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导学案

【课标解读】

1、能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范蠢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问题一: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问题二:在范蠡选择陶作为经商地点的原因?(交通中心、经济都会、四方货物等)。“商”是什么意思?(商朝)“商人”名称的起源呢?

【知识导学】

商人的种类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流通的物资叫商品;

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时代商业发展表现特点

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早期的

商代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的和

的情形

春秋战国商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出现了富足的和繁荣的

汉代商运活跃,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远程贸易,陆路商运发达

唐代“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等营业场所生意

兴隆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北宋益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展迅

明清时期出现,会馆是同一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和的势力最为强大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名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老字号】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明朝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黟县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父子二人,制剪为业,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他选用闻名的“龙泉”钢为原料,制成的剪刀,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开闭自如,因而名噪一时。一些专业艺人如裁缝、锡匠、花匠等慕名前来定制剪刀。

胡开文墨业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徽州绩溪人胡雪岩创办的国药店。胡庆余堂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王致和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酿造调味品为主的科工贸一体化、跨行业经营的集团公司。相传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太平县仙源人王致和以举人身份举人进京赶考,屡试不中,为谋生路,在京城做起豆腐生意。

一次,豆腐没卖完,时至盛夏,便切成小块,配上花椒等佐料腌上。到秋后打开缸盖,豆腐变成豆青色,臭气扑鼻,一尝却别有风味,送邻居尝后无不称奇,一时名扬京城。后传入宫中,倍受慈禧赞赏,御赐名“青方”,成为青宫御膳。

【晋商史话】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市”的发展

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南北朝(六朝)民间集市——形成

唐代草市普遍,作用显著;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宋代突破了和的限制;繁荣的形成

明清商业区繁华

古代,“城”和“市”是一个意思吗?非也。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知识点三:商业都市的崛起

时代特点及表现

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的商业区

汉代都市商业开始集中“车水马龙”。王莽时期在长安和“”设“”官(“五均司市师”)控制。

唐代市已经由定时而聚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洛阳市场规模超过长安。也曾经“雄富冠天下”

随着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商市繁荣,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还有定时的,商贾云集

清乾隆时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天下四镇分别是、、、

【总结】你认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一、历史悠久,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二、是农业经济补充;

三、阶段明显,两宋空前繁荣;

四、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课外阅读】历史报第22期第4版:中国古代四大名镇

【课后练习】完成历史报第22期三版第3课课堂检测题:【学有所悟】请写下你的疑问和学习心得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 2.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这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3.下表中的思想主张均出自先秦典籍,其中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 A.尊祖敬宗 B.人定胜天 C.以德治国 D.天人合一 4.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统一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5.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

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市民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8.“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9.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12.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

修改病句导学案专题

一、复习目标:1.课标: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考纲要求: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主要考点:辨析修改病句;句子衔接。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根据表格“病句类型”中的提示,修改表格中的病句,直接在句子中修改。

(二)“八个不放过”修改病句 【第一组见到否定词不放过】 1.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2.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不发生事故。 4.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5.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6.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第二组见到介词不放过】 1.通过七八个孩子共同努力,忠于把学校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第三组见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1.各种新发展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衰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4.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我耳边。 5.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 【第四组见到两面词不放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4.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第五组见到同义词反复词语不放过】 1.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读好书。 2.这些话是发自我内心的肺腑之言。 第六组见到动词不放过 1.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 2.“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面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教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学情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理解宗族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先人的崇敬之情。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显示: 通过漫画引出嫡长子继承制。

老师:嫡长子继承制是从何时起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课来一探究竟。 我们这节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夏商时期政治的特点。 ?2.周分封制、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影响。 ?3.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开始学习。 【板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师: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也就是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基本特点在课前提示讲了:王权与神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那么他们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来加以了解。 新课: 一、夏商政治形式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夏商政治形式。 【板书】一、夏商政治形式 师:在讲夏商政治制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这一概念。这个“国家”不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远古社会组织发展演变的结果,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知识点

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私有经济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地主阶级兴起(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 (2)君权神授(核心),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1)是儒学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2)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但社会潜伏危机,需要加强中央集权;(3)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的结果。 3、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积极: ①适应了封建统治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②发展了儒学,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主流奠定了基础; ③形成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消极: ①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主张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②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东汉到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削弱,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 (2)隋唐,“三教(佛、道、儒)合一”融合趋势加强。 (3)唐中期,韩愈和李敖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出现的先声。 (4)北宋,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 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练习

树人中学2013学年高一历史练习(六) ——专题五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 使用班级:高一1-10班份数:高一全段 编者:侯仰存日期:2013年10月13日 1. 右图是我国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一段文字资 料,图片反映的信息是 A.最早可能写于20世纪60年代 B.在日内瓦会议上进一步完善 C.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最早提出是在亚非会议 2.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是适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D.是新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4.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①是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产物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认同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其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④ 5.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

A 、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C 、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B 、强调“理”大于“法” D 、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复习题(太白中学高 20XX 级) 、选择题(每题 2分,合计48分) 1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2、一位外国友人问你 “The wat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是中国 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正确回答应是 3、“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 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战国时期,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A 、庄子 B 、墨翟 C 、商鞅 D 、荀子 4、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5、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 效 ” 6、今天我党大力倡导 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的学派应是 A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 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 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8、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此话意在

专题练习导学案

(B)(B 图 1 D C B A 折叠 课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在?ABC 中,已知40,70,A B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 4、某几何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则这个图形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5、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为 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 . 6、一个汽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为 ,则该车牌照号码____________。 7、 已知点P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2和3,且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点P 的坐标是 . 8、已知点A(a ,b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 ,-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5,b ),则A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7cm ,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10、如图,若?ACD 的周长为7cm ,DE 为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则AC+BC=_____ cm. 10题图 11题图 11、如图,在?ABC 中,∠A=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则∠C=_____. 12、已知点A (l ,-2) ,若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3、已知点A (m -l ,-2)与点B(2,n+1)关于x 轴对称,则m=______,n=_____。 14、已知点B (2,-2) ,若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5、已知点A (l ,-2) ,关于直线x=2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6、已知点p (-3,-2) ,关于直线y=-1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 1、右边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如图1,将矩形沿对称轴折叠,在对称轴处剪下一块,余下部分的展开图为 ( ) 4、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5、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 A .45? B.40? C.55? D.50? 6、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90°,∠A=30°,CD ⊥AB ,DE ⊥BC ,D 、E 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2AC B 、AB=8BE C 、BE= C D D 、BC=2CD . 7、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BC 上任意一点,OE 、OF 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 的值为( ). A .1 2 B .1 C .2 D .不确定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A B C D E m 2 1(A) (C) x (D)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2课罗斯福新政 (2)

6.2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理解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这场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开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理解“时势造英雄”这一观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学习如何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所起的作用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人物的介绍,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勇于改革创新、爱国救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 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说明:1、罗斯福新政中采用国家权力来干预金融、农业和工业生产,从而使金融、农业与工业走出了危机的困境,;以“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这是首创,值得借鉴;为解决贫富差距,协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实施了失业救济,并通过《社会保险法》,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罗斯福新政对其本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为教学重点。 2、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实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它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它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与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此外,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和极端主义组织,起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然后设问: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引出本课课题:罗斯福新政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知识总结

儒学产生孔子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贡献:整理“五经” 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伦理观:性恶论 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政治思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无为、逍遥的处事方法 庄子道是最高准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的人生哲学 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逻辑学: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成为正统 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针对阶级矛盾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针对稳定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儒学复兴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儒学成熟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在理论上,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二程哲学思想: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认识论:格物致知;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政治思想: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理气论:理是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 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 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 干预政治关键是“正君心”。 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陆九渊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 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王守仁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学以至圣的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批判继承李贽 否定儒学正统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标准。 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童心说”,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礼教虚伪,官场欺诈 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生物 选一 专题一 导学案(附答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内容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说课讲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 题五

高一必修一专题五单元测试卷 命题:高一备课组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5分,共60分) 1、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重大贡献 3.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政策不包括() A.政治上不承认 B.经济上封锁禁运 C.军事上包围威胁 D.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5.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关于中国在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不对的是() A.苏联十分强大,是中国的依靠B.美国对新中国十分敌视 C.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必须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合 D.为了不使新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7.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大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与中美关系的改善无关的是() A.中国的“乒乓外交”的巧妙 B.中国扩展自己国际交往的需要 C.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D.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毛泽东主席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 一、课题:必修一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四、高考导航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与民主政治的联系;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及意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自然法精神;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五、课时安排:3课时(姊妹课)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知识回顾 1、世界史时间范畴: 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 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 (1)古代时期 (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 (中世纪) 世界史 (2)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17年 (3)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1917年以来 (二)专题框架 条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奠基:梭伦改革 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腊民主政治 顶峰:伯里克里改革 意义 (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局限 形成与完善:习惯法 成文法、公民法 万民法 古罗马的法律 积极(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三)知识梳理 Ⅰ、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 (1)位置:地中海东部,三面环海,良港众多——利于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以工商、航海为主,商品经济发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有利于吸收先进文明。 古 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文 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复习.doc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整体上讲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首先,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制度下包含的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次,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秦始皇创立(形成);“汉承秦制”,并有所创新,如中外朝制度(巩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完善);宋设“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加强);明朝的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第三,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第四,结合地理环境等知识,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高度浓缩,是政治文明史的核心内容,因此, 本专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且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所涉及面较广,如人们的社会活动(音乐、饮食等日常生活)、出土文物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来折射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储备】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知识梳理】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 1、“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4?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 “帝” ①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 ②政治权力的维护:斧鉞:代表强权 城:战争防御;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祭祀:社会权力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战争:平定四方,确定政治管理秩序 ③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禅让”(或曰“传贤”)仁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1?夏朝:①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②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岀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又称“私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 (2)如何评价“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①坚持生产力标准;②影响: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③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姓名:班别:座号: 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突出考查百家争鸣出现时代背景和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新儒学内涵及儒学地位发展变化。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考查时代新背景变化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5)以儒家主流的传统思想对近现中国影响和对当今人们社会价值观塑造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单元课(5课时) 四、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百家争鸣(背景,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主张,意义P167和P169) 【知识拓展一】民本思想与民生问题思考(参详资料P169和171)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内容,特点实质,措施,作用。资料P168—169) (三)宋明理学(理学含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内容,理学影响。资料P172—174) (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突出时代背景资料P175,明末李贽和明清时期三个代表人物早期民主思想主张资料P172) 【解疑】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具有早期民主思想,能否说他们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点迷津:他们的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

除杂专题导学案

2012-2013 下 初三 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课题】 专题复习——除杂 【学习目标】了解除杂要求、原则,掌握除杂的几种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重点】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难点】酸、碱、盐的混合物除杂。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完成复习回顾设置的问题。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 再小组内集中讨论;互相帮助;A 层 拓展,B 层全部掌握,C 全部掌握基础知识。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及时反馈给老师, 新生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写在我的疑惑。 课前预习设计 【知识回顾】 一、除杂的目的: 。 二、除杂的原则: (1)不增: ;(2)不减: ; (3)易分: ;(4)复原: 。 (5)方法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③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三、实际的除杂问题: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不溶性杂质是怎样除去的? 【我的疑惑】 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点一:物理方法(写出除杂的操作过程) 问题1:过滤法 (1)NaCl 固体(少量泥沙) (2)MnO 2粉末(KCl ) 【总结】过滤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结晶法 (1)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硝酸钾: ; (2)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 【总结】(1)冷却结晶的适用范围: ; (2)蒸发结晶的适用范围: ; 探究点二:化学方法(写出相关的方程式及实验操作过程) 问题1:沉淀法 (1)NaOH 溶液(Na 2CO 3) 。 (2)HCl 溶液(H 2SO 4) 。 【总结】沉淀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气化法 (1)NaCl 溶液(Na 2CO 3) 。 (2)NaCl 溶液(NaHCO 3) 。 (3)NaNO 3 溶液(NH 4NO 3) 。 【总结】气化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3:溶解法 (1)Cu 粉(CuO 粉末) 。 (2)铜粉(锌粉) 。 【总结】溶解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4:置换法 (1)Cu( Fe) 。 (2)FeSO 4溶液(CuSO 4) 。 【总结】置换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5:加热法 (1)CaO 固体(CaCO 3) 。 (2)CuO 粉末(Cu ) 。 【总结】加热法的适用范围: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