,经济系统大落,失业就会如约而至,丢掉饭碗的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痛苦感急剧上升。而且,无论是通货膨胀出现,还是失业出现,一旦处理不当,严重恶化,就会大大激化经济社会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甚至危及政局稳定。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在亚伯和伯南克的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有时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恶魔双胞胎’,属于决策者面临的最困难也是最具政治敏感性的经济问题。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之所以引发强烈的公众关注,是因为它们的影响既直接又明显。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要受价格上升的影响,并且很少有人能自信地说他们永远不会失业。”所以说,决策者就千方百计避免出现经济系统的大起大落,在主导思想上既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个基本常识,如果我们明白了,再结合2008年年底以来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就很容易弄清楚“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现在要提出“二次探底”这个问题呢?简而言之,就是决策层害怕恶性通货膨胀在未来发生,所以未雨绸缪,在当下启动加息和升值。结果,中国经济就会出现二次探底。

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呢?经过慎重的思考,我的答案是: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为什么呢?基本有三点理由: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持续一个时期,至少会熬过2010年。毕竟,经济内生动力依然不足;毕竟,经济增长的基础仍显脆弱;毕竟,经济系统回归正常轨道并非一蹴而就。

第二,目前经济出现的所谓“热”是虚假的,主要是基数低的原因,没有持续的实际支撑力。就总需求的构成状况而言,属于内无强应外无强援,前景不是怎么理想。所以说,既不会加息,也不会升值。也就是说,现在处于复杂而敏感的观察期,一动不如一静。而且,我们必须做到:既不能被假象迷惑,又不能被教条捆绑,也不能被偏见左右。

第三,经济增长压倒一切,尤其经济系统在受到强烈的冷冲击和热支撑之后还没有恢复正常状态的时候。毕竟,有了经济增长,问题出现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而且,只要维持好这个局面,我们才可以有条件去处理更多的问题。所以说,保增长的担子不能贸然卸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七》4月份经济数据解读

中国网北京5月11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2010年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

———————————————————————————

我的评论:

如果4月份CPI涨幅2.8%真实可靠的话,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增强了,而是降低了。毕竟,4月份蔬菜价格跑得很快;毕竟,4月份通货膨胀预期得到强化;毕竟,4月份对加息的呼声非常高;毕竟,4月份物价变化的呼吸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如此的紧张气氛,是货币造得孽,还是青黄不接惹得祸?如果是前者货币的话,就应该先下手为强,防患于未

然,加快回收流动性的步伐;如果是后者青黄不接的话,就应该进一步夯实供给基础,着手做好市场供应的工作,而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认真领会并扎实贯彻“一动不如一静”思想指导原则。总之,我估计,加息会延后,存款准备金率会创历史新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八》3%的物价涨幅目标合理吗?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物价涨幅目标确定为3%。这就意味着:如果实际物价涨幅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低于3%,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维持不变;如果实际物价涨幅至少连续两个季度高于3%,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发生转向。

那么,3%的物价涨幅目标合理吗?

我认为:现在看来,肯定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不合理?

我有三个基本理由:

其一,一般而言,经济系统运行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涨幅必须匹配。也就是说,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长率相差不多,才能保证经济系统运行的正常状态。譬如,物价涨幅3%,经济增长率5%;或者物价涨幅6%,经济增长率9%。如果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长率相差悬殊,经济系统就无法保持正常状态。譬如,中国现在一定要把物价涨幅压低到3%,而又要实现经济增长率8%。也就是说,如果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经济增长率要维持在8%就等于痴人说梦。而要实现并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就必须放弃3%的物价涨幅目标,进而容忍6%的物价涨幅,尤其是经济复苏尚在中途的时候。

其二,经济既没有恢复元气,根本复苏又有待确立,回归到正常经济增长轨道也还需要时间。如果一定要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就势必要启动加息和升值。一旦加息和升值,经济就肯定会出现二次探底。这样一来,3%的物价涨幅目标就成为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导火索,中国经济复苏就会因此而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其三,3%物价涨幅目标既会成为宏观调控的绊脚石,又会激化经济系统的内在矛盾,也会加剧经济系统的波动性。一般的经验是:在扩张的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之后,先是经济增长上行明显,然后是物价上行明显。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趋势看,经济增长已经并将保持上行状态,物价也逐步走上了上行的通道。那么,物价涨幅极有可能会在二三季度超过3%。

当然,这个3%的物价涨幅目标是政——府几个月前确定的,在当时是有充足的合理性的。而现在,时过境迁,情况大不一样。末了,我要特别指出,随着经济运行态势的不断变化,3%的物价涨幅目标会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合理的一面,一定要通权达变,灵活审慎地处理好这个复杂而敏感的棘手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bbs/viewthread.php?tid=804345&page=1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1报告阅读的对象要明白并分析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要充分领会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3清晰框架和分析思路报告写作前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4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揭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2019年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整理的月度分析报告,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当月各项经营状况进行陈述、分析、挖掘深度情报的商务公文,是集团运营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大中型集团企业来讲,一份内涵丰富的运营分析报告,就是企业运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写一份好的运营分析报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较高的针对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对此,运营分析的撰写要有较高的针对性。比如今年工作目标是经营质量为主,那么内容上就要多侧重基础管理的表述,明年是扩展为主,那么项目投资分析、市场动态分析就要占较高比例。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出来不落好的结果。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一般是呈送集团董事会、执行总裁、运营总监、总经理等负责运营管理的高层领导来阅读的。这些领导一般具备较高的企业进销存理解分析能力、一定的财务数据阅读能力、较深的企业管理判断能力,这样,报告内容就不需啰嗦,言简意赅即可。 二、系统的框架结构 从文章的架构来讲,应该是:报告目录—管理驾驶舱部分—具体情况与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指明具体章节内容及所在页码。 管理驾驶舱的概念是起源于ERP,这里是指通过各类简洁明快的彩色图形、画面、表格等直观性的视觉感触,来反应公司的运营状况。试想,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每天面对的信息和数据成千上万,面对厚重的运营报告,肯定没有兴趣看到底,只能是快速抓取驾驶舱部分选择性阅读。 具体情况与分析,应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重点来确定分析内容,如工业型企业,可以按照内部进销存流程,分为采购、仓储、生产、质量、安全环保、销售、回款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环节,每个又可以细化出3-5个关注点,如采购,可以分出比价采购的执行情况、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区域种类的分析、采购安全库存的掌握等,这样整个业务流程就会有20-30个关键指标去分析,整篇内容就趋于饱满。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是指对当月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度分析,及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等内容。 三、确保分析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报告就是一摞废纸。 报告数据既要有最基本的罗列,还要根据各类企业自建的分析模型,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切实揭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20XX年,笔者在一家太阳能行业企业供职,从运营分析中发现,该企业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销售高峰并非原来料想的太阳光资源最充足的6-7月份,而是每年的4-5月份,分析结果让人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题一:GDP增速下降是新常态,但短期因素改善,增长质量提高 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虽然在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下行,但周期性因素会有改善。两相抵消,2015年全年GDP增速相较2014年可能略有下降。美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开始加息,美元会保持强势,而人民币(6.2117, -0.0023, -0.04%)对美元大幅走弱的概率极小,因此2015年强势人民币会影响我国出口。但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伴随着国际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我国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讲必然受益,表现在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增加、企业因成本降低而利润空间扩大、居民因在能源上面节省支出从而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们认为2015年实际的投资增速或能有一定反弹。最后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经历了2014年的较大幅度调整,基数已经降低,而过去几个月的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和降息等措施会在2015年发酵。另外户籍和土地改革有望在2015年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有助于增加对大中型城市住房的需求。 主题二:低通胀引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和无风险利率下行 由于强势美元,对我国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人民币升值空间极为有限。考虑到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和防止资本外逃等因素,尽管美元或许继续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通缩风险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也很有限。国际油价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每桶70美元的低价。2015年我国没有通胀风险,通缩压力稍有显现。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2.0%左右,生产者价格指数仍有下跌空间。不过2015年CPI通胀上限仍可能维持在3.5%。为给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没必要调低CPI通胀上限。目前我国融资利率还是太高,政府在2015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调整货币政策。2015年广义货币增速目标或许由2014年的13%小幅下调至12%,但仍有很大可能维持13%的目标。我们预计人行会采取不对称的方式降息一次,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利率分别降0.4%和0.25%。降准幅度更大,我们预测在2015年底前人行降准三次共1.5个百分点。由于有其他备选工具,降准幅度和频率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我们认为人行在2015年会维持基础货币的稳定增长从而在低通胀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无风险利率。 主题三:地方债改革加速,股市复苏,风险溢价下降 新一届政府从2014年开始系统处理地方债问题,迈开了关键的两步。最新的改革方案将存量地方债整合到省一级政府,未来新增债务主要由省政府为主体发行债券来满足,其余由人民银行[微博]借道国开行来解决,应该说是结合我国实际的最佳选择。金融改革的另一艰巨任务是降低我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降低企业杠杆和融资成本的关键是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股权融资市场。从种种迹象来看,提振股市信心和加快股市融资发展已经成了新一届政府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2015年,我们预计政府会尽快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放开对IPO的实质性审核,放宽对股票发行的盈利指标等要求,加快培育新三板、柜台市场等低层次的股权市场。同时政府也会加快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推进步伐。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和股市发展能在2015年有效地缓解我国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能从央行[微博]直接获取,减少了挤出效应,给民间融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地方政府债务整合到省一级政府则能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也降低整个中国信贷市场的利率。股市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廉价的筹资渠道,而非像过去几年过度依赖短期高息的债务融资。

宏观经济学GDP数据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情况一览表: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世界排名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 7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7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亿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亿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0 1991 21781.5亿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亿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亿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亿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亿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7 1996 71176.6亿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亿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亿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亿元 700.9 7.6% 7159元 864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精心整理

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以“外部压力下的中国经济——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并为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给出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建议。 年中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增速持续疲软,虽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高位,基建投资小幅回升,但受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进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总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家庭部门杠杆率持续攀升,家庭流动性愈益收紧,普通家庭收入增速持续下降,收入差距未见明显缩小。不断强化的家庭储蓄动机不仅放大了总需求不足的影响,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迫使企业被动加杠杆,实体部门杠杆率逆势反弹。在财政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亦有所增加。虽金融部门去杠杆成效显著,但宏观杠杆率不降反升。

从更深层次来看,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僵尸企业无法出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拖延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对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凸显。同时,区域间市场化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企业对冲各类冲击的工具选项,导致企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疲软,劳动力市场承压。 正如课题组2018年度报告所预测的,受实体部门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拖累,中小银行风险加速暴露、其系统重要性持续上升,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加。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已对进出口形成拖累,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但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如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投资,刺激消费,释放增长潜力。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5-01-2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kcms/detail/13.1356.F.20150415.1627.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4-1516:2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5)资助。 作者简介:郑嘉伟(1985-),男,山西沁水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国2014年全年 GDP 增长率在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 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略显疲态,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第2季度 GDP 增速跌至7.4%,跌破7.5%的年初政府工作 目标,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近些年我国出口保持低位增长的态势下, 2014年2月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 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 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份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是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 2014年9月CPI 跌破2%,目前已连续4个月运 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 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 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 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份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 12月的48.7。 ① 宏观经济在2014年增速回落的过 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 “中低速增长、高就业” 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 “目前我国经济 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笪郑嘉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39-06 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 M ay 2015Vol.37No.5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 :10.13253/https://www.doczj.com/doc/0b10780930.html,ki.ddjjgl.2015.05.0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