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从资本的角度看一带一路的战略含义

从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含义“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世界围的倡议,也是中国的战略行为。我们可以从国际上、从历史里寻求一定的经验与参考,但仅从国际与历史经验出发很难全面思考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含义。“一带一路”有很多新涵。 可以说“一带一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在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在中国及全球经济发展迷茫、遇到瓶颈时,顺势而为推出的战略性倡议。其着眼点是使中国资本在更大围配配置资源、是资本走出国门的国家代言、根本上服务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国际以往类似的合作不同,中国倡导的发展是共同合作、互利共赢,不是掠夺,有助于中国在目前国际形势下迅速凝聚共识与合力,从而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好更快的推进。 一、“一带一路”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更大围构建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合理关系,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资本永不停歇,永远在想着增值,GDP增长、经济发展一定是基于资本增值的基础上。在资本的成长和目前的全球化时代,资本从来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 从历史上看,15世纪到17世纪,航海地理大发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技术与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诞生后,资本的增值从来不再局限于整合一个国家的资源,而是要整合全球的资源。于是我们看到了日不落帝国,我们看到了法国、德国、

荷兰、葡萄牙、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全球围瓜分殖民地,这背后的推手就是资本的力量,资本要在全球围寻找原材料、劳动力与消费市场,要整合全球的资源,从而实现其资本的增值。从道德角度考量,马克思说过,资本的积累是血淋淋的,但辩证分析,资本在全球的扩,促使了资本的增值,提高了全球生产力。 而随着全球殖民地的瓜分殆尽,殖民国家之间出现利益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与演化最终导致了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最终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美国资本也一定不会局限于美国本土,也一定是全球配置资源,所以我们看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这些都是为资本的全球资源配置保驾护航。 说以上的历史,是想说明,资本需要在一个更大的围去协调、配置资源,才能获得更多的增值,也就是GDP的增长、经济的发展。 中国自1978年12月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WTO。中国从引入国际资本,到本土资本在发展中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中国的本土资本也有了在除中国更大的区域整合资源的需求,也就是说以前中国是吸引资本,现在中国的资本也需要大规模走出去。 如果资本不走出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中国这么多年的飞速发展在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与中国广大的人口数量,使资本的发展有着相对安稳、广阔的空间。虽然人均GDP落后,但体量庞大,成为世界GDP第二。 中国发展更可贵的地方在于,中国在承接世界工厂的定位时,不断在完成产业升级,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赶超。

企业概念的基本理解

管理术语汇总 企业概念的基本理解: 1 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存在的,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 2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基本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3 虽然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但究其本质而言,它属于追求盈利的 营利性组织。 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企业可分为四种基本的类型: 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分工协作所组成的组织架构与相应的职责权关系体系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 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两者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直线职能制优点是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缺点是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以协调 事业部制含义是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它是一种分权化体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公司高从集中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才缺点是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计划职能是管理者的首位职能。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1 社会与文化素质 2基本业务素质 3 身心素质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4 行政技能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作用 1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所有管理行为与措施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好的企业基础工作再好的创意与决策,再好的管理措施与手段,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取得经营管理的成效的,只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做的扎扎实实,管理的手段才能奏效,才能取得更大的的管理绩效。 2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建立科学可行的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等标准与制度体系,是实际经营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水平。 3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机构主要包括 1 精神文化层 2 制度文化层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

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1.2概念界定 1.2.1 自我概念 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 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电力基础知识讲解

一、名词解释: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3、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负荷开关: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6、空气断路器(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500V 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由芯线(导电部分)、外加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

线称为电缆。 8、母线: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 、变压器: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11 、高压验电笔:用来检查高压网络变配电设备、架空线、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 、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25mm 2 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3 、标示牌: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4 、遮栏: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设遮栏两种。 15 、绝缘棒: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供在闭合或位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16 、跨步电压: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 的两点之间有电位差,

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简答 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学习是有机体凭借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行为的变化 1、学习的发生时由于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 2、学习的结果是使个体的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3、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行为的发生 4、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人类普遍具有学习行为,而且动物也能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指导下,有目地的、有计划的、有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已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2.潘菽对学习的分类. 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 1、知识的学习 2、动作技能的学习 3、智慧技能的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三类。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 心因动作技能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七级。 4.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计划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经验为主 4、学生的学习是在班级集体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中进行的 5.斯金纳提出的编制程序的基本原则. 斯金纳提出五条编制程序的基本原则: 1、小的步子:把学习内容分成许多小的单元,使学习者尽可能不犯错或少犯错; 2、积极反应: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进行积极的回答; 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提供答案; 4、自定步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速度; 5、低错误率:使提问题尽可能使学生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至最低。 6.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观察学习的过程,是由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组成的。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及影响因素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生的发展周期与发展课题

但在此,“危机”有着 者说是 会 艾里克森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的解决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这八个发展阶段中,青少年期是艾里克森聚焦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论及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时,艾里克森提出了他的自我同一性理论(egoidentity)。他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他全部理论的基石,也是他最大成就之所在。 二、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 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 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 确立(identityachievement 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成大人了。获得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如果年轻人不达到同一性的确立, 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 统一性扩散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

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在课程理论界,关于“课程”概念的界定向来是见仁见智。早在1974年,美国课程学者塞勒和亚历山大就曾鉴别了各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将其归纳为四类:学科和教材,经验,目标,计划;奥立佛对课程本质进行了归纳,将其总结为13种;美国学者鲁尔统计,课程这一术语至少有119种定义;而波特利则指出,教育文献中存在120多种课程的定义。我国课程学者施良方教授曾对课程概念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和梳理,把近百种的课程概念归结为六种类型,即: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后来,又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将后现代主义学者的课程概念囊括其中。 由此可见,课程概念泛化的现象非常严重,课程概念泛化的现象在横向上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扩张,在纵向上表现为提出主体的泛滥,在界定时则将课程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相混淆,尤其是将课程的功能与内涵相混淆。 一种观点认为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众多繁杂的定义使得课程概念的边界日益模糊化,甚至“当人们使用课程这个概念时,只有在使用者自己对其做出解释之后……才能知道使用者指的是什么思”。如最为传统的课程定义是围绕学科来进行界定的。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则被赋予了一种“组合化”的包罗万象式内涵,即将学科、目标、经验、活动、计划等统统纳入课程本质内涵的范畴。课程概念逐渐演变为既包含学习目标,又包含学习结果和实效;既包括静态文本,又包含规划、编制、实施到评价的过程;既包括学科课程又包括活动课程在内的大课程。尤其是随着被称之为“第三势力”的概念重建主义课程思潮的崛起以及教育界对隐性课程的关注,课程一词呈现逐渐取代“教学”和其他教育概念的趋势。“不仅各种有计划有指导的经验、学习结果、目标及活动被视为课程,而且学生无意地获得的经验、甚至没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也被视为课程,课程同教育内容、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混为一谈,无从区辨”。甚至有学者将研究性学习等本来属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公然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将“日常琐事”也视作“一笔重要的课程资源”。更有激进学者将课

电力基础知识入门知识

什么是电?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几乎到处都要用到电。如电灯通电会发光,电动机通电会旋转。电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在电线里有什么东西通到电灯、电视机里去?要了解物体带电的根本原因,首先必须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是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每个原子,都是由一个带正电电荷的原子核和一定数量带负电电荷的电子所组成。这些电子,分层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正电荷与负电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原子,它们所具有的电子数目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铝原子有13个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现象。原子核吸引电子的吸力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如果由于某种外力的作用,使离原子核较远的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这样就使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获得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一个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可以用电子数目来表示,不过在实用上这个单位的大小,我们常以库伦作为电量的单位。 1库伦= 6.24×1018个电子电荷 电量的符号用Q表示。当电荷积聚不动时,这种电荷称为静电,如果电荷处在运动状态,我们就叫它动电。 直流电和交流电知识 把一节电池的头(正极)对着另一节的尾(负极)装在手电筒中,手电筒就亮了:如果倒过来,头对头或尾对尾,手电筒就不亮。这是因为电池所产生的电流总是朝一个方向流动,所以叫做直流电。 通过输电线或电缆送入家中的电,不是直流电,而是交流电。因为这种电流一会儿朝某个方向、一会儿又朝相反的方向流动。 尽管交流电“变化多端”,但它比起直流电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用变压器,根据需要来升高或降低交流电电压。因为发电厂产的电,都要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供用户使用。电压越高,输送中损失越小。当电压升高到3.5万伏或22万伏,甚至高达50万伏时,输送起来就更加经济。无论什么地方要使用电,为适应其特定的用途,又都得把电压降低。例如家庭用电只要220伏,而工厂常用380伏,等等。 直流电也有它的优点,在化学工业上,像电镀等,就非要直流电不可。开动电车,也是用直流电比较好。 为了适应各种电器的特定用途,也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这叫整流。一些半导体收音机或录音机上,都可用外接电源。通过一个方块形装置,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来使用。这个降压和整流用的装置,叫电源变换器。 什么是电力网(Electric Network / Power Grid)?

第八章 自我概念

幻灯片1 第八章自我概念 主讲教师石培龙 幻灯片2 本章要点 * 自我概念的定义 * 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 * 自我概念的功能 * 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 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 * 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作用 * 自我效能概念 * 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幻灯片3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四、自我概念的结构 五、自我概念的功能 · · 幻灯片4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一)詹姆斯(W. James, 1891)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 ●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material self)、社会我(social self)和心理我 (mental self),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幻灯片5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 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幻灯片6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 ●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 人物 (二)米德(G. H. Mead, 1934)的自我理论 幻灯片7 ● 3. 自我形成和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 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 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 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幻灯片8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 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幻灯片9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一)弗洛伊德(S. Freud)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 他将自我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 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 幻灯片10 ●埃里克森(E. H. 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 (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二)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幻灯片11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危机: ●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如何理解共赢领导力

如何理解共赢领导力 单选题 1. 从是否事必躬亲的角度来说,领导者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用自己型 B用他人型 C用人才型 D用组织型 正确答案: B 2. 既能选贤任能,还能站在战略的高度有效整合组织内外的资源的领导者,属于:√ A用外部型 B用社会型 C用人才型 D用组织型 正确答案: D 3. 关于领导与管理的四个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领导者重在做人,管理者重在做事 B领导者培植信任,管理者依靠控制 C领导者强调效率,管理者注重效果 D领导者强调价值观,管理者依靠制度 正确答案: C 4. 领导者的三个核心技能不包括: √ A考核技能 B人际技能 C思维技能 D技术技能

正确答案: 5. 三流企业卖的是产品,二流企业卖的是品牌,而一流企业卖的是:√ A产品 B功能 C售后 D概念 正确答案: D 6. 关于企业产品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企业概念是相同的 B消费者很少会关注 C需要高层领导者来界定 D由消费者说了算 正确答案: C 7. 企业对中层管理者进行培训时,需加强()技能培训:√ A技术 B思维 C人际 D考核 正确答案: C 8. 领导者应具备的6P特质不包括:√ A沟通力 B热情 C人才经营 D领导力

正确答案: 9. 按照管理的“二八原则”,企业员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人才” B“人在” C“人灾” D“人菜” 正确答案: D 10. 中层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思维技能 D考核技能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1. 如果一名员工在企业中掌握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即使面对他的上级,他也同样拥有权力。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2. 在企业经营中,人情经营比流程管理更重要。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高层领导者除了界定企业产品概念,还要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及价值观。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一带一路”内容及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与重大意义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被列为2015年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首。本文从其战略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反映中国同世界各国在其战略下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望,突出其战略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介绍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主要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1 如何理解政治的概念

1如何理解政治的概念A社会需要进行 资源分配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C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期什么样的作用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反对两种片面倾向:一种是吧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种抹杀阶级矛盾,否认阶级斗争,认为在阶级社会,离开阶级斗争社会也可以发展 3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A世界和平是促 进发展的前提条 件,各国的共同 发展是保持世界 和平的重要基础 B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 正确途径是顺应 时代潮流和各国 人民的意愿,因 势利导,积极推 动建立公正合理 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C和平与发展的 核心问题是南北 问题 4国家有那些职 能 国家职能分为对 内职能和对外职 能。其中对内职 能有: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社会 职能。 对外职能有:A 维护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防 止和抵御外来的 侵略和颠覆B根 据本国的利益调 整与其他国家的 关系,进行国际 间的交流,参与 国际经济政治事 务 5如何理解我国 的政体 我国的政体是人 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指我国人 民按照民主集中 制的原则,选举 代表组成全国及 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国家 的权力机关,行 使人民当家做主 的权利,统一领 导国家事务和管 理国家,社会的 政治制度。 6马克思主义哲 学有那些特征 A实践概念的科 学规定和实践观 点的确立,是实 现哲学上伟大变 革的关键。他区 别于其他一切哲 学的最根本的理 论特征是实践 性,他还具有创 新性,阶级性和 科学性 B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理论形态和 基本特征①是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统一②是革命 性和科学性的统 一 C是马克思主义 的重要组成部 分。 7矛盾在事物发 展中有何作用 A矛盾的同一性 在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相互 依存,使事务保 持相对稳定性, 为事务的发展和 存在提供必要的 前提②矛盾双方 相互利用,相互 从对方吸取有利 于自身的因素而 得到发展③矛盾 的同一性规定了 事物向着对立面 转化的基本趋 势。 B矛盾的斗争性 再发展中的作用 ①在事物量变过 程中,斗争推动 矛盾双方的力量 对比和相互关系 发生变化,为质 变做准备②在事 物质变过程中, 矛盾的斗争性起 着决定性的作 用,斗争突破事 物存在的限度, 促成矛盾的转 化,实现事物的 质变。 8实践是如何检 验真理的 A从真理的本性 看,真理是与客 观实际相符合的 主观认识,检验 真理就是要判明 主观认识是否同 客观实际相符 合,这就是必须 把主观认识和客 观实际联系起来 加以对照。 B从实践的特点 看,实践是主观 见之于客观的物 质性活动,具有 直接现实性,是 唯一能把主观和 客观联系起来的 桥梁。 C人们以一定的 思想理论为指导

自我概念

1.1自我概念内涵 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890年詹姆斯(James)在其《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词,最早发现了自我的二元性,即主我宾我。库利和米德都从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上理解自我概念,库利认为“自我”是个体在其社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1922年,美国心理学家库利(Cooley)提出“像我”的概念,并指出,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这面镜子而获得的这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米德认为自我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他详细地述了社会反馈的作用,认为那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和有意义的个人是“重要他人”,而众人是“广义他人”,这两类他人的反馈都是社会镜子,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形成。他强调了社会外在素在自我形成中的作[1]。虽然有关自我概念的讨论从詹姆斯就已开始,但直到罗杰斯的自理论受到人们关后自我概念才受到广泛重[2],Rosenberg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包括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3]。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是多维度的,按一定层次组织到一个范畴系统之中[3]。伯恩斯(Burns,1984)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自我概念是有关自己的技巧、能力、外貌和社会接受性方面 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Baumeister认为自我概念是 指一个人他自己的整体,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图式,以及对社会角色和关系的理解[4]。在国内,蔡淑玲认为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态度的组织,其结构具有阶层性;黄希庭(1996)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能和他人分别开来[5]。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普遍认同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而这种知觉是在个体对环境和经验的解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6]。自我概念的本质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过程是个体在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觉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将会影响个体对与自己有关的事件的解释[7]。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8]。自我概念是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才逐步形成的。阿姆斯特丹研究了88名3-24个月的婴儿,发现20个月的婴儿的客体自我已经开始发展。迪克逊观察了5名4-12个月的婴儿,发现7-12个月的婴儿主体我开始发生[9]。朱智贤认为,婴儿出生时是没有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的,大致到了8个月龄时,婴儿开始有自身的连续性的感觉,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2萌芽,也是自我概念的基础。[10]金盛华(1985,1988)和李德伟(1988)的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已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很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状况也很一致。[11]自我概念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中间有许多低谷和高潮。在年龄特征方面,Freeman(1992)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呈曲线变化,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随后开始上升,到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到中年后又再次回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平缓下降。1989年,Marsh 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6岁-18岁的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9-11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11岁-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12],显示了自我概念在青春期的发展趋势。国内的研究结果出现了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我国的周国韬等(1996)对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13],结果表明,11-15岁学生的各项自我概念(身体自我除外)基本表现出U字型发展趋势,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反映出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而学者李惠军的研究则表明,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而在非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11]。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到了中学生,还包括大学生和成人,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最低而四年级最高。许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和安全控制的作用,因此首先应明确所要保护和控制对象的相关情况,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特点,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其相关概念。这是学习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本书内容的基础。 >>第一节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一、电力系统构成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所)、送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其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称为电力网,主要由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如图1-1中的虚框所示。电力系统和动力设备组成了动力系统,动力设备包括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等。 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多是三相的,且三相系统基本上呈现或设计为对称形式,所以可以将三相电力系统用单相图表述。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l所示。

图1-1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一次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还需要配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计量装置、通信和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等。 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和电气设备的作用如下。 (1)发电厂。发电厂是把各种天然能源转换成电能的工厂。天然能源也称为一次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等,根据发电厂使用的一次能源不同,发电厂分为火力发电厂(一次能源为煤炭、石油或天然气)、水力发屯厂、风力发电厂等。 (2)变电站(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具有汇集电能和分配电能、变换电压和交换功率等功能,是一个装有多种电气设备的场所。根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根据设备安装位置,可分为户外变电站、户内变电站、半户外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

自我概念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俞国良一 (一)精神分析的自我观 弗洛伊德:自我的任务是控制,自我是一个组织,围绕着它的有三个方面:现实的环境、本我和超我。自我的任务就是协调和调节本我和外部世界或者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和超我的允许。 阿德勒:创造性自我,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风格和追求目标。 沙利文的自我观:人际关系理论,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基础,特别是早期的母婴交往中的体验和感知决定着自我的发展。自我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回避和控制焦虑的方法。,自我系统是指个体的人际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印象。善我、恶我、非我。自我系统是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的产物,其功能在于减轻焦虑,认识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并加以应对和适应。 (二)罗杰斯的现象学理论的自我观 根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理解她们。每个人都一种独特的方式看待世界,这种知觉构成个人的现象场,包括有意识的知觉和无意识的知觉。对行为最重要的觉得因素是有意识的或者能成为意识的知觉。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知觉模式,包括现象场中区分为主格我,宾格我和所有格我的等部分。这个自我是现实的自我,反应了经验,又影响着经验。相对于现实的自我,他还提出了理想的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

(三)自我的社会认知观 1、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 个人构念是以个人对周围世界进行知觉,解释和而又赋予意义的方式来实现的。构念是一个系统,有核心的,也有边缘的。自我是运用这些构念的个人或角色。 2、马库斯的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对自己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结构,是“有关自我的认知类化,它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包含在个人经验中有关自我信息的处理。”他证明了自我图式对有关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 3、智能三层次理论对自我的理解 强调自我的认知功能。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库利: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产生的。他提出“镜中我”的概念,即自我概念是我们相信他人如何知觉我们的反应。 米德: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成为他人的知觉对象时,人们才会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具备担当他人角色的能力即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自我概念是对自身的信念和自我感观的体系化,是一种基本的自我图式,由有组织的关于自身信念和态度的集合构成。 我们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

时代光华《新共赢领导力》试题答案

时代光华《新共赢领导力》测验答案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基层管理者最需要具有的核心能力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思维技能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2. 事必躬亲,愿意亲自替下属解决下属遇到的难题。这类领导属于√ A“用自己型”的领导 B“用人才型”的领导 C“用组织型”的领导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3. 在领导者具有的权力中,来源于领导者个人人格和魅力的是× A强制型权力 B法定型权力 C参照型权力 D专家型权力 正确答案:C 4. 关于支持性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支持性行为较强的领导者从来不会告诉下属一个现成的答案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员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C员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所接受的任务和目标有关 D员工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处于第一阶段;但是在从事另一项任务时,可能就处于第四个阶段的工作状态 正确答案:B 13. 员工流失的高发期是√ A员工发展的第二阶段 B员工发展的第三阶段 C员工发展的第四阶段 D员工发展的第一阶段 正确答案:A 14. 自然界中野牛群与雁群的迁徙方式能够给领导者何种启示√ A野牛群严格跟随头牛亦步亦趋决定了其被屠杀的命运 B雁群轮流担任头雁的方式保证了长途迁徙的成功 C如果一个企业完全集中于某一个领导者的强制管理之下,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15. 关于角色定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名职业者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B恰当角色定位的衡量标准是“均衡” C领导者要善于平衡自己的角色 D对于职业者来说,职业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正确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